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近代国防视域下广西边关要塞的历史文化价值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唐凌
谭美军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出处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3-21,共9页
-
文摘
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多在朝贡体系下进行交往,"有边无界"的现象十分突出。1883—1885年中法战争宣告"朝贡体系"崩溃,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战后广西进行了长达约15年的边防建设,修建了一批以镇南关和大小连城为核心的防御设施,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防的正式开始。这些国防设施是一个系统结构,能持续促进边疆稳定繁荣、巩固国防。它们是保存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近代国防建设实践探索的经典样本。当前,要加强对这些国防设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在深刻理解其"标志""结构"的基础上,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出发点,形成工作思路及方案。
-
关键词
近代国防
广西边关要塞
文化价值
-
Keywords
modern national defense
guangxi frontier fortress
cultural value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
-
题名中法战争后两广边防善后与刘永福位置问题
- 2
-
-
作者
吴智刚
-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钦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9-14,共6页
-
基金
2014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中法战争前后的中越边务筹办与清政府近代陆疆
海疆观念的形成(GD14CLS03)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晚清民国时期的中越边务筹办及其制度变迁研究(15CZS034)
-
文摘
中法战争后,入越作战清军陆续撤兵回界,筹办边防善后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妥当安置边员却令边省大吏颇感棘手。原本两广总督张之洞拟以苏元春、冯子材、唐景崧三人为核心构建战后两广边防体系,另以刘永福驻扎边界或边外牵制法军,无奈各员思虑不尽一致。刘永福的位置尤令清政府踌躇不定,最终只得匆匆将其内迁。张之洞兼顾两广的边防布局至此基本落空,遗留下的以督办大臣办理边防的局面,则成为战后二十年间粤越、桂越边务筹办的基本格局。
-
关键词
中法战争
中越边务
两广边防
刘永福
-
Keywords
Sino-French war
Sino-Vietnamese border affairs
frontier defense from guangdong and guangxi
Liu Yongfu
-
分类号
K256.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