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秦观对陶渊明的接受 |
孙震宇
柳宏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作为“装置-事件”的艺术:卡夫卡《饥饿艺术家》的一个本雅明式解读 |
陈汉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从查拉图斯特拉到饥饿艺术家:赤裸生命的文学渊源及思想史演变 |
李双志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卡夫卡《论寓言》及其先驱 |
赵山奎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5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卡夫卡逝世百年纪念 |
曾艳兵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6
|
卡夫卡“我是一个中国人”中的乌托邦叙述 |
许小燕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7
|
虚拟空间的自我建构:卡夫卡的“变形”美学 |
张红雪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8
|
也论卡夫卡小说的荒诞性 |
王宏刚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
9
|
中国“文革”小说与卡夫卡 |
阎嘉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
10
|
卡夫卡:现代世界的守夜人 |
万蕙
罗璠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
11
|
怎样做父亲与如何做儿子——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与卡夫卡《致父亲》的比较分析 |
曾艳兵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
12
|
应似飞鸿踏雪泥——从《城堡》后17章看K的行动在对话中的消弭 |
张计连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13
|
“共同体焚毁”之后:论卡夫卡的当代意义 |
曾艳兵
贾思稷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14
|
为什么是土地测量员? |
曾艳兵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
15
|
异域资源的接受与先锋文学的发生——以余华20世纪80年代写作为例 |
张丛皞
王雨晴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16
|
他们的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记》细读 |
周维东
朱盈蓓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