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2篇文章
< 1 2 2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er-based robust high-order fully actuated attitude autopilot design for spinning glide-guided projectiles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Wang Yuchen Wang +2 位作者 Shiwei Chen Yongcang Guo Zhongjiao Sh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82-294,共13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sign of an attitude autopilot for a dual-channel controlled spinning glideguided projectile(SGGP),addressing model uncertainties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s.Based on fixed-time stable theor...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sign of an attitude autopilot for a dual-channel controlled spinning glideguided projectile(SGGP),addressing model uncertainties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s.Based on fixed-time stable theory,a disturbance observer with integral sliding mode and adaptive techniques is proposed to mitigate total disturbance effects,irrespective of initial conditions.By introducing an error integral signal,the dynamics of the SGGP are transformed into two separate second-order fully actuated systems.Subsequently,employing the high-order fully actuated approach and a parametric approach,the nonlinear dynamics of the SGGP are recast into a constant linear closed-loop system,ensuring that the projectile's attitude asymptotically tracks the given goal with the desired eigenstructure.Under the proposed composite control framework,the ultimately uniformly bounded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is rigorously demonstrated via the Lyapunov method.Valid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ttitude autopilot design is provided through extensive numerical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ning glide-guided projectile Attitude control Sliding mode disturbance observer Fixed-time stable theory High-order fully actuated approa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速全差分输出线列型读出电路设计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 孟令伟 +2 位作者 刘伟 李冬冰 李敬国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红外探测器发展进入第三代后,以大面阵、长线列应用为典型代表,其中长线列通常使用拼接结构实现。对于参与拼接的单片电路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展、行频不断的提升。阵列规格的增加带来信号传输链路延长,行频提升对读出速率提出新的要求,这... 红外探测器发展进入第三代后,以大面阵、长线列应用为典型代表,其中长线列通常使用拼接结构实现。对于参与拼接的单片电路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展、行频不断的提升。阵列规格的增加带来信号传输链路延长,行频提升对读出速率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还必须考虑探测器的低温应用,要求读出电路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探索了一种新的输出机制,针对长线列的应用,可以通过全差分输出抑制传输噪声,同时差分模块转换模块独立于探测器主芯片,在不影响芯片整体热耗的前提下,显著的提升读出速率。依赖于这种设计,线列读出速率提升至20 MHz,对于1 k的规模,行频达到19 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列读出电路 全差分输出 信号转换 拼接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智能识别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毛清华 翟姣 +2 位作者 胡鑫 苏毅楠 薛旭升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7-1361,共15页
为解决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尺度多变、危险区域动态变化等因素导致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时,视频AI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RSCA-YOLOv8s与危险区域自动划分的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智能识别方法。针对综采工作面人员识别准确... 为解决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尺度多变、危险区域动态变化等因素导致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时,视频AI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RSCA-YOLOv8s与危险区域自动划分的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智能识别方法。针对综采工作面人员识别准确率低问题,在YOLOv8s模型基础上引入RFAConv-SE(Squeeze-and-Excitation with Receptive-Field Attention Convolution)与CCNet(Criss-Cross Attention Network)注意力模块提高复杂背景图像中模型对全局及上下文信息的捕获能力,C2f模块融合Res2Net网络提高模型的多尺度和小目标人员特征提取能力,通过改进的SPCASFF(Adaptive Structure Feature Fusion with Sub-Pixel Convolution layer)模块提升模型对多尺度人员特征的自适应融合能力。针对综采工作面摄像头跟随液压支架动态变化导致危险区域在视场范围内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护帮板、挡煤板标志性目标关键特征点提取的危险区域自动划分方法。针对危险区域不规则变化与基于重叠度的判断方法参数设置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射线法判断人员与危险区域像素坐标位置关系的人员入侵危险区域精准识别方法。通过消融试验、RSCA-YOLOv8s与YOLOv5s、YOLOv8-SPDConv等方法对比试验,以及综采工作面7组多场景危险区域自动划分与5组人员入侵危险区域识别试验测试,结果表明:RSCA-YOLOv8s的人员识别方法准确率更高,达到了97.2%,相较基线模型mAP@0.5提高了1.1%,mAP@0.5:0.95提高了2.5%,对小目标人员具有更准确的识别能力和更高的识别精度;该方法危险区域自动划分的平均准确率为97.285%,人员入侵危险区域的判别准确率为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人员入侵 危险区域 多尺度目标 YOLOv8s 区域自动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采放协调智能群组放煤工艺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东印 王祖洸 +5 位作者 王伸 李化敏 彭维平 李红斌 张国澎 张旭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3,共12页
目的综放开采是特厚煤层安全高效的开采方法,放煤环境复杂多变、采放协调难度大、放煤工艺及参数受控因素多,导致智能化综放开采尤其是智能放煤控制技术发展较为缓慢。针对特厚煤层综放面群组放煤下的智能化放煤控制难题,方法采用理论... 目的综放开采是特厚煤层安全高效的开采方法,放煤环境复杂多变、采放协调难度大、放煤工艺及参数受控因素多,导致智能化综放开采尤其是智能放煤控制技术发展较为缓慢。针对特厚煤层综放面群组放煤下的智能化放煤控制难题,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仿真试验、计算机控制软件研发、现场试验与示范等方法,以“智能群组放煤机理-采放协调控制理论及方法-放煤工艺决策模型-放煤软件现场应用”为主线展开深入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提出多放煤口群组协同放煤方法,以连续群组放煤为例,揭示了多放煤口群组协同放煤下的顶煤放出体和煤岩分界面的空间关系;深入剖析综放工作面的采放协调关系及群组放煤逻辑,提出特厚煤层综放面采放协调智能放煤控制理论,构建了综放面采放时间、空间和运能协调控制模型和基于强化学习及隐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的群组放煤协同控制决策方法,为智能化放煤决策与精准控制提供可靠理论基础;深度融合地质信息与采放工艺参数,建立了综放面多源信息数据库,为智能决策及数字孪生提供数据基础。结论基于群组放煤条件下的采放协调特征,构建了智能放煤决策模型,自主研发智能放煤决策系统(软件),实现了智能放煤工作面年产1500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智能放煤 采放协调 群组放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发泡材料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郭鹏 徐玮良 +3 位作者 吕明福 徐耀辉 张宗胤 高达利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开发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是解决由传统石油基发泡材料引起的白色污染和微塑料问题的重要手段。首先介绍了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的主要类型,接着评述了改性技术对材料流变特性及发泡性能的影响。概述了主要的发泡工艺,并分析了发泡过程中遇... 开发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是解决由传统石油基发泡材料引起的白色污染和微塑料问题的重要手段。首先介绍了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的主要类型,接着评述了改性技术对材料流变特性及发泡性能的影响。概述了主要的发泡工艺,并分析了发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同时,探讨了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的潜在应用领域。最后,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塑料 发泡 改性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迭代优化策略的密集连接多尺度土地覆盖语义分割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宗生 高萌 +3 位作者 周文睆 王政翰 霍志俊 张月维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针对分割结果小尺度地物遗漏、连续地物缺乏完整性问题,提出密集连接多尺度语义分割模型(densely connected multi-scale semantic segmentation network, DMS-Net),实现土地覆盖分割。通过多尺度密集连接空洞空间卷积金字塔池化(multi-... 针对分割结果小尺度地物遗漏、连续地物缺乏完整性问题,提出密集连接多尺度语义分割模型(densely connected multi-scale semantic segmentation network, DMS-Net),实现土地覆盖分割。通过多尺度密集连接空洞空间卷积金字塔池化(multi-scale dense connected atrous spatial convolution pyramid pooling module, MDCA)和条形池化(spatial pyramid pooling, SP)提取多尺度和空间连续性地物;利用特征增强双注意力并联模块(position paralleling channel attention module, PPCA)衡量特征权重,实现高效表达;采用浅层特征级联模块(cascade low-level feature fusion, CLFF)捕捉被忽略的浅层特征,进一步补充细节。实验结果表明:DMS-Net模型在迭代扩充数据集上的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 OA)达到89.97%,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 mIoU)达到75.59%,高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及U-Net, PSPNet, Deeplabv3+等深度学习模型。分割结果显示,地物结构完整且边缘分割明晰,在实现多尺度的土地覆盖遥感信息提取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全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 语义分割 土地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姿态感知的综放支架主动控顶空间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庆良 雷小万 +3 位作者 孟昭胜 万丽荣 班新亮 胡雨龙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5-660,共16页
综放支架是综放采场关键支护与主动放煤装置,其主动触支顶煤行为可有效引导顶煤智能有序破碎。为开展支架主动扰控顶煤理论及相关研究,明确综放支架对顶煤的主动触支工作空间,提出一种综放支架各部件相对空间姿态及绝对空间位姿动态感... 综放支架是综放采场关键支护与主动放煤装置,其主动触支顶煤行为可有效引导顶煤智能有序破碎。为开展支架主动扰控顶煤理论及相关研究,明确综放支架对顶煤的主动触支工作空间,提出一种综放支架各部件相对空间姿态及绝对空间位姿动态感知方法,以期提升综放支架对顶煤碎放过程可控性。首先,借助Denavit-Hartenberg(D-H)方法建立了综放支架空间姿态数学模型,分析得到支架顶梁和放煤机构在各关节节点坐标系与本体坐标系下坐标,明确了综放支架各关键部件之间的相对姿态及运动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放工作面全局感知模型并求解得到了支架的绝对空间位姿数据,获得了工作面顶板、底板倾角对综放支架空间支护姿态影响。其次,提出并计算了综放支架顶梁触支空间和放煤机构支护空间分布模型,获得了综放支架对顶煤的主动调控范围,同时使用初值优选的Levenberg-Marquardt(L-M)优化算法探究支架主动触顶姿态的调控方法与立柱的有效驱动行程。最后,搭建了支架姿态数据采集系统,依托山东省菏泽市赵楼煤矿7303综放工作面获取了支架运动过程中真实空间姿态参数数据,对比理论解算数据与传感器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空间位姿测量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解算的顶梁姿态与传感器测量结果重合率达98.26%,为进一步提高支架的空间位姿感知技术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综放开采 综放支架 触支空间 顶煤调控 触顶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的影响
8
作者 郭浩天 林昱利 +1 位作者 王哲 孙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9-736,共8页
为研究温度对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典型季冻区全风化泥岩试样为研究对象,利用GDS非饱和试验系统,对饱和状态及天然非饱和状态下的全风化泥岩分别进行室内三轴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其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并对比分析饱... 为研究温度对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典型季冻区全风化泥岩试样为研究对象,利用GDS非饱和试验系统,对饱和状态及天然非饱和状态下的全风化泥岩分别进行室内三轴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其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并对比分析饱和状态及天然非饱和状态下全风化泥岩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区别。结果表明:全风化泥岩强度受饱和度与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降低两种土样的黏聚力均增加,内摩擦角均先增加再减小。温度与试验系统条件一致时,非饱和全风化泥岩试样黏聚力始终大于饱和全风化泥岩试样。饱和度对试样的内摩擦角影响较小,两种土样的内摩擦角分别在-5℃与0℃时达到峰值。研究成果可为季冻区不同饱和状态全风化泥岩地层中,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方案优化过程中力学参数的选取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泥岩 三轴试验 抗剪强度参数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星箭联合优化设计
9
作者 潘宇倩 魏强 +5 位作者 杨建民 王敏 马惠廷 方耀鹏 侯卫国 靖法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在确保任务安全的前提下,针对星箭分离轨道高度提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星箭大系统优化原则和约束条件;开展了基于低轨道运载的卫星变轨策略优化、星箭联合体力学特性优化、星箭近远场分离特性优化、飞行弹道优化及星箭减轻质量。经亚太6... 在确保任务安全的前提下,针对星箭分离轨道高度提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星箭大系统优化原则和约束条件;开展了基于低轨道运载的卫星变轨策略优化、星箭联合体力学特性优化、星箭近远场分离特性优化、飞行弹道优化及星箭减轻质量。经亚太6E卫星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星箭分离轨道远地点高度较优化前提高了约100km;卫星与低轨空间物体的碰撞概率降低至优化前的5%;星箭联合体实现了数百千克级的质量减轻,且卫星在发射段与分离过程均留有适当的安全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星箭联合 全电推进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Buck-Boost-CLLC三端口变换器的磁件全集成结构及其优化设计
10
作者 程鹤 李朋圣 +2 位作者 徐恺 黄韦崴 于东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209-3223,共15页
为进一步提高双Buck-Boost-CLLC三端口变换器系统的效率与功率密度,该文研究其磁性元件集成和优化设计的方法,提出将拓扑中的两个Buck-Boost反向耦合电感与CLLC谐振变换器谐振腔中的两个谐振电感及变压器全集成在同一个磁性元件中。详... 为进一步提高双Buck-Boost-CLLC三端口变换器系统的效率与功率密度,该文研究其磁性元件集成和优化设计的方法,提出将拓扑中的两个Buck-Boost反向耦合电感与CLLC谐振变换器谐振腔中的两个谐振电感及变压器全集成在同一个磁性元件中。详细分析该全集成磁心结构的等效磁路模型,表明该结构可实现一定的磁通抵消而减少磁心损耗。同时对全集成磁件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以有效提高变换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最后通过搭建一台500 W的实验样机系统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全集成磁件结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口 全集成 磁通抵消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汽蒸馏-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固废样品中氰化物
11
作者 刘春霞 袁润蕾 +3 位作者 张芳 王曼曼 刘丽 张辰子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59,共5页
高效定量地测定固体废物中氰化物含量对环境应急监测、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试样预处理及测试仪器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水汽蒸馏提取-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固废中氰化物的分析方法。氰化物的质量浓度在0~200.0μ... 高效定量地测定固体废物中氰化物含量对环境应急监测、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试样预处理及测试仪器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水汽蒸馏提取-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固废中氰化物的分析方法。氰化物的质量浓度在0~20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 mg/kg,测定下限为0.02 m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9%~8.45%(n=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10%。试验方法与HJ 745—2015分光光度法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方法拓展了固体废物中氰化物的测定方法,提高了检测效率,有效降低了测试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 氰化物 固体废物 水汽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风电机组传动链全耦合动力学响应研究
12
作者 李成武 朱才朝 +3 位作者 宋朝省 宋海蓝 冉澳 王闻渲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7-575,共9页
针对风电机组传动链动态特性分析中通常忽略发电机电磁转矩激励的问题,综合考虑叶片柔性、齿轮非线性刚度和轴承弹性支承等时变、非线性因素,结合双馈异步发电机矢量控制及叶片变桨控制,采用集中参数法和子结构法建立风电机组传动链机-... 针对风电机组传动链动态特性分析中通常忽略发电机电磁转矩激励的问题,综合考虑叶片柔性、齿轮非线性刚度和轴承弹性支承等时变、非线性因素,结合双馈异步发电机矢量控制及叶片变桨控制,采用集中参数法和子结构法建立风电机组传动链机-电-气-控全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时域求解,研究传动链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电网电压跌落条件下,不同叶片面内弯曲阻尼刚度系数下的发电机转速均有大幅震荡,但随着叶片面内弯曲阻尼刚度比值的增大,发电机转速波动收敛较快,适当增大叶片柔性对发电机暂态稳定性有积极影响;此外,电磁转矩激励会引起传动链机械部件振动加剧,增大齿轮疲劳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传动链 全耦合 动态响应 电磁转矩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与实现
13
作者 安然 王珏 +5 位作者 王敏 魏强 彭坤 侯卫国 成艳 安秀枝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遵循高性能、高效率、高性价比的设计理念,构建飞行任务管理架构,将卫星自火箭起飞后的所有飞行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飞行阶段,设计数十个程控事件,并进行程控功能、循环判定功能设计。全自主飞行设计减少了卫星对...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遵循高性能、高效率、高性价比的设计理念,构建飞行任务管理架构,将卫星自火箭起飞后的所有飞行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飞行阶段,设计数十个程控事件,并进行程控功能、循环判定功能设计。全自主飞行设计减少了卫星对地面测控系统的依赖,具备更强自主飞行能力,首次实现了我国卫星全寿命周期自主飞行。文章介绍的全自主飞行设计,对全电推进卫星及自主运行卫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全自主飞行 全电推进 自主变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同态加密保护医疗隐私的逻辑回归方案
14
作者 李杰 马海英 曹东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5,共13页
针对现有的医疗数据模型训练方案中存在隐私泄露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基于全同态加密保护医疗隐私的逻辑回归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Nesterov梯度下降法矫正逻辑回归算法中模型梯度的更新位置,加快其收敛速度,增大接近最优值的可能性,... 针对现有的医疗数据模型训练方案中存在隐私泄露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基于全同态加密保护医疗隐私的逻辑回归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Nesterov梯度下降法矫正逻辑回归算法中模型梯度的更新位置,加快其收敛速度,增大接近最优值的可能性,保证收敛精度;然后,利用全同态加密算法(CKKS)加密初始模型参数和医疗数据,使其在保护医疗数据隐私的前提下执行改进后的逻辑回归算法。为了提高模型训练中每轮迭代的效率,该方案通过减少2个向量的内积密文中的同态乘法计算次数,减小计算开销和噪声;利用极小极大近似多项式拟合Sigmoid函数,使医疗数据始终以密文的形式在不可信第三方服务器进行模型训练。通过合理的安全性假设,证明本方案在不可信的环境中进行模型训练时,能够确保医疗数据和模型参数的隐私安全。通过在真实数据集上测试本方案和相关方案的模型训练速度和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而且提高了模型训练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同态加密算法 梯度下降法 医疗隐私保护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供配电分系统设计与验证
15
作者 李大伟 张子亮 +6 位作者 李键 王磊 蒋思越 付宇 魏强 王敏 潘宇倩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亚太6E卫星是基于全电推进卫星平台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平台设计的地球同步轨道大容量通信卫星,也是该平台的首颗星。该全电推进平台具有轻量化,经济技术一体化等技术特点要求,文章结合平台卫星要求,对供配电分系统功能、性能和工作... 亚太6E卫星是基于全电推进卫星平台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平台设计的地球同步轨道大容量通信卫星,也是该平台的首颗星。该全电推进平台具有轻量化,经济技术一体化等技术特点要求,文章结合平台卫星要求,对供配电分系统功能、性能和工作模式进行概述,重点在分系统核心设计方面的内外接口简化设计、独立推进舱供配电及火工品管理设计、长转移轨道能量平衡设计和故障诊断与自主恢复等方面予以论述。亚太6E卫星在轨飞行试验结果表明:供配电分系统功能正常,设计合理有效,可以为全电推进卫星供配电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推卫星 亚太6E卫星 供配电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驱动三轴可倾转旋翼飞行器位姿解耦控制研究
16
作者 徐一村 李豪 +2 位作者 杨炯 刘世飞 仝永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178,共9页
传统三旋翼飞行器由于控制输入数量少于自由度,位置和姿态控制之间存在耦合,限制了机动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全驱动三轴可倾转旋翼飞行器,采用共轴双旋翼设计,实现位置和姿态的解耦控制,拓宽多旋翼飞行器的应用场景。根据牛顿欧... 传统三旋翼飞行器由于控制输入数量少于自由度,位置和姿态控制之间存在耦合,限制了机动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全驱动三轴可倾转旋翼飞行器,采用共轴双旋翼设计,实现位置和姿态的解耦控制,拓宽多旋翼飞行器的应用场景。根据牛顿欧拉法建立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变量代换方法设计飞行器的控制分配方案,使用单位四元数描述姿态以实现大姿态角变化,采用串级PID设计飞行器的位姿控制器。在Simulink中搭建仿真平台,基于Ardupilot飞控搭建实机验证平台。结果表明:全驱动三轴可倾转旋翼飞行器可实现位置和姿态的解耦控制,完成欠驱动飞行器不能实现的动作,例如悬停变姿态和定姿态轨迹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驱动 倾转旋翼 控制分配 共轴双旋翼 单位四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搬运机械手实验教学平台的研制及应用
17
作者 付铁 陈中华 +2 位作者 王一飞 杨雨川 庞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165,共5页
为提高大学生的机器人技术应用及实践创新能力,研制了一套全自动搬运机械手实验教学平台,并配套设计了由基础认知、工程应用到综合创新的逐阶递进的实践教学内容。该平台能够根据预设路径及位置要求高效完成物料搬运等作业任务,在拓宽... 为提高大学生的机器人技术应用及实践创新能力,研制了一套全自动搬运机械手实验教学平台,并配套设计了由基础认知、工程应用到综合创新的逐阶递进的实践教学内容。该平台能够根据预设路径及位置要求高效完成物料搬运等作业任务,在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效果明显,已在“智能机电系统设计与开发”项目制课程和科创竞赛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助力作用,为机器人技术在工程实践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范例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搬运机械手 实验教学 机器人技术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方差结构辅助的全增量线性化模型自适应目标检测方法
18
作者 田晗 崔珂瑄 高永婵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70,共11页
针对多通道阵列雷达探测目标时有限训练样本与目标信息不准确等敏感因素导致检测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协方差结构辅助的全增量线性化模型自适应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采取联合处理思想,将目标不准确信息通过阵列导向矢量建模为全增... 针对多通道阵列雷达探测目标时有限训练样本与目标信息不准确等敏感因素导致检测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协方差结构辅助的全增量线性化模型自适应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采取联合处理思想,将目标不准确信息通过阵列导向矢量建模为全增量线性化模型,然后利用酉矩阵变换设计协方差结构辅助的检测,并将该检测问题转化为分数优化问题,再通过白化处理并优化求解推导出最终检测统计量。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辅助利用协方差结构信息优化全增量线性化模型,有效改善了目标在复杂敏感环境下的检测性能,相比传统检测方法,在特定参数条件下自适应样本量减少时检测性能仍然保持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雷达 自适应目标检测 协方差结构 目标信息 全增量线性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enseNet169迁移学习的轮胎分类研究
19
作者 于鸿彬 王浩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0,77,共6页
为了解决对新生产轮胎分类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enseNet169结合迁移学习方法,用于新生产轮胎分类任务。首先,为了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采用了数据增强技术来扩展训练数据集;然后,使用图像预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标准化、尺寸调整及消... 为了解决对新生产轮胎分类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enseNet169结合迁移学习方法,用于新生产轮胎分类任务。首先,为了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采用了数据增强技术来扩展训练数据集;然后,使用图像预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标准化、尺寸调整及消除背景干扰等操作,以减少噪声和提取轮胎图像的关键特征;接下来,将在大型图像数据集上预训练的DenseNet169模型作为初始模型,通过改进DenseNet169网络全连接层,并融合了SENet注意力机制结合迁移学习的方法,在目标轮胎分类任务上进行训练;最后,对不同的优化算法和网络模型进行了性能比较,采用了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和F1值等评价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并将与其他网络模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出DenseNet169-T结合迁移学习的方法在轮胎分类任务中取得了优秀的性能,其对轮胎分类准确率为98.786%,显示出改进DenseNet169的有效性和迁移学习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分类 迁移学习 特征提取 全连接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声衬低湍流度低噪声工程型风洞降噪设计技术试验研究
20
作者 刘沛清 陈阅 +6 位作者 茹履京 郭昊 梁温馨 舒宜丰 张奥喆 屈秋林 胡天翔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I0001,共22页
为了提高气动声学风洞的测试精度和降低背景噪声,本文围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 m×3 m低湍流度、低噪声气动声学风洞(BHAW)的降噪设计,依托D5气动声学风洞试验,系统研究了风扇段、洞体、声学导流片及集气口段等关键部段的声学处理方... 为了提高气动声学风洞的测试精度和降低背景噪声,本文围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 m×3 m低湍流度、低噪声气动声学风洞(BHAW)的降噪设计,依托D5气动声学风洞试验,系统研究了风扇段、洞体、声学导流片及集气口段等关键部段的声学处理方案。参考DNW-LLF风洞的设计经验,并结合D5风洞试验结果,BHAW风洞在保持高流场品质的同时,采用洞体全声衬声学处理方案。具体措施包括:风扇段采用微穿孔板(穿孔率2%)加600 mm厚吸声材料,抑制中低频旋转噪声;风洞流道布置200 mm厚吸声材料;第一扩散段在穿孔板外铺设透声毛毡(厚度3 mm),以降低摩擦再生噪声;4个拐角实施创新性双面声衬、中间微透气的双圆弧导流片;集气口段采用收缩角度8°的穿孔板加吸声棉,并在外表面包裹透声毛毡,以削弱冲击噪声。风洞测量结果表明:在不同风速下开口试验段模型区的湍流度为0.07%~0.095%,闭口试验段模型区湍流度为0.041%~0.046%(小于0.05%的设计指标),开口试验段湍流度约为闭口试验段的1.7~2.1倍。在开口试验段设计风速80 m/s下,风洞远场噪声级为74.0~74.4 dB(A)(小于75 dB(A)的设计指标)。与RTRI风洞相比,BHAW风洞在低频区噪声降低约7 dB,高频区噪声水平两者相当,整体声压级比RTRI低0.6~1.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声学风洞 全声衬 微穿孔板 主动隔振 噪声控制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