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磨损泄漏下液压缸剩余寿命的预测模型研究
1
作者 姚海庆 吴璇 肖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6,共6页
现有的设备剩余寿命预测研究多基于假设衰退模型或者基于样本估计的衰退模型。前者依赖于假设条件的成立和一致性,后者则依赖于长时间、高成本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投入。在工程实践中,两者的可行性都存在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以Y形密封... 现有的设备剩余寿命预测研究多基于假设衰退模型或者基于样本估计的衰退模型。前者依赖于假设条件的成立和一致性,后者则依赖于长时间、高成本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投入。在工程实践中,两者的可行性都存在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以Y形密封圈为研究对象,基于微观泄漏机制,结合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磨损对密封接触应力的影响,进而建立磨损-泄漏的衰退模型。结果表明:密封圈的磨损与密封接触部位的应力呈线性关系,并与工作循环次数呈幂函数关系,进而泄漏率与工作循环次数也呈幂函数关系。基于现有磨损数据和所提磨损-泄漏衰退模型,验证了磨损泄漏下液压缸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缸 磨损泄漏 剩余寿命预测 Y形密封圈 衰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
2
作者 梁东鹏 袁德志 朱锟鹏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4,189,共6页
针对在以往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中,磨损状态的错误识别现象往往出现在磨损状态的衔接区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隐马尔科夫模型(hierarchical hidden markov model,HHMM)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首先,采用力信号和振动信号作为监测... 针对在以往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中,磨损状态的错误识别现象往往出现在磨损状态的衔接区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隐马尔科夫模型(hierarchical hidden markov model,HHMM)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首先,采用力信号和振动信号作为监测信号,提取时域、频域和时频域特征;其次,通过刀具磨损物理模型对刀具磨损阶段进行划分,提高模型的物理可解释性;然后,采用Fisher Score(FS)特征选择方法筛选出刀具不同磨损状态的敏感特征,构建不同磨损状态的敏感特征集;最后,使用不同磨损状态的敏感特征集训练HHMM,建立分类模型库,从而实现刀具磨损状态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刀具磨损状态的识别率,准确率为98.41%,综合查准率和查全率的Macro-F1评价指标为98.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er Score 特征选择 分层隐马尔科夫模型 刀具磨损状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型组合的身管多点烧蚀磨损量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康总宽 闫彬 +2 位作者 周子璇 宋洪震 陈学军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49,共8页
身管是火炮类武器的关键零件,对其烧蚀磨损量进行预测,有助于保持火炮作战效能。针对火炮身管沿轴向各点烧蚀磨损量需分别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问题,提出一种组合烧蚀磨损量预测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身管是火炮类武器的关键零件,对其烧蚀磨损量进行预测,有助于保持火炮作战效能。针对火炮身管沿轴向各点烧蚀磨损量需分别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问题,提出一种组合烧蚀磨损量预测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对身管多点烧蚀磨损量进行数据空间降维,提取反映烧蚀磨损量变化的主成分,利用灰色模型对主成分进行多步预测,通过PCA逆运算获得身管内膛多点烧蚀磨损量预测值。结果表明,在历史数据较少的条件下,通过选择合适的预测步数可获得较为准确的预测值,为身管内膛多点烧蚀磨损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管 烧蚀磨损 主成分分析 灰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卵石地层盾构刀具磨损预测模型及刀具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雪 龚子邦 +2 位作者 黄琦 陈霖 吴九七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目的]砂卵石地层中的石英颗粒体积分数较高,会导致盾构刀具磨损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及工期。建立盾构刀具磨损预测模型来预测盾构刀具的磨损量,是确保盾构法施工高效安全进行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研究刀具磨损预测模型,并进行刀具参... [目的]砂卵石地层中的石英颗粒体积分数较高,会导致盾构刀具磨损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及工期。建立盾构刀具磨损预测模型来预测盾构刀具的磨损量,是确保盾构法施工高效安全进行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研究刀具磨损预测模型,并进行刀具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了砂卵石地层对盾构刀具的研磨性;介绍了砂卵石地层盾构刀具的切削机理;建立了考虑微观磨损特征的盾构刀具磨损预测模型,并对刀具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及结论]不均匀系数、特征粒径与材料的磨损量正相关;塑性去除磨损、脆性去除磨损和黏着磨损的体积分数分别为61.4%、30.8%、7.8%,塑性去除磨损和脆性去除磨损占比较大;磨损系数随着不均匀系数和特征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盾构刀具的磨损量整体随着刀具刃角的减小而减小。盾构刀具的磨损主要由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砂卵石地层 刀具磨损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客车轮胎磨损颗粒物散射及其对呼吸健康的风险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海波 杜龙飞 +3 位作者 任睿 王巍嵩 贺华波 施恒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3-731,共9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轮胎磨损颗粒物(Tire Wear Particles, TWPs)的排放已经超过尾气排放,成为道路交通“非尾气”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研究建立了大客车-花纹轮胎-轮胎磨损颗粒物的气固两相流模型,并探究了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轮胎磨损颗粒物(Tire Wear Particles, TWPs)的排放已经超过尾气排放,成为道路交通“非尾气”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研究建立了大客车-花纹轮胎-轮胎磨损颗粒物的气固两相流模型,并探究了不同车速下大客车轮胎磨损颗粒物的空间质量浓度分布特性。结果显示:TWPs的散射轨迹受车辆外部流场和车尾涡旋的影响,不同粒径的磨损颗粒物在散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分层现象;在纵向上,磨损颗粒物扩散高度呈先升高后保持稳定的现象,且扩散高度随车速差异逐渐稳定在3.45~3.76 m;在横向上,最大扩散宽度稳定在6.0 m左右;颗粒物质量浓度沿车侧方向遵循近似的正态分布,在车速为20 km/h,距车辆左右对称面宽度为4.3 m、距地面高度为0.4 m处,达到峰值85.1μg/m^(3),在距离对称面宽度为4.0~5.0 m,高度为0~1.0 m范围是呼吸健康的潜在危险区域。研究获取了大客车轮胎磨损颗粒物的空间扩散分布特性和质量浓度分布规律及对生物体呼吸健康的影响,为大客车颗粒物造成的环境问题研究及其捕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非尾气”排放 气固两相流模型 轮胎磨损颗粒物 质量浓度分布 呼吸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磨损模型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磨损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妍洁 张双杰 +4 位作者 穆振凯 王伟 闫华军 马世博 张永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3,共9页
针对某铝合金覆盖件冲模磨损失效问题,为更加准确地预测汽车覆盖件模具的使用寿命,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了动态磨损模型。该模型耦合了动态磨损系数和表面硬度变化曲线,其中,磨损系数K转化为随接触压力和相对滑移速度变化的动态磨损... 针对某铝合金覆盖件冲模磨损失效问题,为更加准确地预测汽车覆盖件模具的使用寿命,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了动态磨损模型。该模型耦合了动态磨损系数和表面硬度变化曲线,其中,磨损系数K转化为随接触压力和相对滑移速度变化的动态磨损系数,表面硬度考虑了磨损深度的变化。利用Python语言对ABAQU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将动态磨损模型耦合到有限元模拟中,实现了考虑磨损系数和硬化层深度变化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磨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凸凹模典型位置在成形过程中的动态磨损演化规律,并以模具最大磨损深度0.5 mm作为失效判据,得到该铝合金覆盖件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为635428次。模具主要发生磨损的位置集中在模具合模线附近和大圆角处,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对这些位置进行修模、调试,从而有效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覆盖件模具 模具寿命 模具磨损 动态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含间隙运动副磨损的空间站机械臂动力学分析
7
作者 李博 刘旭柠 +2 位作者 郭杰 王宇男 胡凯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6-183,200,共9页
以含间隙空间站机械臂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运动副磨损对机构运动输出精度的影响。首先,结合Lankarani-Nikravesh接触碰撞力模型与LuGre滞滑摩擦力模型对机构进行动力学建模,建立磨损深度与穿刺深度、刚度系数的关系函数;其次,探究不同... 以含间隙空间站机械臂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运动副磨损对机构运动输出精度的影响。首先,结合Lankarani-Nikravesh接触碰撞力模型与LuGre滞滑摩擦力模型对机构进行动力学建模,建立磨损深度与穿刺深度、刚度系数的关系函数;其次,探究不同间隙条件下,系统的动态响应特征;最后,将仿真结果与Archard模型相结合,分析不同条件下运动副的磨损情况,重构非规则间隙表面,求解磨损对系统动态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对于开环机构,间隙位置越靠近末端执行器对末端的影响越大,与航天器本体相连接的运动副磨损相对较严重,非规则间隙下,速度与加速度波动发生的时间滞后于规则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副间隙 磨损 LUGRE模型 机械臂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磨损特性
8
作者 李少年 王凯峰 +2 位作者 李福豪 付丽婷 茹常旭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6,共11页
为探究冲击载荷下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的摩擦磨损特性,依托ANSYS Mechanical软件,编写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程序,建立了径向柱塞泵定子-滑靴接触面瞬态摩擦磨损模型,计算不同工作压力、冲击压力幅值与冲击次数下的定子-滑靴动态... 为探究冲击载荷下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的摩擦磨损特性,依托ANSYS Mechanical软件,编写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程序,建立了径向柱塞泵定子-滑靴接触面瞬态摩擦磨损模型,计算不同工作压力、冲击压力幅值与冲击次数下的定子-滑靴动态摩擦磨损,并开展滑靴副磨损试验。结果发现:在0~0.6 s瞬态过程中,磨损区域分布在滑靴面中心油池与均压槽间,滑靴面存在偏磨现象,滑靴销接孔处应力集中,仿真与试验相对值的平均误差为8.99%。通过对三组单因素正交试验显著性分析及Kriging插值拟合,得出滑靴磨损的正交敏感度依次为冲击次数、冲击压力幅值、工作压力。在60 min内3次冲击摩擦试验下,试件磨损量为824.1379 mm^(3),可见冲击载荷严重影响滑靴结构,证实了仿真模型对滑靴副磨损的有效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径向柱塞泵 滑靴副 摩擦磨损模型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锆合金包壳管切向微动磨损数值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凯模 沈火明 +5 位作者 王宇星 廖业宏 刘娟 任啟森 彭振驯 黄恒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为建立涂层锆合金包壳微动磨损的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预测切向工况下的最大磨损深度,基于包壳-格架的实际几何特征建立了涂层锆合金包壳-刚凸接触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rchard磨损模型计算磨损量,结合ABAQUS的ALE功能和UMESHMOTION子... 为建立涂层锆合金包壳微动磨损的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预测切向工况下的最大磨损深度,基于包壳-格架的实际几何特征建立了涂层锆合金包壳-刚凸接触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rchard磨损模型计算磨损量,结合ABAQUS的ALE功能和UMESHMOTION子程序模拟磨损过程。根据微动磨损试验结果分析磨损系数随磨损周次的变化情况,并拟合其函数关系。有限元计算的最大磨损深度和最大深度的位置与试验结果相符,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涂层锆合金包壳切向微动磨损最大深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合金包壳 微动磨损 Archar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管汇90°弯头冲蚀磨损分析及预测
10
作者 莫丽 刘雄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3,共9页
为避免压裂作业时高压管汇因冲蚀磨损导致管汇穿孔、爆管等事故,提高压裂作业效率,分析压裂携砂液流动特性对90°弯头冲蚀磨损的影响机制,利用MATLAB编写程序精确定位弯头冲蚀区域,建立灰色马尔可夫冲蚀磨损预测模型,并通过数值模... 为避免压裂作业时高压管汇因冲蚀磨损导致管汇穿孔、爆管等事故,提高压裂作业效率,分析压裂携砂液流动特性对90°弯头冲蚀磨损的影响机制,利用MATLAB编写程序精确定位弯头冲蚀区域,建立灰色马尔可夫冲蚀磨损预测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弯头部位的冲蚀磨损是由于流体携带颗粒在弯头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和弯头处存在涡流将颗粒从截面中心携带至弯头管壁,两者使得颗粒与管壁发生碰撞导致磨损;冲蚀磨损区域主要集中在轴向角45°~75°,周向角45°~135°之间;无偏GM(1,1)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GM(1,1)预测模型10.32%,将马尔可夫链运用到GM(1,1)模型和无偏GM(1,1)模型,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78.06%和75.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管汇 冲蚀磨损 灰色预测 马尔可夫链 DPM模型 固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迁移混合模型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祎晖 王宇钢 +2 位作者 杨历夏 张阴硕 穆俊珍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3-71,共9页
为提高刀具磨损的监测精度和效率,针对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状态监测出现的数据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迁移混合模型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通过混合类平衡正则化、数据增强与批量归一化技术对经过图像编码的数据集进行图像预处理... 为提高刀具磨损的监测精度和效率,针对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状态监测出现的数据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迁移混合模型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通过混合类平衡正则化、数据增强与批量归一化技术对经过图像编码的数据集进行图像预处理,再利用ResNet32残差神经网络从图像中自适应地提取相关重要特征,然后采用ResNet32残差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进行两阶段训练,采用标签感知平滑优化损失函数,通过参数迁移获得最优分类模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改善了刀具磨损监测数据不均衡的问题,与目前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刀具磨损监测方法相比,在准确率和计算效率方面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状态监测 深度迁移混合模型 数据增强 参数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累积效应的盾构刀具磨损动态预测模型
12
作者 段怿欣 袁大军 +2 位作者 吴俊 刘浩 许亚楼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6,共6页
为预测盾构刀具使用寿命,对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开仓换刀时机提供指导,保证盾构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工程实测的方法,对盾构刀具切削力学模型、磨损机理和磨损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推导。以现有切刀切削软岩力... 为预测盾构刀具使用寿命,对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开仓换刀时机提供指导,保证盾构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工程实测的方法,对盾构刀具切削力学模型、磨损机理和磨损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推导。以现有切刀切削软岩力学模型和滚刀CSM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磨损累积效应的刀具切削力学模型;基于金属摩擦学原理,结合电镜扫描结果,分析得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是刀具磨损主要形式;基于刀具的主要磨损形式和考虑累积磨损量的刀具切削力学模型,建立了考虑磨损累积效应的刀具磨损动态预测模型,并结合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盾构隧道工程的刀具磨损实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验证。研究表明该预测模型能够对长距离连续掘进中的盾构刀具磨损进行较为精准的预测,能够对实际工程中开仓换刀时机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盾构刀具 破岩力学模型 刀具磨损 磨损机理 动态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rchard模型的往复机构循环磨损仿真分析
13
作者 王旋 石章松 +2 位作者 孙世岩 佘博 秦奋起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2,共7页
往复机构的健康状态对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至关重要。以某型大口径舰炮发射系统的往复摆弹机构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基于循环跳跃技术改进的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一套模拟往复磨损过程的仿真方法,实现了磨损过程的精确预测和分析。仿... 往复机构的健康状态对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至关重要。以某型大口径舰炮发射系统的往复摆弹机构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基于循环跳跃技术改进的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一套模拟往复磨损过程的仿真方法,实现了磨损过程的精确预测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循环跳跃技术显著提高了仿真效率,减少了计算资源的消耗;由模型得到了磨损体积和接触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模型预测的关键时间节点、磨损速率和磨损深度与实验情况相符,为往复机构的优化设计和维护策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机构 循环磨损 Archard模型 循环跳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法向载荷与滑动速度下铁路货车制动梁磨耗套材料磨损行为与模型研究
14
作者 刘松民 窦随权 +2 位作者 丁颖 丁昊昊 王文健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7,共8页
铁路货车制动梁磨耗套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磨损,进而影响制动性能与行车安全。为研究制动梁磨耗套材质的磨损行为,利用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磨耗套材质进行不同法向载荷与滑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试验,分析磨耗套材质的摩擦学行为。... 铁路货车制动梁磨耗套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磨损,进而影响制动性能与行车安全。为研究制动梁磨耗套材质的磨损行为,利用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磨耗套材质进行不同法向载荷与滑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试验,分析磨耗套材质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当载荷由100 N增大到350 N时,摩擦因数呈现减小趋势,磨损质量与磨损长度增长,轮廓曲线起伏变大且最大磨痕深度增加,损伤加重;当载荷相同,滑动速度不同情况下,摩擦因数、磨损质量与磨损长度变化不大。采用MATLAB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优化,得到磨损模型,并利用ANSYS进行磨损仿真分析。仿真与试验结果误差在6%以内,验证所得磨损模型的合理性。建立的磨损模型为磨耗套使用寿命仿真预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耗套 制动梁 磨损 制动性能 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ADBO-SVM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洪宇 徐冠华 +1 位作者 唐波 秦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4,共11页
针对刀具磨损状态分类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CADBO-SVM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在传统蜣螂优化算法(DBO)算法基础上,引入Circle映射和自适应可变惯性权重,提出Circle自适应权重蜣螂优化(CADBO)算法,提升了算法的整体寻优和... 针对刀具磨损状态分类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CADBO-SVM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在传统蜣螂优化算法(DBO)算法基础上,引入Circle映射和自适应可变惯性权重,提出Circle自适应权重蜣螂优化(CADBO)算法,提升了算法的整体寻优和收敛性能。引入多域完全特征提取和多重特征选择技术(MFST),并将CADBO用于支持向量机(SVM)中的核函数和惩罚因子的择优问题,建立了基于MCADBO-SVM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模型。在公开数据集PHM2010上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与多种方法相比,此模型的综合性能最优,检测准确率达到了95.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监测模型 振动信号 蜣螂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 特征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型与统计分析的作动器活动密封O形圈磨损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宇文晓彤 黄以锋 +2 位作者 潘晋新 王生龙 焦晓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166,共8页
在实际服役环境中,飞机发生的总故障的40%是由于密封泄漏造成的,其密封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功能、性能和使用可靠性。然而,飞机上缺乏对密封圈的磨损监测,导致密封圈健康状态难以评估。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模型... 在实际服役环境中,飞机发生的总故障的40%是由于密封泄漏造成的,其密封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功能、性能和使用可靠性。然而,飞机上缺乏对密封圈的磨损监测,导致密封圈健康状态难以评估。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模型与统计分析的活动密封O形圈磨损预测方法,首先对密封圈的磨损进行了机理分析和参数测定;其次,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研究了密封圈的运动过程,得到密封圈的接触应力;然后,对舵机每个架次的累计行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行程的概率统计曲线,结合Holm-Archard磨损模型得到磨损体积的概率分布曲线;最后,结合时间与行程的关系,建立了磨损体积与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多个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际磨损体积在预测密度函数的3σ范围内的概率为95.83%,证明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能够有较大概率预测活动密封的O形圈的体积磨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形密封圈 磨损预测 有限元分析 统计分析 Holm-Archar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的飞机线束寿命预测
17
作者 李琢 徐继泽 +1 位作者 刘哲 赵天宇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以飞机高振区导线为研究对象,人工创造导线损伤加速导线磨损,进行步进应力加速老化振动试验,获得一段固定时间的导线的磨损量;以施加人工损伤后的导线线径为输入量,试验得出的导线磨损量为输出量,建立3种不同代理模型,对建立施加的初始... 以飞机高振区导线为研究对象,人工创造导线损伤加速导线磨损,进行步进应力加速老化振动试验,获得一段固定时间的导线的磨损量;以施加人工损伤后的导线线径为输入量,试验得出的导线磨损量为输出量,建立3种不同代理模型,对建立施加的初始人工损伤和此损伤下的导线磨损速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应用差分法进行有限次时间叠加近似得到全寿命周期。结果表明:3种代理模型中应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建立的代理模型精度最高,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磨损速率来对产品进行寿命预测可以节约大量试验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飞机线束防磨技术和线束健康管理,提供理论和试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导线磨损 加速老化 寿命预测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级设备危险频率下的电接触摩擦磨损试验与模拟研究
18
作者 王东伟 丁昊昊 +3 位作者 蒋维 赵阳 李发强 汪凡雨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7,共12页
针对核安全级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设备在其服役过程中存在的电接触磨损问题,本研究中首先对安全级DCS设备进行扫频试验,在得到设备的危险频率后,搭建电接触摩擦磨损试验台,并进行一系列摩擦学试验.结合电—热—机顺序耦合... 针对核安全级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设备在其服役过程中存在的电接触磨损问题,本研究中首先对安全级DCS设备进行扫频试验,在得到设备的危险频率后,搭建电接触摩擦磨损试验台,并进行一系列摩擦学试验.结合电—热—机顺序耦合分析法与Archard磨损模型,探索电流大小对电接触摩擦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安全级DCS设备的一阶共振频率为12 Hz.在该频率激励下,随着输入电流增大,电接触界面摩擦系数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电接触表面表现出磨粒磨损、剥层和电弧烧蚀的特点.增大电流虽然导致界面磨损加剧,但是高温下的材料软化使得接触区域增大,有利于电接触保持更长时间的低电阻状态.但是,大电流作用下磨损表面分布不均匀,接触电阻的波动频率显著增加.有限元分析能够较好地模拟电接触摩擦磨损过程,但是由于电接触状态下,摩擦区域的接触应力有所差异,因此磨痕区的磨损深度各不相同.在磨痕两侧,增大电流导致磨痕深度加剧,而在磨痕中间区域,输入电流为2 A时的磨痕深度明显大于输入电流为1 A和3 A的状态,这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级DCS 电接触 摩擦磨损 有限元分析 Archard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内检测器驱动皮碗磨损行为演化规律研究
19
作者 周发戚 张野 +5 位作者 刘畅 井德强 王泉生 张晓明 王瑜 陈金忠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7,共9页
在油气管道长距离内检测作业中,检测器驱动皮碗的磨损会导致其偏离管道轴线,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驱动皮碗的磨损行为本质上是高分子聚氨酯橡胶的过盈接触偏心磨损,与传统磨损不同,其接触应力、磨损率和磨损量之间存在复杂的多元... 在油气管道长距离内检测作业中,检测器驱动皮碗的磨损会导致其偏离管道轴线,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驱动皮碗的磨损行为本质上是高分子聚氨酯橡胶的过盈接触偏心磨损,与传统磨损不同,其接触应力、磨损率和磨损量之间存在复杂的多元耦合关系。为探究驱动皮碗磨损行为变化规律,通过自行设计的聚氨酯材料磨损实验,获取磨损率与接触应力的关联模型,并基于该关联关系对经典Archard模型进行修正;利用Umeshmotion模块的二次开发功能建立驱动皮碗磨损过程的三维仿真模型,将修正模型写入子程序,模拟磨损特征参数和工况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驱动皮碗的磨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皮碗的磨损过程可分为剧烈磨损、重度磨损、中度磨损和轻度磨损4个阶段,随着运行距离的增加,皮碗表面的接触应力与磨损率呈现指数变化规律;不同过盈量皮碗的初始接触位置和表面接触应力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其磨损率和磨损量;选用过盈量较大的皮碗可提高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在相同过盈工况下,硬度较高的皮碗随着运行距离的增加,其密封性能下降,因此不宜选用硬度过高的皮碗。研究结果为检测器驱动皮碗的结构设计和内检测作业的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器驱动皮碗 聚氨酯橡胶 过盈接触 磨损 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弯管间距对弯管冲蚀磨损影响的数值模拟
20
作者 刘明颢 刘旭煜 +2 位作者 上官杨沁 廖锐全 刘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707-6716,共10页
在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中,串联弯管由于其特殊结构以及天然气出砂特性,管道弯管处特别容易受到冲蚀的影响。串联弯管的冲蚀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两弯头的连接管长度是不可忽视的变量。为此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在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中,串联弯管由于其特殊结构以及天然气出砂特性,管道弯管处特别容易受到冲蚀的影响。串联弯管的冲蚀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两弯头的连接管长度是不可忽视的变量。为此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数值模拟方法,对含砂天然气在不同间距下串联弯管冲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两个弯管串联安装时,下游弯管的腐蚀形貌和速率受两个弯管之间距离的影响较大。随着串联弯管中间段长度的增加,上游弯管的腐蚀形貌均呈V字形,但下游弯管的腐蚀形貌则由三角形逐渐变化为V字形。此外,因重力对砂粒运移轨迹产生的影响,下游弯管冲蚀磨损最严重区域相较于上游弯管要靠后5°~8°。通过对下游弯管多角度切面流场进行分析,气流经过中间段后在下游弯管处产生了较复杂的二次流,因此下游弯管的最大冲蚀速率随着串联弯管中间段长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双弯管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冲蚀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弯管 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相模型(CFD-DPM) 冲蚀磨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