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1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23在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任艳玲 郑洪新 +2 位作者 杜松 赵金茹 李淑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23在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术后13周,取离体胫骨测量组织学参数髓腔面积百分率(%Ma.Ar)、骨小梁厚度(Tb.Th),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23在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术后13周,取离体胫骨测量组织学参数髓腔面积百分率(%Ma.Ar)、骨小梁厚度(Tb.Th),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骨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23蛋白在骨组织中的定位,用Westernblot杂交法检测骨组织TGFβ1、Smad2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Sham组)比较,模型大鼠(OVX组)骨组织Tb.Th缩小,%Ma.Ar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OVX组TGFβ1的mRNA、蛋白及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Smad23蛋白广泛表达于骨组织干骺端,主要表达于骨基质表面及骨小梁周围的成骨细胞。结论TGFβ1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23可能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 2/3蛋白 骨质疏松症 卵巢切除术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信号转导蛋白 大鼠骨组织 SMAD 去卵巢 免疫组化法检测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洼牦牛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5克隆及蛋白结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静 王利 +5 位作者 李键 字向东 钟金城 江明锋 王海娟 李雪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麦洼牦牛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5(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5,RGS5)基因序列,利用ClustalX 1.83和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选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所得...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麦洼牦牛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5(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5,RGS5)基因序列,利用ClustalX 1.83和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选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所得麦洼牦牛RGS5基因长度为863bp,包含1个546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81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KJ867514。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麦洼牦牛RGS5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山羊和绵羊。RGS5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0.94ku,理论等电点(PI)为6.35,它是一种以α-螺旋为主,不含信号肽的非跨膜、不稳定性蛋白。三级结构预测显示,麦洼牦牛与人RGS5蛋白三级结构相似性高达90.51%。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RGS蛋白功能积累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洼牦牛 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5 克隆 蛋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与潜伏膜蛋白1的表达及其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民华 陈小毅 陈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4-636,639,共4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表达和活化状态及其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表...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表达和活化状态及其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鼻咽癌、27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LMP1、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织中LMP1、STAT3和p-STAT3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MP1和p-STAT3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302,P<0.05),但LMP1与STAT3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STAT3蛋白高表达和异常激活;LMP1可能参与STAT3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潜伏膜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泛素受体亚基Rpn13转录抑制调控机制探究
4
作者 金振辉 范礼斌 +1 位作者 姜天霞 邱小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4,共11页
哺乳动物Rpn13作为26S蛋白酶体泛素受体亚基,其N端结合泛素化底物,C端结合去泛素化酶UCH37,介导大部分蛋白质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参与调控细胞自噬、神经元功能和生殖细胞发育等.蛋白酶体抑制剂是肿瘤防治的重要措施,且靶向Rpn1... 哺乳动物Rpn13作为26S蛋白酶体泛素受体亚基,其N端结合泛素化底物,C端结合去泛素化酶UCH37,介导大部分蛋白质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参与调控细胞自噬、神经元功能和生殖细胞发育等.蛋白酶体抑制剂是肿瘤防治的重要措施,且靶向Rpn13能够克服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耐药性.然而,Rpn13基因转录抑制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文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发现,Rpn13基因在结肠癌、淋巴癌、胰腺癌、直肠癌、胃癌及胸腺癌等中高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Rpn13启动子区域-454~-58 bp的活性较高,为其转录调控的主要区域.Rpn13启动子序列中存在多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如CTCFL(CCCTC binding factor-like)、CTCF(CCCTC binding factor)、NRF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和FOXO3(forkhead box O3)等,并且它们均会抑制Rpn13启动子活性.进一步的突变实验显示CTCFL结合在启动-63~-52 bp序列.本研究不仅发现Rpn13在癌组织中高表达,也初步揭示其转录抑制机制,为探究Rpn13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CFL 蛋白酶体受体 FOXO3 NRF1 Rpn13 转录因子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AUF1调控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其在肝癌中的潜在作用
5
作者 吴莎莎 黄顺梅 +3 位作者 韩群花 贾梦源 罗岁岁 朱丽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6-1076,共11页
目的:观察RNA结合蛋白AU富集元件RNA结合因子1(AU-rich element RNA-binding factor 1,AUF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AUF1通过调控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对HCC进展可能产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观察RNA结合蛋白AU富集元件RNA结合因子1(AU-rich element RNA-binding factor 1,AUF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AUF1通过调控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对HCC进展可能产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含99例HCC样本和95例相应癌旁组织样本的组织芯片中AUF1的表达。使用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和验证AUF1表达与HCC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用siRNA敲减人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中AUF1的表达,分析细胞表型改变,并进行转录物组和TMT定量蛋白质组分析,筛选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探讨其与HCC进展和预后的潜在关系。结果:HCC组织中AUF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HCC进展和不良生存预后相关。AUF1的敲减使得HepG2细胞活力减弱,凋亡增加。转录物组和蛋白质组联合分析显示,AUF1敲减后HepG2细胞中羧酸酯酶3(carboxylesterase 3,CES3)、纤维蛋白原γ链(fibrinogen gamma chain,FGG)和4-羟基-2-氧戊二酸醛缩酶1(4-hydroxy-2-oxoglutarate aldolase 1,HOGA1)表达上调,而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 B receptor,LBR)、核黄素激酶(riboflavin kinase,RFK)、甾醇O-酰基转移酶1(sterol O-acyltransferase 1,SOAT1)和TWIST邻位子(TWIST neighbor,TWISTNB)表达下调。GEPIA和UALCAN临床数据分析提示,这些代谢相关基因在HCC中呈现相反的表达趋势。结论:AUF1在HCC中高表达,并可能通过调控一系列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参与HCC进展并导致患者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富集元件RNA结合因子1 肝细胞癌 HEPg2细胞 代谢调控 转录物组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调控miR-155表达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Th17/Treg平衡的影响
6
作者 余欣然 陈云志 +2 位作者 张璐 杨泽云 周雪丰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通过调控miR-155表达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白芍总苷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硒酵母组),造模后给药8周,HE...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通过调控miR-155表达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白芍总苷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硒酵母组),造模后给药8周,HE染色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改变,RT-PCR法检测大鼠甲状腺中miR-155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法验证miR-155对SOCS1的靶向作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TGAb、TPOAb、IL-10、IL-17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甲状腺SOCS1表达,流式细胞法检测脾脏CD4+细胞中Th17、Treg占比。结果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甲状腺miR-155表达明显增加,血清TGAb、TPOAb、IL-17水平明显提高,Th17占比增加;IL-10水平明显降低,Treg占比减少,SOCS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芍总苷高、中、低剂量组及硒酵母组miR-155表达量降低,TGAb、TPOAb、IL-17水平降低、Th17占比减少,IL-10水平增加,Treg占比增加,SOCS1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白芍总苷中剂量组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白芍总苷可下调miR-155表达,调节Th17/Treg平衡,减轻炎症反应,发挥免疫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微小核糖核酸-155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 T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与缺氧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文琳 钱令嘉 +1 位作者 张成岗 尹昭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缺氧诱导因子 1(HIF 1)不仅作为维持氧自稳平衡的核心调控因子 ,调控一系列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 ,而且在感受缺氧 ,传递缺氧信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氧依赖的羟化酶的发现 ,证明胞内氧浓度直接调控HIF 1α亚基的表达 ,为揭示缺氧信号... 缺氧诱导因子 1(HIF 1)不仅作为维持氧自稳平衡的核心调控因子 ,调控一系列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 ,而且在感受缺氧 ,传递缺氧信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氧依赖的羟化酶的发现 ,证明胞内氧浓度直接调控HIF 1α亚基的表达 ,为揭示缺氧信号调控H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缺氧信号 信号转导 信号调控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与其受体分子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晨光 任峰 王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5-279,共5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参与DNA的复制、转录、修复以及细胞运动等.随着对HMGB1研究的深入,发现HMGB1是一种炎性细胞因子,由损伤坏死的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参与DNA的复制、转录、修复以及细胞运动等.随着对HMGB1研究的深入,发现HMGB1是一种炎性细胞因子,由损伤坏死的细胞被动释放,或在内毒素、IL-1和TNF等的刺激下,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活化后主动分泌.HMGB1因缺乏引导肽结构而不能以高尔基体/内质网途径分泌,而是通过非典型的囊泡介导途径,由胞外溶血磷脂胆碱(LPC)激发溶酶体胞吐而主动分泌到细胞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信号转导通路 受体分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protein 炎性细胞因子 溶血磷脂胆碱 真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类1型清道夫受体表达调控与信号转导通路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青海 易光辉 +1 位作者 李媛彬 阮长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3-1009,共7页
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type1,SR-B1)是一种与清道夫受体CD36具有高度同源性的膜糖蛋白,其表达相对广泛且有着众多生物学作用.体内外多种因素可从转录或转录后水平对SR-B1表达进行调控:PPARα/γ激动剂、部分LXR... 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type1,SR-B1)是一种与清道夫受体CD36具有高度同源性的膜糖蛋白,其表达相对广泛且有着众多生物学作用.体内外多种因素可从转录或转录后水平对SR-B1表达进行调控:PPARα/γ激动剂、部分LXR激动剂、LH/HCG、雌激素等能上调SR-B1的表达;维生素E、INFα、脂多糖、IGF-1、胆酸、PXR激动剂及高糖水平等能下调SR-B1的表达;而血管紧张素Ⅱ则可对SR-B1的表达进行双向调节,且它们具体的调节机制复杂.SR-B1作为一种具有多配体结合特性的膜受体,不同配体与其结合后可介导细胞内不同信号事件及生物学效应,如介导HDL激活细胞内PI3K/Akt及MAPK信号途径,增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磷酸化、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与内皮重构.此外,非HDL类配体如LDL激活p38MAPK途径、凋亡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激活胞内MAPK途径均可由SR-B1介导.本文对近年来B类1型清道夫受体表达调控机制及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类1型清道夫受体 表达调控 信号转导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其信号转导阻滞对系统性硬化症皮损中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彤 胡晓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40-1845,共6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FB)向肌成纤维细胞(MFB)转分化在系统性硬化症(SS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施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转导阻滞对FB转分化为MFB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SSc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FB;经免疫细胞化学...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FB)向肌成纤维细胞(MFB)转分化在系统性硬化症(SS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施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转导阻滞对FB转分化为MFB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SSc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FB;经免疫细胞化学法定性、ELISA法定量检测培养FB中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而了解MFB密度;观察施加TGF-β1及其信号转导阻滞对FB转分化为MFB的影响。结果两组FB的细胞形态类似,SSc组α-SMA阳性率均值高于对照组(P<0.01),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α-SMA量均逐渐增多(P均<0.01),但在培养的24、48、72 h,SSc组α-SMA量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TGF-β1施加前、后α-SMA量均逐渐增多(P均<0.01),但在培养的三个时间点,TGF-β1施加后α-SMA量分别高于施加前(P均<0.05),且TGF-β1施加后SSc组α-SMA量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FB在TGF-β1参与下,除JNK/MAPK通路外,Smads、ERK/MAPK及p38MAPK通路阻滞可显著降低α-SMA量(P均<0.05)。结论 SSc患者皮损来源的FB存在强烈地向MFB转分化的特性,TGF-β1可促进FB转分化,Smads、ERK/MAPK及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介导了TGF-β1诱导的该转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肌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1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与骨髓增殖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101-1104,共4页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是一类对细胞因子和生长相关因子信号转导通路起负性调节的蛋白家族,目前已发现20多个成员,其中SOCS3是该家族中研究最热、最为清楚的成员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是一类对细胞因子和生长相关因子信号转导通路起负性调节的蛋白家族,目前已发现20多个成员,其中SOCS3是该家族中研究最热、最为清楚的成员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中存在SOCS3基因异常,提示其可能在MPN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SOCS3与MPN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的问题主要包括有:SOCS蛋白家族概况,SOCS3的结构,功能,表达与调控,以及COCS3与MPN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抑制因子-1 细胞因子 信号传导 骨髓增殖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在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承重 刘喆麒 +2 位作者 周文凯 季彤 曹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0-327,共8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评估RGS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相关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9、Cal-27、Fadu)分别...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评估RGS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相关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9、Cal-27、Fadu)分别稳定过表达RGS2和空载对照基因,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平板克隆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生长曲线实验,比较过RGS2表达组、对照组细胞的侵袭、增殖能力;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RGS2与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FHL1)、DNA损伤结合蛋白(DDB1)的相关性。结果RGS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23),且高表达患者肿瘤淋巴血管侵犯显著减少(P<0.001);过表达RGS2能显著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抑癌基因FHL1可竞争性与RGS2结合,降低泛素化相关蛋白DDB1与RGS2的结合,抑制RGS2的泛素化过程,从而维持RGS2稳定。结论RGS2可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侵袭、增殖能力,RGS2蛋白在细胞中稳定的受FHL1和DDB1竞争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 增殖 侵袭 抑癌基因FHL1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TORC1信号通路对丝素蛋白合成转录因子SGF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亚新 马俐 +1 位作者 李胜 李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1-237,共7页
SGF1(silk gland factor 1)是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属于Fox家族的Fox A亚家族成员,能够启动丝素基因的表达,合成丝素蛋白。已知果蝇和其他高等动物中的PI3K/AKT/TORC1信号通路可以调控Fox转录蛋白的表达。为了探究家蚕幼虫后部丝腺(PSG)中P... SGF1(silk gland factor 1)是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属于Fox家族的Fox A亚家族成员,能够启动丝素基因的表达,合成丝素蛋白。已知果蝇和其他高等动物中的PI3K/AKT/TORC1信号通路可以调控Fox转录蛋白的表达。为了探究家蚕幼虫后部丝腺(PSG)中PI3K/AKT/TORC1信号通路对SGF1表达水平的影响,对4龄第4天和5龄第7天家蚕幼虫分别注射信号通路抑制剂Wort、Rapa和LY294,24 h后解剖取出后部丝腺,一组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另一组用于提取蛋白质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注射3种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家蚕幼虫后部丝腺组织的绿色荧光亮度明显减弱;Western blot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家蚕幼虫后部丝腺的蛋白质浓度有所下降。综合以上结果初步得出PI3K/AKT/TORC1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均可降低家蚕幼虫后部丝腺中SGF1表达的结论,即提示可以通过上游信号通路PI3K/AKT/TORC1影响SGF1的表达水平,进而调控丝素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丝素蛋白 表达调控 SgF1因子 PI3K/AKT/TORC1信号通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在肝脏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霞 朱晓宁 +4 位作者 张玉蓉 尹玥 彭孟云 郑丁 汪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3-976,共4页
肝脏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作为一种细胞信号的负反馈调节因子,其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介绍了SOCS1在自身免疫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简述其在肝脏炎症性疾病... 肝脏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作为一种细胞信号的负反馈调节因子,其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介绍了SOCS1在自身免疫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简述其在肝脏炎症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表明SOCS1在炎症反应中的异常表达与细胞因子受体、Toll样受体和激素受体信号的调控有关,从而导致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因此SOCS1作为肝脏炎症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辅助手段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肾小管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史永红 任韫卓 +5 位作者 赵松 郝军 姚芳 刘巍 吴海江 段惠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应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1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应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1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8筛选阳性克隆。分别采用白蛋白和AGEs进行刺激。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SOCS-1、α-SMA、E-钙黏着糖蛋白(E-cadherin)、Ⅰ型胶原(collagenI,ColI)、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STAT1、STAT3)及其磷酸化蛋白(p-STAT1、p-STAT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分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α-SMA和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肾小管细胞α-SMA和ColI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含量增加,α-SMA mRNA的表达增加,而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SOCS-1过表达能够抑制AGEs刺激引起的HKC细胞α-SMA和ColI的表达及STAT1和STAT3的磷酸化,减少TGF-β1的含量,下调AGEs刺激引起的HKC细胞α-SMA mRNA的表达,同时能够逆转AGEs刺激引起的HKC细胞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下调表达。结论SOCS-1过表达抑制AGE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糖基化终末产物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海平 戴敏 张东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37-440,共4页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是一类由细胞产生并反馈性阻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过程的负性调节因子,最先发现的是SOCS-1。SOCS-1可抑制IL-6、LIF、OSM、INF-γ以及GH等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是一类由细胞产生并反馈性阻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过程的负性调节因子,最先发现的是SOCS-1。SOCS-1可抑制IL-6、LIF、OSM、INF-γ以及GH等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对体内多种免疫反应的激活起调控作用。SOCS-1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相关,在急慢性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SOCS-1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细胞因子 高甲基化 信号转导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萃 杨磊 +2 位作者 王旎 杨俊艳 刘智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7-1321,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1,GPE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1,CXCR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1,GPE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1,CXCR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PER1、EGFR和CXCR1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三者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PTC组织中,GPER1、EGFR和CXCR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5%、66.2%、64.7%,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的21.4%、16.7%和11.9%(P<0.01);GPER1、EGFR和CXCR1在PTC中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在PTC及PTC淋巴转移癌组织中,GPER1与EGF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62,P=0.031;r=0.542,P=0.002)、GPER1与CXCR1的表达也呈显著正相关(r=0.276,P=0.025;r=0.483,P=0.006)。结论 GPER1、EGFR和CXCR1的两两共表达与PT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间可能存在一种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通路与创伤脓毒症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姚咏明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29,38,共4页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 (JAK/STAT )通路因其简单的构成模式和独特的激活方式而备受关注 ,它参与了多种早期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及调控过程 ,其中尤以IFN γ、IL 1、IL 6、IL 10、IL 4与JAK/STAT活化关系密切。新近研究发...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 (JAK/STAT )通路因其简单的构成模式和独特的激活方式而备受关注 ,它参与了多种早期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及调控过程 ,其中尤以IFN γ、IL 1、IL 6、IL 10、IL 4与JAK/STAT活化关系密切。新近研究发现 ,JAK/STAT通路对脓毒症晚期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抑制该信号转导途径可下调HMGB1的表达 ,有利于防止创伤脓毒症所致器官功能损伤的发生与发展。深入了解JAK/STAT转导机制对于进一步认识脓毒症时炎症及免疫反应失调具有重要意义 ,可望为脓毒症的防治开辟新的干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 细胞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号转导参与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超 管金川 +1 位作者 曹红 李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号转导是否参与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的形成与发展。方法: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养8周,通过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2型DNP模型。将2型DNP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DNP组、...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号转导是否参与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的形成与发展。方法: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养8周,通过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2型DNP模型。将2型DNP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DNP组、DNP+MCP-1抑制剂组(DM组)、DNP+JAK2抑制剂AG490组(DA组)和溶剂对照组(SC组)。DA、DM和SC组分别于注射STZ 14 d后蛛网膜下腔置管,3 d后DM、DA和SC组分别给予MCP-1中和抗体10μL(0.1 mg/L)、AG490 10μL(1 mmol/L)和3.5%DMSO 10μL,每天1次,连续14 d。DNP组不做任何处理。另取16只大鼠为对照(control,C)组,普通饲料喂养。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第1、3、7和14天时测定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各组随机取4只大鼠处死,取L4-6脊髓膨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JAK2和p-STAT3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DNP和SC组第1、3、7和14天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JAK2和p-STAT3表达上调(P<0.05);与DNP组比较,DM和DA组第1、3、7和14天时MWT升高和TWL延长,脊髓背角p-JAK2和p-STAT3表达下调(P<0.05);DNP组与S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号转导参与大鼠2型DNP的产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脊髓背角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JANUS激酶2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信号转导新调控因子MHZ3的作用机制
20
《种业导刊》 2018年第3期35-35,共1页
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及环境应答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人员通过解析水稻乙烯不敏感突变体MHZ3,鉴定膜蛋白MHZ3及通过影响EIN2的N端跨膜区促进乙烯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MHZ3编码一个内质网膜蛋白,其表达在转录和蛋白水平... 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及环境应答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人员通过解析水稻乙烯不敏感突变体MHZ3,鉴定膜蛋白MHZ3及通过影响EIN2的N端跨膜区促进乙烯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MHZ3编码一个内质网膜蛋白,其表达在转录和蛋白水平均受到乙烯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信号转导 调控因子 机制 生长发育过程 蛋白 研究人员 调控作用 应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