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4篇文章
< 1 2 1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weld line development in micro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被引量:2
1
作者 谢磊 ZIEGMANN Gerhard 蒋炳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5期774-780,共7页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rial-mold" risk and cost,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micro injection molding weld line development investigation. The micro tensile specimen which has the size of 0.1 ...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rial-mold" risk and cost,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micro injection molding weld line development investigation. The micro tensile specimen which has the size of 0.1 mm(depth) ×0.4 mm(width) ×12 mm(length) in test area was selected as the objective part,and polypropylene(PP)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Respectively with specific commercial software(Mold Flow) and gener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 software(Comsol Multiphysics)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for development of weld line in micro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were executed and the real comparison experiments were also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micro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the specific commercial software for normal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is not valid to describe the micro flow process,the shape of flow front in micro cavity flowing which is important in weld line developing study and the contact angle due to surface tension are not able to be simula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or micro weld line development,the general CFD software,which is more flexible in user defining function,is applied. The results show better effects in describing micro fluid flow behavior. As a conclusion,as for weld line forming process,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can give a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results for processing parameters optimizing in micro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but for both kinds of softwares quantitative analysis cannot be obtained unless the boundary condition and micro fluid mathematic model ar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ld line micro injection mol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itutive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injection molding of MgTiO_(3) ceramic parts 被引量:1
2
作者 GU Xing-jian LIU Kai +2 位作者 HU Jia-ming DU Yan-ying SUN Hua-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244-1254,共11页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powder flow law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of MgTiO3 ceramic parts with complex structures,a constitutive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MgTiO3 ceramic injection molding were e...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powder flow law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of MgTiO3 ceramic parts with complex structures,a constitutive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MgTiO3 ceramic injection molding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Hunt method.The material parameters of MgTiO3 such as elastic modulus,Poisson ratio,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specific heat capacity were measured.Based on the fitting curve and the material parameters measured,the cross-WLF viscosity model and P-V-T model required for MgTiO3 ceramic injection molding were optimized.Furthermore,the influence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mold filling flow and distribution of parts defects was researched.It was found that the gate position,injection speed and melt temperature have greater influence on mold filling flow and the packing process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parts’defects.On this basis,the MgTiO3 ceramic parts injection molding experiment ver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the simulated results,it is found that the deformation error is within 1.5%and the density error is within 1%.Therefore,this research provide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MgTiO3 ceramic parts fabricated by injection mol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TIO3 ceramic injection molding constitutive model process parame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rheological analytic model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powder injection molding filling process
3
作者 刘跃军 李祥刚 +2 位作者 黄宇刚 魏珊珊 曾广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51-56,共6页
Mathematical model of filling disk-shaped mold cavity in steady state was studied.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under vibration field was developed from the model in steady state.According to the model of filling disk-sh... Mathematical model of filling disk-shaped mold cavity in steady state was studied.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under vibration field was developed from the model in steady state.According to the model of filling disk-shaped mold cavity in steady state,the filling time,the distribution of velocity field and the pressure field were obtained.The analysis results from rheological analytic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Moldflow software in the powder injection molding filling process.Through the comparison,it is found that it is unreasonable to neglect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when calculated the pressure changing with the time at the cavity gate,while it can be neglected in other situations such as calcul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velocity fields.Thi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rrect model both in steady state and under vibration force fiel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ematical model moldFLOW software vibration force field POWDER injection molding FILLING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ape retention of injection molded stainless steel compacts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益民 K.A.Khalil 黄伯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The effects of the binder composition, the powder loading,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feedstocks, and the injection molding parameters on the compact shape retention for metal injection molding 17-4PH stainless steel w... The effects of the binder composition, the powder loading,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feedstocks, and the injection molding parameters on the compact shape retention for metal injection molding 17-4PH stainless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The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ethylene vinyl acetate as a second component of the wax-based binder to retain compact shape due to its higher pyrolytic temperature and less heat of fusion. The compact distortio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powder loading, molding pressure and molding temperature. There exists an optimal process combination including the powder loading of 68%, molding pressure of 120MPa and molding temperature of 150℃. Under this process condition, the percentage of distorted compacts is the lo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jection molding shape retention stainless ste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分析的汽车外后视镜基座翘曲变形解决方案
5
作者 薛东 陈嘉豪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4,共6页
为解决后视镜基座产品翘曲变形的问题,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然后在模流分析软件中,选择3D网格类型,并加入水路对产品进行分析。采用正交试验法的直观分析对模具表面温度、熔体温度、顶出温度、注塑总周期在产品的影响进行研究。通... 为解决后视镜基座产品翘曲变形的问题,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然后在模流分析软件中,选择3D网格类型,并加入水路对产品进行分析。采用正交试验法的直观分析对模具表面温度、熔体温度、顶出温度、注塑总周期在产品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并优化注塑工艺得出,在模具表面温度50℃,熔体温度275℃,顶出温度160℃,注塑总周期55 s的条件下,后视镜基座的翘曲变形总量最小,为1.466 mm。在实际设计制造模具阶段,采用后视镜基座增加预变形1.5 mm。最后在模流分析的最佳注塑工艺条件下,进行实际注塑制样,所得成品外观无缺陷。并且对实际注塑产品上的三坐标进行检测以及实际装车进行验证,成功解决了后视镜基座产品翘曲变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曲变形 后视镜基座 模流分析 正交试验 注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 Moldflow 的汽车中控台框架翘曲变形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巨保 黄建军 +3 位作者 杨明 李峰 张亮 查翔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以某汽车中控台框架为研究对象,测量试模样品发现其翘曲变形量超过了装配要求。通过Moldflow软件模拟了该塑件实际的注塑过程,翘曲变形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平均值的最大误差为5.98%,发现该塑件翘曲变形的主要因素为冷却不均和收缩不均。本... 以某汽车中控台框架为研究对象,测量试模样品发现其翘曲变形量超过了装配要求。通过Moldflow软件模拟了该塑件实际的注塑过程,翘曲变形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平均值的最大误差为5.98%,发现该塑件翘曲变形的主要因素为冷却不均和收缩不均。本文在原物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玻璃纤维以及优化工艺参数后,翘曲变形量的模拟值与初始方案相比降低了86.22%。试模验证表明,优化后的翘曲变形量模拟值与实测平均值的最大误差为4.35%,证明了Moldflow软件模拟分析的准确性。试模后各检测点的最大翘曲变形量降到了1.6 mm以下,较优化之前降低了80%以上,为类似大型复杂注塑件的翘曲变形分析及优化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成型 中控台框架 翘曲变形 模流分析 玻璃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的徽章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海龙 朱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77,共5页
结合工艺品徽章塑件外观结构紧凑、表面分布大量1 mm文字凸起的结构特点,设计了1套1模4腔的注塑模具。为保证塑件的外观质量,重点分析影响外观质量的浇口疤痕尺寸、充填完整无短射、体积收缩均匀无缩痕3个因素。结合Moldflow软件仿真模... 结合工艺品徽章塑件外观结构紧凑、表面分布大量1 mm文字凸起的结构特点,设计了1套1模4腔的注塑模具。为保证塑件的外观质量,重点分析影响外观质量的浇口疤痕尺寸、充填完整无短射、体积收缩均匀无缩痕3个因素。结合Moldflow软件仿真模拟确定了采用直径为0.6 mm的点浇口,并且,在该基础上,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减少体积收缩率和充填不完整的现象。然后,对模具的分型面、定模型芯、动模型腔、点浇口浇注系统和脱模机构进行结构设计,由于徽章塑件外观结构紧凑,采用2根直径为5 mm和6根直径为3 mm的推杆实现产品的脱模。最后,经实际生产验证,4个型腔充填均匀完整,塑件外观质量较好。采用Moldflow软件成型分析能显著提升注塑模具的设计效率及塑件的成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章 注塑模具 moldFLOW 成型分析 短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ex 3D与正交试验的离心泵泵头注塑工艺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秉辉 张佰城 黄兆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以商用离心泵泵头为研究对象,运用Moldex3D模流分析软件对其注塑成型过程进行了模拟。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设置了三种浇口方案,通过对注塑过程的模拟分析选出最佳方案来获得模具设计思路并预测制品成型后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结果表明,... 以商用离心泵泵头为研究对象,运用Moldex3D模流分析软件对其注塑成型过程进行了模拟。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设置了三种浇口方案,通过对注塑过程的模拟分析选出最佳方案来获得模具设计思路并预测制品成型后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结果表明,平衡进浇方案的制品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制品的翘曲变形量为1.588 mm,体积收缩率为2.444%。确认最佳浇口方案后,将充填时间(A)、保压时间(B)、冷却时间(C)和模具温度(D)作为实验因素,采用田口法构建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来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并使用极差和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置信度检测。以翘曲总位移结果为主要权重对象,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成型参数的最优组合为A_(1)B_(1)C_(1)D_(1),方差分析则验证了极差分析的结果置信度高于99%。相较于初始方案,制品的翘曲变形量从1.588 mm降低至1.214 mm,降低了23.6%;冷却时间降低至10 s,降低了40%。得知模流分析技术的使用让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明显的优化,为预测塑件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dEX3D 正交试验 注塑成型 离心泵 模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的汽车把手气辅注塑工艺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程佳玮 曹俊哲 +4 位作者 谢传颖 李衡 陈福松 李磊 王小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3,共5页
汽车内饰把手是典型的棒状类零件,常采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GAIM)技术进行生产,以满足把手强度和轻量化要求。由于GAIM技术的成型参数多,塑件成型质量控制难度大,通过运用Moldflow模流仿真分析并结合Taguchi试验方法,以塑件的气体穿透长... 汽车内饰把手是典型的棒状类零件,常采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GAIM)技术进行生产,以满足把手强度和轻量化要求。由于GAIM技术的成型参数多,塑件成型质量控制难度大,通过运用Moldflow模流仿真分析并结合Taguchi试验方法,以塑件的气体穿透长度和横截面最小壁厚为质量目标来优化成型工艺参数,选择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气体压力、气体保压时间和预注射量5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分析研究上述5个工艺参数对气体穿透长度和横截面最小壁厚的影响规律,应用多目标综合平衡法得到优化的工艺参数组合,即熔体温度为250℃、模具温度为50℃、气体压力为10 MPa、气体保压时间为10 s、预注射量为75%。通过实际GAIM验证,塑件气体穿透效果良好,满足穿透长度和横截面最小壁厚的要求,塑件质量减轻25%以上,并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能够显著缩短成型周期,节约塑料材料,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并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 模流仿真分析 Taguchi试验 极差分析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的排水泵过滤网注塑工艺优化与模具设计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俊杰 陈秋凡 +2 位作者 冯文 蒋莹莹 刘朝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利用Moldflow对塑料排水泵过滤网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仿真,通过对其结构分析制定了合理的浇口位置和冷却水路。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熔体温度(A)、充填压力(B)和开模时间(C)对于塑件翘曲变形的影响,得出较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为A... 利用Moldflow对塑料排水泵过滤网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仿真,通过对其结构分析制定了合理的浇口位置和冷却水路。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熔体温度(A)、充填压力(B)和开模时间(C)对于塑件翘曲变形的影响,得出较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为A_(1)B_(3)C_(3),即熔体温度220℃,充填压力80%,开模时间6 s,此时塑件的最大翘曲变形量为0.632 8 mm,与优化前相比降低了10.37%。最后依据Moldflow的分析结果,利用UG软件对注塑模具的结构进行了设计,根据塑件卡扣的结构特点,型腔采用整体式结构,型芯设计为组合式(主型芯+滑块)结构,并采用三组“斜导柱+滑块”式侧向抽芯机构解决脱模问题。为实现顺序脱模,借助尼龙塞以增加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的开模阻力,设计了内置式“小拉杆+拉杆套”结构的定距分型机构;考虑到塑件形状和模具结构与成本,设计了沿塑件侧壁轮廓排布的圆推杆脱模机构;为避免气纹、气穴等缺陷的形成,在型腔处设计了排气槽结构。该模具结构设计较为合理,可为其他结构相似塑件的模具设计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泵过滤网 模流分析 正交试验 注塑成型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的车身后护板微孔发泡注塑工艺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纪委 王明伟 +2 位作者 翟剑敏 叶星辉 杨茂森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使用Moldflow软件模拟车身后护板注塑工艺,采用正交试验及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熵权法优化注塑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实际试模验证。结果表明:使用微孔发泡注塑成型可实现车身后护板减重及降低翘曲变形量;优化的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235℃,模具温... 使用Moldflow软件模拟车身后护板注塑工艺,采用正交试验及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熵权法优化注塑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实际试模验证。结果表明:使用微孔发泡注塑成型可实现车身后护板减重及降低翘曲变形量;优化的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235℃,模具温度35℃,充填时间3.5 s,充填体积百分比92%,初始气体含量1.2%(w),所制零件总质量为1362.2 g,z方向翘曲变形量为1.006 mm,较采用微孔发泡默认工艺组合分别减少了18.4 g,0.478 mm;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熵权法对工艺优化能满足产品减重和降低翘曲变形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后护板 微孔发泡注塑 正交试验 灰色关联分析 熵权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tering products molded by injecting ceramic and metal powders
12
作者 刘平安 曾令可 李秀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3期269-271,共3页
The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s with different volume ratios of ZrO2 ceramic powder to 316L stainless steel powder were prepared.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The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s with different volume ratios of ZrO2 ceramic powder to 316L stainless steel powder were prepared.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ss exists in the products and the bend strength reaches 300MPa. ZrO2 phase and stainless steel phase are uniform in samples. The toughness of ceramic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stainless steel. Through TEM study of the interface, some crystalline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s are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ceramic powder injection molding TOUGHNESS ST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优化的计算机CPU涡轮风扇模具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雷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结合CPU涡轮风扇的注射成型要求,采用CAE辅助分析优化得到了塑件的成型方案为1模1腔、正面中心轴顶端进浇模腔布局,单点热嘴环形热浇口浇注。利用分层抽芯的方法将单个涡轮叶槽的脱模采用上、中、下3层滑块的顺序实施抽芯的方法进行侧... 结合CPU涡轮风扇的注射成型要求,采用CAE辅助分析优化得到了塑件的成型方案为1模1腔、正面中心轴顶端进浇模腔布局,单点热嘴环形热浇口浇注。利用分层抽芯的方法将单个涡轮叶槽的脱模采用上、中、下3层滑块的顺序实施抽芯的方法进行侧抽芯脱模,从而得到整个涡轮风扇叶槽的所需脱模机构为27个滑块机构,分别为上层9个上滑块机构、中层9个中滑块机构、下层9个下滑块机构。根据滑块机构的抽芯驱动需要,将模具的整体结构采用一种假三板模结构,分3次开模,第一次开模用作下层9个滑块机构的侧抽芯驱动;第二次开模用作上层9个滑块机构的侧抽芯驱动;第三次开模用作塑件的完全脱模,第三次开模打开后,随着中层9个油缸驱动9个中滑块侧抽芯动作的完成,塑件自动脱落而实现完全脱模。结合涡轮风扇叶槽难以脱模的实践难题,设计了3层滑块机构按序抽芯,根据模具开模提供的驱动进行设计,有效地解决了涡轮风扇塑件的成型难题,机构动作可靠,生产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U涡轮风扇 CAE分析 成型 热流道 注射模设计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用皮纹后饰条注塑参数优化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可 邹华杰 +1 位作者 钱子龙 李兵兵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0,共4页
以某型号轿车皮纹后饰条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制品上特征点A为翘曲观测点,在扣接特征处沿料流前进方向增设了“溢料回路”。选取模具表面温度、注塑温度、注射压力、保压压力,为研究对象,构建4因素4水平L16正交试验。对16组数据进行了极差... 以某型号轿车皮纹后饰条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制品上特征点A为翘曲观测点,在扣接特征处沿料流前进方向增设了“溢料回路”。选取模具表面温度、注塑温度、注射压力、保压压力,为研究对象,构建4因素4水平L16正交试验。对16组数据进行了极差分析,获得了响应最灵敏的因素及水平,得到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在最优参数组合下,A点处所有效应下翘曲量为5 mm,较第10组参数下的翘曲量,降低了30%。对最优参数进行了试验验证,主要注塑参数为模具表面温度128℃、注塑温度330℃、注射压力48 MPa、保压压力为注射压力的95%。成型后制品外观面光泽均匀,没有出现银纹、拉丝、发白等注塑缺陷,特征点A,与制品整体平滑过渡,满足了试验预期,制品成型后满足使用要求,验证了Moldflow 2023模流分析软件的准确性及极差分析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表面温度 注塑温度 注射压力 保压压力 正交试验 极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色成型方式的灯泡外壳注拉吹成型模具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波 贺柳操 唐志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对于灯泡外壳塑件成型,采用单一的注塑成型或吹塑成型都无法满足塑件高效率大批量生产要求。为解决此问题,基于双色成型原理而为之设计了一副注拉吹双色成型模具。该注拉吹双色模具成型方法为:第一步使用注塑方式成型吹塑坯件,第二步使... 对于灯泡外壳塑件成型,采用单一的注塑成型或吹塑成型都无法满足塑件高效率大批量生产要求。为解决此问题,基于双色成型原理而为之设计了一副注拉吹双色成型模具。该注拉吹双色模具成型方法为:第一步使用注塑方式成型吹塑坯件,第二步使用高压空气(0.38 MPa)对坯件(196~212℃)内壁进行吹塑成型,使塑件的成型达到设定要求,同时也解决了塑件的连续自动化生产要求。该注拉吹双色模具由2副子模具组成,2副子模具动模相同、定模不相同,从而能实现换腔不换芯的双色成型动作。第一副子模具中,采用热流道+冷流道的组合浇注方式对吹塑坯件模腔进行充填而获得吹塑坯件。第二副子模具中,使用注塑机油缸驱动阀芯型芯控制气道中的高压空气对坯件内壁实施拉伸/吹塑成型,塑件球泡形外壁使用一组哈夫滑块实施成型和侧抽芯脱模,塑件的最终脱模使用推板将塑件从型芯镶件上推出而实现。两个动模中,使用油缸推动阀芯座板间接推动阀芯型芯打开气缝,阀芯型芯的复位则由弹簧通过推动阀芯座板而带动其复位,从而使气缝闭合,用于吹塑成型的高压空气则一直在气道内存在。两副子模具动模的交换通过注拉吹一体机转盘做180°转动而进行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拉吹成型 双色模具 注塑 吹塑 气动阀芯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前保险杠注塑参数田口试验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可 邹华杰 +1 位作者 钱子龙 李兵兵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6,共7页
为了获得低翘曲量的汽车用前保险杠制品,对制品浇口充填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经验证,聚合物链不会断裂,材料不会降解,优化后浇口成型方案合理。选取熔体温度(H)、注射压力(I)、模具表面温度(J)、“辅助流道”直径(K)、浇口宽度(L)、冷... 为了获得低翘曲量的汽车用前保险杠制品,对制品浇口充填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经验证,聚合物链不会断裂,材料不会降解,优化后浇口成型方案合理。选取熔体温度(H)、注射压力(I)、模具表面温度(J)、“辅助流道”直径(K)、浇口宽度(L)、冷却时间(M),为研究对象,构建6因素5水平25次田口试验,当H为225℃,I为60 MPa,J为75℃,K为10 mm,L为20 mm,M为40 s(第6组工艺参数)时,最大翘曲量(20.10 mm)最小。通过极差分析,获得各因素各水平与最大翘曲量的关联,熔体温度、注射压力、“辅助流道”直径,对最大翘曲量的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冷却时间,对最大翘曲量的影响作用不大;浇口宽度及模具表面温度,对最大翘曲量的影响最弱。在H为225℃,I为60 MPa,J为75℃,K为12 mm,L为32 mm,M为30 s参数下最大翘曲量较第6组工艺参数下的最大翘曲量,降低了30.3%。经试验验证,成型后的制品表面光泽均匀,没有出现烧焦、困气、熔接痕等缺陷,成型状态优良,保险杠两端与模具贴合良好,没有发现翘曲现象,验证了工艺参数的准确性,佐证了Moldflow 2024模流数值软件分析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保险杠 熔体温度 注射压力 模具表面温度 “辅助流道”直径 浇口宽度 冷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E优化的汽车中屏罩热流道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雨 高云霄 +1 位作者 王声杭 肖钟理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0,78,共9页
针对汽车中屏罩塑件为扭曲非规则形状,模腔难以获得均衡充填、内壁附加特征多难以实现自动脱模的注塑成型难题,首先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手段优化获得了塑件模腔的注塑成型方案,方案中模腔充填浇口优化设置为3个侧浇口,流道采用... 针对汽车中屏罩塑件为扭曲非规则形状,模腔难以获得均衡充填、内壁附加特征多难以实现自动脱模的注塑成型难题,首先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手段优化获得了塑件模腔的注塑成型方案,方案中模腔充填浇口优化设置为3个侧浇口,流道采用热流道+冷流道复合式浇注系统。针对充填过程中出现的各分部之间注塑不平衡问题,在充填末端创新地附加开设辅助流动通道,使分部之间注塑不平衡差异减小到5 MPa左右,有效避免了塑件注塑飞边等潜在缺陷的发生。针对塑件难脱模问题,采用脱模方向集成设计法优化设计了21个脱模机构用于塑件的自动化脱模,其中包括14个斜顶机构,1个动模滑块机构和6个直顶块顶出机构。斜顶机构中,在推板顶出行程有限的情况下,将14个斜顶机构优化设计为3种类型的斜顶机构,分别为双斜顶杆增程斜顶机构、单斜顶杆增程斜顶机构和斜顶杆无增程斜顶机构。通过上述优化设计,模具结构设计为一种两板热流道单腔单次开模模具,结构紧凑实用,动作可靠,有效地解决了塑件注塑成型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中屏罩 CAE分析 注塑成型 注塑平衡 注塑工艺参数 模具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选模型和灰狼算法的注塑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峰 孙永华 +2 位作者 李国琳 李西兵 连灿鑫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7,共8页
采用Moldflow软件对食品保鲜盒盖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目的是通过优化注塑工艺参数,最大限度地减小产品的体积收缩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采用筛选试验设计的方法,确定对注塑成型过程影响较显著的参数。然后,构建多个近似模型,并... 采用Moldflow软件对食品保鲜盒盖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目的是通过优化注塑工艺参数,最大限度地减小产品的体积收缩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采用筛选试验设计的方法,确定对注塑成型过程影响较显著的参数。然后,构建多个近似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筛选出性能最佳的模型。最后,利用灰狼优化算法对最优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得到最优注塑工艺参数组合,并进行模拟验证和实际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注塑工艺参数组合制备的产品的体积收缩率显著减小,由初始的5.837%下降至4.01%,下降了31.3%,证明了结合计算机模拟、更优的模型和智能优化算法在注塑工艺优化中具有有效性及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工艺参数 筛选试验设计 中心复合试验 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 灰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聚丙烯模内装饰-微孔发泡注塑成型传热特性与成型质量研究
19
作者 金鑫 黄常翼 +3 位作者 黄振敏 陆龙福 严岿 郭巍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68,共8页
针对车用聚丙烯(PP)内外饰件在微孔发泡注塑成型过程中面临的表观质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创新的模内装饰-微孔发泡注塑(IMD-MIM)成型工艺。通过物理实验和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了Cu、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装饰膜对IMD-MIM成型... 针对车用聚丙烯(PP)内外饰件在微孔发泡注塑成型过程中面临的表观质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创新的模内装饰-微孔发泡注塑(IMD-MIM)成型工艺。通过物理实验和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了Cu、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装饰膜对IMD-MIM成型工艺制件的传热特性、泡孔结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装饰膜增加了熔体和模具的热阻,聚合物膜的滞热效应高于Cu膜。装饰膜显著改善了制件泡孔结构和表面质量,其中PP膜提升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最为显著。PP膜装饰件的拉伸强度提升至22.37 MPa以上,表面粗糙度(Ra)降至0.244μm,缺口冲击强度提升至6.8 kJ/m^(2)以上。研究为提高IMD-MIM成型工艺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微孔发泡注塑 模内装饰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饰膜厚度对MIM-IMD制品成型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
20
作者 金鑫 梁向京 +3 位作者 黄常翼 黄振敏 严岿 郭巍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6-245,共10页
目的探讨聚丙烯(PP)装饰膜厚度对微孔发泡-模内装饰(MIM-IMD)注塑成型制品性能的调控机制,以优化泡孔结构、表面质量及力学性能。方法采用MIM-IMD工艺,通过控制装饰膜厚度(0.10~0.30 mm),对不同膜厚样品进行力学测试,并结合扫描电镜(SEM... 目的探讨聚丙烯(PP)装饰膜厚度对微孔发泡-模内装饰(MIM-IMD)注塑成型制品性能的调控机制,以优化泡孔结构、表面质量及力学性能。方法采用MIM-IMD工艺,通过控制装饰膜厚度(0.10~0.30 mm),对不同膜厚样品进行力学测试,并结合扫描电镜(SEM)观察泡孔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随着装饰膜厚度的增加,垂直于熔体流动方向的芯层泡孔最大直径上升,泡孔平均直径和密度先上升后下降,而平行熔体流动方向的芯层厚度减小,泡孔平均直径上升,泡孔密度先上升后下降,且覆膜侧的泡孔平均直径和密度均高于无膜侧的;当膜厚为0.1 mm时,发泡零件表面缺陷较少,表面粗糙度最低,继续增加膜厚,则气孔和凹陷增多;随着膜厚的增加,发泡零件表面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呈上升趋势。结论装饰膜厚度显著影响了泡孔结构的非对称分布情况,当装饰膜厚度增加时,滞热效应增强,覆膜侧熔体温度升高,为泡孔生长提供了更多时间。当膜厚超过0.2 mm时,气体逃逸加剧,泡孔质量下降;装饰膜有效改善了表面质量,但增加膜厚后,膜能被熔体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导致发泡零件表面缺陷增加;装饰膜通过改善发泡零件内部泡孔结构提高了其力学性能,增加膜厚可进一步提升对基材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微孔发泡注塑 模内装饰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