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敲低探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主动脉夹层形成的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庆功 薛雅萍 +1 位作者 孙海霞 曹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8-1194,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在调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主动脉夹层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3组:Control组(n=10)、AngⅡ组(n=20)、AngⅡ+sh-RGS2组(n=20)。AngⅡ组和AngⅡ+sh-RGS2组小鼠建立了主动脉夹层模型...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在调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主动脉夹层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3组:Control组(n=10)、AngⅡ组(n=20)、AngⅡ+sh-RGS2组(n=20)。AngⅡ组和AngⅡ+sh-RGS2组小鼠建立了主动脉夹层模型。在体内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在体外和体内评估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结果RGS2的敲低逆转了AngⅡ导致的αSMA、ACTA2和MYH11的表达下调,并抑制了AngⅡ诱导的SPP1和Vimentin蛋白表达。AngⅡ组和AngⅡ+sh-RGS2组的主动脉夹层发生率分别为45%(9/20)和10%(2/20)。与AngⅡ组小鼠比较,AngⅡ+sh-RGS2组小鼠中观察到更少的弹性层增厚、主动脉破裂和主动脉壁胶原纤维含量。此外,与AngⅡ组比较,AngⅡ+sh-RGS2组主动脉的最大直径减小(P<0.05),ACTA2、MYH11蛋白增加(P<0.01),RGS2、SPP1、Vimentin蛋白降低(P<0.01)。结论RGS2敲低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从可收缩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降低了主动脉夹层形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 血管紧张素Ⅱ 主动脉夹层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洼牦牛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5克隆及蛋白结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静 王利 +5 位作者 李键 字向东 钟金城 江明锋 王海娟 李雪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麦洼牦牛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5(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5,RGS5)基因序列,利用ClustalX 1.83和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选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所得...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麦洼牦牛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5(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5,RGS5)基因序列,利用ClustalX 1.83和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选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所得麦洼牦牛RGS5基因长度为863bp,包含1个546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81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KJ867514。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麦洼牦牛RGS5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山羊和绵羊。RGS5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0.94ku,理论等电点(PI)为6.35,它是一种以α-螺旋为主,不含信号肽的非跨膜、不稳定性蛋白。三级结构预测显示,麦洼牦牛与人RGS5蛋白三级结构相似性高达90.51%。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RGS蛋白功能积累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洼牦牛 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5 克隆 蛋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在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承重 刘喆麒 +2 位作者 周文凯 季彤 曹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0-327,共8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评估RGS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相关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9、Cal-27、Fadu)分别...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评估RGS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相关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9、Cal-27、Fadu)分别稳定过表达RGS2和空载对照基因,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平板克隆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生长曲线实验,比较过RGS2表达组、对照组细胞的侵袭、增殖能力;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RGS2与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FHL1)、DNA损伤结合蛋白(DDB1)的相关性。结果RGS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23),且高表达患者肿瘤淋巴血管侵犯显著减少(P<0.001);过表达RGS2能显著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抑癌基因FHL1可竞争性与RGS2结合,降低泛素化相关蛋白DDB1与RGS2的结合,抑制RGS2的泛素化过程,从而维持RGS2稳定。结论RGS2可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侵袭、增殖能力,RGS2蛋白在细胞中稳定的受FHL1和DDB1竞争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 增殖 侵袭 抑癌基因FHL1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6对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舒婧娴 陆瑶 +4 位作者 蔡菁菁 鄢光宇 陈子莹 刘媛媛 袁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9-526,共8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6(RGS6)对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用AdRGS6和AdshRGS6慢病毒分别感染心肌细胞使RGS6表达上下调,AngⅡ构建肥大模型。测定各组细胞面积和ANP、BNP的表达,检测活性氧(ROS)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6(RGS6)对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用AdRGS6和AdshRGS6慢病毒分别感染心肌细胞使RGS6表达上下调,AngⅡ构建肥大模型。测定各组细胞面积和ANP、BNP的表达,检测活性氧(ROS)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p38、JNK1/2)的表达。明确改变的信号通路后,用ROS抑制剂(DPI)开展逆转实验。结果 (1)与AdG FP/AngⅡ组相比,AdRGS6/AngⅡ组细胞面积、ANP和BNP明显增加,信号通路中ROS和磷酸化(p)-JNK1/2表达增加。(2)与AdshRNA/AngⅡ相比,AdshRGS6/AngⅡ组细胞面积、ANP和BNP明显降低,信号通路中ROS和p-JNK1/2表达下降。(3)逆转实验:与AdRGS6/AngⅡ组相比,DPI干预的AdRGS6/AngⅡ组心肌细胞面积明显降低,p-JNK1/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RGS6通过激活ROS/JNK1/2通路促进心肌细胞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6(RgS6) 心肌细胞肥大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机制 ROS/JNK1/2信号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S17通过激活cAMP信号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燕乐 黄琦 +2 位作者 周金 蔡经爽 黄志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8-1418,共11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蛋白家族的调节因子17(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17,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功能机制。方法:获得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蛋白家族的调节因子17(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17,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功能机制。方法:获得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的RNAseq数据和相应的临床信息。利用R软件研究RGS17在KIR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使用免疫组化及PCR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K-M)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单因素COX分析、多因素COX分析来评估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并构建nomogram模型。使用STRING进行RGS17相关基因的PPI网络构建,并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RT-qPCR、Western blot、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等方法检测RGS17对ACHN细胞增殖迁移及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RGS17在KIRC中高表达,且RGS17的高表达与更高的T分期、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显著相关。K-M生存分析显示,RGS17上调与KIRC患者总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下降密切相关。ROC曲线表明RGS17能较好的区分正常和KIRC患者,并在预测KIRC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RGS17是KIRC独立预后因素。使用RGS17表达、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构建nomogram预后模型能较好预测1、3、5年生存率。RGS17敲低显著抑制ACHN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另外,RGS17敲低能够抑制cAMP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具有促癌基因的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cAMP信号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g蛋白信号蛋白家族的调节因子17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和侵袭 PKA/CRE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受体信号调节相关蛋白RGS4及β-arrestin2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劲松 刘宝华 +4 位作者 童卫东 李凡 张安平 付涛 李春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74-2277,共4页
目的探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阿片受体信号调节相关蛋白RGS-4和β-arrestin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7~8周龄Wistar大鼠16只,体质量(200±20)g,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及泻剂结肠组(n=8),饲养环境温度18~28℃... 目的探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阿片受体信号调节相关蛋白RGS-4和β-arrestin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7~8周龄Wistar大鼠16只,体质量(200±20)g,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及泻剂结肠组(n=8),饲养环境温度18~28℃,相对湿度40%~80%。对照组饲以普通软饲料,泻剂结肠组饲以混有酚酞的饲料,建立泻剂结肠大鼠模型。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对RGS-4和β-arrestin2在结肠中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两种阿片受体信号调节蛋白在泻剂结肠组及对照组大鼠结肠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RT-PCR结果显示泻剂结肠组RGS-4和β-arrestin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418 3±0.247 4)vs(0.987 6±0.034 1),(2.974 4±0.214 2)vs(0.921 1±0.040 1),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GS-4和β-arrestin2的表达在泻剂结肠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403 4±0.049 9)vs(0.115 3±0.010 2),(0.913 9±0.061 1)vs(0.467 6±0.043 7),P〈0.01]。结论RGS-4和β-arrestin2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表达均明显增强,提示其可能增强泻剂结肠大鼠结肠MOR信号传导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受体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 β-抑制蛋白2 便秘 泻剂 结肠 表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家族在Wnt信号通路中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董碧莹 陈毅斌 林陈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1-288,共8页
Wnt信号通过直接参与细胞的增殖、极化和命运特化,控制胚胎发育和成体稳态,其信号异常不仅会造成发育缺陷,而且与多种癌症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sFRPs)是一种可溶性蛋白... Wnt信号通过直接参与细胞的增殖、极化和命运特化,控制胚胎发育和成体稳态,其信号异常不仅会造成发育缺陷,而且与多种癌症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sFRPs)是一种可溶性蛋白质,因其结构与Wnt信号的卷曲蛋白(frizzled,Fz)受体高度同源而被认为是一类Wnt通路拮抗剂。但随着对sFRPs家族的深入研究,发现sFRPs在Wnt信号通路传导过程中并不局限于作为一种拮抗因子,还发挥激活因子的功能。最新研究还发现,sFRPs不仅作为经典的胞外因子发挥作用,在一些肿瘤干细胞中还可进入细胞核双向调节(拮抗或激活)Wnt信号传导。本文结合最新研究,全面综述了sFRPs家族蛋白在Wnt信号传导中的双向调节作用,这有助于理解sFRPs蛋白在生物体器官发育和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家族 WNT信号 激活因子 拮抗因子 双向调节 胞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Ppp1r17对小鼠饮酒相关行为及AKT/GSK-3β/CREB信号通路磷酸化的影响
8
作者 杨转芳 胡佳佳 +4 位作者 孙喜喆 程燕 袁娟娟 张宇 殷丽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85-1992,共8页
目的:观察下调蛋白磷酸酶1调节因子亚基17(Ppp1r17)对小鼠饮酒相关行为的作用,并分析其对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 目的:观察下调蛋白磷酸酶1调节因子亚基17(Ppp1r17)对小鼠饮酒相关行为的作用,并分析其对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通路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取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control组;shPpp1r17①组;shPpp1r17②组和shPpp1r17③组。给予AAV-shPpp1r173周后检测其在海马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取2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和shPpp1r17组(n=10)。注射AAV-shPpp1r173周后进行旷场实验、条件性位置偏好实验和翻正反射实验,并检测AAV-shPpp1r17定位及蛋白表达情况。取2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4组(n=5):shNC+Water组、shNC+EtOH组、shPpp1r17+Water组和shPpp1r17+EtOH组,其中EtOH组小鼠稳定自主饮用9%酒精30 d。Western blot检测Ppp1r17、p-AKT、AKT、p-GSK-3β、GSK-3β、p-CREB和CRE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下调序列shPpp1r17①为最佳Ppp1r17下调序列。(2)行为学结果显示,shPpp1r17组小鼠以增强运动能力和减少焦虑样情绪为特征,Ppp1r17下调可以增加饮酒CPP分数,并降低小鼠对酒精的敏感性。(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hPpp1r17可以在海马脑区特异性表达。(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慢性酒精暴露后,Ppp1r17蛋白表达、p-AKT/AKT、p-GSK-3β/GSK-3β和p-CREB/CREB的比值均显著增加。而在海马敲减Ppp1r17后,Ppp1r1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并且增强AKT/GSK-3β/CREB通路的活性。结论:Ppp1r17下调后可以增强酒精对小鼠的奖赏效应、增强小鼠的运动能力并降低小鼠对酒精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GSK-3β/CRE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依赖 蛋白磷酸酶1调节因子亚基17 海马 AKT/gSK-3β/CRE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耦联受体C家族6组A亚型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心旖 盛彬 +4 位作者 陈瑶 李莉 杨建一 杜圣家 刘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前列腺癌(PCa)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G蛋白耦联受体C家族6组A亚型(GPRC6A)是近年来发现的PCa易感基因。文章探讨GPRC6A及其介导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在前列腺癌LncapC4?2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LncapC4?2... 目的前列腺癌(PCa)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G蛋白耦联受体C家族6组A亚型(GPRC6A)是近年来发现的PCa易感基因。文章探讨GPRC6A及其介导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在前列腺癌LncapC4?2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LncapC4?2 PCDH组(仅转染空载体pCDH)、LncapC4?2 GPRC6A组(仅转染pCDH?GPRC6A)和LncapC4?2 GPRC6A+U0126组(转染pCDH?GPRC6A并加入U0126处理),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改变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法结果表明,与LncapC4?2 PCDH组比较,LncapC4?2 GPRC6A组的GPRC6A和P?ERK表达增加(P<0.05);与LncapC4?2 GPRC6A组比较,LncapC4?2 GPRC6A+U0126组的P?ERK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CK8检测表明LncapC4?2 GPRC6A组相较LncapC4?2 PCDH组增殖加快(P<0.05),而LncapC4?2 GPRC6A+U0126组相较LncapC4?2 GPRC6A组增殖明显减慢(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LncapC4?2 GPRC6A组的G1/(S+G2)值较LncapC4?2 PCDH组明显降低(P<0.05);LncapC4?2 GPRC6A+U0126组的G1/(S+G2)值较LncapC4?2 GPRC6A组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中LncapC4?2 GPRC6A组的CyclinD1蛋白表达(0.88±0.04)较LncapC4?2 PCDH组(0.66±0.02)明显升高(P<0.05),而LncapC4?2 GPRC6A+U0126组的CyclinD1蛋白表达(0.71±0.02)较LncapC4?2 GPRC6A组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表明,LncapC4?2 GPRC6A组的凋亡比例(3.64%)较LncapC4?2 PCDH组(9.00%)和LncapC4?2 GPRC6A+U0126组(19.57%)明显降低(P<0.05)。同时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LncapC4?2 GPRC6A组的Bcl2的表达比LncapC4?2 PCDH组高,活化Caspase3的表达则降低(P<0.05);LncapC4?2 GPRC6A+U0126组相对于LncapC4?2 GPRC6A组Bcl2的表达降低,活化Caspase3的表达则增高(P<0.05)。结论 GPRC6A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促进PCa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而参与PCa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耦联受体C家族6组A亚型 前列腺癌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S4过表达对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纹状体mGluR5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林波 隋念含 +4 位作者 蒙国懿 洪仕君 李利华 邢豫明 赵永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5-1120,共6页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甲基苯丙胺(METH)依赖条件位置偏爱模型(CPP),研究脑纹状体内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RGS4)过表达引起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以及对大鼠CPP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甲基苯丙胺(METH)依赖条件位置偏爱模型(CPP),研究脑纹状体内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RGS4)过表达引起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以及对大鼠CPP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NS)组、METH组、Ad5-RGS4-EGFP组、Ad5-EGFP组。正常组不做处理,其余各组脑纹状体分别立体定位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PBS、过表达腺病毒载体Ad5-RGS4-EGFP和阴性对照腺病毒载体Ad5-EGFP,分析各组大鼠CPP行为,Western blot检测脑纹状体内RGS4、mGluR5、Gαq、PLCβ1等蛋白的表达。结果 Ad5-RGS4-EGFP组CPP差值低于METH组和Ad5-EGFP组(P<0.05),高于NS组(P<0.05)。Ad5-RGS4-EGFP组RGS4蛋白表达均不同程度高于其余4组(P<0.05,P <0.01),mGluR5、Gαq表达低于METH组和Ad5-EGFP组(P<0.05),略高于正常组和NS组( P >0.05),PLCβ1表达略有变化,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纹状体内RGS4过表达可明显缓解METH成瘾性大鼠CPP行为,机制可能与RGS4过表达后,负性调控mGluR5介导的Gαq及PLCβ1信号传导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纹状体 条件位置偏爱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g蛋白α亚单位蛋白q 磷脂酶C-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的树突状细胞过继免疫对COPD模型中T细胞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相如 刘茂茂 +4 位作者 袁媛 顾延会 张兰英 陈杰 欧阳瑶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树突状细胞(DCs)、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密切相关。文章观察过表达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的DCs过继免疫小鼠COPD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 目的树突状细胞(DCs)、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密切相关。文章观察过表达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的DCs过继免疫小鼠COPD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为COPD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48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造模):健康对照组(暴露于空气中正常饲养)、模型组(烟熏造模第1天用等量等渗盐水0.5mL/只尾静脉注射)、imDCs 1×106组、DCs?SOCS1低浓度组、DCs?SOCS1高浓度组,其中imDCs组、DCs?SOCS1低浓度组、DCs?SOCS1高浓度组又分为第1天和第7天2个观察点,每个观察点6只小鼠。imDCs组分别于第1、7天尾静脉注射1×106个imDCs,4个DCs?SOCS1组分别于第1、7天尾静脉注射1×106、2×106个过表达SOCS1的DCs。取健康对照组、模型组肺组织作石蜡切片及HE染色;ELISA检测除健康对照组外各组BALF中Th17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0、转换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第1天、第7天IL?17表达[(78.87±1.08)、(78.87±1.08)pg/mL]比较,imDCs组[(46.46±0.77)、(55.69±0.35) pg/mL]、DCs?SOCS1低浓度组[(34.09±3.98)、(35.65±0.54)pg/mL]、DCs?SOCS1高浓度组[(24.12±0.57)、(27.00±0.58)pg/mL]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第1天、第7天IL?23[(200.62±0.65)、(200.62±0.65)pg/mL]比较,imDCs[(150.19±0.53)、(167.70±1.73)pg/mL]、DCs?SOCS1低浓度组[(121.09±0. 53)、(136.34±0.90)pg/mL]、DCs?SOCS1高浓度组[(70.21±0.91)、(99.35±1.83)pg/mL]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第1天、第7天IL?10[(39.46±3.88)、(39.46±3.88)pg/mL]比较,imDCs[(50.74±1.77)、(44.56±2.63) pg/mL]、DCs?SOCS1 1×106[(58.71±3.84)、(54.78±1.43) pg/mL]、DCs?SOCS1高浓度组[(70.12±2.62)、(63.00±2.57) pg/mL]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第1天、第7天TGF?β[(24.98±0.43)、(24.98±0.43)pg/mL]比较,imDCs组[(36.46±0.98)、(33.27±0.92)pg/mL]、DCs?SOCS1低浓度组[(42.40±0.62)、(40.12±0.83)pg/mL]、DCs?SOCS1高浓度组[(50.55±0.53)、(44.98±0.52)pg/mL]显著增高(P<0.05)。组内比较,DCs?SOCS1低浓度组第7天较第1天IL?23含量增高,IL?10、TGF?β含量显著降低(P<0.05);DCs?SOCS1高浓度组第7天较第1天IL?17、IL?23含量增高,IL?10、TGF?β含量降低(P<0.05)。结论小鼠尾静脉注射SOCS1过表达的DCs后可抑制COPD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效果优于单纯注射imDCs,且与浓度、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树突状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M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影响患者预后
12
作者 宋雪 陈悦 +8 位作者 张敏 张诺 左芦根 李静 耿志军 张小凤 王月月 王炼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GPSM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进展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功能途径和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数据库和收治于本院的109例胃癌患者,分析GPSM2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公共数据库分析GPSM2...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GPSM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进展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功能途径和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数据库和收治于本院的109例胃癌患者,分析GPSM2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公共数据库分析GPSM2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GPSM2在胃癌中的功能学途径及作用机制;体外培养MGC803细胞,敲低或过表达GPSM2,利用CCK-8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实验分析GPSM2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体通过观察裸鼠移植瘤的大小分析GPSM2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在胃癌组织中GPSM2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GPSM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升高(P<0.01);临床数据分析显示,当GPSM2高表达时,T_(3~4)期、N_(2~3)期、术前外周血癌胚抗原(CEA)≥5μg/L和糖类抗原(CA19-9)≥37 kU/L的胃癌患者明显增多(P<0.05);单因素与Cox多因素联合分析证明,GPSM2蛋白表达量增加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因本体论(GO)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发现,GPSM2在胃癌中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周期(P<0.05)。体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实验发现GPSM2可加快MGC803细胞生长速度(P<0.05);通过免疫印迹与流式细胞技术发现,当GPSM2基因过表达时,将促进MGC803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变(P<0.05),同时相关蛋白的表达也有所增加;裸鼠成瘤实验证明GPSM2促进移植瘤的生长;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显示GPSM2可能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功能(P<0.05);体内和体外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提升GPSM2的表达水平能抑制p53信号通路活性(P<0.05)。结论GPSM2在胃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G1/S期的转变,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5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 预后 细胞周期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依赖对大鼠纹状体RGS4和mGluR5受体信号传导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林波 隋念含 +3 位作者 李利华 洪仕君 邢豫明 赵永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依赖不同时间对大鼠脑纹状体内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 4,RGS4)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receptor 5,m GluR5)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依赖不同时间对大鼠脑纹状体内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 4,RGS4)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receptor 5,m GluR5)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依赖一周组(1W)、两周组(2W)模型,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纹状体内RGS4、m GluR5、G蛋白α亚单位蛋白Q(Gαq)、磷脂酶C-β1(phospholipase C-β,PLCβ1)表达水平。结果:METH依赖1W、2W组伴药箱停留时间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提示METH依赖模型建成。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内RGS4蛋白表达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而模型组m GluR5蛋白和Gαq蛋白、PLCβ1蛋白表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上调,且2W组较1W组改变更明显。结论:METH给药可能导致大鼠脑纹状体内RGS4表达下调,m GluR5表达上调,还可使与m GluR5偶联的Gαq、PLCβ1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上调。且METH依赖时间越长,RGS4、m GluR5、Gαq、PLCβ1的表达水平变化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纹状体 条件位置偏爱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g蛋白α亚单位蛋白Q 磷脂酶C-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S4和D2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甲基苯丙胺依赖CPP大鼠纹状体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蒙国懿 何繁漪 +4 位作者 隋念含 赵林波 洪仕君 邢豫明 赵永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377-1381,共5页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依赖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实验大鼠纹状体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 4,RGS4)和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信号通路相关分子...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依赖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实验大鼠纹状体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 4,RGS4)和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METH依赖CPP大鼠1周组、2周组,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RGS4和D2、抑制性G蛋白α亚基(inhibitory G proteinα-subunit,Gαi)、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METH依赖1周组、2周组大鼠在伴药箱的平均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RGS4蛋白在METH依赖1周、2周组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且与METH依赖1周组相比,2周组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D2、Gαi、MAPK蛋白以及cAMP在METH依赖1周、2周组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且与METH依赖1周组相比,2周组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METH依赖的CPP大鼠纹状体中,RGS4和D2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分子发生了改变,RGS4可能参与了METH依赖的CPP大鼠纹状体D2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条件性位置偏爱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 多巴胺D2受体 抑制性g蛋白α亚基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环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平喘方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信号通路对哮喘小鼠免疫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顾静雯 朴香 +3 位作者 傅伟 程克文 董晨洁 沈毅韵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1974-1978,1985,共6页
目的:阐明疏肝平喘方对哮喘小鼠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框蛋白P3(Foxp3)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干预作用,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空白对照组、哮喘... 目的:阐明疏肝平喘方对哮喘小鼠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框蛋白P3(Foxp3)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干预作用,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疏肝平喘组及地塞米松组实验动物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TGF-β_(1)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中Th17/Treg细胞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RORγt、Foxp3的蛋白表达,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TGF-β_(1)、Smad2、Smad3、Smad7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疏肝平喘方能够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IL-6、TGF-β_(1),与地塞米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节IL-10、IL-17A,与地塞米松组相当(均P>0.05);Th17/Treg细胞量,RORγt、Foxp3的蛋白表达量,与地塞米松相当(均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疏肝平喘方组、地塞米松组的TGF-β_(1)、Smad2、Smad3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而Smad7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疏肝平喘方在改善气道炎症方面,和地塞米松疗效相当,是通过TGF-β_(1)/Smad信号通路,从而调节哮喘小鼠的Th17/Treg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信号通路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 疏肝平喘方 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 叉头框蛋白P3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S5和ATP1B1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冰 张怡 +1 位作者 高平进 朱鼎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GS5)和ATP1B1基因功能区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变异位点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启动子、外显子和3’UTR区符合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5%、R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GS5)和ATP1B1基因功能区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变异位点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启动子、外显子和3’UTR区符合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5%、R2≥0.80的SNP。对9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进行SNP位点的基因分型,以性别和年龄与EH组匹配的894名血压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并采用MDR软件分析各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最终3个标签SNP入选。EH组与对照组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2个基因SNP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在EH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2个或3个位点模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个标签SNP与EH无明显相关性,并且可能不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 ATP1B1 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S2抑制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甘荟 陈辉 +4 位作者 张莉 肖涵 王露 蒋宁 梁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 G 蛋白信号调节因子 2(regulators of G-protein signalling,RGS2)抑制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继发的炎症反应。方法:69 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CH 组、阴性对照慢病毒+ICH 组、RGS2 过表达慢病毒+ICH 组和... 目的:探讨 G 蛋白信号调节因子 2(regulators of G-protein signalling,RGS2)抑制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继发的炎症反应。方法:69 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CH 组、阴性对照慢病毒+ICH 组、RGS2 过表达慢病毒+ICH 组和时间窗组,前 4 组各组 12 只 SD 大鼠,时间窗组下设 normal、ICH6h、ICH12h、ICH24h、ICH48h、ICH72h 和 ICH7d,每小组各 3 只 SD 大鼠。基底节注射 VⅡ型胶原酶,建立大鼠 ICH 模型,对大鼠 ICH 后 3 d 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法检测脑含水量,采用 Westernblot 和 ELISA 法测定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病灶周边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表达情况。结果:①RGS2 在 ICH 后表达量从(0.5792±0.019 8)开始升高,并且在术后 12 h 达到峰值(0.809 3±0.076 2),然后降低,术后 7 d 恢复正常(0.600 0±0.083 0)。②与ICH组脑含水量(0.804 7±0.003 4)和神经功能评分(11.570 0±2.070 0)相比,RGS2 过表达慢病毒+ICH 组在 ICH 术后 3 d 脑水肿明显减轻(0.794 0±0.001 5),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7.429 0±0.976 0)。③RGS2 过表达慢病毒+ICH 组术后 3 d 血肿周边 TNF-α和 IL-1β的表达(1.407±0.055、0.762±0.046)明显低于 ICH 组(1.743±0.179、0.917±0.085),RGS2 过表达慢病毒+ICH 组 TNF-α和 IL-1β的 A 值(32.92±1.13、32.84±1.08)低于 ICH 组 A 值(40.38±0.99、39.29±1.39)。④RGS2 过表达慢病毒+ICH 组大鼠病灶周边 MPO 的表达明显低于 ICH 组和阴性对照慢病毒+ICH 组。结论:RGS2 抑制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边区TNF-α、IL-1β和 MPO 表达,能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抑制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g 蛋白信号调节因子 2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不育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莹 张湧波 +2 位作者 吴丹红 林炎鸿 兰风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74,共12页
目的:检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患者中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和CBAVD易感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它们与CB... 目的:检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患者中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和CBAVD易感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它们与CBA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13例诊断为孤立发生的CBAVD患者的致病基因CFTR及易感基因黏附型G蛋白偶联受体G2(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2,ADGRG2)、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β亚单位(sodium channel epithelial 1 subunit beta,SCNN1B)和碳酸酐酶12(carbonic anhydrase,CA12)和溶质载体家族9成员3(solute carrier family 9 member A3,SLC9A3)行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针对CFTR基因多态性位点、内含子及侧翼序列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后用Sanger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BAVD易感基因新发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和有害性预测。对13例CBAVD患者中1例患者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评估子代遗传风险。结果:外显子测序发现13例CBAVD患者中,只有6例患者检测到CFTR基因外显子突变,有6种错义突变:c.2684G>A(p.Ser895Asn)、c.4056G>C(p.Gln1352His)、c.2812G>T(p.Val938Leu)、c.3068T>G(p.Ile1023Arg)、c.374T>C(p.Ile125Thr)、c.1666A>G(p.Ile556Val),1种无义突变:c.1657C>T(p.Arg553Ter),这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同时还存在CFTR的纯合p.V470位点,另外7例患者未检测出CFTR基因外显子区域的突变。13例CBAVD患者中,3例患者携带纯合p.V470的多态性位点,4例患者携带5T等位基因,2例患者携带TG13等位基因,10例患者携带c.-966T>G位点。4例CBAVD患者同时携带以上CFTR基因突变位点中的2~3个位点。13例患者中CBAVD易感基因突变情况:1种ADGRG2错义突变c.2312A>G(p.Asn771Ser),2种SLC9A3错义突变c.2395T>C(p.Cys799Arg)、c.493G>A(p.Val165Ile),1种SCNN1B错义突变c.1514G>A(p.Arg505His)和1种CA12错义突变c.1061C>T(p.Ala354Val),其中,SLC9A3基因的c.493G>A(p.Val165Ile)突变位点是首次在CBAVD患者中被发现,以上5种突变位点在gnomAD数据库中的人群变异频率极低,属于罕见突变,用Mutation Taster和Polyphen-2软件预测显示SLC9A3基因的c.493G>A(p.Val165Ile)位点和SCNN1B基因的c.1514G>A(p.Arg505His)位点的有害性等级为致病突变。1例家系遗传分析发现,先证者的c.1657C>T(p.Arg553Ter)突变为新生突变,先证者父亲、母亲均未携带该突变,先证者及其配偶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孕育1女婴,该女婴遗传了先证者的致病性突变c.1657C>T(p.Arg553Ter)。结论:CFTR基因突变仍然是中国CBAVD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但突变的分布与频率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扩充中国CBAVD患者的CFTR突变谱;ADGRG2、SLC9A3、SCNN1B和CA12易感基因可能解释部分无CFTR突变的CBAVD病例;CBAVD患者多无特殊临床表现,建议临床医生确诊前对患者行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并结合其阴囊超声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建议将CFTR基因突变检测应用于辅助生殖前的遗传学筛查,降低子代罹患CBAVD及囊性纤维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 黏附型g蛋白偶联受体g2 溶质载体家族9成员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陈皮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武俊紫 姚政 +4 位作者 熊光轶 赵微 胡冬雄 宋波 杨榆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121,I0024,共6页
目的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从整体水平观察川陈皮素对其的治疗作用,并从分子水平研究川陈皮素对丝氨酸蛋白酶家族B成员7(serpin family B member 7,Megsin)、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细... 目的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从整体水平观察川陈皮素对其的治疗作用,并从分子水平研究川陈皮素对丝氨酸蛋白酶家族B成员7(serpin family B member 7,Megsin)、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1/2)和Ⅳ型胶原(collagen IV)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0只分为正常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组,高脂高糖饮食1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相应药物治疗6周后处死,收集尿液、血液和肾脏,检测血糖、血清和尿液中肌酐和β2-MG、小鼠肾重与体重比(KW/BW),同时检测肾脏炎性因子IL-1、IL-6和TNF-α含量,收集肾组织标本,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印记法测定肾组织中Megsin、PDGF-BB、pERK1/2及collagen IV的表达。结果肾脏组织HE染色可见,正常组大鼠形态正常,模型组出现明显肾小球萎缩和硬化,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组均明显好转,此外贝那普利组和川陈皮素高剂量组基本一致;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KW/BW、尿液肾功能指标UREA和β2-MG、血液肾功能指标UREA和β2-MG、肾脏炎性因子IL-1、IL-6和TNF-α、肾脏组织中Megsin、PDGF-BB、pERK1/2和collagen IV蛋白与mRNA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组血糖、KW/BW、尿液肾功能指标UREA和β2-MG、血液肾功能指标UREA和β2-MG、肾脏炎性因子IL-1、IL-6和TNF-α、肾脏组织中Megsin、PDGF-BB、pERK1/2和collagen IV蛋白与mRNA均降低(P<0.05),此外川陈皮素各组血糖均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川陈皮素高剂量组IL-1、IL-6和TNF-α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但KW/BW、尿液UREA和β2-MG、血液UREA和β2-MG、肾脏中Megsin、PDGF-BB、pERK1/2和collagen IV蛋白与mRNA和贝那普利组相比没有差异。结论川陈皮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这与川陈皮素可调节肾脏中megsin、PDGF-BB、pERK1/2及collagen IV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糖尿病肾病 丝氨酸蛋白家族B成员7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Ⅳ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