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秋葵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
作者 张优胜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1期11-13,92,共4页
为进一步普及黄秋葵栽培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蔬菜品种结构,为农民增收服务,和县从浙江省引进黄秋葵进行示范种植。文章介绍了黄秋葵的特征特性,并从品种和田块选择、整地、育苗及直播、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等方面阐述了黄秋葵高产... 为进一步普及黄秋葵栽培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蔬菜品种结构,为农民增收服务,和县从浙江省引进黄秋葵进行示范种植。文章介绍了黄秋葵的特征特性,并从品种和田块选择、整地、育苗及直播、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等方面阐述了黄秋葵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特征特性 高产优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鲜食枣新品种“滨枣1号”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
2
作者 刘国利 曹同亮 +4 位作者 王中堂 李盼 王守乐 邢才华 张琼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5-197,共3页
通过普查,选育出早熟、丰产、质优、适应性强的鲜食枣新品种“滨枣1号”。该品种果形如子弹头,平均单果质量19.0 g,皮薄肉厚,味甜汁多,脆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9%,全红期可达30.9%,总酸含量1.92 g/kg,维生素C含量130.54 mg/100 g... 通过普查,选育出早熟、丰产、质优、适应性强的鲜食枣新品种“滨枣1号”。该品种果形如子弹头,平均单果质量19.0 g,皮薄肉厚,味甜汁多,脆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9%,全红期可达30.9%,总酸含量1.92 g/kg,维生素C含量130.54 mg/100 g,可食率96.8%,品质优良,口感极佳。“滨枣1号”在山东无棣8月中下旬成熟。该品种对丰富鲜食枣品种资源、促进枣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品种 早熟 滨枣1号 丰产 质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抗稻瘟病和抗倒伏水稻新品种筑优110的选育
3
作者 赵辉 江正发 +7 位作者 田松 张忠云 苟成飞 包成 王健 杨刚 杨勇 党云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8-31,共4页
[目的]利用现有资源,创制新的优良恢复系、不育系,选育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方法]用高产、大穗、秆壮的(HR1128/成恢727)F_3选系为母本,以早熟抗稻瘟病的五山丝苗为父本杂交,通过连续多代的选择以及与多个三系不育系测交... [目的]利用现有资源,创制新的优良恢复系、不育系,选育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方法]用高产、大穗、秆壮的(HR1128/成恢727)F_3选系为母本,以早熟抗稻瘟病的五山丝苗为父本杂交,通过连续多代的选择以及与多个三系不育系测交,选出恢复力强、配合力好、抗稻瘟病的新恢复系筑农占110。在多点品比试验中,与筑99A所配组合表现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等特点,定名为筑优110。2020—2021年,筑优110参加了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及华南晚籼感光组区域试验。[结果]筑优110在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中,2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70 t/hm^(2),比对照增产6.6%,2021年生产试验的平均单产10.13 t/hm^(2),比对照增产5.9%,表现高产、抗倒、中抗稻瘟病,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标准二级,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20021);在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中,2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88 t/hm^(2),比对照增产2.6%;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61 t/hm^(2),比对照增产5.0%,表现高产、抗倒、中抗稻瘟病,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标准三级,审定号(国审稻20220021)。[结论]筑优110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中抗稻瘟病等优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及在华南稻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筑优110 高产 优质 抗稻瘟病 抗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4
作者 徐正辉 俞慧云 +8 位作者 杨浩 俞联平 李新媛 李智燕 张贞明 潘正武 安耕 任越 杜笑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7-145,共9页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设计不同氮磷配肥组合,观测不同施肥组合对本土老芒麦分蘖、产草量及产草量动态、茎叶比、牧草养分含量、总可消化养分...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设计不同氮磷配肥组合,观测不同施肥组合对本土老芒麦分蘖、产草量及产草量动态、茎叶比、牧草养分含量、总可消化养分(TDN)、相对饲喂价值(RFV)和粗饲料品质分级指标(GI)的影响,为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优质高产提供合理的配肥方案和参考。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追施尿素(Urea)或磷酸二铵(DAP)均能促进老芒麦分蘖,且前期效果较好。拔节~抽穗期老芒麦生长最快,产草量增量最大,期间各施肥组合干物质积累占39%~44%,2和3龄老芒麦均以Ⅴ、Ⅰ和Ⅱ组产草量及产草量增幅较大,2龄老芒麦Ⅴ、Ⅰ和Ⅱ组分别增产鲜草1759.59、1707.16、1148.38 kg/hm^(2);3龄Ⅴ、Ⅰ和Ⅳ、Ⅱ组分别增产鲜草1769.14、1755.81、1100.08、901.13 kg/hm^(2)。两生长期追施Urea均可降低老芒麦茎叶比,改善牧草品质,而SSP改善草品质的作用较低。Ⅴ、Ⅰ和Ⅱ、Ⅳ组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本土老芒麦粗蛋白质(CP)含量和TDN、RFV值,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改善其草品质和营养价值,依据GI将各施肥组合老芒麦饲草分为Ⅰ组(2.34)和Ⅴ组(2.06)、Ⅱ组(1.85)和Ⅳ组(1.87)、Ⅲ组(1.59)和Ⅵ组(1.42)三个等级。综上所述,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追施Urea或DAP均能促进老芒麦分蘖,采用DAP+DAP(Ⅴ组)、Urea+Urea(Ⅰ组)和Urea+SSP(Ⅱ组)的施肥组合,可提高2龄和3龄本土老芒麦鲜、干草产量和CP含量,以及TDN、RFV和GI值,降低NDF和ADF含量,改善其饲草品质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老芒麦 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期 氮磷肥组合 产草量 养分含量 总消化养分 相对饲喂价值 饲料品质分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帕提古丽 余庆辉 +3 位作者 王柏柯 杨生保 张贵仁 冯红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5-147,共3页
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全新的栽培技术。试验将“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与普通栽培模式在优质丰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在提高加工番茄的商品产量(“宽垄不翻秧”栽培模... 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全新的栽培技术。试验将“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与普通栽培模式在优质丰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在提高加工番茄的商品产量(“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总产量为97.74 t/hm2,传统栽培模式总产量为91.78 t/hm2,前者比后者增加6.5%),改善果实的品质(“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83%,传统栽培模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33%,前者比后者增加11.5%),减少烂果,增加商品果率(“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果实的平均商品果率、烂果率和日灼果率分别为98.21%、1.62%和0.17%;传统栽培模式果实的平均商品果率、烂果率和日灼果率分别为83.67%、15.88%和0.45%);减轻病害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优质丰产 宽垄不翻秧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鄂糯8号保优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金安 周双林 +3 位作者 李春生 黄孝湘 匡银近 王启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6064-6065,共2页
[目的]解决鄂糯8号在生产过程中栽培方法不当、配套措施跟不上和品种退化等原因而导致的未能充分发挥优质高产性状的问题。[方法]于2004~2007年对水稻新品种鄂糯8号进行保优高产栽培技术与示范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保优增产栽培技术... [目的]解决鄂糯8号在生产过程中栽培方法不当、配套措施跟不上和品种退化等原因而导致的未能充分发挥优质高产性状的问题。[方法]于2004~2007年对水稻新品种鄂糯8号进行保优高产栽培技术与示范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保优增产栽培技术对鄂糯8号具有明显的保优、增产和增效作用,作双季晚稻栽培其平均产量达6758.8~6830.4kg/hm2。[结论]该保优高产技术为鄂糯8号的优质高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鄂糯8号 保优栽培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下C_4牧草在沿海滩涂的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许能祥 丁成龙 +3 位作者 董臣飞 张文洁 程云辉 顾洪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共11页
本研究利用杂交狼尾草、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3种不同类型的C4牧草在江苏沿海滩涂进行种植,采取覆膜、起垄、覆膜+起垄等3种栽培方式,从分蘖期到开花期等不同生育期分4次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株高、单株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及单株干重和干物质... 本研究利用杂交狼尾草、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3种不同类型的C4牧草在江苏沿海滩涂进行种植,采取覆膜、起垄、覆膜+起垄等3种栽培方式,从分蘖期到开花期等不同生育期分4次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株高、单株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及单株干重和干物质含量等产量性状,并分别测定茎、叶及全株饲用品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干物质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覆膜、起垄、覆膜+起垄3种栽培方式均能有效增加牧草产量、改善牧草饲用品质,其中以覆膜+起垄方式改善效果最显著;杂交狼尾草和高丹草在9月3日收割能获得最优的产量和品质,墨西哥玉米则在9月24日收获饲用品质最好、产量最高。墨西哥玉米和高丹草饲草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高于杂交狼尾草;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植株体内WSC主要集中于茎秆,且两者茎中WSC含量明显高于叶中的含量,而杂交狼尾草茎中的WSC含量稍高于叶片。本研究的结果明确了不同栽培方式下3种C4牧草生产性能的差异,为加快滩涂种草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牧草 栽培方式 产量 饲用品质 沿海滩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产优质南瓜新品种红蜜4号的选育 被引量:4
8
作者 韩小霞 胡新军 +3 位作者 李勇奇 闵子扬 袁祖华 杨晓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2-84,I0003,共4页
红蜜4号是以高代自交系N213为母本,以N219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国南瓜一代杂种。生长势强,中晚熟,第1雌花节位为第20节左右,主侧蔓均可结瓜,果实长颈圆筒形,商品瓜长38cm左右,单瓜质量3.5~5.0k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8%,肉质细腻,口感... 红蜜4号是以高代自交系N213为母本,以N219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国南瓜一代杂种。生长势强,中晚熟,第1雌花节位为第20节左右,主侧蔓均可结瓜,果实长颈圆筒形,商品瓜长38cm左右,单瓜质量3.5~5.0k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8%,肉质细腻,口感粉甜。一般每667m^2产量为4000kg以上,丰产稳产,适于我国华中、华南地区露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蜜4号 南瓜 一代杂种 丰产 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甘薯品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8
9
作者 卢森权 谭仕彦 +1 位作者 李彦青 黄咏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179-9180,9186,共3页
[目的]总结2006年国家(南方区)甘薯品种区试情况,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甘薯品种。[方法]将10个参试品种安排在广西玉米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区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个重复,栽培密度4.95万株/hm2,以金山57为对照品... [目的]总结2006年国家(南方区)甘薯品种区试情况,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甘薯品种。[方法]将10个参试品种安排在广西玉米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区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个重复,栽培密度4.95万株/hm2,以金山57为对照品种。[结果]在10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超过对照的有5个品种,排在前3名的是金山679、金山630和龙薯16,其中金山679鲜薯产量为39840kg/hm2,比对照增产30.6%;干薯产量除福薯8号减产外,其余品种均比对照种增产,排在前3名的是广薯182、桂粉1号和龙薯18,其中广薯182干薯产量为10765.5kg/hm2,比对照增产47.0%。品质方面以桂粉1号的干物率最高,为33.7%,广薯155的熟食味最好,评分为4.05。[结论]除了龙薯16抗病性稍弱外,其余9个品种均适于在广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品种试验 高产 优质 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番茄生长、品质和耗水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万书勤 闫振坤 +3 位作者 康跃虎 原保忠 焦艳平 郭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共9页
【目的】获得华北地区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优质高产滴灌灌溉制度。【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布置了7个不同土壤基质势阈值的试验,在番茄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分别控制滴头正下方20cm深度土壤基质势阈值在-15kPa和-15kPa(S1)、-15kPa和-3... 【目的】获得华北地区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优质高产滴灌灌溉制度。【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布置了7个不同土壤基质势阈值的试验,在番茄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分别控制滴头正下方20cm深度土壤基质势阈值在-15kPa和-15kPa(S1)、-15kPa和-30kPa(S2)、-15kPa和-45kPa(S3)、-25kPa和-25kPa(S4)、-30kPa和-15kPa(S5)、-30kPa和-30kPa(S6)以及-30kPa和-45kPa(S7),研究了番茄生育期内土壤基质势动态调控对番茄生长、果实品质、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控制的土壤基质势范围内,①在番茄开花坐果期,番茄株高和茎粗均随土壤基质势阈值的升高而增加,进入结果期后不同土壤基质势处理下的番茄株高差异不明显,但茎粗仍随着土壤基质势阈值的升高而增加;②开花坐果期不同土壤基质势处理下的叶片SPAD值(相对叶绿素量)无显著差异,但结果期不同处理叶片SPAD值差异明显,表现为开花坐果期土壤基质势阈值高于低处理(S5、S6和S7)的叶片SPAD值;③对于开花坐果期土壤基质势阈值较低的处理,其畸形果率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量高,并且随着结果期土壤基质势的降低,畸形果率呈降低趋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量呈升高趋势;④番茄产量随着结果期土壤基质势阈值的降低而升高,-45kPa处理番茄的产量最高;⑤随着整个生育期土壤基质势阈值的升高,番茄灌水量和耗水量显著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结论】综合考虑番茄产量、果实品质、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华北地区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高产优质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土壤基质势阈值为开花坐果期-30kPa、结果期-45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冬春茬番茄 滴灌 高产优质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冀863’的性状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淑芳 刘祎 +6 位作者 钱玉源 师树新 马虎成 张玉松 赵瑞英 骆冬洁 李俊兰 《农学学报》 2016年第2期27-32,共6页
针对棉花生产上普遍存在的枯、黄萎病发生严重,纤维比强度偏低,马克隆值偏高以及缺乏早熟性较好的品种等问题,广泛搜集遗传背景丰富、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作为亲本,利用杂交创造广泛变异,实现目的基因的重组,选择多个优良目标性... 针对棉花生产上普遍存在的枯、黄萎病发生严重,纤维比强度偏低,马克隆值偏高以及缺乏早熟性较好的品种等问题,广泛搜集遗传背景丰富、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作为亲本,利用杂交创造广泛变异,实现目的基因的重组,选择多个优良目标性状集于一体的后代材料,结合南繁北育,在重病圃进行全生育期抗病性鉴定、多点适应性鉴定等,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早熟性较好的抗虫棉花新品种‘冀863’。2006年参加冀中南春播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863’高产、抗病、早熟性好,符合纺织工业需要的AA型优质棉标准,各项纤维品质指标匹配合理,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规范Ⅱ型品质标准。与同期和近5年河北省审定的春播常规棉品种比较,具有整齐度指数高、断裂比强度强、马克隆值适宜、反射率高、纺纱均匀性指数高等优良纤维品质性状和早熟性好的特点。‘冀863’是适宜生产需要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品种,亦可作为培育新品种的优异种质资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863’ 优质 高产 抗病 早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麦55高产优质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竹 曹承富 +4 位作者 汪建来 孔令聪 赵斌 杜世州 张耀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524-8528,共5页
[目的]优化淮北地区皖麦55实现高产栽培的农艺措施方案。[方法]以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皖麦55为材料,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5项农艺措施对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籽... [目的]优化淮北地区皖麦55实现高产栽培的农艺措施方案。[方法]以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皖麦55为材料,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5项农艺措施对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回归模型。[结果]氮素运筹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密度;依据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数学模型,确定淮北地区皖麦55实现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为:基本苗270.2~291.5×104株/hm2,基施氮量142.6~154.0kg/hm2,施磷(P2O5)量112.9~127.1 kg/hm2,施钾(K2O)量115.9~131.8 kg/hm2,拔节期追氮量76.1~85.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新品种皖麦55在淮北地区高产栽培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麦55 高产 优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谷子低产的原因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秋芳 刘慧 路志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443-444,共2页
通过对豫北地区谷子生产、加工现状的调查 ,从生产条件和栽培技术上分析了谷子低产的原因 ,根据豫北地区自然资源状况 ,提出了谷子优质高产的栽培模式和各生长发育阶段生产管理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谷子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青贮饲料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秉进 孙海霞 +3 位作者 黄常柱 胡正磊 牟启友 刘春龙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6年第2期143-144,149,共3页
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也是畜牧大省,种植青贮玉米发展奶牛事业,是黑龙江省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的重大举措。种植青贮玉米对品种选择比较严格,不仅要求品种的生物产量高,还需抗病性强、病叶少,并能在乳熟期收储、品质好。在黑龙江省的西北... 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也是畜牧大省,种植青贮玉米发展奶牛事业,是黑龙江省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的重大举措。种植青贮玉米对品种选择比较严格,不仅要求品种的生物产量高,还需抗病性强、病叶少,并能在乳熟期收储、品质好。在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地区引进了高油115等8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测定生物产量、成熟期、抗病性、品质等多项指标,经综合评价,筛选出较好的青贮饲料玉米品种主要有高油115、龙辐208,此品种适合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表4,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 玉米 品种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豌豆越冬露地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荣浩 宋德宝 马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861-5863,共3页
[目的]提高甜脆3号的种植效益,加速其推广。[方法]以甜脆3号为材料,通过播期、种植密度、基肥用量、追肥种类等试验,研究上海地区甜豌豆露地越冬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甜脆3号的鲜荚产量呈先上升后急剧下降趋势。当... [目的]提高甜脆3号的种植效益,加速其推广。[方法]以甜脆3号为材料,通过播期、种植密度、基肥用量、追肥种类等试验,研究上海地区甜豌豆露地越冬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甜脆3号的鲜荚产量呈先上升后急剧下降趋势。当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基肥用量为有机肥6 0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时,甜脆3号的鲜荚产量达15 181.50 kg/hm2。在花荚期增施钾肥可以明显减少落花落荚,增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豆荚的商品性。使用防虫网可有效减轻蚜虫和夜蛾类虫害的危害。[结论]上海地区甜豌豆的最佳播期是11月上中旬,适宜种植密度为15万~18万株/hm2,基肥用量以有机肥6 0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为宜,追肥以氮、钾肥配施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豌豆 越冬栽培 优质 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水稻新品种大粒香12号的选育 被引量:3
16
作者 颜克久 杨华松 赵磊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8-32,共5页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1982年用密阳23、毫双7号作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香米水稻新品种大粒香12号,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广等特点.适宜在海拔1300~1600m...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1982年用密阳23、毫双7号作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香米水稻新品种大粒香12号,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广等特点.适宜在海拔1300~1600m的边疆山区和低热河谷区种植.近年先后在云南南部示范推广20000hm2,均比当地主栽老品种增产34.6%~5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籼稻 大粒香12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水稻高产优质成因分析 被引量:67
17
作者 彭世彰 郝树荣 +2 位作者 刘庆 刘勇 徐宁红 《灌溉排水》 CSCD 2000年第3期3-7,共5页
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控灌条件下水稻各生育阶段根系、茎杆、叶片、分蘖等生态指标和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等土壤理化状况及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水稻发病及倒伏指标。结果表明 :控灌水稻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 ,水稻单产 1 0 3 98kg... 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控灌条件下水稻各生育阶段根系、茎杆、叶片、分蘖等生态指标和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等土壤理化状况及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水稻发病及倒伏指标。结果表明 :控灌水稻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 ,水稻单产 1 0 3 98kg/hm2 ,增产幅度为 5.3 %,节约灌溉用水量 70 57.5m3/hm2 ,节水幅度达3 8.8%。稻米品质也相应提高 ,控灌水稻粗蛋白含量提高 0 .2 1 %,整精米率提高 1 .59%,垩白度和垩白率降低1 .1 2 %和 0 .2 9%。同时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提高 ,病株率降低 1 9.8%,病叶率降低 1 5.4 %,倒伏率降低1 8.3 %。控灌通过稻田水分的合理调控 ,改善了稻田根层土壤性状 ,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发育 ,有效地协调了茎、蘖、叶、穗、粒的生长 ,形成较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较理想的株型 ,茎杆粗壮抗倒伏 ,蘖叶早生快发 ,有效分蘖率高 ,叶面积指数增减过程合理 ,穗大 ,实粒多 ,千粒重高 ,品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水稻 稻米品质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棉鲁棉研28号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辉 王留明 +4 位作者 王家宝 赵军胜 高明伟 陈莹 王秀丽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抗虫棉鲁棉研28号作为近年来农业部确定的黄河流域主推常规棉品种,在棉花生产上起到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该品种增产增效潜力,本文对其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鲁研棉28号 栽培技术 高产 优质 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新品种豫谷26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海萍 刘金荣 +6 位作者 王素英 闫宏山 宋中强 王淑君 宋慧 张杨 邢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9期4-5,共2页
豫谷26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抗拿捕净除草剂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国家(华北夏谷区组)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5 921.3 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12.71%;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 841.0 kg/hm2,较对照... 豫谷26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抗拿捕净除草剂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国家(华北夏谷区组)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5 921.3 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12.71%;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 841.0 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13.35%。2015年12月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生育期93 d,株高140.38 cm,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夏谷区晚春播或夏播种植。通过对豫谷26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推广该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豫谷26 抗除草剂 优质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果型西瓜新品种黄晶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海斌 李超汉 +5 位作者 杨红娟 宋荣浩 李秀峰 朱丽华 尤佳琪 顾卫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61-6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西瓜新品种黄晶的产量和品质,加速黄晶的推广应用,研究了其配套的春播设施栽培和秋延后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黄晶西瓜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春季设施栽培的适合播种期为2月5—20日,播种过早,因气温过低会使花粉发育不良,坐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西瓜新品种黄晶的产量和品质,加速黄晶的推广应用,研究了其配套的春播设施栽培和秋延后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黄晶西瓜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春季设施栽培的适合播种期为2月5—20日,播种过早,因气温过低会使花粉发育不良,坐果率下降,畸形果比例增加,商品瓜产量偏低;而播种过晚,会导致果型偏大,商品瓜率下降。春季设施栽培下,黄晶采用单蔓整枝为佳,适宜栽培密度12000~14000株/hm^(2),定植株行距为22 cm×250 cm,基肥施用量以施康朴牌复合肥375 kg/hm^(2)+生物有机肥22.5 t/hm^(2)为宜,膨瓜期每5 d喷施康朴牌叶面肥500倍液(N∶P∶K=7%∶12%∶40%),每次7.5 kg/hm^(2),连喷5次,可以明显提高商品果率和果实品质。此外由于黄晶西瓜新品种的耐热性较好,在秋延后设施栽培下也能够获得较高的商品瓜产量。此外,研制了一种“大豆绿色有机肥”,具有肥效高、肥效长等优点,对黄晶果实的产量和内在品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型西瓜 设施栽培 优质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