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9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子空间法的振动台试验模态参数识别——以超高层建筑缩尺模型为例
1
作者 张国伟 李建赢 +2 位作者 张宏 秦昌安 杨昕雨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5,共9页
白噪声激励是振动台试验获取模态参数常用的识别方法,但其长时间激励可能对主频较低(如缩尺超高层)的模型造成轻微损伤,间接影响后续地震波工况抗震性能的计算。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在振动台试验的地震波工况中,基于随机子空间法识别了模... 白噪声激励是振动台试验获取模态参数常用的识别方法,但其长时间激励可能对主频较低(如缩尺超高层)的模型造成轻微损伤,间接影响后续地震波工况抗震性能的计算。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在振动台试验的地震波工况中,基于随机子空间法识别了模型的模态参数,并与对应震级后的白噪声工况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现象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7度小震、中震及大震的地震波工况下,随机子空间法能够稳定、有效识别缩尺超高层建筑结构模型的模态参数,为同类模型振动台试验的模态参数识别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随机子空间 超高层缩尺模型 相似关系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态推覆法的高层建筑地震动有限元模拟分析
2
作者 钱芳芳 孙文彬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2-850,共9页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也变得复杂多样。不同楼层、不同方向的结构构件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地震力作用,导致结构产生复杂的内力和变形。为更加准确地评估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利...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也变得复杂多样。不同楼层、不同方向的结构构件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地震力作用,导致结构产生复杂的内力和变形。为更加准确地评估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利用组合模态推覆法进行地震响应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运用ABAQUS软件建立高层住宅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El-Centro、Northridge、Taft、Kobe地震波及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组合模态推覆法模拟和评价高层建筑结构的非线性行为;根据结构动力学平衡理论获取静态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位移和基底剪力,计算动态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延性系数、抵抗水平力。结果表明,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的高层住宅建筑层间最大位移为56.2 mm,多发生在结构中部和上部;基底剪力最大值为10540 kN。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得到该建筑的残余变形多发生在结构中部和上部。通过滞回性能分析可知,随着荷载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底部楼层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刚度退化;中部楼层结构变形逐渐增大,但抵抗变形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减弱;上部楼层结构刚度发生明显退化,影响了整体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模态推覆 静力弹塑性 动力弹塑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FGM-CM-BERT模型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
3
作者 李仁正 高冠东 +1 位作者 宋胜尊 肖珂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3,共12页
针对语音文本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中泛化能力弱和特征融合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GM-CM-BERT模型,改进快速梯度法(FGM)以对抗训练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并采用多头注意力机制提取融合多模态特征,以提升算法准确度.首先,根据多模态数... 针对语音文本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中泛化能力弱和特征融合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GM-CM-BERT模型,改进快速梯度法(FGM)以对抗训练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并采用多头注意力机制提取融合多模态特征,以提升算法准确度.首先,根据多模态数据特征,通过一种基于输入数据特征的自适应参数调整策略来改进FGM权重函数,在embedding层增加自适应扰动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其次,在跨模态交互层提出利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通过将文本查询和音频键值对交叉融合,在特征融合效率与模型复杂度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平衡;最后,实验采用CMU-MOSI和CMU-MOSEI数据集,对比了常用的15个基线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七类情绪评分分类及二元情绪分类的准确率较基线模型均有所提升,分别达到了48.2%和87.5%,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情感分析 快速梯度 多头注意力机制 对抗训练 自适应扰动 模态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IDW法的铣削机器人模态参数预测
4
作者 段玉斌 赵一阳 +2 位作者 刘金玉 曹家彬 闫维新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5,180,共8页
铣削加工工业机器人模态参数识别是分析其加工时振动现象的基础,模态参数与机器人的姿态高度相关,因此存在加工过程中其随时间改变的现象。传统的有限元法以及试验模态分析法难以快速准确地预测铣削机器人加工空间内所有姿态下的模态参... 铣削加工工业机器人模态参数识别是分析其加工时振动现象的基础,模态参数与机器人的姿态高度相关,因此存在加工过程中其随时间改变的现象。传统的有限元法以及试验模态分析法难以快速准确地预测铣削机器人加工空间内所有姿态下的模态参数,对此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距离反比加权(IDW)频响曲线预测法,实现机器人任意姿态下的频响曲线预测,并采用正交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准确辨识机器人的模态参数。首先对铣削加工系统进行有限元模态仿真,在此基础上确定传感器布放位置;采用力锤冲击试验得到加工平面内有限位姿点的频响曲线,之后利用改进IDW法对部分位姿点的频响曲线进行预测;最后利用正交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基于预测频响曲线实现模态参数的辨识并与实测模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改进IDW法可有效提高频响曲线的预测精度;2)基于预测频响曲线的模态参数识别结果与基于实测频响曲线的参数识别结果接近,低阶固有频率的预测误差在8%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机器人 频响函数预测 模态参数辨识 改进距离反比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多模态优化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夏斌 王超 +1 位作者 孙鑫 宋春丽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38,共8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参数选择往往是多模态、非线性的优化问题,同时其结构优化设计又存在计算分析时间过长、计算效率过低、收敛慢等问题。文中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新型多模态优化算法。改进萤火虫算法主要引用...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参数选择往往是多模态、非线性的优化问题,同时其结构优化设计又存在计算分析时间过长、计算效率过低、收敛慢等问题。文中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新型多模态优化算法。改进萤火虫算法主要引用了等值线概念并通过克里金(Kriging)代理模型自适应确定子计算区域,从而获得多个全局最优解和局部解,并且引入单纯形法和改进停止条件以提高算法效率。此外,研究了分层余一法用于检验代理模型精度。最后,将其应用到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优化中,使齿槽转矩成功降低了3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态优化 萤火虫算 克里金代理模型 等值线 留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模态分离的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及其工程应用
6
作者 周晓 岳子冲 +4 位作者 刘宏岳 郑金伙 化希瑞 刘铁 牟新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4-502,共19页
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是通过计算F-K谱从能量角度获取主导表面波频散信息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由于高模态瑞利波的能量通常低于基阶波的能量,因此难以分离多模态频散信息。本文通过建立多模态瑞利波模型,并讨论其相速度、波数和能量特性... 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是通过计算F-K谱从能量角度获取主导表面波频散信息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由于高模态瑞利波的能量通常低于基阶波的能量,因此难以分离多模态频散信息。本文通过建立多模态瑞利波模型,并讨论其相速度、波数和能量特性,提出一种可模态分离的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通过增强F-K谱上的高模态能量,提取其多模态能量的局部极值,进而得到相速度点,对所有相速度点进行概率分布并拟合,得到多模态频散曲线。工程应用表明,改进的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能够较好地还原多模态瑞利波信息,通过对提取的多模态频散曲线进行联合反演,可以得到与工程钻孔结果匹配较好的剪切波速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波数 微动勘探 频散曲线 模态面波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杆件屈曲模态分析的力特征约束有限条法
7
作者 金声 李政 +3 位作者 赵国 黄浩 向阳 李占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7,共8页
整体、畸变、局部等基本变形模式的划分是条理化开展薄壁杆件工程计算的必要手段。薄壁杆件的基本变形模式传统上基于简化应力-应变关系,采用变形、应变等几何特征进行定义,不利于因应复杂化应力-应变关系。提出一套完全基于力特征和正... 整体、畸变、局部等基本变形模式的划分是条理化开展薄壁杆件工程计算的必要手段。薄壁杆件的基本变形模式传统上基于简化应力-应变关系,采用变形、应变等几何特征进行定义,不利于因应复杂化应力-应变关系。提出一套完全基于力特征和正交完备性原则的基本模式定义。与广义梁理论和约束有限条法相比,提出的整体、畸变、局部3种基本变形模式关于刚度严格正交,且完整覆盖薄壁杆件全变形域。基于该定义实现了针对薄壁杆件有限条模型的屈曲模态分解和识别。算例表明,提出的基本模式定义和屈曲模态分析方法具有开、闭口和折、曲线形截面的一致适应能力,剪应变和横向伸缩的影响在基本屈曲模式中得到合理表达,曲线形截面薄壁构件具有与多边形截面薄壁构件一致的整体、畸变和局部屈曲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构件 屈曲 有限条 约束有限条 屈曲模态 广义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可夫判定过程的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海智 贾志诚 李金库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98,共6页
为了可以精准实现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提出基于马尔可夫判定过程的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方法。通过频域分块技术对光纤网络信号展开信号提纯,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入侵信号进行初始检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网络接入行为信用度,对于信用... 为了可以精准实现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提出基于马尔可夫判定过程的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方法。通过频域分块技术对光纤网络信号展开信号提纯,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入侵信号进行初始检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网络接入行为信用度,对于信用度较高的接入行为直接通过,剩余接入行为则利用马尔可夫判定过程展开判定,由此实现入侵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入侵信号,特别是针对Pording数据集所遭受侵入式窃听行为,检出率高达0.985。在整个实验中,该方法检出率的最小值也可以达到0.920,平均检测误判率、平均检测漏判率的最大值分别为0.01、0.02。这说明该方法显著提升光纤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保障网络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可夫判定过程 光纤网络 经验模态分解 模糊层次分析 入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子空间法的滑动轴承运行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澎 张浩 +2 位作者 李欣 肖森 刘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滑动轴承的运行模态参数是其状态监测和早期故障诊断的重要指标,利用随机子空间法识别滑动轴承运行模态参数时,环境噪声和阶数过估计引起的虚假模态会影响真实模态参数的识别。为减少虚假模态的干扰,首先对振动信号利用互补集合经验模... 滑动轴承的运行模态参数是其状态监测和早期故障诊断的重要指标,利用随机子空间法识别滑动轴承运行模态参数时,环境噪声和阶数过估计引起的虚假模态会影响真实模态参数的识别。为减少虚假模态的干扰,首先对振动信号利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将预处理后的信号分段并分别进行模态参数识别,通过对比同阶极点获得更清晰的稳定图,最后采用谱聚类算法实现模态参数的自动选择。通过数值仿真和相关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滑动轴承 随机子空间 降噪 虚假模态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风力机叶片快速建模及损伤模拟方法研究
10
作者 刘纲 杜昊天 +1 位作者 顾水涛 黎华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9,共14页
在复合材料叶片的损伤检测中,准确、快速地获得叶片损伤前后动力特性变化规律至关重要。为此,结合复合材料均匀化思想、扩展Bredt-Batho剪切流理论与损伤刚度退化理论,在有限元框架体系下提出了高效的复合材料叶片损伤模拟数值计算方法... 在复合材料叶片的损伤检测中,准确、快速地获得叶片损伤前后动力特性变化规律至关重要。为此,结合复合材料均匀化思想、扩展Bredt-Batho剪切流理论与损伤刚度退化理论,在有限元框架体系下提出了高效的复合材料叶片损伤模拟数值计算方法,并基于Python语言完成相应有限元程序开发。在此基础上,以复合夹芯悬臂梁作为研究对象,与ANSYS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复合材料均匀化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应用于模拟计算不同程度和位置损伤工况下NREL 5MW风机叶片的模态。结果表明,提出的数值计算方法很好地模拟了叶片前缘开裂损伤;叶片频率随着损伤程度加深逐渐减小;前缘裂纹对叶片挥舞方向的影响更大;在相同损伤程度下叶片前缘裂纹越靠近根部频率下降越多;叶根处的前缘裂纹对叶片摆振方向影响较大,叶尖处的前缘裂纹对叶片挥舞方向影响较大;叶片前缘裂纹对固有频率影响极小,以挥舞方向位移模态计算平均曲率模态损伤因子作为损伤识别指标能有效识别叶片前缘开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复合材料 有限单元 损伤模拟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EEMD-PCA-LSTM与误差补偿的光热电站短期太阳直接法向辐射预测
11
作者 张晓英 常正云 +1 位作者 罗童 张兴平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53,共9页
太阳直接法向辐射(Direct normal irradiance,DNI)的变化影响光热发电的可靠性和效率。以西北某光热电站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聚类、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 太阳直接法向辐射(Direct normal irradiance,DNI)的变化影响光热发电的可靠性和效率。以西北某光热电站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聚类、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与误差补偿的光热电站短期DNI预测模型。首先,充分考虑影响DNI的环境因素,研究气象参数与DNI间的关系,利用近邻传播(Affinitypropagation,AP)聚类算法得到同一天气下的典型日,利用EEMD将原始DNI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各子模态,降低序列的非平稳性;其次,利用PCA得到关键影响因子,使原始序列相关性和冗余性降低,减少模型输入维度;然后,利用LSTM网络对各分解子模态建模预测得到初始预测DNI序列,将其与真实序列作差,得到两者间的误差序列,重新建立LSTM网络对误差序列进行预测,即误差补偿;最后,将初始预测DNI与误差序列求和,得到最终的预测模型,实现对光热电站短期DNI的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效果较好,预测精度达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向辐射 光热发电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主成分分析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提取的动力响应重构方法研究
12
作者 余恒 殷红 彭珍瑞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9,共7页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响应重构方法依赖于参数繁多的带通滤波器,且不适用于具有密集模态的结构,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提取的动力响应重构方法。首先,在时域内使用变分模态提取将由传感器测得的动力响应分解为各阶模态响应;随后,通过...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响应重构方法依赖于参数繁多的带通滤波器,且不适用于具有密集模态的结构,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提取的动力响应重构方法。首先,在时域内使用变分模态提取将由传感器测得的动力响应分解为各阶模态响应;随后,通过根据有限元建模或模态试验导出的模态转换矩阵计算得到响应未知位置的各阶模态响应,再根据模态叠加法完成其余位置动力响应的重构;最后,对非密集模态的悬臂梁和密集模态的3层剪切框架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简支梁进行试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密集模态 变分模态提取 动力响应重构 模态转换矩阵 模态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全场工作模态分析的计算机视觉测振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路倩 王振宇 王兴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对于连续、长时间的采样视频,该方法通过设置局部“虚拟”测点、放大视频切片的处理方式,保证了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分辨率,同时显著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拍摄被测结... 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对于连续、长时间的采样视频,该方法通过设置局部“虚拟”测点、放大视频切片的处理方式,保证了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分辨率,同时显著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拍摄被测结构在外激励下响应历程的一段视频;通过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在结构边缘处设置若干“虚拟”测点;通过光流法提取测点的表观运动响应,并利用随机子空间法辨识结构的模态参数;依次截取与每一阶模态对应的整周期运动视频,通过运动放大算法获得结构的全场工作模态振型。开展了模型飞机的单频振动试验,结果表明视觉测振的频率误差小于频率分辨率。开展了悬臂梁的模态分析试验,利用相机和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同时进行动力学响应测量,结果显示提出的视觉方法与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对悬臂梁结构前五阶模态频率的测量误差不超过0.35%,阻尼比的测量误差不超过14.6%,两者振型的MAC值高于94%,测量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测振 光流 运动放大 工作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DBSCAN的自动工作模态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嘉宝 康杰 +3 位作者 董自瑞 季红侠 罗杰 刘晓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86,共10页
为解决随机子空间法在模态参数识别过程中自动性差、虚假模态难以识别剔除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模态参数辨识方法。采用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法(Covariance⁃driven stochastic identification,SSI⁃COV)识别系统的模态参数;根据软硬准... 为解决随机子空间法在模态参数识别过程中自动性差、虚假模态难以识别剔除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模态参数辨识方法。采用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法(Covariance⁃driven stochastic identification,SSI⁃COV)识别系统的模态参数;根据软硬准则初步剔除虚假模态并绘制三维稳定图;对基于密度的带噪声的空间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algorithm with noise,DBSCAN)进行改进,自动确定敏感参数ε,并对候选模态进行聚类分析;对每一簇类模态,计算模态质量评价准则(Modal quality assessment criterion,MQAC),制定筛选准则,自动剔除虚假模态并识别真实模态。利用本文方法对桁架结构、广州塔、Z24桥实例进行模态参数识别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典型工程结构的自动工作模态分析,可有效剔除非白噪声激励及测量噪声导致的虚假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模态分析 随机子空间 三维稳定图 虚假模态 DBSCAN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BPF的工业机器人铣扩孔模态耦合颤振信号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陶庚 程阳 姚宝国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2,共6页
工业机器人铣扩孔作为一种精细扩孔方法,旨在消除孔内外缺陷,改善机器人的制孔精度。但由于机器人的刚度缺陷,加工过程易出现与本体固有特性相关的模态耦合颤振。针对工业机器人铣扩孔模态耦合颤振信号有效提取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 工业机器人铣扩孔作为一种精细扩孔方法,旨在消除孔内外缺陷,改善机器人的制孔精度。但由于机器人的刚度缺陷,加工过程易出现与本体固有特性相关的模态耦合颤振。针对工业机器人铣扩孔模态耦合颤振信号有效提取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和带通滤波(band-pass filter,BPF)的颤振信号提取方法。通过EEMD对加工信号的预处理确定出以耦合颤振频率为主激振频率的本征模态,利用单边趋势判别法改善EEMD中极值计算的效率。通过选取能量熵值比和相关系数为特征并结合BPF提取本征模态中的颤振信息,重构模态耦合颤振信号。实验表明,EEMD较经验模态分解EMD有一定的模态混叠抑制作用。主轴转速1 800 r/min、径向切削厚度0.6 mm下的实验结果显示,EEMD-BPF较EMD-BPF超前0.31 s识别出颤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铣扩孔 模态耦合颤振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单边趋势判别 信号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相机运动补偿的视觉模态测试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振宇 王路倩 王兴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6-985,共10页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模态测试方法因其非接触式的特点和全场测量的优势而备受关注,但此类方法对相机运动敏感,通常要求相机固定以保证测量精度。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相机运动补偿的视觉模态测试方法,采用基于特征匹配的单应变换对原抖动...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模态测试方法因其非接触式的特点和全场测量的优势而备受关注,但此类方法对相机运动敏感,通常要求相机固定以保证测量精度。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相机运动补偿的视觉模态测试方法,采用基于特征匹配的单应变换对原抖动视频进行校正,补偿相机的六自由度运动以得到稳定视频;在结构表面设置“虚拟视觉传感器”,利用欧拉视角的稠密光流法估计结构的振动响应;通过随机子空间法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手持智能手机拍摄的方式采集模拟抖动的视频,并开展悬臂梁的单频振动试验和模态辨识试验。将视觉模态测试结果与扫描式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前五阶模态频率和阻尼比的平均误差分别低于0.4%和11.5%,模态振型的MAC矩阵对角值高于98%。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地消除了相机运动的干扰,并获得了良好的结构模态参数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测试 相机运动 光流 随机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阻尼弦初值问题的解析复模态叠加法
17
作者 张晓东 唐春霞 +1 位作者 郑罡 俞成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实际工程中常用黏滞阻尼器对斜拉索进行减振,然而基于阻尼拉索系统模态叠加法求解系统动力时程问题的研究还很少。研究设置集中黏性阻尼器的拉索在任意给定初始条件下的自由振动问题,提出采用解析复模态叠加法进行求解的思路。给出系统... 实际工程中常用黏滞阻尼器对斜拉索进行减振,然而基于阻尼拉索系统模态叠加法求解系统动力时程问题的研究还很少。研究设置集中黏性阻尼器的拉索在任意给定初始条件下的自由振动问题,提出采用解析复模态叠加法进行求解的思路。给出系统复模态正交性条件,并提出利用正交性条件确定复模态叠加系数的思路。通过三个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该文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集中阻尼弦初值问题,一般只需利用系统的前数阶模态进行叠加即可得到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复模态叠加 正交性 集中阻尼 初值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异构大数据混合属性特征匹配筛选算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燕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多模态异构大数据混合了多种属性数据,具有数据类型繁杂、数据维度较高的特点,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容易降低多模态异构大数据利用率。为了提高特征匹配紧密度,提出多模态异构大数据混合属性特征匹配筛选算法。建立距离矩阵对多模态异构大... 多模态异构大数据混合了多种属性数据,具有数据类型繁杂、数据维度较高的特点,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容易降低多模态异构大数据利用率。为了提高特征匹配紧密度,提出多模态异构大数据混合属性特征匹配筛选算法。建立距离矩阵对多模态异构大数据实施混合属性降维;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降维后的数据主成分,将提取到的主成分作为数据混合属性备选特征;计算主成分互信息,筛选互信息值大于1的数据特征,聚集同属性相似特征,实现特征匹配。在4个多模态异构大数据集中进行应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匹配紧密度均高于0.8,由此证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混合属性特征匹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异构大数据 混合属性 距离矩阵 主成分分析 特征匹配 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轴车过桥振动响应的桥梁模态特性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俭廷 林梓康 +2 位作者 吴晓生 王身宁 周军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8-89,共12页
为采用移动车辆过桥振动信号间接识别桥梁模态特性参数,达到快速检测路网桥梁群健康状况目的,研究了常规二轴车用于桥梁频率与模态振型同步识别方法。首先,理论推导了忽略车桥耦合效应情况下二轴车过桥的车桥接触点振动响应封闭解,通过... 为采用移动车辆过桥振动信号间接识别桥梁模态特性参数,达到快速检测路网桥梁群健康状况目的,研究了常规二轴车用于桥梁频率与模态振型同步识别方法。首先,理论推导了忽略车桥耦合效应情况下二轴车过桥的车桥接触点振动响应封闭解,通过前后车轴振动加速度响应的时滞信号相减构建接触点残余响应,应用双峰理想谱滤波和希尔伯特变换建立了同步识别桥梁频率与模态振型方法。其次,建立了车桥耦合振动数值有限元仿真程序,在考虑车桥耦合效应基础上验证了理论推导的准确性,并同步识别了桥梁频率与模态振型。最后,考虑更不利的路面粗糙度情况,检验了二轴车接触点残差响应的间接识别效果。研究表明在忽略车桥耦合效应情况下接触点残差响应不包含车辆和路面粗糙度影响,可以精准识别桥梁模态特性参数。数值有限元仿真证明通过车体响应间接计算接触点响应、通过桥梁节点插值计算接触点响应以及理论推导三者结果高度吻合,在路面粗糙度等级低的情况下该方法有很好效果。当粗糙度更为不利时,车桥耦合效应明显导致接触点响应残差中仍然包含车辆频率成分,对识别效果有一定干扰。采用接触点残余响应进行桥梁模态特性识别时,建议降低检测速度或优化试验车构造,抑制车桥耦合效应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车辆扫描 模态特性 间接测量 二轴车 接触点残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应量法的车桥耦合简支桥梁损伤识别研究
20
作者 郭毅航 王江飞 +5 位作者 伍妍妮 梁春雨 徐建国 黄亮 周奇 寇磊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共15页
目前广泛采用的直接检测法存在传感器布置繁琐、人力物力投资大、需要封闭交通等弊端,亟需研究新型的桥梁健康检测方法以提升检测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Cohen’s d效应量指标,通过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在关键... 目前广泛采用的直接检测法存在传感器布置繁琐、人力物力投资大、需要封闭交通等弊端,亟需研究新型的桥梁健康检测方法以提升检测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Cohen’s d效应量指标,通过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在关键位置布置少量加速度传感器,并结合信号处理技术增强噪声滤除效果,实现了对桥梁损伤的准确识别。此外,还引入了边界细分法,以提高对边界损伤的识别精度。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构建了不同损伤状态(包括无损、跨中损伤、1/4跨及3/4跨损伤)的桥梁数值模型,验证了效应量作为损伤指标的有效性与准确性。通过进行基于间接测量技术的实桥试验,利用东华DH5907G无线传感器进行模态测试和数据采集,通过样条插值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成功提取了桥梁的自振频率,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并分析了随机车流对桥梁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简支梁桥的振动因受到随机车流的影响而加强,有助于提高损伤识别的准确性。提出的方法为桥梁健康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工具,能够在不干扰交通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识别桥梁损伤,对桥梁维护和安全评估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系统 间接检测 损伤识别 效应量 桥梁模态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