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哮喘大鼠肺内SP阳性纤维的变化和Fos蛋白表达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吕正梅 贾友苏 +1 位作者 贾雪梅 费广鹤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6-530,共5页
为探讨P物质(SP)和Fos蛋白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对照大鼠和哮喘大鼠肺内SP免疫阳性纤维的分布变化及Fos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可观察到SP阳... 为探讨P物质(SP)和Fos蛋白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对照大鼠和哮喘大鼠肺内SP免疫阳性纤维的分布变化及Fos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可观察到SP阳性纤维分布于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和肺血管壁内,但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内少见SP阳性纤维。哮喘组大鼠肺内SP阳性纤维的数量及分布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肺内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均有较密集的SP阳性纤维呈束走行;且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内也出现了SP阳性纤维。哮喘组大鼠肺内SP阳性纤维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2)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肺内几乎不表达c-fos基因,但在哮喘组大鼠肺内可观察到许多Fos阳性细胞,这些细胞主要为炎性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上结果表明,肺内SP阳性纤维增生及c-fos基因表达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c-fos 哮喘 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大鼠 fos蛋白 阳性纤维 形态学研究 SP 鼠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脑挫伤后Fos蛋白和NGFR变化与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连芳 孟凡堂 +3 位作者 刘希余 秦启生 夏胜海 饶广勋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目的 检测分析不同损伤时间组实验大鼠脑挫伤灶周围神经细胞中 NGFR阳性染色强度变化与损伤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对其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作出评价。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结合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 目的 检测分析不同损伤时间组实验大鼠脑挫伤灶周围神经细胞中 NGFR阳性染色强度变化与损伤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对其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作出评价。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结合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原癌基因 c- fos的表达产物 Fos蛋白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NGFR)的染色变化。结果 ( 1)伤后 0.5h组在挫伤灶周围可见 Fos阳性染色细胞出现。伤后 3h组阳性表达数量和强度达峰值,且分布广泛。后表达逐渐降低。 1d后各组未见 Fos阳性染色强度增加的细胞。对照组染色为阴性。( 2)伤后 1d组在挫伤灶周围可见少量 NGFR阳性染色细胞,以神经细胞表达为主。伤后 3d组,阳性细胞表达与 1d组相比有显著性增强 (P< 0.01), 数 量 和 着 色 强 度 达 到 高 峰 , 量 多 且 染 色 深 。 之 后 逐 渐 缓 慢 减 弱 。 对 照 组 染 色 为 阴 性 。 可 见 脑 挫 伤 后 Fos和 NGFR在 损 伤 局 部 的 阳 性 染 色 分 别 在 伤 后 早 期 及 随 后 较 晚 时 段 里 出 现 。 前 者 表 达 时 间 短 暂 , 而 后 者 则 持 续 时 间 较 长 , 但 都 有 一 定 的 规 律 性 。 结 论 Fos蛋 白 和 NGFR变 化 可 用 于 脑 挫 伤 后 不 同 时 段 的 损 伤 时 间 推 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免疫组织化学 损伤时间 fos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法医鉴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时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Fo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正卿 雷辉 +5 位作者 刘俊华 段丽 曹荣 万琪 赵钢 饶志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3-317,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下,大鼠的行为表现及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将成年SD大鼠置于不同温度(24℃、34℃、38.5℃、42℃),相对湿度为60%的实验仓内60min,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下,大鼠的行为表现及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将成年SD大鼠置于不同温度(24℃、34℃、38.5℃、42℃),相对湿度为60%的实验仓内60min,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和数量的变化。行为学结果显示:24℃时,大鼠无异常表现,直肠温度为36℃左右;34℃仅引起大鼠直肠温度升高至38℃左右,动物行为无明显变化;38.5℃和42℃时,大鼠直肠温度升高至39℃以上,最初大鼠精神萎靡,活动减少,但随后转为兴奋状态,出现惊跳、逃窜行为。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24℃时,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内Fos阳性细胞较少;34℃时,Fos阳性细胞的表达量增加;38.5℃时,Fos阳性细胞数达到峰值;42℃时又降低,并出现三种Fos阳性细胞:即胞核为Fos阳性、胞浆为Fos阳性以及胞浆、胞核均为Fos阳性。以上结果表明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内Fos蛋白的表达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提示这两个核团参与了热应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热应激 fos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肌肉挫伤c-fos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闫红涛 李斌 +5 位作者 杨静 彭其毅 王晔 幸宇 廖志钢 刘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5-96,100,F0004,共4页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与肌肉挫伤的关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大鼠肌肉挫伤后c-fos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损伤经过时间的延长,c-fos蛋白表达强度以及阳性面积增加,损伤后15min出现阳性信号,1...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与肌肉挫伤的关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大鼠肌肉挫伤后c-fos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损伤经过时间的延长,c-fos蛋白表达强度以及阳性面积增加,损伤后15min出现阳性信号,1h达到高峰,1d后恢复正常表达水平。结论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检测可作为推断肌肉挫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挫伤 c—fos 免疫组织化学 损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心肌c-fos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政 王晓燕 陈新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猝死(SCD)病例心肌c-fos蛋白的表达,探讨免疫组化检测心肌c-fos蛋白作为SCD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86例尸检病例(SCD组46例、冠心病非猝死组20例及阴性对照组20例)心肌c-fos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 目的观察冠心病猝死(SCD)病例心肌c-fos蛋白的表达,探讨免疫组化检测心肌c-fos蛋白作为SCD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86例尸检病例(SCD组46例、冠心病非猝死组20例及阴性对照组20例)心肌c-fos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其表达差异。结果①自症状出现至死亡的时间>30min的SCD者心肌组织c-fos蛋白呈阳性表达;②自症状出现至死亡的时间≤30min的SCD者仅个别病例心肌组织出现了c-fos蛋白的弱阳性表达;③冠心病非猝死组病例仅有3例出现了微弱的c-fos蛋白阳性表达;④阴性对照组没有出现阳性表达。结论c-fos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自症状出现至死亡时间>30min的SCD案例确诊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猝死 c—fos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刺激对母鸡间脑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狄慧 胡满 +3 位作者 王尉宇 陈坤 张毅 兰晓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3,共3页
为了解光照对鸡产蛋的影响机理,探讨了间脑内光信息传导通路。将60日龄母鸡右眼遮光7 d后接受20 lx的光照刺激1.5 h,暗适应1.5 h后灌流固定,取脑制作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fos基因在间脑的表达。结果显示,间脑内有大量Fos样... 为了解光照对鸡产蛋的影响机理,探讨了间脑内光信息传导通路。将60日龄母鸡右眼遮光7 d后接受20 lx的光照刺激1.5 h,暗适应1.5 h后灌流固定,取脑制作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fos基因在间脑的表达。结果显示,间脑内有大量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左侧,分布于圆核(ROT)、室旁核(PVN)和缰核(HB)等核团内,其中ROT和PVN内最多,表明这些核团的神经元在光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鸡 间脑 c—fos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诱导大鼠延髓内脏带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雷辉 赵正卿 +5 位作者 刘俊华 段丽 曹荣 万琪 赵钢 饶志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98,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下,大鼠的行为表现及大鼠延髓内脏带内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将成年SD大鼠置于不同温度(24℃、34℃、38.5℃、42℃),相对湿度60%的实验仓内60min,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延髓内脏带内Fo...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下,大鼠的行为表现及大鼠延髓内脏带内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将成年SD大鼠置于不同温度(24℃、34℃、38.5℃、42℃),相对湿度60%的实验仓内60min,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延髓内脏带内Fos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和数量的变化。行为学结果显示:(1)24℃时,大鼠无异常表现,直肠温度为36℃左右;(2)34℃时大鼠直肠温度升高至38℃左右,但动物行为亦无明显变化;(3)在38.5℃和42℃时,大鼠直肠温度升高至39℃以上,且大鼠的行为最初表现为精神萎靡,而随后转为兴奋状态。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1)24℃时,延髓内脏带的孤束核与延髓腹外侧区内Fos阳性胞核较少;(2)34℃时,上述部位内Fos阳性胞核的数量增加;(3)38.5℃时,Fos阳性胞核的数量达到峰值;Fos/TH双标神经元的比率分别占TH或Fos单标神经元的69%和43%;(4)42℃时,Fos阳性胞核又降低,并观察到三种Fos阳性细胞:胞核为Fos阳性,胞浆为Fos阳性,以及胞浆、胞核均为Fos阳性。以上结果提示:延髓内脏带参与了热应激过程,Fos蛋白的表达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且TH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了这种作用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内脏带 热应激 fos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延髓内脏带c-fos蛋白表达变化研究
8
作者 王蕾 郭洪志 +2 位作者 相守武 齐新 孙海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延髓内脏带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延髓内脏带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激调节作用。方法(1)于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U)建立脑出血模型。54只Wis... 目的研究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延髓内脏带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延髓内脏带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激调节作用。方法(1)于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U)建立脑出血模型。54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根据出血时间的不同又分为4、8、12、24、36、48h和72h等7个亚组)。(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脑出血后延髓内脏带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各时限c-fos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延髓内脏带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的c-fos蛋白阳性表达极少;脑出血组大鼠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呈密集表达,于脑出血后24~36h达高峰,其中孤束核在24h的表达密度为(49.58±12.61)μm2,36h为(64.32±15.14)μm2,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迷走神经背核在此两个时限的表达密度分别为(40.74±10.62)μm2,(50.62±12.31)μm2,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至72h仍有阳性表达(P<0.05)。结论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的阳性表达提示,延髓内脏带是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激调节中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延髓 孤束核 迷走神经 神经节 基因 fos疾病模型 动物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C-fos蛋白表达 脑出血模型 延髓内脏带 表达变化 脑源性 Wistar大鼠 迷走神经背核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肢去负荷大鼠前扣带回皮质神经元Fos表达的时间模式
9
作者 张卓超 金坤 +4 位作者 张勇 张婷 李辉 张富兴 董加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模型动物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神经元激活状况及其变化的时间模式。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所有动物采用吊尾、头低位方式使后肢去负荷(hind-limb unloading,HU)方式模拟失重生理。第一...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模型动物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神经元激活状况及其变化的时间模式。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所有动物采用吊尾、头低位方式使后肢去负荷(hind-limb unloading,HU)方式模拟失重生理。第一、二组分别经HU处理1 d和4 d。第三、四组动物分别经过HU 1 d和4 d,并进行双轴旋转运动刺激2 h。然后,动物灌流固定、取脑、切片(厚度25μm),采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ABC)法对ACC内神经元Fos蛋白进行免疫反应,3,3′-二氨基联苯胺四盐酸盐水合物(DAB)为呈色剂。统计分析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1)1-d HU组、4-d HU和1-d HU-旋转组和4-d HU-旋转组动物ACC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分别是344.98±90.620、389.111±133.774、486.47±182.152和464.444±286.881。(2)HU处理1 d到4 d ACC神经激活数目有增加趋势,旋转刺激后ACC内神经元也有被激活趋势,但统计分析显示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U处理使ACC内神经元有被激活趋势,但随HU处理时间的延长,ACC神经元活动对HU刺激产生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后肢去负荷 扣带前回皮质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对渗透压改变的反应及其和神经元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段丽 田国红 饶志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5-178,T029,共5页
为观察大鼠在饮用 3 % Na Cl溶液 2 d和 5 d时的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及相互关系。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法 ,在脑原位切片同时显示 FOS、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酪氨酸羟化酶 (或加压素 )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分布规律。结果... 为观察大鼠在饮用 3 % Na Cl溶液 2 d和 5 d时的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及相互关系。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法 ,在脑原位切片同时显示 FOS、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酪氨酸羟化酶 (或加压素 )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分布规律。结果显示 :(1)实验组大鼠脑内孤束核、味觉核、臂旁核、蓝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外侧区、上丘中灰层、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大细胞部、视上核、和穹隆下器同时出现 FOS阳性神经元胞核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 (2 )在孤束核、蓝斑、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大细胞部和视上核出现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 ,在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大细胞部、下丘脑室旁核腹侧部和视上核等出现加压素阳性神经元。(3 )在孤束核、蓝斑、或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大细胞部、视上核的三重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上见到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包绕 FOS阳性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 (或加压素阳性 )神经元 ,形成复合体。提示 :脑内相关核团内的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同参与对渗透压的调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fos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酪氨酸羟化酶 免疫组织化学 渗透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修复与否对eNOS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兴翠 尚宏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微波修复 免疫组化 ENOS 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修复抗原 修复后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缝大核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交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12
作者 刘式威 赵玲辉 +3 位作者 吕霞 马晶 倪秀芹 王丽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观察中缝大核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交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急性心梗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6-OHDA注射组,小剂量谷氨酸注射组,大剂量谷氨酸注射组。各组均取第3胸髓节段和左心室置于4%... 目的:观察中缝大核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交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急性心梗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6-OHDA注射组,小剂量谷氨酸注射组,大剂量谷氨酸注射组。各组均取第3胸髓节段和左心室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24h,切片,片厚5μm。1套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套行尼氏染色。左心室切片行HE染色。结果:6-OHDA注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阳性反应神经元数量与急性心梗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正常对照组几乎未见阳性反应神经元;小剂量谷氨酸注射组阳性反应神经元数量增多,与急性心梗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大剂量注射组阳性表达减少,与急性心梗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中缝大核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交感心血管反应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中缝大核 中间外侧核 fos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内含calbindin D-28K的内脏伤害性神经元向终纹床核的投射—荧光金标记结合免疫荧光技术研究
13
作者 张宇飞 张文斌 熊抗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2,W009-W010,共8页
既往的研究证明孤束核和终纹床核参与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Calbindin D-2 8K是钙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 ,为神经细胞特别是投射神经元的选择性标记物。应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对给予内脏伤害性刺激后大鼠... 既往的研究证明孤束核和终纹床核参与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Calbindin D-2 8K是钙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 ,为神经细胞特别是投射神经元的选择性标记物。应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对给予内脏伤害性刺激后大鼠孤束核内 FOS的表达并显示 Calbindin D-2 8K免疫阳性的神经元向终纹床核的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将荧光金注入一侧终纹床核外侧部后 ,孤束核中尾段内双侧出现荧光金逆行标记细胞 ,注射区同侧占优势 :孤束核的相同平面可观察到双侧等量分布的免疫反应阳性的 Calbindin D-2 8K和 FOS细胞 :三种阳性细胞的分布有明显的重叠现象。在其重叠分布区可见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OS/Calbindin D-2 8K、荧光金 /FOS双重阳性以及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OS三重阳性细胞。除 FOS/Cal-bindin D-2 8K双重阳性细胞为双侧分布外 ,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荧光金 /FOS双重阳性以及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 OS三重阳性细胞的出现均以注射区同侧为主。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 OS/Calbindin D-2 8K双重阳性和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 OS三重阳性神经元占孤束核内 Calbindin D-2 8K免疫阳性神经元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 2 .79%、15 .3 %和 2 .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BINDIN D-28K fos 孤束核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内脏伤害性神经元 终纹床核 投射 荧光金标记 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激活大鼠脑内儿茶酚胺神经元(英文)
14
作者 季淑梅 孙心平 +2 位作者 韩笑 阎丽 何瑞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双重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ADM)对大鼠心血管相关核团中儿茶酚胺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ADM的中枢效应是否通过激活脑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而诱发。侧脑室注射ADM引起最后区(AP... 利用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双重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ADM)对大鼠心血管相关核团中儿茶酚胺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ADM的中枢效应是否通过激活脑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而诱发。侧脑室注射ADM引起最后区(AP)、孤束核(NTS)、巨细胞旁外侧核(PGL)和蓝斑核(LC)内Fos-TH双标神经元明显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CGRP8-37(30nmol/kg)可明显减弱ADM的效应。结果表明,ADM可兴奋脑内多个心血管相关核团的神经元,其中枢效应通过激活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而诱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可能介导这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fos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酪氨酸羟化酶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饥饿刺激对下丘脑穹隆周区orexin-A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琳 贾鲲鹏 +3 位作者 苗乃周 金晓航 史娟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下丘脑穹窿周区orexin-A神经元对不同刺激方式的反应特性探索能够激活该系统的高效而适宜的方法。方法:采用禁食、腹腔注射胰岛素和2-DG三种饥饿刺激方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穹隆周区orexi... 目的:通过观察下丘脑穹窿周区orexin-A神经元对不同刺激方式的反应特性探索能够激活该系统的高效而适宜的方法。方法:采用禁食、腹腔注射胰岛素和2-DG三种饥饿刺激方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穹隆周区orexin-A神经元的Fos的表达,脑脊液中orexin-A的浓度进行了对比分析。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分别进行禁食2 d,腹腔注射胰岛素或生理盐水存活5 h,腹腔注射2-脱氧-D-葡萄糖(2-DG)或生理盐水存活2 h和正常对照处理,动物的饮水量保持正常。结果:三种饥饿刺激引发的Fos表达比较类似,主要集中于下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外侧区和下丘脑后区,2-DG组的Fos表达最为浓密。三种刺激对orexin-A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影响,但orexin-A/Fos双标细胞数占所有orexin-A阳性细胞数的比例以2-DG组最高,为26%;禁食2 d组次之为21%;胰岛素组最低为14%。禁食组和2-DG组的双标细胞率与胰岛素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禁食组脑脊液中orexin-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3%,而其它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别。结论:本研究提示orexin-A的功能状态与刺激方式密切相关:急性刺激如2-DG注射适于研究神经元的激活状态,而慢性刺激如禁食适于研究激活后导致的orexin-A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A 禁食 fos 免疫组织化学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骶尾髓胆碱能神经成分的分布
16
作者 秦秉志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8-8,共1页
应用单克隆抗ChAT血清(Bochringer Mannheim,1∶500)对8只猫的骶尾髓冰冻切片用AB-AEC法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其结果如下:一、ChA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在L_(7)-S_(2)节段前角的腹外侧核、后外侧核和后后外侧核,S_(3)、CO_(1)节段... 应用单克隆抗ChAT血清(Bochringer Mannheim,1∶500)对8只猫的骶尾髓冰冻切片用AB-AEC法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其结果如下:一、ChA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在L_(7)-S_(2)节段前角的腹外侧核、后外侧核和后后外侧核,S_(3)、CO_(1)节段的腹内侧核和前连合核区,可见大量的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神经 ChAT 后外侧核 连合核 免疫反应 冰冻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骶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延长应激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行为伴随乳头体神经元活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俊丽 夏亮 +6 位作者 王莉颖 田菲 翟明珠 鲁亚成 李云庆 朱霞 王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的焦虑抑郁行为改变以及乳头体神经元的活化情况。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PS)建立大鼠PTSD模型,采用自发活动、高架十字迷宫方法评价大鼠的自发活动能力和焦虑或抑郁行为;同时利用Fos蛋白免疫荧...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的焦虑抑郁行为改变以及乳头体神经元的活化情况。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PS)建立大鼠PTSD模型,采用自发活动、高架十字迷宫方法评价大鼠的自发活动能力和焦虑或抑郁行为;同时利用Fos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乳头体神经元的活化情况。结果:SPS大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焦虑样行为明显增多,乳头体内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加。结论:SPS大鼠乳头体神经元显著激活,可能参与SPS所造成的PTSD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体 fos 免疫组织化学 高架十字迷宫 自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