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等前角变螺旋圆弧立铣刀瞬时铣削力建模与系数标定方法
1
作者 齐书韬 李佳奇 +2 位作者 郑书材 徐金亭 孙玉文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1-687,696,共8页
不等前角变螺旋立铣刀可有效抑制加工颤振,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并可有效降低刀具崩刃风险,然而,因各齿刀刃几何参数各异,现有模型已难以实现其切削力的准确预测,为此,提出了不等前角变螺旋圆弧立铣刀的切削力精确建模与系数标定新方法。... 不等前角变螺旋立铣刀可有效抑制加工颤振,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并可有效降低刀具崩刃风险,然而,因各齿刀刃几何参数各异,现有模型已难以实现其切削力的准确预测,为此,提出了不等前角变螺旋圆弧立铣刀的切削力精确建模与系数标定新方法。给出了变螺旋圆弧立铣刀切削刃的几何及位置关系表达式,建立了考虑刀具跳动和各齿刃形变化的瞬时未变形切屑厚度计算模型和微元切削力预测模型;提出了切削力系数与跳动参数并行标定的非线性优化方法,并基于线性最小二乘法及斜角切削理论给出了模型参数初值的高效求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切削力预测的幅值与波形与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预测误差在15%以内,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前角 变螺旋铣刀 侧铣 铣削力 切削力系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侧铣刀位包络误差优化模型
2
作者 焦靖淞 周凯红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3-1551,共9页
针对目前侧铣加工非可展直纹面的刀位规划分析计算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比如计算过于复杂、计算时间长、精度较低等等,对侧铣刀位包络误差问题展开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ICS)的侧铣刀位包络误差优化模型。首先,根... 针对目前侧铣加工非可展直纹面的刀位规划分析计算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比如计算过于复杂、计算时间长、精度较低等等,对侧铣刀位包络误差问题展开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ICS)的侧铣刀位包络误差优化模型。首先,根据双参数球族包络理论研究了圆锥刀具在非可展直纹面上的加工过程的解析表示,设计了计算初始加工刀位方法;然后,展开了加工误差的计算,提出了单刀位下误差度量函数,使侧铣加工过程中各点位法向误差的平方和最小,设计了基于改进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刀位优化方法,并提出了圆锥刀侧铣刀位包络误差优化模型,采用两点偏置法确定了初始刀轴矢量,将抗体相似度-浓度指标引入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中,以提升计算速度,使用改进算法对误差度量函数进行了求解,从而获得了优化后的侧铣加工刀位;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未经改进的免疫克隆算法,优化模型在单刀位下的优化过程收敛速度提升了13.3%,优化后位姿集合形成的刀具包络误差降低了15.8%。该优化模型对于复杂曲面侧铣刀位规划方法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侧铣加工 侧铣刀位包络误差 改进免疫克隆选择算法 非可展直纹面 圆锥刀 刀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头铣刀片前后刀面的砂轮磨削轨迹算法研究
3
作者 郭旭阳 刘东山 +2 位作者 刘浩 李欣蔓 江磊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27,共6页
球头铣刀片是U型曲面、球面加工的主要刀具,具有锋利耐磨、排屑顺畅等优势。球头铣刀片的主要特征为前、后刀面,其结构参数与切削性能有直接联系。为了满足球头铣刀片的定制化制造,解决刃线形式、磨削工艺参数多样化导致的精确磨削难题... 球头铣刀片是U型曲面、球面加工的主要刀具,具有锋利耐磨、排屑顺畅等优势。球头铣刀片的主要特征为前、后刀面,其结构参数与切削性能有直接联系。为了满足球头铣刀片的定制化制造,解决刃线形式、磨削工艺参数多样化导致的精确磨削难题,提出一种球头铣刀片前后刀面精确磨削轨迹计算方法。定义可灵活扩展的球头铣刀片刃线和前后刀面结构参数,并建立浮动坐标系系统,构建浮动坐标系到工件坐标系的坐标转换矩阵;定义基于工件坐标系的砂轮磨削基准姿态,并利用抬角工艺参数实现对砂轮磨削姿态的精确调控,通过坐标变换矩阵推导基于工件坐标系的砂轮磨削位姿解析表达;通过在VC++环境开发相应的计算程序并进行仿真验证,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与灵活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头铣刀片 前后刀面 磨削轨迹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刀齿轨迹模型的五轴侧铣加工铣削力预测 被引量:2
4
作者 桂昊 张立强 杨青平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3,108,共7页
在五轴侧铣加工过程中刀具的刀轴姿态变化复杂,导致瞬时切屑厚度计算困难。为提高切削力的预测精度,首先通过五轴侧铣几何模型描述了圆柱铣刀的刀齿运动轨迹,在建立微元切削力模型后,提出了一种瞬时切屑厚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当前切削刃... 在五轴侧铣加工过程中刀具的刀轴姿态变化复杂,导致瞬时切屑厚度计算困难。为提高切削力的预测精度,首先通过五轴侧铣几何模型描述了圆柱铣刀的刀齿运动轨迹,在建立微元切削力模型后,提出了一种瞬时切屑厚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当前切削刃上切削点到前几个刀齿回转圆柱面的映射距离,并在齐次坐标变换下,将空间中的线面求交计算转换成二维平面的线与圆弧的求交运算,在考虑刀具跳动对圆弧轨迹的影响后,求解方程组获得瞬时切屑厚度值。最后在五轴机床上进行了切削力试验,对比测量的力数据发现,仿真结果无论趋势还是大小都和实测值较好地吻合,验证了所建立的切削力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侧铣 圆柱铣刀 瞬时切屑厚度 切削力预测 齐次坐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触区域自适应调整的圆弧头立铣刀后刀面磨削轨迹精确计算方法
5
作者 刘哲 杨德存 +1 位作者 阳智麾 江磊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2-1231,1240,共11页
为保证圆弧头立铣刀后刀面的加工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接触区域自适应调整的圆弧头立铣刀后刀面磨削轨迹精确计算方法。通过圆弧头立铣刀结构特征分解构建了后刀面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砂轮和后刀面之间的磨削接触区域,自适应修正砂轮姿态,... 为保证圆弧头立铣刀后刀面的加工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接触区域自适应调整的圆弧头立铣刀后刀面磨削轨迹精确计算方法。通过圆弧头立铣刀结构特征分解构建了后刀面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砂轮和后刀面之间的磨削接触区域,自适应修正砂轮姿态,避免磨削干涉,实现了后刀面几何参数控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保证了曲面的光滑连接。最后,在VC++平台算法模块开发的基础上,通过加工仿真和磨削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头立铣刀 后刀面 磨削轨迹 接触区域 自适应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轴侧铣加工铣削接触区域建模
6
作者 李忠朋 张维 +2 位作者 曹珍珍 张立强 刘钢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79,共7页
五轴侧铣加工时,刀具姿态的时变性使得加工过程中的刀具和工件接触区域复杂多变,提取铣削接触区域对研究多轴铣削中的切削力、加工误差和颤振稳定性至关重要,对此提出一种无需提取待加工表面信息的瞬时接触轮廓解析法。使用一系列离散... 五轴侧铣加工时,刀具姿态的时变性使得加工过程中的刀具和工件接触区域复杂多变,提取铣削接触区域对研究多轴铣削中的切削力、加工误差和颤振稳定性至关重要,对此提出一种无需提取待加工表面信息的瞬时接触轮廓解析法。使用一系列离散切削微元表示刀具,根据刀具位置和铣削参数获得各切削微元特征点集,并使用样条曲线对其拟合。综合距离和进给方向条件限制筛选出每段切削微元的切入/切出点,同时表示在工件坐标系中获得瞬时接触轮廓。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切入/切出角误差均在3%以内,且计算效率约为实体建模法的9.5倍,证明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侧铣 铣削接触区域 刀具位置 铣削参数 待加工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铣刀后刀面摩擦应力波传播与衰减特性
7
作者 赵培轶 欧阳一杰 +1 位作者 姜彬 姜宇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193,211,共14页
高效铣削加工过程中,受高频、断续切削载荷作用,铣刀与工件接触角度、姿态频繁变动,使得刀工界面相对摩擦力及其引起的应力波传播、衰减过程动态变化,导致高效铣削过程摩擦磨损、磨损寿命难以准确识别及预测。构建刀齿误差和铣削振动影... 高效铣削加工过程中,受高频、断续切削载荷作用,铣刀与工件接触角度、姿态频繁变动,使得刀工界面相对摩擦力及其引起的应力波传播、衰减过程动态变化,导致高效铣削过程摩擦磨损、磨损寿命难以准确识别及预测。构建刀齿误差和铣削振动影响下的铣刀-工件动态接触关系模型,解算铣刀刀齿后刀面摩擦力,根据一维弦线理论,提出刀齿后刀面摩擦应力波传播距离、变化速率与衰减率的解算方法。结果表明,靠近刀尖处应力波峰值和变化速率更大,高效铣刀摩擦应力波衰减过程呈偏态指数型衰减。应力波解算方法的关联度验证结果表明,刀齿后刀面特征点能量与试验累积磨损深度的关联度大于0.8,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铣刀 后刀面 摩擦力 应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螺旋接触线的五轴侧铣刀具定位方法
8
作者 李忠朋 张立强 刘钢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5-584,共10页
针对五轴侧铣加工非可展直纹面时刀具与设计曲面相互干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螺旋接触线的刀具定位方法。首先,基于Z-buffer法建立单个刀位下的误差解析模型,以评估刀具定位方法的优劣。其次,根据非可展直纹面的扭转特性,构造刀轴矢... 针对五轴侧铣加工非可展直纹面时刀具与设计曲面相互干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螺旋接触线的刀具定位方法。首先,基于Z-buffer法建立单个刀位下的误差解析模型,以评估刀具定位方法的优劣。其次,根据非可展直纹面的扭转特性,构造刀轴矢量的数学模型,同时分析刀具-工件接触线的性质及参数表达式。再次,考虑实际加工中的非线性加工误差,通过运动学变换对全局刀位进行路径插补优化。最后,基于改进两点偏置法、最小二乘法及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并对比3种方法所产生的误差,同时基于后2种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小侧铣加工中的原理误差,可为非可展直纹面的五轴侧铣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侧铣 非可展直纹面 螺旋接触线 路径优化 原理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直径立铣刀后刀面磨损带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锡文 张洁 +1 位作者 杜润生 杨叔子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10,共4页
分析了小直径立铣刀后刀面的磨损规律及特点 ,提出采用后刀面磨损带宽度VB和后刀面磨损带面积AVB作为衡量刀具磨损程度的评价指标。小直径立铣刀渐进磨损试验结果表明 :每一刀齿后刀面和副后刀面的VB和AVB变化曲线与车刀的典型磨损过程... 分析了小直径立铣刀后刀面的磨损规律及特点 ,提出采用后刀面磨损带宽度VB和后刀面磨损带面积AVB作为衡量刀具磨损程度的评价指标。小直径立铣刀渐进磨损试验结果表明 :每一刀齿后刀面和副后刀面的VB和AVB变化曲线与车刀的典型磨损过程曲线相似 ,即存在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急剧磨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刀面 副后刀面 磨损带 小直径立铣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扭曲叶轮五轴数控侧铣的算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樊宏周 席光 王尚锦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0,共4页
为提高任意扭曲叶轮五轴整体铣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在粗铣阶段,拟合出一个"加厚"的单一直纹面叶片来包络任意扭曲叶片,实现用侧铣来完全代替点铣加工;在半精加工阶段,对侧铣粗加工作出改进,选取符合条件的原设计任意曲面的型... 为提高任意扭曲叶轮五轴整体铣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在粗铣阶段,拟合出一个"加厚"的单一直纹面叶片来包络任意扭曲叶片,实现用侧铣来完全代替点铣加工;在半精加工阶段,对侧铣粗加工作出改进,选取符合条件的原设计任意曲面的型值线作为分界线,分段进行直纹面的拟合,实现分段侧铣,同时兼顾高效性和叶片成形面精确度要求。并以某型号叶轮为例,通过整体建模、数控编程以及实际加工验证了算法在实践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轮机械 侧铣 任意曲面 直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机测量的复杂曲面侧铣加工误差补偿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刚 阮胜 +1 位作者 吴雁 吕博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95-298,共4页
叶片类薄壁零件的加工误差测量与补偿,一直以来都是其精密加工的关键和难点。为了提高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采用基于在机测量的复杂曲面侧铣加工误差补偿方法。在复杂曲面零件侧铣加工后,测量并分析实际测点与设计曲面采... 叶片类薄壁零件的加工误差测量与补偿,一直以来都是其精密加工的关键和难点。为了提高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采用基于在机测量的复杂曲面侧铣加工误差补偿方法。在复杂曲面零件侧铣加工后,测量并分析实际测点与设计曲面采样点间的误差。通过调整加工刀位实现复杂曲面侧铣加工的误差补偿。以一个叶片的侧铣加工与误差测量为实例,经侧铣加工、在线检测、误差分析、侧铣加工刀位调整、再加工测量等环节,通过实例零件的加工误差在机检测与调整刀位后的误差实验结果的比较,实例零件的加工精度有较大提高,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 在机测量 侧铣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叶轮五轴侧铣数控加工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良骥 王永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146,共6页
为提高整体叶轮的五轴编程和加工的能力,生成合理的刀位文件,在制定出合理的加工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直纹面叶片五轴侧铣加工的刀轴矢量计算方法。对两个相邻叶片的直母线进行插值后,得到的刀轴矢量能完全避免刀具与叶片之间... 为提高整体叶轮的五轴编程和加工的能力,生成合理的刀位文件,在制定出合理的加工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直纹面叶片五轴侧铣加工的刀轴矢量计算方法。对两个相邻叶片的直母线进行插值后,得到的刀轴矢量能完全避免刀具与叶片之间的干涉问题。同时,提出了一种小四边形参数模型来解决直线与自由曲面求交问题,并成功应用于刀心计算中。实例计算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很好地应用于整体叶轮的五轴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叶轮 五轴加工 侧铣 刀具路径 直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圆锥刀侧铣非可展直纹面的刀位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阎长罡 朱建宁 +2 位作者 刘宇 崔云先 魏岩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8-497,共10页
在非可展直纹面的圆锥刀侧铣加工中,刀位优化是减小原理性误差的关键,目前还存在着刀位优化方法复杂或刀位优化后加工精度不高的问题,难以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的刀位优化方法。利用设计曲面(非可展直纹面)发出的法向... 在非可展直纹面的圆锥刀侧铣加工中,刀位优化是减小原理性误差的关键,目前还存在着刀位优化方法复杂或刀位优化后加工精度不高的问题,难以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的刀位优化方法。利用设计曲面(非可展直纹面)发出的法向标杆射线,将刀具包络面表示为设计曲面的相伴曲面,并以连续刀位截得的最小标杆值表示包络误差。证明了标杆最小值条件与包络条件的等价性,针对某一瞬时刀位,将设计曲面上通过刀轴的法向标杆定义为特征标杆,在此基础上提出单刀位最优位姿的判定条件:刀具截得的各特征标杆长度的平方和为最小。基于面心组合实验设计方法,结合刀轴位姿空间的逐代压缩策略,再利用响应面方法建立优化目标函数与位姿参数的显式函数关系,进一步得到刀具最优位姿参数。通过实例计算和对比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提高刀具位姿的最优化性能,模型拟合精度高,预测结果准确,并可以显著降低曲面全域的包络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刀 侧铣 非可展直纹面 刀位优化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刀侧铣整体叶轮叶片曲面的刀轴轨迹规划 被引量:8
14
作者 阎长罡 施晓春 邓晓云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4-1120,共7页
针对圆锥刀侧铣加工整体叶轮叶片曲面中复杂的刀轴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刀轴轨迹生成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两点偏置法给出初始的刀轴面,然后利用圆锥面的几何性质调整优化刀轴位置,"强制"刀具面与叶片曲面每瞬时线接触... 针对圆锥刀侧铣加工整体叶轮叶片曲面中复杂的刀轴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刀轴轨迹生成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两点偏置法给出初始的刀轴面,然后利用圆锥面的几何性质调整优化刀轴位置,"强制"刀具面与叶片曲面每瞬时线接触,建立以刀轴位置为变量的刀具面上多点与叶片曲面相切的超定方程组,并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利用共轭曲面的数字仿真原理,以叶片曲面为基准面,以其上发出的标杆射线为纽带,建立刀具包络面与叶片曲面之间的误差计算模型,并给出加工干涉的判定依据。实例计算表明,刀轴优化后的包络误差显著降低,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刀 侧铣 叶轮叶片 刀轴轨迹规划 共轭曲面 数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铣刀渐进磨损过程中主电机功率信号的时域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锡文 杜润生 杨叔子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9,共3页
根据立铣刀刀齿渐进磨损过程中主轴电机功率信号的变化特点 ,分析了主轴电机功率与刀齿后刀面磨损带面积 (AVB)间模型的时域统计特性 ,提取了反映刀具磨损状态的时域统计特征参数。相关试验证明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 立铣刀 主轴电机功率 后刀面磨损带面积 时域统计特性 状态监测 渐进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五轴侧铣加工的运动学优化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立强 王克用 王宇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588-2593,共6页
针对五轴侧铣加工中刀轴的运动可能导致加工材料过切与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采用多约束自适应的刀轴运动学优化方法来解决该问题。建立球头铣刀在刀具路段上的运动学模型,通过分析刀轴运动对刀刃微元去除材料的影响,确定刀轴运动优化的... 针对五轴侧铣加工中刀轴的运动可能导致加工材料过切与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采用多约束自适应的刀轴运动学优化方法来解决该问题。建立球头铣刀在刀具路段上的运动学模型,通过分析刀轴运动对刀刃微元去除材料的影响,确定刀轴运动优化的约束条件。在虚拟环境中仿真复杂曲面五轴侧铣加工过程,通过自适应控制器调整刀轴运动速度,使机床在多约束加工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工作潜能。整个刀轴运动规划过程随刀具与工件接触区域的变化而不断优化,最后将优化结果存储在每个刀位点上。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刀轴自适应控制的运动学优化方法有效可行,为五轴侧铣加工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 侧铣 运动学模型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叶轮五轴侧铣刀位优化新算法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孔马斌 胡自化 +2 位作者 李慧 陈小告 张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86-1391,共6页
为提高整体叶轮数控侧铣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分析了锥形球头铣刀包络面与刀轴轨迹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不可展直纹曲面五轴数控侧铣刀位优化的新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两点偏置法确定圆柱刀初始刀位,然后通过刀轴旋转半锥角得到锥刀初... 为提高整体叶轮数控侧铣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分析了锥形球头铣刀包络面与刀轴轨迹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不可展直纹曲面五轴数控侧铣刀位优化的新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两点偏置法确定圆柱刀初始刀位,然后通过刀轴旋转半锥角得到锥刀初始刀位,最后以刀具包络面与设计曲面间的极差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刀轴上三点优化初始刀位。针对锥刀侧铣加工编程误差计算复杂问题,建立了一种编程误差计算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整体叶轮的锥刀编程误差计算。通过数控加工仿真实例、实际加工试验和编程误差综合对比分析证明,所建立的刀位计算优化新算法正确有效,可显著减小编程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叶轮 不可展直纹曲面 刀位优化 误差分析 五轴数控 侧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五轴侧铣加工过程建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立强 王宇晗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2,共5页
提出一种面向五轴侧铣加工的球头刀几何与力学模型,利用该综合模型可对复杂曲面加工进行几何仿真与切削力预测,对加工过程进行速度规划.切削工件几何模型采用深度元素法,通过与刀具模型之间的布尔操作实现材料去除过程,通过分析刀具与... 提出一种面向五轴侧铣加工的球头刀几何与力学模型,利用该综合模型可对复杂曲面加工进行几何仿真与切削力预测,对加工过程进行速度规划.切削工件几何模型采用深度元素法,通过与刀具模型之间的布尔操作实现材料去除过程,通过分析刀具与工件接触区域,得到刀具在不同瞬时的轴向范围及沿轴向各微元的切入角和切出角,转换为铣削力模型所需的几何信息.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优化进给速度,使机床工作在多个约束条件的最大潜能值内.整个规划过程随刀具与工件接触区域的变化而不断优化,研究工作为五轴侧铣加工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双叶片五轴侧铣加工仿真实验表明,在满足叶片精度条件下,采用优化进给速度可使零件加工效率提高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 侧铣 几何仿真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结构件转角特征数控铣削程编工艺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适 崔雅文 彭雨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5-100,共6页
在对航空结构件转角特征的几何属性开展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对数控加工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几个重要几何要素,并将常见的转角按这几个要素进行分类。通过大量切削试验及生产实践总结出适合不同类型转角的加工工艺方法,并界定了方法的选择... 在对航空结构件转角特征的几何属性开展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对数控加工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几个重要几何要素,并将常见的转角按这几个要素进行分类。通过大量切削试验及生产实践总结出适合不同类型转角的加工工艺方法,并界定了方法的选择原则。同时,对转角特征的两种数控铣削方式进行了研究,从大量试验和生产验证的结果中得到不同切削方式的工艺过程、切削参数和对加工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结构件 转角特征 数控编程 侧铣 插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轴侧铣加工空间刀具半径补偿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富枝 林浒 +2 位作者 郑飂默 王峰 张富彦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2-84,88,共4页
通过分析五轴侧铣加工的特点,给出一种空间刀具半径补偿算法,该算法利用几何平面投影原理,将三维空间内的刀位点投影到二维平面内,结合直线插补的二维平面刀具半径补偿公式,确定二维平面刀具半径补偿向量。再通过逆投影,得出三维空间刀... 通过分析五轴侧铣加工的特点,给出一种空间刀具半径补偿算法,该算法利用几何平面投影原理,将三维空间内的刀位点投影到二维平面内,结合直线插补的二维平面刀具半径补偿公式,确定二维平面刀具半径补偿向量。再通过逆投影,得出三维空间刀具半径补偿向量。基于VERICUT平台对该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五轴侧铣加工空间刀具半径补偿算法正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侧铣加工 空间刀具半径补偿 几何平面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