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OE的区域创新绩效组态路径研究
1
作者 苏屹 刘桐赫 刘传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5-86,共12页
区域创新是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基于TOE理论,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划为样本,探究技术投入、技术能力、组织结构、组织联系... 区域创新是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基于TOE理论,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划为样本,探究技术投入、技术能力、组织结构、组织联系、政策环境及设施环境6个前因条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区域创新绩效提升存在3条核心路径,均以技术能力、组织联系和设施环境为核心条件,辅以技术投入、组织结构或政策环境的不同组合。研究整合了TOE框架与组态视角,揭示了区域创新绩效的多重并发因果机制,提出了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绩效 TOE理论 NCA方法 fsQCA方法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何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基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fsQCA分析
2
作者 彭奕潇 朱李鸣 李建琴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4,共13页
文章以长三角27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fsQCA方法分析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路径与条件。研究发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呈现多路径交互的复杂协同关系,单个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 文章以长三角27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fsQCA方法分析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路径与条件。研究发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呈现多路径交互的复杂协同关系,单个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路径并不构成引致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既有路径差异又有生效门槛,高政务数字化和高数字产业化是引致高区域创新绩效的核心前因条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及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效应在长三角核心城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在于“同群效应”导致城市之间“数字鸿沟”日益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化转型 区域创新绩效 模糊集定性分析法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计算创新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分析
3
作者 陈力凡 王轩晟 +2 位作者 杨启晗 施歆悦 缪亚军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8,共12页
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力学的全新计算模式,提供了一种从根本上实现并行计算的思路,具备实现远超经典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潜力,已成为各国前沿科技战略性竞争的焦点之一。各国的官产学三方主体纷纷投入量子计算领域的创新中,并形成了多样化创... 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力学的全新计算模式,提供了一种从根本上实现并行计算的思路,具备实现远超经典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潜力,已成为各国前沿科技战略性竞争的焦点之一。各国的官产学三方主体纷纷投入量子计算领域的创新中,并形成了多样化创新模式。本研究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量子计算领域高创新绩效的产生路径。研究结果显示:①学界的高度参与是实现高水平创新的必要条件;②存在四条高水平创新的实现路径,即学界引领的官学驱动型(S1)、产学主导的三方驱动型(S2)、学界为中心的三方驱动型(S3)和紧密合作的三方驱动型(S4),这四条路径均以政府的高度参与、学界的高度参与和产学深度合作为核心条件;③S1~S4呈现向官产学三方更加紧密协作的演化趋势,并揭示了一条国家创新模式的潜在演化路径。研究结论揭示了量子计算领域发展初期的关键要素,对于量子计算和其他战略性前沿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计算 创新绩效 国家创新系统 组态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何以提升高校创新绩效
4
作者 王梅 时玉坤 符银丹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2,共11页
提升高校创新绩效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提升高校创新绩效的条件组态和多元路径。... 提升高校创新绩效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提升高校创新绩效的条件组态和多元路径。结果表明,高校实现高创新绩效并非依赖单一要素,而是需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的要素协同,存在四种组态路径,即“资源-开放主导的主体驱动型”“资源一开放主导的环境与协同驱动型”、“主体-协同-开放主导的均衡驱动型”和“资源主导的协同驱动型”。同时发现,在特定条件下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地区之间在驱动路径上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这为优化我国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激发高校创新潜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高校创新绩效 组态视角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技术并购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聿舟 李甜甜 +2 位作者 裴旭东 宋娟 李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8,共10页
基于多维邻近理论,探索技术并购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并购双方地理距离与收购方生产链位置的调节作用。利用2009—2019年国有企业并购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并购双方技术相似性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 基于多维邻近理论,探索技术并购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并购双方地理距离与收购方生产链位置的调节作用。利用2009—2019年国有企业并购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并购双方技术相似性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技术互补性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双方地理距离、收购方所处生产链位置正向调节技术相似性与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技术互补性与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关系。采用工具变量法、替换样本研究区间和GMM估计法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国有企业技术并购与模糊前端创新关系的认识,从而为企业通过技术并购实现模糊前端创新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相似性 技术互补性 地理距离 生产链位置 模糊前端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CA方法的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小磊 杨育 +2 位作者 邢青松 赵小华 曾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77-82,共6页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CCPI)是产品设计领域的一种新型创新方式,客户深度参与产品创新设计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影响CCPI绩效的关键因素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的特征,结合调研访谈方法,...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CCPI)是产品设计领域的一种新型创新方式,客户深度参与产品创新设计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影响CCPI绩效的关键因素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的特征,结合调研访谈方法,提出并构建了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集;然后,针对CCPI绩效影响因素众多难于指导实践的问题,利用FCA方法进行分析,得到CCPI绩效的核心影响因素;最后,对核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为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优化创新过程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户协同 产品创新 创新绩效 绩效评价 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环境下的客户知识共享绩效预测模型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晓利 杨育 +2 位作者 张晓冬 王小磊 曾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为科学地预测协同产品创新过程中客户的知识共享绩效,提出了基于减聚类-模糊神经网络的客户知识共享绩效预测模型,构建了协同创新环境下的客户知识共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减聚类法对网络规则进行了处理,减少了神经网络规则的数目... 为科学地预测协同产品创新过程中客户的知识共享绩效,提出了基于减聚类-模糊神经网络的客户知识共享绩效预测模型,构建了协同创新环境下的客户知识共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减聚类法对网络规则进行了处理,减少了神经网络规则的数目,以免参数膨胀导致网络难以训练。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户知识 协同产品创新 共享绩效 模糊神经网络 减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园区实现高经济绩效与高创新绩效的持续发展路径——一项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任浩 欧阳娟 +2 位作者 唐开翼 甄杰 叶江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54,共11页
新发展格局下,作为经济集聚与创新集群重要载体的产业园区,其实现高经济绩效与高创新绩效的持续发展路径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以我国100家国家级产业园区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多个要素协同影响产业园区经... 新发展格局下,作为经济集聚与创新集群重要载体的产业园区,其实现高经济绩效与高创新绩效的持续发展路径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以我国100家国家级产业园区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多个要素协同影响产业园区经济绩效、创新绩效的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单个要素不构成园区高经济绩效、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但良好的经济基础对实现高经济绩效发挥普适作用,良好的经济基础与丰富的创新载体对实现高创新绩效发挥普适作用;(2)3条持续发展路径可以实现高经济绩效,2条持续发展路径可以产生高创新绩效,表明产业园区实现高经济绩效与高创新绩效具有多重路径。非高经济绩效路径有4条,非高创新绩效路径有5条,分别与相应的高绩效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3)在一定条件下,产业合作与社会环境在实现高经济绩效过程中存在替代关系,经济基础与创新载体在实现高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互补关系;(4)高创新绩效路径一定是高经济绩效路径,但高经济绩效路径不一定是高创新绩效路径,以经济基础、创新载体及产业合作为核心存在条件的持续发展路径,是同时实现高经济绩效与高创新绩效的关键路径;(5)经开区与高新区在高经济绩效、高创新绩效产业园区中的占比均衡,说明两者实现高经济绩效、高创新绩效的具体发展路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园区 可持续发展 经济绩效 创新绩效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论的R&D员工创新绩效评价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吴际 矫贺明 石春生 《管理学报》 CSSCI 2011年第5期734-738,共5页
针对员工绩效评价模型中存在的忽视基础条件、衡量绝对绩效、缺乏相对标准、过分关注短期绩效等问题,依据创新本身特征与R&D员工绩效的特点,设计了能够有效反映企业R&D员工努力程度与潜力水平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创新绩... 针对员工绩效评价模型中存在的忽视基础条件、衡量绝对绩效、缺乏相对标准、过分关注短期绩效等问题,依据创新本身特征与R&D员工绩效的特点,设计了能够有效反映企业R&D员工努力程度与潜力水平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创新绩效作为评价主体,构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能够客观综合度量R&D员工创新绩效的评价模型。将模型应用于某大型制造企业300名R&D员工的样本中,综合评价出每一名员工的努力指数、潜力指数、优秀程度与不良程度,作为企业全面评价R&D员工绩效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绩效评价 模糊理论 指标体系 R&D员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嵌入、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一个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辉 苏昕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94,共10页
网络嵌入、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但以往研究忽视了网络嵌入与动态能力各构成维度间不同组合对创新绩效的复杂性影响。因此,基于组态视角和集合论思想,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220家中国... 网络嵌入、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但以往研究忽视了网络嵌入与动态能力各构成维度间不同组合对创新绩效的复杂性影响。因此,基于组态视角和集合论思想,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220家中国企业为样本,从企业外部网络嵌入和内部动态能力培育两个层面,探讨网络嵌入和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多重组合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包括网络嵌入—能力促进型、双元能力推动型、网络嵌入—能力冲突型和创新能力缺失弥补型4种构型,且网络嵌入三维度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嵌入 动态能力 创新绩效 组态视角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主体与营商环境的协同如何驱动区域创新绩效?——基于制度逻辑的组态效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静 王艺霏 杨小科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6,共9页
基于协同演化理论和制度逻辑理论,结合DEA和fsQCA研究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了制度逻辑下创新主体与营商环境交互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单个创新主体和营商环境要素并不构成高/非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产生高... 基于协同演化理论和制度逻辑理论,结合DEA和fsQCA研究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了制度逻辑下创新主体与营商环境交互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单个创新主体和营商环境要素并不构成高/非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产生高区域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有5条,包括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技术创新主体活跃型、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知识创新主体活跃型、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创新主体协同型、市场逻辑主导下创新主体协同型、政府与市场逻辑缺失下创新主体协同型。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认识多重制度逻辑下跨层次多因素的区域创新绩效影响机制,对解决区域创新发展的现实困境和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绩效 创新主体 营商环境 制度逻辑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技术并购因素组态与创新绩效因果关系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牛晓晨 邢源源 孟凡臣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35,共16页
跨国技术并购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前人研究并没有解释重要条件因素组态为什么和如何引发高/低创新能力提升。本文采用归纳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证明了并购后创新能力提升的高低与条件因素组态之间... 跨国技术并购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前人研究并没有解释重要条件因素组态为什么和如何引发高/低创新能力提升。本文采用归纳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证明了并购后创新能力提升的高低与条件因素组态之间存在并发、等效和不对称的因果关系,开发了"跨国技术并购创新绩效复杂因果关系"中观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技术并购 创新绩效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并购整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绩效期望差距与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环境动态性、资源丰裕度及企业家精神的联动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炳成 郝兴霖 崔巍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共10页
实际绩效与期望目标间的差异是推动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但期望顺差与期望落差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同条件与不同企业在环境、资源以及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相关研究结论上的不一致。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绩效期... 实际绩效与期望目标间的差异是推动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但期望顺差与期望落差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同条件与不同企业在环境、资源以及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相关研究结论上的不一致。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绩效期望差距下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要素联动模型,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考察要素联动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民营企业要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存在“顺境-维持”、“顺境-危机”、“逆境-穷困”、“逆境-潜力”与“逆境-警示”5种可供选择的条件组态;(2)在期望顺差下,期望差距的持续性与范围性不同处于高水平时更易实现商业模式创新;(3)在期望落差下,期望差距的持续性与范围性不同处于低水平时更易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而强企业家精神能够推动企业在短时期小范围的期望落差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4)在绩效期望差距下,环境动态性成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动力,而资源丰裕度与企业家精神只要一种较强就有利于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绩效期望差距 商业模式创新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与CV相整合的知识创新绩效模糊综合测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建华 位霖 杨岚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3-206,F0003,共5页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创新的有效实施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知识创新绩效进行全面而准确测度是创新调控与改进的基础前提。针对传统相关研究仅聚焦"知识创新"这一知识链节点做孤立分析的问题与不足,以系统的思维...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创新的有效实施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知识创新绩效进行全面而准确测度是创新调控与改进的基础前提。针对传统相关研究仅聚焦"知识创新"这一知识链节点做孤立分析的问题与不足,以系统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基于知识链上知识创新相关活动,分析并设计了知识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相关评分策略,设计了RS与CV相整合的权重配置方法,进而提出了知识创新绩效模糊综合测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新 绩效测度 粗糙集 变异系数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生态如何驱动城市创新绩效?——基于创新型城市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志红 王露露 宋艺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40,共17页
营商环境对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根源性的影响,而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首要动力,因此优化营商环境生态从而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全国68个创新型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营... 营商环境对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根源性的影响,而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首要动力,因此优化营商环境生态从而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全国68个创新型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营商环境生态中各条件对城市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研究表明:政府效率、人力资源、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6个条件“多重并发”,形成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多样化组态;城市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环境驱动型”“人力资源缺失下的环境弥补型”与“资源—环境协同驱动型”3条路径。组态的空间情境差异分析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讨营商环境生态驱动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城市创新绩效背后复杂机制的理解,也能够为各城市如何依据自身营商环境条件推动其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系统性思维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生态 城市创新绩效 创新型城市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众创空间运营绩效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卫武 徐和衍 石永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众创空间已成为社会创新基地。绩效水平不仅反映了创新主体健康水平和发展潜力,也揭示了创新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为践行创新发展的平台主体,众创空间的绩效水平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治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众创空间已成为社会创新基地。绩效水平不仅反映了创新主体健康水平和发展潜力,也揭示了创新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为践行创新发展的平台主体,众创空间的绩效水平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治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地方政府依靠政策的制度保障优势,着重发力于有效核心变量,能够提高政策成本效率,形成强有力的行业指导能力,拓展众创空间发展潜力。充沛的地方资源利于锚定发展基础优势,促进核心要素的全面发展和协调配合,提升众创空间的生存韧性。在保障众创空间基础发展因素的需求下,强健的技术支持也能够有效提高众创空间健康水平。区域间的统筹合作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弥合地域差异的运营绩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创空间 运营绩效 组态分析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被引量:28
17
作者 顾幼瑾 王志瑛 +1 位作者 郭彤梅 陈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68,共9页
高技术产业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投入。构建科技金融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组态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中国内地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进行组态分... 高技术产业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投入。构建科技金融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组态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中国内地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表明,单一科技金融投入并不是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科技金融投入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6个组态,其中两个组态以“财政科技投入+银行贷款”为核心条件,4个组态以“创业投资+科技资本市场融资”为核心条件,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存在多种实现方式。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投入是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重要路径,可为各省合理配置科技金融投入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投入 高技术产业 创新绩效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制度与区域创新绩效——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竹兰 徐腾达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34,共12页
基于中国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理论,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了六项人力资本制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联合效应及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任何单一制度都不是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也不足以构成充... 基于中国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理论,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了六项人力资本制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联合效应及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任何单一制度都不是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也不足以构成充分条件,只有多项制度的组合才能有效提高创新绩效。我国存在五种引致高创新绩效的人力资本制度路径,这五种路径可以进一步归类为金融本位模式、创新者本位模式和绩效维持模式。金融本位模式中,发达的人力资本信用制度客观上保护了超常型默示知识,部分替代了产权制度和定价制度的功能;创新者本位模式中,保障制度、产权制度、定价制度三者间存在互补关系;绩效维持模式中,培育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产权制度的缺失,但由于人才流失而难以持续。本文补充和发展了中国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理论,并为各地政府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制度 区域创新绩效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创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高绿色创新绩效的多元组态研究——基于五螺旋绿色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定性比较分析(QCA)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邓晓辉 张航语 王惠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70,共9页
本文在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上,构建五螺旋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组态视角分析我国绿色创新绩效状况。研究发现:(1)高产业运营是实现高绿色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实现高绿色创新绩效共... 本文在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上,构建五螺旋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组态视角分析我国绿色创新绩效状况。研究发现:(1)高产业运营是实现高绿色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实现高绿色创新绩效共有4种组态:自然环境压力倒逼下的产研联合驱动型、自然环境压力倒逼下的产业与公众联合驱动型、政策和公众助力下的产研联合驱动型、市场和政策双元主导下的产业驱动型;(3)导致非高绿色创新绩效的是4种二阶等价组态,非高产业运营和非高政策驱动是核心条件。本研究不仅拓展了QCA和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场景,也指出了我国绿色创新发展背后的地区发展与制度逻辑的差异性,为地方开展绿色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生态系统 绿色创新绩效 五螺旋 组态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高产业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导向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金永生 季桓永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8-94,共7页
现有关于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大多建立在相关性分析方法上,将创业导向作为一种聚合构念进行探讨,无法解释实践中创业导向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与企业绩效的内在关联。将创业导向解构为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及先动性3个维度,基于集... 现有关于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大多建立在相关性分析方法上,将创业导向作为一种聚合构念进行探讨,无法解释实践中创业导向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与企业绩效的内在关联。将创业导向解构为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及先动性3个维度,基于集合论思想,构建包含组织规模、环境动荡性及组织双元能力等权变因素在内的创业导向绩效机制模型,通过对211个样本企业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出高企业绩效产生的4种因果机制。结果表明,创新性是企业获取高绩效的关键,风险承担性和先动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受权变因素影响。研究结论为目前创业导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复杂情境下企业创业导向战略实践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导向 创新性 风险承担性 先动性 企业绩效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