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城市带林业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基于Panel Data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高路 吕洁华 张滨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71,107,共7页
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城市带具有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和黑河市3个核心发展区辐射周边区域,该城市带的建立有利于整合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发展区域林业经济优势产业。文章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 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城市带具有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和黑河市3个核心发展区辐射周边区域,该城市带的建立有利于整合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发展区域林业经济优势产业。文章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析,通过根据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计算,测试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分别测算林业三次产业内部增长动力,根据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若干提升区域林业经济增长动力,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兴安岭地区 森林生态城市带 Panel DATA模型 林业经济增长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天保”工程一期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颜丽娟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4,共5页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定量的从供求视角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学者多以消费性生态足迹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文章以生产性生态足迹测量对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效益及当地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考察实施"天保"工...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定量的从供求视角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学者多以消费性生态足迹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文章以生产性生态足迹测量对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效益及当地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考察实施"天保"工程后的效果。研究发现,在本时期"天保"政策对森林资源起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还带来耕地、草地、水域等资源面临生态赤字的危机,化石能源用地消耗的增加更成为环境污染的隐患,故提高地区生态承载力、寻求新能源应作为"天保"工程二期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 生态足迹 天保工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兴安岭森工国有林区森林经营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东艳 《林业科技情报》 2010年第1期16-18,共3页
根据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森林资源现状和以往的经营方式,总结了该林区森林经营的变迁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林区今后在森林资源经营的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森林 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突变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旱涝演变 被引量:5
4
作者 边玉明 代海燕 +3 位作者 张秋良 王冰 江鹏 吕竟斌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变化趋势及旱涝演变特征。【方法】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5年年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连续观测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法以及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方法进行了研究。【结... 【目的】探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变化趋势及旱涝演变特征。【方法】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5年年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连续观测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法以及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1)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年降水量在近1971—2015年来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际变化倾斜率为8.86 mm/10 a,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年平均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并且通过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年际变化率为0.4℃/10 a;(2)林区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增温突变,气温突变以后年降水量倾向率明显减小;(3)1971—2015年来林区旱涝频繁发生,20世纪70年代与21世纪00年代SPI12多小于0,这2个时期干旱发生较为频繁,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及21世纪10年代降水较多,这2个时期相对湿润,旱灾发生频率较低。【结论】1987年增温突变以后,林区旱涝事件发生更加频繁,并呈向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的方向发展;年时间尺度的SPI反映林区降水变化情况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突变 大兴安岭林区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旱涝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韩冰雪 赵光影 +1 位作者 臧淑英 邵宗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3期136-140,共5页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不同深度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特征,为深入了解冻土区森林湿地的碳、氮动态及冻土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典型植被类型落叶松、樟子松及白桦为研究对象,分...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不同深度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特征,为深入了解冻土区森林湿地的碳、氮动态及冻土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典型植被类型落叶松、樟子松及白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不同土层碳、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特征。[结果]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土壤硝态氮、土壤铵态氮、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均逐层降低。0~10 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落叶松分别显著高于樟子松和白桦(P<0.01);樟子松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分别显著高于落叶松、白桦(P<0.05);脲酶活性落叶松最高,分别为樟子松和白桦的1.44倍、1.28倍(P<0.05);蔗糖酶活性由低到高依次为落叶松、樟子松、白桦(P<0.05)。10~20、20~30 cm土层与其规律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蔗糖酶对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最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45、0.931(P<0.01)。脲酶对铵态氮含量的影响较大,相关系数为0.790(P<0.05)。[结论]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森林湿地植被土壤碳、氮含量均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差异性,表明植被类型是影响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森林湿地 土壤碳氮 土壤酶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林下经济是推动大兴安岭林区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 被引量:3
6
作者 单增庆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8,共6页
分析了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针对大兴安岭林情区情特点,提出发展以林下资源承包经营为主要模式的林下经济,对林下浆果、药材等资源进行集约化经营,利用无林地、疏林地以及其他林间空地,适度发展浆果、药材、食用... 分析了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针对大兴安岭林情区情特点,提出发展以林下资源承包经营为主要模式的林下经济,对林下浆果、药材等资源进行集约化经营,利用无林地、疏林地以及其他林间空地,适度发展浆果、药材、食用菌人工种植和森林养殖,既能有效兼顾生态、产业、民生需求,又可实现国家得资源、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实惠三方共赢,是加快推动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林下经济 必要性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草类—兴安落叶松中龄林碳贮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彭学文 《林业科技情报》 2012年第4期22-23,共2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南瓮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不同坡位、不同地理环境的草类-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样地进行调查研究,分别计算出样地中地上以及地下部分的碳储量,通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库贮量变化。结论:1兴安落叶松不同... 通过对大兴安岭南瓮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不同坡位、不同地理环境的草类-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样地进行调查研究,分别计算出样地中地上以及地下部分的碳储量,通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库贮量变化。结论:1兴安落叶松不同部位的生物量大小为:树干>树皮>树枝>树叶,由于受坡度的影响,样地二中落叶松的生物量和碳储量都明显要高于样地一和样地三,这表明在坡度约为19°时,落叶松的生长趋势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草类—兴安落叶松 中龄林 碳储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林区土壤养分的权重 被引量:3
8
作者 荣艳芳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9期23-24,28,共3页
通过实地土壤取样,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兴安岭林区土壤进行了养分分析及权重确定。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各养分指标的权重为有效磷(0.198 3)>有机质(0.168 1)>速效钾(0.153 1)>水解氮(0.123 2)>全磷(0.137 2)>全氮(0.111 9)&... 通过实地土壤取样,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兴安岭林区土壤进行了养分分析及权重确定。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各养分指标的权重为有效磷(0.198 3)>有机质(0.168 1)>速效钾(0.153 1)>水解氮(0.123 2)>全磷(0.137 2)>全氮(0.111 9)>全钾(0.108 2);磷元素是土壤养分的重要影响因子,尤其是有效磷,其权重在各项指标中最高。该方法可以有效测定不同林地土壤养分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区土壤 养分权重 层次分析法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碳储量与碳汇估算 被引量:2
9
作者 韦昌雷 赵希宽 李慧仁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6期51-53,共3页
依据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2000年和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的碳储量与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0年森林碳储量为22 875.88万t,2013年森林碳储量为24 928.66万t,2000—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碳汇量为2 052.78万t,年均增加碳汇157.9... 依据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2000年和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的碳储量与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0年森林碳储量为22 875.88万t,2013年森林碳储量为24 928.66万t,2000—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碳汇量为2 052.78万t,年均增加碳汇157.91万t,年均增长率为0.69%,吸收CO2量为7 526.86万t;预测到2020年,大兴安岭森林碳储量将达到26 865.34万t,森林碳汇量1 936.68万t,年增长率1.11%,可吸收CO2量达7 101.16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森林 碳储量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干旱阳坡各退化阶段土壤种子库研究
10
作者 杨菲 王峰 孙海龙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12期37-38,81,共3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阳坡草丛、阳坡灌草丛、阳坡蒙古栎林、阴坡次生林等4个立地类型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萌发实验显示各退化阶段的土壤种子密度均较低(275-977粒·m-2),优势科以菊科、蔷薇科等草本为主;种...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阳坡草丛、阳坡灌草丛、阳坡蒙古栎林、阴坡次生林等4个立地类型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萌发实验显示各退化阶段的土壤种子密度均较低(275-977粒·m-2),优势科以菊科、蔷薇科等草本为主;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表现为阳坡草丛〈阳坡灌草丛〈阳坡蒙古栎林〈阴坡次生林;各植被类型之间,阳坡草丛与阳坡蒙古栎林土壤种子库相似性最高,干旱阳坡和阴坡次生林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相对较低;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土壤指标没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土壤种子库 植被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
11
作者 李维娜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5期17-19,22,共4页
通过对2010—2012年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碳储量的调查、测算、分析,对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沼泽土>暗棕壤>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各... 通过对2010—2012年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碳储量的调查、测算、分析,对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沼泽土>暗棕壤>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各土壤类型有机碳密度与年均降水量之间除暗棕壤(P=-0.900,0.01<ɑ<0.05)外,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不大;处于寒温带的爱辉区和孙吴县与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4个地区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未发现普遍规律;土壤碳储量分布规律为暗棕壤>白浆土>沼泽土>草甸土>黑土。2010—2012年,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整体呈先减后增趋势,这主要与森林经营导致的森林面积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碳储量 森林 小兴安岭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