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下调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GIRK 2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国娅 王晓娥 +5 位作者 李林芝 王文慧 杨翘睿 陈元 肖力 崔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1-368,共8页
【目的】观察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2(GIRK2)在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和分布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4μg/(kg·min)2 h建立痛觉过敏模型。瑞芬太尼注射后... 【目的】观察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2(GIRK2)在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和分布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4μg/(kg·min)2 h建立痛觉过敏模型。瑞芬太尼注射后6 h、1 d、3 d和5 d,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GIRK2在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背角中分布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GIRK2总蛋白和膜蛋白的表达。最后,采用行为学评价瑞芬太尼输注后,鞘内注射GIRK2特异性激动剂ML297对痛阈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I-II板层,GIRK2主要与IB4阳性的小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共定位,而瑞芬太尼注射后GIRK2表达显著降低。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 d后,与对照组相比,背根神经节GIRK2总蛋白(0.47±0.10 vs.1.01±0.17,P<0.001)和膜蛋白(0.47±0.11 vs.1.06±0.12,P<0.001)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与背根神经节结果相一致的是,脊髓背角GIRK2总蛋白水平(0.52±0.09 vs.1.10±0.08,P<0.001)和膜蛋白表达水平(0.54±0.10 vs.1.01±0.13,P<0.001)也显著降低。行为学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在瑞芬太尼处理大鼠,ML297延长热撤足潜伏期的作用显著降低(P<0.001)。【结论】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可能通过诱导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GIRK2表达下调诱发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2 背根神经节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