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SGS小鼠模型中YAP与足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其激动剂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曾明垚 陈泓儒 +4 位作者 齐晨阳 赵仲华 李芳 张志刚 吴慧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486,共12页
目的探究YAP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中足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其激动剂的作用。方法收取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肾病研究组人FSGS肾穿标本,使用阿霉素刺激构建FSGS小鼠模型和体外足细胞... 目的探究YAP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中足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其激动剂的作用。方法收取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肾病研究组人FSGS肾穿标本,使用阿霉素刺激构建FSGS小鼠模型和体外足细胞损伤模型,并联合YAP激动剂1-油酰基溶血磷脂酸(1-Oleoyl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处理上述体内外模型,使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染、Western blot及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足细胞凋亡和足细胞中YAP表达的相关性;使用LPA处理转染YAP siRNA的足细胞系后,检测足细胞中YAP表达和凋亡的变化。结果在人FSGS、FSGS小鼠模型和体外阿霉素诱导足细胞损伤模型中足细胞凋亡越多,YAP出核越多;LPA处理可以改善FSGS小鼠模型的肾脏形态(t=17.68,P<0.0001)和肾功能(血尿素氮:t=4.576,P=0.0102;尿白蛋白/肌酐:t=2.51,P=0.0456),减少足细胞中p-YAP(S127)的表达,促进YAP入核,减少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凋亡(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及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均为P<0.001);敲减足细胞中YAP后,YAP的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均降低,足细胞凋亡增加,LPA处理减少了p-YAP(S127)的表达,促进YAP入核,减少YAP敲减所致的足细胞凋亡(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及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均为P<0.0001)。结论FSGS模型中活化YAP减少及YAP出核,足细胞凋亡增多;LPA能够通过抑制YAP在Ser127位点的磷酸化,促进足细胞中YAP的入核,减少细胞凋亡,延缓FSGS的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 足细胞 凋亡 YAP LPA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非免疫抑制治疗对脾肾阳虚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姚天文 韩世盛 +2 位作者 苏哲苓 徐艳秋 王怡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8-2242,共5页
目的考察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非免疫抑制治疗对脾肾阳虚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非免疫抑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疗程24周。检测临床疗... 目的考察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非免疫抑制治疗对脾肾阳虚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非免疫抑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疗程2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24 h UTP、ALB、eGFR、Nephrin、Podocin、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24 h UTP、Nephrin、Podocin降低(P<0.05),ALB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非免疫抑制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脾肾阳虚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足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非免疫抑制治疗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脾肾阳虚 中医证候 足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发病机制研究:从足细胞损伤到精准治疗
3
作者 陈舟 郭志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44-1349,共6页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一种重要的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足细胞损伤、遗传变异、免疫异常等。足细胞损伤在FSGS发病中占据核心地位,包括细胞骨架结构与动力学异常、细胞黏附功能失调、程序性死亡途径激活及氧化应激等...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一种重要的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足细胞损伤、遗传变异、免疫异常等。足细胞损伤在FSGS发病中占据核心地位,包括细胞骨架结构与动力学异常、细胞黏附功能失调、程序性死亡途径激活及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对FSGS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在足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信号通路调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遗传因素在FSGS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单基因突变、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以及循环致病因子假说与免疫异常等非遗传机制的研究丰富了对FSGS分子病理学的认识。基于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研究者们开始探索精准治疗靶点,包括靶向足细胞保护、抗纤维化与抗炎策略以及基因与生物标志物导向治疗等,以期改善FSGS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FSGS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FSGS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足细胞损伤 发病机制 精准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防治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佳伟 赵志芬 +4 位作者 任相阁 王怡贺 李首道 宋腾飞 翟文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406-2412,共7页
肾脏疾病是指肾脏功能或结构发生异常的一种疾病,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等多种类型。目前,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近年来,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因其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 肾脏疾病是指肾脏功能或结构发生异常的一种疾病,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等多种类型。目前,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近年来,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因其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调控中的关键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中医药在防治多种肾脏疾病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如其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防治糖尿病肾病、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肾纤维化、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及肾细胞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中医药 糖尿病肾病 免疫球蛋白A肾病 肾纤维化 膜性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对阿霉素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白俊嫄 戴恩来 +1 位作者 蒲晓薇 张云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06-1512,1519,共8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对阿霉素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1(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蛋白(TRPC6)、钙调蛋白(CAM)、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对阿霉素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1(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蛋白(TRPC6)、钙调蛋白(CAM)、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F-肌动蛋白(F-actin)及肌球蛋白重链9(MYH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阿霉素诱导大鼠肾足细胞建立足细胞损伤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淫羊藿苷组、联合组。通过检测足细胞活力、凋亡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观察足细胞骨架结构和损伤超微结构,分析Wnt/β-catenin/TRPC6/CaN通路相关转接分子表达规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足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总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Ca^(2+)]i浓度增强(P<0.01),足细胞骨架排列紊乱、重组且降解,足突广泛融合,足细胞Wnt、β-catenin、TRPC6、CaM、CaN以及NFAT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F-actin和MYH9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足细胞存活率升高(P<0.01),总凋亡率下降(P<0.01),[Ca^(2+)]i浓度显著降低(P<0.01),足细胞骨架紊乱好转,足细胞微观结构趋于正常,足细胞Wnt、β-catenin、TRPC6、CaM、CaN、NFAT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F-actin和MYH9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干预Wnt/β-catenin/TRPC6/CaN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而抑制钙离子内流,改善足细胞骨架蛋白结构、保护足细胞功能,进而发挥激素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足细胞 细胞骨架 阿霉素足细胞损伤 淫羊藿苷 地塞米松 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1/β-连环蛋白/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估2型糖尿病肾病肾脏血流灌注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维维 王一茹 +4 位作者 赵萍 李楠 宋青 罗渝昆 王月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评估肾脏血流灌注辅助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5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41例伴肾功能异常拟行肾脏穿刺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行肾脏超声造影检查。比较糖尿病肾病和...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评估肾脏血流灌注辅助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5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41例伴肾功能异常拟行肾脏穿刺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行肾脏超声造影检查。比较糖尿病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造影参数(肾皮质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平均渡越时间、肾血流量曲线下面积)的差异,并分析造影参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4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30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1例。糖尿病肾病组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明显低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峰值强度:3837.16(2449.16,5929.16)比8508.00(4334.88,21201.00),Z=-2.766,P=0.006;曲线下面积:0.14±0.05比0.19±0.05,t=-3.135,P=0.003]。糖尿病肾病组峰值强度与肾小球全球硬化率呈负相关(r=-0.489,P=0.006)。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定量评估肾脏的血流灌注,对于辅助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2型 肾小球硬化症 局灶性节段性 肾小球硬化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彩鹏 谭敏 +3 位作者 徐茜茜 黄少珍 马久栋 唐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6-1331,共6页
目的报道1例73岁具有潜伏性结核合并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患者,因消化道溃疡存在激素使用禁忌,联合环孢素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免疫抑制治疗与感染预防、... 目的报道1例73岁具有潜伏性结核合并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患者,因消化道溃疡存在激素使用禁忌,联合环孢素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免疫抑制治疗与感染预防、肾病综合征并发症治疗方案的制定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患者肾病综合征缓解,其中尿蛋白由约8 g降至1 g以下,疾病控制良好。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环孢素能使患者肾病综合征部分缓解甚至接近完全缓解。对于合并潜伏性结核、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患者,使用单抗类生物制剂等免疫抑制剂应注意预防感染。当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用药多时,使用环孢素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监测血药浓度,治疗期间定期随访患者,警惕肾功能不全、感染等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诊疗过程,对保证疾病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环孢素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清化方改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效应机制研究
8
作者 刘珊 钟逸斐 李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35-1546,共12页
目的:探讨健脾清化方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小鼠及阿霉素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其对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体内实验:实验组balb/c小鼠,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5 mg/kg)的方法建立FSGS动... 目的:探讨健脾清化方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小鼠及阿霉素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其对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体内实验:实验组balb/c小鼠,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5 mg/kg)的方法建立FSGS动物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6周。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肾组织内超氧化物歧酶、丙二醛、过氧化氢酶的水平。并采用H&E、Masson、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免疫荧光nephrine/p-JAK2双染观察足细胞上p-JAK2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western blotting,WB)肾组织中p-JAK2/JAK2、p-STAT3/STAT3、TGF-β1蛋白表达水平。(2)体外实验:实验1:采用CCK-8法检测阿霉素及健脾清化方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并筛选出造模和健脾清化方干预浓度。DCFH-DA荧光探针检测各组足细胞ROS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足细胞凋亡情况。WB检测p-JAK2/JAK2、p-STAT3/STAT3、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RT-qPCR检测STAT3下游凋亡因子BAX、BAD、Caspase3、p21、Blc-2、和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情况。实验2:WB检测JAK2激动剂C-A1对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体内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硬化,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肾组织p-JAK2荧光表达明显增加。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MDA升高,SOD、CAT降低(P<0.05)。p-JAK2/JAK2、p-STAT3/STAT3、TGF-β1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健脾清化方干预后足细胞损伤缓解,肾组织P-JAK2荧光表达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MDA降低,SOD、CAT升高。p-JAK2/JAK2、p-STAT3/STAT3、TGF-β1表达降低(P<0.05)。(2)体外实验:实验1:CCK-8法确定阿霉素造模浓度为0.4μg/mL,健脾清化方干预低中高浓度分别为1 mg/mL,2 mg/mL,4 mg/mL。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凋亡细胞数量、ROS含量增多,p-JAK2/JAK2、p-STAT3/STAT3、TGF-β1蛋白表达升高(P<0.05),BAX、BAD、Caspase3、p21、IL-6、TNF-α、IL-1β的mRNA表达降低,Blc-2 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清化方干预后,凋亡细胞数量、ROS含量减少,JAK2/STAT3、TGF-β1蛋白表达降低,BAX、BAD、Caspase3、p21、IL-6、TNF-α、IL-1β的mRNA表达升高,Blc-2的mRNA表达降低,且成量效关系(P<0.05)。实验2:与对照组相比,C-A1组p-JAK2/JAK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ADR+H组相比,ADR+H+C-A1组p-STAT3/STAT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健脾清化方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从而延缓FSGS足细胞损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足细胞损伤 健脾清化方 JAK2/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9
9
作者 杨维娜 于琳华 +2 位作者 郭尚温 成少利 柴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448,452,共5页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在不同病理发展阶段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采用间隔2周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复制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尿生化指标和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该模型表现为严重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在不同病理发展阶段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采用间隔2周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复制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尿生化指标和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该模型表现为严重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病理学检查显示,4周末肾小球足细胞肿胀,系膜细胞轻度增生;8周末有球囊粘连,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12周末部分肾小球节段性轻、中度硬化,间质内有明显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并有轻度纤维化。结论经改良间隔2周两次尾静脉内注射阿霉素4mg/kg,可以成功复制阿霉素肾病模型。急性模型病理学改变类似人的微小病变性肾病,慢性模型病理学改变类似人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肾病 足细胞 微小病变性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静脉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所致大鼠肾病模型的优化及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丽华 朱春芳 欧周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明确大鼠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肾病模型的适宜条件和病程演变,为该模型更好地用于肾病综合征、肾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颈静脉注射PAN,分别以2、3、4、5、... 目的明确大鼠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肾病模型的适宜条件和病程演变,为该模型更好地用于肾病综合征、肾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颈静脉注射PAN,分别以2、3、4、5、7、9 mg/100 g体重的剂量给药,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测定2周内不同时间点的尿蛋白排泄量;另以9 mg/100 g体重的剂量给药,观察28周内尿蛋白、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变化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各个剂量的PAN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约在10~14 d达到高峰,最高达(592.0±61.0)mg/24 h.28周连续观察的结果显示,PAN组动物的尿蛋白呈现典型的双相曲线,即第2周达到高峰,伴有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升高,此后逐渐降至接近正常,但自第12周起尿蛋白再度逐渐上升,第28周可达急性期峰值的一半.结论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颈静脉注射适量PAN可建立不同程度的肾病模型,成功率极高,方法简单,用药量省,动物价廉易得,且急性期发病快而周期短,不失为研究人类相应疾病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模型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 单次静脉注射 Wistar大鼠 血清胆固醇 优化 尿蛋白排泄量 三酰甘油 不同程度 肾病综合征 PAN 病程演变 发病机制 生理盐水 不同时间 病理改变 连续观察 一次性 急性期 肾硬化 剂量 肾组织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越 丁小强 +2 位作者 钟一红 蒋素华 俞小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4-767,共4页
目的探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年龄≥16岁、随访时间≥6月、肾组织光镜检查时肾小球≥10... 目的探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年龄≥16岁、随访时间≥6月、肾组织光镜检查时肾小球≥10个,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患者55例,将其分成不伴FSGS组(FSGS-组)与伴有FSGS组(FSGS+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病理及预后间的差异。结果FSGS+组患者肾活检前的平均病程明显长于FSGS-组患者,且前者肾活检时的平均血肌酐水平和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后者。而性别比、年龄、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肾病综合征比率及病理分期、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血管病变等主要病理改变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治疗方案的分布及肾脏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而FSGS+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低于FSGS-组。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肾活检时的肾小球滤过率是肾脏死亡和临床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FSGS不是肾脏死亡和临床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min蛋白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碧丽 李志军 +2 位作者 宋兰云 张瑄 王文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Desmin蛋白与足细胞损伤在FSG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24h尿蛋白定量(24h UP)、血生化指标,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观察组织学变化并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SI)、肾小球... 目的探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Desmin蛋白与足细胞损伤在FSG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24h尿蛋白定量(24h UP)、血生化指标,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观察组织学变化并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SI)、肾小球细胞外基质面积与肾小球面积之比(ECM/G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球Desmin蛋白的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肾小球Desmin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并将FSGS大鼠肾小球Desmin蛋白的表达与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SGS组大鼠的24h UP、胆固醇、SI及ECM/G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白蛋白、Cc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FSGS组大鼠Desmin蛋白的表达上调。Desmin蛋白的表达变化与24h UP、SI及ECM/GA呈正相关(r=0.899~0.930,P均<0.05),与Ccr呈负相关(r=-0.927,P<0.01),与白蛋白、胆固醇无相关性(r=0.371、0.710,P均>0.05)。结论大量蛋白尿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可以作为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重要特征,足细胞数量是决定FSGS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足细胞 Desmin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形成机制及其在IgA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振杰 李超 +1 位作者 李航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9-555,共7页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是肾脏病变中常见的一个病理改变,可因原发性因素或多种继发性因素导致,其形成机制一直是肾脏病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FSGS样病理改变在IgA肾病中发挥重要的预后作用,既往对其形成机制有假说考虑或与血流动力学...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是肾脏病变中常见的一个病理改变,可因原发性因素或多种继发性因素导致,其形成机制一直是肾脏病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FSGS样病理改变在IgA肾病中发挥重要的预后作用,既往对其形成机制有假说考虑或与血流动力学及足细胞损伤等有关,但是有待研究证实,本文主要综述FSGS发病机制及其在IgA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IgA肾病的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IGA肾病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苏Ⅱ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窦一田 高先楼 支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76-1377,共2页
目的: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为研究对象,观察辛通畅络、益气和血中药复方肾苏Ⅱ对肾脏功能学指标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阿霉素注射法诱发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阿霉素肾病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 目的: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为研究对象,观察辛通畅络、益气和血中药复方肾苏Ⅱ对肾脏功能学指标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阿霉素注射法诱发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阿霉素肾病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检测尿微量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观察指标变化。结果:肾苏Ⅱ可减少FSGS大鼠尿蛋白排泄量,改善TP、ALB减低,抑制BUN、Scr升高,调节脂质代谢。其中,在减少蛋白尿排泄方面,肾苏Ⅱ优于贝那普利。结论:肾苏Ⅱ对阿霉素注射法诱发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阿霉素肾病模型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改善肾脏功能学指标,达到阻抑或减缓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进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苏Ⅱ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苏Ⅱ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窦一田 高先楼 支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1-553,共3页
目的: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为研究对象,观察辛通畅络、益气和血中药复方肾苏Ⅱ对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阿霉素注射法诱发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阿霉素肾病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目的: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为研究对象,观察辛通畅络、益气和血中药复方肾苏Ⅱ对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阿霉素注射法诱发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阿霉素肾病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于治疗后第12周末运用光、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半定量分析肾小球硬化积分、肾小球PAS染色阳性区面积及肾小球系膜基质相对面积。结果:病理形态观察显示,肾苏Ⅱ可减轻肾脏病理损害,抑制肾小球硬化及细胞外基质积聚,且优于贝那普利。结论:肾苏Ⅱ对阿霉素注射法诱发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型阿霉素肾病模型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改善病理形态学变化,达到阻抑或减缓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进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苏Ⅱ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病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3家系临床表型与相关基因连锁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石岩 丁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77-186,共10页
目的分析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FSGS)3个家系的临床表型,并通过连锁分析方法进行已知基因的排除性定位研究。方法对3个家系中的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应用等位基因共享分析和两点连锁分析的方法,在已知的FFSGS相关基因NPHS1、NP... 目的分析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FSGS)3个家系的临床表型,并通过连锁分析方法进行已知基因的排除性定位研究。方法对3个家系中的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应用等位基因共享分析和两点连锁分析的方法,在已知的FFSGS相关基因NPHS1、NPHS2、ACTN4、TRPC6、CD2AP和WT1所在染色体区域,选取14个微卫星遗传标记(STR)进行连锁分析研究。结果FFSGS3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4名家系成员中有16例患者,其临床表型不同,2个家系(家系A和家系B)的起病年龄相对较大,在青少年期发病,家系A中有3例患者发病年龄偏小,最小者1岁发病,家系A中其他患者都是25岁以后发病。3个家系中有4例因尿毒症死亡,另2例尿毒症行肾移植治疗,还有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家系A的先证者14岁即出现了Cr增高。应用D19S191、D19S220、D19S224、D1S215、D1S416、D1S466、D11S1391、D11S1986和D11S2000等STR对家系A进行NPHS1、NPHS2、ACTN4和TRPC6基因的两点连锁分析,测得各个标记位点在重组率θ=0时,最大的LOD值为0·18(D11S1391);在θ=0·1时,最大的LOD值为0·18(D11S1986);在θ=0·2时,得到本组最大的LOD值为0·47(D19S220),均不支持连锁。提示家系A与所检测的9个DNASTR位点无共分离。用上述STR以及ACTN4基因内的STRD19S422、CD2AP基因所在位点的STRD6S936、D6S1566、D6S1651和WT1基因所在位点的STRD11S2370对家系A进行等位基因共享分析,结果提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与ACTN4、NPHS1、NPHS2、TRPC6、CD2AP和WT1等基因所在位点不连锁。应用D19S191、D19S220、D19S224、D19S422、D1S215、D1S416、D1S466、D11S1391、D11S1986、D11S2000、D6S936和D6S1566等STR对家系B和C进行等位基因共享分析,结果这2个家系的致病基因与ACTN4、NPHS1、NPHS2、TRPC6和CD2AP等基因所在位点均不连锁。结论3个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FFSGS家系,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已知基因NPHS1、NPHS2、ACTN4、TRPC6、CD2AP和WT1不是家系A的致病基因;NPHS1、NPHS2、ACTN4、TRPC6和CD2AP不是家系B和C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基因 突变 连锁分析 微卫星遗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塌陷型与细胞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梅宏 曾德华 +5 位作者 谢飞来 曲利娟 曾玲 李敏 刘庆宏 郑智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24-1329,共6页
目的分析塌陷型和细胞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的临床病理指标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非特殊型和顶端型FSGS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塌陷型和细胞型FSG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随访观察各组患... 目的分析塌陷型和细胞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的临床病理指标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非特殊型和顶端型FSGS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塌陷型和细胞型FSG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随访观察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探讨FSGS患者肾存活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与非特殊型相比,塌陷型、细胞型FSGS患者的病程短,血清白蛋白水平(serum albumin,ALB)低,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RI)的发生率高(P<0.05)。(2)塌陷型FSGS的活动性指数和慢性指数显著高于顶端型和非特殊型(P<0.05)。(3)顶端型、细胞型、非特殊型和塌陷型FSGS患者的治疗缓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90.6%、58.3%、50%、37.9%,治疗效果与病理亚型密切相关(P<0.05)。(4)顶端型、非特殊型、细胞型和塌陷型FSGS患者的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3.8%、75.0%、58.6%;肾活检时RI、活动性指数、慢性指数、病理亚型、治疗效果是FSGS患者肾存活的影响因素,其中慢性指数≥5分和病理亚型为塌陷型是影响FSGS患者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塌陷型和细胞型FSGS是具有明显临床病理特征、对治疗反应及预后较差的病理亚型。慢性指数≥5分和塌陷型是FSGS患者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塌陷型 细胞型 病理特点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AR在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足细胞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浩强 李梦圆 +1 位作者 杨念生 郭朝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4-261,共8页
[目的]探讨suPAR在原发性FSGS患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①收集原发性FSGS患者(17例)血清,以健康志愿者(10例)及其他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0例)作为正常及疾病对照,采用ELISA检测suPAR水平;②采用suPAR体外刺激足细胞,收集细... [目的]探讨suPAR在原发性FSGS患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①收集原发性FSGS患者(17例)血清,以健康志愿者(10例)及其他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0例)作为正常及疾病对照,采用ELISA检测suPAR水平;②采用suPAR体外刺激足细胞,收集细胞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收集细胞,提取RNA,行RNAseq;③足细胞RNAseq数据差异基因筛选,上下调基因行KEGG及GO通路富集分析,热图展示足细胞局部黏附、滤过膜、细胞骨架及内吞相关基因变化情况,并行qPCR验证。[结果]①FSGS患者suPAR水平显著升高,且其他肾病综合征(NS)患者suPAR水平显著升高;②suPAR刺激显著改变人足细胞转录组,共筛选出272个上调基因和288个下调基因;③上下调基因分别行KEGG和GO通路富集分析发现focal adhesion及DNA复制及损伤修复相关通路显著下调;④suPAR未显著增加足细胞凋亡。[结论]原发性FSGS患者suPAR水平显著升高;suPAR可能通过干扰基因组稳态,破坏足细胞局部黏附、滤过膜及细胞骨架相关功能分子促进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AR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一家系INF2基因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国民 高学武 +10 位作者 徐虹 翟亦晖 沈茜 张晓娥 方晓燕 安宇 孙利 刘海梅 陈径 曹琦 饶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分析1个常染色体显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AD-FSGS)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致病基因。方法调查1个中国AD-FSGS家系,收集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并对家系中所有成员进行尿液筛查,并留取其外周血,对其中尿液筛查异常的2个家庭7名成员进... 目的分析1个常染色体显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AD-FSGS)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致病基因。方法调查1个中国AD-FSGS家系,收集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并对家系中所有成员进行尿液筛查,并留取其外周血,对其中尿液筛查异常的2个家庭7名成员进行ACTN4、TRPC6和INF2基因所有外显子,以及WT1基因外显子8和9直接测序。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突变位点对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该家系共有4代,27名成员,现有成员23名。发病者5例,女性3例,男性2例,平均发病年龄26.9岁。临床资料分析显示,该家系临床特点符合AD-FSGS诊断。7名成员中未发现ACTN4、TRPC6基因所有外显子和WT1基因外显子8、9有致病性突变,其中5例发病者INF2基因外显子8均有纯合缺失突变,缺失的碱基为CCCCACCCCCAC(c.1249delCCCCACCCCCAC,p.T420_P423del),缺失在外显子8第274~285位点,该位点突变既往未见报道。c.1249delCCCCACCCCCAC位于INF2表达分子invertedformin重要的Diaphanous抑制结构域(DID)编码区。结论 INF2基因外显子8上的杂合缺失突变可能是该家系AD-FSGS患者的致病原因,c.1249delCCCCACCCCCAC是引起AD-FSGS的一种新型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缺失 测序 INF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表达在肾脏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沛 夏正坤 高春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3-386,共4页
miRNAs是一组短小非编码RNA,在转录后调节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影响机体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许多miRNA具有组织或器官特异性,可能成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同样,miRNAs在肾脏的生理功能和肾脏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miRNA对肾... miRNAs是一组短小非编码RNA,在转录后调节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影响机体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许多miRNA具有组织或器官特异性,可能成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同样,miRNAs在肾脏的生理功能和肾脏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miRNA对肾脏疾病影响的最新进展,为今后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糖尿病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IGA肾病 狼疮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