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金融、耐心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被引量:7
1
作者 谭燕芝 肖舒雯 姜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4,共15页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利用2010-2022年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究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能有效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水平。从影响机制看,科技金融以...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利用2010-2022年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究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能有效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水平。从影响机制看,科技金融以耐心资本为载体,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和提高风险承担意愿的渠道,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金融能为更具创新活力、更需资金支持的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此外,政府在发展科技金融中扮演重要角色,提升政府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是当前阶段培育耐心资本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耐心资本 企业创新 中小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惠小微金融发展下的银行商业可持续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叶蜀君 刘芳嘉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0,共11页
增加普惠小微贷款量、降低贷款利率既是政策要求,也是银行社会责任,但是会对银行商业可持续性产生影响。以中国91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普惠小微贷款量、贷款利率与银行商业可持续性三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判断三者是... 增加普惠小微贷款量、降低贷款利率既是政策要求,也是银行社会责任,但是会对银行商业可持续性产生影响。以中国91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普惠小微贷款量、贷款利率与银行商业可持续性三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判断三者是否达到协调发展状态,并实证检验增加普惠小微贷款量、降低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对银行商业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普惠小微贷款量、贷款利率与商业可持续性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虽在提升,但目前仍未达到协调发展水平。(2)商业银行增加普惠小微贷款量可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但是降低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会导致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并且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存在异质性。(3)银行数字化转型和地方财政贴息在普惠小微贷款量、贷款利率对银行风险承担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小微金融 商业可持续性 银行数字化转型 财政贴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民营中小企业增信法律制度体系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高臣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0,共8页
增信法律制度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增信法律制度存在顶层设计不够系统、直接增信的替代数据范围不明确、间接增信的制度设计及其适用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从公平获得融资这一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的立法目... 增信法律制度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增信法律制度存在顶层设计不够系统、直接增信的替代数据范围不明确、间接增信的制度设计及其适用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从公平获得融资这一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的立法目的出发,国家应大力推动各地增信经验的总结,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制度架构。在此基础上,推进替代数据增信的法律创新,健全分散风险的增信法律制度,以体系化思维构建中国特色的增信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信 民营中小企业 融资 替代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体育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与机制检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艳丽 张天瑞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6,共14页
数字普惠金融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体育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2015-2021年新三板挂牌体育企业为研究样本,使用企业年报中披露的企业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运用全局时序主成分分析(GPCA)模型构建经济高质量发... 数字普惠金融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体育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2015-2021年新三板挂牌体育企业为研究样本,使用企业年报中披露的企业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运用全局时序主成分分析(GPCA)模型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体育中小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体育中小企业绩效,且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构成数字普惠金融的3个维度中,使用深度能够显著促进体育中小企业绩效的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其中同样发挥中介效应,而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对体育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着力提高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以及不断改善体育中小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经济高质量发展 体育中小企业 体育企业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易数据的供应链稳定度与小微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胡辰 李昊骅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7,共12页
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源于传统财务指标失真以及非财务数据可得性不足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本文采用Probit模型与随机森林算法,突破年报数据局限,利用动态交易数据构建供应链稳定度量化体系(包括上游供应商稳定度与下游客户稳定度),并实证... 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源于传统财务指标失真以及非财务数据可得性不足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本文采用Probit模型与随机森林算法,突破年报数据局限,利用动态交易数据构建供应链稳定度量化体系(包括上游供应商稳定度与下游客户稳定度),并实证分析其与小微企业违约风险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客户稳定度对违约风险存在线性抑制效应,对制造业企业作用更强。随着供应商稳定度的提升,其对违约风险存在先抑制后提升的U型影响(拐点值2.52)。本文在理论层面揭示供应链关系的动态整合效应与侵占效应,为争议性结论提供新证据;实证层面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稳定度与行业差异化的信用评估策略,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数据驱动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 违约风险 供应商稳定度 客户稳定度 供应链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中国中小微企业的价值链攀升
6
作者 祝树金 朱捷尧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30,共18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凭借其高覆盖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为中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提供了契机。通过实证分析来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凭借其高覆盖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为中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提供了契机。通过实证分析来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融资约束、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三个渠道,显著促进了中小微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且该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端技术型企业、经济发展较慢和低出口依存度地区的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能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尤其在非东部和内陆地区,其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相较于行业间,价值链地位攀升在行业内的溢出效应加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中小微企业 全球价值链 区域创新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信”助“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怡帆 马云飞 魏彦杰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102,共23页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推进信用制度化建设的内在基础,也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保障。文章以社会信用体系分批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推进信用制度化建设的内在基础,也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保障。文章以社会信用体系分批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提高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水平,且该结论在动态效应检验、PSM-DID以及考虑异质性处理效应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下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增强声誉以及降低经营风险来促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异质性检验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地位低、代理冲突大的企业以及信贷约束高、信用割裂严重的地区中更为明显。此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引致的商业信用融资也有助于企业提高实体投资水平并降低金融投资水平,即可以有效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文章揭示了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政策促进微观主体间互惠合作的具体形式,对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商业信用融资 制度化信用 “小范围”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征信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实践研究——以青海省为例
8
作者 周育栋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政策指引下地方征信平台的建设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以青海省地方征信平台为例,从“青信融”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实践出发,结合国内外经验启示... 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政策指引下地方征信平台的建设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以青海省地方征信平台为例,从“青信融”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实践出发,结合国内外经验启示,分析地方征信平台服务小微企业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提出通过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数据质量、实行实体化运营并逐步建立全国统一征信平台来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以实现平台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征信平台 小微企业 融资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共同富裕吗?——基于农村小微企业信贷的实证
9
作者 胡珊珊 赵丽丽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54,共9页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模式,被视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涵盖经济富裕、社会富裕与生态富裕的多维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模式,被视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涵盖经济富裕、社会富裕与生态富裕的多维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农村小微企业信贷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直接效应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产生直接促进作用,并且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影响同样显著。间接效应方面,农村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与便利性构成关键中介路径,数字技术降低了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门槛,间接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结果方面,西部地区因填补传统金融空白展现更强“补缺效应”,由于线上工具普及,政策强化期较政策初期提升共同富裕的效应更为明显。研究为优化数字金融政策、强化区域差异化支持及完善农村信贷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农村小微企业信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兼论数字金融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蔡栋梁 王海军 +1 位作者 黄金 黄宇虹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9,I0007,I0008,共13页
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这能否缓解实体经济融资约束,助力小微企业牵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采用爬虫技术获得超过18万条有关商业银行报道的新闻文本... 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这能否缓解实体经济融资约束,助力小微企业牵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采用爬虫技术获得超过18万条有关商业银行报道的新闻文本,创新地构造了地级市层面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将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 ES)数据和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据此分析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数字金融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中介机制,显著驱动了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数字金融在驱动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具有协同效应,数字金融水平越高,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效应越强。本文将制度环境划分为产权保护、产研结合、政策环境,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较好、社会平台协作度较高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小的地区,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为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了支持证据,也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驱动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数字化转型 小微企业 自主创新 数字金融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中小企业生存:促进或抑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红伟 王莉莉 陈小辉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共13页
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促进中小企业生存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的2014—2021年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中小企业生存能力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小企业生存的影响及其机制。... 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促进中小企业生存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的2014—2021年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中小企业生存能力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小企业生存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小企业生存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具有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代理成本节约效应,即数字经济通过优化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和外部融资环境缓解融资约束,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和管理者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降低代理成本,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生存。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东中部地区、制造业和管理效率高的中小企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中小企业 融资约束 代理成本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资源错配抑制与中小企业景气提升 被引量:16
12
作者 方先明 刘韫尔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4,共16页
金融歧视下的资源错配,已成为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如何突破这一约束,融合“普”与“惠”的数字普惠金融被寄予厚望。本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与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金融资源的诉求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构建链式多重中... 金融歧视下的资源错配,已成为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如何突破这一约束,融合“普”与“惠”的数字普惠金融被寄予厚望。本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与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金融资源的诉求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数据,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景气提升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景气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提高都能促进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上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从而提高融资匹配度,由此提升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特别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景气的提升作用具有“均衡器效应”,景气状况较差的中小企业能够从中获益更多。为此,应当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借助其抑制金融资源错配功能,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提升其发展中的景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融资成本 融资匹配度 中小企业 景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跨部门共享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银税互动”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莹 李姣 马新啸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42,共14页
打破“政府数据孤岛”是新时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数据要素如何服务微观企业成长构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依托“银税互动”平台,数据要素可通过跨部门共享释放金融动能继而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借助我国各地... 打破“政府数据孤岛”是新时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数据要素如何服务微观企业成长构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依托“银税互动”平台,数据要素可通过跨部门共享释放金融动能继而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借助我国各地市陆续实施“银税互动”的准自然实验,以2009—2022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府数据跨部门共享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进行不同产权性质和金融资源发达程度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所在地未实施“银税互动”的中小企业,所在地实施“银税互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得到显著缓解,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银税互动”通过降低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改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和提振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中小企业未来发展信心的机制实现缓解效果,且该缓解效果在非国有中小企业和所在地金融资源匮乏的中小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成果表明,以“银税互动”为典型的数据要素跨部门共享实践有助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对“银税互动”和企业融资约束的学术研究作出了重要拓展,同时为党和国家不断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据孤岛 银税互动 融资 融资约束 中小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与中小城市劳动力回流——基于CHFS数据的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南旭 张嘉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4,共12页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金融发展给中小城市吸引劳动力回流带来了重要机遇。基于经典理论对劳动力回流动机的阐述,借助2017年和2019年CHFS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小城市劳动力回流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金融发展给中小城市吸引劳动力回流带来了重要机遇。基于经典理论对劳动力回流动机的阐述,借助2017年和2019年CHFS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小城市劳动力回流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在研究期内能够有效吸引中小城市劳动力回流,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讨论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高预期收入进而吸引劳动力回流的作用渠道存在,创业环境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劳动力回流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数字金融发展吸引劳动力回流的过程受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调节;异质性分析显示,更小家庭规模的劳动力在回流过程中对数字金融发展更为关注,其他婚姻状况和已婚且年龄较大的劳动力在回流过程中受数字金融发展的吸引更强,传统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回流劳动力更加关注数字金融发展。研究结论丰富了学界对劳动力回流的认知,为后续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劳动力回流 中小城市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变更与企业财务报告质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玉苗 章志卓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9,共16页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会关注CFO变更这一信号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但鲜有文献探究财务报告质量是否因此而下降。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CFO变更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CFO...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会关注CFO变更这一信号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但鲜有文献探究财务报告质量是否因此而下降。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CFO变更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CFO变更提高了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增加了企业报告小额盈余、进行财务重述以及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进而导致财务报告质量显著下降;当CFO未兼任内部董事、发生外部继任或非正常变更、任职于非央企时,上述负向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CFO变更通过提高企业的代理成本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降低财务报告质量,并最终使企业面临更大的融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变更 财务报告质量 异常应计 小额盈余 财务重述 审计意见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增强型机器学习算法在稀土供应链金融中评价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中辉 饶振远 +2 位作者 黄晓东 姜馨圳 马艳丽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2,共9页
稀土是支撑高端技术创新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原材料之一,研究解决稀土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做强我国稀土产业链,更好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当务之急。供应链金融作为创新型融资方式成为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授信的一种主要手段,... 稀土是支撑高端技术创新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原材料之一,研究解决稀土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做强我国稀土产业链,更好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当务之急。供应链金融作为创新型融资方式成为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授信的一种主要手段,但其中信用风险问题成为融资决策中需解决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增强型机器学习算法,首先采用动态透镜成像反向学习改进的海洋捕食者算法(IMPA)对支持向量机算法(SVM)进行优化,再采用AdaBoost算法对优化后的SVM进行集成,建立AdaBoost-IMPA-SVM模型。采用该模型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评价,重新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体系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进行特效选取,并从计算机通信及其他制造业选取52家中国上市中小企业2019—2021年期间140个样本作为特征变量输入模型。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相较于其他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具有更好的分类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产业链 供应链金融 中小企业 信用风险评价 混合增强型机器学习算法 海洋捕食者算法 支持向量机算法 AdaBoos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粮食收购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冷志杰 席汇泽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0,共11页
论文针对东北三省中小民营粮食收购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选取东北三省中小民营粮食收购企业收储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一是这类企业选择供应链融资模式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应收账款类融资模式”“信用类融资模式”... 论文针对东北三省中小民营粮食收购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选取东北三省中小民营粮食收购企业收储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一是这类企业选择供应链融资模式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应收账款类融资模式”“信用类融资模式”“存货类融资模式”;二是在下游购销企业主导的粮食收储供应链金融中,以其自身资质向中小民营粮食收购企业提供担保的意愿不高;三是中小民营粮食收购企业认为政商关系总体在合格以上。其次,运用多变量Probit模型,得出供应链融资模式选择影响机理:贷款期限对信用类融资模式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对这类企业的服务水平正向影响着存货类融资模式选择。最后,得出政策启示:政府应提高服务水平精准到选择存货类融资模式的企业,通过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政策鼓励中小民营粮食收购企业兼并,鼓励银行扩大资产负债率的融资条件到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融资 中小企业 粮食收储 多变量Probit模型 政商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企业融资难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行为研究:信用风险转移or贷款出售?
18
作者 刘志洋 马延安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4-219,共6页
在面临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时,商业银行如何签订信用衍生产品合约来缓解自身信用风险,进而在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时实现自身的最大效用,成为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信用风险转移工具与贷款出售相结... 在面临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时,商业银行如何签订信用衍生产品合约来缓解自身信用风险,进而在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时实现自身的最大效用,成为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信用风险转移工具与贷款出售相结合,比较了存在道德风险与不存在道德风险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效用差异。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当不存在道德风险时,贷款出售市场会保证商业银行实现贷款的期望收益;但监管成本的存在使得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使用效用低于贷款的预期收益,且合约支付没有呈现出状态分离特征,商业银行会倾向于使用贷款出售来转移信用风险。在存在道德风险时,贷款出售市场并没有完全对冲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而对于信用风险转移工具而言,当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卖方资产管理能力非常强,且大于监管惩罚的期望值时,商业银行能够获得高于贷款预期收益的效用,信用风险转移工具是更优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风险缓释 信用风险转移 贷款出售 中小企业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刘祥琪 贾瑞阳 李蓓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215-220,228,共7页
“大国小农”背景下,小农户如何有效衔接现代农业是落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根据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农户抽样数据,分析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过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水平;户主年龄与受教... “大国小农”背景下,小农户如何有效衔接现代农业是落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根据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农户抽样数据,分析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过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水平;户主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增加,降低其衔接现代农业的意愿;此外,财政支农水平具有较强的政策外溢性,能显著提高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比例;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金融支持力度能提升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比重。据此,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地方政府差异化配套政策并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以期促进小农户更好与现代农业相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现代农业 农村金融 有机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扶贫小额信贷支农发展历程、问题及对策
20
作者 陈思 易智敏 肖斐 《农业展望》 2024年第12期3-10,共8页
扶贫小额信贷在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新时代促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伟大新征程的重要金融支农举措。中国扶贫小额信贷支农大致经历了初始摸索期(1981—1992年)、试点运行期(1993—1996年)、拓展发展期(199... 扶贫小额信贷在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新时代促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伟大新征程的重要金融支农举措。中国扶贫小额信贷支农大致经历了初始摸索期(1981—1992年)、试点运行期(1993—1996年)、拓展发展期(1996—2005年)、探索优化期(2005—2016年)、推广调整期(2017年以来)5个阶段,目前中国扶贫小额信贷在支农运行中日趋成熟、规范及运行有序,但面对新形势、新发展要求,扶贫小额信贷支农实践中存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与坏账、供给与农户需求衔接不紧密、服务体系与技术支持建设不足等问题。促进中国扶贫小额信贷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以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需进一步:创新产融结合机制,完善带贫减贫机制,有效规避扶贫小额信贷目标偏移;加强科技支撑与培训,创新风险管理手段,降低扶贫小额信贷管理风险;健全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供给,精准匹配农户需求,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展新阶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小额信贷 支农助农 产融结合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