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6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behaviors of pretensioned cable AERORail structure
1
作者 李方元 吴培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267-2276,共10页
The AERORail, a new aerial transport platform, was chosen as the object of this work. Follow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static behaviors, model tests on the basic dynamic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nducte... The AERORail, a new aerial transport platform, was chosen as the object of this work. Follow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static behaviors, model tests on the basic dynamic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nducted. A series of 90 tests were completed with different factors, including tension force, vehicle load and vehicle speed. With regard to the proper tension and vehicle load, at a certain speed range, the tension increments of the rail's cable were proved relatively small. It can be assumed that the change of tension is small and can be reasonably ignored when the tension of an entire span is under a dynamic load. When the tension reaches a certain rang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able track structure using classical cable theory is acceptable. The tests prove that the average maximum dynamic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the deflection is small, generally no more than 1.2. However, when the vehicle speed reaches a certain value, the amplified factor will reach 2.0. If the moving loads increase, the dynamic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dynamic deflection will also increase. The tension will change the rigid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vibration frequency; furthermore, the resonance speed will change at a certain tension. The vibration is noticeable when vehicles pass through at the resonance speed, and this negative impact on driving comfort requires the right velocity to avoid the resonanc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ore design details are required for the AERORail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tensioned cable AERORail structure dynamic bchavior model test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 dynamic amplification factor influence l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a 100 kA coaxial pulsed power cable for plasma generator and PPS in ETC guns 被引量:1
2
作者 Yong Jin Zhen-xiao Li +4 位作者 Yan-jie Ni Xiao-ya Gao Gang Wan Chun-xia Yang Bao-ming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698-702,共5页
Based on our previous pulsed current and internal overvoltage test data and the experience of common commercial high power cables,a 100 kA coaxial pulsed power cable i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to adapt the coaxial e... Based on our previous pulsed current and internal overvoltage test data and the experience of common commercial high power cables,a 100 kA coaxial pulsed power cable i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to adapt the coaxial electric energy breech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plasma generator and the pulsed power supply(PPS) in electrothermal-chemical(ETC) guns.The index parameters are analyzed and determined.Semi-conductor layers and a shield stiffener are introduced to prevent the deformation and burst of the pulsed power cable structurally.The semi-conductor layer can eliminate the air gap and balance the electric field in the cable.The shield stiffener can multiply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to restrain the strong electrodynamic force produced by the core dislocation of the outer conductor.The multi-coupling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tress field and thermal field analysis are established to assist in aided design of electrical strength,mechanical strength and temperature rise characteristics.Both a DC voltage withstand test and pulsed discharge tests are introduced to verify and inspect the performance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pulsed power cable.The 25 kV/5 min DC voltage withstand test result shows that the sample leakage current is nearly 3 μA and no abnormal phenomena of the pulsed power cable sample occurred.The pulsed discharge tests show that the sample can sustain the 100 kA peak current.Furthermore,this 100 kA coaxial pulsed power cable can satisfy the ETC test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D POWER cable PULSED POWER supply Electrothermal-chemical LAUNCH COAXIAL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移动软电缆机械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丽娟 白忠健 +4 位作者 谢波 林国聪 王天翔 高峰 刘子峰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9-368,共10页
为研究采煤机电缆的机械特性,构建了MCP-0.66/1.143*95+1*25型电缆的实体模型并依据电缆实际运动状态设计了一种电缆弯曲装置。通过拉伸试验得到电缆股线的材料参数作为数值模拟的初始条件,并对不同成缆节径比、捻制方向及控制单元截面... 为研究采煤机电缆的机械特性,构建了MCP-0.66/1.143*95+1*25型电缆的实体模型并依据电缆实际运动状态设计了一种电缆弯曲装置。通过拉伸试验得到电缆股线的材料参数作为数值模拟的初始条件,并对不同成缆节径比、捻制方向及控制单元截面积的电缆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缆受力随着成缆节径比的增大而增大,考虑制造成本与机械特性,该型电缆成缆节径比为6时更优;以R为右向、L为左向捻制进行捻制描述,不同捻制方向下电缆所受应力从大到小依次为RLR、RRL、RLL、RRR,而三层同向捻制工作时容易出现散股的情况,故RLL捻制时电缆的机械特性最佳;控制单元导体在直线移动阶段,疲劳寿命随着截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弯曲阶段,疲劳寿命随着截面积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弯曲试验机对电缆进行弯曲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电缆复杂的绞合结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提高电缆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电缆 绞合结构 拉伸试验 显式动力学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拓扑结构分层表达的线缆布线弯曲半径自动检测
4
作者 王发麟 龚建华 李志农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3-923,共11页
针对线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线缆敷设不合理所产生的线缆弯曲半径过小而导致线缆故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拓扑结构分层表达的线缆布线弯曲半径自动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有向加权稀疏图对线缆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以及分层表达,阐述了线缆之... 针对线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线缆敷设不合理所产生的线缆弯曲半径过小而导致线缆故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拓扑结构分层表达的线缆布线弯曲半径自动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有向加权稀疏图对线缆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以及分层表达,阐述了线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然后对线缆进行物理特性建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线缆实际敷设时的真实形态,并利用向量函数理论将线缆抽象为空间曲线,对线缆进行几何建模,推导了线缆弯曲半径公式;最后通过改进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完整的遍历线缆有向加权稀疏图的信息,对三维模型内的线缆弯曲度进行自动检测,开发了相应的功能模块。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可以在布线设计时快速且高效地对数字化线缆进行弯曲半径自动检测和判断,为线缆布线设计人员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半径 线缆布线 自动检测 拓扑结构 分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缆结构对马赫-曾德尔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性能影响
5
作者 沙洲 桂婕 +1 位作者 封皓 芮小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6-739,共14页
光缆是马赫-曾德尔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对系统的传感性能有很大影响.实验选择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单芯光缆、螺旋铠装光缆、钢丝铠装光缆、层绞式复合光缆4种具有典型结构的光缆,设计了9种光缆结构组合,... 光缆是马赫-曾德尔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对系统的传感性能有很大影响.实验选择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单芯光缆、螺旋铠装光缆、钢丝铠装光缆、层绞式复合光缆4种具有典型结构的光缆,设计了9种光缆结构组合,研究了各组合对单频稳态振动和宽频瞬态振动的响应特性,分析了系统信噪比随振源频率和振幅的变化趋势,比较了不同的光缆结构组合在相同振动激励下的响应差异.通过数值模拟为每种光缆建立模型,仿真得到光缆受到外界信号作用时的截面应力分布和光纤内部应力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光缆结构不同的组合比光缆结构相同的组合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所有光缆组合对振动信号的频率响应没有显著差异,且均表现出较高的信噪比;在幅值响应方面,双钢丝铠装光缆组合与振动信号的振幅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双GFRP单芯光缆组合、双层绞式复合光缆紧套光纤组合较差,其他组合则没有线性关系;注油光纤可以衰减高频信号,有一定的高频滤波功能;螺旋铠装光缆在大振幅信号下更容易产生噪声.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马赫-曾德尔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的光缆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光缆结构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速率对ACC结构抗剪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单仁亮 肖圣超 +4 位作者 宋威 柏皓博 李泳臻 赵鑫鹏 仝潇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4-166,共13页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锚索和新型管索组合结构(anchor cable with C-shaped tube,ACC)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双结构面剪切力学特性和变形破坏机制。在混凝土试块强度为55 MPa、预应力为200 kN的条件下,分别以2、10、20、30、40 mm...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锚索和新型管索组合结构(anchor cable with C-shaped tube,ACC)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双结构面剪切力学特性和变形破坏机制。在混凝土试块强度为55 MPa、预应力为200 kN的条件下,分别以2、10、20、30、40 mm/min的剪切位移加载速率进行双结构面剪切试验。试验以剪切变形曲线、结构峰值剪切荷载、钢丝破坏形态和结构面抗剪强度贡献为主要参数。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对结构的抗剪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的加载速率区间内,受损伤累积速度和应变率强化效应的影响,结构分别表现出强度弱化和强度强化的特性,抗剪承载能力出现较大的变化。在结构面附近,支护结构表现出拉剪组合破坏现象,但由于ACC结构中C形管的存在,应力集中效应降低,试验曲线波动减弱,内部钢丝受剪切作用破坏的情况与锚索相比明显减弱。同时,以试验结果为基础构建的ACC结构双剪试验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较高,动荷载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ACC结构形成的锚固系统具备良好的吸能效果,冲击能量越大,吸能效果越明显;且ACC结构在高速冲击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冲击速度越高,抗剪承载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结构面剪切试验 管索组合结构 变形破坏特性 冲击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奇沥公铁两用大桥主桥边跨组合梁设计及施工方案研究
7
作者 刘振标 夏正春 +3 位作者 印涛 胡方杰 徐伟伟 姜洪劲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2,共8页
洪奇沥公铁两用大桥是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公铁分层布置,上层为8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为4线铁路。主桥采用(3×100+808+3×100) m超短边跨钢混箱-桁组合梁斜拉桥,一跨跨越洪奇沥水道,无工程先例可借鉴。结合建... 洪奇沥公铁两用大桥是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公铁分层布置,上层为8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为4线铁路。主桥采用(3×100+808+3×100) m超短边跨钢混箱-桁组合梁斜拉桥,一跨跨越洪奇沥水道,无工程先例可借鉴。结合建设条件、结构特点以及技术经济性,对边跨主梁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主梁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叠合板-桁组合梁,将结构受力和对拉索的锚固压重融于一体,并在边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连续钢桁梁自身高承载力特性和叠合板现浇层以预制板为底模的优势,节省模板和临时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钢桁梁采用“纵向分段横向分块安装+多点步履式顶推”的施工方案,有效解决超宽、超高钢桁梁水运运输受通航条件限制的难题,并适应边跨位于岸上的大吨位钢梁架设;边跨施工采用部分支撑临时墩方案,临时墩反力较完全支撑临时墩方案减小46.2%,临时工程量少,并且避免了不设临时墩方案中主跨架设对边跨混凝土浇筑的扰动影响,叠合板-桁组合梁施工质量高;现浇混凝土采用“先受压区后受拉区、先管内后管外”的分段浇筑方案,较一次浇筑方案,上、下层桥面板最大名义拉应力分别减小81.8%、76.0%,有效改善混凝土结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合建桥 斜拉桥 叠合板-桁组合梁 结构设计 施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直挂式调相机定子热态分布及冷却结构寻优研究
8
作者 徐骁 王怿栋 +2 位作者 戈宝军 李胜男 张建承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2,共12页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新型电力系统快速无功调节需求日益突出,调相机作为重要无功支撑设备,以往传统设计因受限于本体耐压限制,难以有效提升其无功响应速度及运行效率。以一台目标容量为30 Mvar-35 kV超高压直挂式调相机定子为设计对...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新型电力系统快速无功调节需求日益突出,调相机作为重要无功支撑设备,以往传统设计因受限于本体耐压限制,难以有效提升其无功响应速度及运行效率。以一台目标容量为30 Mvar-35 kV超高压直挂式调相机定子为设计对象,采用电缆绕组、非磁性齿等关键设计,以期实现机-网直连,重点针对高压运行时的定子发热问题,建立了超高压调相机有限元耦合模型,确定定子各部损耗分布,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其次,对定子冷却结构进行设计并建立其流体-传热三维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揭示了求解域内的传热规律,探究影响其热态分布的相关因素及变化规律。以上研究为超高压直挂式调相机定子散热结构提供了研究基础,在电缆型绕组电机系统研究中具有一定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调相机 电缆绕组 非磁性齿 冷却结构 热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隧道截面形状与系泊方式对抗冲击能力影响
9
作者 徐万海 沙沐 +1 位作者 李明鎏 李航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8-1278,共11页
水中悬浮隧道遭受突发撞击时,管体强度变化、系统可靠性以及结构动力响应十分复杂,针对悬浮隧道受到撞击后能否继续安全运营的不确定性,应用有限元对悬浮隧道损伤与运动响应进行模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ABAQUS开展了撞击作... 水中悬浮隧道遭受突发撞击时,管体强度变化、系统可靠性以及结构动力响应十分复杂,针对悬浮隧道受到撞击后能否继续安全运营的不确定性,应用有限元对悬浮隧道损伤与运动响应进行模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ABAQUS开展了撞击作用下悬浮隧道响应数值分析,构建了有限元模型;确定了模型材料及各部分单元类型;提出了管节接头的处理方式,探究了不同悬浮隧道截面形状及锚索布置方式对结构灾变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四边形截面隧道管体受撞击后管体的位移和损伤最小,是抵抗冲击最佳的形式。锚索布置方式不会影响悬浮隧道的撞击应力、应变及损伤,仅影响悬浮隧道的运动响应,其中两垂直两倾斜的系泊方式可显著限制悬浮隧道的撞击运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悬浮隧道 撞击载荷 锚索布置方式 截面形状 数值模拟 动力响应 结构损伤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体育馆索网结构防火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茗 林鸿达 +1 位作者 王晓春 吴珂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1,共6页
针对杭州体育馆索网结构火灾温度敏感性高、防腐层存在引燃风险的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火源位置、火灾荷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排烟系统有效性等因素确定火灾场景,通过FDS获取能反映大空间特征的火灾升温曲线,计算最不利场景下的构件温升... 针对杭州体育馆索网结构火灾温度敏感性高、防腐层存在引燃风险的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火源位置、火灾荷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排烟系统有效性等因素确定火灾场景,通过FDS获取能反映大空间特征的火灾升温曲线,计算最不利场景下的构件温升,采用ANSYS结合热重试验分析索网结构的防火安全性。研究表明,由于吊顶对火羽流与高温烟气的阻挡,体育馆的最不利火源位置为中央吊顶边缘正下方,索网结构最高温度可达193℃,与场地中央火灾相比,承重索与拉杆的最高温度分别增加约119%与53%。杭州体育馆索网防腐层的引燃温度为244℃,被引燃的风险较低。索网结构构件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承载力与临界温度、结构整体稳定性和跨中最大竖向挠度均满足现行的抗火性能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大空间索网结构的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馆 索网结构 防腐层 引燃风险 抗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锅炉钢结构的新型钢缆-阻尼限位器减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雨衡 段立平 +1 位作者 岳峰 赵金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6,共9页
为克服现有锅炉-钢结构限位器的缺点,特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缆-阻尼限位器,此限位器具有非线性刚度,且可以通过阻尼器进行耗能,从而提升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了研究该限位器阻尼系数与安装位置对目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设计了缩尺锅炉... 为克服现有锅炉-钢结构限位器的缺点,特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缆-阻尼限位器,此限位器具有非线性刚度,且可以通过阻尼器进行耗能,从而提升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了研究该限位器阻尼系数与安装位置对目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设计了缩尺锅炉钢结构模型并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原模型为某锅炉厂的锅炉-钢结构,采用了1∶25的缩尺比例并对原型结构进行了必要的简化,以便测试钢缆-阻尼限位器的抗震效果。为了探究限位器阻尼系数以及安装方案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选取峰值加速度为1.0g的Kobe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对装配了不同参数限位器的模型和在不同位置装配了限位器的模型进行了试验;作为对比,选取峰值加速度为0.2g的Kobe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对未装配限位器的模型进行了试验。在对它们的结构动力特性和结构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后,发现:(1)该限位器对减震有积极作用;(2)阻尼系数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显著,并且存在一个最优阻尼参数值使得限位器兼具性能优势与经济性;(3)布置于底层的限位器的减震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钢结构 振动台试验 钢缆-阻尼限位器 减震效果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强化剪式铰天线阵面结构优化与性能分析
12
作者 钟秋玥 顾叶青 +3 位作者 张骞 江守利 杨子豪 蔡建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7-486,共10页
设计并优化了一种耦合剪式结构与索结构的大尺度平面天线。首先,采用主、被动索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结构刚度并优化展开过程。对比不同的索杆耦合布置方案,研究其对天线结构基频性能和质量的影响。其次,利用遗传算法对杆件和拉索的截面尺... 设计并优化了一种耦合剪式结构与索结构的大尺度平面天线。首先,采用主、被动索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结构刚度并优化展开过程。对比不同的索杆耦合布置方案,研究其对天线结构基频性能和质量的影响。其次,利用遗传算法对杆件和拉索的截面尺寸进行优化,得到结构各部件的最佳尺寸配置。对薄膜配置法进行改进与优化,以解决带厚度天线面板在展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几何不兼容性问题。最后,对结构展开过程中的驱动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在提升天线阵面结构的基频、减轻质量以及优化展开运动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高收纳比天线阵面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式结构 平面天线 索强化 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吨级海底线缆铺设的A型架结构设计与分析
13
作者 刘恒 朱汉华 +1 位作者 郑瑞栋 郑成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随着国内海洋开发项目不断推进,海洋电力线缆铺设需求也日益增多,为此进行50吨级海底线缆铺设的A型架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以结构稳定及可靠性作为设计目标,完成了A型架结构各机构全尺寸模型的设计。为了保证机构整体稳定性,A型架结... 随着国内海洋开发项目不断推进,海洋电力线缆铺设需求也日益增多,为此进行50吨级海底线缆铺设的A型架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以结构稳定及可靠性作为设计目标,完成了A型架结构各机构全尺寸模型的设计。为了保证机构整体稳定性,A型架结构设计采用了各机构一体化连接的设计思想。使用仿真分析方法,对A型架总体进行特性评估、变形影响分析和振动模态分析。通过建立A型架的仿真模型,并使用有限元分析法,评估了2极端工况和一种随机工况下的特性。通过对A型架结构在6阶模态下的固有频率和等效应力等数据的全面评估来验证其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架结构 线缆铺设 结构设计 动态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致火灾作用下桥梁拉索防火隔热层的材料与结构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14
作者 周小燚 钱盛域 +2 位作者 缪宇晨 阮欣 王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3-789,共7页
拉索是斜拉桥中重要的承载构件,日益增多的桥梁火灾使拉索遭受威胁,但缺乏有效的拉索外包复合材料防火隔热层设计方法。针对具有多尺度特征的复合材料防火隔热层,提出了一种车致火灾作用下拉索防火隔热层的材料与结构协同设计方法。构... 拉索是斜拉桥中重要的承载构件,日益增多的桥梁火灾使拉索遭受威胁,但缺乏有效的拉索外包复合材料防火隔热层设计方法。针对具有多尺度特征的复合材料防火隔热层,提出了一种车致火灾作用下拉索防火隔热层的材料与结构协同设计方法。构建了材料与结构协同设计的优化方程,提出了将耦合优化问题分解为基于有限元传热分析的结构尺度设计和基于逆均匀化方法的材料尺度设计的解耦策略,并利用MATLAB、PyroSim与ANSYS等进行CFD-FEM耦合分析的数值实现。以典型的50 m^(3)罐车火灾为例,开展了最不利工况分析,以拉索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400℃为防护目标,采用提出的方法对由玄武岩织物复合材料与高硅氧复合材料构成的防护层进行优化设计,获得满足防护需求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缆索承重桥梁 斜拉索 防火隔热层 油罐车火灾 材料与结构协同优化设计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kV高压平滑铝护套结构和皱纹铝护套结构交流电缆综合性能对比研究
15
作者 钱梦迪 任志刚 +7 位作者 陈平 李华春 门业堃 于钊 洪涵韬 廖子涵 吴明 高景晖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160,共6页
近年来国内高压交流电缆频繁发生由于缓冲层烧蚀引发的故障,然而该类故障在欧洲地区的发生概率较小,研究表明主要原因是国内电缆采用皱纹铝护套结构而欧洲地区采用平滑铝护套结构。为了充分了解皱纹铝护套和平滑铝护套在电缆中的性能差... 近年来国内高压交流电缆频繁发生由于缓冲层烧蚀引发的故障,然而该类故障在欧洲地区的发生概率较小,研究表明主要原因是国内电缆采用皱纹铝护套结构而欧洲地区采用平滑铝护套结构。为了充分了解皱纹铝护套和平滑铝护套在电缆中的性能差异,文中首先开展了不同护套结构烧蚀实验,其次通过电场仿真模拟不同护套结构电流密度大小,最后对平滑铝护套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烧蚀条件下,皱纹铝护套结构电缆更容易发生因为径向电流集中而引发的缓冲层烧蚀,与之相应,平滑铝结构电缆由于铝护套与缓冲层紧密贴合不存在电流集中,不易发生缓冲层烧蚀。平滑铝铝管受力后产生弯曲后,铝管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降低,这说明弯曲后铝管的机械性能下降。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若使用平滑铝结构电缆可以很好的避免电缆烧蚀故障的发生,但需要避免电缆因发生大幅度弯曲而导致机械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绝缘电缆 铝护套结构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桁加劲混凝土高铁斜拉桥运营阶段收缩徐变效应分析
16
作者 赵飞 张文涛 +3 位作者 崔润豪 刘永健 卢皓 程高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6,共12页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会直接影响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桥面与无砟轨道线形,进而影响高铁列车在桥面上的行车稳定性和舒适性。以在建的西安至十堰高铁汉江特大桥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单元法研究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在运营阶段的收缩...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会直接影响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桥面与无砟轨道线形,进而影响高铁列车在桥面上的行车稳定性和舒适性。以在建的西安至十堰高铁汉江特大桥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单元法研究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在运营阶段的收缩徐变效应。以成桥阶段的结构为基准,系统分析了运营1~30年期间收缩和徐变引起的主要构件变形和受力变化规律;分别讨论了收缩和徐变的作用效应,分析两者对结构变形和受力的影响以及两者在结构变形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研究了钢桁对收缩徐变引起的结构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收缩徐变会引起主梁跨中下挠,使桥塔向主梁跨中方向偏移,同时引起主梁和桥塔的压缩变形,且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收缩徐变引起的结构变形在总变形中的比例也随之增加;收缩徐变会使主梁截面上下缘应力和斜拉索索力发生变化,随着运营时间增加,斜拉索索力和主梁跨中区域上下缘压应力储备均降低;钢桁对主梁跨中竖向变形影响较大,钢桁可减小收缩徐变引起的主梁变形;收缩徐变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呈现出运营前期大、后期小和运营前期快、后期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斜拉桥 梁桁组合结构 收缩 徐变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渝蓉高铁汉江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设计研究
17
作者 孙宗磊 王新国 +2 位作者 刘晓华 王存国 王明亮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5,68,共6页
研究目的:钟祥汉江特大桥为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为满足通航及防洪要求,该桥主桥采用(60+78+270+78+60)m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是目前国内时速350 km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最大跨度的混凝土主梁斜拉桥。... 研究目的:钟祥汉江特大桥为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为满足通航及防洪要求,该桥主桥采用(60+78+270+78+60)m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是目前国内时速350 km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最大跨度的混凝土主梁斜拉桥。本文根据该桥的受力特点,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设计开展深入研究。研究结论:(1)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截面,从桥梁成桥状态、主梁梁高、索塔高度等方面开展研究,选择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主梁工后徐变值控制至22.5 mm,无砟轨道与桥梁具有良好适应性;(2)钟祥汉江特大桥具有良好的静动力特性,该桥受力性能良好,安全可靠;(3)采用60 m弦中点弦测法所计算轨道静态长波不平顺设计值为4.9 mm,满足轨道验收标准要求;(4)设置桥轨一体化健康监测系统,以及时掌握桥梁与轨道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特征与运营状况;(5)该桥的成功实施,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时速350 km无砟轨道桥梁上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拉桥 结构设计 徐变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缆隧道修复的玄武岩纤维棒高韧性水泥基材料性能研究
18
作者 王大为 郑天宇 +3 位作者 焦宇阳 王健 朱乐喜 崔圣爱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3,共6页
电缆隧道所处地下环境复杂,受地层变形及腐蚀性介质影响结构裂损及渗漏水等问题严重.目前所采用的传统修复材料对于短时间内解决电缆隧道劣化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性能无法保障.采用玄武岩纤维棒(BFB)作为增韧组分,设计玄武岩纤... 电缆隧道所处地下环境复杂,受地层变形及腐蚀性介质影响结构裂损及渗漏水等问题严重.目前所采用的传统修复材料对于短时间内解决电缆隧道劣化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性能无法保障.采用玄武岩纤维棒(BFB)作为增韧组分,设计玄武岩纤维棒高韧性水泥基修复材料,研究BFB不同体积掺量下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获得其基本力学性能参数.基于抗折试验荷载-挠度曲线,采用ASTM C1018韧性评价标准计算韧性指数.依据单轴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确定极限拉伸应变.采用CT测试技术及图像分析软件Avizo分析玄武岩纤维棒高韧性水泥基材料孔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玄武岩纤维棒后,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明显提高,但其抗压强度随BFB体积掺量的提高呈缓慢降低趋势.当BFB体积掺量为2.5%时,复合材料抗折韧性最佳,韧性指数为I5=8.36,I10=17.86.掺入玄武岩纤维棒后,试件的极限拉伸应力和极限拉伸应变显著提升,脆性有明显改善,当纤维棒体积掺量为3.0%时,极限拉伸应变达为4.68%,且表现出应变硬化特征.同时,掺入玄武岩纤维棒对复合材料孔隙结构影响很小,提高纤维棒掺量,孔隙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研究成果对于老旧电缆隧道渗漏水修复加固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电缆隧道 裂损修复 高韧性玄武岩纤维棒水泥基材料 抗折强度 单轴拉伸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索桥串列双索附加矩形亮化灯具的气动干扰机理研究
19
作者 谢吟沣 李斌 +3 位作者 雷旭 沈炼 许家陆 潘小旺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2-130,共9页
为了研究悬索桥串列吊索安装矩形亮化灯具后外形改变引起的气动干扰效应变化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平台,采用重叠网格划分方法并嵌入考虑结构振动的用户自定义函数建立了灯具-吊索系统二维数值模型,实现了安装灯具后的串列双索流... 为了研究悬索桥串列吊索安装矩形亮化灯具后外形改变引起的气动干扰效应变化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平台,采用重叠网格划分方法并嵌入考虑结构振动的用户自定义函数建立了灯具-吊索系统二维数值模型,实现了安装灯具后的串列双索流固耦合精细化分析。对比计算了无灯具(方案一)与两种常用灯具布置方案(方案二:单索外侧加灯具、方案三:双索外侧加灯具)下不同风攻角作用时的吊索气动力与振动响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安装矩形灯具会使吊索气动力对风攻角的变化极其敏感,并使串列索的最大横风向和顺风向振幅分别增大至无灯具方案的1.4倍和2.3倍。加装灯具后不同攻角下的上游索尾流形态改变对于下游索气动干扰效应有极大影响,当尾流脱落形态为“2S”模态(每半个周期脱落单个漩涡)时会削弱其干扰效应,导致其振幅减小且小于不加灯具的索,当尾流脱落形态为“2P”模态(每半个周期脱落一对漩涡)时,双索尾涡发生交融,此时会增大横风向振幅,当上游索尾涡直接附着于下游索时,横顺风向振幅均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串列吊索 亮化灯具 流固耦合 气动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缆索振动数据的桥梁智能索力追踪策略
20
作者 熊亮 郑云文 +1 位作者 张立奎 熊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5,共8页
为了准确获取斜拉索在斜拉桥运营期间的动态变化行为,识别斜拉索固有频率及索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缆索振动数据的桥梁智能索力追踪策略方法。该方法以斜拉索加速度响应为输入,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将时域加速度信号转换为频域功率谱密... 为了准确获取斜拉索在斜拉桥运营期间的动态变化行为,识别斜拉索固有频率及索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缆索振动数据的桥梁智能索力追踪策略方法。该方法以斜拉索加速度响应为输入,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将时域加速度信号转换为频域功率谱密度图,提取斜拉索的振动频率信息;基于峰值提取算法,对功率谱密度图进行处理,实现了峰值的自动搜索与提取,得到斜拉索的各阶固有频率;基于拉伊达准则方法,对峰值间距和峰值相对高差进行判别以剔除伪峰,进而确保斜拉索固有频率的识别精度;基于振动弦理论,根据斜拉索的固有频率和几何参数,计算出斜拉索的索力值,实现了固有频率至斜拉索索力的快速转换。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高效地获取斜拉索的各阶频率及相应索力信息,能有效地区分频谱图中波峰真伪,且具有较高的索力识别精度和稳定性。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某座足尺斜拉桥的结构健康监测中,证明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索力追踪 峰值提取 结构健康监测 频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