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缘子ZnS:Cu/BaTiO_(3)复合涂层的闪络强度和缺陷自检测特性研究
1
作者 刘慕然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60,共11页
绝缘子是电力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表面绝缘缺陷极易导致突发性沿面闪络事故。为了提高对表面绝缘缺陷的检测能力和绝缘子的沿面闪络强度,文中制备了ZnS:Cu/BaTiO_(3)掺杂的绝缘缺陷自检测复合涂层,将ZnS:Cu电致发光材料引入绝缘系统... 绝缘子是电力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表面绝缘缺陷极易导致突发性沿面闪络事故。为了提高对表面绝缘缺陷的检测能力和绝缘子的沿面闪络强度,文中制备了ZnS:Cu/BaTiO_(3)掺杂的绝缘缺陷自检测复合涂层,将ZnS:Cu电致发光材料引入绝缘系统实现缺陷自检测功能,通过引入高介电常数BaTiO_(3)填料均匀表面电场、提高绝缘子沿面闪络强度。测试了涂层样品的交/直流闪络电压,通过对表面金属微粒缺陷在交流电压下的发光分布和局部放电的观测,考察了涂层对表面缺陷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受益于复合涂层对表面电场的均匀化作用和加速表面电荷消散效应,交/直流沿面闪络强度均得到有效提升;绝缘子表面存在金属微粒缺陷时,涂层发光亮度可有效表征表面电场分布特征,并对亚mm级缺陷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相关实验结果对电致发光涂层在绝缘缺陷自诊断与沿面耐电性能提升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BaTiO_(3)复合涂层 绝缘缺陷自检测 电致发光 闪络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Fe_p/Cu复合涂层组织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毛球 曾大文 +2 位作者 宋武林 黄为 谢长生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利用2kW的CO2气体激光器在Q235钢表面熔覆Cu+5%Al混合粉末,获得了外观质量良好的熔覆层。SEM观察发现,熔覆层中有圆形颗粒存在,且有规律分布。成分分析表明,颗粒为富Fe相。提出一个激光熔覆模型对颗粒形成过... 利用2kW的CO2气体激光器在Q235钢表面熔覆Cu+5%Al混合粉末,获得了外观质量良好的熔覆层。SEM观察发现,熔覆层中有圆形颗粒存在,且有规律分布。成分分析表明,颗粒为富Fe相。提出一个激光熔覆模型对颗粒形成过程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fep/cu复合涂层 组织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预处理对PPS/FEP复合防腐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边洁 王威强 管从胜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2-46,共5页
采用拉开法测定了砂纸打磨、酸洗、磷化以及喷砂等多种表面处理条件下PPS/FEP复合防腐涂层的结合强度,用扫描电镜(SEM)和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分析了试样经各种表面处理后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结果表明,磷化处理后试样表面具有均匀致密的显... 采用拉开法测定了砂纸打磨、酸洗、磷化以及喷砂等多种表面处理条件下PPS/FEP复合防腐涂层的结合强度,用扫描电镜(SEM)和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分析了试样经各种表面处理后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结果表明,磷化处理后试样表面具有均匀致密的显微孔隙结构,涂层结合强度最好;喷砂处理的效果仅次于磷化;砂纸打磨条件下,随表面粗化程度的增加,结合强度增加;酸洗后表面粗糙度较低,因而涂层结合强度低,但比同等粗糙度的砂纸打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结合强度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PPS/fep复合防腐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AlN/Cu纳米复合涂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军 张晓娟 +2 位作者 李朋 黄峰 刘翔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2-1006,共5页
采用双靶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Cu含量不同的AlN/Cu纳米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纳米压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观察和分析了涂层的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内部化学结合状态。XRD结果表明所有涂层中的AlN均为(002)择优取向... 采用双靶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Cu含量不同的AlN/Cu纳米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纳米压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观察和分析了涂层的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内部化学结合状态。XRD结果表明所有涂层中的AlN均为(002)择优取向的六方纤锌矿结构,Cu含量≥4.7%原子比涂层中可以观察到Cu(111)峰的存在。纳米压痕结果表明:Cu含量的多少影响涂层的力学性能,如硬度H、弹性模量E。Cu含量为17.0%时,H=27.3 GPa、E=264.9 GPa,H/E=0.103;随着压入深度从80 nm增加至250 nm,弹性回复值从78.2%降至67.9%。XPS分析表明:对于17.0%Cu含量的涂层而言,电子结合能位于73.5,932.3和933.4 eV处的峰分别对应着Al-N键、Cu-Cu键和Cu-Al键。Cu-Al键的存在说明AlN相与Cu相在两相界面处存在一定的相互化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 cu纳米复合涂层 反应磁控溅射 力学性能 弹性回复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_2C+Mo涂层对C/Cu复合材料界面及浸渗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锐 李金山 +1 位作者 李进学 周尧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2期172-176,共5页
分析了C/Cu复合材料的界面润湿特性及多种润湿涂层的性质。选择Mo2 C +Mo作为C/Cu复合材料的润湿涂层 ,研究了该涂层对真空液相浸渗C/Cu复合材料界面润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传统金属Cu涂层在浸渗温度下失效 ,而Mo2 C +Mo涂层在液相... 分析了C/Cu复合材料的界面润湿特性及多种润湿涂层的性质。选择Mo2 C +Mo作为C/Cu复合材料的润湿涂层 ,研究了该涂层对真空液相浸渗C/Cu复合材料界面润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传统金属Cu涂层在浸渗温度下失效 ,而Mo2 C +Mo涂层在液相浸渗温度下较稳定 ,能显著提高C/Cu界面润湿性 ,有效改善界面结合 ,并促进液相浸渗复合过程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复合材料 涂层 液相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Zr_(65)Al_(7.5)Ni_(10)Cu_(17.5)复合涂层组织结构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刚 王彦芳 +2 位作者 王存山 夏元良 董闯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在Ti基体上激光熔覆Zr65Al7.5Ni10 Cu17.5合金粉末 ,得到含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涂层由金属间化合物和非晶、纳米晶构成。涂层按组织形貌分为 3层 :表面枝晶区、中部细晶区和结合区枝晶区。金属间化合物为Al2 Zr3 ,CuZr2 和Zr2 Ni,纳... 在Ti基体上激光熔覆Zr65Al7.5Ni10 Cu17.5合金粉末 ,得到含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涂层由金属间化合物和非晶、纳米晶构成。涂层按组织形貌分为 3层 :表面枝晶区、中部细晶区和结合区枝晶区。金属间化合物为Al2 Zr3 ,CuZr2 和Zr2 Ni,纳米晶为简单四方Al2 Zr3 相 ,晶格常数为 :a =b=76 .18nm ,c =6 9.8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激光熔覆 ZR65AL7.5NI10cu17.5 金属间化合物 非晶 纳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场下ZnS:Cu 复合涂层的电致发光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明晓 郭小渤 +2 位作者 李孟陶 董磊 陈继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693-5702,共10页
输变电设备安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各种绝缘缺陷,将电致发光材料引入绝缘系统,能够直观显示高电场区,进而实现绝缘缺陷的自检测。该文针对ZnS:Cu复合涂层在高电场下的电致发光机制进行研究,利用棒–板结构电极在变压器油与空气中的... 输变电设备安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各种绝缘缺陷,将电致发光材料引入绝缘系统,能够直观显示高电场区,进而实现绝缘缺陷的自检测。该文针对ZnS:Cu复合涂层在高电场下的电致发光机制进行研究,利用棒–板结构电极在变压器油与空气中的不同特点,通过发光分布、放电电流与表面电荷等特性的观测,分别考察在无放电和有放电情况下的电致发光特征。结果表明,ZnS:Cu复合涂层的电致发光来源于无放电时的电荷极化发光与高电场下的气体放电诱导发光,其中电荷极化发光分布与电场强度密切相关;放电起始后,气体放电沉积在涂层表面的正负电荷向ZnS:Cu迁移形成激子,进而以辐射跃迁的方式产生发光。实验获得了ZnS:Cu复合涂层的基本发光机制,对在电场分布定性表征与绝缘缺陷自诊断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复合涂层 电致发光机制 电荷极化发光 气体放电诱导发光 绝缘缺陷自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MoS_2/Cu基复合涂层真空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甄文柱 梁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22,共7页
以MoS2/Cu复合粉体为原料,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2A12铝合金基体上制备MoS2/Cu基复合涂层。运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手段对涂层显微结构、磨损表面进行表征,并利用GTM-3E球盘式真空摩擦磨损仪探讨真空环境下MoS2/Cu基... 以MoS2/Cu复合粉体为原料,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2A12铝合金基体上制备MoS2/Cu基复合涂层。运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手段对涂层显微结构、磨损表面进行表征,并利用GTM-3E球盘式真空摩擦磨损仪探讨真空环境下MoS2/Cu基复合涂层的摩擦行为。结果表明:MoS2颗粒均匀分布于涂层中;涂层结构比较致密且与铝基体结合牢固;XRD分析表明复合涂层物相组成主要为Cu,MoS2相及Cu2O相。实验条件下复合涂层表现出优异的真空减摩效果,涂层的真空摩擦因数在0.05~0.15之间。真空磨损过程中,MoS2自润滑膜层的形成是涂层低摩擦因数的主要原因;真空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疲劳磨损和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MOS2 cu复合涂层 真空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激光熔覆Ni60/Cu自润滑复合涂层组织演变及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权 刘秀波 +3 位作者 刘庆帅 王港 张诗怡 张林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2-243,256,共13页
为改进45#钢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的缺点,拓宽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范围,选择激光熔覆技术在其表面制备Ni60(N1)、Ni60-10%Cu(N2)、Ni60-20%Cu(N3)(wt.%)三种耐磨复合涂层,研究三种涂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N1涂... 为改进45#钢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的缺点,拓宽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范围,选择激光熔覆技术在其表面制备Ni60(N1)、Ni60-10%Cu(N2)、Ni60-20%Cu(N3)(wt.%)三种耐磨复合涂层,研究三种涂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N1涂层主要包括γy~Ni固溶体、Cr_(7)C_(3)硬质相、FeNis金属间化合物,N2、N3涂层额外含有固体润滑相Cu。性能上N1(730.41 HVo,s)、N2(653.04 HV_(0.5))和N3(592.29 HV_(0.5))涂层的显微硬度均高于基体,分别达到基体(299.20HV_(0.5))的2.44、2.18和1.98倍;室温下N3涂层表现出优异的减摩性能,摩擦因数比N1涂层降低8.5%,N2涂层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磨损率为1.74×10^(-5)mm^(3)(N·m),而添加20%Cu后,涂层对硬质相的支撑下降,导致硬质相剥离涂层,进而破坏润滑膜,导致磨损率上升。然而在600 C下,N1涂层的减摩性能最佳,摩擦因数比基体下降50.7%,N2涂层耐磨性最高,磨损.率为5.99×10^(-5)mm^(3)(N·m),低于N3涂层的磨损率9.02×10^(-5)mm^(3)(N·m),这是因为添加固体润滑相Cu对涂层的保护作用不足以抵消涂层硬度下降的负面影响。为固体润滑相Cu改进Ni60复合粉末,进而制备成自润滑复合涂层提供了添加量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 激光熔覆 Ni60/cu自润滑复合涂层 固体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气喷涂MoS_(2)/Cu/C复合涂层对海上管柱螺纹抗粘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殷启帅 杨进 +4 位作者 李振坤 啜广山 沈国华 杨富贵 宋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1,共8页
目的采用无污染的无气喷涂表面处理工艺,制备MoS_(2)/Cu/C复合涂层,提高海上管柱螺纹抗粘扣性能。方法在MoS_(2)/C涂层中掺杂纳米级Cu粉末,采用无气喷涂+高温固化+喷砂处理工艺,制备MoS_(2)/Cu/C复合涂层。通过显微组织、硬度测定和摩... 目的采用无污染的无气喷涂表面处理工艺,制备MoS_(2)/Cu/C复合涂层,提高海上管柱螺纹抗粘扣性能。方法在MoS_(2)/C涂层中掺杂纳米级Cu粉末,采用无气喷涂+高温固化+喷砂处理工艺,制备MoS_(2)/Cu/C复合涂层。通过显微组织、硬度测定和摩擦试验,分别评价MoS_(2)/Cu/C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摩擦系数,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MoS_(2)/Cu/C复合涂层进行形貌分析。最后,在实物试样上进行上卸扣试验,测试其抗粘扣性能。结果无气喷涂+高温固化过程中,半熔融粉末经过多次叠加,沉积形成致密的结构,未见明显孔隙。对MoS_(2)/Cu/C复合涂层进行喷砂预处理,可明显提高涂层的均匀度,增加涂层的粘结强度。涂层与基体之间呈锯齿形紧密机械结合,喷砂无气喷涂前后,基体硬度未发生改变,未对金属基体造成不利影响。MoS_(2)/Cu/C复合涂层在螺纹表面结合形成光滑的保护膜,螺纹表面摩擦系数降低,上扣扭矩降低幅度为19%~23%。结论在MoS_(2)/C涂层中掺杂纳米级Cu粉末,形成MoS_(2)/Cu/C复合涂层,可有效降低螺纹表面的摩擦系数,同时不降低本体强度。采用无气喷涂+高温固化得到MoS_(2)/Cu/C复合涂层,可有效提高石油管螺纹的抗粘扣性能,在海上钻完井现场已取得成功应用,该技术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cu/C 复合涂层 无气喷涂 螺纹 抗粘扣 管柱 油套管 海上钻完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对磁控溅射Ti-Cu纳米复合涂层抗菌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程培雪 马迅 +6 位作者 李伟 刘剑楠 刘平 王静静 陈田田 杨旭 滕海森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30-10136,共7页
钛基金属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口腔种植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钛基金属本身并不具备抗菌性能,为改善钛种植体表面的抗菌性,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纯Ti表面制备Ti-Cu纳米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 钛基金属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口腔种植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钛基金属本身并不具备抗菌性能,为改善钛种植体表面的抗菌性,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纯Ti表面制备Ti-Cu纳米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界面张力测量仪对涂层的微观形貌、粗糙度、疏水性进行了表征;采用CCK-8法检测材料的细胞毒性;将样品与Fn共培养,检测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载Cu复合涂层成功沉积在Ti片表面,并且随着纳米Cu含量的增加,样品的表面粗糙度和水接触角均增大。该Ti-Cu纳米复合涂层对小鼠成纤维细胞未表现出细胞毒性,符合生物安全材料的标准。抗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Cu含量的增加,涂层的抗菌效果也越来越好。结论,Ti-Cu纳米复合涂层可有效抑制Fn的生长,有望提高钛种植体的抗菌性能,为其在口腔植入领域的运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钛种植体 Ti-cu纳米复合涂层 纳米cu 细胞毒性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粒径及含量对超音速激光沉积金刚石/Cu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丽娟 汪伟林 +3 位作者 李波 陈智君 金琰 姚建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46,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金刚石粒径及含量对超音速激光沉积金刚石/Cu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超音速激光沉积技术制备金刚石/Cu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和摩擦磨损测试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和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用激光闪烁法测量... 目的研究不同金刚石粒径及含量对超音速激光沉积金刚石/Cu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超音速激光沉积技术制备金刚石/Cu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和摩擦磨损测试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和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用激光闪烁法测量复合涂层的热导率。结果金刚石均匀分布在复合涂层中,原始粉末中金刚石体积分数从30%增加到50%时,复合涂层中金刚石颗粒的面积占比仅从14.01%升至16.79%,远低于金刚石颗粒在原始粉末中的含量。400目金刚石/Cu复合涂层的平均热导率为296 W/(m·K),摩擦系数为0.551;800目金刚石/Cu复合涂层的平均热导率为238 W/(m·K),摩擦系数为0.545。结论原始粉末中金刚石配比的增加并未对复合涂层中金刚石含量的提升有显著作用。金刚石/Cu复合涂层的热导率随着增强相颗粒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增强相颗粒粒径的增大而提高。不同粒径金刚石颗粒的添加能显著降低Cu涂层的摩擦系数,且小粒径金刚石颗粒的添加使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更低和更稳定,从而使其具有更小的磨损量和磨痕宽度,表现出较优的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激光沉积 金刚石/cu复合涂层 固态沉积 显微组织 热导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iC:W/Cu复合涂层的制备和性能
13
作者 张曦挚 崔红 +2 位作者 张嘉豪 胡杨 邓红兵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63-168,共6页
为了提高C/C-SiC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能,改善W涂层的脆性,通过包覆法制备了W/Cu复合粉末,在C/C-SiC复合材料表面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制备了W涂层、W/Cu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W/Cu质量比(10∶0.5、10∶1、10∶1.5)对复合涂层的微观... 为了提高C/C-SiC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能,改善W涂层的脆性,通过包覆法制备了W/Cu复合粉末,在C/C-SiC复合材料表面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制备了W涂层、W/Cu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W/Cu质量比(10∶0.5、10∶1、10∶1.5)对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显微硬度、耐烧蚀、抗冲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的W/Cu复合涂层会形成特殊的Cu/W/Cu/W交替结构,随着Cu的增加,涂层表面夹生W颗粒增多,W/Cu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降低,最高下降幅度为45%,但W涂层脆性得到明显改善,抗冲刷性能明显增强。在热流密度为4200 kW/m^(2)的氧乙炔火焰考核60 s的过程中,W/Cu复合涂层由于Cu的低熔点、高沸点的发汗特性,会吸收大量热量,从而有效降低涂层表面温度,延缓烧蚀,在W/Cu质量比为10∶1时,W/Cu复合涂层烧蚀中心面直径相较于W涂层缩小57.4%,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降低45.5%、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 复合涂层 包覆法 大气等离子喷涂 C/C-SIC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硼颗粒增强Cu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国禄 姜信昌 +2 位作者 温鸣 曹晓明 吕玉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2-35,共4页
研究了用表面涂覆含钛金属涂层的碳化硼颗粒增强 Cu基复合材料 [B4Cp/(Ti B2 +Ti N) /Cu],并与未经涂覆的 B4C颗粒增强 Cu基复合材料 (B4Cp/Cu)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前者的致密度和电导率比后者好。磨损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有涂层... 研究了用表面涂覆含钛金属涂层的碳化硼颗粒增强 Cu基复合材料 [B4Cp/(Ti B2 +Ti N) /Cu],并与未经涂覆的 B4C颗粒增强 Cu基复合材料 (B4Cp/Cu)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前者的致密度和电导率比后者好。磨损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有涂层颗粒的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比无涂层颗粒的好。通过对复合材料界面和磨损表面的电镜观察表明 ,B4C颗粒经过涂覆处理后 ,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 微颗粒 涂层 cu复合材料 耐磨性 铜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g复合电磁屏蔽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毛倩瑾 于彩霞 周美玲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4期8-10,共3页
为提高铜系电磁屏蔽涂料的抗氧化性与电磁屏蔽效能 ,本文采用化学镀法在铜粉体上沉积金属银层 ,获得了具有更为优良导电性的Cu/Ag复合电磁屏蔽涂层 ,表面电阻率由铜系涂层的 0 0 5Ω·cm下降到 0 0 0 2 5Ω·cm。优良的电导... 为提高铜系电磁屏蔽涂料的抗氧化性与电磁屏蔽效能 ,本文采用化学镀法在铜粉体上沉积金属银层 ,获得了具有更为优良导电性的Cu/Ag复合电磁屏蔽涂层 ,表面电阻率由铜系涂层的 0 0 5Ω·cm下降到 0 0 0 2 5Ω·cm。优良的电导率使得涂层具有很好的电磁屏蔽性能 ,Cu/Ag复合涂层的电磁屏蔽效能在 10 0KHz~ 1 5GHz频段范围内达到 - 80dB左右。研究还表明镀银工艺中化学镀的时间对粉体的电导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g复合电磁屏蔽涂料 导电涂料 表面电阻率 化学镀银 粉体 电导率 涂层 电磁屏蔽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沉积铜钨复合涂层工艺及涂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平平 马捷 +2 位作者 王晓光 魏建忠 范爱玲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47,共5页
目的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蚀耐磨性。方法采用冷喷涂与化学气相沉积(CVD)相结合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出Cu/W复合涂层,并对复合涂层的结构、成分、组织形貌、耐磨性、耐蚀性、结合力进行分析。结果镁合金基体沉积Cu/W复合涂层后,表面硬... 目的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蚀耐磨性。方法采用冷喷涂与化学气相沉积(CVD)相结合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出Cu/W复合涂层,并对复合涂层的结构、成分、组织形貌、耐磨性、耐蚀性、结合力进行分析。结果镁合金基体沉积Cu/W复合涂层后,表面硬度提高了687.1HV,磨损率从0.032%降到0.020%,腐蚀电位正移了1.3 V,临界载荷相比直接化学气相沉积W涂层提高了120.5 N。结论Cu/W复合涂层显著提高了镁基体的耐磨、耐蚀性,涂层与基体结合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冷喷涂 cu/W复合涂层 耐磨性 耐蚀性 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CNTs/Cu复合粉末的激光辅助低压冷喷涂沉积特性及耐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凯 刘博 +3 位作者 邹洪森 孙景勇 李波 姚建华 《电加工与模具》 2021年第4期51-55,66,共6页
利用高能球磨法制备CNTs/Cu复合粉末,通过激光辅助低压冷喷涂技术在铜基体上实现球磨CNTs/Cu复合粉末的有效沉积,并对复合粉末及涂层的微观形貌、结构、元素分布及耐磨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法能使CNTs均匀分散并嵌入塑性... 利用高能球磨法制备CNTs/Cu复合粉末,通过激光辅助低压冷喷涂技术在铜基体上实现球磨CNTs/Cu复合粉末的有效沉积,并对复合粉末及涂层的微观形貌、结构、元素分布及耐磨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法能使CNTs均匀分散并嵌入塑性变形的铜粉中形成CNTs/Cu复合粉末;CNTs含量较高时,CNTs/Cu复合涂层沉积效率降低且存在孔隙和表面凹坑缺陷;复合涂层的磨痕相较于纯铜涂层更光滑,且复合涂层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的混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辅助低压冷喷涂 CNTs/cu复合涂层 微观结构 耐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树脂/聚苯硫醚共混改性防腐涂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国丽 王雪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5-47,共3页
综述了氟树脂及聚苯硫醚涂料的性能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 FEP/PPS 共混改性梯度涂层技术,分析了表面预处理工艺对该复合涂层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共混改性 氟树脂 研究现状 防腐涂层 展望 聚苯硫醚涂料 预处理工艺 复合涂层 涂层技术 发展趋势 PPS f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18Cr4V高速钢衬底CVD金刚石涂层沉积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玉平 王金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41-1045,1055,共6页
研究了通过热丝CVD法在施加了Ni-P/Cu复合中间过渡层的W18Cr4V高速钢衬底表面进行金刚石涂层的沉积技术以及不同压力条件对沉积出的CVD金刚石涂层质量的影响。最后通过扫描电镜分别对Cu、Ni-P以及不同反应压力下沉积的金刚石涂层的表面... 研究了通过热丝CVD法在施加了Ni-P/Cu复合中间过渡层的W18Cr4V高速钢衬底表面进行金刚石涂层的沉积技术以及不同压力条件对沉积出的CVD金刚石涂层质量的影响。最后通过扫描电镜分别对Cu、Ni-P以及不同反应压力下沉积的金刚石涂层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检测分析,通过XRD、拉曼光谱仪、洛氏硬度仪对金刚石涂层性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Ni-P/Cu复合中间过渡层可以明显的抑制Fe、Co的催石墨化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沉积参数的优化,在W18Cr4V高速钢衬底表面成功沉积出高质量的CVD金刚石涂层。压力为4 kPa条件下沉积的CVD金刚石涂层较5 k Pa的金刚石颗粒晶型明显、分布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衬底 Ni-P/cu复合中间过渡层 CVD金刚石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