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生境下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francoisi)日活动时间的分配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杨 张明海 +3 位作者 马建章 吴安康 汪双喜 张树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15-1722,共8页
1999年至2000年,采用瞬间采样法对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扰生境中的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日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中野生成年黑叶猴在全年的行为时间分配中表现为休息和摄食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35.41%和31.67%;其... 1999年至2000年,采用瞬间采样法对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扰生境中的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日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中野生成年黑叶猴在全年的行为时间分配中表现为休息和摄食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35.41%和31.67%;其次是游走、拥坐和嬉戏,分别为14.44%、9.61%和8.54%;仅将很少时间用于理毛行为,为0.33%。与未干扰生境相比,干扰生境下黑叶猴全年中除用于休息的时间下降外,用于其余活动类型的时间均有所提高。研究还表明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活动规律在不同季节存在一定差异性。休息和摄食行为在各季节日活动规律中都存在显著高峰期,但高峰期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游走、嬉戏和拥坐行为在各季节的日活动规律所占比例均较低。理毛行为存在季节有或无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生境 黑叶猴 日活动时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绥黑叶猴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友邦 黄乘明 +1 位作者 黄中豪 周歧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99,共4页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技术研究了扶绥自然保护区内一群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研究表明,黑叶猴的食物种类在10~19种间变化;食物部位包括叶、果、花和芽。月食物种类与食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Spearman’rho r=0.756,P=0.007〈0.0...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技术研究了扶绥自然保护区内一群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研究表明,黑叶猴的食物种类在10~19种间变化;食物部位包括叶、果、花和芽。月食物种类与食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Spearman’rho r=0.756,P=0.007〈0.05),表明黑叶猴把大部分取食时间集中在少量食物种类时,其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反之最大。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与食物种类月份之间没有显著变化(P〉0.05),表明黑叶猴在不同的月份之间以相同的食物种数和相同比例的食物部位作为食物来源。黑叶猴取食高质量食物(果实与花)的时间对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Spearman rho r=0.636,P=0.035〈0.05),这说明黑叶猴取食高质量食物会导致较高的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食物选择 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叶猴食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24
3
作者 黄中豪 黄乘明 +2 位作者 周岐海 韦华 蒙渊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501-5508,共8页
对灵长类来说,喀斯特石山生境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生活环境。喀斯特森林具有生物量低,物种多样性高的特点,生活于其中的灵长类的食物资源受环境的影响强烈,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生活在喀斯特石山的特有... 对灵长类来说,喀斯特石山生境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生活环境。喀斯特森林具有生物量低,物种多样性高的特点,生活于其中的灵长类的食物资源受环境的影响强烈,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生活在喀斯特石山的特有灵长类动物。在食物资源波动较大的石山生境中,黑叶猴如何在食物匮乏时期获得食物?是否采取了大多数灵长类的应对策略,还是采用适应喀斯特环境的特殊对策?为了回答这些问题,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群黑叶猴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食性数据。通过比较不同季节食物组成的差异来探讨黑叶猴如何应对喜食食物(嫩叶、果实)的季节性缺乏的问题。结果表明:黑叶猴共采食92种植物,其中乔木和灌木38种,藤本植物52种,草本植物1种,寄生植物1种。猴群平均每月采食食物22.8种(6-34种),月平均食物多样性指数为2.5(1.6-3)。在弄岗黑叶猴的食物组成中,树叶占总觅食记录的71%,其中嫩叶46.9%,成熟叶24.1%的;果实、花和种子分别占13.2%、6.3%和4.3%;其他食物类型占5.4%,分别包括茎1.8%,叶柄1.1%,未知部位2.5%。黑叶猴的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旱季,平均月食物种类和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9.3和2.8,明显高于雨季的16.2和2.1。在雨季,嫩叶在食物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旱季(61.5%相对32.3%);在旱季,猴群对成熟叶的采食比例明显高于雨季(39.4%相对8.9%),且在该季节才利用种子作为食物,占食物组成的8.6%。黑叶猴的食物组成受食物可获得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嫩叶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可获得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65,n=12,P=0.000)。另外,当成熟叶和果实的可利用性降低时,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成熟叶:r=-0.602,n=12,P=0.039;果实:r=-0.716,n=12,P=0.009)。黑叶猴在嫩叶丰富的雨季,它们采食更多的嫩叶;而在喜食性食物短缺的旱季,它们采取选择更多种类的成熟叶和种子为食,同时它们采食的种类和食物多样性也相应地增加。这与大多数叶食性灵长类的适应策略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食物组成 季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绥黑叶猴日漫游的活动类型和发生高峰(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黄乘明 李友邦 +1 位作者 周歧海 魏辅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78-82,共5页
从2001年3月至12月研究了野外黑叶猴的活动类型及发生高峰。在日漫游过程中,黑叶猴有7种活动类型,其中休息占时间最多,其次是觅食和移动。作为对适应环境的特征之一,黑叶猴选择了长时间的中午休息和两个觅食高峰的对策,食物可获得性的... 从2001年3月至12月研究了野外黑叶猴的活动类型及发生高峰。在日漫游过程中,黑叶猴有7种活动类型,其中休息占时间最多,其次是觅食和移动。作为对适应环境的特征之一,黑叶猴选择了长时间的中午休息和两个觅食高峰的对策,食物可获得性的增加将提高休息的时间,减少觅食和运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日漫游 活动类型 发生高峰 扶绥市 休息 觅食 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弄岗黑叶猴栖息地选择与利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婷 黄中豪 +2 位作者 黄乘明 周岐海 韦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908-6915,共8页
2005 年 9 月至 2006 年 8 月对广西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一群黑叶猴进行行为观察,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并收集猴群的栖息地利用数据,分析黑叶猴对喀斯特石山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规律。结果表明,黑叶猴对不同山体部位的利用有显著性差异(χ... 2005 年 9 月至 2006 年 8 月对广西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一群黑叶猴进行行为观察,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并收集猴群的栖息地利用数据,分析黑叶猴对喀斯特石山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规律。结果表明,黑叶猴对不同山体部位的利用有显著性差异(χ^2=43.063,df=4,P<0.001)。黑叶猴对崖壁的利用频率最高(占总记录的36.67%±9.44%),其次是山坡(32.30%±9.57%),对山脚(14.15%± 5.01%)、山顶(11.24%± 8.42%)和平地(5.63%± 2.92%)的利用较少。分析发现,黑叶猴对山体部位的利用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山顶:Z=-0.160,P =0.837;崖壁:Z=-0.320,P=0.749;山坡:Z=-0.480,P =0.631;山脚:Z=-1.601,P=0.109;平地:Z=0,P=1)。黑叶猴将崖壁作为主要的休息场所,山坡和山脚为主要的移动和觅食场所。黑叶猴对栖息地的利用受食物可获得性的影响。当食物中花的可获得性降低时,猴群增加对山脚的利用;当嫩叶可获得性降低时,猴群增加在崖壁移动的频率;当果实的可获得性升高时,猴群增加在平地觅食的频率。食物组成与黑叶猴栖息地利用也有关系。总体来看,黑叶猴对山顶的利用频率与花的觅食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对山脚的利用频率与果实+种子的觅食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猴群在山顶休息的频率随花和成熟叶的觅食比例的上升而上升;在山脚休息的频率随果实+种子的觅食比例的上升而上升。猴群在山坡觅食的频率随果实+种子的觅食比例的下降而上升;在山脚觅食的频率随嫩叶的觅食比例的下降而上升。另外,平均最低温度与猴群在平地觅食的频率呈负相关关系。分析表明食物的分布和数量对黑叶猴栖息地利用有重要影响,黑叶猴对栖息地的选择是在觅食利益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栖息地利用 喀斯特石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麻阳河黑叶猴秋季主要食物营养分析及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蔡锐芳 胡刚 +5 位作者 曹晔 杨进良 苏欣慰 陈波 刘先高 刘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6-371,共6页
2009年9~11月,采集贵州麻阳河黑叶猴取食较多的23种主要食物及取食较少的14种非主要食物,用称重法、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及范式洗涤法分析各独立样本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营养含量,计算相应的粗蛋白/酸性洗... 2009年9~11月,采集贵州麻阳河黑叶猴取食较多的23种主要食物及取食较少的14种非主要食物,用称重法、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及范式洗涤法分析各独立样本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营养含量,计算相应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PROT/ADF)比值,并将所得到的各样本的营养含量与相应的秋季取食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了解秋季食物营养组分对黑叶猴同期食物选择的影响。测定结果显示:(1)黑叶猴秋季采食的主要食物与非主要食物在各测定的营养组分上无显著差异,且各主要食物测定的营养组分及PROT/ADF比值与其秋季取食比例之间无显著相关;(2)秋季各取食部位在水分、粗蛋白、粗纤维、ADF及PROT/ADF比值上均无显著差异,各采食部位测定营养成分与相应秋季取食比例间也无显著相关。表明麻阳河黑叶猴秋季的食物选择不受食物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ADF含量及PROT/ADF比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主要食物 营养分析 食物选择 黑叶猴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金佛山黑叶猴的春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7
7
作者 韩宗先 王维 胡锦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128,共8页
2007年3—5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调查黑叶猴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情况,采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黑叶猴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是上层乔木郁闭度、灌木胸径、人为干扰、洞穴距离。黑叶猴喜欢在郁闭度大于0.5、... 2007年3—5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调查黑叶猴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情况,采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黑叶猴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是上层乔木郁闭度、灌木胸径、人为干扰、洞穴距离。黑叶猴喜欢在郁闭度大于0.5、乔木和灌木密度大于21棵.(400 m2)-1、灌木胸径大于8 cm、人为干扰大于1 000 m、洞穴距离小于500 m、水源距离小于250 m、南坡的乔木-灌木混交林活动。黑叶猴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21.964+2.126×DBH+2.108×CA+2.081×HD-1.829×DC(DBH为灌木胸径,CA为上层乔木郁闭度,HD为人为干扰距离,DC为洞穴距离)。黑叶猴对生境的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生境选择 资源选择函数 资源选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春季食物选择 被引量:5
8
作者 韩宗先 胡锦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7-861,867,共6页
2008年3~5月,采用焦点猴群连续跟踪观察和记录法对金佛山黑叶猴的食性进行了研究。黑叶猴春季采食的植物主要有18种,分属8科17属。黑叶猴嗜食灯台树、香叶树、毛叶木姜子、山梨、构树和木姜子,喜食山樱桃、山桃、山桑和野桐。取食部位... 2008年3~5月,采用焦点猴群连续跟踪观察和记录法对金佛山黑叶猴的食性进行了研究。黑叶猴春季采食的植物主要有18种,分属8科17属。黑叶猴嗜食灯台树、香叶树、毛叶木姜子、山梨、构树和木姜子,喜食山樱桃、山桃、山桑和野桐。取食部位有叶、芽、嫩枝、花和果实。在日活动节律中,觅食行为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7∶30~9∶30和17∶00~18∶30。在黑叶猴每天的时间分配中,觅食所占的时间比例为21.56%±8.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食性 选择指数 金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佛山黑叶猴对阳光和降雨因子的行为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宗先 吴少斌 +2 位作者 周先容 马建伦 李宏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68-2970,共3页
2007年6~8月和2008年12月~2009年2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光和降雨是影响黑叶猴活动行为的2个明显的非生物因子。它们都直接地影... 2007年6~8月和2008年12月~2009年2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光和降雨是影响黑叶猴活动行为的2个明显的非生物因子。它们都直接地影响环境温度。在夏季和冬季,黑叶猴对阳光照射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对小雨和暴雨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行为对策 阳光 降雨 金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黑叶猴栖息地景观格局破碎化分析及其对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管超毅 陈智 +1 位作者 黄乘明 周岐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03-1212,共10页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仅分布于喀斯特石山生境的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由于非法捕杀和人类活动干扰,其种群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同时,随着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的加速,其栖息地严重破碎化。因此,了解栖息地破碎化对黑叶猴种群...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仅分布于喀斯特石山生境的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由于非法捕杀和人类活动干扰,其种群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同时,随着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的加速,其栖息地严重破碎化。因此,了解栖息地破碎化对黑叶猴种群的影响对于保护这一珍稀濒危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以及黑叶猴种群调查数据,通过Fragstats软件开展广西黑叶猴栖息地景观破碎化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景观格局对广西黑叶猴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西黑叶猴栖息地呈现破碎化严峻、斑块形状复杂化、斑块团聚程度较弱且分散化的现象;栖息地以林地景观占据重要优势,但人为景观的干扰十分强烈;在不同地区中,生境破碎化程度、人为干扰强度以及景观配置均呈现不同的特征,其中扶绥地区人为干扰最为强烈,德保地区的景观块数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而龙州地区的人为干扰程度最小,其森林景观最为聚集。(2)蔓延度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指数、林地面积、林地斑块大小、裸岩面积和裸岩面积比重等景观指数与黑叶猴种群数量有显著正向关系,Shannon多样性指数则是显著负向关系;而耕地面积、耕地面积占比、居民地面积以及居民地面积占比等具有人为干扰性质的景观指数对黑叶猴种群数量没有显著相关性。(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林地面积的大小是影响广西黑叶猴种群数量关键因子,其次是平均斑块分维指数。因此,在保护规划工作中应该根据黑叶猴分布区的森林覆盖率、破碎化程度、生境连通度以及景观配置情况进行生态恢复,同时也应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喀斯特生境 景观格局 破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麻阳河公路沿线兴建住房对黑叶猴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红星 刘杰 +3 位作者 刘宁 张鑫 李容 胡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0-964,共5页
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走访调查法对大河坝、五道拐、老鹰岩、香菇坝一带公路沿线住宅数量动态及寨民向公路沿线迁居意向进行了调查,采用实地调查法对3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XGB1,XGB2,LYY1通过公路的现状进行全天跟踪... 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走访调查法对大河坝、五道拐、老鹰岩、香菇坝一带公路沿线住宅数量动态及寨民向公路沿线迁居意向进行了调查,采用实地调查法对3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XGB1,XGB2,LYY1通过公路的现状进行全天跟踪观察,并采用全事件记录法记录了XGB1对新环境的适应对策。调查表明:公路沿线已建成47个住房,其数量约为5年翻一番,90.16%村民渴望迁居,9.84%反对;猴群通过公路的成功率为74.77%,因住户活动干扰失败率为25.23%,其迁移路线距民房的平均垂直距离L1约为(20.00±2.16)m(n=7)^(23.10±2.69)m(n=10)。分析认为:黑叶猴群可能挑选不小于2L1建筑物间隔距离通过。有鉴于此,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黑叶猴 麻阳河 兴建住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