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吉清 郑习娇 +1 位作者 兰凤崇 彭睿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3-730,共8页
为研究乘员的动态热反应规律,以提高乘员舱内的热舒适性,综合考虑环境参数、人体调节、代谢水平、服装热阻等因素,建立车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调节模型耦合计算方法,计算乘员重要热感应部位头部、胸部和四肢的皮肤平均温度动态变化情况,并... 为研究乘员的动态热反应规律,以提高乘员舱内的热舒适性,综合考虑环境参数、人体调节、代谢水平、服装热阻等因素,建立车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调节模型耦合计算方法,计算乘员重要热感应部位头部、胸部和四肢的皮肤平均温度动态变化情况,并分析人体热调节反应和热舒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乘员舱热环境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耦合计算方法可较可靠地分析乘员动态热反应和热舒适性;在暖风系统开启时,车内热环境瞬态变化,在不同乘坐位置乘员不同身体部位的皮肤温度变化存在差异;在热环境中,乘员皮肤温度上升,人体的热调节参数血管舒张量和出汗量增加,从而带走体内热量,维持体温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员舱 人体舒适性 人体调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朝义 袁修干 孙金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4-457,共4页
简要地介绍了人体热调节系统,综述了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从模型的人体结构表示、循环系统建模、模型的求解和维数等方面,对主要的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模型包括NASA的41节点人体模型及Kuzne... 简要地介绍了人体热调节系统,综述了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从模型的人体结构表示、循环系统建模、模型的求解和维数等方面,对主要的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模型包括NASA的41节点人体模型及Kuznetz模型,Wisler模型,Werner模型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的几个人体热调节模型.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某些观点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调节系统 数学模型 人体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地铁车厢热环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海军 吴杨 +1 位作者 彭兴芝 郭航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33,共6页
地铁车厢热环境研究常将人体边界设置为恒定热流量,无法反映人体热调节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很难准确地评价车厢环境的热舒适性。为有效地分析车厢内环境的热舒适性,提出一种57多节点人体热调节模型与车厢热环境耦合计算方法,对北京地铁1... 地铁车厢热环境研究常将人体边界设置为恒定热流量,无法反映人体热调节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很难准确地评价车厢环境的热舒适性。为有效地分析车厢内环境的热舒适性,提出一种57多节点人体热调节模型与车厢热环境耦合计算方法,对北京地铁15号线列车车厢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进行模拟计算。同时,采用该方法研究3种工况送风格栅型车厢内的热环境和乘客热舒适性,得到工况1的车厢内温度和速度分布均匀,乘客具有更好的热舒适性。相比恒定热人体边界条件,该方法能更全面地分析乘客的热舒适性,对改善实际车厢内的热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舒适性 人体调节模型 北京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装人体热应激评估中热生理模型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冰清 王中昱 王云仪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7,共9页
在消防及工业场景中,穿戴防护服的作业人员于高温热环境下工作,可能面临体温升高、脱水、疲劳及中暑等热应激问题。相较于真人实验、假人测试及热应力预测模型,热生理模型具有建模灵活、预测稳定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高温环境中的热应... 在消防及工业场景中,穿戴防护服的作业人员于高温热环境下工作,可能面临体温升高、脱水、疲劳及中暑等热应激问题。相较于真人实验、假人测试及热应力预测模型,热生理模型具有建模灵活、预测稳定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高温环境中的热应激评估。文章从人体建模仿真、人体-环境传热模型和服装传热模拟三个方面,归纳了热生理模型评估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首先,结合生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以提高高温环境下人体热调节模拟的准确性;其次,整合动态传热系数于人体与环境传热模型,克服模型区段差异和高温热传递模拟的挑战;最后,进一步细化服装模型,并加强与热生理模型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防护服 人体安全评估 应激 体温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热宽温度环境人体热健康分区热调节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珏 周西华 +2 位作者 白刚 孟凡康 肖木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为评价矿井热环境中工人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提出矿井热宽温度环境人体热健康状态的基本特征与生理要求,分析热宽温度环境人体分区热调节规律与热健康状态的对应关系。基于生物控制论的观点,提出热宽温度范围内不同热应力作用下人体分区... 为评价矿井热环境中工人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提出矿井热宽温度环境人体热健康状态的基本特征与生理要求,分析热宽温度环境人体分区热调节规律与热健康状态的对应关系。基于生物控制论的观点,提出热宽温度范围内不同热应力作用下人体分区热调节机制,建立人体分区热调节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实现对环境热应力作用下人体物理热平衡状态与生理状态的参数化描述,揭示多因素作用下人体热健康状态的热应力边界与变化规律。分区热调节模型提供了人体热健康状态定量模拟平台,通过参数调整可使模型适应研究需求,模型为井下热环境工人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分析与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温度 人体健康 分区调节 调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模型的舱外航天服热系统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4
6
作者 邱义芬 陈拥华 袁修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7-170,共4页
分析了舱外航天服空间换热的特点,对“空间环境-舱外航天服-人体”热系统进行了传热分析,利用Visual C++6.0及OpenGL技术进行了三维人体模型的构造,对人体体表温度的计算结果进行了三维图形显示.结合人体热调节模型建立了“空间环境-舱... 分析了舱外航天服空间换热的特点,对“空间环境-舱外航天服-人体”热系统进行了传热分析,利用Visual C++6.0及OpenGL技术进行了三维人体模型的构造,对人体体表温度的计算结果进行了三维图形显示.结合人体热调节模型建立了“空间环境-舱外航天服-人体”热系统仿真技术,分析了航天员在不同代谢模式、被动热防护状态及液冷、通风系统控制情况下的热状态,确定了各代谢活动水平下航天员达到舒适状态时液冷、通风系统的工作条件,利用暖体假人试验结果对系统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二者吻合很好,本项目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航天服 仿真技术 舱外活动 人体调节模型 代谢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人-航天服仿真的人体热模型发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方明元 王晶 +1 位作者 李西园 毕研强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51,共8页
针对人体热调节系统的高度非线性带来的航天服用人体热模型的优化问题,对近50年来各航天机构研究的人-航天服人体热模型进行整理,参考了用于建筑空调、载具舒适度评估等领域人体热模型的最新进展,从几何精细度、血液循环系统、低压失重... 针对人体热调节系统的高度非线性带来的航天服用人体热模型的优化问题,对近50年来各航天机构研究的人-航天服人体热模型进行整理,参考了用于建筑空调、载具舒适度评估等领域人体热模型的最新进展,从几何精细度、血液循环系统、低压失重的影响、个体差异4个方面提出了航天服用人体热模型的未来优化方向,为中国未来人-航天服仿真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模型 人体调节系统模型 航天服模型 血液循环系统模型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热湿交换的数值模拟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罗笑南 徐清振 +2 位作者 曾龙 王若梅 李毅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3-517,T008,T009,共7页
考虑到人体形状对热湿交换过程的直接影响 ,文中用真人扫描得到的三维非结构化网格构造了一个人体几何模型 ,该数值人体模型更接近于真实的人 利用Gagge 2 node(热核core和皮肤skin两点 )热生理模型来描述皮肤表面每一个细胞与外界环... 考虑到人体形状对热湿交换过程的直接影响 ,文中用真人扫描得到的三维非结构化网格构造了一个人体几何模型 ,该数值人体模型更接近于真实的人 利用Gagge 2 node(热核core和皮肤skin两点 )热生理模型来描述皮肤表面每一个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热调节过程 ,得到皮肤和外界环境的动态的温度和湿度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模型 生理模型 被动系统 控制系统 湿舒适性 皮肤 环境 调节 三维服装设计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热调节系统中血液换热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操作 林贵平 袁修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81-585,共5页
在总结以往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体热调节系统中的血液换热模型,并对人体生物热方程作了改进,经改进后的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具有更好的计算精度,其计算结果与实验实测值吻合良好.
关键词 体温 调节系统 数学模型 血液换 人体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服装、环境系统动态热湿传递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迎曦 李凤志 +1 位作者 罗钟铉 李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4-27,共4页
建立了人体 -服装 -环境系统的动态热湿传递模型。对Stolwijk人体热调节模型进行了改进 ,考虑到了汗水的积聚过程 ,并结合织物热湿耦合模型 ,用于人、服装、环境系统的瞬态热湿传递过程的数值模拟。在模型中 ,考虑了纤维对湿的吸附与解... 建立了人体 -服装 -环境系统的动态热湿传递模型。对Stolwijk人体热调节模型进行了改进 ,考虑到了汗水的积聚过程 ,并结合织物热湿耦合模型 ,用于人、服装、环境系统的瞬态热湿传递过程的数值模拟。在模型中 ,考虑了纤维对湿的吸附与解吸过程及其对热传导率、热容的影响 ,以及相变导致的热生成及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调节 湿耦合模型 数值模拟 服装 环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着装人体动态热湿传递模拟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凤志 刘迎曦 +1 位作者 罗钟铉 李毅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9-433,507,共6页
针对服装热湿功能设计问题,结合改进的人体热调节模型和微元织物热湿耦合模型,实现了着装人体动态热湿传递过程的模拟。水分的蒸发凝结、纤维对湿的吸附解吸、液态水的毛细传递、人体汗水在体表积聚等现象,及其对服装热性能的作用在模... 针对服装热湿功能设计问题,结合改进的人体热调节模型和微元织物热湿耦合模型,实现了着装人体动态热湿传递过程的模拟。水分的蒸发凝结、纤维对湿的吸附解吸、液态水的毛细传递、人体汗水在体表积聚等现象,及其对服装热性能的作用在模型中都给予了考虑。并给出了计算流程。算例表明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调节 服装 湿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通风下服装热湿传递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钱静 赵蒙蒙 党天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1-87,共7页
为了解强制通风条件下,服装与人体之间空气层的温度分布和气体流动情况,需要结合人体热调节模型对服装微环境进行模拟。首先,对于服装—人体—环境系统中的热湿传递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分类介绍了人体热调节模型,包括几个应用范围较广的... 为了解强制通风条件下,服装与人体之间空气层的温度分布和气体流动情况,需要结合人体热调节模型对服装微环境进行模拟。首先,对于服装—人体—环境系统中的热湿传递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分类介绍了人体热调节模型,包括几个应用范围较广的两节点模型、多节点模型和多元模型及后续研究情况。对强制通风下织物和服装的热湿传递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且阐述了应用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有限元法求解模型的原理。最后指出,在对模型进行合理简化时,应该考虑服装材料的内部气隙对于系统热湿传递的影响,以及分析多层服装内部空气层的分布情况并建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通风 人体调节模型 服装微环境 湿传递模型 模型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舒适性的乘员舱气流组织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致鹏 王新阁 +2 位作者 张晓康 连彬 刘家璐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研究乘员舱内不同气流组织下的人体热舒适性,找出进气参数对人体热舒适性影响的规律,将Fluent计算得到的9种进气方案的流场结果作为环境参数导入TAITherm中进行热舒适性分析。同时引入面部平均空气龄和能量利用率两项指标对乘员舱气... 为研究乘员舱内不同气流组织下的人体热舒适性,找出进气参数对人体热舒适性影响的规律,将Fluent计算得到的9种进气方案的流场结果作为环境参数导入TAITherm中进行热舒适性分析。同时引入面部平均空气龄和能量利用率两项指标对乘员舱气流组织进行更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进气总量对3位乘员热舒适性和平均面部空气龄影响程度最大,1号口进气温度对能量利用率的影响程度最大。综合考虑3位乘员的热舒适性、面部平均空气龄和能量利用率3项评价指标,发现当进气总量为1800 kg/h,1、2号口进气温度都为22℃,1、2号口进气量比值为6∶4时3项指标均表现良好,为最优的进气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ala人体热调节模型 Berkeley舒适模型 气流组织 正交实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