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花亚麻(Linum flavum L.)核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广文 关凤芝 +1 位作者 张利国 宋宪友 《中国麻业科学》 2008年第5期239-240,共2页
文章分析了引自波兰的多年生野生种黄花亚麻的染色体条数和核型,其核型公式为2n=28=22m+6sm,N.F值为56,不对称系数为59.76%,属于2A对称类型。
关键词 多年生 黄花亚麻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LuACL-1基因对拟南芥油脂积累和胁迫响应的影响
2
作者 刘佳佳 李雨欣 +5 位作者 何铭渊 崔晓辉 马芸芸 刘子金 陈明训 郭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15-2327,共13页
ATP-柠檬酸裂解酶(ATP-citrate lyase,ACL)在种子油脂积累和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亚麻ACL(LuACL)在这些过程中的功能尚不明确。以‘陇亚10号’为材料克隆LuACL-1全长编码序列并转化拟南芥,分析其在种子油脂积累和非生物胁... ATP-柠檬酸裂解酶(ATP-citrate lyase,ACL)在种子油脂积累和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亚麻ACL(LuACL)在这些过程中的功能尚不明确。以‘陇亚10号’为材料克隆LuACL-1全长编码序列并转化拟南芥,分析其在种子油脂积累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在拟南芥野生型背景下异源表达LuACL-1使种子变大,种子质量增加,同时通过正调控与油脂合成相关基因AtPKp-α、AtKASⅢ、AtFAE1和AtGPAT1的表达促进种子油脂积累。此外,在NaCl和甘露醇胁迫下,转基因株系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其AtNCED3、AtEM1和AtEM6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含量降低。综上所述,LuACL-1不仅可以通过上调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油脂积累,还可以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减轻细胞膜损伤,调控ABA合成和信号响应基因的表达增强拟南芥对盐胁迫和渗透胁迫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ATP-柠檬酸裂解酶 脂肪酸 NACl胁迫 甘露醇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新品种龙油麻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3
作者 宋喜霞 吴广文 +7 位作者 康庆华 袁红梅 姜卫东 姚丹丹 姚玉波 唐立郦 刘丹丹 杨洌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17,共4页
龙油麻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9年以内亚6号为母本,陇亚8号为父本组配杂交09065,通过系统选择培育出的丰产性好、含油率高、抗旱性强的亚麻新品种。于2023年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我国黑龙江... 龙油麻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9年以内亚6号为母本,陇亚8号为父本组配杂交09065,通过系统选择培育出的丰产性好、含油率高、抗旱性强的亚麻新品种。于2023年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我国黑龙江省亚麻主产区种植。文章主要介绍了龙油麻4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情况及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新品种 龙油麻4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催熟剂对胡麻成熟一致性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李进京 陈军 +1 位作者 叶春雷 孙夏玲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851-855,共5页
针对武威地区胡麻生产过程中胡麻成熟不一致,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较高的问题,解决胡麻机械化收获难题。以胡麻品种陇亚13号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20%敌草快水剂、68%草甘膦胺盐可溶粒剂和40%乙烯利水剂3种催熟剂对胡麻成熟度、籽粒性状、产... 针对武威地区胡麻生产过程中胡麻成熟不一致,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较高的问题,解决胡麻机械化收获难题。以胡麻品种陇亚13号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20%敌草快水剂、68%草甘膦胺盐可溶粒剂和40%乙烯利水剂3种催熟剂对胡麻成熟度、籽粒性状、产量及机械化收获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催熟技术可显著提升胡麻机械化收获适配性;敌草快、草甘膦胺盐处理分别使植株含水量较对照喷施清水降低41.15%、37.36%,蒴果含水量降低55.75%、42.18%,同时产量较喷施清水提高3.20%、5.60%。两处理在保证种子活力(发芽率>99%)前提下,使机收适宜窗口期延长。因此,敌草快和草甘膦胺盐可作为胡麻机械化收获的适宜催熟剂。本研究为胡麻机械化收获的催熟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我国油料作物收获技术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化学催熟剂 成熟一致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麻品种(系)对土壤重金属镉吸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炫 胡锦栩 +7 位作者 陈晓艳 王玉富 康庆华 王学明 羊国安 周杉 张新鑫 杨献清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8-94,共7页
为探索在镉(Cd)轻度污染条件下亚麻对重金属Cd吸收和土壤修复的能力,研究以中亚麻4号、HLJ69、HLJ71和L09-325亚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亚麻品种(系)以及亚麻植株不同部位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比... 为探索在镉(Cd)轻度污染条件下亚麻对重金属Cd吸收和土壤修复的能力,研究以中亚麻4号、HLJ69、HLJ71和L09-325亚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亚麻品种(系)以及亚麻植株不同部位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比较分析种植亚麻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全Cd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亚麻在Cd轻度污染土壤中生长发育正常,4个参试品种(系)对土壤中重金属Cd均有一定的富集能力。不同亚麻品种(系)的茎部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他部位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参试品种(系)较少,其对Cd的富集能力相近所致;同一品种(系)的不同部位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以根中最多而种子中最少,这有利于收获种子的安全利用。种植亚麻对重金属Cd超标的土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使用试验中的4个亚麻品种(系)修复轻度Cd污染土壤,使之达到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平均需要约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重金属 富集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对NaCl胁迫下胡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东晓 杜建勋 +5 位作者 董亚茹 孙景诗 梁晓艳 王向誉 施新琴 郭洪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66-1476,共11页
为探究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照射处理对胡麻耐盐性的影响,以2个胡麻品种天亚10号和陇亚13号为材料,利用ARTP对胡麻种子进行不同时长(0、10、20、30 min)照射,测定不同Na Cl浓度(0、85、170 mmol·L-1)胁迫下胡麻的发芽指标、幼苗... 为探究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照射处理对胡麻耐盐性的影响,以2个胡麻品种天亚10号和陇亚13号为材料,利用ARTP对胡麻种子进行不同时长(0、10、20、30 min)照射,测定不同Na Cl浓度(0、85、170 mmol·L-1)胁迫下胡麻的发芽指标、幼苗生长指标、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析ARTP处理对Na Cl胁迫下胡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RTP处理对2个胡麻品种的影响存在差异,ARTP处理可以促进天亚10号在Na Cl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降低质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MDA含量,提高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70 mmol·L-1Na Cl胁迫下ARTP处理10 min,天亚10号发芽率可以提高90.27%;但抑制了陇亚13号在Na Cl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增加了质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MDA含量,降低了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70 mmol·L-1Na Cl胁迫下ARTP处理30 min,陇亚13号的发芽率下降了17.60%。本研究结果为胡麻育种及盐碱地人工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盐胁迫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胡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东晓 董亚茹 +4 位作者 孙景诗 耿兵 王照红 郭洪恩 王向誉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40-45,共6页
为研究胡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的响应情况,以胡麻品种定亚17号为材料,研究了0、50、100、150、200mmol/L NaCl胁迫下胡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胡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 为研究胡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的响应情况,以胡麻品种定亚17号为材料,研究了0、50、100、150、200mmol/L NaCl胁迫下胡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胡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幼苗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和根部的鲜重和干重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50mmol/L NaCl胁迫下高于对照,NaCl浓度高于100mmol/L时逐渐下降。NHX基因在叶片和根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均与NaCl浓度正相关,且根部受诱导程度高于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胡麻 萌发特性 幼苗生长 NA^%PlUS%/H^%PlUS%逆向转运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部寒旱区胡麻旧膜免耕穴播技术
8
作者 孙夏玲 叶春雷 +4 位作者 王炜 陈军 柴宗文 蔡芊依 薛文芳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847-850,共4页
胡麻作为甘肃中部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显著的经济价值。旧膜免耕穴播技术一定程度上能保护土壤墒情,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发挥保水抗旱功能。通过开展胡麻新品种陇亚31号配套旧膜免耕穴播技术示范,从品种选择、栽培... 胡麻作为甘肃中部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显著的经济价值。旧膜免耕穴播技术一定程度上能保护土壤墒情,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发挥保水抗旱功能。通过开展胡麻新品种陇亚31号配套旧膜免耕穴播技术示范,从品种选择、栽培与播种、播种后的田间管理以及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胡麻旧膜免耕穴播技术,以期为甘肃中部寒旱区胡麻的提质增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区 胡麻 旧膜免耕 穴播 单产提升 甘肃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GRAS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及其对外源赤霉素的响应研究
9
作者 李静 华鑫涛 +5 位作者 杨芸 鲁若妍 刘畅 孙健 戴志刚 谢冬微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是重要的纤用作物,GRAS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从亚麻全基因组数据库鉴定LuGRAS蛋白序列,经SMART和Pfam-search去除冗余序列后,通过ExPASy-ProParam、TBtools以及MEGA7....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是重要的纤用作物,GRAS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从亚麻全基因组数据库鉴定LuGRAS蛋白序列,经SMART和Pfam-search去除冗余序列后,通过ExPASy-ProParam、TBtools以及MEGA7.0等进行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和系统进化等分析,结合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亚麻GRAS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部分具有显著差异的LuGRAS基因在赤霉素处理后的表达情况,通过共表达网络对LuGRAS基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亚麻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14个LuGRAS转录因子,根据亲缘关系远近分为10个亚族;亚麻GRAS蛋白氨基酸数介于135~1377个,分子量介于15.3~152.9 kDa,平均等电点5.96,除LuGRAS114外,其他LuGRAS基因分布在15条染色体上;基于亚麻RNA-seq数据,可以将LuGRAS基因分为7组;通过qRT-PCR验证8个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的LuGRAS基因,结果显示,有4个LuGRAS基因经赤霉素处理后不同时间段的表达量变化明显。LuGRAS50与LuGRAS94的表达模式表现出极高的正相关关系,LuGRAS38和LuGRAS50与LuGRAS94之间可能存在负调控关系。以上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LuGRAS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亚麻生长发育中的表达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GRAS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灌区不同种植密度对胡麻产量和植株性状的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彩霞 赵宝勰 +4 位作者 俞华林 李雨阳 师学豪 邱小娟 马泉芳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39-842,共4页
为探索胡麻产量和植株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筛选适宜白银市灌区胡麻的种植密度。以陇亚1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00万、750万、900万、1050万、1200万粒/hm^(2))对胡麻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 为探索胡麻产量和植株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筛选适宜白银市灌区胡麻的种植密度。以陇亚1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00万、750万、900万、1050万、1200万粒/hm^(2))对胡麻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胡麻产量、株高、工艺长度、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每果粒数和经济系数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分茎数、分枝数、分枝长、果层厚度、单株果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主茎贡献率增加,分茎贡献率逐渐降低。在白银市灌区现阶段生产水平下,胡麻种植密度为750万粒/hm^(2)时,产量水平最高,为2299.68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种植密度 产量 植株性状 沿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胡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军 叶春雷 +1 位作者 王炜 李进京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胡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烯效唑和多效唑对现蕾期和盛花期胡麻生长、叶片生物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胡麻化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种生长调节剂在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分2次喷施均可以...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胡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烯效唑和多效唑对现蕾期和盛花期胡麻生长、叶片生物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胡麻化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种生长调节剂在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分2次喷施均可以明显降低胡麻的株高和重心高度,明显增加茎粗,进而影响胡麻产量形成。4个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在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与清水对照相比,平均株高降低15.09%和19.22%,平均重心高度降低10.47%和20.18%,平均鲜重降低7.73%和13.51%,平均茎粗增加7.69%和13.33%,且盛花期喷施的效应更加明显。现蕾期和盛花期不同处理间CAT含量、SOD含量、MDA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生育期的推进,CAT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SOD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喷施烯效唑处理和清水对照SOD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喷施多效唑处理均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喷施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995 g/hm2兑水450 kg和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995 g/hm2兑水450 kg效果良好,能够在稳定产量的同时有效地增强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生长调节剂 产量 抗倒伏 生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8
12
作者 谢亚萍 闫志利 +4 位作者 李爱荣 高俊山 郭丽琢 方子森 牛俊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81-1587,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量均有效地促进了胡麻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营养生长期,以促进茎杆和叶片干物质积累为主。进入生殖生长期后,以促进蒴果及籽粒干物...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量均有效地促进了胡麻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营养生长期,以促进茎杆和叶片干物质积累为主。进入生殖生长期后,以促进蒴果及籽粒干物质积累为主。不同施磷量条件下胡麻干物质积累量、磷素积累量与出苗后天数的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中磷水平(99.36kg·hm-2)下胡麻收获指数最大、磷肥施用效果最优、转化为经济产量的能力最强,可提高胡麻籽粒产量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施磷量 干物质积累 磷素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邓欣 邱财生 +4 位作者 陈信波 龙松华 郭媛 郝冬梅 王玉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35-540,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535份亚麻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亚麻的生长特点,确定构成亚麻种子产量和纤维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亚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3.90%~64.58%,平... 本研究通过对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535份亚麻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亚麻的生长特点,确定构成亚麻种子产量和纤维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亚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3.90%~64.58%,平均变异系数为26.66%,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亚麻的种子产量与分枝数、分枝习性、单株茎重、蒴果数、茎粗、干茎制成率、分茎数、全生育日数、千粒重正相关,与工艺长度、出麻率及开花日数呈负相关,种子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分枝数、开花日数、分枝习性.亚麻的纤维产量与出麻率、株高、工艺长度、干茎制成率呈正相关,与抗倒性、全生育日数、蒴果数、分枝数成负相关,纤维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出麻率、株高、干茎制成率.研究表明本研究选用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可为亚麻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产量决定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胡麻茎秆木质素合成酶活性及其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高珍妮 郭丽琢 +2 位作者 李丽 郭芳 牛俊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0-615,共6页
为探讨氮肥调节胡麻抗倒伏性的机制,以试验区域种植面积较大的中抗杂交种陇亚杂1号为材料,于2012、2013两年通过不同施氮水平(0、112.5和225kg/hm2)试验,研究了氮肥对油用亚麻(胡麻)茎秆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茎秆抗折力... 为探讨氮肥调节胡麻抗倒伏性的机制,以试验区域种植面积较大的中抗杂交种陇亚杂1号为材料,于2012、2013两年通过不同施氮水平(0、112.5和225kg/hm2)试验,研究了氮肥对油用亚麻(胡麻)茎秆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及实际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胡麻茎秆中木质素含量、木质素相关合成酶活性及茎秆抗折力呈现先增后降的态势。分析表明,木质素含量与PAL、TAL、CAD、4CL、POD酶活性及茎秆抗折力呈正相关,与倒伏指数和实际倒伏率呈负相关。适宜的施氮量增加了茎秆木质素含量、提高了相关合成酶活性,增强了茎秆抗倒伏能力。在本试验区同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施纯氮量112.5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亚麻(胡麻) 氮肥 木质素 抗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麻覆膜种植模式对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汪磊 谭美莲 +2 位作者 叶春雷 罗俊杰 严兴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6,共7页
为评价不同地膜覆盖技术的适应性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4-2015年,在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设置露地穴播(CK1)、全膜覆土穴播(T1)、旧膜重复利用穴播(T2)、膜侧条播(T3)、露地条播(CK2)5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研究了... 为评价不同地膜覆盖技术的适应性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4-2015年,在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设置露地穴播(CK1)、全膜覆土穴播(T1)、旧膜重复利用穴播(T2)、膜侧条播(T3)、露地条播(CK2)5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胡麻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种植模式促进胡麻出苗提前并缩短其生育期0-7d,干旱年份(2015年)较正常年份(2014年)覆膜促熟效应减弱。T1和T2处理两年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T3处理。T1和T2处理不同年份下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经济效益分析表明,T1和T2处理在两年的收益率中稳居第一和第二位,增收效果显著。因此认为全膜覆土穴播和旧膜重复利用穴播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胡麻适宜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油用亚麻) 种植模式 地膜覆盖技术 产量性状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胡麻根系形态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崔红艳 胡发龙 +2 位作者 方子森 任盼荣 牛俊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4-701,共8页
以陇亚杂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纯N)水平:不施氮(N0,0kg·hm-2)、低氮(N1,78.75kg·hm-2)、中氮(N2,105kg·hm-2)、高氮(N3,131.25kg·hm-2),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胡麻根系形态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以陇亚杂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纯N)水平:不施氮(N0,0kg·hm-2)、低氮(N1,78.75kg·hm-2)、中氮(N2,105kg·hm-2)、高氮(N3,131.25kg·hm-2),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胡麻根系形态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抑制了胡麻枞形期根系的生长,现蕾期后根长、根系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超过一定施氮量(N2)时又呈下降趋势。中氮处理增加了胡麻生育后期根系在40cm以下土层的分布,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系分布呈现高氮(N3)浅根化趋势。胡麻的根冠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降低,但中氮处理显著提高了生育后期的根冠比。胡麻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表现为:籽粒>茎>根>叶>非籽粒生殖器官,籽粒在氮素的分配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中氮水平(N2)时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下籽粒产量增加,中氮水平下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最高。综合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05kg·hm-2为有利于实现胡麻高产和高效的最优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施氮水平 根系形态 籽粒产量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栋良 江海霞 +4 位作者 张喻 叶佳丽 王玥 颜清城 谢丽琼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12-2122,共11页
【目的】分析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栽培亚麻育种亲本选择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以144份亚麻种质为材料,利用24个农艺性状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44份材料13个... 【目的】分析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栽培亚麻育种亲本选择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以144份亚麻种质为材料,利用24个农艺性状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44份材料1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37~1.20和1.97~2.09,平均为0.83和2.03,表现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引进亚麻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6.22%~40.74%,其中蒴果数、千粒重、工艺长度的变异系数均较高,这些产量相关性状在亚麻育种中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各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中,“高度因子”与“分枝因子”、“种子大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蒴果数未呈显著相关性,兼用亚麻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蒴果数均较高从而对株高和蒴果数相关性造成干扰。9个主成分(PC1-PC9)解释约73.57%的表型变异,前2个主成分约占32.31%。PC1代表“油用亚麻特征性状因子”,PC2代表“纤用亚麻特征性状因子”。利用24个农艺性状将144份亚麻材料聚为纤用和油用两个群体。【结论】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形态学标记最先将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区分开,亚麻驯化过程中产量相关性状受到主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国外种质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品种资源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薄天岳 杨建春 +1 位作者 任云英 陈锦秀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0-475,共6页
利用亚麻枯萎病病圃,对508份国内外亚麻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枯萎病的鉴定和评价,按照参试品种较统一感病对照发病率的降低率,把抗枯萎病程度划分为高抗(HR)、中抗(MR)、低抗(LR)、低感(LS)、中感(MS)和高感(HS)共6个级别。各个级别的品种... 利用亚麻枯萎病病圃,对508份国内外亚麻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枯萎病的鉴定和评价,按照参试品种较统一感病对照发病率的降低率,把抗枯萎病程度划分为高抗(HR)、中抗(MR)、低抗(LR)、低感(LS)、中感(MS)和高感(HS)共6个级别。各个级别的品种资源数分别为45、38、64、92、112和157;分别占试验资源总数的8.9%、7.5%、12.5%、18.1%、22.1%和30.9%。高、中抗资源共计16.4%。筛选出的高抗和中抗枯萎病资源中有41份属于首次报道,其中包括13份国外引进品种、7份国内地方品种和21份国内育成品种,一些重点抗源已成功地应用于亚麻抗枯萎病育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胡麻) 品种资源 枯萎病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供磷水平对胡麻磷素养分转运分配及其磷肥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8
19
作者 谢亚萍 李爱荣 +4 位作者 闫志利 牛俊义 孙芳霞 剡斌 张贺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66,共9页
以“坝选3号”胡麻为材料,研究了不施磷、低磷、中磷和高磷4个不同施磷(P2O5)水平(0,35,70和105kg/hm2)对胡麻植株中磷素累积、转运、分配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时,胡麻各器官不同生育阶段磷素养分吸... 以“坝选3号”胡麻为材料,研究了不施磷、低磷、中磷和高磷4个不同施磷(P2O5)水平(0,35,70和105kg/hm2)对胡麻植株中磷素累积、转运、分配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时,胡麻各器官不同生育阶段磷素养分吸收和累积量的基本趋势一致,但其变化量与施磷量有极大关系.胡麻地上茎、叶、非籽粒和籽粒中,磷素的日增量增幅因器官而异;胡麻只有叶片中有磷素转移,中磷处理比低磷和高磷处理磷转移量增加54.93%~73.83%和8.19%~10.00%(P<0.05),籽粒中20.46%~35.93%的磷素是靠叶片转运而来.胡麻植株磷素累积主要在生殖生长阶段,占整个生育期总累积量的79.02%~92.17%.施磷(P2O5)量为70 kg/hm2时磷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20.22%~20.53%和7.30~7.44 kg/kg.胡麻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增幅最高达28.96%~31.46%.结合产量与磷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本实验区同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施磷(P2O5)量为70 kg/hm2(中磷)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吸收和转运 分配 磷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抗锈病近等基因系RAPD特异指纹带的克隆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世全 薄天岳 +3 位作者 樊晓燕 李平 叶华智 朱立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82-84,共3页
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对 6个亚麻抗锈病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 ,获得了 2个稳定的特异指纹带 ,成功地将这 2个特异指纹带克隆入质粒载体 ,并对它们进行了序列测定 ,获得了 2条亚麻抗锈病近等基因系RAPD特异指纹带的DNA序列。
关键词 特异指纹带 克隆分析 亚麻 RAPD 锈病 抗病近等基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