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6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zzy-PID切换控制在磁流变半主动悬置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潘道远 唐冶 +2 位作者 时培成 肖平 朱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2-297,共6页
建立了一种新型动力总成磁流变悬置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动态特性试验。通过数值拟合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电流与可控阻尼力的关系式,为磁流变悬置的控制应用提供了理论模型。考虑车辆悬架系统的等效刚度和阻尼,建立了磁流... 建立了一种新型动力总成磁流变悬置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动态特性试验。通过数值拟合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电流与可控阻尼力的关系式,为磁流变悬置的控制应用提供了理论模型。考虑车辆悬架系统的等效刚度和阻尼,建立了磁流变半主动悬置系统模型。设计了磁流变半主动悬置Fuzzy-PID切换控制系统,对不同工况下磁流变半主动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应用Fuzzy-PID切换控制的磁流变半主动悬置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 磁流变悬置 fuzzy-pid切换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切换控制的弹道修正引信滚转角控制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东晓 曹信一 申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为解决弹道修正引信在修正过程中弹体受力变化较大引起的模型非线性问题,为保证滚转角控制算法的有效控制范围可有效覆盖整个修正控制过程,采用了基于动压变化的位置-速度双闭环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 为解决弹道修正引信在修正过程中弹体受力变化较大引起的模型非线性问题,为保证滚转角控制算法的有效控制范围可有效覆盖整个修正控制过程,采用了基于动压变化的位置-速度双闭环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切换控制算法.在传统PID控制算法基础上引入切换控制,将PID控制系统设计成子系统,依靠引信动力学模型与动压之间的关联,以动压为切换信号制定切换规则将多个PID控制系统串联,拓宽了滚转角控制系统的有效控制范围.结合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整个弹道修正控制过程中定位精度在0.25°以内,响应时间小于0.3 s,验证了基于动压变化的PID切换控制算法对非线性的引信滚转角控制模型、持续滚转角控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换控制 弹道修正 滚转角控制 比例-积分-微分(PID) 双闭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电混合-机液复合动力传动系统模式切换协调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镇 张勤博 +2 位作者 张宏伟 王德海 陈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7,共13页
针对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模式切换过程中平稳性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油电混合-机液复合动力传动系统,将电机和发动机集成作为双动力源,通过机械-液压复合传动装置实现高效动力传递。研究从构型设计和动力传动模式分析入手,分别建立动力系... 针对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模式切换过程中平稳性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油电混合-机液复合动力传动系统,将电机和发动机集成作为双动力源,通过机械-液压复合传动装置实现高效动力传递。研究从构型设计和动力传动模式分析入手,分别建立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切换元件及整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以电机低档切换至混合动力转矩耦合这一复杂过程为典型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设计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以调节电机转速,结合正交试验法优化切换元件的切换时序,实现电机与切换元件的复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显著改善了模式切换的平稳性,输出轴的最大冲击度由11.4188m/s^(3)降低至8.1127m/s^(3),转矩波动系数由4.771减小至3.874,转速波动幅度由17.1186%降低至2.3500%,切换时间由1.5s缩短至0.7s。硬件在环(HIL)测试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在不同模式切换及复杂工况条件下均能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传动系统 切换元件 模式切换 模糊PID控制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直流变压器控制模式切换的直流配电网优化运行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念成 范炳昕 +2 位作者 廖建权 周亦尧 王强钢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186,共11页
直流变压器(DCT)是实现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电网互联的关键设备,其控制策略对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电能质量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了一种计及DCT控制模式切换的直流配电网优化运行策略。首先,介绍了DCT的拓扑及控制方式,推导了不同控制模式下的DC... 直流变压器(DCT)是实现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电网互联的关键设备,其控制策略对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电能质量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了一种计及DCT控制模式切换的直流配电网优化运行策略。首先,介绍了DCT的拓扑及控制方式,推导了不同控制模式下的DCT端口电压电流传递矩阵;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约束方程,建立含DCT的直流配电网简化模型,分析了DCT不同控制模式对网络运行的影响。然后,将不同控制模式下DCT端口传递矩阵嵌入潮流计算方程,建立以系统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电网安全运行及储能约束的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电网优化运行策略并给出求解流程。最后,利用修改的IEEE直流配电网算例,验证了所提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变压器 直流配电网 优化运行 控制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ASR/DYC的切换控制设计
5
作者 丁世宏 吴嘉伦 +1 位作者 刘陆 马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2,共10页
为了避免复杂工况下车辆转向时发生轮胎打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直接横摆力矩(DYC)和驱动防滑(ASR)控制器切换设计方案。基于车辆模型和轮胎动力学模型建立了DYC和ASR模型。分别设计了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ASR控制器和基于一阶滑模的DYC... 为了避免复杂工况下车辆转向时发生轮胎打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直接横摆力矩(DYC)和驱动防滑(ASR)控制器切换设计方案。基于车辆模型和轮胎动力学模型建立了DYC和ASR模型。分别设计了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ASR控制器和基于一阶滑模的DYC控制器。提出一种新型的DYC和ASR的切换控制方案,以快速引导车辆在复杂工况下保证车轮不发生打滑。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没有ASR控制器切换下的DYC系统,在复杂工况下最快能在0.2 s内稳定滑移率至安全阈值,超调不超过2%,上下误差不超过5%,所设计的DYC和ASR控制器及切换控制方案能够在正弦工况、鱼钩工况及复杂工况下保证车辆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C ASR 终端滑模 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公路车辆混动变速器切换过程可拓优化控制
6
作者 赵鑫鑫 李兵 杨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4,共9页
混合动力非公路车辆具备多种工作模式,模式切换过程不合理的控制策略会影响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及车辆的平顺性.以功率分流式混动专用变速箱为研究对象,利用可拓控制算法建立矛盾特征间的转化关系,通过调整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权重矩阵干... 混合动力非公路车辆具备多种工作模式,模式切换过程不合理的控制策略会影响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及车辆的平顺性.以功率分流式混动专用变速箱为研究对象,利用可拓控制算法建立矛盾特征间的转化关系,通过调整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权重矩阵干涉可拓控制器,将矛盾特征量转化.建立非公路车辆传动系统仿真模型,结果显示采用可拓控制器的模式切换过程车辆冲击度小于10 m/s^(3),比MPC减小约20%,滑摩功约为18 kJ,冲击度和滑摩功效果较传统MPC均有所改善,可拓控制提高了非公路车辆模式切换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变速器 模型预测控制 可拓控制 模式切换 滑摩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新能源发电切换控制特性的直流输送能力快速评估
7
作者 闫炯程 刘天浩 +1 位作者 刘玉田 杜正春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7,共13页
新能源发电经直流送出是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基地功率外送的主要方式,在线评估直流输电的输送能力是监控新能源发电基地运行安全性的关键技术。为此,考虑新能源发电在故障穿越过程中的切换控制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目标相关的堆叠降噪自动编... 新能源发电经直流送出是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基地功率外送的主要方式,在线评估直流输电的输送能力是监控新能源发电基地运行安全性的关键技术。为此,考虑新能源发电在故障穿越过程中的切换控制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目标相关的堆叠降噪自动编码器的直流输送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对新能源发电经直流送出系统简化模型的关系式进行求导分析,阐明新能源发电切换控制导致暂态过电压水平加剧、直流输送能力受到更严重制约的原因,建立直流输送能力计算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目标相关的堆叠降噪自动编码器,构建直流最大输送能力评估模型,并引入切换权重选择机制,根据控制模式序贯切换状态对应选择评估模型的权重向量,有效计及切换控制对直流输送能力的影响。最后,提出基于正交权值修正的评估模型增量更新方法,在之前样本特征空间的正交方向上更新模型权重,以减轻灾难性遗忘问题的不利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适应新能源发电的切换控制特性,实现直流最大输送能力的快速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直流输送能力 切换控制 机器学习 增量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柔性钳位型尺蠖致动器提速驱动的协同切换控制
8
作者 孟令臣 闫鹏 +1 位作者 刘鹏博 张志名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6,共11页
研究了一类柔性钳位型尺蠖致动器的钳位-驱动协同机制和控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实时钳位状态信息的高速钳位切换策略。该策略利用柔性钳位机构的寄生运动信息缩短钳位交替时间,获得相同设计下更高的驱动速度。依据柔性钳位型尺蠖致动器... 研究了一类柔性钳位型尺蠖致动器的钳位-驱动协同机制和控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实时钳位状态信息的高速钳位切换策略。该策略利用柔性钳位机构的寄生运动信息缩短钳位交替时间,获得相同设计下更高的驱动速度。依据柔性钳位型尺蠖致动器的结构配置,建立钳位机构的寄生运动静力学模型,并完成仿真验证。进一步分析基于实时钳位状态信息的钳位切换机理,完成基于实时钳位切换的驱动设计,搭建实验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单步切换时间缩短了28%,在相同设计与驱动电压斜率下,连续多步驱动速度可提升33.6%。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与仿真分析的准确性。该驱动策略可有效减小尺蠖驱动的单周期时间,实现连续稳定驱动,最终达成尺蠖致动器驱动速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顺机构 尺蠖致动器 寄生运动 协同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换拓扑下多智能体的动态事件触发固定时间一致性控制
9
作者 王加朋 杨家宁 +2 位作者 罗家祥 钱伟 杨金显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5,共9页
对切换拓扑下含扰动的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事件触发实际固定时间平均一致性控制方法,该方法触发次数更少,收敛速度更快.通过设计辅助动态变量及其动态方程,基于动态变量的幂次项建立了新的动态触发机制,该机制减... 对切换拓扑下含扰动的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事件触发实际固定时间平均一致性控制方法,该方法触发次数更少,收敛速度更快.通过设计辅助动态变量及其动态方程,基于动态变量的幂次项建立了新的动态触发机制,该机制减少了触发次数.采用共同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所提方法可以保证多智能体系统在任意切换拓扑下实现实际固定时间平均一致性,收敛时间上界可通过调节控制参数设定且不依赖于初始状态.通过设计含双曲正切函数的测量误差,证明所提方法不存在Zeno行为.最后,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事件触发控制 固定时间一致性 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 切换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端切换拓扑下基于二值通信的多智能体系统容错控制
10
作者 王祚 朱延正 +2 位作者 陈新开 杨帆 苏春翌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7-1358,共12页
针对一类双端切换拓扑下基于二值通信的多智能体系统,研究其迭代学习容错均值一致性控制问题.为降低通信负担和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假设每个智能体只能从其邻居处接收到二值信息,建立一类双端切换拓扑结构以调控智能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针对一类双端切换拓扑下基于二值通信的多智能体系统,研究其迭代学习容错均值一致性控制问题.为降低通信负担和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假设每个智能体只能从其邻居处接收到二值信息,建立一类双端切换拓扑结构以调控智能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放宽通信拓扑在时间轴上需要完整生成树的限制.在双迭代尺度框架下,通过二值信息的估计过程和迭代学习控制技术的交替使用,实现对智能体邻居状态的估计,并完成均值一致性控制任务.进一步地,针对系统存在执行器故障的影响,提出一种迭代学习容错均值一致性控制方案,利用迭代学习实现对故障参数的迭代估计,以保证系统在执行器故障影响下的性能.基于非负的复合能量函数理论,证明所得到的误差系统是有界的.最后,利用数值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二值通信 双端切换拓扑 均值一致性 容错控制 迭代学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相控制与模式切换的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效率优化方法
11
作者 张保坤 邓钧君 +3 位作者 林倪 王震坡 甘海庆 袁晓冬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87-196,共10页
为提升电动汽车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宽功率范围的运行效率,以采用双耦合双边电感-电容-电容串并联(LCC-LCC)补偿拓扑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多变量-多模式联合的高效调控策略。首先,推导了谐振网络和功率变换器的高效条件,作为... 为提升电动汽车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宽功率范围的运行效率,以采用双耦合双边电感-电容-电容串并联(LCC-LCC)补偿拓扑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多变量-多模式联合的高效调控策略。首先,推导了谐振网络和功率变换器的高效条件,作为效率优化方法的理论依据。其次,研究了适合不同激励电压方案的时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现阻抗匹配以及功率器件临界软开关、以效率最优为导向的三移相控制方法。然后,研究了高频变换器的全桥、半桥、混合桥这3种运行模式,并通过模式切换来进一步减小外移相角的偏移程度、降低开关损耗、适应不同的参数及工况。最后,搭建了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验平台,在不同工况下验证了所提模型、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5%~100%的功率范围内,系统的直流-直流转换效率保持在94.0%~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放电 双向无线电能传输 效率优化 移相控制 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UIC的拥塞控制算法动态切换机制
12
作者 李焯坚 覃毅芳 +3 位作者 王冬举 杜文基 周旭 范琮珊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47-2153,共7页
传统静态配置单一拥塞控制算法的方式已无法适应跨时间和跨地域下的网络动态变化特性,拥塞控制算法动态切换被业界广泛关注。针对动态切换过程中的网络探测准确度低、传输性能波动等问题,在有线网络场景中开展了基于QUIC的拥塞控制算法... 传统静态配置单一拥塞控制算法的方式已无法适应跨时间和跨地域下的网络动态变化特性,拥塞控制算法动态切换被业界广泛关注。针对动态切换过程中的网络探测准确度低、传输性能波动等问题,在有线网络场景中开展了基于QUIC的拥塞控制算法动态切换机制研究。该机制首先引入接收端缓冲区影响因素,来增强算法对不同配置接收端的适应能力;其次建立基于BBR的瓶颈链路缓冲区探测模型,来提高网络条件探测的准确度;最后实现BBR与CUBIC之间的平滑切换,以兼顾切换过程的性能提升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在瓶颈链路浅缓冲区场景和深缓冲区场景中的吞吐增益覆盖率分别达到78%~87%及89%~95%。相较于传统基于建模的算法,该机制显著提升了有线网络场景下的带宽利用率,并在吞吐与往返时延两维度上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动态切换 QUIC 网络质量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换策略的翼伞轨迹跟踪控制
13
作者 王闯 刘蓉 +1 位作者 杨明 王佑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4,共6页
针对翼伞系统轨迹跟踪控制中强扰动、大时滞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切换策略的翼伞轨迹跟踪控制器。结合线性自抗扰控制抗扰动能力强、响应速度快,预测控制能有效克服系统时滞性、跟踪精度高、鲁棒性好等优点,采用2维轨迹跟踪制导策略通... 针对翼伞系统轨迹跟踪控制中强扰动、大时滞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切换策略的翼伞轨迹跟踪控制器。结合线性自抗扰控制抗扰动能力强、响应速度快,预测控制能有效克服系统时滞性、跟踪精度高、鲁棒性好等优点,采用2维轨迹跟踪制导策略通过跟踪目标轨迹的航向角实现对翼伞轨迹的跟踪控制;在切换策略中,依据航向角偏差量设计双切换量的控制器切换规则,降低控制器间切换频率,提高双控制器切换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与单一的控制器相比,切换控制器对给定归航轨迹的跟踪具有更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伞系统 轨迹跟踪 切换策略 线性自抗扰控制 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知有界扰动切换系统的PID控制:区间观测器方法
14
作者 李新 洪琦格 +1 位作者 程凯杰 朱良宽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3-503,共11页
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未知有界扰动的离散时间非线性切换系统的基于区间观测器的PID控制问题.基于正系统理论为这类切换系统设计了一种区间观测器用于估计系统状态的上下界,并根据估计的系统状态边界设计了离散时间PID控制律.随后,利用增... 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未知有界扰动的离散时间非线性切换系统的基于区间观测器的PID控制问题.基于正系统理论为这类切换系统设计了一种区间观测器用于估计系统状态的上下界,并根据估计的系统状态边界设计了离散时间PID控制律.随后,利用增广技术以及多Lyapunov稳定性分析方法,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给出了保证估计误差系统和闭环系统全局一致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此外,通过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了区间观测器增益和PID控制器增益,进一步保证了闭环系统的H∞性能.最后,通过一个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观测器 切换系统 PID控制 有界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容腔压力控制的气动方向控制阀切换时间测量研究
15
作者 贾益璠 钱墅 +2 位作者 刘丽娇 浦晨玮 钱鹏飞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8-666,共9页
针对国标中气动方向控制阀切换时间测量不完善的问题,补充了对于非排气切换时间的测量;此外,鉴于测量中供气压力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设计了一种基于30 L小容腔的模糊PI恒压控制系统,以替代足够容量的储气罐,满足气动方向控制阀切... 针对国标中气动方向控制阀切换时间测量不完善的问题,补充了对于非排气切换时间的测量;此外,鉴于测量中供气压力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设计了一种基于30 L小容腔的模糊PI恒压控制系统,以替代足够容量的储气罐,满足气动方向控制阀切换时间测量的压力控制要求。首先,将模糊控制理论与PID算法相结合,设计了模糊PI压力控制器;然后,搭建了基于30 L小容腔的模糊PI恒压控制系统实验平台,进行了压力控制实验和结果分析;最后,采用所设计的恒压供气系统对多种气动方向控制阀的切换时间(排气切换时间、充气切换时间和非排气切换时间)进行了测量实验,分析了测量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压力控制系统可对630 kPa目标压力进行不超过±500 Pa误差的高精度压力控制;在无法提供足够容量储气罐的条件下,该系统可作为替代方案对气动方向控制阀切换时间进行测量。此外,该研究可为现行国标的后续修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控制 方向控制 高精度压力控制 切换时间 测试方法 模糊PI压力控制系统 模糊PI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干扰和执行器复合非线性下可变翼飞机切换滑模控制
16
作者 蒙莉莎 陈晓明 +1 位作者 刘家冀 沈丹青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0,共9页
针对近空间可变翼飞行器存在非连续干扰、不确定性、执行器死区和饱和非线性的复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干扰观测器和辅助系统的自适应多模态切换滑模姿态控制器。首先,建立干扰和执行器非线性下飞行器的多模态非线性切换系统模型;然... 针对近空间可变翼飞行器存在非连续干扰、不确定性、执行器死区和饱和非线性的复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干扰观测器和辅助系统的自适应多模态切换滑模姿态控制器。首先,建立干扰和执行器非线性下飞行器的多模态非线性切换系统模型;然后,针对不确定和非连续干扰,设计一种随模态同步切换的滑模干扰观测器对复合扰动进行估计;针对执行器存在死区和饱和复合非线性,引入死区右逆函数,将复合非线性等效为一个新的饱和环节,构造抗饱和辅助系统加以处理;接着,基于backstepping设计自适应多模态切换滑模面姿态跟踪控制器,不同于传统滑模控制,针对切换系统各个子系统设计不同滑模面,并通过一个过渡滑模面实现共同的坐标变换;利用Lyapunov理论和平均驻留时间法证明了闭环切换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与传统滑模控制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空间可变翼飞行器 切换系统 干扰观测器 执行器复合非线性 切换滑模控制 平均驻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粘滑驱动的回退抑制及切换控制研究
17
作者 孟令伟 皇甫乐晓 +3 位作者 吕阳 王顺顺 崔玉国 杨依领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2,共7页
针对压电粘滑驱动中的位移回退及“粗-精”切换扰动问题,首先利用拱形驱动单元、柔性调节机构和输出台等构建压电粘滑平台,建立包含电路、机械与摩擦特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将驱动单元分为驱动组和防回退组,利用定子配合法实现粘滑... 针对压电粘滑驱动中的位移回退及“粗-精”切换扰动问题,首先利用拱形驱动单元、柔性调节机构和输出台等构建压电粘滑平台,建立包含电路、机械与摩擦特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将驱动单元分为驱动组和防回退组,利用定子配合法实现粘滑位移的回退抑制,同时采用开关自锁逻辑回路与时间标记过渡函数,设计面向“粗-精”定位的平滑切换控制策略,提高粘滑运动模式切换的稳定性和效率;最后搭建实验测试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粘滑驱动相比,定子配合法在X、Y方向上的位移回退率从22.8%、22.7%降至0.6%、1.1%,位移回退得到明显抑制。在切换阈值为200μm时,平滑切换控制策略也能快速准确地实现“粗-精”定位,实验结果验证了回退抑制与切换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 粘滑驱动 回退抑制 切换控制 运动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序抑制的柔性互联装置多工况控制切换策略
18
作者 杨晓岚 袁宇波 +3 位作者 陈星莺 余昆 周琦 刘瑞煌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1,共10页
柔性多状态开关(flexible multi-state switch, FMSS)作为新一代柔性互联装置,可替代传统联络开关实现配电网不同馈线间的柔性互联。然而,现有关于FMSS控制模式切换的研究未充分考虑不对称故障情况下零序电流对FMSS稳定运行的影响,导致... 柔性多状态开关(flexible multi-state switch, FMSS)作为新一代柔性互联装置,可替代传统联络开关实现配电网不同馈线间的柔性互联。然而,现有关于FMSS控制模式切换的研究未充分考虑不对称故障情况下零序电流对FMSS稳定运行的影响,导致在不对称故障切除前直流侧电压出现交流波动。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零序抑制的柔性互联装置多工况控制模式切换策略。首先,引入稳态逆模型改进发生故障时PQ控制模式与UdcQ控制模式之间的平滑切换;然后,引入状态跟踪控制改进发生故障时PQ控制模式、UdcQ控制模式与Vf下垂控制模式之间的平滑切换;最后,引入基于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t, PR)调节器的零序电流抑制策略,减少不对称故障发生时零序电流分量对直流侧电压的影响。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三端口FMSS仿真模型,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控制模式切换策略在多种故障工况下均能有效降低直流侧电压波动和交流侧电压电流相位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多状态开关(FMSS) 稳态逆模型 状态跟踪控制 零序抑制 平滑切换 多故障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参数切换系统保性能控制设计及仿真
19
作者 鲍乐平 黎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35-341,共7页
针对分布参数切换系统,设计反馈控制器和切换规则,使得相应闭环系统指数稳定且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利用共同Lyapunov函数方法,通过Lyapunov稳定性定理、Poincare不等式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等,得到分布参数切换系统保性能控制存在的... 针对分布参数切换系统,设计反馈控制器和切换规则,使得相应闭环系统指数稳定且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利用共同Lyapunov函数方法,通过Lyapunov稳定性定理、Poincare不等式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等,得到分布参数切换系统保性能控制存在的充分条件。和已有结果相比较,将分布参数切换系统保性能控制概念进行了推广,并且充分考虑了分布切换参数系统中Laplace算子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降低了保守性。提出切换Lyapunov函数方法结合驻留时间方法,建立分布参数切换系统保性能控制存在的条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参数系统 切换系统 保性能控制 指数稳定 切换Lyapunov函数 驻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系统运行控制与模式自适应切换策略
20
作者 蒋昌君 刘海涛 +1 位作者 熊雄 郭昌浩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0,共9页
低压柔性直流技术是解决末端配电网重过载问题、保障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稳态下高效运行与暂态下快速切换控制是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系统的核心技术基础。文中首先分析总结低压柔性直流系统典型分散式组网方式,包括分散式组网互联... 低压柔性直流技术是解决末端配电网重过载问题、保障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稳态下高效运行与暂态下快速切换控制是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系统的核心技术基础。文中首先分析总结低压柔性直流系统典型分散式组网方式,包括分散式组网互联系统的系统拓扑、接线方式、电压等级。针对负载空间分布不均下台区重过载问题提出一套稳态均载控制逻辑,针对故障暂态过程中系统运行模式切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就地电压信息的自适应切换控制,降低系统对通信的依赖,并通过从控单元控制回路设计实现工作模式的无缝切换。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多端柔性互联应用下基于主从控制的暂态、稳态运行控制一体化设计,实现系统暂态、稳态下高效协同与可靠运行。最后进行PSCAD时域仿真与RT-LAB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文中所提控制逻辑及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直流 柔性互联 分散式组网 均载运行 暂态控制 自适应切换逻辑 无缝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