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8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正交面齿轮传动系统的擦边碰撞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建设 吴家宝 +2 位作者 吴鲁纪 杨林杰 饶晓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7,共12页
为深入研究非正交面齿轮传动系统中的擦边碰撞现象,以齿面碰撞面和齿背碰撞面为分界面,将相空间划分为三个部分,构建了考虑多种强非线性因素的非正交面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两分界面建立位置Poincaré映射,并对擦边分岔条件... 为深入研究非正交面齿轮传动系统中的擦边碰撞现象,以齿面碰撞面和齿背碰撞面为分界面,将相空间划分为三个部分,构建了考虑多种强非线性因素的非正交面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两分界面建立位置Poincaré映射,并对擦边分岔条件进行计算,随后结合啮合力周期变化图和相图找到擦边分岔点,并对分岔点附近的Floquet乘子进行求解,通过分析擦边分岔对系统动力学的影响来揭示擦边碰撞特性,最后利用Adams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研究表明:擦边碰撞会导致面齿轮传动系统冲击状态发生改变,通常不会对面齿轮传动系统的运动状态造成影响;当擦边分岔与倍周期分岔同时发生时,面齿轮传动系统会出现余维二擦边分岔,此时,擦边碰撞会导致系统运动状态与冲击状态均发生改变。此研究结果为工程中提高面齿轮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擦边碰撞 擦边分岔 非光滑系统 面齿轮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2
作者 张磊 张玉娟 +5 位作者 孙世贤 徐学宝 邢越 刘晓丽 高翠萍 王成杰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41-2547,共7页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了解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调控机制,旨在为合理控制放牧强度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土壤理化性...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了解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调控机制,旨在为合理控制放牧强度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枯落物量。研究结果表明,未放牧处理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显著高于放牧处理(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逐渐降低,土壤碱解氮(Alkaline nitrogen,AN)未放牧处理均显著高于放牧处理(P<0.05),土壤容重(Bulk density,BD)、pH值逐渐升高,未放牧处理显著低于放牧处理(P<0.05),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地下生物量(Belowground biomass,BGB)和枯落物(Litters,L)均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得出,土壤SOC含量与土壤TN,AN,AGB,L含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土壤SOC含量与土壤BD、pH值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放牧会显著减少土壤有机碳。因此,建议将放牧强度维持在轻度放牧(1.54羊·hm^(-2)·a^(-1))可以有效地维持荒漠草地生产力和保护土壤有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荒漠草原 土壤有机碳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草地放牧饲养效益研究
3
作者 周道玮 孙海霞 +3 位作者 白永松 欧阳滔滔 李强 胡娟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为提高饲草效率、节约饲草资源、保护草地生态,本文比较研究了羊草草地能量季节变化情景下,高生长率和低生长率放牧饲养的饲草效率及饲养效益。结果表明,高生长率(0.2 kg/d)放牧饲养累积消耗的代谢能比低生长率(0.1 kg/d)放牧饲养减少38... 为提高饲草效率、节约饲草资源、保护草地生态,本文比较研究了羊草草地能量季节变化情景下,高生长率和低生长率放牧饲养的饲草效率及饲养效益。结果表明,高生长率(0.2 kg/d)放牧饲养累积消耗的代谢能比低生长率(0.1 kg/d)放牧饲养减少38.1%,累积消耗的粗蛋白质、钙和总磷分别减少29.5%、38.8%和38.1%;高生长率放牧饲养的饲草效率达23.2%,比低生长率提高90.2%。利用能量饲料玉米补饲,可以实现高生长率,高生长率放牧饲养比低生长率放牧饲养节约饲料成本35%。高生长率放牧饲养减少放牧日数,节约代谢能以及蛋白质和矿质营养需要,饲草效率提高,饲料成本降低,最终饲养效益提高,这对发展高效草地畜牧业及保护草地生态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绵羊 放牧饲养 补饲 饲草效率 饲养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
4
作者 王瑞 苏世锋 +3 位作者 尹亚丽 赵文 王彦龙 李世雄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02-2511,共10页
为探究放牧利用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以祁连山高寒草甸春季草场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未放牧:Control,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极重... 为探究放牧利用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以祁连山高寒草甸春季草场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未放牧:Control,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极重度放牧:Extremely heavy grazing,EG)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磷素含量和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植被总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占比降低,而土壤温度随之增加,极重度放牧时最大,为18.54℃;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中度放牧处理下草地速效磷含量最低,为3.24 mg·kg^(-1);重度放牧时土壤微生物量磷转化率最大,为6.70%;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无机磷转化率与植被总盖度、速效磷转化率与土壤含水量均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综合评价表明: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在极重度放牧时最高(极重度放牧>重度放牧>未放牧>中度放牧>轻度放牧),不利于草地磷素的积累,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春季草场 放牧强度 磷素 磷素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和季节对荒漠草原优势牧草养分含量和消化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潘发明 刘函伊 常生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2,共9页
【目的】探究了放牧和季节变化对荒漠草原主要优势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和消化特征的作用,为荒漠化草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放牧和围封2种管理方式下荒漠草原主要优势牧草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放... 【目的】探究了放牧和季节变化对荒漠草原主要优势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和消化特征的作用,为荒漠化草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放牧和围封2种管理方式下荒漠草原主要优势牧草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放牧显著提高3种荒漠草原优势牧草珍珠(Salsola passerine)、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和盐爪爪(Kalidium gracilc)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P<0.05),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放牧地优势种牧草消化率和代谢能显著高于围封地(P<0.05)。牧草养分有明显的季节动态,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先升后降,且6、7月份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先降后升,且6、7月份含量最低;消化率和代谢能从5月份始逐渐增高,6、7月份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呈倒“V”曲线。【结论】放牧管理增加荒漠草原珍珠、合头草和盐爪爪3种优势物种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提高消化率和代谢能,建议荒漠草原管理要调控好放牧时间和物候期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荒漠草原 季节 优势种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休牧对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代谢限制的影响
6
作者 肖红 景媛媛 +1 位作者 徐长林 鱼小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614-8626,共13页
精准休牧期的确定对于高寒草甸冷季牧场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微生物代谢限制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参数,但其对东祁连山高寒草甸春季不同时期休牧的响应规律尚不清楚。以当地传统休牧期为对照(CK),设置了... 精准休牧期的确定对于高寒草甸冷季牧场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微生物代谢限制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参数,但其对东祁连山高寒草甸春季不同时期休牧的响应规律尚不清楚。以当地传统休牧期为对照(CK),设置了土壤解冻临界期(ST1)、土壤解冻后期(ST2)、牧草返青初期(RG1)和牧草返青后期(RG2)开始休牧处理。分别在传统休牧时间开始时(2022年6月1日)和牧草生长旺季(2022年7月28日)测定了土壤理化指标和碳(C)、氮(N)和磷(P)获得酶活性,使用土壤酶化学计量比评估了微生物的代谢限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土壤解冻期休牧(ST1和ST2)可显著抑制6月份和7月份土壤C获得酶活性(β-1,4-葡糖苷酶和纤维素二糖水解酶)、N获得酶(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和P获得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酶C∶P比和酶N∶P比。矢量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土壤解冻期休牧缓解了微生物C和N限制。Mantel检验和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土壤渗水速率和可利用氮含量可能是春季不同时期休牧处理影响微生物C和N限制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为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冷季牧场精准休牧期的确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休牧 高寒草甸 土壤胞外酶活性 微生物代谢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放牧背景下荒漠草原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军 张晓蕾 刘菊红 《草原与草业》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草原放牧系统”是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放牧是导致草原不断退化、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数据库和WOS数据库1994-2023年放牧背景下荒漠草原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在该领域... “草原放牧系统”是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放牧是导致草原不断退化、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数据库和WOS数据库1994-2023年放牧背景下荒漠草原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在该领域发文量不断上升,国外发文量高于国内。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国外成熟,主要发文作者是韩国栋,主要发文机构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在发文量和中心性方面高于美国。当前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内蒙古荒漠草原,国内研究热点是放牧方式对荒漠草原的影响,国外研究热点是气候变化影响下荒漠草原的变化。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研究思路及资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荒漠草原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与氮素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8
作者 宋明华 霍佳娟 +1 位作者 王贵强 李以康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246-6255,共10页
优化放牧假说提出,适度放牧能够通过促进土壤养分周转速率,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但是对于适度放牧是否同时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形成与稳定,目前的认知仍然有限。特别是禁牧后通过外源性养分输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并增强... 优化放牧假说提出,适度放牧能够通过促进土壤养分周转速率,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但是对于适度放牧是否同时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形成与稳定,目前的认知仍然有限。特别是禁牧后通过外源性养分输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并增强碳库的稳定性的研究仍然匮乏。基于在青藏高原矮生嵩草草甸开展了17年的围封禁牧和不同化学形态氮素添加的长期实验,采用物理分级和^(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围封禁牧与氮素添加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矿质结合态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有机碳不同功能团碳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禁牧降低了0—10cm和10—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围封禁牧提高了0—10cm土层颗粒态有机碳含量,但降低了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表明禁牧降低了有机碳含量及其稳定性。围封禁牧降低了0—10cm土层烷基碳含量,提高了氧烷基碳含量,表明有机碳的稳定性降低。不同化学形态氮素长期添加没有改变土壤有机碳含量,但是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下0—10cm土层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低于硝酸铵处理,而铵态氮处理下0—10cm土层颗粒态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硝酸铵。另外,同围封禁牧相比,铵态氮处理下0—10cm土层烷基碳和羰基碳含量降低,而烷氧碳含量增加,表明氮素添加,尤其是铵态氮的长期添加降低了有机碳的稳定性。此外,0—10cm土壤有机碳的降低主要源于矿质结合态有机碳的减少,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与颗粒态有机碳显著正相关,并且土壤pH的变化是有机碳组分变化及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总之,高寒草地长期禁牧与氮素添加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截存与稳定。这一结论为退化草地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禁牧 氮素化学形态 矿质结合态有机碳 颗粒态有机碳 13C-核磁共振 有机碳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8年阴山北麓站自由放牧样地植物群落动态数据集
9
作者 高天明 要振宇 +1 位作者 岳征文 杨振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303-309,共7页
阴山北麓荒漠草原属于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该区域主要利用方式为放牧,了解放牧条件下植物群落特征对探究区域内草地初级生产力、生物多样性以及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整理了2009-2018年阴山北麓站荒... 阴山北麓荒漠草原属于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该区域主要利用方式为放牧,了解放牧条件下植物群落特征对探究区域内草地初级生产力、生物多样性以及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整理了2009-2018年阴山北麓站荒漠草原自由放牧样地生长季8月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每年调查5个样方,包括植物种组成、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本数据集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数据录入、质量控制方面均严格遵循草地植物群落调查质量控制和规范。本数据集可为阴山北麓荒漠草原的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自由放牧 植物群落 生长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增加草地生态系统植物氮磷浓度和回收效率 被引量:2
10
作者 俞彤 唐洪旺 +2 位作者 王常慧 董宽虎 苏原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574,共9页
为探究放牧对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养分浓度和重吸收效率的影响,该文对21篇相关文献进行整合分析,探讨了放牧强度对植物氮(N),磷(P)浓度及养分回收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环境因子和试验因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增加了陆地生态系... 为探究放牧对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养分浓度和重吸收效率的影响,该文对21篇相关文献进行整合分析,探讨了放牧强度对植物氮(N),磷(P)浓度及养分回收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环境因子和试验因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植物成熟器官N,P浓度和衰老器官N浓度,但对衰老器官P浓度无显著影响;(2)放牧增加植物N重吸收效率和P重吸收效率;(3)放牧对植物组织N、P和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大小和方向与放牧强度、生态系统类型、植物功能群和植物器官等因素有关。以上结果表明放牧显著影响植物氮磷养分浓度,增加植物氮磷的内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氮磷浓度 氮磷回收效率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藏北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振威 缪雨珏 宗宁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08,共13页
本研究选择藏北高原降雨梯度带四种类型高寒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通过测定围栏封育与自由放牧样地中与养分循环和牧草供给等功能密切相关的指标,利用平均值法和多阈值法来探讨围栏封育工程对生态系统... 本研究选择藏北高原降雨梯度带四种类型高寒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通过测定围栏封育与自由放牧样地中与养分循环和牧草供给等功能密切相关的指标,利用平均值法和多阈值法来探讨围栏封育工程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都会随降水量减少而降低(P<0.05)。围栏封育显著提高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以及地上生物量。进一步分析发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物种丰富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Pielou指数不相关。多阈值法显示围栏封育和自由放牧样地物种丰富度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有效驱动分别在1%~84%和5%~82%阈值区间内,最大效应值分别是0.69和0.70。综上,围栏封育会使植物多样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保护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植物多样性 藏北高寒草地 围栏封育与自由放牧 平均值法 多阈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春季休牧后优势种群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梓晗 吕世杰 +1 位作者 王忠武 刘红梅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本试验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进行,旨在探究春季休牧后放牧利用方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优势种群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按照CK(全年不放牧)、SA1(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和SA2(春季休牧+夏季适牧+秋... 本试验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进行,旨在探究春季休牧后放牧利用方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优势种群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按照CK(全年不放牧)、SA1(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和SA2(春季休牧+夏季适牧+秋季重牧)的顺序,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放牧会增强不同优势物种重要值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联度。由优势种群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的整体关联性看出,虽然SA1和SA2的放牧利用方式存在相似的影响过程,但优势种群和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整体表现为SA1>SA2。因此,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的放牧处理方式能够使得优势种群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通过相互之间较强的关联关系维持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春季休牧 优势种群 物种多样性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饲对放牧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代谢组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倩 郭帅 +2 位作者 张亮亮 王占军 辛国省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8,共17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饲水平对放牧滩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抗氧化及血液代谢组的影响。选取体况一致、体重相近[(23.38±0.70)kg]的3月龄去势公滩羊24只,随机分为4组。NC组(对照组)只放牧,LE(低能量组)、ME(中能量组)、HE(高能量组)组...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饲水平对放牧滩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抗氧化及血液代谢组的影响。选取体况一致、体重相近[(23.38±0.70)kg]的3月龄去势公滩羊24只,随机分为4组。NC组(对照组)只放牧,LE(低能量组)、ME(中能量组)、HE(高能量组)组(试验组)先补饲精料再放牧,各组补饲精料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5.91(LE)、17.63(ME)和18.17(HE)MJ·kg^(-1)。预试期12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1)与NC和LE组相比,HE、ME组滩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增加(P<0.05)。2)ME组的经济效益高于其他组。3)滩羊血液中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含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上升呈增加趋势,其中HE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能量水平可显著影响抗氧化能力,HE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NC和LE组(P<0.05),ME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NC组(P<0.05),NC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LE和ME组(P<0.05)。5)血浆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出17种代谢物差异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主要有嘌呤代谢、核苷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胆固醇代谢、酪氨酸代谢等。综上所述,提高能量水平可有效提升放牧滩羊的生长性能,这种改善可能是通过调节嘌呤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途径及其中间代谢产物来调控机体的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在本试验条件下,精料补饲水平为0.45 kg·d^(-1)时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人工草地 宁夏滩羊 放牧 抗氧化 血浆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宇涵 王珍 任海燕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3,共13页
放牧能够改变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前关于放牧对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放牧强度对表层土壤的影响上,研究放牧强度对不同深度土层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荒漠草原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 放牧能够改变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前关于放牧对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放牧强度对表层土壤的影响上,研究放牧强度对不同深度土层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荒漠草原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未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极重度放牧(OG)5个放牧强度处理下的不同深度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未放牧草地相比,0~20 cm土层中,LG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2)在门和属水平上,与对照相比,0~20 cm土层,在所有放牧强度处理下,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以及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的相对丰度出现了显著下降;LG处理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20~40 cm土层中,MG处理下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RB41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OG处理下红色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3)RDA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有机碳、全氮、含水量、铵态氮、硝态氮、pH是驱动土壤细菌α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细菌门、属相对丰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类群的土壤细菌相对丰度的变化主要与铵态氮、硝态氮、含水量、有机质相关。本研究解析了放牧通过改变土壤理化因子来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构成。研究成果对实现内蒙古荒漠草原的可持续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荒漠草原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慧敏 高志伟 +3 位作者 张晓嘉 吴佳芯 王伟峰 韩国栋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4-1770,共7页
研究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为荒漠草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对土... 研究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为荒漠草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细菌群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不放牧相比,重度放牧降低了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的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及土壤湿度。轻度放牧降低了芽单胞菌门的丰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细菌的优势门无变化,α-多样性无变化。轻度放牧改变了细菌β-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敏感性,为实现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细菌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干扰下两河源牧区草地群落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及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维龙 叶茂 +4 位作者 潘晓婷 李苗苗 曾国燕 贺清智 张西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8,共11页
放牧会影响植物群落特征及地上生物量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两河源牧区草地为例,基于60个采样点,采用样方法对该牧区的草地植被进行调查,使用α-多样性指数测度分析了放牧对植物群落结构特... 放牧会影响植物群落特征及地上生物量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两河源牧区草地为例,基于60个采样点,采用样方法对该牧区的草地植被进行调查,使用α-多样性指数测度分析了放牧对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探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结果表明:1)在自然放牧条件下,两河源牧区植物科属种数量降低,植物群落高度和盖度呈下降趋势(P<0.01),密度呈上升趋势(P<0.01)。2)放牧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P<0.01)。其中,禾草类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降低,杂草类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提高,豆科类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不大。3)放牧对两河源牧区植物群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导致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优势度和多样性降低,但群落物种数量的分布更加均匀。4)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放牧干扰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依然显著。因此,在草地的管理和维护中,应考虑放牧对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应对政策。研究结果为两河源牧区草地维护、管理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植物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地上生物量 两河源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氮利用的影响
17
作者 随奇奇 尹亚丽 +5 位作者 赵文 董怡玲 宋江琴 火久艳 郑文贤 李世雄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8,共10页
为探究春季(3—6月)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氮转化速率和氮利用的影响,以祁连山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牦牛和藏系羊交替放牧方法,调查分析了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极重度放牧(SG)5个放牧强度下高寒... 为探究春季(3—6月)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氮转化速率和氮利用的影响,以祁连山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牦牛和藏系羊交替放牧方法,调查分析了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极重度放牧(SG)5个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氮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均呈降低趋势,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紧实度和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在LG处理下最高,硝态氮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土壤净氮矿化速率、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在LG处理下最高;土壤氮利用与植被特征和土壤性状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因子是氮利用的主要驱动因子。熵权-TOPSIS排序结果:土壤氮利用从高到低依次是LG>MG>HG>CK>SG。综上所述,在高寒草甸春季草场轻度放牧处理下土壤氮利用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放牧 放牧强度 转化速率 土壤氮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牲畜行为对草地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朝阳 李佳秀 +4 位作者 杜静 张雪 曹颖 汪爽 杜子银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氮是草地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其在草地土壤的含量动态和迁移转化易受到放牧牲畜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探明不同牲畜行为与草地土壤氮转化的关系对于系统揭示放牧干扰下草地氮素迁移转化的响应特性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分析放... 氮是草地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其在草地土壤的含量动态和迁移转化易受到放牧牲畜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探明不同牲畜行为与草地土壤氮转化的关系对于系统揭示放牧干扰下草地氮素迁移转化的响应特性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分析放牧活动的综合作用对草地土壤氮含量及动态的影响,导致关于不同牲畜行为对土壤氮转化作用机制和差异性的认识较为不足。因此,本文通过分析3种主要牲畜行为(采食、践踏、排泄)与草地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关系,探究不同牲畜行为下草地土壤氮素的迁移转化特性及影响因素,指出牲畜采食行为增强植物-土壤间的碳周转,有助于促进土壤氮转化;践踏行为通过改变土壤氧化还原条件间接调控氮转化过程中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但对不同质地土壤的影响差异较大;排泄行为通过粪尿氮素输入为氮转化过程提供较多的底物和有效碳源,使其对草地土壤氮转化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复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加剧背景下,利用15N同位素示踪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从多角度定量解析放牧牲畜行为对不同类型天然草地土壤-植物系统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关键因素势在必行。研究结论为优化牧区放牧牲畜管理模式和促进草地生态系统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牲畜行为 采食 践踏 排泄物返还 氮转化 草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家畜组合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冠种子库与萌发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周沁苑 董全民 +6 位作者 杨晓霞 刘玉祯 王芳草 许蔚 俞旸 张春平 刘文亭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20,共10页
植冠种子库是植物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机制,在抵抗外界干扰和植被更新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高寒草地,研究不同放牧家畜组合(牦牛藏羊1꞉2、1꞉4、1꞉6、牦牛/藏羊单牧)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植冠种子库的影响。结果... 植冠种子库是植物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机制,在抵抗外界干扰和植被更新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高寒草地,研究不同放牧家畜组合(牦牛藏羊1꞉2、1꞉4、1꞉6、牦牛/藏羊单牧)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植冠种子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试验区具有植冠种子库的物种13种,分属6个科、10个属,其中7种宿存时间超过5个月。2)放牧会降低群落植冠种子库的密度,且主要降低禾本科植物种子与杂类草植物种子密度,藏羊单牧与混合放牧对植冠种子库密度的影响大于牦牛单牧,同时放牧处理会降低群落植冠种子库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3)植冠种子库经5个月宿存后,共有物种矮生嵩草(Carex alatauensis)的植冠种子库种子质量提高、萌发率提高。4)矮生嵩草植冠种子库数量与质量权衡策略受不同放牧家畜组合影响,表现为牦牛与藏羊混牧条件下更倾向于增加种子质量,而单一藏羊放牧则偏重种子数量提升。综上所述,放牧会显著降低植冠种子库密度,种子经宿存后整体质量得到提升。建议在返青期前严格控制放牧,以促进草地的植被恢复和种群稳定。该研究为高寒草地的生态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植冠种子库 中度放牧 放牧家畜组合 种子萌发 权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通过增强草地植被种间关联性维持系统稳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火久艳 尹亚丽 +4 位作者 赵文 宋江琴 随奇奇 郑文贤 李世雄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4-906,共13页
补播是退化高寒草地重要修复措施,研究放牧对补播草地的影响,对于科学管理和利用补播草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补播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放牧和禁牧对植被群落组成及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禁牧相比,放牧显著增加植物多样性指... 补播是退化高寒草地重要修复措施,研究放牧对补播草地的影响,对于科学管理和利用补播草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补播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放牧和禁牧对植被群落组成及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禁牧相比,放牧显著增加植物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P<0.05),显著减少植被地上生物量和枯落物积累量;2)放牧提高了杂类草功能群的重要值,且其植物共生网络的平均连通度和平均聚类系数均显著大于禁牧;3)放牧管理措施下的植物群落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高于禁牧,主要由禾本科植物和杂类草占有利资源。综上,补播草地冷季放牧,增加了高寒补播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物种生态位分化明显,群落更稳定。该结果为祁连山区域补播高寒草地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牧 放牧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能群重要值 种间关联性 生态位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