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4-2023年华南三省(区)近岸海域赤潮时空特征研究
1
作者 仇月萍 向昆仑 +4 位作者 周水华 罗军 曾丽红 赵长进 徐博良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5,共8页
收集华南三省(区)近岸海域1984—2023年的赤潮发生记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该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南三省(区)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次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年累计面积波动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季是高发季节,高... 收集华南三省(区)近岸海域1984—2023年的赤潮发生记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该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南三省(区)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次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年累计面积波动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季是高发季节,高发月份为1—5月,其中4月发生次数最多;多以小型赤潮为主,约92%的赤潮发生在广东近岸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大鹏湾、湛江、大亚湾、汕尾、潮汕等内湾海域;夜光藻为华南三省(区)近岸海域第一优势藻种,主要发生在春、秋、冬三季的大鹏湾海域,发生频次排前四的优势藻种为夜光藻、球形棕囊藻、红色赤潮藻和中肋骨条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时空分布特征 华南三省(区)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植物区系的分区 被引量:5
2
作者 廖文波 张宏达 仲铭锦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6-35,共10页
广东植物区系与广西中部、东南部及福建西南部、中部及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的植物区系关系最为密切,它们共同组成了华南省,属东亚植物区.华夏植物界.传统的以北极起源理论或热带起源理沦为依据.将中国植物区系特别是广东亚热带植物... 广东植物区系与广西中部、东南部及福建西南部、中部及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的植物区系关系最为密切,它们共同组成了华南省,属东亚植物区.华夏植物界.传统的以北极起源理论或热带起源理沦为依据.将中国植物区系特别是广东亚热带植物区系,分割成泛北极植物界和古热带植物界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亚洲热带至亚热带无论在植物区系组成上还是在森林群落的结构上都是一整体.它们是华夏起源的.华南省植物区系可达7500种.中国特有属达86属,地区特有属约15属.如猪血木、四药门花、圆籽荷、辛木、虎颜花、梅兰、四数苣苔、报春苣苔、拟九节、小花苣苔、圆唇苣苔等属.华南省又可分为三个亚省:粤西南—桂东南亚省,粤东南—闽西南亚省,粤北—闽西北亚省,三个亚省在地质史上,气侯区上,植物区系组成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区系区划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区生态水资源库脆弱度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邹君 王亚力 毛德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543-3552,共10页
以南方生态水资源库为研究对象,提出生态水资源库脆弱性概念,分析了其脆弱性成因和主要表现。从脆弱性成因角度构建了包含10个具体指标的南方丘陵区生态水资源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对85个县级... 以南方生态水资源库为研究对象,提出生态水资源库脆弱性概念,分析了其脆弱性成因和主要表现。从脆弱性成因角度构建了包含10个具体指标的南方丘陵区生态水资源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对85个县级评价单元的生态水资源库脆弱度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全省生态水资源库脆弱性等级以中等脆弱为主,其中,微脆弱等级3个,占总评价单元的3.5%,中等脆弱等级70个,占总评价单元的82.4%,强脆弱12个,占总评价单元的14.1%。脆弱度空间分布存在"西部大于东部,南部大于北部"的总体分布态势。其中,以湘西北、湘西南和湘南所构成的外部环形地带和以长沙、衡邵盆地为中心的中东部地带为全省两个比较明显的高脆弱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资源库 南方丘陵区 脆弱性 模糊物元模型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地区林地资源集约经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詹海斌 吴群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5-57,61,共4页
借助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进行林地资源的集约经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对于实现南方丘陵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统计分析法与实证研究法,针对南方丘陵地区林地利用状况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林地产权制度,实行... 借助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进行林地资源的集约经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对于实现南方丘陵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统计分析法与实证研究法,针对南方丘陵地区林地利用状况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林地产权制度,实行林地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提高林地的集约利用度,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等内容进行研究。基本结论是:通过完善林地产权制度,实行林地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提高林地的集约利用度,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引导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走上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强调在大力开发林地资源,提高林地资源集约经营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南方丘陵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使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并且要考虑南方丘陵各地区本身独特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区独具特色的林地绿色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产权 南方丘陵地区 可持续发展 集约经营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中国海油三个万亿大气区勘探战略思考 被引量:18
5
作者 徐长贵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天然气具有清洁低碳等优势,在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海油为响应国内不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号召,提出了三个万亿大气区战略布局,即:南海万亿大气区、渤海万亿大气区和陆上鄂东-沁水万亿大气区,这... 天然气具有清洁低碳等优势,在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海油为响应国内不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号召,提出了三个万亿大气区战略布局,即:南海万亿大气区、渤海万亿大气区和陆上鄂东-沁水万亿大气区,这三个万亿大气区是中国海油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主要区域。本文聚焦资源基础、勘探方向、勘探理论认识与技术攻关方向,明确了中国海油建设三个万亿大气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研究认为:①中国海油在南海北部、渤海海域和陆上探区具备实现三个万亿大气区的现实储量基础和资源潜力;②深水深层、深水超浅层、浅水深层和陆上深煤层,是未来中国海油开展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③深部优质储层分布规律和深部油气富集机理等理论认识,深部储层改造、深部地震成像等关键技术,是未来需要重点攻关的理论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油 天然气 万亿大气区 勘探战略 南海 渤海 鄂东-沁水 资源基础 勘探方向 勘探理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学视角下晚明时期华南边疆治理研究——以广东省罗定地区为例
6
作者 陈宇思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0-165,共6页
我国边疆地区一直是多族群杂居的状态,边疆治理史又被视为"汉人话语权"下的开发史。以往对国家边疆治理的研究,多从政治史角度考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作用。为了更好地阐述古代国家边疆治理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基于区域经济学... 我国边疆地区一直是多族群杂居的状态,边疆治理史又被视为"汉人话语权"下的开发史。以往对国家边疆治理的研究,多从政治史角度考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作用。为了更好地阐述古代国家边疆治理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基于区域经济学中"区域"与"开发"的定义与理解,对粤桂边界的罗定地区各项治理措施进行研究,考察晚明华南边疆治理的新特点。结合方志、家谱与考古报告等文献解读,探讨明后期中央在边疆实施建设城镇、招徕移民等诸项措施所带来社会经济变迁与区域整合的结果。明清时期的边疆治理措施已带有深化区域发展的色彩,清代甚至建国初区域社会经济格局的奠基与萌芽可上溯至晚明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明代晚期 华南地区 边疆控制 罗定 粤桂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整理范例探讨——以广西武鸣县双桥镇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亭 严志强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年第6期524-529,共6页
以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整理模式与方法,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在南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南方丘陵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经济社会基础薄弱,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不协调,土地... 以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整理模式与方法,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在南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南方丘陵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经济社会基础薄弱,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不协调,土地整理势在必行且任务艰巨。广西武鸣县双桥镇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同类地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规划的编制、技术队伍的培养、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项目实施效益的评价体系的形成等,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都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土地整理 南方丘陵地区 土地可持续利用 广西武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洽水地区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对华南内陆~100Ma构造环境的制约
8
作者 张小葛 谢财富 +7 位作者 张昭 陈凯 南争路 袁永盛 张宏辉 靳国栋 彭苹 朱玉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02-2028,共27页
【研究目的】东南沿海地区发育大量~100 Ma的岩浆岩,在华南内陆该期岩浆作用虽报道较少但往往与成矿有关。查明该期岩浆作用在华南内陆的分布,将为该区晚燕山期构造背景的研究及相关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1︰5万区域... 【研究目的】东南沿海地区发育大量~100 Ma的岩浆岩,在华南内陆该期岩浆作用虽报道较少但往往与成矿有关。查明该期岩浆作用在华南内陆的分布,将为该区晚燕山期构造背景的研究及相关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对位于华南内陆的郴州—临武断裂附近的洽水地区花岗岩,划分为5个侵入次:(1)粗—中粒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中—细粒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3)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4)中—细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5)细粒含斑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然后系统地对不同侵入次的代表性岩石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获得第一到第五侵入次的年龄为102~97 Ma,均属早—晚白垩世之交(~100 Ma)侵入岩。【结论】综合分析对比华南内陆及东南沿海地区~100 Ma的岩浆事件,认为华南内陆该期岩浆活动的动力学机制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引发的弧后及陆内岩石圈伸展,导致郴州—临武等古深大断裂重新活化拉张,引起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减薄,进而产生较强烈的幔源和壳源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环境 锆石U-PB定年 燕山晚期 连阳花岗岩体 广东洽水地区 华南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