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精子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雪梅 朱文杰 +3 位作者 周永红 付志红 陈秀敏 谭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88-2290,共3页
目的:探讨密度梯度离心法应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精子分离时精子指标的变化及精子形态对回收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10月间所有进行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的51份精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精子,记录精子分离前后的各项指标,计算回... 目的:探讨密度梯度离心法应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精子分离时精子指标的变化及精子形态对回收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10月间所有进行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的51份精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精子,记录精子分离前后的各项指标,计算回收率并作统计分析。结果:(1)精子存活率由(53.63±15.94)%提高至(88.75±9.69)%(P<0.05),平均回收率为(25.84±16.57)%。(2)正常形态精子比例由9%提高至18%(P<0.05),各类畸形精子均显著减少,尤其颈部和尾部畸形的精子减少最为明显。(3)根据处理前精子正常形态的比例分为≤4%、5%~14%、≥15%3组,分离后精子存活率分别为(80.45±14.05)%、(91.32±7.30)%、(90.00±4.33)%(P=0.004),回收率分别为(19.67±10.49)%、(28.51±16.87)%、(41.14±15.02)%(P=0.013)。精子正常形态比例与回收率呈正相关(r=0.456,P=0.001)。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有效回收活力好、形态正常的精子,对于去除颈部和尾部畸形的精子效果更好,精子正常形态与回收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 精子分离 密度梯度离心法 精子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层和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效果对比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嘉颖 郑毅春 +2 位作者 张杰 黄志承 张曦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82-3187,共6页
目的评价单层和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并行宫腔内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husband′s sperm,AIH IUI)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收集在本中心施行IUI手术的男方精液标本500份,随机采用70%单层法(正常精子4... 目的评价单层和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并行宫腔内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husband′s sperm,AIH IUI)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收集在本中心施行IUI手术的男方精液标本500份,随机采用70%单层法(正常精子45份、轻度少精子症90份、轻度弱精子症90份)或90%+45%双层法(正常精子55份、轻度少精子症110份、轻度弱精子症110份)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优选前后均进行精子质量和功能检测,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经单层法优选后,正常精子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和PR精子回收率低于双层法,轻度少精子症组精子总活力[PR+非前向运动镜子百分率(NP)]和PR+NP精子回收率高于双层法(均P<0.05);轻度弱精子症组经两种方法优选后,PR和PR+NP精子回收率高于正常精子组和轻度少精子症组(P<0.05);3组精液经两种方法优选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诱发顶体反应(AR)率、DNA碎片化指数(DFI)、精子成熟度和精液白细胞浓度与处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时间段内采用来曲唑(LE)促排方案的334个周期临床妊娠率,单层法68周期,正常精子15.38%,轻度少精子症14.81%,轻度弱精子症17.86%;双层法266周期,正常精子13.21%,轻度少精子症14.15%,轻度弱精子症15.89%(均P>0.05)。结论单层和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均能筛选较高质量的精子,应根据不同病因患者的精液情况选用合适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密度梯度离心法 宫腔内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梯度离心法与直接上游法优化处理精液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翁慧男 梁嘉颖 +2 位作者 齐诠 刘风华 李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321-3323,共3页
目的: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直接上游法处理不明原因不孕和轻度精液异常患者的精液,比较两种方法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进行促排卵+IUI的571个周期患者,统计其精液... 目的: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直接上游法处理不明原因不孕和轻度精液异常患者的精液,比较两种方法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进行促排卵+IUI的571个周期患者,统计其精液优化处理方法和临床妊娠率。结果:总体临床妊娠率为密度梯度离心法(17.8%)显著高于直接上游法(11.4%)(P<0.05);不明原因不孕组的临床妊娠率为密度梯度离心法(33.7%)显著高于直接上游法(20.3%)(P<0.05);轻度精液异常组的临床妊娠率为密度梯度离心法(11.6%)显著高于直接上游法(7.6%)(P<0.05)。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相对直接上游法能有效提高因不明原因不孕和轻度精液异常患者IUI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精液优化处理 密度梯度离心法 直接上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良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石蒜叶片和鳞茎总RNA 被引量:3
4
作者 江玉梅 汪仁 +3 位作者 束晓春 佟金凤 彭峰 夏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8-80,共3页
The total RNA is extracted from leaf and bulb of Lycoris radiata(L’Hér.)Herb.by an improved method of CsCl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The suitable amount of initial sample is 1.0 g.In order to remove impuri... The total RNA is extracted from leaf and bulb of Lycoris radiata(L’Hér.)Herb.by an improved method of CsCl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The suitable amount of initial sample is 1.0 g.In order to remove impurities and purify the total RNA,the crude extract of RNA dissolved in lysis buffer is extracted with the mixed solution of chloroform and isoamyl alcohol(V ∶V,24 ∶1),then the total RNA is precipitated.The purity,integrity and quality of the total RNA are detect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RT-PCR method,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polysaccharide can be removed effectively from the total RNA extract by the improved method of CsCl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The purity andintegrityof the total RNA of L.radiata are better,and the ratio of A260/A280 is 1.85-2.00.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otal RNA of L.radiata bulb extracted by the improved method can satisfy the demand of 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 RNA 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梯度离心法检测脱落肿瘤细胞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朱任之 郭胤仕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37-141,共5页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征象,其良恶性质的鉴别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本试验对36例恶性胸腔积液,3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分别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常规离心涂片法检测脱落肿瘤细胞,并对其中22例恶性胸液患者行胸膜活组织检查.结...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征象,其良恶性质的鉴别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本试验对36例恶性胸腔积液,3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分别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常规离心涂片法检测脱落肿瘤细胞,并对其中22例恶性胸液患者行胸膜活组织检查.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之脱落肿瘤细胞检出率为91.7%,常规离心涂片法检出率为44.4%,针刺胸膜活检法检出率为40.9%,常规离心涂片联合针刺胸膜活检的检出率为54.5%;密度梯度离心法对脱落肿瘤细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离心涂片法(p<0.005)或/和胸膜活检法(p<0.005),且无假阳性.表明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检测胸液脱落肿瘤细胞是一阳性率高且简便实用的特异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密度梯度离心法 脱落肿瘤细胞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逆行射精患者尿液内精子用于人工授精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征兵 李智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31-3733,共3页
目的:探讨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逆行射精患者尿液内的精子用于人工授精的可行性。方法:碱化患者尿液,应用两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尿液内的精子,在配偶排卵期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5例逆行射精患者,在经过共18次处理尿液内精子及对配... 目的:探讨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逆行射精患者尿液内的精子用于人工授精的可行性。方法:碱化患者尿液,应用两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尿液内的精子,在配偶排卵期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5例逆行射精患者,在经过共18次处理尿液内精子及对配偶实施人工授精术后,有3例成功妊娠并有2例已足月分娩。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逆行射精患者尿液内的精子,方法简单、快捷有效,用于人工授精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授精 逆行射精 精子 密度梯度离心法 不育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建民 陈通 汪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密度梯度离心法 子孢子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快速纯化肝实质细胞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勇 涂植光 康格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8-179,共2页
简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快速纯化肝实质细胞临床生化教研室徐勇,涂植光,康格非中图分类号我们采用胶原酶原位灌流法分离了大鼠肝细胞,经摸索用35%(V/V)缓冲的Percoll液对获得的肝细胞悬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简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快速纯化肝实质细胞临床生化教研室徐勇,涂植光,康格非中图分类号我们采用胶原酶原位灌流法分离了大鼠肝细胞,经摸索用35%(V/V)缓冲的Percoll液对获得的肝细胞悬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在低速离心的条件下(1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实质细胞 纯化 Percoll液 密度梯度离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rcoll密度梯度法的轻老龄红细胞膜表面电荷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正洁 王成 郑新景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7,共4页
红细胞衰老过程中膜表面电荷的变化情况与其结构功能密切相关。针对以往研究对轻老龄红细胞膜表面电荷的差异性不确定的问题,本文从不同的细胞分离方法分离轻老龄红细胞的效果不同的角度,通过比较分离出的轻老龄红细胞表面唾液酸的含量... 红细胞衰老过程中膜表面电荷的变化情况与其结构功能密切相关。针对以往研究对轻老龄红细胞膜表面电荷的差异性不确定的问题,本文从不同的细胞分离方法分离轻老龄红细胞的效果不同的角度,通过比较分离出的轻老龄红细胞表面唾液酸的含量和细胞膜的弯曲弹性模量Kc值,提出高速离心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的轻老龄红细胞间的细胞年龄差距不同,Percoll法分离出的细胞年龄差距更大。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进一步分离出四种不同细胞年龄的红细胞,由红细胞表面唾液酸的含量和表面Zeta电位值检验轻老龄红细胞膜表面带电状态的差异性,结果显示,轻老龄红细胞的膜表面电荷存在明显差别,且随着细胞年龄的增长,红细胞的膜表面负电荷逐渐减少。研究结果对红细胞的衰老机制及体内清除老化红细胞的途径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细胞年龄 表面电荷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速离心结合Real-time PCR分离纯化枣疯病植原体DNA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昱圻 郝少东 +3 位作者 王合 陶万强 张志勇 王进忠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9,共5页
分离纯化枣疯病植原体基因组DNA,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对此病原全基因组测序的研究,CTAB法提取枣疯病叶片的总DNA后,采用氯化铯双苯酰亚胺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枣树总DNA中富集纯化枣疯病植原体DNA,并通过Real-time PCR方法对分离纯化效果进行... 分离纯化枣疯病植原体基因组DNA,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对此病原全基因组测序的研究,CTAB法提取枣疯病叶片的总DNA后,采用氯化铯双苯酰亚胺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枣树总DNA中富集纯化枣疯病植原体DNA,并通过Real-time PCR方法对分离纯化效果进行定量检测。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不同CsCl初始密度对DNA分离效果的影响。在20℃,初始密度为1.650 0g/cm3,经206 000×g下离心23h后,感染枣疯病样品(IS)的离心管中出现2条DNA亮带,正常枣树样品(NS)离心管中只有1条。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NS管中的条带为枣树基因组DNA;IS管中与NS管中相同位置的条带为枣树基因组DNA,另1条带为枣疯病植原体基因组DNA。在保留其他试验条件下,不同CsCl初始密度,会影响DNA条带的位置,也会影响枣疯病植原体DNA与枣树DNA的分离效果,在1.562 2g/cm3的初始浓度下分离效果最好。采用超速离心法可以有效地从感染枣疯病的枣树中分离得到纯的枣疯病植原体DNA,同时利用Real-time PCR法可以实现分离效果的评价,利用此方法分离得到的DNA可用于枣疯病植原体的全基因组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植原体DNA 氯化铯双苯酰亚胺密度梯度离心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coll和Percoll法分离结直肠癌相关巨噬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芳 伍菲凡 +2 位作者 王晓燕 胡志燕 李祖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94-1398,共5页
目的:比较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Hypaque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结直肠癌中的巨噬细胞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贴壁分离巨噬细胞的最适宜贴壁时间。方法:取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制成单个细胞的悬液,分别使用100% Ficol... 目的:比较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Hypaque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结直肠癌中的巨噬细胞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贴壁分离巨噬细胞的最适宜贴壁时间。方法:取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制成单个细胞的悬液,分别使用100% Ficoll、35% Percoll 以及25%与65%双梯度 Percoll 进行巨噬细胞分离,37℃培养2 h后,去除未贴壁的细胞,使用免疫荧光实验来检测巨噬细胞的纯度。之后,将Ficoll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分别培养1、2、4和9 h后比较巨噬细胞的纯度。结果:Ficoll-Hypaque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巨噬细胞的纯度为60.18%,Percoll 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巨噬细胞的纯度分别为54.33%和10.93%,均低于Ficoll法分离所得到的巨噬细胞的纯度(P <0.05)。 Ficoll分离后贴壁1、2、4 h 分离得到的巨噬细胞纯度均达到60%以上,高于贴壁培养9 h得到的巨噬细胞的纯度(34.67%)。结论: 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巨噬细胞,纯化程度好,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巨噬细胞分离方法,适于临床和科研中广泛应用。贴壁培养2~4h是贴壁分离巨噬细胞最适宜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 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 贴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熳 张志广 +1 位作者 刘霞 罗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5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并比较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5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并比较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K19阳性肿瘤细胞即为CTCs。45例胃癌患者中27例为CTCs阳性,CTCs阳性与淋巴结转移(P=0.007)、远处转移(P=0.035)和复发密切相关(P=0.03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CTCs与胃癌的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循环肿瘤细胞 CKL9 复发 密度梯度离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韩立赤 胡静 +2 位作者 戚孟春 邹淑娟 王大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 :建立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 ,并进行多向分化诱导 ,以证实其多向分化潜能 ,为MSCs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MSCs ,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用诱导剂对MSCs向成骨细胞、神经元... 目的 :建立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 ,并进行多向分化诱导 ,以证实其多向分化潜能 ,为MSCs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MSCs ,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用诱导剂对MSCs向成骨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和成肌细胞进行诱导分化 ,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获得了高纯度的骨髓MSCs,细胞增殖活性强。经骨向诱导后 ,ALP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提示神经向诱导神经元特异性标志蛋白NSE和NF2 0 0 ,成肌细胞标志蛋白Deamin和Con nexin - 4 3阳性表达。结论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建立了大鼠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体系 ;并能够向成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多向分化 密度梯度离心法 细胞形态学 大鼠 组织工程 种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对fMLP诱导极性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琼 蔡春青 +4 位作者 谢翠华 楚心唯 武清宜 孟晓静 邹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14-1517,共4页
目的比较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Dextran沉降法两种常用的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 ,为中性粒细胞极性化研究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采用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Dextran沉降法分离中性粒细胞,分别检测分离后的... 目的比较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Dextran沉降法两种常用的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 ,为中性粒细胞极性化研究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采用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Dextran沉降法分离中性粒细胞,分别检测分离后的中性粒细胞的极性、纯度、存活率,比较二者对极性信号分子F-actin的聚合和胞内Ca2+的影响。结果二者在极性率、纯度、存活率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Dextran沉降法在fMLP诱导细胞极性3min内对F-actin的聚合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可使胞内Ca2+升高的Ca2+峰降低约25%。结论对PMNs极性功能研究时,两种分离方法都可以选择。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更有优势,但在需要纯化大量PMNs时,Dextran沉降法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极性 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 Dextran沉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治彦 梁培育 +1 位作者 欧善际 李浩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40-54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良好的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方法:选用4周龄SD幼鼠的肾皮质进行细胞培养,采用机械研磨、胰酶消化、过滤,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肾小管后,选择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 目的:建立一种良好的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方法:选用4周龄SD幼鼠的肾皮质进行细胞培养,采用机械研磨、胰酶消化、过滤,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肾小管后,选择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制作细胞爬片,用免疫细胞化学(Cytokeratin 18表达阳性)进行鉴定。结果:肾小管上皮细胞围绕肾小管节段呈岛屿状向四周生长,4-5 d后基本达到融合,细胞呈多边鹅卵石样,透明度及折光性强。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原代培养及传代的细胞98%以上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结论:采用此方法分离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量多,均一性生长佳,可重复性操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PER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晓 王康康 +2 位作者 高维陆 张辉 尹宗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96-1699,共4页
取90gSPF级SD大鼠的双后肢骨髓,分别使用直接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内皮培养体系EGM-2培养基进行定向诱导分化7~14d获得大鼠内皮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功能学鉴定内皮祖细胞,观察内皮祖细胞出现的时间... 取90gSPF级SD大鼠的双后肢骨髓,分别使用直接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内皮培养体系EGM-2培养基进行定向诱导分化7~14d获得大鼠内皮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功能学鉴定内皮祖细胞,观察内皮祖细胞出现的时间和数量,CCK-8法鉴定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密度梯度离心法相比,直接贴壁法在内皮祖细胞出现的时间、数量和增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相对于密度梯度离心法,直接贴壁法培养出的内皮祖细胞分化时间更短、数量更多且增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骨髓 直接贴壁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文亮 尹邦良 +2 位作者 喻风雷 胡野荣 陈晓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骨髓细胞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能力及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并连续收集 4周培养上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上清中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骨髓细胞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能力及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并连续收集 4周培养上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上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以含有不同浓度上清的培养液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分析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加入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各组MTT比色光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第 1 ,2 ,3,4周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VEGF分别为 (2 4 .4 0± 7.99,89.2 8± 5 .1 3,1 1 5 .2 4± 1 0 .0 8,1 5 7.0 0± 1 5 .6 4 )pg/ml。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可促进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 ,体外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持续分泌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培养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促血管生长因子 密度梯度离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来源的微泡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修复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秦军建 邢艳芳 +2 位作者 莫江彬 刘筱萍 侯铁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8-403,408,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来源的微泡制备方法及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修复机制,为慢性肾衰竭治疗提供方法。方法: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选择2只SD大鼠,取大鼠胫骨、股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完成单一核细胞分离,采用贴壁方法完成...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来源的微泡制备方法及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修复机制,为慢性肾衰竭治疗提供方法。方法: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选择2只SD大鼠,取大鼠胫骨、股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完成单一核细胞分离,采用贴壁方法完成细胞的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制备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完成细胞的鉴定。②慢性肾衰竭模型制备及处理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3月医院实验室进行试验的SD大鼠40只,取10只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30只大鼠采用肾切除六分之五合并高盐饮食三个月方法建立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随机数字法分为阳性对照组(n=10)、干细胞组(n=10)及微泡干预组(n=10)。阳性对照组建模成功后不采取任何措施处理,干细胞组建模成功后采用移植制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微泡干预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采用超声微泡辐照,比较不同组大鼠慢性肾衰竭修复效果。结果:①细胞换液一次细胞纯化呈梭状、纺锤状,以旋涡方式生长,细胞贴壁后生长迅速,细胞传代一次需要3 d,经过三代培养后细胞数量相对较多;②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表明:对照组细胞表面CD29几乎不表达,而MSC细胞表面CD29阳性率为91. 54%,符合骨髓间充质细胞表面特征;③Western blot法结果表明:HGF蛋白在4组相对分子量为82 000部位存在特异性条带,而EGF蛋白则在4组相对分子量为5 500部位存在特异性条带;④微泡干预组TNF-α水平低于干细胞组与阳性对照组(P<0. 05),微泡干预组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高于干细胞组与阳性对照组(P<0. 05);⑤阳性对照组建模后未经任何处理,肾脏损伤明显,存在大量炎性细胞;空白对照组未参与建模,肾脏组织完整,未见肾脏组织损伤,干细胞组修复30 d后肾脏损伤缓解,仍存在少许炎性细胞,微泡干预组修复后30 d肾脏组织损伤改善,未见炎性细胞。结论:采用全骨髓法能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频率为1 MHz、强度1. 0 W/cm2脉冲超声辐照微泡用于慢性肾衰竭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中能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性肾衰竭 脉冲超声辐照 贴壁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流式细胞仪 高盐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精子优选法对正常形态活动精子回收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立光 陈维纯 +2 位作者 何茜冬 何庭宇 袁润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精子优选法对正常形态活动精子回收率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50例正常精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每份标本分成上游法组和PureSperm法组,观察两组精子优选法优选后精子运动参数、回收效果以及回收率。结果... 目的:探讨两种精子优选法对正常形态活动精子回收率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50例正常精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每份标本分成上游法组和PureSperm法组,观察两组精子优选法优选后精子运动参数、回收效果以及回收率。结果:上游法和PureSperm法其优选后a级精子率、a+b级精子率、VCL、VSL、VAP、ALH、BCF、LIN、WOB、STR等指标均明显优于优选前(P<0.05),但两组优选法后精子运动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选后上游法和PureSperm法其密度、活力、头部、中段和尾端畸形率、SDI均明显优于优选前(P<0.05),其中PureSperm法优选后密度明显高于上游法,但活力明显低于上游法(P<0.05),活力、头部、中段和尾端畸形率、SDI等两种优选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ureSperm密度梯度离心法a级活动精子和a+b级活动精子和正常形态活动精子回收率明显高于上游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精子优选法均可获得较好的优选精子,PureSperm密度梯度离心法的精子回收率更高,但活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游法 PureSperm 密度梯度离心法 精子回收率 正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晚期内皮祖细胞中的高糖记忆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康 张敏 周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索人外周血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否存在高糖代谢记忆。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2周时间待细胞呈现立体的鹅卵石状后,即为晚期EPCs,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对... 目的:探索人外周血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否存在高糖代谢记忆。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2周时间待细胞呈现立体的鹅卵石状后,即为晚期EPCs,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对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MTT比色法摸索出高糖作用的浓度和时间梯度后,分3组处理细胞,即正糖组(NG,5.5 mmol/L D-葡萄糖×6 d),高糖组(HG,30 mmol/L D-葡萄糖×6 d),记忆组(MG,30 mmol/L D-葡萄糖×6 d+5.55 mmol/L D-葡萄糖×6 d)处理细胞,采用粘附实验、MTT比色法、Ed U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成管实验,测定3组细胞的粘附、增殖、迁移、成管功能。结果:粘附结果显示高糖组(38.296±6.615)、记忆组(37.815±6.196)均较正糖组(63.370±10.363)粘附能力下降(P<0.05);MTT结果显示高糖组(79.041±19.678)、记忆组(81.524±6.710)均较正糖组(100.000±0.000)增殖能力下降(P<0.05);Ed U结果显示高糖组(45.809±7.945)、记忆组(37.740±8.206)均较正糖组(88.858±5.727)增殖能力下降(P<0.05);迁移结果显示高糖组(25.111±6.051)、记忆组(25.778±6.037)均较正糖组(64.889±10.729)迁移能力下降(P<0.05);成管结果显示高糖组(12.690±3.616)、记忆组(14.198±4.073)均较正糖组(64.407±6.358)成管能力下降(P<0.05);记忆组与高糖组相比,粘附、增殖、迁移、成管功能均未能改善(P>0.05)。结论:晚期EPCs存在高糖代谢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法 高糖 代谢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