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b^(3+)/Eu^(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荧光粉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
1
作者 方芳 刘海晟 +3 位作者 陈喆昊 李本春 张大伟 禹德朝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3-1291,共9页
近红外激发多色可见光上转换荧光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红色上转换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3+)/Yb^(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缩写为GZGGO∶Eu^(3+),Yb^(3+))荧光粉,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 近红外激发多色可见光上转换荧光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红色上转换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3+)/Yb^(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缩写为GZGGO∶Eu^(3+),Yb^(3+))荧光粉,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Rietveld结构精修、扫描电镜(SEM)和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分析(EDS)对合成材料的物相、晶体结构、颗粒形貌与尺寸、元素分布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证实我们成功制得了纯相荧光粉样品。该样品在近红外980 nm激光器作用下可产生一系列可见上转换发光谱,其光色随着Eu^(3+)浓度的增加呈现从浅绿色到橙色、橙红色和红色的可视性变化,光谱强度在35%Eu^(3+)和20%Yb^(3+)共掺杂时达到最大值。通过激光功率变化、荧光寿命和温度变化可知GZGGO∶Eu^(3+),Yb^(3+)体系上转换为双光子吸收过程,并具有较好的荧光热稳定性。Eu^(3+)/Yb^(3+)共掺体系上转换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在高效红光上转换新材料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的可视化光色调控也将为多色荧光防伪应用提供极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Eu^(3+) Yb^(3+) 上转换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YVO_(4)基稀土杂化发光材料的构建及其能量传递机制
2
作者 唐鹿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66,共5页
采用溶剂热和离子交换两步实验法,以YVO_(4)为无机基质,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为有机配体,构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YVO_(4)∶Eu^(3+)@YVO_(4)∶Eu^(3+)-TTA稀土杂化发光材料,研究了其高效的发光性能和内部的能量传递机制。结果表明,在62... 采用溶剂热和离子交换两步实验法,以YVO_(4)为无机基质,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为有机配体,构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YVO_(4)∶Eu^(3+)@YVO_(4)∶Eu^(3+)-TTA稀土杂化发光材料,研究了其高效的发光性能和内部的能量传递机制。结果表明,在621nm的监控波长下,YVO_(4)∶Eu^(3+)@YVO_(4)∶Eu^(3+)-TTA稀土杂化发光材料在280~420nm范围内有两个很强的吸收峰(即V-O峰和TTA特征吸收峰)。YVO_(4)基质通过交换作用能量传递,而TTA有机配体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可将吸收的紫外光能量有效地传递给Eu^(3+),从而实现了Eu^(3+)更高效的可见光(红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钇 宽谱激发 稀土杂化发光材料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视成像用Cs_(2)NaYCl_(6)∶Sb,Ln荧光粉宽带近红外发光性能
3
作者 刘博 徐赛 +2 位作者 常江龙 李由 陈宝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5-1103,共9页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Sb^(3+)/Ln^(3+)(Ln=Nd,Ho,Er,Tm)共掺的Cs_(2)NaYCl_(6)无铅双钙钛矿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通过激发、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的测量,讨论了其发光性能及能量...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Sb^(3+)/Ln^(3+)(Ln=Nd,Ho,Er,Tm)共掺的Cs_(2)NaYCl_(6)无铅双钙钛矿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通过激发、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的测量,讨论了其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光激发下,对于Cs_(2)NaYCl_(6)基质材料,在掺杂微量Sb^(3+)后,能够产生宽带自陷激子(STEs)发光。在其中进一步掺杂三价稀土离子,在320 nm激发下,发射光谱中可观察到稀土离子在可见及近红外区域的特征发射峰,通过对激发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的分析,证实了STEs与稀土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最后,将所制备的荧光粉直接进行物理混合并涂覆到商用340 nm紫外LED芯片上,制备了宽覆盖近红外荧光粉转换LED,实现了由紫外转换为近红外区域的宽带调制发光,近红外发射波段覆盖800~1600 nm。荧光粉转换LED的使用大大简化了近红外装置的构造,降低了生产成本。其灵活可调、小型便捷及近红外波段宽覆盖性,很好地满足于夜视成像系统光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钙钛矿 稀土离子掺杂 能量传递 近红外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吡啶苯桥连β-二酮配体调控3d-4f能量传递及单分子白光研究
4
作者 张召 张家星 +1 位作者 汪杨 常慧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11-1818,共8页
设计并制备了三联吡啶单、双和三苯桥连β-二酮配体(SL3、DL3和TL3)及其3d-4f配合物(SL3-Zn-Eu、DL3-Zn-Eu和TL3-Zn-Eu)。研究发现,SL3-Zn-Eu和DL3-Zn-Eu在紫外激发下通过三重态能量传递敏化Eu3+的特征红光,两者色度坐标均为(0.67,0.33)... 设计并制备了三联吡啶单、双和三苯桥连β-二酮配体(SL3、DL3和TL3)及其3d-4f配合物(SL3-Zn-Eu、DL3-Zn-Eu和TL3-Zn-Eu)。研究发现,SL3-Zn-Eu和DL3-Zn-Eu在紫外激发下通过三重态能量传递敏化Eu3+的特征红光,两者色度坐标均为(0.67,0.33),主要原因是3d和4f中心距离更近,更有利于3d-4f的能量传递。然而,TL3-Zn-Eu结构中3d和4f中心距离更远,且随着桥连苯环数量的增加导致桥连苯平面扭曲,使3d→4f能量传递速率减低和单重态能量传递敏化Eu^(3+)发光。从荧光光谱中可以检测到Eu^(3+)特征红光和TL3-Zn的残余青光,其发光颜色落在白光区域,色度坐标为(0.30,0.29)。总之,本文设计的3d-4f配合物随着桥连苯数的增加,可以改变分子共轭性和3d→4f间距离,从而调节能量传递效率和传递机制,获得单分子发射白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二酮 三联吡啶 稀土特征发光 能量传递 白光发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3+)掺杂钒磷酸盐蓝绿发光调控及发光机理研究
5
作者 张守超 高森单 +5 位作者 刘洪飞 姜荣云 王翠红 聂晓菊 张丽文 覃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2-1433,共12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方法合成了不同掺杂浓度的YVO_(4)∶Tb^(3+)、YPO_(4)∶Tb^(3+)和YV_(1-x)P_(x)O_(4)∶Tb^(3+)系列荧光粉,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高温固相合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确定将1 350℃作为高温合成温度。利用XRD表征了...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方法合成了不同掺杂浓度的YVO_(4)∶Tb^(3+)、YPO_(4)∶Tb^(3+)和YV_(1-x)P_(x)O_(4)∶Tb^(3+)系列荧光粉,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高温固相合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确定将1 350℃作为高温合成温度。利用XRD表征了材料物相结构,结果显示材料物相单一,均为四方晶系结构。研究了YVO_(4)∶Tb^(3+)、YPO_(4)∶Tb^(3+)和YV_(1-x)P_(x)O_(4)∶Tb^(3+)系列荧光粉室温下的发光性质。受晶体场影响,紫外激发下YVO_(4)∶Tb^(3+)中Tb^(3+)发光主要以^(5)D_(3)→^(7)F_(J)(J=6,5,4,2)跃迁发光为主,发光显示为蓝光;P元素的增加改变了YV_(1-x)P_(x)O_(4)∶Tb^(3+)晶体场环境,增强了基质与^(5)D_(3)、^(5)D_(4)能级间的多声子弛豫及^(5)D_(3)→^(5)D_(4)能级间的交叉弛豫,^(5)D_(4)→^(7)F_(J′)(J′=6,5,4,3)发射逐渐占优,发光呈现蓝、青、绿发光变化;掺杂浓度对YPO_(4)∶Tb^(3+)发光调控作用显著,随着掺杂浓度增加,Tb^(3+)的^(5)D_(3)与^(5)D_(4)能级间的交叉弛豫作用增强,^(5)D_(3)发光减弱,^(5)D_(4)发光增强,通过调整掺杂浓度实现材料发光由青光到绿光的调控。综上,通过基质组分及掺杂浓度调节,可实现Tb^(3+)掺杂钒磷酸盐体系蓝绿发光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磷酸盐 高温固相法 交叉弛豫过程 能量传递 拉曼光谱 稀土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ZnF_3中Ce^(3+)→Eu^(2+)的能量传递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献明 苏海全 +2 位作者 臧春雨 王富山 石春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334-1337,共4页
研究了KZnF3中Ce3+和Eu2+的光谱特性,在共掺Ce3+和Eu2+的体系中,观察到了Ce3+对Eu2+的能量传递过程.计算了能量传递的鼻子效率,探讨了能量传递机理.研究发现,Ce3+的存在有利于Eu2+的f-f跃迁线状发射.
关键词 复合氟化物 光谱 能量传递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Y_2F_8∶Ce,Eu中Ce^(3+)→Eu^(2+)的能量传递和Ce^(3+)→Eu^(3+)的电子转移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献明 苏海全 +3 位作者 叶泽人 贾志宏 臧春雨 石春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8-361,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 Ba Y2 F8∶ Ce3 + ,Ba Y2 F8∶ Eu2 + 和 Ba Y2 F8∶ Ce,Eu,测定了它们的激发、发射和漫反射光谱 .首次发现并研究了在 Ba Y2 F8共掺 Ce F3 和 Eu F3 体系中存在 Ce3 + → Eu2 + 的能量传递和Ce3 +→ Eu3 +的...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 Ba Y2 F8∶ Ce3 + ,Ba Y2 F8∶ Eu2 + 和 Ba Y2 F8∶ Ce,Eu,测定了它们的激发、发射和漫反射光谱 .首次发现并研究了在 Ba Y2 F8共掺 Ce F3 和 Eu F3 体系中存在 Ce3 + → Eu2 + 的能量传递和Ce3 +→ Eu3 +的电子转移两种过程及其竞争 .根据光谱数据 ,讨论了 Ce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氟化物 能量传递 电子转移 光谱 复合氟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特性及其能量传递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于安池 应立明 +3 位作者 赵新生 夏文胜 李琴 黄春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811-816,共6页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了稀土铕等金属配合物的发光特性及其能量传递动力学过程.得到了这些稀土配合物中中心离子Eu(3+)的激发光谱,配体的三线态发时光谱和单线态发射光谱;
关键词 稀土 配合物 激光诱导荧光 能量传递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体中稀土离子的发光性质及其变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付作岭 董晓睿 +2 位作者 盛天琦 侯利 张蕾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39-146,共8页
近年来,纳米晶体中稀土离子发光性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纳米稀土发光材料在发光、高清显示、光电子纳米器件、生物荧光标记、激光和闪烁体等众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项目采用软化学合成方法如水热法、溶胶... 近年来,纳米晶体中稀土离子发光性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纳米稀土发光材料在发光、高清显示、光电子纳米器件、生物荧光标记、激光和闪烁体等众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项目采用软化学合成方法如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通过合成工艺的调控,设计并合成出一系列不同颗粒尺寸、分散均匀、形貌可控的稀土离子掺杂氧化物(氟化物)微/纳米晶体,利用激发、发射、漫反射以及高分辨激光光谱等光谱分析手段对其发光性质进行研究,弄清影响发光行为的本质原因。同时,结合光谱实验数据,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复杂晶体化学键介电理论方法进行理论计算,成功解释了光谱变化规律和不同稀土离子间能量传递机理,为相关稀土光谱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晶体 稀土离子 电荷迁移带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Tb(m-benzoicacid)_3的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峻峰 滕枫 +4 位作者 徐征 侯延冰 李勇 徐怡庄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 ,对苯甲酸铽Tb(m benzoicacid) 3 的发光特性。以这种材料为掺杂剂 ,聚乙烯咔唑 (PVK)为基质材料制备了薄膜器件。通过对光谱的研究 ,发现在掺杂体系中 ,PVK与Tb(m benzoicacid) 3 之间存在有效的能... 研究了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 ,对苯甲酸铽Tb(m benzoicacid) 3 的发光特性。以这种材料为掺杂剂 ,聚乙烯咔唑 (PVK)为基质材料制备了薄膜器件。通过对光谱的研究 ,发现在掺杂体系中 ,PVK与Tb(m benzoicacid) 3 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 ,能量传递效率与铽配合物的掺杂浓度有关 ,随着Tb配合物的掺杂浓度的增加 ,Tb的特征发光在掺杂体系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增加 ,而PVK的发光相对明显减弱 ,当Tb(m benzoicacid) 3 :PVK的质量比高于 2 0 %时 ,整个体系的发光变为以Tb的发光为主 ,而PVK的发光基本猝灭了。以PVK :Tb(m benzoicacid) 3 掺杂体系为发光层 ,八羟基喹啉铝 (Alq)为电子传输层 ,制备了双层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的结构为ITO/PVK :Tb(m benzoicacid) 3 /Alq/LiF/Al,该器件的电致发光为三价铽离子的特征发光 ,在 2 1V的电压下 ,亮度可达 311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发光特性 苯甲酸铽 电致发光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iF_3∶Eu,Gd中Gd^(3+)→Eu^(2+)的能量传递 被引量:5
11
作者 贾志宏 李竑 +1 位作者 叶泽人 石春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研究了 Ba Li F3中 Gd3+和 Eu2 +的光谱性质及 Gd3+对 Eu2 +的能量传递过程 ,讨论了传递机理 .Gd3+的含量 (物质的量分数 )为 0 .3 %时 ,传递效率最高 ,传递几率 PSA=1 .3 5× 1 0 5s- 1 .当 Gd3+的含量高于 0 .3 %时 ,由于 Gd3+ 和... 研究了 Ba Li F3中 Gd3+和 Eu2 +的光谱性质及 Gd3+对 Eu2 +的能量传递过程 ,讨论了传递机理 .Gd3+的含量 (物质的量分数 )为 0 .3 %时 ,传递效率最高 ,传递几率 PSA=1 .3 5× 1 0 5s- 1 .当 Gd3+的含量高于 0 .3 %时 ,由于 Gd3+ 和 Eu2 + 竞争吸收 Gd3+ 占优势 ,增加 Gd3+ 含量 ,竞争吸收比相应增加 ,Eu2 + 自身吸收光子数目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氟化物 稀土离子光谱 能量传递 氟化锂钡 掺杂 固体激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Sm^(3+))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婷 王耀祥 +5 位作者 田维坚 章兴龙 于惠霞 王丽莉 黄昌清 景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54-1657,共4页
本文合成了稀土离子(Sm3+)的三种β二酮类二元有机配合物Sm(HFA)3,Sm(TTA)3和Sm(DBM)3.对配体HFA,HTTA和DBM及配合物Sm(HFA)3,Sm(TTA)3和Sm(DBM)3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发现Sm(HFA)3和Sm(TTA)3在645nm处(对应Sm3+的4G5/... 本文合成了稀土离子(Sm3+)的三种β二酮类二元有机配合物Sm(HFA)3,Sm(TTA)3和Sm(DBM)3.对配体HFA,HTTA和DBM及配合物Sm(HFA)3,Sm(TTA)3和Sm(DBM)3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发现Sm(HFA)3和Sm(TTA)3在645nm处(对应Sm3+的4G5/2→6H9/2跃迁)有很强的荧光峰,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红色荧光.并且分析了配合物和配体的能级结构、配体的取代基、配体结构对称性以及CH键含量对配合物光谱性能的影响,证明了HTTA是Sm3+发红色荧光的优良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有机配合物 发光性能 能级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二氧化硅中Gd^(3+)→Eu^(3+)的能量传递 被引量:10
13
作者 阳福 刘应亮 +3 位作者 容建华 张静娴 袁定胜 黄浪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3-646,共4页
通过水热反应法,获得了单掺和双掺Eu3+,Gd3+的多孔二氧化硅组装体,研究了掺杂体系的光谱特性,观察到Gd3+→Eu3+的能量传递。分析了能量传递过程,探讨了在多孔二氧化硅中Gd3+→Eu3+的能量传递的机理,其机理主要为电偶极鄄电偶极相互作用。
关键词 多孔二氧化硅 EU^3+ GD^3+ 能量传递过程 偶极相互作用 水热反应法 光谱特性 掺杂体系 组装体 电偶极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媛媛 闫涛 +2 位作者 王冬梅 杜斌 魏琴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稀土配合物以其独特的光、电、磁等特性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显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文中就稀土与配合物间的能量传递机理进行综述,探讨了提高稀土配合物发光效率的方法,为建立新的稀土发光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还简介了稀土配合物的主... 稀土配合物以其独特的光、电、磁等特性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显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文中就稀土与配合物间的能量传递机理进行综述,探讨了提高稀土配合物发光效率的方法,为建立新的稀土发光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还简介了稀土配合物的主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配合物 能量转移 发光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氟化镁钾纳米晶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国贤 闫景辉 +2 位作者 莫凤珊 连洪州 石春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1-405,共5页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Eu2+,Ce3+单掺和双掺KMgF3纳米晶,分析了样品的结构与形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均为单相,颗粒粒度分布均匀.讨论了光谱特性并与高温固相法合成的产物作了对比.研究发现,在KMgF3纳米晶双掺体系中,由于Eu2+和Ce3+竞...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Eu2+,Ce3+单掺和双掺KMgF3纳米晶,分析了样品的结构与形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均为单相,颗粒粒度分布均匀.讨论了光谱特性并与高温固相法合成的产物作了对比.研究发现,在KMgF3纳米晶双掺体系中,由于Eu2+和Ce3+竞争吸收激发能,只能观察到Ce3+的发射带;而在KMgF多晶共掺体系中,因为存在Ce3+→Eu2+能量传递过程,只能观察到Eu2+的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稀土离子 KMgF3纳米晶 光谱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和Dy包覆纳米ZnO的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廖臣兴 王银海 +2 位作者 胡义华 罗莉 张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85-1188,共4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Eu和Dy包覆的纳米ZnO材料。X射线衍射被用来测量样品的结构和粒径。光致发光测量显示325 nm的紫外光能很好激发Eu3+的612 nm的红光发射和Dy3+的484和575 nm发射,显示氧化锌基质与Eu3+和Dy3+之间实现了能量传递,并对...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Eu和Dy包覆的纳米ZnO材料。X射线衍射被用来测量样品的结构和粒径。光致发光测量显示325 nm的紫外光能很好激发Eu3+的612 nm的红光发射和Dy3+的484和575 nm发射,显示氧化锌基质与Eu3+和Dy3+之间实现了能量传递,并对能量传递的机制进行了讨论。在Eu和Dy共同包覆的样品中,通过能量传递可能在紫外激发下实现白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稀土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4F-LnF_3体系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7
17
作者 由芳田 王颖霞 +3 位作者 林建华 陶冶 巨新 侯雪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利用稀土氧化物与NH4HF2的直接反应和水热合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NH4F-LnF3体系。直接反应的主要产物是NH4LnF4、LnF3和NH4Ln2F7;水热反应的主要产物则是NH4Ln3F10和LnF3。同时研究了NH4GdF4∶Eu3+的VUV荧光性质。Gd3+与Eu3+离子之间存在... 利用稀土氧化物与NH4HF2的直接反应和水热合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NH4F-LnF3体系。直接反应的主要产物是NH4LnF4、LnF3和NH4Ln2F7;水热反应的主要产物则是NH4Ln3F10和LnF3。同时研究了NH4GdF4∶Eu3+的VUV荧光性质。Gd3+与Eu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过程,Eu3+离子的发光以5D0→7F2为主,表明稀土离子在NH4GdF4中处于非中心对称的格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氟化物 水热合成 真空紫外光 能量传递 荧光性质 荧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和弛豫过程的光声和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伍荣护 宋慧宇 苏庆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将光声光谱和荧光光谱两种互补的手段结合起来 ,从无辐射跃迁和辐射跃迁两个角度讨论了固态稀土配合物的激发 弛豫过程。测定了稀土配合物 (Tb(AA) 3·2H2 O、Tb(AA) 3bpy和Tb(AA) 3phen)固体粉末的光声光谱和荧光光谱。与荧光光谱... 将光声光谱和荧光光谱两种互补的手段结合起来 ,从无辐射跃迁和辐射跃迁两个角度讨论了固态稀土配合物的激发 弛豫过程。测定了稀土配合物 (Tb(AA) 3·2H2 O、Tb(AA) 3bpy和Tb(AA) 3phen)固体粉末的光声光谱和荧光光谱。与荧光光谱相结合 ,光声光谱反映了不同配合物发光效率的变化 ,Tb(AA) 3phen、Tb(AA) 3·2H2 O和Tb(AA) 3bpy的发光效率依次增强。研究了配合物的分子内能量传递和弛豫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光谱 荧光光谤 稀土配合物 发光效率 能量传递 弛豫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稀土氟化物玻璃上转换发光材料发展概况 被引量:13
19
作者 贺芸芬 李志国 朱基千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5-90,共6页
和传统的氧化物玻璃相比,氟化物玻璃具有声子能量低的特点,因此无辐射跃迁几率小,上转换量子效率高,使得掺稀土离子的氟化物玻璃具有高的发光效率。且稀土离子的能级在氟化物玻璃中具有较长的寿命,形成更多的介稳能级,有丰富的激光跃迁... 和传统的氧化物玻璃相比,氟化物玻璃具有声子能量低的特点,因此无辐射跃迁几率小,上转换量子效率高,使得掺稀土离子的氟化物玻璃具有高的发光效率。且稀土离子的能级在氟化物玻璃中具有较长的寿命,形成更多的介稳能级,有丰富的激光跃迁。利用稀土离子在氟化物光纤中的上转换特性,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光纤激光器。本文简述了掺稀土氟化物玻璃上转换激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氟化物玻璃 发光材料 发光效率 能量上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2S:0.03Eu,0.03Ti的长余辉特性及Ti向Eu^(3+)的余辉传能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洪樟连 张朋越 +2 位作者 黄秋平 樊先平 王民权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9-334,共6页
采用高温还原法合成了Eu,Ti共激活橙红色Y2O2S长余辉发光材料,并测量了Y2O2S:0.03Eu,0.03Ti磷光体的荧光光谱,余辉分辨和余辉衰减曲线谱.实验结果表明, Y2O2S:0.03Eu,0.03Ti磷光体的发射谱由一系列Eu3+离子内部能级跃迁的尖峰组成... 采用高温还原法合成了Eu,Ti共激活橙红色Y2O2S长余辉发光材料,并测量了Y2O2S:0.03Eu,0.03Ti磷光体的荧光光谱,余辉分辨和余辉衰减曲线谱.实验结果表明, Y2O2S:0.03Eu,0.03Ti磷光体的发射谱由一系列Eu3+离子内部能级跃迁的尖峰组成;余辉分辨谱则不同,由一个主峰位于565nm的宽发射带和一系列波长范围位于500nm以上的窄发射带两种峰形组成,可分别归为Ti离子的宽带余辉发射和三价Eu3+的线状余辉发射.分析认为,样品中存在Ti余辉发射向Eu3+内部能级间产生选择性的余辉传能机制,从而导致 Y2O2S:0.03Ti,0.03Eu磷光体中同时出现两种发光中心离子的余辉分辨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 传能 磷光体 发光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