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甲烷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杨峰 宁正福 +2 位作者 孔德涛 彭攀 赵华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89,共4页
对四川南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样品进行了甲烷等温吸附试验,测定了35、65℃下页岩甲烷吸附等温线,采用Langmuir、Freundlich、Langmuir-Freundlich、D-R、Tot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检验了各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这些模... 对四川南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样品进行了甲烷等温吸附试验,测定了35、65℃下页岩甲烷吸附等温线,采用Langmuir、Freundlich、Langmuir-Freundlich、D-R、Tot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检验了各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这些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页岩甲烷吸附平衡数据,模型的参数越多拟合精度越高,三参数的Toth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结果比两参数的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D-R方程拟合结果要好;页岩组成非常复杂,表面吸附位的能量分布不均匀,这影响吸附模型在低压下的拟合效果,采用Toth方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甲烷在页岩不均匀表面上的等温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甲烷吸附 吸附等温线 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淀粉解吸等温线与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成梅 周国辉 +5 位作者 万婕 罗舜菁 艾亦旻 左艳娜 王玲华 罗达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8-201,共4页
根据吸附原理,在环境温度25℃下,水分活度0.11~0.90范围内,采用重量法对大米淀粉的吸N/解吸等温线进行测定。用7个非线性回归方程对吸附及解吸等温线进行描述,以决定系数(R2)、残差平方和(RSS)、平均相对误差(MRD)和均方... 根据吸附原理,在环境温度25℃下,水分活度0.11~0.90范围内,采用重量法对大米淀粉的吸N/解吸等温线进行测定。用7个非线性回归方程对吸附及解吸等温线进行描述,以决定系数(R2)、残差平方和(RSS)、平均相对误差(MRD)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及其参数。结果表明,根据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分类,大米淀粉的吸附和解吸等温线都属于第Ⅱ种类型,在实验水分活度范围内等温线存在一个明显的滞后现象,该滞后现象属于H3型。Henderson模型、Oswin模型、GAB模型均适合描述大米淀粉的吸湿等温线,其中GAB模型为最佳模型。GAB拟合解吸等温线的参数X0、C、K分别为0.0800、36.43、0.7646,拟合吸附等温线的参数分别为0.0743、26.87、0.78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淀粉 吸附等温线 解吸等温线 拟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茶渣对Cr(Ⅵ)的等温吸附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宏飞 李薇 +1 位作者 韩秋菊 王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7149-7152,共4页
在废茶渣量1.5 g、pH 5.5、温度25℃、吸附时间2 h条件下,研究了不同Cr(Ⅵ)初始浓度为24 mg/L、40 mg/L、64mg/L、96 mg/L、120 mg/L、160 mg/L下的废茶渣对Cr(Ⅳ)的等温吸附曲线。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都可以描述茶渣对Cr(... 在废茶渣量1.5 g、pH 5.5、温度25℃、吸附时间2 h条件下,研究了不同Cr(Ⅵ)初始浓度为24 mg/L、40 mg/L、64mg/L、96 mg/L、120 mg/L、160 mg/L下的废茶渣对Cr(Ⅳ)的等温吸附曲线。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都可以描述茶渣对Cr(Ⅵ)的吸附行为。但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得更好。吸附过程中最大饱和吸附量为4.27 mg/g。吸附是优惠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茶渣 等温吸附 Cr(Ⅵ) LANGMUIR freundli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与煤岩等温吸附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天逸 宁正福 曾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9-323,共5页
采用Freundlich经验公式、Langmuir模型、扩展的Langmuir模型、Toth吸附模型和Langmuir-Freundlich吸附模型等5种单组分模型对煤与页岩CH4吸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别检验了实验数据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无论是煤岩还是页岩,三参模型拟... 采用Freundlich经验公式、Langmuir模型、扩展的Langmuir模型、Toth吸附模型和Langmuir-Freundlich吸附模型等5种单组分模型对煤与页岩CH4吸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别检验了实验数据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无论是煤岩还是页岩,三参模型拟合度均高于二参模型。二参模型中,Langmuir模型对煤岩与页岩拟合精度较高,约是Freundlich经验公式模型的8倍以上。三参模型拟合精度都很高,其中对于页岩来说,Langmuir-Freundlich模型在平均温度下的拟合度最好,扩展的Langmuir模型拟合度较差;对于煤岩来说恰恰相反,扩展的Langmuir模型拟合度最好,而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拟合度较差。总体来看,页岩与煤岩分别对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扩展的Langmuir模型拟合最好,Freundlich经验公式拟合最差。研究结果对煤岩与页岩等温吸附模型的精确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煤层气 等温吸附 模型拟合 单组分模型 多组分模型 吸附 平衡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果壳解吸等温线与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云阳 张丽 +2 位作者 王绍金 Tang Juming 李元瑞1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107,共5页
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评价了6种模型与试验得到的澳洲坚果果壳在25℃下的解吸等温线与吸附等温线的拟合程度,以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及其参数。结果表明,根据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分类,解吸等温线与吸附等温线都属于第Ⅰ种... 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评价了6种模型与试验得到的澳洲坚果果壳在25℃下的解吸等温线与吸附等温线的拟合程度,以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及其参数。结果表明,根据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分类,解吸等温线与吸附等温线都属于第Ⅰ种类型。解吸吸附滞后现象属于H3型。GAB模型是最佳的解吸等温线和吸附等温线拟合方程。GAB模型拟合解吸等温线的参数A、B、C分别为9.693、0.605、8.378,拟合吸附等温线的参数分别为9.695、0.635、3.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果壳 吸附等温线 解吸等温线 拟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改进的土壤铵、磷和钾等温吸附新模型 被引量:5
6
作者 颜明娟 章明清 +3 位作者 陈防 林琼 陈子聪 李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8-464,共7页
土壤对养分的吸附特性是土壤化学和植物营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9个供试土壤的NH4+、PO43-和K+吸附试验表明,Langmuir、Freundlish和Temkin等温吸附方程对其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但亦有部分供试土壤的拟合精度不良。本文引进种群生态学的&qu... 土壤对养分的吸附特性是土壤化学和植物营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9个供试土壤的NH4+、PO43-和K+吸附试验表明,Langmuir、Freundlish和Temkin等温吸附方程对其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但亦有部分供试土壤的拟合精度不良。本文引进种群生态学的"形状因子d"概念,在Langmuir方程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新的吸附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新吸附模型综合反映了3个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吸附特征。模拟结果表明,等温吸附方程模拟不佳的供试土壤,用新模型模拟均能达到显著水平;新吸附模型的拟合精度(R2)高于3个等温吸附方程,且标准差最小。形状因子d的变化幅度在0.608 0~2.929 0,体现了土壤理化性质对NH4+、PO43-和K+等温吸附曲线形状的影响。新吸附模型和Langmuir方程的NH4+、PO43-和K+的qm值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 5**、0.825 8**和0.912 8**(n=9)。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表明,新吸附模型的PO43-和K+的qm值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土壤NH4+和K+的qm值与CEC之间均有显著水平的线性正相关。NH4+的qm值与土壤碱解氮含量亦呈显著水平的线性正相关,而PO34-的qm值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则呈显著水平的线性负相关。数学形式简洁的新等温吸附模型为采用统一模式定量处理土壤对NH4+、PO43-和K+的吸附特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养分 等温吸附 模型 形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和等温吸附模型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马宏飞 李晨晨 +1 位作者 李薇 刘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6-500,共5页
以高岭土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吸附行为、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探讨了吸附时间、高岭土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盐浓度、p H值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120 min,高岭土投加量10 g/L... 以高岭土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吸附行为、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探讨了吸附时间、高岭土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盐浓度、p H值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120 min,高岭土投加量10 g/L,低温、碱性条件下就能达到更好的亚甲基蓝吸附效果。高岭土对亚甲基蓝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高岭土 吸附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水分吸附与解吸等温线拟合模型的选择及其参数优化 被引量:23
8
作者 胡坤 张家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3-156,共4页
评价5种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对中国不同类型的稻谷(籼稻、粳稻、糯稻)吸附与解吸等温线数据的拟合效果,以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及其参数。测定中国不同类型稻谷的吸附与解吸等温线数据,用非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数学模型的拟合效果。结... 评价5种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对中国不同类型的稻谷(籼稻、粳稻、糯稻)吸附与解吸等温线数据的拟合效果,以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及其参数。测定中国不同类型稻谷的吸附与解吸等温线数据,用非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数学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美国农业工程学会(A SAE)推荐的修正Chung-P fost模型及其参数并不能与中国稻谷的吸附与解吸等温线数据很好地拟合。S trohm an-Y oerger模型最适于拟合籼稻、粳稻的吸附与解吸等温线及糯稻的吸附等温线。而修正O sw in模型最适合拟合糯稻的解吸等温线。S trohm an-Y oerger模型拟合籼稻、粳稻吸附等温线的参数C1、C2、C3、C4分别为1.44871、0.20898、7.32345、0.18647;拟合解吸等温线的参数C1、C2、C3、C4分别为2.25071、0.24167、8.32543、0.19035;拟合珍糯吸附等温线的参数为1.55680,0.19179,6.19676,0.17155。修正O sw in模型拟合珍糯的解吸等温线的参数为13.63642,-0.05638,3.60042。本研究为中国的稻谷贮藏与加工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线 稻谷 拟合模型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5
9
作者 于洪观 范维唐 +1 位作者 孙茂远 叶建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3-467,共5页
利用SPSS软件对Langmuir,Freundlich,Langmuir Freundlich,Toth,扩展Langmuir,BET,D-R,D-A等8个模型以及3个曲线回归方程对晋城和潞安二煤CH4吸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分别检验了实验数据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这些模型和方程对煤吸附CH4... 利用SPSS软件对Langmuir,Freundlich,Langmuir Freundlich,Toth,扩展Langmuir,BET,D-R,D-A等8个模型以及3个曲线回归方程对晋城和潞安二煤CH4吸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分别检验了实验数据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这些模型和方程对煤吸附CH4实验数据都拟合较好,模型或方程的参数越多拟合程度越高;Langmuir模型对煤吸附CH4等温线拟合程度并不很高,D-A提供了最好的拟合;3参数BET模型中的超临界饱和蒸气压可用经验公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等温吸附 模型拟合 饱和蒸汽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氧浓缩器非等温吸附模型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锋 林贵平 赵竞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介绍了机载分子筛产氧系统OBMSOGS(OnBoardMolecularSieveOx ygenGeneratingsystem)的工作原理和变压吸附PSA(PressureSwingAdsorption)的基本理论 ,建立了分子筛氧浓缩器MSOC(MolecularSieveOxygenConcentrator)的数学模型 .模型考虑... 介绍了机载分子筛产氧系统OBMSOGS(OnBoardMolecularSieveOx ygenGeneratingsystem)的工作原理和变压吸附PSA(PressureSwingAdsorption)的基本理论 ,建立了分子筛氧浓缩器MSOC(MolecularSieveOxygenConcentrator)的数学模型 .模型考虑了筛床的传热传质、压力变化和吸附热引起的吸附等温梯度的变化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动力方程采用线性推动力方程 ,采用混合Langmuir吸附等温理论计算吸附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吸附 数学模型 机载分子筛产氧系统 等温吸附模型 分子筛氧浓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水分解吸-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瑞 史亚歌 +2 位作者 令博 侯莉侠 王绍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6,共4页
为给在干燥、贮藏及运输过程中保证大豆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测定了大豆在室温(25℃)条件下的水分解吸-吸附等温线。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应用常见的5种模型Oswin、Halsey、Hendenson、GAB、Chung-Pfost对大豆在室温条件下测得的水分... 为给在干燥、贮藏及运输过程中保证大豆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测定了大豆在室温(25℃)条件下的水分解吸-吸附等温线。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应用常见的5种模型Oswin、Halsey、Hendenson、GAB、Chung-Pfost对大豆在室温条件下测得的水分进行解吸-吸附等温线拟合分析,以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及其参数。结果表明:大豆的解吸等温线属于第Ⅱ种类型;吸附等温线属于第Ⅲ种类型;在整个水分活度范围内,大豆的解吸-吸附等温线均存在着滞后现象;最佳的解吸-吸附等温线拟合方程都是Oswin模型,它们的决定系数均高于0.993;Oswin模型拟合大豆解吸等温线的参数A和B分别为0.075和0.500,吸附等温线的参数A和B分别为0.075和0.4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解吸 吸附 等温线 拟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渣对Ni(Ⅱ)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宏飞 李薇 +1 位作者 韩秋菊 王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761-4764,共4页
研究了茶叶渣对Ni(Ⅱ)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在茶叶渣量1.2 g、pH5.5、温度25℃、吸附时间1 h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i(Ⅱ)初始浓度(120 mg/L、200 mg/L、320 mg/L、600 mg/L、800 mg/L、1 000 mg/L)的等温吸附曲线。得出了Langmuir、Freun-dl... 研究了茶叶渣对Ni(Ⅱ)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在茶叶渣量1.2 g、pH5.5、温度25℃、吸附时间1 h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i(Ⅱ)初始浓度(120 mg/L、200 mg/L、320 mg/L、600 mg/L、800 mg/L、1 000 mg/L)的等温吸附曲线。得出了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方程的有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Temkin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渣 吸附 Ni(Ⅱ) 动力学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页岩气等温吸附线拟合模型优选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尚平 李希建 +2 位作者 尹鑫 张培 李维维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0-166,共7页
为研究贵州牛蹄塘组页岩气在高温高压下的吸附规律,利用高压气体等温吸附仪测定了50℃、60℃、80℃下CH_4、CO_2在页岩中的等温吸附线,采用符合吸附规律的吸附模型对等温吸附线进行拟合,并用平均相对误差评价拟合效果。研究表明:低压阶... 为研究贵州牛蹄塘组页岩气在高温高压下的吸附规律,利用高压气体等温吸附仪测定了50℃、60℃、80℃下CH_4、CO_2在页岩中的等温吸附线,采用符合吸附规律的吸附模型对等温吸附线进行拟合,并用平均相对误差评价拟合效果。研究表明:低压阶段,CH_4、CO_2等温吸附线呈阶段性递增,具有I型吸附曲线特征;通过分析具有物理意义模型拟合参数,揭示了页岩的吸附规律,饱和吸附量VL和微孔吸附量V0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TOC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吸附强度b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他拟合参数所反映的吸附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比评价了各模型的拟合效果,三参数模型拟合效果优于二参数模型,对CH_4拟合效果最优的是L-F模型,对CO_2拟合效果最优的是E-L模型。高压阶段,一元线性方程对CH_4、CO_2的拟合效果较好,CH_4、CO_2在页岩表面的吸附量与压力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探讨了研究成果对页岩气开采及储量评估的重要影响,为页岩气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高温高压 等温吸附线 吸附模型 模型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污泥吸附等温线模型和热力学性质 被引量:4
14
作者 谷志攀 阳季春 +2 位作者 张叶 陶乐仁 刘泛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8-1008,共11页
采用静态重量法测定了市政污泥在30℃、40℃、50℃下的吸附等温线,选用11个常见的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并对最佳模型进行了解析,通过净等量吸附热qst、微分熵ΔS、扩散压力π、净积分焓qin和净积分熵ΔSin等指标评价污泥的热力... 采用静态重量法测定了市政污泥在30℃、40℃、50℃下的吸附等温线,选用11个常见的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并对最佳模型进行了解析,通过净等量吸附热qst、微分熵ΔS、扩散压力π、净积分焓qin和净积分熵ΔSin等指标评价污泥的热力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恒定时,等温曲线属于Ⅱ型,GAB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能较好地反映平衡含水量随水分活度的变化。应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利用等温线模型计算净等量吸附热和微分熵,随着平衡含水率的增加,净等量吸附热和微分熵明显降低,调和平均温度Thm与等速温度Tl不等,焓-熵补偿理论成立。在一定的水活度下,扩散压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扩张压力随水分活度增大而升高。净积分焓随平衡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而净积分熵在低平衡含水率时随平衡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在30℃、40℃和50℃时分别达到最小值-75.698J/(K∙mol)、-78.987J/(K∙mol)和-82.687J/(K∙mol),然后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吸附 等温线 模型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矾石吸附水的模型及等温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子成 孙淑巧 +1 位作者 李建军 陈贤拓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67-671,共5页
关键词 钙矾石 吸附模型 等温方程 特性方程 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温度区间氢的高压吸附等温线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亚平 周理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9-212,共4页
氢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模型是储氢和分离(或纯化)氢气等工程项目的热力学和工程计算基础。Langmuir、Freundlich、Virial和DubininAstakhov方程是用来描述气/固体系吸附等温线最常见的... 氢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模型是储氢和分离(或纯化)氢气等工程项目的热力学和工程计算基础。Langmuir、Freundlich、Virial和DubininAstakhov方程是用来描述气/固体系吸附等温线最常见的模型。但是它们在大温度范围的适用性从来没有检验过。本文采用77298K、07MPa范围内氢在活性炭上的吸/脱附数据,分别检验了上述四方程式对于实验数据的拟合程度,并以各实验温度下的标准偏差和整个实验范围内的总偏差对各方程的适用性做了定量的比较。结果表明,D-A方程在全部实验条件下的总平均偏差为3.0%,是实验等温线最贴切的模型;Freundlich方程次之,总偏差为3.3%;Langmuir方程在113K以上温度下尚能作为等温线模型,但在更低的温度下绝不适用;Virial方程与其类似,适用范围是153-298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等温线模型 吸附储氢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吸附等温线模型的空气预纯化TSA双层床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培昆 王立 李正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04-2614,共11页
为了掌握空气中CO2和水蒸气在空分装置双层床变温吸附(TSA)纯化器中的动态吸附特性,通过LDF传质假设及非绝热假设,建立了一维二元稀组分系统的双层床TSA过程数学模型。一种改进型的多组分等温线模型用于描述水蒸气的Ⅱ型吸附等温线以及... 为了掌握空气中CO2和水蒸气在空分装置双层床变温吸附(TSA)纯化器中的动态吸附特性,通过LDF传质假设及非绝热假设,建立了一维二元稀组分系统的双层床TSA过程数学模型。一种改进型的多组分等温线模型用于描述水蒸气的Ⅱ型吸附等温线以及水蒸气和CO2混合物的吸附平衡关系。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TSA纯化器的现场监控数据发现,基于改进型等温线模型的模拟结果与现场数据吻合良好。最后对多种工况下的TSA纯化器中的温度、浓度及吸附量床层分布和穿透曲线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分离 吸附等温线模型 变温吸附 纯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吸附等温模型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33
18
作者 张增强 张一平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4-98,共5页
从等温吸附与解吸动力学方程出发,针对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吸附过程中活化能的不同变化规律,推导出具有与标准平衡常数KθP等价的不同吸附/解吸平衡常数K,并给出了其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热力学参数 吸附等温模型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干燥冬瓜片解吸和吸附等温线及其拟合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瑜 李娜 王英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79,共4页
为深入了解真空干燥冬瓜片解吸和吸附过程水分变化特性,确定最佳拟合模型以及参数,采用8种常见数学模型对试验得到的冬瓜片在25℃下的解吸、吸附等温线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冬瓜的解吸和吸附等温线类型均属于Ⅲ型... 为深入了解真空干燥冬瓜片解吸和吸附过程水分变化特性,确定最佳拟合模型以及参数,采用8种常见数学模型对试验得到的冬瓜片在25℃下的解吸、吸附等温线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冬瓜的解吸和吸附等温线类型均属于Ⅲ型,且解吸与吸附等温线间存在滞后现象。Peleg模型是最佳解吸等温线拟合模型,Hendenson模型是最佳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 解吸等温线 吸附等温线 滞后现象 拟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锂体系中D401螯合树脂对Ca^(2+)、Mg^(2+)的吸附机理及行为
20
作者 杜金晶 马嘉艺 +5 位作者 李小鹏 王东博 冯笑 朱军 左恒 王斌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盐湖副产物粗制磷酸锂因杂质钙镁含量超标而无法充当合成磷酸铁锂的锂源,并且经过初步沉淀除杂后,杂质钙镁含量仍不达标,钙镁的去除难度随之增大。对此,本文模拟同等比例磷酸锂溶液体系,利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D401螯合树脂对其中的钙... 盐湖副产物粗制磷酸锂因杂质钙镁含量超标而无法充当合成磷酸铁锂的锂源,并且经过初步沉淀除杂后,杂质钙镁含量仍不达标,钙镁的去除难度随之增大。对此,本文模拟同等比例磷酸锂溶液体系,利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D401螯合树脂对其中的钙镁的吸附效果,发现D401螯合树脂对磷酸盐体系中的钙镁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附,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可自发进行,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受微观颗粒内扩散和化学反应协同控制;当动态吸附溶液流速为12 BV/h时,钙镁去除率分别为66.67%、70.25%,锂损失率为1.22%,该研究对D401螯合树脂深度脱除磷酸锂中的钙镁杂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锂 等温吸附模型 吸附动力学 离子交换 除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