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MAIN FLOOR FOR WATER INRUSH IN LONGWALL MINING 被引量:3
1
作者 钱鸣高 缪协兴 黎良杰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5年第1期9-16,共8页
In this paper a new mechanica1 medel indicat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main floor in longwall mining is proposed. In the medel the unfractured rnain floor is considered as an elasto plastic plate, and the combina... In this paper a new mechanica1 medel indicat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main floor in longwall mining is proposed. In the medel the unfractured rnain floor is considered as an elasto plastic plat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fractured blocks as a voussoir beam. Using the plastic hmit theory of plates, th limit load acting on rnain floor and the position of its largest deformation are gotten.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for the key blocks of the voussoir beam are analysed by "S-R" stability theory. The result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re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on the water inrush from seam flo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r water inrush main floor fracture voussoir beam 'S-R'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ter inrush evaluation of coal seam floor by integrating the water inrush coefficient and the information of water abundance 被引量:3
2
作者 Shi Longqing Qiu Mei +2 位作者 Wei Wenxue Xu Dongjing Han J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5期677-681,共5页
The method of singular coefficient of water inrush to achieve safety mining has limitation and one sidedness. Aiming at the problem above, large amounts of data about water inrush were collected. Then the data, includ... The method of singular coefficient of water inrush to achieve safety mining has limitation and one sidedness. Aiming at the problem above, large amounts of data about water inrush were collected. Then the data, including the maximum water inrush, water inrush coefficient and water abundance in aquifers of working face, were processed by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water inrush coefficient and water abundance in aquifer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evaluating the danger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safe-mining evaluation grade was built by using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is model has high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 feasibl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water-inrush safety evaluation can be got by using the data visualization method which makes the implicit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s explic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r water inrush water inrush coefficient water abundance Units-inflow Support vector mach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s and main roof weighting 被引量:4
3
作者 Sun Jian Hu Yang Zhao Guangm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873-881,共9页
A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model of a goaf floor prior to main roof weighting was develop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inrush from the floor and main roof weighting. The stress distribution,broken cha... A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model of a goaf floor prior to main roof weighting was develop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inrush from the floor and main roof weighting. The stress distribution,broke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isk area for water inrush of the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were analysed using elastic thin plate theory. The formula of the maximum water pressure tolerated by the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was deduced. The effects of the caved load of the goaf, the goaf size prior to main roof weighting, the advancing distance of the workface or weighting step,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on the breaking and instability of the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were analys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ater inrush from the floor can be predicted and prevented by controlling the initial or periodic weighting step with measures such as artificial forced caving, thus achieving safe mining conditions above confined aquifers. The findings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termining water inrush from the floor when mining above confined aquif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r water inrush Main ROOF weighting water-resistant key STRATA FORCED CAV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water inrush from working-face floor during mining 被引量:21
4
作者 ZHU Qing-hua FENG Mei-mei MAO Xian-biao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2期159-163,共5页
Confined water in the Ordovician limestone is one of the hidden troubles that threaten safe production of mines in north China. A numerical model of the key strata was developed. It include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 Confined water in the Ordovician limestone is one of the hidden troubles that threaten safe production of mines in north China. A numerical model of the key strata was developed. It include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loor rock at the working face of a particular coal mine. The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failure modes and to help establish rules for safe mining above the aquifer. The distribution of deformation, failure and seepage was simulated by using Dilian Mechsoft's Real- istic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 (RFPA2D) program.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the deformation and the flow vectors were also obt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original balance of the stress and seepage fields is disturbed due to coal mining; and 2) As the working face advances different deformation, or failure, appear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s, the water-resisting strata in floor may be destroyed and the passage of water from the aquifer into the mine may occu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mining stress and water pressure ultimately lead to water inrush from the flo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inrush from floor stress field seepage field passageway of water-transmit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开采下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预测
5
作者 薛冰 鲁海峰 《煤炭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7-10,共4页
以淮南顾北煤矿12121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收集了22个综放工作面地质资料和底板破坏深度实测值,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新的预测模型,得出了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拟合公式,准确计算出底板采动破坏的深度,并将计算值及3个传统统计公式计算... 以淮南顾北煤矿12121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收集了22个综放工作面地质资料和底板破坏深度实测值,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新的预测模型,得出了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拟合公式,准确计算出底板采动破坏的深度,并将计算值及3个传统统计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新预测模型拟合公式比传统统计公式预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更接近实测值,基本可以满足现场需要。研究成果对淮南矿区煤层综放开采水害防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类似工作面的水害防治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底板突水 拟合公式 底板采动破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和脆弱性指数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6
作者 邱梅 赵建飞 +5 位作者 邵振东 张伟强 郑妍 尹心雨 盖贵超 韩昭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8,共9页
针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中主控因素赋权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DAHP)、熵权法(EWM)与偏差平方和法(SSD)组合赋权的脆弱性指数模型。以良庄井田15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为例,选取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水压、... 针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中主控因素赋权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DAHP)、熵权法(EWM)与偏差平方和法(SSD)组合赋权的脆弱性指数模型。以良庄井田15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为例,选取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水压、隔水层厚度、脆塑性岩石厚度比、断层交点和尖灭点密度、断层强度指数等6个主控因素。采用FDAHP法和EWM法分别确定主控因素的主、客观权重,并利用SSD法有效融合主、客观权重构建最优组合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脆弱性指数模型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4大区域:安全区、过渡区、危险区、强危险区。结果表明,该方法将主控因素主观、客观权重有效融合,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工程实践相吻合,预测效果较好,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指数法 煤层底板突水 模糊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家窑井田7号煤层带压开采安全性分析
7
作者 赵璐 王欣欣 白金吉 《山东煤炭科技》 202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潘家窑煤矿在开采时深受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的威胁,7号煤层存在带压开采问题,且煤层底板突水和断层是危害矿井安全的一个重要灾害问题。为了确保煤层的正常开采,现运用突水系数法和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进行奥陶... 潘家窑煤矿在开采时深受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的威胁,7号煤层存在带压开采问题,且煤层底板突水和断层是危害矿井安全的一个重要灾害问题。为了确保煤层的正常开采,现运用突水系数法和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进行奥陶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带压开采突水危险性评价,对奥陶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带压开采的突水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7号煤层底板标高626.89~926.39 m,其煤层底板标高低于奥灰水水位标高,属带压开采区,确定了奥灰水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之一,现用瞬变电磁法来排查采空区、矿井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勘测陷落柱和断层等多种方法来防治该煤层的带压开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开采 煤层底板突水 安全隔水层厚度 突水系数法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多元因素融合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
8
作者 杨焱钧 《煤炭技术》 202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山阳煤矿5^(#)煤层处于奥灰含水层带压开采区,矿井生产与开发面临的主要灾害为底板奥灰水。研究认为山阳煤矿底板奥灰含水层水害主控因素有4项,分别为奥灰含水层水压、奥灰含水层径流特征、底板有效隔水层厚度、构造复杂程度。采用AHP... 山阳煤矿5^(#)煤层处于奥灰含水层带压开采区,矿井生产与开发面临的主要灾害为底板奥灰水。研究认为山阳煤矿底板奥灰含水层水害主控因素有4项,分别为奥灰含水层水压、奥灰含水层径流特征、底板有效隔水层厚度、构造复杂程度。采用AHP的多元因素融合量化分析底板水害主控因素,评估各主控因素的权重,构建5^(#)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图,对山阳煤矿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做出合理评价,评价结果为山阳煤矿5^(#)煤层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突水 层次分析法 多元因素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破坏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的CFDEM模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浩 唐世斌 +2 位作者 康志勤 杨栋 马立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15-2629,共15页
特厚煤层采场空间大、覆岩扰动范围广,顶板垮断产生的强扰动加卸荷载易导致底板断层破坏加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机理规律是开展水害防治的基础,关键在于掌握加卸载下岩体渐进破坏与裂隙流耦合特... 特厚煤层采场空间大、覆岩扰动范围广,顶板垮断产生的强扰动加卸荷载易导致底板断层破坏加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机理规律是开展水害防治的基础,关键在于掌握加卸载下岩体渐进破坏与裂隙流耦合特征。构建加卸载下拉、剪损伤演化方程,结合有效偏/球应力为基本变量的屈服准则与塑性势函数,得到完整岩块的塑性损伤本构;建立拉/剪、混合型加卸载过程中塑性位移与强度劣化关系,以平方拉剪应力与B-K准则为初始、完全断裂准则,形成非贯通裂隙断裂本构;提出岩块分离、压缩、剪切判据,结合实验数据建立离散块体间挤压、剪切摩擦本构与剪胀方程。基于质量/动量守恒、状态方程,并结合流体体积与浸没边界方法,形成裂隙岩体气−水二相流模拟理论。由此形成CFDEM数值计算程序,并将加卸载下塑性损伤、断裂、挤压/摩擦、流体属性分别赋予实体单元(岩块)、黏聚力单元(非贯通裂隙)、接触对(贯通裂隙)、欧拉单元(水和气)。根据宁武煤田北部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立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数值计算模型。结果表明:①CFDEM耦合程序及相应的理论模型可数值实现特厚煤层覆岩及底板断层从(准)连续体到离散体转化,以及地下水在裂隙中运移;②模拟条件下特厚煤层含断层底板的采动裂隙包络线呈w形,最深处超过55 m位于断层及其上盘,最浅处23 m位于断层下盘,而无构造底板处的破坏深度为24~36 m,已导通奥灰含水层;③特厚煤层底板普遍出现二次破坏现象。表现为无构造底板在超前工作面处破坏深度为24.0~29.3 m,但在采空区内普遍增加至31.5~36.0 m;断层及其上盘在超前工作面处裂隙总开度为0.34~0.86 m,但在采空区内迅速增加至3.6 m,形成突水优势通道。④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的根源在于覆岩高位关键岩层垮断失稳、砌体梁下沉与二次断裂,并导致底板二次破坏,突水风险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底板断层突水 顶底板联动效应 CFDEM程序 微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矿区深部1煤层底板奥灰岩溶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锋 詹润 +3 位作者 孙贵 顾承串 李宏泽 雷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0-1086,共7页
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是影响华北型煤矿深部开采的重要水害,在水-岩相互作用下奥灰含水层易导致煤层底板突水。为进一步认识奥灰岩溶突水问题,文章以新集矿区深部1煤层开采为例,利用矿区近些年最新积累的奥灰钻孔资料,选取断层强度指数、... 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是影响华北型煤矿深部开采的重要水害,在水-岩相互作用下奥灰含水层易导致煤层底板突水。为进一步认识奥灰岩溶突水问题,文章以新集矿区深部1煤层开采为例,利用矿区近些年最新积累的奥灰钻孔资料,选取断层强度指数、断层交叉点与尖灭点、含水层水压、富水性、隔水层等效厚度、脆塑比7个因素作为奥灰岩溶突水的主控因素,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主控因素影响权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功能建立各主控因素专题图,通过对专题栅格图归一化处理,将各主控因素按照权重进行空间复合叠加,最终获得1煤层底板奥灰岩溶突水危险性评价分区结果。将评价结果与突水系数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可知,基于GIS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更符合矿区实际地质情况,可以为矿区深部煤层开采与水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AHP) 地理信息系统(GIS) 新集矿区 1煤层 底板 奥陶系灰岩 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煤矿典型水灾隐患特征及治理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书宁 樊敏 +5 位作者 郭小铭 刘英锋 郭康 姬中奎 李超峰 薛小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2-916,共15页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2022年煤炭产量达7.46亿t,是我国主要产煤省份之一。由于全省煤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明显,煤矿水灾类型多样,随着近年煤炭开采强度的增大,水灾事故时有发生,防治水形势较为严峻。以煤炭赋存条件为基础,系统总...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2022年煤炭产量达7.46亿t,是我国主要产煤省份之一。由于全省煤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明显,煤矿水灾类型多样,随着近年煤炭开采强度的增大,水灾事故时有发生,防治水形势较为严峻。以煤炭赋存条件为基础,系统总结区域水文地质结构特征,界定典型水灾类型及各类水灾影响区域分布,论述典型水灾的形成机理及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技术。研究表明:(1)陕西省主要煤炭产区分为陕北、黄陇、渭北三大区,陕北侏罗纪煤田主要有顶板松散沙层水灾隐患、厚层砂岩水灾隐患、溃水溃沙灾害,局部区域分布有烧变岩对煤矿造成水灾隐患;黄陇煤田主要受顶板巨厚砂岩水灾隐患、离层溃水隐患、泥砂溃涌灾害隐患威胁;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渭北煤田,主要受到煤层底板奥陶系灰岩水灾隐患威胁。(2)陕北侏罗系煤田顶板水灾隐患主要为顶板含水层受开采导水裂隙带扰动形成,导水裂隙波及砂岩含水层或松散沙层可形成持续大流量涌水,部分区域充水强度较大,在短时间水量较大超过排水系统能力时造成顶板水灾,在薄基岩区域垮落带直接导通松散沙层时可转变为溃水溃沙灾害,导水裂隙带影响到烧变岩富水区域时可形成瞬时水量大且持续的烧变岩水灾;黄陇煤田顶板巨厚砂岩含水层受采动导水裂隙带波及形成高强度持续涌水并可能形成顶板水灾,当含水层下部隔水层厚度较大时,可能形成离层溃水灾害,当近煤层顶板岩层松软遇水易崩解时可转变为泥砂溃涌灾害;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渭北煤田,煤层开采底板扰动破坏带或断层等构造导通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时,会引发极为严重的底板突水灾害,该类灾害具突发性强、瞬时水量大的特征。(3)各区域的顶板水灾隐患治理技术主要包括钻孔疏泄、注浆治理、开采参数控制等,底板水灾隐患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区域注浆加固及封堵等;烧变岩水灾隐患主要采取帷幕注浆与钻孔探放有机结合的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煤矿 溃水溃沙 烧变岩水灾 离层溃水 泥砂溃涌 底板奥灰水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工作面底板破坏曲面提取方法
12
作者 李萍 姜旭 +1 位作者 段建华 丛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148,共9页
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但水害事故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准确预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破坏程度是承压水上采煤水害防治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葛泉矿东井地质特征和11916工作面具体情况,利用“井-地-孔”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对回采... 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但水害事故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准确预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破坏程度是承压水上采煤水害防治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葛泉矿东井地质特征和11916工作面具体情况,利用“井-地-孔”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对回采中底板破坏过程进行监测,在微震定位的基础上,采用微震事件数量直方图和密度图的统计方法,初步获得底板破坏深度为15 m;根据地质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划分均匀网格,结合微震发生位置、释放能量及数量等震源参数,计算每个网格的能量密度,采用MC算法最终获得底板破坏曲面。结果表明,底板破坏深度不仅与微震事件数量有关,还与微震释放能量、破坏半径以及巷道底板起伏有关,从底板破坏曲面分析得出回风巷道底板破坏深度约为10 m,运输巷附近底板破坏深度约为15 m。最后,将其与钻孔压水试验测试得到的数值对比,证明基于微震监测底板破坏曲面预测方法能更加准确、精细获得底板破坏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通道 微震监测 底板破坏曲面 微震能量密度 压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机理及工程应用
13
作者 李昂 李远谋 +5 位作者 刘朝阳 姬亚东 王峰 刘洋 马政和 方刚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42-152,共11页
华北煤田隐伏陷落柱难勘探、易突水、隐患大,是煤矿安全隐患的典型代表。以澄合矿区山阳煤矿1501工作面底板下隐伏陷落柱为工程地质背景,根据陷落柱的含(导)水特性,将突水事故分为整体剪切破坏和尖端劈裂破坏2种模式,结合高等岩石力学... 华北煤田隐伏陷落柱难勘探、易突水、隐患大,是煤矿安全隐患的典型代表。以澄合矿区山阳煤矿1501工作面底板下隐伏陷落柱为工程地质背景,根据陷落柱的含(导)水特性,将突水事故分为整体剪切破坏和尖端劈裂破坏2种模式,结合高等岩石力学与断裂力学,分别建立突水力学模型,通过临界平衡条件与断裂判据,理论推导得到了底板隔水层可抵抗的临界水压解析解与隔水层厚度的安全阈值。结果表明,临界突水压力由2部分组成,即底板自身抵挡水压力值和围岩抵挡水压力值;临界突水压力与关键层厚度呈正相关,与陷落柱顶部宽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关系;现场实际以陷落柱顶部宽度11.2m为界,小于该值时极限水压力主要受控于有效隔水层厚度,大于该值时围岩水平应力对极限水压力影响较大;陷落柱周边裂隙扩展长度与水压力正相关,与覆岩压力负相关;陷落柱轴线角度在60°~90°更易诱发突水灾变。将研究成果应用于1501工作面底板危险性评价,理论分析给出了在受开采扰动影响下底板临界突水压力0.95MPa不足以抵抗奥灰承压水压力1.2MPa,且开采后陷落柱周边次生裂隙增长发育威胁陷落柱顶部隔水稳定性。根据陷落柱内部疑似的空洞,科学构筑了“堵水塞+双液注浆”处理方法,治理后工作面涌水量由65m^(3)/h降低至0.3m^(3)/h,工作面成功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陷落柱 煤层底板 突水机理 澄合矿区 “堵水塞+双液注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板出水水源判识及快速治理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
14
作者 李智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164-168,共5页
为了快速治理工作面底板出水,首先通过水化学分析方法判识了主要出水水源为底板砂岩水,底板采动裂隙沟通隐伏断层形成了导水通道。提出了基于地面定向钻的分区域分阶段注浆治理思路,将治理区域划分为回采出水区和物探异常区,针对回采出... 为了快速治理工作面底板出水,首先通过水化学分析方法判识了主要出水水源为底板砂岩水,底板采动裂隙沟通隐伏断层形成了导水通道。提出了基于地面定向钻的分区域分阶段注浆治理思路,将治理区域划分为回采出水区和物探异常区,针对回采出水区提出分阶段对底板垂向导水通道进行封堵。在停采线前方30 m进行第1阶段注浆,在停采线后方30 m进行第2阶段注浆。在注浆过程中通过分析出水点水质变化以及PQT曲线,对治理效果进行了预评价;治理结束后根据出水量衰减和井下钻探情况验证了治理效果。表明了基于地面定向钻进的分区域分阶段注浆治理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封堵底板出水,研究结果为华北型煤田底板砂岩出水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出水 水化学分析 地面区域治理 分阶段注浆 效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辉 尹慧超 +5 位作者 尹尚先 侯恩科 毕梦 连会青 夏向学 梁满玉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3-191,共9页
回顾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发展历程,提出其危险性评价的体系: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评价方法的选取)—工具(处理工具的革新),并对3个环节进行总结。指出指标体系的发展不再是因素集的扩充,而是因素与因素之间非线性关系的... 回顾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发展历程,提出其危险性评价的体系: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评价方法的选取)—工具(处理工具的革新),并对3个环节进行总结。指出指标体系的发展不再是因素集的扩充,而是因素与因素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处理以及对以开采条件及地质条件为两大基本要素集的化繁为简;将现有方法依据处理数据的逻辑分为3类:以数据的基础信息为基准,将原始数据对评价对象所产生的大小、高低、优劣性影响进行考量、排序及综合形成评价结果的第一类方法;对数据列进行人工评判、加工分析、拓展和延伸,挖掘数据的潜在信息,并形成最终评价结果的第2类方法;整理具有相同指标的数据集,通过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发现数据间的共有信息,从而获得最终评价结果的第3类方法。指出未来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对突水系数法的传承,修正其在厚、巨厚、极薄隔水层的不良表现,另一方面是对机器学习新型方法的创新,对其本身及组合模型进行开发与应用。提出了处理工具所需实现的三大目标:矿井立体化模型的建立、评价结果的动态化演示、“定位、定量、定概率”三定指标的实现。分别探讨了三者面临的问题并阐述具体解决手段。在上述基础上,总体阐明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体系各环节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开采 底板突水 危险性评价 突水系数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九龙矿底板突水预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林林 卢兰萍 +3 位作者 靳子栋 解振伟 卫皓皓 李大屯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煤层底板突水是危害矿井安全的一个重要灾害问题之一,为了煤矿的安全生产,现利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煤矿底板突水预测,为其提供较精准的预测信息,以九龙矿15449S工作面开采过程为背景,运用微震监测技术对九龙矿15449S工作面底板进行了监... 煤层底板突水是危害矿井安全的一个重要灾害问题之一,为了煤矿的安全生产,现利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煤矿底板突水预测,为其提供较精准的预测信息,以九龙矿15449S工作面开采过程为背景,运用微震监测技术对九龙矿15449S工作面底板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九龙矿15449S工作面底板的整体趋于稳定,微震事件主要分布在了工作面隐性裂隙带区域、水仓施工扰动区域、深部奥灰事件区域、突水预警区域、奥灰径流带区域5个区域。其中隐性裂隙带的存在,导致工作面涌水量不断升高,对回采工作造成了困难;深部奥灰事件反映了地下水流场的变化,为突水预警提供了依据,且在其他工作面突水前的14 d内,在微震监测区域已经监测到异常;发现异常区域与奥灰径流带导通,并在工作面逐渐逼近的过程中趋于活跃,极有可能使隐伏构造活化为导水通道,应作为重点防治水地段。该成果可为九龙矿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突水预测 底板突水 微震事件 突水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煤矿底板突水预警研究
17
作者 牛俊伟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6期134-136,共3页
煤矿底板突水是矿山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其破坏性极大,因此,研究有效的突水预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以董家河煤矿22517工作面为例,构建了微震监测系统,并对底板进行突水预警。监测数据显示,该煤矿的底板微震事件总共有191个,其中能量超... 煤矿底板突水是矿山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其破坏性极大,因此,研究有效的突水预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以董家河煤矿22517工作面为例,构建了微震监测系统,并对底板进行突水预警。监测数据显示,该煤矿的底板微震事件总共有191个,其中能量超过1000 J的微震事件仅为18个,占全部微震事件的9.63%,同时,该系统检测到的底板破坏深度约为11.01 m,与底板钻孔声波仪测试计算的数据仅相差0.22 m。这些数据可以说明研究所提出的微震监测技术能够有效预测煤矿底板的突水事故,起到了良好的预警作用,为煤矿开采作业的水害风险防范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技术 煤矿开采 底板突水 事故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P和PSO-BP预测模型在九龙矿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滢 卢兰萍 +3 位作者 王铁记 靳子栋 张会松 卫皓皓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69-173,共5页
目前,煤层开采环境复杂,随着开采深度、开采强度的增加,面临多变的突水因素和复杂的突水机理,且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的不确定性,使底板突水预测的难度不断增加。对GA-BP与PSO-BP两种组合优化方法进行描述、对比。两种组合优化方法克服了神... 目前,煤层开采环境复杂,随着开采深度、开采强度的增加,面临多变的突水因素和复杂的突水机理,且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的不确定性,使底板突水预测的难度不断增加。对GA-BP与PSO-BP两种组合优化方法进行描述、对比。两种组合优化方法克服了神经网络容易收敛到局部最小值,以及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对煤层底板突水都能实现较高精度,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通过对两种组合优化方法的预测模型做对比,发现GA-BP模型更优于PSO-BP模型,证明GA-BP组合优化方法更适合对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P PSO-BP BP神经网络 组合优化方法 底板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煤层底板承压水危险性评价及治理方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涛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8期113-115,共3页
煤矿地下突水问题不仅会干扰正常的采矿作业和采矿效率,还会增加煤矿安全工程的投入,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煤矿透水事故,严重威胁煤矿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文章以我国某煤矿为例,对该矿开采面的突水危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利用综合探测、... 煤矿地下突水问题不仅会干扰正常的采矿作业和采矿效率,还会增加煤矿安全工程的投入,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煤矿透水事故,严重威胁煤矿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文章以我国某煤矿为例,对该矿开采面的突水危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利用综合探测、疏水降压和注浆加固技术对该煤矿煤层底板承压水问题进行治理,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 突水事故 疏水降压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纤微震监测技术在底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黄刚 韩云春 +6 位作者 余国锋 罗勇 任波 叶赞 王立超 赵靖 徐一帆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5,共10页
目前国内的光纤微震监测系统多是基于光学光栅传感技术,而光纤光栅波长解调限制了系统检测频率与灵敏度,且长时间、连续不间断的微震监测成功案例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全光纤微震监测系统。以潘二煤矿11023工作面回采过程... 目前国内的光纤微震监测系统多是基于光学光栅传感技术,而光纤光栅波长解调限制了系统检测频率与灵敏度,且长时间、连续不间断的微震监测成功案例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全光纤微震监测系统。以潘二煤矿1102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突水监测为工程背景,使用全光纤微震监测系统与ESG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对比,得出全光纤微震监测系统具有以下优势:记录的波形频谱特征更清晰,表现出高信噪比优势;对扰动深度的监测范围更大,远距离监测效果更好;震源定位结果分布更加合理,更符合工作面实际开采情况。在监测工作面回采全周期内,分析了11023工作面断层异常区底板破坏与微震活动性关系:在断层和煤层变薄异常区附近,微震事件的数量增多、强度增大;工作面初采期间应力集中释放,受采动影响,底板破坏较深;相对大能量事件主要分布在断层异常区的底板,底板破坏深度约为27 m,微震事件在3煤底板60 m以下没有成线或成面聚集的情况,说明裂隙并未扩展,未形成导水通道,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纤微震监测 底板突水 扰动深度 震源定位 断层异常区 微震活动性 相对大能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