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桥蛋白中多肽片段的FT-ICR-MS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石磊 王韶 +4 位作者 刘晓梅 程舸 于雷 段芳芳 韩丽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50-52,共3页
Biological mass spectrometry has received a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The osteopontin(OPN)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human milk was studied by HPLC using SCX and C4 columns.After hydrolyzing the purified OPN... Biological mass spectrometry has received a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The osteopontin(OPN)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human milk was studied by HPLC using SCX and C4 columns.After hydrolyzing the purified OPN sample by trypsin,the correlative polypeptide fragments GDSVVYGLR and QNLLAPQTLPSK were obtained by FT-ICR-MS.It showed that the method of nano-spray HPLC combined with FT-ICR-MS and Mascot search was very efficient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purified OPN and its polypeptide fragments.Further study provides more academic theories of their different modifications and the relative bio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pontin(OPN)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ft-icr-ms) POLYPEPTIDE FRAGM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D & CAD裂解方式的FT-ICR-MS研究
2
作者 石磊 程舸 +2 位作者 于雷 刘晓梅 王韶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53-54,共2页
FT-ICR-MS 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 sensitivity and dynamic range,enabling the detection of different fragmentations of peptides and proteins at lower and lower levels.In the bottom-up approach,by far the most freque... FT-ICR-MS 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 sensitivity and dynamic range,enabling the detection of different fragmentations of peptides and proteins at lower and lower levels.In the bottom-up approach,by far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proteomics approach,a single LC-MS run can reveal tens and even hundreds of useful information.For each peptide selected for MS/MS,two data-files were generated,one for ECD and another one for CAD.They were merged as described and submitted to the Mascot search engine using the protein database.These thresholds ensure almost 100% statistical confident in the peptide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D CAD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ft-icr-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沥青质与减压渣油沥青质结构组成的对比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蕴 汪燮卿 +3 位作者 吴治国 王鹏飞 王卫平 邹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311,M0006,共10页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分析了煤焦油和减压渣油中正庚烷沥青质的结构和分子组成的差异。在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和电喷雾电离源(ESI)下,质谱测得的煤焦油沥...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分析了煤焦油和减压渣油中正庚烷沥青质的结构和分子组成的差异。在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和电喷雾电离源(ESI)下,质谱测得的煤焦油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均小于减压渣油沥青质,但其中含氧类化合物或其他含氧多杂原子相对丰度高于减压渣油沥青质。各类化合物中,煤焦油沥青质均含有更小等效双键数(DBE)的化合物;在相同DBE下,减压渣油沥青质的碳数分布范围更大,意味着减压渣油沥青质的烷基侧链分布范围宽。计算了煤焦油沥青质和减压渣油沥青质结构单元平均分子式分别为C_(30.54)H_(26.57)S_(0.04)N_(0.54)O_(2.80)和C_(42.41)H_(41.54)S_(0.85)N_(0.63)O_(0.48)。煤焦油沥青质结构单元的芳香度较高,而芳环数和芳环缩合度均小于减压渣油沥青质。煤焦油沥青质中的低缩合度化合物能够对沥青质聚集体中芳环的堆积作用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分子结构 分子组成 核磁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特常压渣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美 刘金东 +1 位作者 赵德智 段林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2-505,共4页
目前,对于重质油的研究主要以宏观性质为主,从分子层次进行表征少有报道。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重质油的组成,为下一步的加工处理提供更加详细而有效的信息。以沙特轻质原油常压渣油(SQAR)为原料,采用甲基衍生化的方法将非极性的含硫化合... 目前,对于重质油的研究主要以宏观性质为主,从分子层次进行表征少有报道。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重质油的组成,为下一步的加工处理提供更加详细而有效的信息。以沙特轻质原油常压渣油(SQAR)为原料,采用甲基衍生化的方法将非极性的含硫化合物转化为带有极性的甲基硫盐,正离子模式的电喷雾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分析原料中的杂原子化合物组成。结果表明:SQAR中杂原子化合物相对丰度由高至低依次为S_1、N_1、S_2、O_1S_1、N_1S_1、N_1O_1、N_1S_2、N_1O_2。相对丰度最高的为分子中包含一个硫原子的S_1类化合物。其中,DBE=6的苯并噻吩类含量最高,其次是DBE=9的二苯并噻吩类。和S_1类化合物相比,S_2类化合物的DBE和碳数分布范围更小,DBE=9的S_2类化合物相对丰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常压渣油 含硫化合物 甲基衍生化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化学分析 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驱矿场采出液中生物代谢产物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婷 佘跃惠 +4 位作者 何延龙 张凡 梁云微 张敏 董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检测微生物采油(MEOR)过程采出液中的有机物组成特征是研究微生物采油机理的重要方法。针对MEOR采出液中有机物组成复杂,生物表面活性剂组成分析困难的特点,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对新疆六中区微生物驱油过程中3... 检测微生物采油(MEOR)过程采出液中的有机物组成特征是研究微生物采油机理的重要方法。针对MEOR采出液中有机物组成复杂,生物表面活性剂组成分析困难的特点,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对新疆六中区微生物驱油过程中3口采油井不同时期采出液中的含氧极性化合物组成进行研究。检测到样品中含氧极性化合物含量最高的为O2、O3、O4、O7、O9类化合物,在微生物驱替过程中,样品中的O7和O9类化合物含量升高,检测到的鼠李糖脂有C 16 H 30 O 7、C 18 H 34 O 7、C 14 H 26 O 7、C 18 H 30 O 7、C 14 H 26 O 7、C 24 H 44 O 9,主要为O7和O9类的单鼠李糖脂。结果表明研究区块微生物驱油过程中激活的内源微生物能够在地层环境中代谢产生鼠李糖脂,随着微生物驱油的进行,鼠李糖脂的种类变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代谢产物 鼠李糖脂 ft-icr-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 ICR MS)的超宽波段光解离光谱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凯林 周敏 +4 位作者 石莹莹 马利福 李树奇 汪曣 孔祥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90,I0008,共11页
基于质谱技术的光解离光谱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可行性好的优势,近年来在气相离子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工作基于一台7 T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 ICR MS),搭建了超宽波段的可调谐激光光路系统,... 基于质谱技术的光解离光谱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可行性好的优势,近年来在气相离子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工作基于一台7 T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 ICR MS),搭建了超宽波段的可调谐激光光路系统,获得了气相离子超宽波段的光解离光谱。该系统的光谱可调谐范围为192~3 700 nm,是目前已知在单台质谱仪上可获得最宽波段的光解离光谱系统。超宽波段的波长覆盖范围使用两台宽波段可调谐OPO激光器实现,光路可以在真空传输,提高了紫外和红外激光的传输效率。该系统结合了电喷雾(ESI)电离源和FT ICR MS的高分辨能力以及超强的离子操控能力,可以获得目标离子的紫外-可见光以及中红外区域的光解离光谱,分别对应于分子的电子和振动能级,实现了分子结构信息的互补。以罗丹明110和色胺为例,获得了相应的离子在不同波段中的光解离光谱,初步证明了该仪器实现相关功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解离光谱 可调谐激光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 ICR MS) 罗丹明 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束光解离在牛泛素蛋白离子的自顶向下质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焦鲁杨 张凯林 +3 位作者 杜梦颖 许一澄 李树奇 孔祥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4,共7页
自顶向下(Top-down)质谱分析方法是将完整蛋白质离子碎片化,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提供更加精准、丰富的与蛋白质结构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该文首次将3µm红外激光与210 nm紫外激光共同引入到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的分... 自顶向下(Top-down)质谱分析方法是将完整蛋白质离子碎片化,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提供更加精准、丰富的与蛋白质结构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该文首次将3µm红外激光与210 nm紫外激光共同引入到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的分析池中,获得了牛泛素蛋白离子的自顶向下质谱。通过优化两束激光被引入的时间序列,使得蛋白质碎片离子的覆盖率进一步优化。实验发现将两束激光在时间序列上以部分重叠的方式引入时,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蛋白离子的解离。对于+11价的牛泛素蛋白离子,双光束解离碎片覆盖率可达73%,高于基于单独的红外多光子解离(IRMPD)或紫外光解离(UVPD)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对其它价态的牛泛素蛋白离子也得到类似的提升。实验结果显示双光束解离方式对于丰富蛋白碎片离子的种类,提高碎片覆盖率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顶向下 离子活化 红外多光子解离(IRMPD) 紫外光解离(UVPD) 牛泛素蛋白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质谱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适配体与倍氯米松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樊洪利 刘亚雄 +2 位作者 李苏亚 曾文杰 罗卓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6-643,共8页
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是一种有效的糖皮质激素,而倍氯米松适配体是对倍氯米松具有亲和力与特异性的单链DNA分子。目前对两者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研究适配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对适配体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采用高分辨傅里叶... 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是一种有效的糖皮质激素,而倍氯米松适配体是对倍氯米松具有亲和力与特异性的单链DNA分子。目前对两者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研究适配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对适配体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采用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MS)及分子对接软件计算模拟研究适配体与倍氯米松的相互作用。首先,在优化的高分辨质谱条件下,通过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模式对适配体与倍氯米松复合物进行检测。测得复合物多为-8价离子。在饱和前,适配体与倍氯米松化学结合计量数之比为1∶1,其解离常数Kd值为1.01±0.23μmol/L。经分子对接软件模拟,获得适配体与倍氯米松的化学结合计量数之比为1∶1,两者结合自由能为-24 kcal/mol,主要以氢键作用力相结合。最后,使用超微量紫外检测两者结合前后的吸收波长变化以验证两者的结合,并获得适配体与倍氯米松复合物的解离常数Kd值为1.67±0.35μmol/L,其结果与高分辨FT-MS结果相近。高分辨FT-MS检测与分子对接模拟不仅提供了适配体与倍氯米松的亲和力,也提供了两者的化学结合计量数之比等其它相互作用信息,对深化适配体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 分子对接 适配体 倍氯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