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XRF)法野外现场测定离子吸附型稀土
1
作者 张磊 周伟 +4 位作者 杨斌 王晶晶 王祎亚 屈文俊 樊兴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1-819,共9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野外勘查中目前主要采用的现场快速测试方法为“现场滴定法”,但其受风化壳中杂质影响较大,不能完全指示离子相稀土元素且对离子相稀土单元素缺乏指示意义。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精确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离子相单元素野外现... 离子吸附型稀土野外勘查中目前主要采用的现场快速测试方法为“现场滴定法”,但其受风化壳中杂质影响较大,不能完全指示离子相稀土元素且对离子相稀土单元素缺乏指示意义。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精确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离子相单元素野外现场分析方法十分必要。用硫酸铵溶液淋滤浸取离子相稀土元素,以采用高灵敏度双曲面弯晶全聚焦技术的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XRF)法测试,建立了离子相稀土单元素野外现场分析新方法。将6件监控样品的分析结果与室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的测定结果进行线性分析,含量高于检出限的10种元素的决定系数R2为0.9966~0.8386,说明两者测定数据吻合度较高,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检出限为0.41~5.4μg/g。通过对6件实际样品的独立处理并测定10次,计算RSD均<10%,表明方法的精密度满足实验要求。对南岭离子吸附型稀土靶区风化壳样品进行野外现场分析,找到可达成矿品位的异常点位,发现重稀土含量202.07µg/g的离子吸附型重稀土样品,说明方法适用于离子吸附型稀土野外现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 离子相稀土 单元素 野外现场 弯晶X射线荧光光谱仪 双曲面弯晶全聚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武安地区黏土岩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丹 白明 +3 位作者 童铄云 杜登峰 李献龙 刘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8-606,共9页
黏土岩是稀土元素的主要赋存岩石之一,具有非常大的资源潜力。目前,由于其稀土元素赋存状态不明确,黏土岩稀土矿产开发利用受限。本文选取河北武安市暴庄地区富稀土黏土岩,利用岩矿鉴定、矿物自动定量系统(AMICS)、X射线衍射仪(XRD)等... 黏土岩是稀土元素的主要赋存岩石之一,具有非常大的资源潜力。目前,由于其稀土元素赋存状态不明确,黏土岩稀土矿产开发利用受限。本文选取河北武安市暴庄地区富稀土黏土岩,利用岩矿鉴定、矿物自动定量系统(AMICS)、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对矿石的岩石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步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微区原位分析、高岭石黏粒提取、化学分步提取、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及密度函数理论(DFT)计算等技术手段,从矿物学、地球化学及结构学等多尺度多角度对样品中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进行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黏土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高岭石(88.19%),盐类浸出试验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仅占2.67%,而稀土独立矿物仅含0.04%的褐帘石,证明稀土元素以离子态及独立矿物型存在的占比较少,而稀土元素与高岭石之间的强相关性可以推测多数稀土元素或以超微细粒稀土矿物形式夹杂于高岭石颗粒之间,或以类质同象替代存在于高岭石晶格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赋存状态 矿物自动定量系统(AMICS)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在金属离子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3
作者 白安琪 彭孔浩 +5 位作者 王子昂 陈廷相 罗利霞 张凌燕 李淑荣 孟佩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1,38,共6页
重点综述了基于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REEs-UCNPs)构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或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体系来实现对金属离子定量分析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REEs-UCNPs在生物医学、卫生分析和环境检测等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 重点综述了基于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REEs-UCNPs)构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或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体系来实现对金属离子定量分析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REEs-UCNPs在生物医学、卫生分析和环境检测等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 金属离子 分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修饰载体对锰铈复合催化剂NH_(3)-SCR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高梓寒 杨润农 +3 位作者 王钊颖 宋燕海 覃斌 余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06-6214,共9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不同比例的铈锆载体,通过浸渍法将MnOx作为活性组分制备一系列复合催化剂,并考察其在以NH_(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反应(NH_(3)-SCR)中的脱硝活性。通过XRD、Raman、SEM、N_(2)吸脱附、H_(2)-TPR、NH_(3)-TPD、... 采用水热法合成不同比例的铈锆载体,通过浸渍法将MnOx作为活性组分制备一系列复合催化剂,并考察其在以NH_(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反应(NH_(3)-SCR)中的脱硝活性。通过XRD、Raman、SEM、N_(2)吸脱附、H_(2)-TPR、NH_(3)-TPD、XPS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表面酸性、表面氧化价态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Cen Zr1-n较CeO_(2)载体具有更好的NH_(3)-SCR催化活性,8Mn/Cen Zr1-n催化剂均有性能提升,其中8Mn/Ce0.8Zr0.2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其T_(50)和T_(90)分别为100.2℃和130.2℃,工作温度窗口为245.5℃(130.2~377.2℃),并且159.6~349.0℃范围内保持100%的NO转化率,具有更好的低温还原性能和更多的酸性位点,有利于反应物在更低的温度被吸附还原;其表面高价的Mn4+物种相对含量更高,有利于提升NH_(3)-SCR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纯三氧化二铈中14种稀土元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金 杨萌 +1 位作者 李鹰 李剑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3,共7页
在高纯稀土分析中,通常利用C272微型柱分离或TODGA分离基体富集待测元素,但此方法效率低、操作难度大,容易引入外部杂质和洗脱不完全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本文建立了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MS)对高纯三氧化二铈(Ce_(2)O_(... 在高纯稀土分析中,通常利用C272微型柱分离或TODGA分离基体富集待测元素,但此方法效率低、操作难度大,容易引入外部杂质和洗脱不完全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本文建立了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MS)对高纯三氧化二铈(Ce_(2)O_(3))中杂质稀土元素测试方法,利用碰撞模式测定稀土氧化铈中的Y、La、Nd、Sm、Eu、Dy、Ho、Er、Tm、Yb、Lu,质量转移模式测定氧化铈中的Pr、Gd、Tb。测试采用0.1%基体进样,在MS/MS模式下,以笑气(N2O)为反应气,通过O原子和N原子的质量转移反应,可以有效克服高基体对待测元素带来质谱干扰,实现高纯Ce_(2)O_(3)中14种杂质稀土元素准确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试验条件下,14种元素的检出限为0.001~0.020 mg/kg,加标回收率在81.2%~105.3%之间。该方法仅使用N2O一种反应气,且无需基体分离,可以快速、准确测定高纯稀土氧化物中杂质元素,为高纯稀土杂质元素分析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Ce_(2)O_(3) 杂质稀土元素 测定分析 ICP-MS/MS 反应气N_(2)O 碰撞模式 质量转移模式 质谱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物质元素指纹分析技术的浦城大米产地溯源研究
6
作者 林滉 林秀 +1 位作者 谢婷婷 张青龄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0,共10页
通过分析浦城大米、江西地区大米、湖北地区大米、湖南地区大米和福建地区(除浦城以外)大米中25种矿物质元素质量分数特征,筛选出14种差异显著的矿物质元素,并比较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矿物质元素的降维... 通过分析浦城大米、江西地区大米、湖北地区大米、湖南地区大米和福建地区(除浦城以外)大米中25种矿物质元素质量分数特征,筛选出14种差异显著的矿物质元素,并比较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矿物质元素的降维效果,发现经过PCA降维后的线性判别分析(LDA)结果优于OPLS-DA,进而建立了“差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的浦城大米产地溯源模型,筛选出钒(V)、钴(Co)、砷(As)、铷(Rb)、银(Ag)、铯(Cs)等6种特征矿物质元素,判别模型回代检验的整体正确判别率为98.1%,交叉检验的整体正确判别率为97.1%。该模型能准确识别浦城大米,为浦城大米的产地溯源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元素 指纹分析技术 产地溯源 浦城大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灯影组葡萄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施泽进 梁平 +3 位作者 王勇 胡修权 田亚铭 王长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63-2271,共9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灯影组葡萄石的成因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灯影组葡萄石及基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讨论了灯影组葡萄石的形成环境。灯影组葡萄石与基岩相比,具有较明显的Ce负异常和相对低的稀土总含量,说明了葡萄石并... 长期以来,人们对灯影组葡萄石的成因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灯影组葡萄石及基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讨论了灯影组葡萄石的形成环境。灯影组葡萄石与基岩相比,具有较明显的Ce负异常和相对低的稀土总含量,说明了葡萄石并非是和基岩同时沉积而成;葡萄石中Na、K元素含量低而Mn、Fe含量较高,具有很低的Sr/Ba比值,同时具有碳、氧同位素明显偏负和87Sr/86Sr值偏高的特点,表明葡萄石是在淡水的作用下形成的。证实了灯影组在沉积过程中有过一次短暂暴露过程,这次沉积间断使灯影组暴露地表接受淡水淋滤,形成了小规模的岩溶现象,为葡萄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这次短暂暴露过程对人们更好地理解葡萄石的成因及灯影组中部储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葡萄石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碳、氧、锶同位素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普灵 武春龙 +1 位作者 琚彤军 杨明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1-335,共5页
通过野外全坡长侵蚀小区试验,证明了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研究中的可应用性。结果表明该径流小区产沙强度坡长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增长型,增长 递减型和波动型,其形成机理可能与径流过程有关。利用稀土元素在坡面的再分... 通过野外全坡长侵蚀小区试验,证明了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研究中的可应用性。结果表明该径流小区产沙强度坡长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增长型,增长 递减型和波动型,其形成机理可能与径流过程有关。利用稀土元素在坡面的再分析,初步建立了估算坡面沟蚀率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土壤侵蚀 垂直分布 示踪法 沟蚀率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土元素指纹分析技术的紫菜产地溯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春娥 林洪 +3 位作者 宋雁 郭斌 刘兆平 隋建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稀土元素指纹分析对紫菜产地溯源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南北两地区(江苏条斑紫菜,福建坛紫菜)的36个紫菜样品中16种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紫菜... 目的:探讨稀土元素指纹分析对紫菜产地溯源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南北两地区(江苏条斑紫菜,福建坛紫菜)的36个紫菜样品中16种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紫菜的产地判别模型。结果:聚类分析将紫菜分为五大类,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两个主成分,占方差解释的97%,这两种分析方法均可以将不同省份的紫菜样品完全区分;Fisher线性判别(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FLD)验证了产地判别模型的适用性,对6个采样点的样品判别准确率达到100%。结论:稀土元素可以作为紫菜产地溯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产地溯源 紫菜 指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渣滓溪钨锑矿床白钨矿中稀土元素的不均匀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5
10
作者 彭建堂 张东亮 +4 位作者 胡瑞忠 吴梦君 柳小明 漆亮 虞有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0-819,共10页
位于湘西雪峰山中段的渣滓溪钨锑矿床是我国典型的脉状充填型锑矿床。本文利用高精度的LA-ICP-MS对该矿床中白钨矿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原位分析。研究表明,渣滓溪白钨矿中的稀土元素分布存在强烈的不均一性:不同白钨矿颗粒、甚至同一颗粒... 位于湘西雪峰山中段的渣滓溪钨锑矿床是我国典型的脉状充填型锑矿床。本文利用高精度的LA-ICP-MS对该矿床中白钨矿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原位分析。研究表明,渣滓溪白钨矿中的稀土元素分布存在强烈的不均一性:不同白钨矿颗粒、甚至同一颗粒不同部位,其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模式,均可相差很大。该矿床白钨矿中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大体可分为MREE富集型、MREE亏损型和REE平坦型三种;这三种配分模式既可独立存在、也可分布于同一薄片中,甚至于同一矿物颗粒中。上述3种REE配分模式在同一白钨矿颗粒中的存在,可能揭示了成矿热液体系一个完整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早期热液中MREE优先进入白钨矿晶体;这种富MREE白钨矿的沉淀,会明显改变成矿流体中的稀土元素组成,形成一种贫MREE的流体;这种经演化而贫MREE的流体导致晚期沉淀的白钨矿MREE亏损,而LREE和HREE相对富集。本研究表明,传统利用块样分析稀土元素的做法需谨慎小心,以免得到一些错误的信息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稀土元素 原位分析 LA-ICP-MS 渣滓溪钨锑矿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活化法研究叶绿体中的稀土元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智勇 王玉琦 +1 位作者 李福亮 柴之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了油菜叶绿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叶绿体中含有微量稀土 ,其含量相当于每个稀土原子对应约 2 0 0 0个叶绿素分子 ,低于Fe ,Mn 。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叶绿体 中子活化分析 油菜 含量测定 分离纯化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北段晚三叠世沉积物源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3 位作者 王海然 乔建新 王建强 冯晓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4-660,共7页
贺兰山北段晚三叠世地层分布较广泛,其物源问题是进行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原盆边界恢复和其两侧盆地该时期面貌恢复的关键,而对此存在一定的争议。该研究以贺兰山北段的沉积—构造背景为约束,通过晚三叠世地层的砾石成分、古流向、稀土... 贺兰山北段晚三叠世地层分布较广泛,其物源问题是进行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原盆边界恢复和其两侧盆地该时期面貌恢复的关键,而对此存在一定的争议。该研究以贺兰山北段的沉积—构造背景为约束,通过晚三叠世地层的砾石成分、古流向、稀土元素、锆石测年及沉积趋势等物源分析方法综合运用,指出贺兰山北段晚三叠世不存在东部物源,银川古隆起不存在;物源来自西北部的阿拉善地块和兴蒙造山带太古代—古元古代的变质岩(片麻岩和变粒岩等)和岩浆岩,部分为阿拉善地块古生代和早中三叠世的沉积岩及岩浆岩。贺兰山西北部具有近物源和快速堆积的特点。同时,贺兰山北段晚三叠世物源具有多源性,其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改造,恢复物源区演化模式对周邻造山带和块体的演化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砾石成分 稀土元素 西北部物源 变质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区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13
作者 戴朝成 郑荣才 +1 位作者 任军平 朱如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5-1096,共12页
为了深入认识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物源方向及物源区构造背景,对该盆地次级构造单元内须家河组砂岩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中的碎屑物源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部分可能... 为了深入认识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物源方向及物源区构造背景,对该盆地次级构造单元内须家河组砂岩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中的碎屑物源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部分可能来自造山之前的混合区,不同的构造单元和层位存在不同物源区的特点:川西坳陷物源主要受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控制;川东北坳陷物源主要受米仓山—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控制;川东南坳陷物源受雪峰古陆控制,而川中古隆起物源则主要来自南部峨眉瓦山古陆。物源区具有大陆边缘向大陆岛弧转化的构造演化特点,须四期龙门山的逆冲推覆活动明显强于须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物源分析 碎屑成分 重矿物 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在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4
14
作者 毛光周 刘池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37-348,共12页
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和古地理分析不可或缺的内容和方法,地球化学在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地球化学在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中的应用"有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阐述了常量元素分析、稀土-微... 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和古地理分析不可或缺的内容和方法,地球化学在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地球化学在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中的应用"有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阐述了常量元素分析、稀土-微量元素分析以及裂变径迹、K-Ar、Ar-Ar、Rb-Sr、Sm-Nd、U-Pb、Re-Os、S、O、Si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及其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常量元素、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在源区物质组成、构造背景、源区风化强度、成分成熟度及氧化-还原条件判别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各种同位素分析体系在不同目的的研究中具有自身优势,均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影响岩石化学成分的因素较多,特别是对于沉积岩,很容易受外生营力的影响;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中的地球化学方法运用单一;对研究区区域地质情况的研究不足。为此,建议在利用地球化学方法进行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时,需要充分认识影响碎屑沉积物化学组成的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物源区分析,扬长补短,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区域地质情况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构造背景 常量元素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裂变径迹 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作为示踪标记在海洋沉积动力学中应用前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晓静 蒋富清 +1 位作者 李安春 孟庆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82,共16页
根据对长江等5条河流和东海陆架区总计146个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和粒度分析结果,借助统计学方法,讨论了河流和东海近岸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格局的形成因素及其对沉积动力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河流沉积物在稀土元素总量和轻重稀土分异... 根据对长江等5条河流和东海陆架区总计146个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和粒度分析结果,借助统计学方法,讨论了河流和东海近岸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格局的形成因素及其对沉积动力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河流沉积物在稀土元素总量和轻重稀土分异等参数上有差异;在长江口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在小于2和2~31μm粒级中较富集,全岩稀土元素含量受物质组成占优的粒级控制;在东海陆架研究区稀土元素含量由岸向海有减小的趋势,在河口附近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分异自28°N向南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示踪标记 东海陆架 沉积物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稀土元素检测方法的新近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何蔓 胡斌 江祖成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69-576,共8页
本文对1999~2004年间有关单一稀土元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光谱法,荧光光度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中子活化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以及其干扰效应、进样技术... 本文对1999~2004年间有关单一稀土元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光谱法,荧光光度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中子活化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以及其干扰效应、进样技术和分析应用.引用文献12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检测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集稳定同位素示踪研究钐、镱在大鼠肝脏中的亚细胞分布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福亮 王玉琦 +2 位作者 张智勇 孙景信 柴之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8-281,共4页
采用可活化富集稳定同位素152 Sm和16 8Yb作为示踪剂 ,结合差速离心分离和中子活化分析技术 (NAA)初步研究了稀土元素Sm和Yb在大鼠肝脏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 ,Sm和Yb在亚细胞组分中的浓度分布为 :溶酶体 >微粒体 >线... 采用可活化富集稳定同位素152 Sm和16 8Yb作为示踪剂 ,结合差速离心分离和中子活化分析技术 (NAA)初步研究了稀土元素Sm和Yb在大鼠肝脏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 ,Sm和Yb在亚细胞组分中的浓度分布为 :溶酶体 >微粒体 >线粒体 >细胞核 >胞液。线粒体中Sm和Yb所占比例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中子活化分析 富集稳定同位素 亚细胞组分 钐镱 大鼠肝脏 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在物源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庆春 吴智平 李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2-629,共8页
物源是控制沉积物中REE组成最土要的因素,济阳坳陷区岩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①济阳坳陷古生界与华北地台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岩石的REE分布特征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体现了晚古生代济阳坳陷区所处的整个华北地台区为一稳定的克拉通沉积盆地... 物源是控制沉积物中REE组成最土要的因素,济阳坳陷区岩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①济阳坳陷古生界与华北地台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岩石的REE分布特征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体现了晚古生代济阳坳陷区所处的整个华北地台区为一稳定的克拉通沉积盆地,地层横向分布稳定,具有一致的物源和构造背景;②济阳坳陷占生界为中生界的物源,反映了济阳坳陷区由古生代稳定地台型沉积到中生代山间盆地沉积的转变,中生代洼陷区的沉积主要来自对附近凸起区古生代地层的剥蚀;③新生界样品与中生界样品的REE分布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济阳坳陷中生代与新生代的构造格局的转变,中生代接受沉积的部分洼陷区至古近纪成为供给物源的凸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稀土元素 分布模式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中稀土元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严小军 范晓 侯小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58-563,共6页
于1996年3月,在青岛海区采集了8种常见海藻,采用中子活化法(PCA-II/NAA)测定了其中的La、Sm、Ce、Eu、Lu、Nd、Sc、Yb等8种稀土元素的总含量及其水溶性成分的比例,并与国外报道的相关数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海藻中含有比陆地... 于1996年3月,在青岛海区采集了8种常见海藻,采用中子活化法(PCA-II/NAA)测定了其中的La、Sm、Ce、Eu、Lu、Nd、Sc、Yb等8种稀土元素的总含量及其水溶性成分的比例,并与国外报道的相关数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海藻中含有比陆地植物丰富得多的稀土元素,绿藻中的石莼、刺松藻含量最丰,鲜重计达6.75-7.46mg/kg,最低的网翼藻为0.26mg/kg。其中30%-80%的稀土元素可以被水提取出来,海藻中稀土元素含量随着种类的不同有很大差异。海藻浓缩富集稀土元素的现象对海洋生态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分布与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在海藻作为肥料及人类食品的开发应用方面也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稀土元素 中子活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稀土元素(REE)组成原位LA-ICPMS测定 被引量:17
20
作者 薛婷 孙晓明 +4 位作者 张美 刘珊珊 何高文 王生伟 陆红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23-2432,共10页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原位分析方法,对采自西太平洋海山具完整三层结构的富钴结壳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虽然均产于西太平洋海山且均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富钴结壳化学组成受地理位置和...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原位分析方法,对采自西太平洋海山具完整三层结构的富钴结壳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虽然均产于西太平洋海山且均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富钴结壳化学组成受地理位置和沉积环境影响很大。绝大多数西太平洋富钴结壳具有高∑REE、高LREE/HREE、δCe正异常和δEu基本无异常或微弱正异常的特点,显示它们主要由正常海水沉积形成。结壳不同层圈之间REE组成有较大的区别,其原因主要在于其形成环境和矿物组成不同。样品0327稀土元素总量(∑REE)由亮煤层到疏松层到外层逐渐升高,且亮煤层δCe和Y/Ho变化非常大,最大值分别为38.61和105.5,显示该层生长环境较为氧化且相对动荡,而样品0346中三层结构的∑REE都非常高,且变化趋势与0327正好相反,从亮煤层到致密层∑REE有降低的趋势。亮煤层形成时海水相对较氧化的环境有利于铁锰氧化物的形成和Ce^(4+)等稀土元素的吸附,导致其中∑REE较疏松层和外层为高,而后期磷酸盐化导致REE元素的迁移和亏损。在结壳生长剖面上,由最外层到疏松层和亮煤层,δCe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变化范围趋大,说明该结壳所处的海水环境在由老至新的生长过程中由相对动荡和氧化变为相对平静和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稀土元素(REE) 原位分析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J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