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偶极子的极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棉全 李永祯 +1 位作者 董健 王雪松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6-401,424,共6页
双极化相控阵天线的极化特性及其对目标极化散射矩阵测量的影响,将决定相控阵体制雷达获取目标极化信息的精度和能力,是相控阵雷达极化技术的基础。以正交偶极子为阵元模型,分析了双极化阵列天线的空域极化特性及其对雷达目标极化散射... 双极化相控阵天线的极化特性及其对目标极化散射矩阵测量的影响,将决定相控阵体制雷达获取目标极化信息的精度和能力,是相控阵雷达极化技术的基础。以正交偶极子为阵元模型,分析了双极化阵列天线的空域极化特性及其对雷达目标极化散射矩阵测量的影响。由于两阵元辐射电场在偏离视轴方向的非正交性,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两天线交叉极化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传统交叉极化评价指标的定义,分析了正交偶极子天线的交叉极化特性,并从目标极化特性测量性能的角度,定义了双极化雷达系统的交叉极化隔离度,将其表示为极化测量系数矩阵条件数的形式,以衡量全极化相控阵雷达天线的交叉极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偶极子 交叉极化隔离度 极化散射矩阵 空域极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隔离度的双极化口径耦合微带单元与阵列天线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仙灵 钟顺时 汪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双极化微带贴片单元与其阵列设计,该单元采用一对相互垂直的“H”形缝隙作口径耦合馈电,获得了良好的端口隔离度(在工作频带8.8~9.8GHz内实测值大于42dB).该结构用于SAR系统天线的子阵设计时,其网络布置较为简... 提出一种新型的双极化微带贴片单元与其阵列设计,该单元采用一对相互垂直的“H”形缝隙作口径耦合馈电,获得了良好的端口隔离度(在工作频带8.8~9.8GHz内实测值大于42dB).该结构用于SAR系统天线的子阵设计时,其网络布置较为简单.基于此设计,研制了八单元直线阵列天线,理论仿真和实验相当吻合,不但测得高的端口隔离度(〉30dB),而且实测的交叉极化特性很好(〈-32.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天线 阵列 双极化 口径耦合 隔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H型缝隙和L型探针耦合双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丁卫平 罗康 +1 位作者 丁康 石树杰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69-1172,共4页
设计了一种宽带、低交叉极化、高隔离度的双极化微带天线结构,采用L型探针耦合和H型缝隙耦合两种方式相结合,结构简单.天线设计频率为2.4GHz,两端口-10dB阻抗带宽达到26.7%和30%,隔离度在整个带宽内低于-32dB、交叉极化电平在60°... 设计了一种宽带、低交叉极化、高隔离度的双极化微带天线结构,采用L型探针耦合和H型缝隙耦合两种方式相结合,结构简单.天线设计频率为2.4GHz,两端口-10dB阻抗带宽达到26.7%和30%,隔离度在整个带宽内低于-32dB、交叉极化电平在60°方位角内低于-24dB、在主瓣内低于-32dB,理论仿真和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化天线 宽频带 低交叉极化 高隔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星载SAR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建新 李迎林 张金平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4-358,364,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天线单元采用层叠结构,下层为正方形辐射贴片,上层为圆形寄生帖片。同时给出了常见的正方形寄生贴片的结构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圆形寄生贴片的新型天线与一般的正方形寄生贴片天线相比,在带宽、隔... 提出了一种新型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天线单元采用层叠结构,下层为正方形辐射贴片,上层为圆形寄生帖片。同时给出了常见的正方形寄生贴片的结构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圆形寄生贴片的新型天线与一般的正方形寄生贴片天线相比,在带宽、隔离度和交叉极化电平等性能上均具有优势,尤其是交叉极化特性,优于正方形寄生贴片结构-5dB左右,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天线 星载SAR 宽带 隔离度 交叉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双波段双极化共口径SAR天线设计 被引量:9
5
作者 孙竹 钟顺时 +3 位作者 孔令兵 高初 汪伟 金谋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2-547,共6页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AR)的X和S双波段双极化(DBDP)共用口径宽带天线阵的设计与测试结果.针对以往同类天线低频百分比带宽明显较高频窄的缺点,设计中采用了三谐振技术来展宽低频波段的带宽;并综合采用多种方法以改善两个波段...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AR)的X和S双波段双极化(DBDP)共用口径宽带天线阵的设计与测试结果.针对以往同类天线低频百分比带宽明显较高频窄的缺点,设计中采用了三谐振技术来展宽低频波段的带宽;并综合采用多种方法以改善两个波段的极化隔离度.经实测,样阵X和S波段的带宽(VSWR≤2)分别达到13.1%和11%;带内阵列隔离度优于37dB,单元隔离度优于28dB;阵列方向图与理论均吻合很好,主瓣内交叉极化优于27dB;X波段扫描能力达±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 高隔离度 双波段 双极化 共用口径 微带天线阵 非整数频率比 合成孔径雷达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u波段全口径高隔离度双极化阵列天线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汝征 赵海明 曹根林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11-214,共4页
本文提出并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全口径高隔离度双极化单脉冲阵列天线。该阵列天线单元采用微带贴片与喇叭复合的形式,将微带贴片作为喇叭的二次激励源,以获得更高的单元增益。其中的微带贴片采用一对相互垂直的带状线通过两个呈"T... 本文提出并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全口径高隔离度双极化单脉冲阵列天线。该阵列天线单元采用微带贴片与喇叭复合的形式,将微带贴片作为喇叭的二次激励源,以获得更高的单元增益。其中的微带贴片采用一对相互垂直的带状线通过两个呈"T"型分布的"H"形缝隙耦合馈电,以获得较高的极化隔离度(在工作频带内小于-35dB)。在阵列馈电设计中采用二次错位倒相技术,进一步改善了极化隔离度和交叉极化。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在f0±200MHz内,驻波比小于2,垂直极化增益大于27dB,水平极化增益大于27.5dB,端口极化隔离度小于-40dB,和差端口隔离度小于-28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径 双极化 极化隔离度 交叉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极化前向散射RCS分析及其对目标分类识别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晓良 胡程 曾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91-2196,共6页
在前向散射情况下,基于阴影逆合成孔径雷达(SISAR)成像原理可以获得运动目标的轮廓像,从而对运动目标进行分类与识别。为了研究多极化对前向散射雷达运动目标识别的影响,该文根据前向散射阴影逆合成孔径原理,建立了目标前向散射雷达截面... 在前向散射情况下,基于阴影逆合成孔径雷达(SISAR)成像原理可以获得运动目标的轮廓像,从而对运动目标进行分类与识别。为了研究多极化对前向散射雷达运动目标识别的影响,该文根据前向散射阴影逆合成孔径原理,建立了目标前向散射雷达截面积(RCS)与目标轮廓像谱信息之间的联系,首次将多极化引入到前向散射目标的分类识别中;并借助电磁仿真软件CST,仿真得到了多极化条件下目标的前向散射RCS曲线。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发现同一个目标在不同极化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前向散射RCS旁瓣曲线,此种差异对应于目标轮廓像的差异;联合多极化产生的前向散射RCS旁瓣差异可以获得更多关于目标轮廓的特征信息。仿真结果验证了多极化能够提高前向散射目标分类识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影逆合成孔径雷达(SISAR) 目标识别 多极化 前向散射雷达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高性能赋形天线优化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施锦文 张新刚 +1 位作者 时政欣 赵颖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9,共4页
为了在服务区内获得良好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赋形波束天线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对反射面的形状和偏转角度进行联合优化的方法来解决卫星天线布局和性能之间的矛盾。优化过程中将反射面的形变量和偏转角度作为优化变量,然后利用遗传算法... 为了在服务区内获得良好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赋形波束天线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对反射面的形状和偏转角度进行联合优化的方法来解决卫星天线布局和性能之间的矛盾。优化过程中将反射面的形变量和偏转角度作为优化变量,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更高的增益和交叉极化隔离度。最终利用该算法对一个赋形波束天线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分析,仿真结果说明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形天线 遗传算法 高性能 优化 交叉极化隔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化定标的极化隔离度空变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涂尚坦 许丽颖 +2 位作者 王芳 姜岩 张久玲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5,共4页
极化定标是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系统获取真实目标极化散射矩阵的必要步骤。文中针对极化定标过程中存在的极化隔离度距离向空变特性,采用基于无源角反射器的极化定标算法作为仿真工具,对PolSAR系统极化隔离度绝对值及其空变范围... 极化定标是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系统获取真实目标极化散射矩阵的必要步骤。文中针对极化定标过程中存在的极化隔离度距离向空变特性,采用基于无源角反射器的极化定标算法作为仿真工具,对PolSAR系统极化隔离度绝对值及其空变范围对图像中极化隔离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用于极化修正的极化误差矩阵与PolSAR系统自身极化隔离度不匹配时,极化修正将会使得修正后的图像极化隔离度变差。因此,在进行极化定标时,应当尽可能在定标场沿距离向布设一定间距的多组定标器,从而获取PolSAR系统在整个距离向成像带宽内的极化隔离度拟合曲线,在进行极化修正时对图像中距离向不同的像素点采用曲线中对应位置的极化误差矩阵进行修正,进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目标真实极化散射矩阵的估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SAR 极化定标 极化隔离度 无源角反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隔离低交叉极化等相位中心双极化开槽天线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大群 孙磊 吴鸿超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0,共5页
设计了一种高隔离度低交叉极化等相位中心双极化开槽天线,通过对馈电巴伦进行改进设计,解决了两个正交极化开槽天线交叉排布时相位中心不一致难题。由于双极化天线的辐射和馈电部分完全对称,该天线可获得良好的端口隔离度和低交叉极化... 设计了一种高隔离度低交叉极化等相位中心双极化开槽天线,通过对馈电巴伦进行改进设计,解决了两个正交极化开槽天线交叉排布时相位中心不一致难题。由于双极化天线的辐射和馈电部分完全对称,该天线可获得良好的端口隔离度和低交叉极化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双极化开槽天线相比,该双极化天线的交叉极化可改善20 dB,90%频带内的隔离度提高15 dB以上,并且该双极化开槽天线在数倍频程带宽内具有良好的匹配和辐射特性,能实现大角度二维扫描,适用于未来宽带多极化相控阵天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隔离 低交叉极化 等相位中心 双极化 开槽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宽频带四单元微带天线阵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倪国旗 梁军 余白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5-1037,共3页
综合运用了H型缝隙耦合馈电技术和引入空气层技术展宽了天线的频带,设计出一个工作在Ku波段的宽频带微带天线单元并组成四单元阵列。该天线由两层介质板构成,并利用180°反相馈电抑制了高次模的耦合激励,降低了交叉极化电平。使用... 综合运用了H型缝隙耦合馈电技术和引入空气层技术展宽了天线的频带,设计出一个工作在Ku波段的宽频带微带天线单元并组成四单元阵列。该天线由两层介质板构成,并利用180°反相馈电抑制了高次模的耦合激励,降低了交叉极化电平。使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Ansoft HFSS)对微带天线进行仿真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单元性能良好,相对阻抗带宽(S11≤-10 dB)为8.5%,增益为8.05 dB。四单元天线阵列相对阻抗带宽(S11≤-10 dB)达到16.6%,增益为13.7 dB。天线阵列性能良好,设计方法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归纳总结出的介电常数计算式也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缝隙耦合 微带天线 反相馈电 宽频带 交叉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分形海面的全极化散射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涛 黎滨洪 +1 位作者 何宜军 陈文俊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6-221,246,共7页
采用二维分形海面模型模拟海面状态,根据惠根斯原理,把海面近似为无数克希霍夫散射面,并根据驻相原理导出散射面法线的方向导数,推导出笛卡儿坐标系下椭圆极化入射时海面的散射场和局部坐标系下的散射系数矩阵,建立了二维分形海面的全... 采用二维分形海面模型模拟海面状态,根据惠根斯原理,把海面近似为无数克希霍夫散射面,并根据驻相原理导出散射面法线的方向导数,推导出笛卡儿坐标系下椭圆极化入射时海面的散射场和局部坐标系下的散射系数矩阵,建立了二维分形海面的全极化双站雷达散射模型,并数值计算了全极化海面雷达截面。与经典单极化散射模型相比,该模型不仅保留共极化(HH极化VV极化)散射信息,还包含了多极化SAR海浪谱反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交叉极化(VH极化HV极化)信息。数值结果表明用该模型计算的共极化雷达截面与其他文献计算的结果能很好的吻合。同时给出了二维分形海面的不同接收方位雷达截面的数值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分形海面 全极化 散射模型 散射系数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善交叉极化距离模糊度的新工作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祺 黄海风 +2 位作者 余安喜 梁甸农 何峰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2-1087,共6页
距离模糊度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设计考虑的重要指标.传统交替发射的全极化星载SAR系统中,受同极化模糊的影响,交叉极化距离模糊度会不同程度地恶化.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全极化渐进扫描合成孔径雷达(Te... 距离模糊度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设计考虑的重要指标.传统交替发射的全极化星载SAR系统中,受同极化模糊的影响,交叉极化距离模糊度会不同程度地恶化.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全极化渐进扫描合成孔径雷达(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TOPSAR)工作模式以改善星载全极化SAR系统的交叉极化距离模糊度.按Radarsat-2近似的参数设计对比了两种全极化方案,仿真结果说明了全极化TOPSAR系统可以防止同极化模糊对交叉极化信号的影响,有效改善星载全极化SAR的交叉极化模糊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渐进扫描合成孔径雷达 交叉极化 距离模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隔离度双极化SIC微带天线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颜佳冰 李思佳 +3 位作者 曹祥玉 高军 张昭 张呈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0-185,共6页
为了提高双极化天线的隔离度,在缝隙耦合微带天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增强双线极化天线隔离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借鉴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思想,将基片集成金属过孔嵌入到缝隙耦合双线极化微带天线当中,在馈电层实现了双端口馈电的区域独立,... 为了提高双极化天线的隔离度,在缝隙耦合微带天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增强双线极化天线隔离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借鉴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思想,将基片集成金属过孔嵌入到缝隙耦合双线极化微带天线当中,在馈电层实现了双端口馈电的区域独立,提高了天线的隔离度;同时对整个天线通过基片集成金属过孔的嵌入,增强了天线的容性特征,减小了天线等效阻抗的虚部,极大地改善了双极化天线的匹配效果.通过Ku频段的双线极化天线设计实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嵌入基片集成金属过孔的双极化天线隔离度比传统天线的隔离度提高了56%以上,对于-20dB的反射系数标准,天线的带宽拓展了1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片集成金属过孔 双极化天线 隔离度 缝隙耦合天线 阻抗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口径偏振复用激光通信光学天线分光束结构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壮 王超 +1 位作者 江伦 史浩东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19,共4页
针对共口径偏振复用空间激光通信光学天线采用双色分光片分光而浪费高效率波段的问题,利用偏振分光棱镜、法拉第旋光器等器件设计了一种分光束结构。根据现有空间激光通信器件参数,分析了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对分光束结构的隔离度的需求,... 针对共口径偏振复用空间激光通信光学天线采用双色分光片分光而浪费高效率波段的问题,利用偏振分光棱镜、法拉第旋光器等器件设计了一种分光束结构。根据现有空间激光通信器件参数,分析了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对分光束结构的隔离度的需求,计算了该结构的隔离度与光学损耗,并分析了其适用范围。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应用于共口径偏振复用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天线 光学设计 共口径 偏振复用 隔离度 光学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导预警雷达目标特征识别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海成 杨江平 王晗中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标识别是弹道导弹防御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防御系统最具挑战性的核心技术难题。从弹道导弹飞行中段和再入段雷达探测的需求出发,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弹道导弹雷达探测特征:雷达散射截面积(RCS)、一维距离像(HRRP)、逆合成孔径成像(ISAR... 目标识别是弹道导弹防御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防御系统最具挑战性的核心技术难题。从弹道导弹飞行中段和再入段雷达探测的需求出发,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弹道导弹雷达探测特征:雷达散射截面积(RCS)、一维距离像(HRRP)、逆合成孔径成像(ISAR)、极化特性等目标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并讨论了基于上述特征的目标识别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弹道导弹目标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方向,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导弹 雷达散射截面积(RCS) 一维距离像(HRRP)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交叉极化隔离度的16元微带阵列天线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藤 罗勇 +1 位作者 李莎莎 李旭哲 《现代电子技术》 2010年第14期114-116,共3页
在现代通信中,特别是卫星通信,有时需要比较高的交叉极化隔离度。对于传统的微带阵列天线来说,由于其馈电网络与阵元均处于同一侧,不仅会产生互耦,影响增益,并且交叉极化隔离度也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在此提出一种新型的馈电结构,... 在现代通信中,特别是卫星通信,有时需要比较高的交叉极化隔离度。对于传统的微带阵列天线来说,由于其馈电网络与阵元均处于同一侧,不仅会产生互耦,影响增益,并且交叉极化隔离度也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在此提出一种新型的馈电结构,旨在提高其交叉极化隔离度。从仿真中可以看出,交叉极化隔离度能达到40 dB以上,为实现更大型微带阵列天线网络做出一定的理论实践和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阵列天线 交叉极化隔离度 馈源网络 开槽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平方公里中频阵的锥削槽天线阵的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锐 卢保军 +1 位作者 郭肖肖 桑磊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3-370,共8页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平方公里中频孔径阵列的双极化超宽带锥削槽天线.该天线采用五边形谐振腔代替传统锥削槽天线的正方形谐振腔,在不占用有源电路面积的情况下,拓展了低频工作带宽;采用辐射板与馈电巴伦分离设计,在不影响天线电性能的前提...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平方公里中频孔径阵列的双极化超宽带锥削槽天线.该天线采用五边形谐振腔代替传统锥削槽天线的正方形谐振腔,在不占用有源电路面积的情况下,拓展了低频工作带宽;采用辐射板与馈电巴伦分离设计,在不影响天线电性能的前提下,极大地缩小了介质板尺寸以节约加工成本;天线加工成十字形结构以实现阵元间良好的电流连续性和不恶化天线的极化性能.仿真结果显示,该天线能够在0.25~1.57GHz带宽内进行±45°扫描,且在整个工作频带内具备较好的极化特性,因此所设计天线能够满足平方公里(the Square Kilometer Array,SKA)中频阵超宽带、低成本、大扫描角以及高极化隔离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方公里阵 中频孔径阵列 双极化 五边形谐振腔 十字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AT和USAT站天线性能设计目标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顺友 张文静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5-200,共6页
简述了甚小口径天线终端(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VSAT)和超小口径天线终端(ultra small aperture terminal,USAT)站天线口径的划分及等效口径的计算方法.系统介绍了VSAT和USAT站天线性能的设计目标,即天线方向图的旁瓣特性、交... 简述了甚小口径天线终端(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VSAT)和超小口径天线终端(ultra small aperture terminal,USAT)站天线口径的划分及等效口径的计算方法.系统介绍了VSAT和USAT站天线性能的设计目标,即天线方向图的旁瓣特性、交叉极化特性和偏轴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指出了VSAT和USAT站卫星通信天线性能设计目标的局限性,并提出了VSAT和USAT站天线方向图第一旁瓣电平要求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AT和USAT天线 天线口径 旁瓣特性 交叉极化 偏轴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中不同寄生单元的研究
20
作者 李迎林 李建新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4-77,共4页
在层叠结构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单元中,常见的是寄生单元和主辐射单元形状相同,尺寸略微不同。目前,寄生单元形状与主辐射单元不同的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结构极少有报道研究。文中提出了2种新型天线结构和2种常见结构,即正方形-圆形、正方... 在层叠结构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单元中,常见的是寄生单元和主辐射单元形状相同,尺寸略微不同。目前,寄生单元形状与主辐射单元不同的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结构极少有报道研究。文中提出了2种新型天线结构和2种常见结构,即正方形-圆形、正方形-圆环、正方形-正方形、圆形-圆形4种组合。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单元组合,得到的天线电性能不同,新型结构与常见结构相比,在隔离度和交叉极化电平等性能上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天线 寄生单元 宽带 隔离度 交叉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