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学检测技术的气体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溢 马一格 +2 位作者 郭骥 单新治 高秀敏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5-900,共16页
随着工业制造、医学诊断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有毒有害、易燃和混合气体等检测需求日益增长。硫化氢(H_(2)S)、二氧化氮(NO_(2))和甲烷(CH_(4))等有害气体即便在低浓度下也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在环境监测和工业制造生... 随着工业制造、医学诊断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有毒有害、易燃和混合气体等检测需求日益增长。硫化氢(H_(2)S)、二氧化氮(NO_(2))和甲烷(CH_(4))等有害气体即便在低浓度下也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在环境监测和工业制造生产中,对痕量气体的检测变得至关重要。本综述聚焦于近年来气体检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传统气体检测技术和光学气体检测技术,并特别强调了光学检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光学检测技术以其高效率、多组分检测能力及高灵敏度等优势受到更多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包括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光声光谱(PAS)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进展,并对气体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检测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 光声光谱技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微塑料的光谱检测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贾春荣 孟淼 +3 位作者 高建鑫 汤玉坤 董政宣 邸志刚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在水体环境中广泛分布,可通过摄入等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些年来,这种污染已经被列为十大污染之一,所以建立一个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微塑料检测方法是当务之急。在水体中微塑料的检测领域,拉...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在水体环境中广泛分布,可通过摄入等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些年来,这种污染已经被列为十大污染之一,所以建立一个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微塑料检测方法是当务之急。在水体中微塑料的检测领域,拉曼光谱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相对于其他检测手段,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和速度快等优势,对这两种方法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介绍,综述了近些年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对水体中微塑料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体污染物 傅里叶变换光谱法 拉曼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变云南姚安三角大香糯水稻的FTIR和Raman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颜茜 王昆林 沙育年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7,共3页
本文选取在云南省姚安县试验栽种的经激光辐照引起宏观变异的"激三香糯"和对照组的水稻种子作为样品,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进行了测试,并对其FTIR和Raman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激光辐照诱变的样品与对照组... 本文选取在云南省姚安县试验栽种的经激光辐照引起宏观变异的"激三香糯"和对照组的水稻种子作为样品,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进行了测试,并对其FTIR和Raman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激光辐照诱变的样品与对照组样品的光谱有明显的差异,同时也发现在不同试验地点栽种的样品其光谱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 “激三香糯” 激光辐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拉曼光谱(R舢a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Raman光谱及其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许振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3-90,共8页
介绍了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的原理以及它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简述了它在高分子及橡胶、有机化合物、生物分子、医疗和药物、无机化合物、工业和农业产品及定量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在激发光源、光学过滤器、检测器、... 介绍了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的原理以及它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简述了它在高分子及橡胶、有机化合物、生物分子、医疗和药物、无机化合物、工业和农业产品及定量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在激发光源、光学过滤器、检测器、取样技术及联用技术方面的进展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散射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Raman光谱研究硅烷接枝LLDPE的结晶结构
5
作者 龚方红 蒋正静 +3 位作者 魏旭 汪信 陆路德 杨绪杰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7,共4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Raman光谱表征了硅烷接枝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结晶结构。用FTIR和Raman光谱上硅烷特征峰与LLDPE亚甲基峰的强度比,可相对比较硅烷接枝LLDPE的接枝率,随着硅烷用量的增加,由FTIR计算的吸光比从0.96...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Raman光谱表征了硅烷接枝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结晶结构。用FTIR和Raman光谱上硅烷特征峰与LLDPE亚甲基峰的强度比,可相对比较硅烷接枝LLDPE的接枝率,随着硅烷用量的增加,由FTIR计算的吸光比从0.96增至2.62,由Raman光谱计算的强度比从11.53增至14.00,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同。Raman光谱分析还表明,随着硅烷用量的增加,硅烷接枝聚乙烯的结晶相质量分数由57.58%降至46.99%,非晶相质量分数由11.58%升至16.52%,中间相质量分数从30.84%升至36.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硅烷 接枝 结晶 raman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IR和Raman光谱研究酞菁镍中杂质碘的变迁
6
作者 杨丽梅 周啸 《分析测试通报》 CSCD 1992年第3期5-8,共4页
本文报道用富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激光拉曼共振光谱研究了真空老炼导致的杂质碘在酞菁镍中存在形态的变迁。结果表明杂质碘的摩尔比小于1时,碘主要以Ⅰ_3^-离子的形态存在,当摩尔比大于1时,多余的碘与Ⅰ_3^-结合形成Ⅰ_5^-离子。在真空... 本文报道用富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激光拉曼共振光谱研究了真空老炼导致的杂质碘在酞菁镍中存在形态的变迁。结果表明杂质碘的摩尔比小于1时,碘主要以Ⅰ_3^-离子的形态存在,当摩尔比大于1时,多余的碘与Ⅰ_3^-结合形成Ⅰ_5^-离子。在真空老炼过程中,Ⅰ_5^-又分解为Ⅰ_3^-和Ⅰ_2,并有碘逸出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镍 杂质碘 IR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谱学表征方法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越洲 王琨 +3 位作者 郑世胜 汪弘嘉 董金超 李剑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共19页
经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电化学表征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不断完善,在表界面精细结构表征、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电化学谱学表征技术的出现,填补了传统电化学表征方法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电化学反应活性位点及中间物种的... 经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电化学表征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不断完善,在表界面精细结构表征、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电化学谱学表征技术的出现,填补了传统电化学表征方法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电化学反应活性位点及中间物种的空白。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红外光谱(IR)、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及和频振动光谱(SFG)三种经典分子振动光谱电化学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三种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电化学联用电解池的设计,然后从基础电化学理论出发,介绍其在模型单晶体系及界面水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重点介绍了其在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电化学谱学表征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电化学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和频振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平台的便携式FTIR灾害现场气体检测技术
8
作者 黄民德 徐亮 +3 位作者 徐寒扬 沈先春 邓亚颂 孙永丰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气体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然而在石油化工泄露和爆炸、森林火灾等突发危险现场,存在着人力无法现场检测的情况。为了应对这种场景,开发了基于移动平台的便携式FTIR灾害现场气体检测方法。通...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气体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然而在石油化工泄露和爆炸、森林火灾等突发危险现场,存在着人力无法现场检测的情况。为了应对这种场景,开发了基于移动平台的便携式FTIR灾害现场气体检测方法。通过将云服务器和树莓派的优势相结合实现远程操作移动平台,将搭载便携式FTIR光谱仪的移动平台远程操作驶入现场,并及时通过4G/5G模块传回现场位置数据、视频数据和光谱气体浓度数据。最后,在野外基地利用该平台进行了实测,对CO_(2)、CO、SO_(2)、C_(6)H_(6)等多种污染气体进行了检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在野外工况下的可靠性。本工作为FTIR光谱仪或其他光谱类检测系统在移动平台上的集成应用提供了思路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移动平台 树莓派 灾害气体检测 集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法无损鉴定中国字画 被引量:34
9
作者 那娜 欧阳启名 +2 位作者 乔玉青 欧阳津 王雅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27-1330,共4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近红外傅里叶变换拉曼(NIRFTRaman)光谱法鉴定了中国字画,结果表明与荧光光谱法相比,根据谱峰的强度和位置可更容易地将真伪字画区别开来。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相互印证,互相补充,在鉴定中具有快速、准确、操...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近红外傅里叶变换拉曼(NIRFTRaman)光谱法鉴定了中国字画,结果表明与荧光光谱法相比,根据谱峰的强度和位置可更容易地将真伪字画区别开来。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相互印证,互相补充,在鉴定中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不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的优点,适于珍贵字画的无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 无损鉴定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法 补充 中国 近红外 FTIR 样品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散剂在莠去津颗粒表面吸附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徐妍 马超 +3 位作者 贾然 蔡梦玲 胡奕俊 吴学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0-643,共4页
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超分散剂在农药环保剂型悬浮剂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使其理化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因此研究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超分散剂在莠去津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傅里叶... 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超分散剂在农药环保剂型悬浮剂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使其理化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因此研究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超分散剂在莠去津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傅里叶拉曼光谱(FT-Raman)对超分散剂在莠去津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光谱学表征,结果表明,氢键是超分散剂分子与莠去津表面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分散剂分子在莠去津表面吸附的重要推动力。但分散剂分子在莠去津表面究竟吸附多少和吸附厚度多大才能使悬浮体系得到稳定,还需进一步采用光谱学表征手段进行定量分析加以确认。本文研究结果为开发稳定的莠去津悬浮剂和光谱学定量分析奠定理论基础,为莠去津悬浮剂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红外光谱 傅里叶拉曼光谱 莠去津 超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DLC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阎兴斌 徐洮 +1 位作者 杨生荣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9-173,共5页
采用直流电源,以有机溶剂作为碳源,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单晶硅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碳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表征了薄膜的结构,用DF-PM型动-静摩擦系数精密测定仪考察了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电化学... 采用直流电源,以有机溶剂作为碳源,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单晶硅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碳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表征了薄膜的结构,用DF-PM型动-静摩擦系数精密测定仪考察了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电化学沉积含氢类金刚石碳薄膜的硬度较高(约14GPa),薄膜均匀、致密,表面粗糙度小;在室温干摩擦条件下,薄膜同GCr15钢以及α-Al2O3和Si3N4陶瓷对摩时的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而略微减小;陶瓷材料/类金刚石碳膜的摩擦系数较低,钢/类金刚石碳膜的摩擦系数较高;类金刚石碳薄膜同Si3N4陶瓷对摩时呈现断裂剥落特征;同GCr15钢对摩时发生转移并形成转移膜,耐磨寿命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类金刚石碳膜 摩擦学性能 DLC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勇 曹春昱 +4 位作者 冯文英 徐明 苏振华 刘晓萌 吕卫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2-655,共4页
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分析、浆料检验及纸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在分析检测上存在破坏样品结构、制样过程复杂、测定时间较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制浆造纸工业即时... 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分析、浆料检验及纸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在分析检测上存在破坏样品结构、制样过程复杂、测定时间较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制浆造纸工业即时检测的需要。为了实现待测样品的在线无损分析,必须有一种快速而非破坏性的红外光谱技术予以辅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地对制浆造纸各生产工段的产品进行全面无损评价,目前已开始介入制浆造纸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中。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现阶段ATR-FTIR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各生产工段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制浆造纸工业 研究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偶氮侧链聚酰胺酸合成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社春 路建美 +2 位作者 李娜君 夏雪伟 朱秀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48,共5页
选取苯代三聚氰胺(BGA)和均苯四酸二酐(PMDA)为单体进行微波辐射溶液聚合反应,所得聚酰胺酸(PAA)通过重氮偶合反应引入含偶氮键的侧链,并且通过二次偶合进一步增加偶氮侧链的长度,从而合成新的具有三阶非线性光学活性的侧链型聚合物。... 选取苯代三聚氰胺(BGA)和均苯四酸二酐(PMDA)为单体进行微波辐射溶液聚合反应,所得聚酰胺酸(PAA)通过重氮偶合反应引入含偶氮键的侧链,并且通过二次偶合进一步增加偶氮侧链的长度,从而合成新的具有三阶非线性光学活性的侧链型聚合物。通过红外、紫外、元素分析、拉曼等测试方法对接枝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简并四波混频飞秒激光系统对各个接枝聚合物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系数进行了测定,考察了含取代基的偶氮侧链的引入对聚合物主链三阶非线性的影响,并考察了侧链上偶氮键的共轭长度对主链三阶非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侧链上偶氮基团的引入及其长度对提高聚合物主链三阶非线性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酸 重氮盐 偶氮 接枝 三阶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材料表面类金刚石薄膜的沉积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进 潘长江 +2 位作者 李鹏 孙鸿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3-565,共3页
 采用乙炔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PIII D),对医用涤纶(PET)缝合环材料进行表面改性,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 FTIR)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涤纶材料表面有效地沉积了一层类金刚石(DLC)薄膜...  采用乙炔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PIII D),对医用涤纶(PET)缝合环材料进行表面改性,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 FTIR)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涤纶材料表面有效地沉积了一层类金刚石(DLC)薄膜。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图像分析进一步证明表面平均粗糙度从58.9nm降低到11.2nm。细菌粘附实验结果证明沉积了类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对5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表皮葡萄球菌(SE)、大肠杆菌(EC)、绿浓杆菌(PA)和白色念珠菌(CA)的粘附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从培养时间为15h的吸附情况比较来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粘附率降低了70%,表皮葡萄球菌降低了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细菌粘附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PIII0D) 涤纶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多壁碳纳米管/溶聚丁苯硫化胶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红兵 祝丽娟 +3 位作者 蒋静 蒋琪 王经逸 房尔园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3-848,共6页
为提高多壁碳纳米管(MWNTs)在橡胶中的分散性能,增强MWNTs与橡胶的界面作用,采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MWNTs进行改性,通过机械混炼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溶聚丁苯橡胶(SSBR)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衍射、拉曼光谱、... 为提高多壁碳纳米管(MWNTs)在橡胶中的分散性能,增强MWNTs与橡胶的界面作用,采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MWNTs进行改性,通过机械混炼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溶聚丁苯橡胶(SSBR)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衍射、拉曼光谱、热重分析等对改性前后的MWNTs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改性MWNTs用量对SSBR硫化胶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改性MWNTs用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胶料的正硫化时间和焦烧时间缩短、硫化速率提高,丁苯橡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增加、储存模量增加、导热性能提高。当改性MWNTs的质量分数为15%时,其拉伸强度和100%定伸模量分别提高了346%和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溶聚丁苯橡胶 傅里叶红外光谱 X-衍射 拉曼光谱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有序单分子层膜结构的红外和拉曼光谱表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玮 黄瑛 +2 位作者 李来明 郭宁 席时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26,共10页
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红外和拉曼光谱方法用于表征空气/水界面单分子层(Langmiur膜)、油/水界面和空气/固界面单分子层(LB膜)分子结构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单分子层膜 LB膜 红外光谱 散射谱 L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n-HA的界面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纪梅 李玉宝 +4 位作者 莫利蓉 王学江 许凤兰 吴曦 吴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9-632,共4页
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 IR)、激光拉曼光谱(Raman)和X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与γ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KH 570)偶联剂的界面作用。结果表明,用硅烷处理后的n HA 表面的羟基(—OH)出现较大变化,说明—OH... 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 IR)、激光拉曼光谱(Raman)和X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与γ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KH 570)偶联剂的界面作用。结果表明,用硅烷处理后的n HA 表面的羟基(—OH)出现较大变化,说明—OH 是与KH 570 相互作用的主要基团,C O 键的伸缩振动新峰及Si 峰的出现,说明硅烷已成功接枝在HA晶体表面。n HA晶体与有机硅烷之间的界面结合相互作用主要包括氢键和化学键,但也存在羰基与钙离子之间产生静电荷吸引的可能。用此改性的n HA与高分子或牙科树脂复合可大大改善n HA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发挥n HA 的生物功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γ-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 界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聚醚聚氨酯橡胶的制备及温敏性谱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庄玉伟 李晓丽 +3 位作者 张方 郭辉 张国宝 曹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63,共4页
以过量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制备预聚物;以三乙烯二胺为催化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预聚物和巯基乙醇反应制备巯基聚醚聚氨酯橡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采用变温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 以过量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制备预聚物;以三乙烯二胺为催化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预聚物和巯基乙醇反应制备巯基聚醚聚氨酯橡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采用变温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其温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0. 8%,交联剂用量1. 0%,产物性能最佳;200℃以下样品的红外吸收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200℃时,样品在2 273 cm-1处出现-N==C==O特征吸收峰,同时2 583 cm-1处的―SH特征伸缩振动吸收峰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橡胶 巯基 温敏性 变温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HF-PECVD制备不同衬底温度微晶硅薄膜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丹 赵颖 +5 位作者 高艳涛 朱锋 魏长春 孙建 耿新 熊绍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0-922,共3页
 采用微区拉曼散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和光热偏转谱对VHF PECVD制备的不同衬底温度硅薄膜进行了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衬底温度的升高,薄膜逐渐由非晶向微晶过渡,晶化率(Xc)逐渐增大,样品中的氢含量逐渐降低.在200~250℃条件下制...  采用微区拉曼散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和光热偏转谱对VHF PECVD制备的不同衬底温度硅薄膜进行了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衬底温度的升高,薄膜逐渐由非晶向微晶过渡,晶化率(Xc)逐渐增大,样品中的氢含量逐渐降低.在200~250℃条件下制备的微晶硅薄膜具有低的缺陷密度.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制备出了效率达7.1%的单结微晶硅太阳电池,电池厚度仅为1.2μm,且没有ZnO背反射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微晶硅 衬底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拉曼和傅里叶变换质谱实验的高—过成熟有机质特征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义凤 谢林丰 +5 位作者 李剑 韩双彪 乔钰 王缙 杨春龙 谢增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99,共17页
如何准确评价沉积有机质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勘探开发实践证实高—过成熟有机质特征评价尤其困难。为此,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沙河子组、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激光拉... 如何准确评价沉积有机质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勘探开发实践证实高—过成熟有机质特征评价尤其困难。为此,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沙河子组、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激光拉曼和傅里叶变换质谱等方法对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有机质特征评价,开展了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实验,并从分子角度讨论了有机质热演化特征,计算了烃源岩样品的成熟度评价指标(MAT),表征了有机质分子化合物相对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实现了可连续量化的有机质成熟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沙河子组、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烃源岩的有机质具有良好的生油气潜力,镜质体反射率(R_(o))大于1.30%,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为高—过成熟;②松辽盆地沙河子组烃源岩有机质化合物以碳氢类型为主,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以硫化合物和氧化合物为主,碳氢化合物、N_(1)、O_(1)、S_(1)化合物的单同位素离子总丰度呈现出随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③在R_(o)=0~2.50%、岩石热解高峰温度(T_(max))介于420~600℃时,烃源岩的MAT与成熟度正相关,而当R_(o)>2.50%、T_(max)>600℃时,MAT出现逐渐下降的现象,该现象可能与有机质分子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沥青、石墨的生成有关;④激光拉曼光谱实验结果证实了基于FT-ICR MS的成熟度指标化合物中芳香环增加的现象。结论认为,激光拉曼和傅里叶变换质谱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热演化过程中有机质的结构变化,为高—过成熟烃源岩的有机质特征评价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拉曼光谱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高—过成熟烃源岩 分子化合物 有机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