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曳力模型的鼓泡流化床CFD-DEM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白玲 韩晨 +3 位作者 徐云峰 周岭 张铃杰 施卫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4,共6页
为了准确选择稠密气固两相流中的曳力模型以提高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基于CFD-DEM双向耦合方法,采用现阶段气固流化床数值模拟中常用的Ergun,Wen&Yu,Syamal-O′Brien,Gidaspow,Di Felice以及Huilin&Gidaspow共6种曳力模型开展... 为了准确选择稠密气固两相流中的曳力模型以提高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基于CFD-DEM双向耦合方法,采用现阶段气固流化床数值模拟中常用的Ergun,Wen&Yu,Syamal-O′Brien,Gidaspow,Di Felice以及Huilin&Gidaspow共6种曳力模型开展数值模拟,将其与高速摄影试验测得的床层高度、空泡形态、直径以及压力波动等运动特征进行对比.对于中等表观气速v=350 L/min的气固两相流动系统中,这6种曳力模型在描述空泡形态与床层高度的变化方面差异较大;Di Felice模型没能够预测出鼓泡破碎后出现的二级小气泡,而Ergun模型则较高估计了床层高度的变化,综合对比发现:Gidaspow模型虽然略微低估了二级小空泡直径的变化,但是在空泡形态和压力波动与试验吻合较好.在基于DEM的流化床数值模拟中,Gidaspow模型能够对稠密气固两相流动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模型 模型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体模型中曳力及恢复系数对气固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嘉骏 顾雪萍 +1 位作者 杨富军 冯连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应用双流体模型CFD模拟的方法,从恢复系数和曳力两方面,研究了气固密相流化床中颗粒之间和气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床内非均匀流动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颗粒间非弹性碰撞和气固间曳力的增大均使气固两相流动的非均匀性增... 应用双流体模型CFD模拟的方法,从恢复系数和曳力两方面,研究了气固密相流化床中颗粒之间和气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床内非均匀流动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颗粒间非弹性碰撞和气固间曳力的增大均使气固两相流动的非均匀性增大。通过比较二者对非均匀流动结构的影响,发现气固间曳力是形成非均匀流动结构的决定因素。从碰撞耗散、颗粒动能和颗粒势能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的作用机理,发现恢复系数和曳力对流动结构的作用主要区别在于对颗粒团聚和床层膨胀的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流化床 双流体模型 非均匀流动结构 恢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MS曳力模型及其颗粒团模型的构建和检验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程 祁海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03-2012,共10页
准确描述颗粒团聚特性是发展完善基于多尺度最小能量原理(EMMS)的曳力模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提出描述颗粒团聚特性的数学模型,不仅符合物理判断,而且与实验结果吻合。采用颗粒团模型,改进EMMS曳力模型,与实验及直接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准确描述颗粒团聚特性是发展完善基于多尺度最小能量原理(EMMS)的曳力模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提出描述颗粒团聚特性的数学模型,不仅符合物理判断,而且与实验结果吻合。采用颗粒团模型,改进EMMS曳力模型,与实验及直接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改进的曳力模型与欧拉-欧拉双流体方法耦合,实现了不同工况下A、B类颗粒流化床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成功预测了颗粒非均匀分布特性、局部滑移速度、局部非均匀度以及噎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流态化 数值模拟 颗粒团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曳力模型及颗粒碰撞恢复系数对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固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振波 张玉春 徐春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34-2041,共8页
为考察曳力模型和颗粒碰撞恢复系数对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基于双流体模型,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对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模拟研究。分别采用Gidaspow、Wen&Yu和Syamlal-O’Brien 3种曳力模型,考察颗粒速度特性以及... 为考察曳力模型和颗粒碰撞恢复系数对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基于双流体模型,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对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模拟研究。分别采用Gidaspow、Wen&Yu和Syamlal-O’Brien 3种曳力模型,考察颗粒速度特性以及固含率径向分布。对比分析不同曳力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Syamlal-O’Brien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较大,Wen&Yu模型在反应器边壁附近区域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大,Gidaspow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最为吻合。此外,颗粒碰撞恢复系数较小时,所得计算值小于实验测量值,当恢复系数为0.95时颗粒扩散效果最好,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反应器 两相流 模型 碰撞恢复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曳力模型对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沈志恒 李巍 +2 位作者 陆慧林 张慧芳 周全根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2-38,196,共7页
在考虑稠密气固两相流中颗粒具有非均匀流动特性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颗粒团聚效应的气固相间曳力模型,数值模拟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固两相的流动特性。模拟计算时考虑气固相间的作用力,壁面处气相采用无滑移边界条件,固相采用考虑颗粒... 在考虑稠密气固两相流中颗粒具有非均匀流动特性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颗粒团聚效应的气固相间曳力模型,数值模拟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固两相的流动特性。模拟计算时考虑气固相间的作用力,壁面处气相采用无滑移边界条件,固相采用考虑颗粒与壁面的碰撞和颗粒与壁面的简单摩擦作用的壁面边界条件。结果表明,考虑颗粒团聚效应的曳力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模拟结果比应用Gidaspow曳力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文献[16]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提升管 模型 颗粒团聚效应 稠密气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曳力模型对水平管高压密相气力输送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海军 熊源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6-506,共11页
在欧拉欧拉方法的基础上,引入Dartevelle摩擦应力模型、修正的颗粒动理学理论,采用考虑摩擦应力项的Johnson&Jackson固相壁面边界模型以及Realizable k-ε-kp-εp气固湍流模型对水平管高压密相气力输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考察了Huili... 在欧拉欧拉方法的基础上,引入Dartevelle摩擦应力模型、修正的颗粒动理学理论,采用考虑摩擦应力项的Johnson&Jackson固相壁面边界模型以及Realizable k-ε-kp-εp气固湍流模型对水平管高压密相气力输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考察了Huilin-Gidaspow曳力模型、Mckeen曳力模型以及构建的三段式曳力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2个曳力模型相比,采用三段式曳力模型所得的模拟结果不仅精准地预测了水平管压降及水平管压降随补充风量的变化规律,其相对误差在-3.7%^+5.2%以内,而且更加合理地反映了水平管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各流动形态的输送特性.采用三段式曳力模型预测的水平管固相体积浓度分布与ECT图相吻合,从而证实了三段式曳力模型更适用于模拟水平管高压密相气力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送 密相 水平管 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曳力模型对模拟鼓泡塔气含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宗应 杨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17-2822,共6页
A transient two-phase and three-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simulation within the Eulerian frame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rag models on the radial gas hold-up profile ... A transient two-phase and three-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simulation within the Eulerian frame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rag models on the radial gas hold-up profile of a bubble column.The effect of the sparger modeling is investigated as well.It can be concluded that:(1)the approximate modeling method for the sparger in this work is capable of reasonably predicting the radial gas holdup profile;(2)the CFD simulation with the Tomiyama’s drag model differs little from the Ishii-Zuber drag model at the low superficial velocity,while at the high gas velocity,the former leads to an over-prediction of the gas hold-up profile;(3)the correction factor of drag coefficient has a larger influence on the radial gas holdup profiles for high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than low velo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 鼓泡塔 模型 分布板 气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泡修正多尺度曳力模型的鼓泡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巨辉 殷维杰 +3 位作者 王帅 于广滨 胡汀 林枫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4-1230,共7页
以双流体模型为框架,气泡修正多尺度曳力模型描述介观尺度作用影响,结合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建立生物质气化模型,模拟了鼓泡流化床内生物质气化过程。采用气泡修正多尺度曳力模型考虑了介观尺度影响,使气固异相反应增强,模拟结果更接近... 以双流体模型为框架,气泡修正多尺度曳力模型描述介观尺度作用影响,结合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建立生物质气化模型,模拟了鼓泡流化床内生物质气化过程。采用气泡修正多尺度曳力模型考虑了介观尺度影响,使气固异相反应增强,模拟结果更接近实验值。模拟结果给出了颗粒浓度、速度矢量瞬时分布、气体组分摩尔分数瞬时分布及碳和灰分的质量分数瞬时分布特性。分析了氧当量比对鼓泡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过程的影响。总体上,气体产量随着氧当量比的增加而减小。经分析得出,H_2和CH_4的产量与氧当量比有着较高的相关性,拟合优度都在0.99以上;对于CO和CO_2,则用三次多项式拟合时能有较好拟合优度。并且,CO随着氧当量比的增加先下降较快,然后平缓,最后再次较快下降。而CO_2的下降趋势则与CO正好相反,先平缓,后下降快,最后再次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修正多尺度模型 双流体模型 氧当量比 生物质气化 鼓泡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散式流态化CFD模拟中曳力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仪 白玉龙 +3 位作者 骆丁玲 路建洲 关彦军 张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07-4215,共9页
基于无黏性双流体简化模型在商业化软件平台上,通过增加用户自定义子程序考察了Gidaspow、SyamlalO’Brien、Di Felice、Gibilaro、Dallavalle和BVK曳力模型对液固散式流态化CFD模拟结果的影响行为,探讨了相应的影响机制。经与文献中不... 基于无黏性双流体简化模型在商业化软件平台上,通过增加用户自定义子程序考察了Gidaspow、SyamlalO’Brien、Di Felice、Gibilaro、Dallavalle和BVK曳力模型对液固散式流态化CFD模拟结果的影响行为,探讨了相应的影响机制。经与文献中不同颗粒Reynolds数的代表性实验数据对比后发现:BVK和Dallavalle曳力模型对床层膨胀高度和整体固含率的预测精度较高;BVK、Syamlal-O’Brien以及Dallavalle曳力模型给出的床内固含率径向分布较为准确;BVK曳力模型较为准确地再现了颗粒轴向速度的径向分布特征。BVK曳力模型的影响机制与液固散式流态化中颗粒动力学特性相符合,在所考察范围内其预测性能最优;Dallavalle曳力模型在其余5个传统模型中预测性能较优且形式简洁在程序中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流体动 计算流体 液固散式流态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动床DEM模拟曳力模型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卫兵 朱润孺 +1 位作者 邢力超 孙巧群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1-588,共8页
针对喷动床DEM模拟中的曳力模型选择问题,利用CFD-DEM方法,对几种曳力模型在矩形喷动床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研究采用标准k-ε模型和Beer&Johnson表达式考虑湍流和滚动摩擦的影响.结果表明:Arastoopour、Sy-amlal&O'Brie... 针对喷动床DEM模拟中的曳力模型选择问题,利用CFD-DEM方法,对几种曳力模型在矩形喷动床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研究采用标准k-ε模型和Beer&Johnson表达式考虑湍流和滚动摩擦的影响.结果表明:Arastoopour、Sy-amlal&O'Brien和Tsuji模型均可较好地预测流动结构和空隙率、颗粒速度分布,Tsuji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值最为接近;在环隙区,滚动摩阻力矩大于切向接触力矩,滚动摩阻力矩的加入使颗粒轴向速度最大值的预测更加精确;滚动摩阻力矩与颗粒速度梯度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速度梯度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喷动床 离散单元法 滚动摩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气固两相流动中曳力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廷芳 陈润果 熊桂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53-359,共7页
为研究水平对称撞击流中气固两相曳力模型对球形颗粒运动的影响,运用FLUENT软件对spherical、stokes-Cunningham模型以及一种新型曳力模型下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新型曳力模型利用FLUENT中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程序实现。采用欧... 为研究水平对称撞击流中气固两相曳力模型对球形颗粒运动的影响,运用FLUENT软件对spherical、stokes-Cunningham模型以及一种新型曳力模型下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新型曳力模型利用FLUENT中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程序实现。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计算流场速度分布、进出口压力差、颗粒在撞击流装置停留时间以及颗粒运动轨迹。结果表明,采用新型曳力模型模拟撞击流气固两相流动,其速度分布基本关于撞击面对称分布。对于不同曳力模型,气固两相撞击流装置进出口的压力差在24. 9~25. 0 Pa之间。采用新型曳力模型模拟颗粒在撞击流装置停留时间主要分布在0. 4~1. 0 s,其颗粒运动现象与实验结果在定性上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模型 颗粒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鼓泡流化床的新型曳力模型的验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慧君 王业库 张久意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15-721,共7页
根据不同曳力模型的特点,在不同颗粒体积分数区间选择合适的曳力模型,在颗粒体积分数分界点引入光滑函数使其连续,得到新型曳力模型,并耦合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鼓泡流化床进行数值模拟。最后,将模拟结果与Gidaspow模型的模拟结果以及... 根据不同曳力模型的特点,在不同颗粒体积分数区间选择合适的曳力模型,在颗粒体积分数分界点引入光滑函数使其连续,得到新型曳力模型,并耦合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鼓泡流化床进行数值模拟。最后,将模拟结果与Gidaspow模型的模拟结果以及实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表观气速为0.46 m/s时,修正因子为0.8的新型曳力模型的床层时均压差精度较Gidaspow模型提高了约3.1%;表观气速为0.51 m/s时,修正因子为0.9的新型曳力模型的床层膨胀率精度较Gidaspow模型提高了约7.1%;表观气速为0.46 m/s时,修正因子为0.8的新型曳力模型的时均颗粒体积分数精度比Gidaspow模型提高了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流化床 模型 介尺度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牵曳力的数值分析及流变模型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宁原林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35-139,共5页
采用Newton-Raphson方法求解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EHL,以下简称弹流)问题,得到了膜厚和压力分布的完全数值解,取得了具有典型弹流特性的 数值计算结... 采用Newton-Raphson方法求解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EHL,以下简称弹流)问题,得到了膜厚和压力分布的完全数值解,取得了具有典型弹流特性的 数值计算结果,并给出了Newton模型、Maxwell模型、J-T模型及B-W模型的牵曳力数值计 算表达式。在基于膜厚和压力分布的完全数值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前两种模型进行 了数值计算,得到了等温线接触弹流牵曳力的完全数值解,实例计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滚动轴承 润滑 流变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CST气固相间曳力模型的气体-颗粒团聚物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14
作者 沈志恒 李巍 +1 位作者 张慧芳 陆慧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8-1315,共8页
由颗粒非均匀流动结构中各个尺度内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气固两相流系统的整体和局部参数与气固相间曳力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颗粒悬浮输送能量最小(MECST)气固相间曳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中,数值模拟循环流化... 由颗粒非均匀流动结构中各个尺度内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气固两相流系统的整体和局部参数与气固相间曳力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颗粒悬浮输送能量最小(MECST)气固相间曳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中,数值模拟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体-颗粒-颗粒团聚物的流动特性。考察了时均颗粒相密度和颗粒质量流率沿径向的分布;颗粒浓度、提升管压降沿轴向的分布以及颗粒团聚物在提升管内的分布特性。模拟结果表明,颗粒相密度、颗粒质量流率以及提升管压降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与能量最小多尺度气固相间曳力模型的颗粒浓度和颗粒拟温度的结果相比,MECST气固相间曳力模型得到的颗粒浓度较低,从而使颗粒拟温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颗粒悬浮输送能量最小模型 颗粒团聚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泡曳力系数模型分区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毓佳 赵陈儒 薄涵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08-116,共9页
由曳力系数表征的曳力模型作为重要的相间力模型之一,被广泛应用于Euler-Euler方法和Euler-Lagrange方法下的连续相和离散相动量方程中。由于现有气泡曳力系数模型形式各异且适用范围有限,因此需要对已有模型进行充分地评价。考虑到已... 由曳力系数表征的曳力模型作为重要的相间力模型之一,被广泛应用于Euler-Euler方法和Euler-Lagrange方法下的连续相和离散相动量方程中。由于现有气泡曳力系数模型形式各异且适用范围有限,因此需要对已有模型进行充分地评价。考虑到已有曳力系数模型的适用范围和气泡变形的影响,参考各曳力系数模型采用的相关参数,建议基于Reynolds数Re和Weber数We分区选择最佳模型。将分区曳力系数模型、已有曳力模型与实验数据对比,发现分区曳力系数模型总体预测结果更符合实验测量值。将分区曳力系数模型应用至数值模拟中,可以更精确地追踪不同尺寸气泡的位置,使数值模拟结果更接近真实的物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系数 变形 气泡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区曳力模型的2D鼓泡流化床流动特性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玉玺 崔志刚 +1 位作者 马素霞 李梦瑶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3,69,共6页
曳力对两相流动特性具有很大影响,由于颗粒团聚的影响,传统曳力模型不能准确预测气固间曳力。为了提高两相流动特性的模拟精度,文中综合考虑不同曳力模型在特定浓度的曳力系数特性,分区确定曳力模型,并在模型断点处使用光滑函数,基于CF... 曳力对两相流动特性具有很大影响,由于颗粒团聚的影响,传统曳力模型不能准确预测气固间曳力。为了提高两相流动特性的模拟精度,文中综合考虑不同曳力模型在特定浓度的曳力系数特性,分区确定曳力模型,并在模型断点处使用光滑函数,基于CFD开源平台OpenFOAM耦合TFM模型对2D鼓泡流化床进行流动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分区曳力模型床层膨胀率与局部压降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比Gidapow模型降低15%和12.5%,同时可以正确表征气泡融合以及周围颗粒速度方向,宏观流动状态呈现出鼓泡流化床的内循环特性,表明分区曳力模型对鼓泡流化床流动特性模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气固两相流 OPENFOAM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EMMS曳力与简化双流体模型的气固流动模拟 被引量:7
17
作者 邱小平 王利民 杨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67-1872,共6页
提出了一种耦合EMMS曳力的简化双流体模型,该模型忽略固相黏度,用简单的经验关联式来计算固相压力,并且耦合考虑了介尺度结构的EMMS曳力模型来计算气固相间作用力。采用简化双流体模型成功模拟一个三维实验室尺度鼓泡流化床,数值模拟结... 提出了一种耦合EMMS曳力的简化双流体模型,该模型忽略固相黏度,用简单的经验关联式来计算固相压力,并且耦合考虑了介尺度结构的EMMS曳力模型来计算气固相间作用力。采用简化双流体模型成功模拟一个三维实验室尺度鼓泡流化床,数值模拟结果与完整双流体模型以及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耦合EMMS曳力的简化双流体模型模拟结果与完整双流体模型耦合EMMS曳力的模拟结果基本相当,并且都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然而简化双流体模型的计算速度是完整双流体模型的两倍以上。这表明曳力模型在气固模拟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固相应力的作用是其次的,耦合EMMS曳力的简化双流体模型在实现工业规模气固反应器快速模拟中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MS 双流体模型 流态化 多相流 计算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幂律液固曳力模型流化床内湿颗粒流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子涵 王淑彦 +3 位作者 邵宝力 谢磊 陈曦 马一玫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00-2012,共13页
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TFM)结合颗粒动理学理论(KTGF)方法,对三维幂律流化床中的液固两相流动行为进行了模拟。基于幂律流体的流变方程以及压降方程,提出了两种幂律液固曳力模型,引入了考虑液膜效应的湿颗粒动态恢复系数模型,计算幂... 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TFM)结合颗粒动理学理论(KTGF)方法,对三维幂律流化床中的液固两相流动行为进行了模拟。基于幂律流体的流变方程以及压降方程,提出了两种幂律液固曳力模型,引入了考虑液膜效应的湿颗粒动态恢复系数模型,计算幂律流体与湿颗粒之间的作用力。将预测固含率分别与文献中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结合动态恢复系数模型的相对误差介于0.45%~1.59%,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探究了稠度系数K以及流性指数n对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变参数的增大,床层内的颗粒平均浓度降低,湿颗粒表面液膜逐渐变厚,法向恢复系数降低;颗粒拟温度随n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K的上升而增大;曳力系数、颗粒压力以及颗粒黏度均随流变参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颗粒在壁面处的浓度明显高于中心处附近的浓度,且颗粒在中心处向上运动,在壁面处附近回落,在流化床中形成环-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律液固模型 动态恢复系数模型 流化床 液膜厚度 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曳力模型和湍流模型对内环流反应器数值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佳宝 崔丽杰 杨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9-395,共7页
研究了曳力模型和湍流模型对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参数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DBS-Local曳力模型在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曳力模型决定了是否可以模拟出下降管中的气体;而曳力模型和湍流模型共同作用,决定了气含... 研究了曳力模型和湍流模型对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参数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DBS-Local曳力模型在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曳力模型决定了是否可以模拟出下降管中的气体;而曳力模型和湍流模型共同作用,决定了气含率模拟结果的准确性。Schiller-Naumann、Tomiyama、Grace、Ishii-Zuber这4种曳力模型均无法预测出下降管含气这一现象,而DBS-Local曳力模型能够模拟出下降管中的气体。DBS-Local曳力模型与standard k-εmixture湍流模型组合,对气含率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较为接近,而与RNG k-ε dispersed湍流模型组合,对轴向液速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 内环流反应器 气液两相流 模型 湍流模型 气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曳力模型及镜面系数对鼓泡床气固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勇 司慧 +2 位作者 赵思元 李萍 贺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8,共6页
为获悉曳力模型和镜面系数(ψ)对鼓泡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颗粒动力学理论和欧拉双流体模型对鼓泡床内气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床层膨胀率、压降以及颗粒速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De Felice模型对于床层压降预测效果最好,We... 为获悉曳力模型和镜面系数(ψ)对鼓泡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颗粒动力学理论和欧拉双流体模型对鼓泡床内气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床层膨胀率、压降以及颗粒速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De Felice模型对于床层压降预测效果最好,Wen-Yu模型的固含率径向分布和颗粒速度矢量预测与实验值误差较大,Gidaspow与De Felice模型床层膨胀量接近,而De Felice模型的径向速率分布与实验值最接近;随着鼓泡床内表观气速的增加,De Felice模型对床层膨胀率的预测愈加接近实验值;随着ψ增大,壁面附近固含率较高,曲线波动梯度增大;当ψ=0.1时,固含率分布与实验值最接近,表明颗粒与壁面动量互换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床 气固两相流 模型 镜面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