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6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odel of Focal Cortical Infarctionin Rat:Mini mally Invasive Craniotomy 被引量:6
1
作者 薛静 高培毅 +6 位作者 安沂华 SUN Chong-ran LI Jin HUANG Hua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期11-13,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脑局灶性梗死模型,以用于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长期观察。方法37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微创法经颞骨局部钻孔开颅,采用直接结扎大脑中动脉终段,同时永久结扎同侧颈总动脉、暂时性夹闭对侧颈总动脉...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脑局灶性梗死模型,以用于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长期观察。方法37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微创法经颞骨局部钻孔开颅,采用直接结扎大脑中动脉终段,同时永久结扎同侧颈总动脉、暂时性夹闭对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通过大鼠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墨汁灌注、TTC染色、MRI成像结果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大鼠术后状态良好,实验组大鼠观察4周后死亡率低为6 .25 %。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为1分,墨汁灌注及TTC染色观察梗死范围局限于皮层,4周后MRI成像测量梗死体积稳定,平均为83 .52 mm3。结论该模型对大鼠创伤小,梗死灶的位置和体积恒定,长期存活率高,为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物模型 大脑中动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重症混合性脑卒中一例
2
作者 贾楠 朱丽平 +3 位作者 赵家宝 王佳伟 王建旗 刘心遥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脑卒中临床少见,致死率高,临床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进而延误治疗而导致预后不良。本文报道了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混合性脑卒中重症病例的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脑出血 脑梗死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名动脉漂浮血栓血管内治疗1例
3
作者 韩凝 徐国栋 +2 位作者 赵岩 马良 王贺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5-297,共3页
无名动脉漂浮血栓较为罕见且诊断困难,容易漏诊。报道1例通过桡动脉和股动脉联合入路进行血管内治疗无名动脉漂浮血栓的病例。患者表现为言语不清、左肢无力以及伴有头晕症状。行头颅DWI检查发现患者为右侧大脑半球和双侧小脑急性脑梗死... 无名动脉漂浮血栓较为罕见且诊断困难,容易漏诊。报道1例通过桡动脉和股动脉联合入路进行血管内治疗无名动脉漂浮血栓的病例。患者表现为言语不清、左肢无力以及伴有头晕症状。行头颅DWI检查发现患者为右侧大脑半球和双侧小脑急性脑梗死,经过颈部CTA检查发现是无名动脉漂浮血栓,且目前对于无名动脉漂浮血栓的治疗并无共识。此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较差,给予血管内治疗,采用桡动脉入路释放椎动脉和颈动脉保护伞,防止术中栓塞事件;经股动脉入路释放支架贴敷血栓。术后颈部CTA随访患者提示支架位置良好,完全贴敷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无名动脉 漂浮血栓 多发脑梗死 栓塞保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梗死的康复效果评估:基于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个案研究
4
作者 陈予东 杜晓霞 +4 位作者 黄富表 叶长青 马琳 王云雷 吴晓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功能评定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等多种评估工具,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在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任务导向训练、镜像训练和计算机认知辅助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舒尔特方格训练、双侧肢体协同性训练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采用f NIRS评估康复前后脑活状态的变化。结果综合康复1个多月后,患者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和空间忽略明显改善,步行恢复正常,运动、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提高,脑部激活状态呈现积极变化。结论针对胼胝体损伤复杂症状,综合康复手段(特别是舒尔特方格、双侧协同训练及TMS)结合f NIRS评估脑激活,展现出显著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胼胝体 康复 经颅磁刺激 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5
作者 马娟 马盛宗 +2 位作者 燕茹 马学平 贾绍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5-712,共8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发现和判断该部分患者远期预后相对困难,因此寻找相对简便、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有利于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MACCEs的预测提供依据。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4—2019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1683例T2DM合并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以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致死性脑卒中、新发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再次血运重建作为MACCEs。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CEs分为MACCEs组(508例)和非MACCEs组(117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AMI患者MACCEs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远期发生MACCEs的预测效能,使用净重分类改善指标(NRI)和综合判别指数(IDI)评价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预后评估的改善效果。结果1683例患者中508例(30.18%)患者发生MACCE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95%CI)=1.994(1.142~3.483)]、冠状动脉植入支架长度[OR(95%CI)=1.031(1.002~1.062)]、CRP[OR(95%CI)=0.950(0.915~0.986)]、Alb[OR(95%CI)=0.933(0.880~0.989)]及CAR[OR(95%CI)=5.582(1.705~18.277)]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s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CAR中位表达水平(0.86),将患者分为CAR<0.86组和CAR≥0.86组,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AR≥0.86组MACCEs发生率高于CAR<0.86组(52.68%与22.92%;χ^(2)=65.65,P<0.001)。ROC曲线显示CAR预测T2DM合并AMI患者发生MACCE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702~0.754),最佳截断值为0.576,灵敏度为0.617,特异度为0.747。在基线模型基础上,与CRP、Alb相比,CAR能明显改善对患者发生MACCEs的预测效果(NRI=0.377,IDI=0.166,C指数=0.690;P<0.05)。结论CAR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发生风险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糖尿病 2型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治疗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周禹鑫 张立新 +1 位作者 巴方 周晓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9-1344,共6页
目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进行治疗,分析对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102例在盛京医院治疗的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观察组... 目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进行治疗,分析对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102例在盛京医院治疗的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水凝胶摄食训练,假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假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神经营养因子、营养状态、呼吸功能、脑血流信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渗漏-误吸评分量表(PAS)、美国国卫院卒中(NHISS)评分、脉动指数(PI)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假刺激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FOI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神经生长因子(N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平均速度(MV)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假刺激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P<0.05)。结论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治疗,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降低神经损伤,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水凝胶摄食训练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韩建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急性脑梗死具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机械取栓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往人们对于大核心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以及轻型脑卒中的取栓治疗有很大争议,但是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这3种脑梗死机... 急性脑梗死具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机械取栓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往人们对于大核心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以及轻型脑卒中的取栓治疗有很大争议,但是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这3种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取得了新的理解,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评述大核心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以及轻型脑卒中3种脑缺血疾病机械取栓治疗的新近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大核心梗死 基底动脉闭塞 轻型脑卒中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降糖复瘫汤联合针灸在脑梗死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彭天忠 黄学娣 +4 位作者 林星镇 袁娟 周峰 胡思彦 朱满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90-1894,1900,共6页
目的:探讨解毒降糖复瘫汤联合针灸在脑梗死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脑梗死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型)均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69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解毒降糖复瘫汤联合针灸在脑梗死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脑梗死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型)均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6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解毒降糖复瘫汤及针灸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升高;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降低;Barthel指数(BI)均升高,改良Rankin评分(mR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VEGF、BDNF等指标水平更高;MMP-9、IL-6、FBG、2 h PG、HbA1c更低;BI更高,mRS、NIHSS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0%(65/69),高于对照组的84.06%(58/69)(P<0.05)。结论:联合解毒降糖复瘫汤及针灸治疗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型)脑部供血,纠正氧化应激失衡,调控血糖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降糖复瘫汤 针灸 脑梗死急性期合并糖尿病 气虚血瘀型 IL-6 MMP-9 VEGF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面积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苏醒麒 赵灵敏 +6 位作者 马迪 尤久琳 陈盈 冯良枢 王晶 冯加纯 王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梗死面积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的关联性,为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发病72 h内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梗死面积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的关联性,为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发病72 h内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最大梗死层面面积将患者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n=34)和非大面积脑梗死组(n=33)。收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既往病史等临床基线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计算2组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绝对值(LYM#)、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同时计算IFN-γ/IL-4比值、TNF-α/IL-4比值和TNF-α/IL-10比值;并依据临床神经专科查体体征评价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秩相关分析检验2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NIHSS评分、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比较,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IL-2、IL-6、IL-10、IL-17A、TNF-α和IFN-γ水平以及外周血中NLR均明显升高(P<0.01),LYM#、LYM%和TNF-α/IL-4比值明显降低(P<0.01)。秩相关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_(s)=0.521,P<0.05),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患者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_(s)=0.721,P<0.001)。2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血清中IL-6(r_(s)=0.306,P=0.005)、IL-4(r_(s)=0.252,P<0.001)、IL-2(r_(s)=0.109,P=0.025)、IL-17A(r_(s)=0.405,P<0.001)和IFN-γ(r_(s)=0.146,P<0.001)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NIHSS评分与TNF-α(r_(s)=0.039,P=0.726)和IL-10(r_(s)=0.121,P=0.192)水平无相关性。2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血清中LYM#(r_(s)=-0.026,P=0.036)和LYM%(r_(s)=-0.008,P=0.002)呈负相关关系,与NLR呈正相关关系(r_(s)=0.315,P=0.009)。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与NIHSS评分、炎症反应、适应性免疫损伤程度和免疫状态具有相关性,细胞因子和免疫指标也与梗死面积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比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免疫 炎症 细胞因子 炎性细胞 梗死面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磊 刘红伟 +3 位作者 邓红卫 李立国 苗黎黎 王小龙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疗程2周。检测临...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炎症因子(IL-6、TNF-α)、神经因子(NSE、BDNF)、动脉血流参数(Vm、RI、PI)、NIHSS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NSE、RI、PI、NIHSS评分降低(P<0.05),BDNF、Vm、MMSE评分、Barthel指数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提升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己酮可可碱注射液 常规治疗 脑梗死恢复期 神经功能 神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鲁索综合征相关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蝴蝶 苏楹文 +1 位作者 林晶 洪道俊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探讨特鲁索综合征相关性脑梗死(Trousseau syndrome associated cerebral infarction,TSCI)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并对比不同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以提高临床医师对TSCI的诊治水平。方法本研究根据... 目的探讨特鲁索综合征相关性脑梗死(Trousseau syndrome associated cerebral infarction,TSCI)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并对比不同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以提高临床医师对TSCI的诊治水平。方法本研究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2024年9月收治的诊断为TS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03例TSCI患者,平均年龄为(66.0±10.6)岁,其中男性62例(60.2%),女性41例(39.8%)。首发症状以运动障碍为主(62例,60.2%)。“三流域征”是TSCI患者最常见的影像学特征(73例,70.9%)。最常见的肿瘤是消化系统肿瘤(38例,36.9%)和呼吸系统肿瘤(36例,35.0%),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的TS CI患者的炎症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呼吸系统肿瘤相关的TS CI患者(P<0.05),且更容易出现进展性脑梗死(P=0.020),预后更差(P=0.003)。结论对于原因不明脑梗死,尤其是梗死病灶涉及三流域非单根血管供血分布、D-二聚体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的患者,应考虑TSCI的可能性。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的TSCI患者相较于呼吸系统肿瘤相关的TSCI患者病情更容易进展,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鲁索综合征 脑梗死 肿瘤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HIF-1α/NLRP3信号通路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瑜 何玉梅 王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HIF-1α/NLRP3信号通路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防治脑梗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给予血府逐瘀胶囊...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HIF-1α/NLRP3信号通路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防治脑梗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和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各31例,统计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流速度、HIF-1α、NLRP3、caspase-1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7%(30/31)和77.42%(24/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口角歪斜、吞咽困难、言语不利、头晕恶心、口唇紫暗、肌肤甲错、气短乏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s、Vd、V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s、Vd、V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s、Vd、V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IF-1α、NLRP3、caspase-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HIF-1α、NLRP3、caspase-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IB、HSV、PS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FIB、HSV、PS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能够通过HIF-1α/NLRP3信号通路发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NLRP3 CASPASE-1 血府逐瘀胶囊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引导的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分割方法
13
作者 顾正宇 赖菲菲 +2 位作者 耿辰 王希明 戴亚康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820,共7页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在医学影像上显示出低密度特征,提出基于阈值分割和加权滤波的梗死概率图生成方法.通过自适应参数的阈值分割找出低密度区,由多尺度自定义权重的滤波器计算二值图,获得梗死概率图.当概率图引导网络参数学习时,通...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在医学影像上显示出低密度特征,提出基于阈值分割和加权滤波的梗死概率图生成方法.通过自适应参数的阈值分割找出低密度区,由多尺度自定义权重的滤波器计算二值图,获得梗死概率图.当概率图引导网络参数学习时,通过降低低概率区域的权重来提高所提方法的分割准确度.使用梗死概率图引导U-Net、DRINet和DeepLabV3+,相比未使用梗死概率图引导的模型,Dice系数分别提升了0.0466,0.0418和0.0363,交并比(IoU)分别提升了0.0322、0.0440和0.0356.统计结果表明,梗死概率图引导的网络对急性期数据的Dice系数有提升作用,对亚急性数据分割结果影响不大.所提方法为自动分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提供了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知识引导 缺血性卒中 脑卒中梗死区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茅苷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焦亡的影响
14
作者 段姝洁 龚清源 +1 位作者 王彦丽 戴启荷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66-2171,共6页
目的:探究仙茅苷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合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CI)大鼠神经元焦亡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5只大鼠记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用改良Longa线栓法构建CI模型,造模成功的CI大鼠随机均分为CI组... 目的:探究仙茅苷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合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CI)大鼠神经元焦亡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5只大鼠记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用改良Longa线栓法构建CI模型,造模成功的CI大鼠随机均分为CI组、仙茅苷组(5 mg/kg)、SR-717组(3 mg/kg cGAS-STING信号通路激活剂SR-717)、仙茅苷+SR-717组(5 mg/kg仙茅苷+3 mg/kg SR-717),每组15只,1次/d,连续注射7 d,假手术组和CI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Zea-Longa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ELISA检测炎症因子水平;TTC染色评估CI体积;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SDMD-N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焦亡蛋白及cGAS-STING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I组Zea-Longa评分、CI体积、IL-1β、IL-18水平、细胞凋亡率、GSDMD-N阳性细胞数、NLRP3、cleaved-Caspase-1/Caspase-1、GSDMD-N、cGAS、STING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CI组比较,仙茅苷组ZeaLonga评分、CI体积、IL-1β、IL-18水平、细胞凋亡率、GSDMD-N阳性细胞数、NLRP3、cleaved-Caspase-1/Caspase-1、GSDMD-N、cGAS、STING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SR-717组以上指标趋势相反(P<0.05);SR-717逆转了仙茅苷对CI大鼠神经元焦亡的改善作用。结论:仙茅苷可能通过下调cGAS-STING信号通路对CI大鼠神经元焦亡起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茅苷 cGAS-STING信号通路 急性脑梗死 神经元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马丽芳 李雁 +4 位作者 周莉 韩笑 金佳欣 张微微 高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2-636,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不同区域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特征性影响因素,探索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不同区域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特征性影响因素,探索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住院的AIS患者172例,根据EPVS在脑内分布区域分为基底节区EPVS组103例和非基底节区EPVS组69例,又分为半卵圆中心EPVS组77例和非半卵圆中心EPVS组95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空腹血糖、肝功能、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部位EPV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AIS患者基底节区EPVS组年龄、高血压比例显著高于非基底节区EPVS组,半卵圆中心EPVS组高Hcy血症比例显著低于非半卵圆中心EPVS组,吸烟史、饮酒史、丙氨酸转氨酶、凝血酶时间显著高于非半卵圆中心EPV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093,95%CI:1.045~4.192,P=0.037)、年龄(OR=1.071,95%CI:1.016~1.130,P=0.011)是基底节区EPVS的独立影响因素;饮酒史(OR=2.418,95%CI:1.097~5.330,P=0.029)、凝血酶时间(OR=1.593,95%CI:1.129~2.249,P=0.008)是半卵圆中心EPV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IS患者不同区域的EPVS存在不同风险因素,年龄和高血压病是基底节区EPVS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饮酒和凝血酶时间延长则是半卵圆中心EPVS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小血管病 血管周围间隙 神经影像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机械取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炎 王刚 +1 位作者 刘宏娜 梁盼盼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28,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机械取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机械取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器械取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凝血指标、预后情况、神经功能、血管再通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共60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m-TICI为2b或3级)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3.33%,两组的血管再通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LT、D-D、APTT、PT、TT以及INR等凝血指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PLT、D-D、APTT以及PT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3个月的mRS预后良好率分别为43.33%、70.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事件有口腔、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肾损害,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机械取栓能够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凝血指标和预后情况,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器械取栓 补阳还五汤 血管再通 安全性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SWI对急性脑梗死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
17
作者 赵松 何业举 +4 位作者 耿左军 朱青峰 袁涛 杨磊 刘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突出皮质静脉(PCV)征和脑灌注成像上低灌注区达峰时间(T_(max))及相对脑血流量(rCB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21年8月-2023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58例单侧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突出皮质静脉(PCV)征和脑灌注成像上低灌注区达峰时间(T_(max))及相对脑血流量(rCB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21年8月-2023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58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现症状后2.0~4.5 h完成相关影像学检查,平均(3.0±0.7)h。入院时所有患者行脑CTP成像、一站式动态CTA(dCTA)及磁共振SWI检查。首先依据达峰时间(T_(max))彩图,设定T_(max)≥6 s为低灌注区,然后分别基于SWI的PCV分布范围及T_(max)低灌注区域进行阿尔伯特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基于SWI对扩张静脉进行评级;在脑血流量(CBF)参数图内对应的SWI评级层面,获取患侧及相应健侧CBF值,计算患侧相对CBF(rCBF)值;通过dCTA观察侧支循环,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和良好组。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两组中PCV分布范围与T_(max)低灌区ASPECTS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SWI图像上扩张静脉等级与rCBF值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PCV与T_(max)之间ASPECTS评分呈正相关(r=0.598,P=0.000),且不良组中两者间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良好组(0.843 vs.0.442,P=0.007);良好组中PCV征的ASPECTS评分高于T_(max)图低灌注区(7.67±1.97 vs.4.79±1.22),且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WI扩张静脉等级与rCBF值呈负相关(r=-0.469,P=0.000)。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PCV分布范围与T_(max)参数图低灌注范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脑低灌注状态的影像标记物,但是在侧支循环良好情况下,PCV的评估结果会偏低,因此SWI不能取代CTPI;SWI上扩张静脉等级可以反映脑组织血流量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动态CT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被引量:28
18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推进脑血管病防治工作,指导医疗卫生人员科学规范开展脑血管病防治相关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推进脑血管病防治工作,指导医疗卫生人员科学规范开展脑血管病防治相关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牵头,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主要内容包括脑血管病的定义、疾病负担、急救、预防,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管理,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处理,脑血管病护理、康复、公众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等,供各地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急救 预防 治疗 指南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卵圆孔未闭相关脑梗死特征分析及梗死灶大小与心脏CT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张双 郑冲 +4 位作者 秦锐 耿文磊 孙丽杰 李静 卢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473,共9页
目的基于MR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卵圆孔未闭(PFO)相关脑梗死的特征,并探讨梗死灶大小与PFO的心脏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9月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病因学诊断分为... 目的基于MR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卵圆孔未闭(PFO)相关脑梗死的特征,并探讨梗死灶大小与PFO的心脏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9月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病因学诊断分为PFO组、动脉-动脉栓塞组和心房颤动组。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陈旧性脑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完成头部MR,基于DWI图像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梗死灶的数量(单发、多发)、梗死部位(皮质+皮质下、深部、皮质+皮质下+深部、小脑+丘脑+脑干)、梗死灶大小(以横轴为最大径线分为≥15 mm和<15 mm;对于存在多个病灶的患者,若任一病灶最大径≥15 mm,则定义为≥15 mm)、梗死血管分布(前循环、后循环、前循环+后循环)以及供血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及多支供血)。PFO组患者入院后完成心脏CT检查并测量PFO相关参数,包括PFO通道长度、PFO宽度、PFO高度、房间隔继发隔厚度及卵圆窝长度。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PFO相关参数与脑梗死灶大小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19~86岁,平均(57±17)岁,其中男141例,女91例,PFO组116例,动脉-动脉栓塞组36例,心房颤动组80例。(1)PFO组男性比例高于心房颤动组,低于动脉-动脉栓塞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及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比例均低于其他两组(均P<0.0167)。余一般资料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PFO组多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动脉-动脉栓塞组[83.62%(97/116)比61.11%(22/36),P<0.0167],但低于心房颤动组[83.62%(97/116)比98.75%(79/80),P<0.0167],皮质+皮质下梗死[47.41%(55/116)比11.11%(4/36)、6.25%(5/80),均P<0.0167]、梗死灶最大径<15 mm的患者比例[66.38%(77/116)比36.11%(13/36)、11.25%(9/80),均P<0.0167]均高于动脉-动脉栓塞组和心房颤动组,前循环梗死患者比例低于动脉-动脉栓塞组和心房颤动组[27.59%(32/116)比69.44%(25/36)、67.50%(54/80),均P<0.0167],后循环梗死患者比例高于动脉-动脉栓塞组和心房颤动组[62.07%(72/116)比16.67%(6/36)、8.75%(7/80),均P<0.0167];PFO组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比例低于动脉-动脉栓塞组和心房颤动组[18.97%(22/116)比66.67%(24/36)、52.50%(42/80),均P<0.0167],大脑后动脉梗死患者比例高于动脉-动脉栓塞组和心房颤动组[48.28%(56/116)比8.33%(3/36)、8.75%(7/80),均P<0.0167]。(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梗死灶大小与PFO通道长度(r_(s)=-0.429,P=0.029)、卵圆窝长度(r_(s)=-0.408,P=0.038)及房间隔继发隔厚度(r_(s)=-0.525,P=0.006)均成负相关,与PFO宽度、PFO高度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PFO相关隐源性脑梗死以皮质+皮质下及后循环的多发小梗死为主,梗死灶大小与PFO通道长度、卵圆窝长度及房间隔继发隔厚度存在相关性,综合评估脑梗死患者DWI与心脏CT特征可能有助于识别PFO相关脑梗死。本研究结果尚需大型、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心脏CT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介入术后继发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20
作者 吴晓平 孙晓伟 李建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1-704,共4页
本文报告1例脑梗死介入术后继发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经抗感染、手术治疗好转出院的诊治过程。患者女性,52岁,因基底节动脉狭窄行经皮基底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继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及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 本文报告1例脑梗死介入术后继发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经抗感染、手术治疗好转出院的诊治过程。患者女性,52岁,因基底节动脉狭窄行经皮基底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继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及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经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及自体血管置换术,术后患者好转出院,复查CT血管造影示人工血管通畅。通过本病例报告,以期为临床工作中对该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感染 股动脉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