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兼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熙国 瞿杨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人的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上的理论表达。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 人的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上的理论表达。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讲,人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就是不断实现人的解放、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推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就是人的现代化,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时代践履,是对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人的解放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对人的现代化的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国坛 侯明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5,共7页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在欧洲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各种共产主义思潮蓬勃兴起的背景下为科学阐释共产主义思想而逐步形成的。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确立为全面性和自由性的统一,其中的...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在欧洲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各种共产主义思潮蓬勃兴起的背景下为科学阐释共产主义思想而逐步形成的。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确立为全面性和自由性的统一,其中的全面性包括全体人的共同发展、个体人的普遍本质,以及观念的总体性和个体人的全面关系等;而自由性包括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自由、人的个性才能发挥的自由和职业生活选择的自由。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角度看,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核心是资本的现代化,其结果必然导致人的异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这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当代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知识融通——从知识立场到生命立场 被引量:8
3
作者 鲁子箫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知识融通是“五育融合”的基础。追溯历史,知识分化和教学知识学科化是知识逐渐遮蔽生命、知识逻辑取代生命发展逻辑的过程。因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融通是知识进化... 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知识融通是“五育融合”的基础。追溯历史,知识分化和教学知识学科化是知识逐渐遮蔽生命、知识逻辑取代生命发展逻辑的过程。因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融通是知识进化的根本出路。知识融通作为“五育融合”之基础的理论逻辑体现为:“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但“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式知识组织方式阻碍着学习者生命的整全发展。因此,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知识融通才能以“整全的知识”育“全面发展的人”。当前,人文知识的重组和教学重建成为知识融通的“试验田”,要坚持知识的生命立场,打破学科间知识边界、领域内知识固化和“唯知识”的教学评价,围绕生命主题开展知识融通,为实现“五育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知识融通 教学知识组织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逻辑 被引量:4
4
作者 袁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其中最核心的区别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而西方现代化以物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人学逻辑。具体来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其中最核心的区别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而西方现代化以物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人学逻辑。具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满足和发展人的各方面需要,并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中国式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的异化,改善和提升人的存在状态;中国式现代化使人逐步摆脱自然界、社会关系、陈腐体制机制等束缚,促进人的自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推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学逻辑 资本逻辑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达妇女解放思想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汪信砚 袁雪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1,共7页
李达在把唯物史观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妇女解放思想。他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妇女受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因此,妇女解放运动必须同社会运动结合起来,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废除私有制、建立新... 李达在把唯物史观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妇女解放思想。他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妇女受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因此,妇女解放运动必须同社会运动结合起来,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废除私有制、建立新国家;中国的妇女解放问题有其特殊性,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尤其要与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相结合,与国际无产者领导的解放运动联合起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这种自由全面发展当然也包括妇女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这也就是妇女解放的真正实现即妇女的彻底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妇女解放 社会运动 无产阶级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逻辑思路——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崔宝敏 董长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9,共6页
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之争,提出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并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野梳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线。主张多维度人的假设前提,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重构政治经济学理... 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之争,提出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并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野梳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线。主张多维度人的假设前提,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重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重视理论学术的现实解释力,最后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直接间接条件、实现保障和实现基础等四个方面试图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消费领域 交换领域 分配领域 生产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幻的共同体”到“真实的共同体”:《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观 被引量:10
7
作者 石德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3,共7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是一种与人的力量相异化的力量。首先,他们指出以往国家理论的虚幻性,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理想主义,并揭示了鲍威尔和施蒂纳国家自由主义的本质。其次,他们揭示了现...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是一种与人的力量相异化的力量。首先,他们指出以往国家理论的虚幻性,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理想主义,并揭示了鲍威尔和施蒂纳国家自由主义的本质。其次,他们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指出它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是压抑个性发展的。第三,他们阐述了只有建立真实的共同体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把国家问题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联系起来,其国家观的实质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观,有助于我们超越经济发展主义,增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虚幻的共同体 真实的共同体 人的自由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教育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向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145,共4页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科学的发展观是这一命题的逻辑要求,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它通过审美这一中介环节对人产生间接的影响,促进个体情感、道德、智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激励人们去追求真、...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科学的发展观是这一命题的逻辑要求,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它通过审美这一中介环节对人产生间接的影响,促进个体情感、道德、智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激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和谐地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向
9
作者 牛先锋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127,共4页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当前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虽然研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尚待深化的问题。在认真梳理和述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从整体性意义上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逻辑结构和逻辑体系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当前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虽然研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尚待深化的问题。在认真梳理和述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从整体性意义上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逻辑结构和逻辑体系的研究,应该是下一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研究的进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 理论体系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研究进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总体生产视域中的精神生产
10
作者 覃志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27,共5页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正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马克思生产理论面临新的挑战,有关精神生产的讨论成为新的理论热点。那么,精神生产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成立?精神生产在马克思总体生产中的地位如何?自由劳动的真实含义...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正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马克思生产理论面临新的挑战,有关精神生产的讨论成为新的理论热点。那么,精神生产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成立?精神生产在马克思总体生产中的地位如何?自由劳动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我们从马克思总体生产的思想出发,则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答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生产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文化安全五要素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凤丹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9,共8页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既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又是文化问题。对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分析需要将具体的文化问题与政治、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具体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以某种兼有系统性和现实性的文化理论为基础。基于唯物史观和马...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既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又是文化问题。对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分析需要将具体的文化问题与政治、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具体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以某种兼有系统性和现实性的文化理论为基础。基于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国家文化安全包含经济要素、意识形态要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核心价值观要素、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要素。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应以发展经济为基础,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意识形态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中国法学(法律)问题研究的基础理论工具
12
作者 马小希 成红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0-74,共5页
随着法律体系的基本完善和各部门法学理论框架的基本健全,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主题应当自觉地转向运用已有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不断解决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当下中国法学(法律)问题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工具应当是将现实的社会物质... 随着法律体系的基本完善和各部门法学理论框架的基本健全,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主题应当自觉地转向运用已有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不断解决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当下中国法学(法律)问题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工具应当是将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作为其思考对象的基础理论工具。而国家则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法学(法律)在本质上是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表述,法律的实质合法性和法学知识的正确性取决于它们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表述是否真实和充分。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为基础理论工具,对社会、国家和法律的存在与发展进行前提性的思考,我们发现,遵循客观规律是法的现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趋势的前景就是以人的自由发展为特征的法的现象的第三种历史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法律)问题 基础理论工具 法的现象 历史类型 人的自由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价值动力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建兵 高镜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5,共8页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实现过程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主要架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人民性”的价值属性中衍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动力,将人民立场作为价值取向、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人的自...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实现过程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主要架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人民性”的价值属性中衍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动力,将人民立场作为价值取向、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在长期实践中实现了制度及其变迁“为人民服务”的落脚点。从实现机制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锁定制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基点,坚持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推动制度自我完善的主体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相统一、持续推进制度自我完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历史过程,新时代需要在增强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变迁的人民性,坚守党的初心,巩固和拓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挖掘价值动力资源,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优势 人民立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群众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学语境中的成人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珉璐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0-93,共4页
在马克思科学语境中,成人教育思想镶嵌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科学大厦中,而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命题与终极关怀,也是马克思有关成人教育的思想基础与价值原点。在马克思人学语境中,马克思以“综合技术教育”指称“成人... 在马克思科学语境中,成人教育思想镶嵌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科学大厦中,而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命题与终极关怀,也是马克思有关成人教育的思想基础与价值原点。在马克思人学语境中,马克思以“综合技术教育”指称“成人教育”,并认为它是在现存条件下促进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施方案,与此同时,马克思又强调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最终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马克思人学理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对待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态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晨晔 王晓翔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4,共7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内在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已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不可分割的部分,马克思之后的世界文明发展无不受到他思想的影响。马克思...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内在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已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不可分割的部分,马克思之后的世界文明发展无不受到他思想的影响。马克思思想前后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必须把它看做一个整体系统,准确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他自己庞大的研究计划只是部分付诸实践和部分完成,仍有许多内在于马克思思想逻辑框架中的重要问题尚未展开;他对当时一些社会问题的判断和认识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痕迹,难免因受其个人意志、情感和人格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偏颇或误判;马克思思想是西方文明主流传统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结出的革命性硕果,应该把马克思思想还原到西方文明史发展进程中,揭示马克思思想与当时欧洲主流思想传统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以科学的态度厘清这些问题,是对这位无产阶级导师的最好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 整体逻辑框架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西方文明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