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磷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谢亚萍 闫志利 +4 位作者 李爱荣 高俊山 郭丽琢 方子森 牛俊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81-1587,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量均有效地促进了胡麻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营养生长期,以促进茎杆和叶片干物质积累为主。进入生殖生长期后,以促进蒴果及籽粒干物...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量均有效地促进了胡麻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营养生长期,以促进茎杆和叶片干物质积累为主。进入生殖生长期后,以促进蒴果及籽粒干物质积累为主。不同施磷量条件下胡麻干物质积累量、磷素积累量与出苗后天数的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中磷水平(99.36kg·hm-2)下胡麻收获指数最大、磷肥施用效果最优、转化为经济产量的能力最强,可提高胡麻籽粒产量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施磷量 干物质积累 磷素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胡麻茎秆木质素合成酶活性及其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高珍妮 郭丽琢 +2 位作者 李丽 郭芳 牛俊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0-615,共6页
为探讨氮肥调节胡麻抗倒伏性的机制,以试验区域种植面积较大的中抗杂交种陇亚杂1号为材料,于2012、2013两年通过不同施氮水平(0、112.5和225kg/hm2)试验,研究了氮肥对油用亚麻(胡麻)茎秆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茎秆抗折力... 为探讨氮肥调节胡麻抗倒伏性的机制,以试验区域种植面积较大的中抗杂交种陇亚杂1号为材料,于2012、2013两年通过不同施氮水平(0、112.5和225kg/hm2)试验,研究了氮肥对油用亚麻(胡麻)茎秆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及实际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胡麻茎秆中木质素含量、木质素相关合成酶活性及茎秆抗折力呈现先增后降的态势。分析表明,木质素含量与PAL、TAL、CAD、4CL、POD酶活性及茎秆抗折力呈正相关,与倒伏指数和实际倒伏率呈负相关。适宜的施氮量增加了茎秆木质素含量、提高了相关合成酶活性,增强了茎秆抗倒伏能力。在本试验区同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施纯氮量112.5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亚麻(胡麻) 氮肥 木质素 抗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邓欣 邱财生 +4 位作者 陈信波 龙松华 郭媛 郝冬梅 王玉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35-540,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535份亚麻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亚麻的生长特点,确定构成亚麻种子产量和纤维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亚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3.90%~64.58%,平... 本研究通过对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535份亚麻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亚麻的生长特点,确定构成亚麻种子产量和纤维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亚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3.90%~64.58%,平均变异系数为26.66%,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亚麻的种子产量与分枝数、分枝习性、单株茎重、蒴果数、茎粗、干茎制成率、分茎数、全生育日数、千粒重正相关,与工艺长度、出麻率及开花日数呈负相关,种子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分枝数、开花日数、分枝习性.亚麻的纤维产量与出麻率、株高、工艺长度、干茎制成率呈正相关,与抗倒性、全生育日数、蒴果数、分枝数成负相关,纤维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出麻率、株高、干茎制成率.研究表明本研究选用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可为亚麻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产量决定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品种资源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薄天岳 杨建春 +1 位作者 任云英 陈锦秀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0-475,共6页
利用亚麻枯萎病病圃,对508份国内外亚麻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枯萎病的鉴定和评价,按照参试品种较统一感病对照发病率的降低率,把抗枯萎病程度划分为高抗(HR)、中抗(MR)、低抗(LR)、低感(LS)、中感(MS)和高感(HS)共6个级别。各个级别的品种... 利用亚麻枯萎病病圃,对508份国内外亚麻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枯萎病的鉴定和评价,按照参试品种较统一感病对照发病率的降低率,把抗枯萎病程度划分为高抗(HR)、中抗(MR)、低抗(LR)、低感(LS)、中感(MS)和高感(HS)共6个级别。各个级别的品种资源数分别为45、38、64、92、112和157;分别占试验资源总数的8.9%、7.5%、12.5%、18.1%、22.1%和30.9%。高、中抗资源共计16.4%。筛选出的高抗和中抗枯萎病资源中有41份属于首次报道,其中包括13份国外引进品种、7份国内地方品种和21份国内育成品种,一些重点抗源已成功地应用于亚麻抗枯萎病育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胡麻) 品种资源 枯萎病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麻覆膜种植模式对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汪磊 谭美莲 +2 位作者 叶春雷 罗俊杰 严兴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6,共7页
为评价不同地膜覆盖技术的适应性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4-2015年,在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设置露地穴播(CK1)、全膜覆土穴播(T1)、旧膜重复利用穴播(T2)、膜侧条播(T3)、露地条播(CK2)5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研究了... 为评价不同地膜覆盖技术的适应性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4-2015年,在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设置露地穴播(CK1)、全膜覆土穴播(T1)、旧膜重复利用穴播(T2)、膜侧条播(T3)、露地条播(CK2)5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胡麻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种植模式促进胡麻出苗提前并缩短其生育期0-7d,干旱年份(2015年)较正常年份(2014年)覆膜促熟效应减弱。T1和T2处理两年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T3处理。T1和T2处理不同年份下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经济效益分析表明,T1和T2处理在两年的收益率中稳居第一和第二位,增收效果显著。因此认为全膜覆土穴播和旧膜重复利用穴播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胡麻适宜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油用亚麻) 种植模式 地膜覆盖技术 产量性状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胡麻根系形态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崔红艳 胡发龙 +2 位作者 方子森 任盼荣 牛俊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4-701,共8页
以陇亚杂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纯N)水平:不施氮(N0,0kg·hm-2)、低氮(N1,78.75kg·hm-2)、中氮(N2,105kg·hm-2)、高氮(N3,131.25kg·hm-2),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胡麻根系形态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以陇亚杂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纯N)水平:不施氮(N0,0kg·hm-2)、低氮(N1,78.75kg·hm-2)、中氮(N2,105kg·hm-2)、高氮(N3,131.25kg·hm-2),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胡麻根系形态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抑制了胡麻枞形期根系的生长,现蕾期后根长、根系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超过一定施氮量(N2)时又呈下降趋势。中氮处理增加了胡麻生育后期根系在40cm以下土层的分布,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系分布呈现高氮(N3)浅根化趋势。胡麻的根冠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降低,但中氮处理显著提高了生育后期的根冠比。胡麻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表现为:籽粒>茎>根>叶>非籽粒生殖器官,籽粒在氮素的分配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中氮水平(N2)时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下籽粒产量增加,中氮水平下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最高。综合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05kg·hm-2为有利于实现胡麻高产和高效的最优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施氮水平 根系形态 籽粒产量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郭栋良 江海霞 +4 位作者 张喻 叶佳丽 王玥 颜清城 谢丽琼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12-2122,共11页
【目的】分析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栽培亚麻育种亲本选择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以144份亚麻种质为材料,利用24个农艺性状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44份材料13个... 【目的】分析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栽培亚麻育种亲本选择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以144份亚麻种质为材料,利用24个农艺性状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44份材料1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37~1.20和1.97~2.09,平均为0.83和2.03,表现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引进亚麻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6.22%~40.74%,其中蒴果数、千粒重、工艺长度的变异系数均较高,这些产量相关性状在亚麻育种中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各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中,“高度因子”与“分枝因子”、“种子大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蒴果数未呈显著相关性,兼用亚麻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蒴果数均较高从而对株高和蒴果数相关性造成干扰。9个主成分(PC1-PC9)解释约73.57%的表型变异,前2个主成分约占32.31%。PC1代表“油用亚麻特征性状因子”,PC2代表“纤用亚麻特征性状因子”。利用24个农艺性状将144份亚麻材料聚为纤用和油用两个群体。【结论】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形态学标记最先将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区分开,亚麻驯化过程中产量相关性状受到主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国外种质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油用亚麻氮磷钾平衡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闫志利 孙建军 +5 位作者 高俊山 令鹏 王宗胜 贾海滨 李爱荣 牛俊义 《中国麻业科学》 2012年第1期1-6,10,共7页
为构建旱地油用亚麻平衡施肥指标体系,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实验法,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和甘肃省白银市、平凉市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4省6市同步进行了大田试验。依据实验结果,拟合了氮、磷... 为构建旱地油用亚麻平衡施肥指标体系,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实验法,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和甘肃省白银市、平凉市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4省6市同步进行了大田试验。依据实验结果,拟合了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模型,确定了实现油用亚麻籽粒最高产量、最佳产量目标下氮、磷、钾肥最高施用量、最佳施用量及其配比。结果表明,6实验区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均可提高油用亚麻籽粒产量,白银、鄂尔多斯、乌兰察布3实验区施用氮肥产量增幅最大,张家口、大同、平凉3个试验区施用钾肥产量增幅最大。所拟合的三元平衡施肥模型均达显著相关水平,可运用于油用亚麻生产实践。在张家口、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大同、平凉和定西6实验区,推行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最大施用量及其配比,油用亚麻籽粒最高产量比基础产量(不施肥)分别增加40.53%、25.46%、71.15%、30.68%、16.21%和34.71%。推行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最佳施用量及其配比,油用亚麻籽粒最佳产量比基础产量分别增加37.73%、23.47%、62.23%、26.07%、8.77%和2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亚麻 旱地 平衡施肥 指标体系 产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地区亚麻出苗及成苗的土壤水分响应指标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淑文 李友 文宏达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135-5139,共5页
以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坝亚5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制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梯度对亚麻出苗及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指质量含水量,下同)低于8%时,亚麻不出苗;随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出苗率逐渐... 以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坝亚5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制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梯度对亚麻出苗及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指质量含水量,下同)低于8%时,亚麻不出苗;随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出苗率逐渐提高;土壤含水量达11%时,亚麻出苗率达最大值;之后随土壤水分增加,出苗率保持平稳且有所下降。苗期单株干物质量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土壤水分对亚麻出苗影响很大,因此应选择土壤含水量在11%左右时进行播种以保证安全成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 土壤水分 出苗率 成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新品种中亚麻5号的选育 被引量:5
10
作者 郝冬梅 邱财生 +5 位作者 王世发 龙松华 凤桐 郭媛 王慧 王玉富 《中国麻业科学》 2017年第6期273-277,共5页
为选育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亚麻新品种,解决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吉林)亚麻纤维产量低、易倒伏等问题,2003年以俄罗斯引进的抗倒伏、高纤品种为母本,以法国引进的高产品种Diane为父本杂交,组合号200325。经过多代混合选择与系谱选择选育... 为选育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亚麻新品种,解决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吉林)亚麻纤维产量低、易倒伏等问题,2003年以俄罗斯引进的抗倒伏、高纤品种为母本,以法国引进的高产品种Diane为父本杂交,组合号200325。经过多代混合选择与系谱选择选育出新品系0325-30-8-1,经过鉴定后参加吉林省2012~2015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编号为华星010),该品系平均原茎产量6355.5 kg/hm^2,比对照品种吉亚2号增产8.35%;全麻产量1687.55 kg/hm^2,比对照增产18.9%;长麻产量1048.75 kg/hm^2,比对照增产21.25%;种子产量471.95 kg/hm^2,比对照增产18.35%;全麻率31.1%;长麻率19.35%。该品种于2016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登记品种名为中亚麻5号(登记号为吉登亚麻2016002),其主要特点是纤维产量高,抗逆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育种 品种 中亚麻5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纤维素合成酶及其类蛋白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原 陈信波 +4 位作者 龙松华 邓欣 周小云 王进 何东锋 《中国麻业科学》 2008年第6期293-297,310,共6页
分离和克隆了亚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esA)及其类蛋白D基因家族(CSLD)的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纤维素合成酶类蛋白(CSL)作为一种重要的膜蛋白与纤维素合成酶具有相似的蛋白结构,都含有D,D,D,QXXRW保守区。利用其它物种中C... 分离和克隆了亚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esA)及其类蛋白D基因家族(CSLD)的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纤维素合成酶类蛋白(CSL)作为一种重要的膜蛋白与纤维素合成酶具有相似的蛋白结构,都含有D,D,D,QXXRW保守区。利用其它物种中Ces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基因片段,经多次重复测序,获得了6个CesA基因片段和5个CSL基因片段。应用ClustalW和NCBI数据库对获得的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它们分别属于CesA基因家族和CSLD基因家族,6个CesA基因片段之间核酸和蛋白的相似性分别在67%~88%和71%~98%之间,5个CSLD基因片段之间核酸和蛋白的相似性分别在68%~83%和76%~94%之间。推测LusiCesA1与LusiCesA3,LusiCesA4与LusiCesA5及LusiCSLD1与LusiCSLD2的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l.) CesA基因 CSlD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辐射对胡麻耐盐性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东晓 董亚茹 +2 位作者 耿兵 王照红 娄齐年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9,共11页
为探究^(60)Co-γ辐射对胡麻耐盐性和盐胁迫下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以胡麻品种陇亚8号为材料,对种子进行不同剂量(0、200、600、1000、1500、3000、6000、9000、12000、15000 Gy)^(60)Co-γ辐射,测定100 mmol/L NaCl胁迫下胡麻的发芽指... 为探究^(60)Co-γ辐射对胡麻耐盐性和盐胁迫下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以胡麻品种陇亚8号为材料,对种子进行不同剂量(0、200、600、1000、1500、3000、6000、9000、12000、15000 Gy)^(60)Co-γ辐射,测定100 mmol/L NaCl胁迫下胡麻的发芽指标、幼苗生长指标、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含量以及总黄酮、总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FRAP)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低剂量^(60)Co-γ辐射可促进NaCl胁迫下胡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升叶片SOD、POD、CAT活性,抑制MDA含量的增加,提高SP、SS、Pro含量和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提高抗氧化活性;高剂量^(60)Co-γ辐射则加剧了胡麻的盐害。综合来看,1000 Gy^(60)Co-γ辐射是缓解胡麻盐害的最佳剂量,600 Gy是提高胡麻幼苗生物活性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最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辐射 胡麻 盐胁迫 种子萌发 抗氧化特性 生物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亚麻品种对低纬度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伏 杨建兵 +3 位作者 梁雪妮 刘齐元 侯思名 刘飞虎 《中国麻业》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云南省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明显不同于传统亚麻产区。为了明确亚麻品种对云南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开展了个引进亚麻品种在云南省的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除102双亚号和黑亚号原茎产量较低外,其它的各品种都能较好的适应云南省... 云南省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明显不同于传统亚麻产区。为了明确亚麻品种对云南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开展了个引进亚麻品种在云南省的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除102双亚号和黑亚号原茎产量较低外,其它的各品种都能较好的适应云南省各参试点地区的自然710和栽培条件,获得较高原茎产量。推荐阿里安、高斯等品种在云南推广种植,而黑亚、、111213号的品种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亚麻 原茎产量 示范种植 栽培条件 自然条件 产区 云南 扩大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胡麻转化因子的优化
14
作者 李淑洁 罗俊杰 +2 位作者 林玉红 裴怀弟 李闻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70-976,共7页
农杆菌介导法是植物遗传转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胡麻遗传转化效率,以‘陇亚10号’和‘定亚22号’下胚轴为基因转化受体,以pCAMBIA3301为转化质粒,分析草铵膦选择压、下胚轴预处理(剥表皮、预培养)、农杆菌菌株、侵染... 农杆菌介导法是植物遗传转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胡麻遗传转化效率,以‘陇亚10号’和‘定亚22号’下胚轴为基因转化受体,以pCAMBIA3301为转化质粒,分析草铵膦选择压、下胚轴预处理(剥表皮、预培养)、农杆菌菌株、侵染时间和乙酰丁香酮对gus表达率/频率和抗性苗率的影响,优化以上转化因子参数,建立高效的胡麻遗传转化体系,为后续的胡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再生苗生根阶段的草铵膦选择压分别是10mg/L、5mg/L和2mg/L;下胚轴预处理对gus表达率/频率无显著影响,却显著影响抗性苗分化率,不剥表皮和预培养3d抗性苗率分别提高5倍和9倍;农杆菌菌株和侵染时间都显著影响gus表达率/频率和抗性苗率,C58c1侵染60min时gus表达频率最高,为7.5,抗性苗率为60.3%。乙酰丁香酮能显著提高C58c1和GV3101介导转化时gus表达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农杆菌介导法 转化因子 抗性苗率 gus表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胡麻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郝荣楷 严兴初 +3 位作者 党占海 张建平 李闻娟 赵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4-342,共9页
为分析国内不同时期(1950-2010年)选育的96份胡麻品种遗传多样性,利用形态学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两种方法聚类,在欧氏距离5.77和遗传相似系数为0.69时都能将96份品种分为4个类群,但两种聚类结果在亚群的划分上存在差异,说明形态标记的基... 为分析国内不同时期(1950-2010年)选育的96份胡麻品种遗传多样性,利用形态学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两种方法聚类,在欧氏距离5.77和遗传相似系数为0.69时都能将96份品种分为4个类群,但两种聚类结果在亚群的划分上存在差异,说明形态标记的基因型与SRAP标记检测出的位点相关性小。将96份胡麻品种的SRAP标记数据按品种不同育成年代和地区进行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的计算发现,随着年代递进和育成品种增多,基因多样性增加,但随着品种选育目标越来越趋于一致,其遗传距离趋于相近,Shannon信息指数的增幅趋于平缓,对不同地区胡麻品种分析发现,Shannon指数的变化与品种数量有关,与地域的联系并不紧密,这与栽培种本身的广泛相互引种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 ) SRAP 形态学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萌发期耐盐鉴定体系优化及150份种质耐盐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枭 郭栋良 +4 位作者 李恭泽 薛敏 江海霞 叶佳丽 谢丽琼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8-1449,共12页
【目的】优化亚麻萌发期耐盐鉴定体系并综合评价种质资源耐盐性,为亚麻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及耐盐品种培育奠定基础。【方法】选用芽长、根长和发芽率作为亚麻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表型性状。利用13个NaCl浓度梯度胁迫处理30份亚麻种质,分... 【目的】优化亚麻萌发期耐盐鉴定体系并综合评价种质资源耐盐性,为亚麻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及耐盐品种培育奠定基础。【方法】选用芽长、根长和发芽率作为亚麻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表型性状。利用13个NaCl浓度梯度胁迫处理30份亚麻种质,分析不同指标变化确定胁迫浓度。用确定的浓度对150份亚麻种质进行胁迫,分别统计相对芽长、相对根长和相对发芽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亚麻萌发期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划分耐盐等级。【结果】以相对芽长或相对根长为指标时适宜的NaCl胁迫浓度为100 mmol/L,以相对发芽率为指标时适宜的NaCl胁迫浓度为220 mmol/L;150份亚麻种质分划为5个耐盐等级:高耐3份、耐盐36份、中耐67份、敏感33份、高敏11份;油用亚麻亚群中各指标均显著高于纤维亚麻和兼用亚麻。【结论】不同耐盐指标的最适筛选浓度不同。筛选出的3份高耐亚麻种质可用于亚麻耐盐育种及后续研究。油用亚麻相比兼用和纤用亚麻更耐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萌发期 耐盐性 浓度筛选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对胡麻叶和蒴果皮中叶绿素质量分数、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牛小霞 谢亚萍 +1 位作者 王斌 牛俊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89-1196,共8页
以‘陇亚杂1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磷(P2O5)水平(0、75、150、225kg/hm2),研究磷素营养对胡麻叶和蒴果皮中叶绿素、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和蒴果皮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质量分数均随施磷量增加... 以‘陇亚杂1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磷(P2O5)水平(0、75、150、225kg/hm2),研究磷素营养对胡麻叶和蒴果皮中叶绿素、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和蒴果皮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质量分数均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与不施磷相比,叶片中平均分别增加19.05%、32.51%和22.72%,蒴果皮中平均分别增加43.21%、37.50%和41.65%;与不施磷相比,籽粒产量、含油率、油产量和籽粒粗蛋白均随施磷水平而提高,平均分别提高19.91%、1.20%、23.55%和10.17%;籽粒中亚麻酸质量分数随施磷水平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平均升高3.70%。施磷量与籽粒产量、亚麻酸质量分数正相关;与含油率、油产量和籽粒粗蛋白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叶片和盛花期蒴果皮叶绿素质量分数极显著正相关;子实期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与籽粒产量、含油率和油产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子实期蒴果皮中叶绿素质量分数与籽粒产量和油产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试验表明,施磷提高叶片和蒴果皮中叶绿素质量分数和籽粒产量,同时也改善胡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叶绿素 籽粒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份亚麻品种(系)在武汉市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热不海提·帕力哈提 张正 +1 位作者 彭定祥 刘立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4-18,共5页
为了丰富南方冬季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品种,引进筛选适合在当地种植的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分析了35份亚麻材料原茎产量、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茎粗、单株茎重、单株果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等指标的关联度。结果... 为了丰富南方冬季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品种,引进筛选适合在当地种植的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分析了35份亚麻材料原茎产量、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茎粗、单株茎重、单株果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等指标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04076-4-9关联度最大的是"651",适合在武汉市或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其次是M0459"、609",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也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麻残茬水提液化感自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立光 陈军 +4 位作者 李静雯 李进京 陈琛 叶春雷 罗俊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5-454,共10页
为探讨胡麻不同器官残茬的自毒作用,明确残茬根、茎及叶中的主要自毒物质,分别制备水提液,以蒸馏水为对照,设置不同浓度梯度水提液,用于胡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实验,通过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株高及根重等指标确定自毒效应,利用气相色谱... 为探讨胡麻不同器官残茬的自毒作用,明确残茬根、茎及叶中的主要自毒物质,分别制备水提液,以蒸馏水为对照,设置不同浓度梯度水提液,用于胡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实验,通过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株高及根重等指标确定自毒效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胡麻残茬根、茎及叶中的主要自毒物质。结果显示,胡麻残茬根、茎及叶水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总体上表现为"低促高抑"作用,且存在浓度效应。随着水提液浓度增加,胡麻残茬叶水提液最先到达临界浓度,其次为茎水提液,最后为根水提液。综合效应显示,胡麻不同残茬器官水提液化感自毒作用强弱关系为:残茬叶>残茬茎>残茬根。胡麻残茬根、茎及叶水提液中分别鉴定出8种、21种和14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酸类和酯类,含量最多的自毒物质为棕榈酸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胡麻残茬根、茎及叶水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化感自毒效应,可能是导致胡麻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残茬 水提液 自毒作用 GC-MS 化感物质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包衣尿素用量对旱作区胡麻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炜 陆俊武 +2 位作者 曹秀霞 钱爱萍 剡宽将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58,154,共7页
针对旱作区胡麻生产中种肥无法满足全生育期养分需求,缺乏灌溉条件,无法进行追肥的问题,于2015~2016年,在宁夏彭阳县旱作雨养农业区以硫包衣尿素为供试肥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硫包衣尿素用量对旱地条件下胡麻的营养生长、干物质积累、... 针对旱作区胡麻生产中种肥无法满足全生育期养分需求,缺乏灌溉条件,无法进行追肥的问题,于2015~2016年,在宁夏彭阳县旱作雨养农业区以硫包衣尿素为供试肥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硫包衣尿素用量对旱地条件下胡麻的营养生长、干物质积累、经济性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综合评价了硫包衣尿素不同用量的增产效果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硫包衣尿素能有效促进旱作区胡麻的营养器官生长,有助于干物质累积,显著提高了经济性状指标、籽粒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在干旱年份增幅尤为明显。随着硫包衣尿素用量的增加,胡麻植株的生长量、经济性状指标及籽粒产量也随之增加,两年间各项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187.5 kg/hm^2的施肥水平,其两年的植株高度、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籽粒产量平均值均达到最大,分别达到55.98 cm、8.72 g、2.57 g、1 648.64 kg/hm2,较对照增加13.55%、137.09%、115.07%、3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包衣尿素 缓/控释肥 旱作区 胡麻(油用亚麻)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