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2年以来新疆于田强震前震序列的时空演化模式
被引量:
2
1
作者
闫坤
王伟君
+4 位作者
冯磊
彭菲
寇华东
袁爱璟
付广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5-259,共15页
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地震活跃,其西边界新疆于田地区在2008年发生M 7.3地震后,2012年以来又陆续发生了M 6.3、M 7.3和M 6.4三次强震.然而该地区的地震监测台网非常稀疏,地震目录的完备性低,定位精度差.为了研究于田区域的前震活动规律,本...
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地震活跃,其西边界新疆于田地区在2008年发生M 7.3地震后,2012年以来又陆续发生了M 6.3、M 7.3和M 6.4三次强震.然而该地区的地震监测台网非常稀疏,地震目录的完备性低,定位精度差.为了研究于田区域的前震活动规律,本文利用单台波形模板匹配方法重新检测了2011年6月以来的连续波形,改善地震目录,并用单台定位约束地震的相对位置.结果获得新的地震数量是台网目录的15倍,完备震级从原来的2.8降为1.3,更有利于前震序列时空演化特征的回溯研究.研究区地震b值在三次强震前都表现出持续降低,在临震前回弹,主震后恢复.在空间上,前震活动往往有两个阶段,早期活动先是分散在硝尔库勒盆地周缘,临震前成簇聚集到主震附近,有断层级联破裂的特征.特别是2014年M 7.3地震,大量的前震出现在主震南侧并向北迁移和停滞,它们的波形相似性很高,反映出临震前的构造应力集中和地震成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西界
于田地震
波形模板匹配
单台定位
前震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典型的煤岩冲击破坏的微震前兆模式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泉伸
王普
+3 位作者
丁希阳
柳研青
张中腾
陈文韬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5,共6页
基于跃进煤矿23130工作面硬顶板破裂诱发的强岩爆灾害的微震监测结果,发现了典型的煤岩岩爆破坏的MS效应规律,即“前兆冲击-静期-主震”模式。通过小波去噪和傅里叶变换,详细揭示了岩爆不同阶段的MS频谱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爆破坏...
基于跃进煤矿23130工作面硬顶板破裂诱发的强岩爆灾害的微震监测结果,发现了典型的煤岩岩爆破坏的MS效应规律,即“前兆冲击-静期-主震”模式。通过小波去噪和傅里叶变换,详细揭示了岩爆不同阶段的MS频谱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爆破坏前,前兆MS信号的优势频率开始下降,中心频率小于25 Hz;频谱分布呈单峰型,振幅较大。静期MS信号幅值突然减小,同时大量微裂缝压裂产生的高频分量开始明显增加,频谱分布呈现多峰型;这一阶段被称为静储能阶段,大量的弹性应变能开始在煤岩材料中积累。当煤岩材料中累积的总弹性能达到极限储存能时,触发岩爆,且主震信号的中心频率小于10Hz,同时振幅达到峰值,通过煤岩组合试样变形,断裂和岩爆破坏的MS效应实验,验证了岩爆现场实测结论,该研究结论为利用MS监测系统进行岩爆危险性评价和预警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冲击
岩爆
前兆效应
前震-静周期-主震
频谱演化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2年以来新疆于田强震前震序列的时空演化模式
被引量:
2
1
作者
闫坤
王伟君
冯磊
彭菲
寇华东
袁爱璟
付广裕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5-259,共15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CEAIEF20220402,2020IEF0602,CEAIEF202203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4050,41674058)资助.
文摘
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地震活跃,其西边界新疆于田地区在2008年发生M 7.3地震后,2012年以来又陆续发生了M 6.3、M 7.3和M 6.4三次强震.然而该地区的地震监测台网非常稀疏,地震目录的完备性低,定位精度差.为了研究于田区域的前震活动规律,本文利用单台波形模板匹配方法重新检测了2011年6月以来的连续波形,改善地震目录,并用单台定位约束地震的相对位置.结果获得新的地震数量是台网目录的15倍,完备震级从原来的2.8降为1.3,更有利于前震序列时空演化特征的回溯研究.研究区地震b值在三次强震前都表现出持续降低,在临震前回弹,主震后恢复.在空间上,前震活动往往有两个阶段,早期活动先是分散在硝尔库勒盆地周缘,临震前成簇聚集到主震附近,有断层级联破裂的特征.特别是2014年M 7.3地震,大量的前震出现在主震南侧并向北迁移和停滞,它们的波形相似性很高,反映出临震前的构造应力集中和地震成核.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西界
于田地震
波形模板匹配
单台定位
前震时空演化
Keywords
Western Bayan Har block
Yutian earthquakes
Matched filter technique
Single station location
foreshock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典型的煤岩冲击破坏的微震前兆模式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泉伸
王普
丁希阳
柳研青
张中腾
陈文韬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资源学院
汶上义桥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兖矿能源公司鲍店煤矿
出处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0409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ZR2020QE120)。
文摘
基于跃进煤矿23130工作面硬顶板破裂诱发的强岩爆灾害的微震监测结果,发现了典型的煤岩岩爆破坏的MS效应规律,即“前兆冲击-静期-主震”模式。通过小波去噪和傅里叶变换,详细揭示了岩爆不同阶段的MS频谱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爆破坏前,前兆MS信号的优势频率开始下降,中心频率小于25 Hz;频谱分布呈单峰型,振幅较大。静期MS信号幅值突然减小,同时大量微裂缝压裂产生的高频分量开始明显增加,频谱分布呈现多峰型;这一阶段被称为静储能阶段,大量的弹性应变能开始在煤岩材料中积累。当煤岩材料中累积的总弹性能达到极限储存能时,触发岩爆,且主震信号的中心频率小于10Hz,同时振幅达到峰值,通过煤岩组合试样变形,断裂和岩爆破坏的MS效应实验,验证了岩爆现场实测结论,该研究结论为利用MS监测系统进行岩爆危险性评价和预警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煤岩冲击
岩爆
前兆效应
前震-静周期-主震
频谱演化
煤矿
Keywords
coal rock impact
rockburst
precursory effect
foreshock
-quiet period-mainshock
frequency-spectrum
evolution
coal mine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X915.5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2年以来新疆于田强震前震序列的时空演化模式
闫坤
王伟君
冯磊
彭菲
寇华东
袁爱璟
付广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种典型的煤岩冲击破坏的微震前兆模式
刘泉伸
王普
丁希阳
柳研青
张中腾
陈文韬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