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 Analyses
1
作者 CHAI A-li WANG Yi-kai +3 位作者 ZHU Fa-di SHI Yan-xia XIE Xue-wen LI Bao-ju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64-3771,共8页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is time-consuming due to cultiva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bserved.The present investig...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is time-consuming due to cultiva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bserved.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imed to create a simple but sophisticated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In this study,FTI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ATR)spectroscopy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metric analysis for identification of important pathogenic fungi of horticultural plants.Mixtures of mycelia and spores from 27fungal strains belonging to nine different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from liquid PD or solid PDA media cultures and subjected to FTIR-ATR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The FTIR-ATR spectra ranging from 4 000to 400cm-1 were obtained.To classify the FTIRATR spectra,cluster analysis was compared with canonical vitiate analysis(CVA)in the spectral regions of3 050~2 800and 1 800~900cm-1.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accuracies achieved 97.53%and99.18%for the cluster analysis and CVA analysis,respectively,demonstrating the high potential of this technique for fungal strain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Plant-pathogenic fungi IDENTIFICATION Cluster analysis Canonical vitiat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咖啡豆成分
2
作者 于跃 胡长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0-984,共5页
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对不同产区、不同海拔的5组浅中烘焙的咖啡豆样品进行分析,根据官能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分析样品主要成分;为进一步分析5组样品的成分差异,对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处理,结合聚类分析理论建立平均偏离分析方法,计... 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对不同产区、不同海拔的5组浅中烘焙的咖啡豆样品进行分析,根据官能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分析样品主要成分;为进一步分析5组样品的成分差异,对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处理,结合聚类分析理论建立平均偏离分析方法,计算出5组样品间的平均偏离大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组样品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峰形相似,即主要成分相同;根据红外光谱得到平均偏离大小与产区海拔差值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分析咖啡豆产区和海拔提供鉴别依据,并对红外光谱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 平均偏离法 聚类分析 咖啡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大地技术确定的ERP参数时变特征分析
3
作者 魏二虎 朱颜 +3 位作者 张云龙 罗一乐 田晓静 刘经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1-554,579,共5页
以各单独测量手段得到的地球自转参数(ERP)为基础,分别输出时域和频域的处理结果,再将每次分析得到的指标参数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联合解算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测量手段得到的ERP的时变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地球自转参数 时变特征 频谱分析 快速傅里叶变换 功率谱密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植物油种类判别可行性分析
4
作者 向燕 陆佳怡 +2 位作者 何强 邓莎 董怡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1-197,共7页
植物油掺伪现象频发,故使用无损、高效的方法鉴别植物油种类是油脂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以5种植物油(橄榄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混合油)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判别... 植物油掺伪现象频发,故使用无损、高效的方法鉴别植物油种类是油脂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以5种植物油(橄榄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混合油)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判别植物油种类的可行性。对脂肪酸成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5种植物油可分为3组,分别为玉米油和葵花籽油、花生油和混合油、橄榄油。LF-NMR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可较好地鉴别出亚油酸型植物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和油酸型植物油(橄榄油和花生油)。FTIR结合PCA能进一步鉴别出亚油酸型植物油的种类。综上,采用LF-NMR与FTIR鉴别植物油的种类具有可行性,且两种方法联用的效果互补。该研究可为快速鉴别食用油掺伪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无损 种类判别 低场核磁共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检测技术的气体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溢 马一格 +2 位作者 郭骥 单新治 高秀敏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5-900,共16页
随着工业制造、医学诊断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有毒有害、易燃和混合气体等检测需求日益增长。硫化氢(H_(2)S)、二氧化氮(NO_(2))和甲烷(CH_(4))等有害气体即便在低浓度下也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在环境监测和工业制造生... 随着工业制造、医学诊断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有毒有害、易燃和混合气体等检测需求日益增长。硫化氢(H_(2)S)、二氧化氮(NO_(2))和甲烷(CH_(4))等有害气体即便在低浓度下也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在环境监测和工业制造生产中,对痕量气体的检测变得至关重要。本综述聚焦于近年来气体检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传统气体检测技术和光学气体检测技术,并特别强调了光学检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光学检测技术以其高效率、多组分检测能力及高灵敏度等优势受到更多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包括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光声光谱(PAS)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进展,并对气体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检测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 光声光谱技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小型河流中微塑料的环境分布规律及来源解析
6
作者 黄振魁 李博闻 +6 位作者 卢琦园 刘瑞涓 陈思帆 付宏煜 厉钟文 王俊丽 郑晶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74,共15页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城市是微塑料污染产生的核心区域,而城市小型河流是微塑料主要的汇与源。为探究城市小型河流中微塑料污染的现状,应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鉴定和环境暴露评...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城市是微塑料污染产生的核心区域,而城市小型河流是微塑料主要的汇与源。为探究城市小型河流中微塑料污染的现状,应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鉴定和环境暴露评估等技术手段,揭示微塑料在城市小型河流枯水季的赋存特征及环境暴露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水微塑料总体丰度为1.40~14.27 n·L^(-1),平均丰度为(4.93±3.53)n·L^(-1)。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为0.07~3.12 n·g^(-1)(以干质量计),平均丰度为(0.69±0.86)n·g^(-1)(以干质量计)。微塑料在城市小型河流中的分布广泛且不均匀,来源主要有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养殖业,尤其以工业区和养殖业密集区域的浓度最高。表层水和沉积物中检测到的微塑料主要成分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小粒径(0.1~<1 mm)、白色的碎片和纤维是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主要特征。通过结合微塑料的丰度和聚合物类型,综合评估城市小型河流微塑料的环境暴露风险,污染负荷指数(PLI)和聚合物指数(H)在表层水中分别为8.37~26.71和3~1238.22,在沉积物中分别为7.30~21.10和3.52~1316.48。大多数采样点位的风险等级为Ⅱ级或Ⅲ级,少数采样点位的风险等级达到Ⅳ级。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城市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可为微塑料环境暴露风险管理和科学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 污染特征 城市小型河流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分数阶Fourier变换信号分离与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邵亚勇 竺小松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0-185,共6页
针对应用分数阶Fourier变换检测多分量信号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在分数阶Fourier域采取混沌-多步拟牛顿法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离与检测信号。在保证全局快速搜索最强信号的条件下,实现一次检测多个较强信号,并将已检信号逐... 针对应用分数阶Fourier变换检测多分量信号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在分数阶Fourier域采取混沌-多步拟牛顿法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离与检测信号。在保证全局快速搜索最强信号的条件下,实现一次检测多个较强信号,并将已检信号逐次消去,减小对剩余信号检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分离检测多种调制的频谱混叠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检测 频谱混叠信号 分数阶fourier变换 拟牛顿法 聚类分析 逐次相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URIER变换在脑电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局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4期49-52,共4页
介绍了Fourier变换在脑电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Fourier变换存在的局限,指出了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 脑电信号 频谱分析 傅里叶变换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结合FTIR的沥青混合料老化程度鉴别
9
作者 朱怡烁 张维 胡锦江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77,82,共5页
为实现沥青混合料老化程度的分类识别,本文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采用无信息变量消除(UVE)方法结合浣熊优化算法(CO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了分类识别模型。首先,采集3种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混合料红外光谱数据,并运用S-... 为实现沥青混合料老化程度的分类识别,本文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采用无信息变量消除(UVE)方法结合浣熊优化算法(CO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了分类识别模型。首先,采集3种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混合料红外光谱数据,并运用S-G平滑+标准正态变量(SNV)变换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再用UVE算法减少光谱冗余信息,从7157个变量中获得了1197个变量;最后引入COA对SVM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半径σ优化,建立识别模型,并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鲸鱼优化算法(WOA)对SVM优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UVE进行光谱变量筛选明显提高了模型精度,UVE-COA-SVM训练集和测试集正确率均为100%,优于UVE-PSO-SVM和UVE-WOA-SVM,该方法可用于沥青混合料老化程度识别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浣熊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 老化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度傅里叶红外光谱与两种神经网络模型对昭通苹果的鉴别分析
10
作者 马殿旭 蔡彦 +4 位作者 李孝攀 程立君 杨海涛 单长吉 杜国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43-1550,共8页
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对8种不同种类的昭通苹果进行分析,并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鉴别。在8种昭通苹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中,均在3500~2850、1650~1400和1250~800 cm^(... 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对8种不同种类的昭通苹果进行分析,并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鉴别。在8种昭通苹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中,均在3500~2850、1650~1400和1250~800 cm^(-1)等范围表现出了较强吸收峰,可以看出苹果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氨基酸、脂质、有机酸、酚类和黄酮类等物质,且8种昭通苹果光谱非常相似,只在吸收峰的强弱和峰位置上有非常小的差异,依据光谱来区分鉴别8种昭通苹果,显然是不可能的。以温度为微扰,采集8种苹果的动态光谱,并对动态光谱800~1800 cm^(-1)进行2D-IR分析,在2D-IR的同步光谱中,可以清晰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2D-IR在1010和1642 cm^(-1)附近出现了相对较强的自动峰,说明苹果中的酯类、酸类和蛋白质出现一定的分解,而且酯类和酸类分解较强,蛋白质相对较弱;另外在8种样品的2D-IR中,红富士片红中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出现的自动峰1642 cm^(-1)相对其他样品来说是最强的自动峰,出现的负交叉峰(1006,1642 cm^(-1))最弱;在阿克苏苹果中只出现了1010 cm^(-1)一个强自动峰;在秦冠苹果中出现了三个自动峰;另外在2001苹果和新世纪苹果中,最强自动峰出现在1020 cm^(-1),对比其他苹果有10个波数的移动,依据2D-IR,可以区分部分苹果样品。进一步对8种苹果216个苹果光谱进行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分析,随机选择152个样品光谱数据进行模型训练,通过一定迭代和训练,使得两种模型在训练集上的分类准确率达到100%的最优状态,再对64个样品光谱进行预测,在CNN分析中准确率为89.06%,而在RBF神经网络分析中准确率达到90.6%,两种神经网络模型都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分类准确率。因此FTIR、2D-IR、CNN和RBF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苹果分析鉴别研究中相互补充,可以对昭通苹果进行准确分类,并且该方法可以运用到其他物质分类鉴别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苹果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 神经网络分析模型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罩熔喷聚丙烯纤维的ATR-FTIR检验及聚类分析
11
作者 陈壮 王元凤 杜然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79,共7页
口罩熔喷布的聚类分析可以为刑侦工作提供重要线索。因此,收集85个以聚丙烯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口罩熔喷布样品,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建立了检验及分类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特征根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 口罩熔喷布的聚类分析可以为刑侦工作提供重要线索。因此,收集85个以聚丙烯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口罩熔喷布样品,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建立了检验及分类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特征根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79%的3个主成分,建立K-means模型,基于4种内部评价指标对聚类有效性进行评价,引入层次聚类和Fisher判别分析2个外部评价指标,进一步度量K-means聚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口罩熔喷聚丙烯纤维的ATR-FTIR检验结果重现性较好,K-means聚类模型最优聚类簇数为5,因子载荷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别样品光谱反射特征统计学差异较显著,K-means聚类结果与层次聚类结果的一致性为87.06%,聚类结果的Fisher判别验证其准确率为99.38%,留一法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7.09%,为口罩熔喷纤维ATR-FTIR光谱检验及聚类分析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熔喷布 K-MEANS聚类 评价指标 因子载荷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无损鉴别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淑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50-2458,共9页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无损纤维鉴别的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已知纤维成分的17类64种中国传统手工...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无损纤维鉴别的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已知纤维成分的17类64种中国传统手工纸标准样品进行了无损分析,参考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红外峰位及部分纸样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确认纸样中的所有红外谱峰归属;并采用分波段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相似度极高的谱图进行比对分析,分别总结各类纸张在4000~1800、1800~1500、1500~1200和1200~600cm^(-1)四个波段的谱图特征;同时对4cm^(-1)精度的谱图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分别总结各类纸张在1500~1200和1200~900cm^(-1)两个波段的二阶导数谱图特征;最后通过红外结晶指数及其他峰高和峰面积比值计算结果实现对纸类更细致的区分。应用上述方法对16个盲测样品进行了有效性测试,红外分析结果与显微纤维鉴别结果一致,初步证明了该方法在中国传统手工纸无损纤维鉴别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应用ATR-FTIR无损分析法可对麻、桑构皮、檀皮、瑞香皮和竹几大类原料的传统手工纸纤维类型作出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对于混料的宣纸也同样适用;但对于显微分析也难以鉴别的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原料如桑、构皮之间的精细鉴别仍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中国传统手工纸 纤维鉴别 无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斯卡迪亚慢滑移信息的GNSS时空探测
13
作者 杜久升 王羽 +1 位作者 侯争 冯云超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6,共7页
针对断层慢滑移时空分布信息探测困难的问题,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坐标序列,提出一种利用多通道奇异谱分析(MSSA)探测卡斯卡迪亚消减带慢滑移事件时空分布的方法:根据慢滑移分量的振荡特点确定窗口长度,采用时间迟滞矩阵对协方差... 针对断层慢滑移时空分布信息探测困难的问题,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坐标序列,提出一种利用多通道奇异谱分析(MSSA)探测卡斯卡迪亚消减带慢滑移事件时空分布的方法:根据慢滑移分量的振荡特点确定窗口长度,采用时间迟滞矩阵对协方差阵进行增广,以提高对异常信息的识别能力;对振幅归一化获取空间响应,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慢滑移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卡斯卡迪亚消减带2007-01-05—2007-02-23和2008-04-22—2008-06-14发生了2次慢滑移事件,2次事件呈东南、西北区域的反向运动特征,且东南部响应程度明显高于西北地区;频谱特征显示,慢滑移信息表现为低频特征,且主要为随机游走噪声。研究结果可为板内地震前兆性信息探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慢滑移 多通道奇异谱分析(MSSA) 快速傅里叶变换 随机游走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游离气体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阳 韩伟 +5 位作者 黄连鹏 刘尧 陈宇 郭培 刘懿莹 汤晓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93,100,共9页
针对目前变压器游离气体气相色谱法分析需要人工取气、耗时过长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游离气体进行在线监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电磁阀控制与气体继电器相连的集气器的工作,从集气器中自动取气进行光谱分析。游离... 针对目前变压器游离气体气相色谱法分析需要人工取气、耗时过长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游离气体进行在线监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电磁阀控制与气体继电器相连的集气器的工作,从集气器中自动取气进行光谱分析。游离气光谱分析过程中,采用分段比基线校正法对游离气吸收光谱进行校正,采用Tikhonov正则化特征变量方法从混合气体吸收光谱图冗杂的谱线中挑选特征变量,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法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分析计算红外吸收光谱图,得到变压器游离态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实验室实验结果表明,变压器游离气体傅里叶红外光谱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完成对游离气体的自动取气和气体检测功能,实现对游离气体的在线监测以及多组分游离气体的高精度检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游离气体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多组分气体检测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煤的分子结构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炎 许睿 +5 位作者 路学忠 郭伟勇 杨小兵 李焕同 何亮 毛兴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4-933,共10页
以宁夏宁东、贺兰山、宁南和香山等四大煤田不同矿区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煤结构进行表征,结合分峰拟合来获取煤结构参数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中煤阶煤光学性质是各向同性的,芳香层片尺寸... 以宁夏宁东、贺兰山、宁南和香山等四大煤田不同矿区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煤结构进行表征,结合分峰拟合来获取煤结构参数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中煤阶煤光学性质是各向同性的,芳香层片尺寸较小,任意取向;随着煤级的增加,芳香层间距d002值以最快的速率减小,延展度La则加快增长,在Rmax大于2.0%后,d002值变化幅度减缓与堆砌度Lc值增大相对应;在d002<0.3480 nm,拉曼参数ID1/IG、AD1/AD1+G开始线性减小,煤的分子结构中芳香层片尺寸增大,定向性增强,光学性质在平行和垂直于芳香层片方向上呈现各向异性,结构有序化程度增大;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红外光谱显示脂肪结构含量较低,芳香结构吸收带显著,芳香度参数迅速增大,脂肪烃侧链快速脱落,生烃潜力参数‘A’变小;贺兰山煤田和香山煤田煤叠加了岩浆热作用,变质温度较高,导致芳香环缩合程度增强,芳香烃类物质增多。研究结果对煤的结构演化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煤阶煤 X射线衍射 拉曼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煤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估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新春 刘建国 +7 位作者 徐亮 沈先春 徐寒杨 束胜全 王钰豪 金岭 邓亚颂 孙永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1,共12页
根据统计学的参数估计理论,提出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浓度反演的参数误差估计方法。实验中,通过光谱平均次数来控制噪声水平,以此来评估不同噪声水平下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反演结果的估计误差。结果表明... 根据统计学的参数估计理论,提出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浓度反演的参数误差估计方法。实验中,通过光谱平均次数来控制噪声水平,以此来评估不同噪声水平下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反演结果的估计误差。结果表明,对于自研抽取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8次平均光谱即可满足反演误差小于3%的需求,64次平均光谱的反演结果配合估计误差可以实现对平均浓度的覆盖率达到100%。随着噪声水平的降低,仪器、环境等非噪声因素的扰动是估计误差的主要部分。该方法在优化光谱定量分析的参数配置和指导光谱仪器系统设计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非线性最小二乘 多组分 误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结合贝叶斯判别对洗发用品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红 周贯旭 +1 位作者 周飞翔 郝小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建立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快速无损地检验洗发用品的分析方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60个常见的洗发用品样品进行检验,分别采用Savitzky-Golay(S-G)平滑、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降噪等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光谱... 建立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快速无损地检验洗发用品的分析方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60个常见的洗发用品样品进行检验,分别采用Savitzky-Golay(S-G)平滑、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降噪等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同时建立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和贝叶斯判别分析两种分类模型,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原始数据、经过S-G平滑、FFT、降噪后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6.67%、88.33%、80%、90%,贝叶斯判别的分类准确率为83.33%、85%、83.33%、95%。结果显示,降噪处理效果较佳,贝叶斯判别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该方法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无损样品,可为洗发用品类物证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洗发用品 主成分分析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 贝叶斯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下酸催化多元醇液化纤维素反应机理的研究
18
作者 张妍 高壮志 +3 位作者 乔文朴 杨宇杰 常紫阳 刘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77-2581,共5页
开发农林废弃物高值化利用路径与“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度契合。实验探索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组分常压酸(H3PO4)催化多元醇[丙二醇(PG)与二甘醇(DEG)混合液]液化反应路径为研究目标,了解酸催化多元醇... 开发农林废弃物高值化利用路径与“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度契合。实验探索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组分常压酸(H3PO4)催化多元醇[丙二醇(PG)与二甘醇(DEG)混合液]液化反应路径为研究目标,了解酸催化多元醇作用条件下的木质生物质液化反应机理。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波谱(NMR)及热重分析(TGA)对不同反应时间下纤维素液化所得生物油的化学基团、分子量及其分布、分子结构、热解等进行了分析。FTIR检测表明,不同反应时间所得生物油具有相似FTIR特征;液化初期,纤维素降解生成了较多的烃类、醚类和含羰基化合物;液化后期,纤维素中的糖类降解产物、羟基或烯烃与PG/DEG反应生成了难溶于1,4-二氧六环的有机物。GPC分析表明,随着液化的进行,纤维素分子链发生断裂程度加剧,降解生成低分子量(LMW)物质越来越多,降解反应占主导地位;而当反应时间达到某一值时,其降解产物与PG/DEG发生聚合反应产生越来越多的大分子量物质,使生物油的分子量不再降低,即聚合反应占主导地位。^(1)H-和^(13)C-NMR表明,纤维素在液化作用下发生降解使得分子链断裂,仍保留了部分葡萄糖单元结构;随着液化反应的进行,这些结构单元再次发生转化产生LMW化合物;反应继续进行时,这些产物之间或与PG/DEG之间可进行聚合反应,形成结构趋于一致、性质逐渐稳定的新物质。TGA分析结果:生物油中含有70%~85%碳数小于25和5%~10%碳数高于25的化合物,最终残炭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再升高。实验通过研究纤维素在多元醇液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揭示其液化的反应历程,为探索秸秆全组分的液化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生物油 红外光谱 凝胶渗透色谱 核磁共振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护肤品的检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思源 姜红 +3 位作者 隋彦博 王思琦 刘瑞 陈敏璠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78,共6页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无损检验护肤品的分析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51个护肤品样品进行检验,根据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峰位进行分析后,重点选取波数范围为3500~2700 cm^(-1)和1700~1000 cm^(-1)区域的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法...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无损检验护肤品的分析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51个护肤品样品进行检验,根据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峰位进行分析后,重点选取波数范围为3500~2700 cm^(-1)和1700~1000 cm^(-1)区域的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分析,并通过采用组间联接法度量该样本类间亲疏程度,采用欧氏距离作为度量个体间距离的依据,将变量Z分数标准化为N[0,1]后,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法(HCA)实现对护肤品分类情况的进一步验证和分析。根据光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护肤品样品可以被分为五大类,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将51个护肤品样品全部区分开。该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护肤品物证鉴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公安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护肤品 化学计量学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拌阻燃沥青阻燃机理的红外和热重差热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卫东 刘圣洁 +1 位作者 王海名 林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8,共7页
采用Sasobit温拌剂、氢氧化铝(ATH)、有机蒙脱土(OMMT)和基质沥青制备复合温拌阻燃沥青,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热重分析法(TG)和差热分析法(DSC)等微观测试方法,研究了温拌剂和阻燃剂的协调增效作用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温拌... 采用Sasobit温拌剂、氢氧化铝(ATH)、有机蒙脱土(OMMT)和基质沥青制备复合温拌阻燃沥青,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热重分析法(TG)和差热分析法(DSC)等微观测试方法,研究了温拌剂和阻燃剂的协调增效作用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温拌剂和阻燃剂对基质沥青的改性作用以物理改性为主;阻燃剂的加入使得沥青热稳定性和阻燃、抑烟能力增强,且阻燃和抑烟效果会随着复合阻燃剂掺量的增加而提升;阻燃剂在沥青表面形成隔离层,具有裹附效果,有效地降低沥青燃烧的热流率,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效果和燃烧控制效应;ATH和OMMT两种阻燃剂复配后具有协同阻燃作用,其阻燃机理主要为中断热交换阻燃机理和凝聚相阻燃机理两个方面;当复合阻燃剂掺量为8%时,沥青具有良好的阻燃和抑烟性能以及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阻燃沥青 阻燃机理 红外光谱分析法 热重分析法 差热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