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儿童旋前圆肌及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为BTX-A的注射提供解剖定位
被引量:
3
1
作者
徐燕
杨方玖
+3 位作者
谢夏丹
杨胜波
罗怀香
谢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索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的分布范围,为注射BTX-A治疗脑瘫患儿前臂肌痉挛提供解剖定位。方法使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模式。结果旋前圆肌的神经入肌...
目的探索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的分布范围,为注射BTX-A治疗脑瘫患儿前臂肌痉挛提供解剖定位。方法使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模式。结果旋前圆肌的神经入肌点有上、下两个,下部的神经支较粗大、分布更广,其肌内神经分支呈扫帚状,相邻各神经分支末端可见明显的"O"和"Y"型吻合,该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位于肌腹中部;指浅屈肌的神经入肌点有上、中、下3个,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可分上、中、下3部,其中以中部最为密集,各终末神经间可见"Y"、"O"吻合。结论鉴于两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均位于肌腹中部,当脑瘫患儿旋前圆肌、指浅屈肌痉挛时,使用BTX-A治疗肌痉挛的最佳注射靶区应选择在肌腹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旋前圆肌
指浅屈肌
肌内神经
BTX-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食指力量对指浅屈肌运动单元募集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侯文生
安媛
+3 位作者
杨丹丹
吴小鹰
郑小林
JIANG Ying-tao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8-654,共7页
目的检测不同食指力量水平下指浅屈肌运动单元的募集模式。方法设计食指20%、40%、60%最大随意收缩力量(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3个单指力量输出任务,采用8×1(行×列)阵列电极采集8名受试者的指浅屈肌sEMG信号,利...
目的检测不同食指力量水平下指浅屈肌运动单元的募集模式。方法设计食指20%、40%、60%最大随意收缩力量(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3个单指力量输出任务,采用8×1(行×列)阵列电极采集8名受试者的指浅屈肌sEMG信号,利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提取sEMG信号中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信息,分析不同类型MUAP发放模式与力量的相关性。结果在原始信号中成功提取4种MUPA,且随力量水平的增加,MUAP总数目呈现递增趋势;不同力量水平下,4种类型MUAP所占比重不同,且随力量变化趋势不同。结论不同力量水平下,指浅屈肌改变运动单元募集模式以产生相应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浅屈肌
表面肌电
运动单元
独立分量分析
手指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表面阵列电极的指力相关指浅屈肌活动模式检测
被引量:
1
3
作者
安媛
侯文生
+2 位作者
杨丹丹
吴小鹰
郑小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2-676,共5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与指力相关的指浅屈肌(FDS)活动模式。设计了食指6、8、10、12 N等4个不同力量等级的单指压力实验,采用6×2(行×列)阵列电极采集8名受试者(男性4名,女性4名,年龄20~24岁)FDS的6通道sEMG信号,提取各通道sEM...
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与指力相关的指浅屈肌(FDS)活动模式。设计了食指6、8、10、12 N等4个不同力量等级的单指压力实验,采用6×2(行×列)阵列电极采集8名受试者(男性4名,女性4名,年龄20~24岁)FDS的6通道sEMG信号,提取各通道sEMG信号特征值RMS,分析RMS与力量水平和FDS解剖位置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随着食指力量水平的增大,各通道sEMG信号RMS均呈现递增趋势;相同力量水平下,FDS不同空间解剖位置处RMS幅值有显著性差异,处于FDS中间解剖位置的两通道sEMG信号RMS,对力量水平的敏感度几乎为其他通道的两倍。结果表明,FDS同一功能分区内,激活强度随手指力量水平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不同解剖位置激活强度差异性较大,对运动单位的募集具有空间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sEMG)
指浅屈肌
均方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儿童旋前圆肌及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为BTX-A的注射提供解剖定位
被引量:
3
1
作者
徐燕
杨方玖
谢夏丹
杨胜波
罗怀香
谢鹏
机构
遵义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遵义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1-48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360256)
遵义医学院硕士启动基金(F-764)
遵义市红花岗区科学基全[遵红科合社字(2010)号]
文摘
目的探索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的分布范围,为注射BTX-A治疗脑瘫患儿前臂肌痉挛提供解剖定位。方法使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模式。结果旋前圆肌的神经入肌点有上、下两个,下部的神经支较粗大、分布更广,其肌内神经分支呈扫帚状,相邻各神经分支末端可见明显的"O"和"Y"型吻合,该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位于肌腹中部;指浅屈肌的神经入肌点有上、中、下3个,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可分上、中、下3部,其中以中部最为密集,各终末神经间可见"Y"、"O"吻合。结论鉴于两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均位于肌腹中部,当脑瘫患儿旋前圆肌、指浅屈肌痉挛时,使用BTX-A治疗肌痉挛的最佳注射靶区应选择在肌腹中部。
关键词
脑瘫
旋前圆肌
指浅屈肌
肌内神经
BTX-A
Keywords
Cerebral palsy
Pronation teres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Intramuscular nerve
BTX-A
分类号
R322.74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食指力量对指浅屈肌运动单元募集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侯文生
安媛
杨丹丹
吴小鹰
郑小林
JIANG Ying-tao
机构
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重庆市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美国内达华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8-65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0546
3097075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资助项目(10231116)
文摘
目的检测不同食指力量水平下指浅屈肌运动单元的募集模式。方法设计食指20%、40%、60%最大随意收缩力量(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3个单指力量输出任务,采用8×1(行×列)阵列电极采集8名受试者的指浅屈肌sEMG信号,利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提取sEMG信号中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信息,分析不同类型MUAP发放模式与力量的相关性。结果在原始信号中成功提取4种MUPA,且随力量水平的增加,MUAP总数目呈现递增趋势;不同力量水平下,4种类型MUAP所占比重不同,且随力量变化趋势不同。结论不同力量水平下,指浅屈肌改变运动单元募集模式以产生相应肌力。
关键词
指浅屈肌
表面肌电
运动单元
独立分量分析
手指力量
Keywords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fds)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
Motor unit
Independentcomponent analysis (ICA)
Finger force
分类号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表面阵列电极的指力相关指浅屈肌活动模式检测
被引量:
1
3
作者
安媛
侯文生
杨丹丹
吴小鹰
郑小林
机构
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出处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2-67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0546,30970758)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6BB2043,2007BB5148)
重庆大学“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建设项目(S-09104)
文摘
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与指力相关的指浅屈肌(FDS)活动模式。设计了食指6、8、10、12 N等4个不同力量等级的单指压力实验,采用6×2(行×列)阵列电极采集8名受试者(男性4名,女性4名,年龄20~24岁)FDS的6通道sEMG信号,提取各通道sEMG信号特征值RMS,分析RMS与力量水平和FDS解剖位置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随着食指力量水平的增大,各通道sEMG信号RMS均呈现递增趋势;相同力量水平下,FDS不同空间解剖位置处RMS幅值有显著性差异,处于FDS中间解剖位置的两通道sEMG信号RMS,对力量水平的敏感度几乎为其他通道的两倍。结果表明,FDS同一功能分区内,激活强度随手指力量水平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不同解剖位置激活强度差异性较大,对运动单位的募集具有空间选择性。
关键词
表面肌电(sEMG)
指浅屈肌
均方根
Keywords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
flexor
digitorum
sublimis
(fds
)
RMS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儿童旋前圆肌及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为BTX-A的注射提供解剖定位
徐燕
杨方玖
谢夏丹
杨胜波
罗怀香
谢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食指力量对指浅屈肌运动单元募集模式的影响
侯文生
安媛
杨丹丹
吴小鹰
郑小林
JIANG Ying-tao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表面阵列电极的指力相关指浅屈肌活动模式检测
安媛
侯文生
杨丹丹
吴小鹰
郑小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