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working fluids for organic Rankine cycles using group-contribution methods and second-law-based models 被引量:1
1
作者 MA Wei-wu WANG Lin +1 位作者 LIU Tao LI 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2234-2243,共10页
The group-contribution (GC) methods suffer from a limitation concerning to the prediction of process-related indexes, e.g., thermal efficiency. Recently developed analytical models for thermal efficiency of organic Ra... The group-contribution (GC) methods suffer from a limitation concerning to the prediction of process-related indexes, e.g., thermal efficiency. Recently developed analytical models for thermal efficiency of organic Rankine cycles (ORCs) provide a possibility of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 of the GC methods because these models formulate thermal efficiency as functions of key thermal properties. Using these analytical relations together with GC methods, more than 60 organic fluids are screened for medium-low temperature ORC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C methods can estimate thermal properties with acceptable accuracy (mean relative errors are 4.45%-11.50%);the precision, however, is low because the relative errors can vary from less than 0.1% to 45.0%. By contrast, the GC-based estimation of thermal efficiency has better accuracy and precision. The relative errors in thermal efficiency have an arithmetic mean of about 2.9% and fall within the range of 0-24.0%.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analytical equations provide not only a direct way of estimating thermal efficiency but an accurate and precise approach to evaluating working fluids and guiding computer-aided molecular design of new fluids for ORCs using GC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Rankine cycles (ORCs)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s working fluids property estimation computer-aided molecular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隧道岩石耐磨性指数与凿碎比功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张廷雷 陈广森 +1 位作者 李玲 李蓉仑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69,共6页
研究目的:TBM法隧道施工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隧道掘进机的选型与设计须开展岩石耐磨性指数与岩石凿碎比功测试。两者均为岩石坚硬程度的表征,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是隧道TBM法施工工艺参数设计的重要指标,但相关研究较少。本文... 研究目的:TBM法隧道施工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隧道掘进机的选型与设计须开展岩石耐磨性指数与岩石凿碎比功测试。两者均为岩石坚硬程度的表征,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是隧道TBM法施工工艺参数设计的重要指标,但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某铁路隧道TBM施工工艺设计,开展岩石耐磨性指数与岩石凿碎比功对比试验研究,建立岩石耐磨性指数与凿碎比功的相关关系,指导隧道TBM法工艺设计和施工。研究结论:(1)岩石耐磨性指数A_(b)与岩石凿碎比功a呈线性相关,存在较好相关性;(2)不同岩性,因成岩方式、结晶状态、密实程度、层理结构、均匀程度等性质不同,对岩石耐磨性指数和岩石凿碎比功值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a-A_(b)拟合曲线存在较大差异;(3)单一岩性因物理性质稳定均匀,a-A_(b)拟合曲线的相关性明显好于总a-A_(b)拟合曲线;(4)不同岩性a-A_(b)拟合曲线相关性与岩石均匀性、物理性质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岩石越均匀,物理性质越稳定,则相关关系越好;(5)本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TBM隧道掘进机法勘察设计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性指数 凿碎比功 TBM法 岩石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采区高产能露天煤矿工作线布置及发展方式优化
3
作者 赵景昌 王瀚澍 +2 位作者 侯鹏 白润才 任仕豪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62,共18页
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工程实例,针对其首采区工作线退回至矿权界内后,工作线长度变短、采区宽度变窄的特殊条件下,如何确保实现35 Mt/a原煤产能的问题,以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为原则,综合考虑工作线长度对生产剥采比、剥离物内排运距... 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工程实例,针对其首采区工作线退回至矿权界内后,工作线长度变短、采区宽度变窄的特殊条件下,如何确保实现35 Mt/a原煤产能的问题,以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为原则,综合考虑工作线长度对生产剥采比、剥离物内排运距、原煤产量规模等的影响,建立了以年剥离总费用最低为目标的工作线长度优化数学模型,确定了经济合理工作线长度为1620~2315 m。结合哈尔乌素露天矿现有采掘设备生产能力和设备布置方案,分析确定了当工作线年平均推进度控制在400~515.25 m时,充分发挥采掘设备生产能力的工作线长度为1820 m。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设计工作线形态,提出了3种满足工作线长度要求与年推进度限制的工作线布置与发展方式方案,构建了基于各方案平均生产剥采比、剥离加权平均运距、原煤加权平均运距、剥离加权平均提升高差、原煤加权平均提升高差和平均最大推进度等6项关键指标的客观赋权法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对3种方案的评价结果表明,方案二与理想解贴近度最高,能够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在采区变窄条件下以最佳技术与经济效益实现35 Mt/a的原煤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窄采区 高产能 工作线布置与发展方式 蒙特卡洛方法 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与MFBD双向耦合的反铲挖掘机工作装置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庆港 林谢昭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35,239,共6页
为正确评价挖掘机工作装置在作业过程中的动态性能,需要准确模拟工作装置在挖掘过程中所受的载荷变化以及铲斗的装料过程。在RecurDyn中构建了工作装置的刚柔耦合模型,并与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土壤模型进行双向协同仿真。结果表明,结合离... 为正确评价挖掘机工作装置在作业过程中的动态性能,需要准确模拟工作装置在挖掘过程中所受的载荷变化以及铲斗的装料过程。在RecurDyn中构建了工作装置的刚柔耦合模型,并与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土壤模型进行双向协同仿真。结果表明,结合离散单元法的刚柔耦合仿真能提供更符合真实工况的动态变化数据,能正确地反应挖掘全过程中斗杆和动臂的强度/刚度的动态变化,避免了传统计算只取个别特征位姿的不足。仿真得到的挖掘阻力比传统解析解大约38%,所确定的工作装置危险姿态也与现国标中的构型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阻力 工作装置 离散单元法 刚柔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应力的本征规律分析及其优化控制
5
作者 张来勇 涂春鸣 +2 位作者 肖凡 刘贝 陈燕东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977-3993,共17页
为了在功率传输或电压波动下实现双有源桥变换器连续且实时的应力优化控制,对其模式间规律以及模式内的优化控制变量间规律进行研究至关重要。现阶段的研究仍还存在应力优化控制变量函数表达式推导复杂等问题。针对此问题,该文运用遗传... 为了在功率传输或电压波动下实现双有源桥变换器连续且实时的应力优化控制,对其模式间规律以及模式内的优化控制变量间规律进行研究至关重要。现阶段的研究仍还存在应力优化控制变量函数表达式推导复杂等问题。针对此问题,该文运用遗传算法进行应力优化,解析出各个模式的优化变量间规律。基于此,采用三角函数极坐标法推导出相应优化控制变量函数表达式。首先,利用图形分析法从十二种工作模式中筛选出四种局部最优模式,这四种模式在不同功率区间内具备应力或有效值较低的特征;其次,对四种模式进行应力优化并对比分析优化结果,解析出这四种模式在不同功率段下优化变量间的规律;再次,基于此规律运用三角函数极坐标法推导出电流应力函数表达式及其优化控制变量函数表达式;最后,通过对比这四种模式在全功率区间的电流应力,选择各功率段上的最优模式和最优控制变量,从而实现全局应力优化控制。仿真和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优化控制策略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变换器 应力优化 局部最优工作模式 全局最优工作模式 三角函数极 坐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作战环的战术通信网络资源分配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桦泽 袁昊 +1 位作者 李若哲 罗雪山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7,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作战体系传输的数据量急剧增加,然而,传统通信网络的通信资源分配较为固定,导致数据的传输效率较低,增加作战环的闭环时间。针对战术通信网络资源分配效率低导致的作战体系响应速度较慢的问...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作战体系传输的数据量急剧增加,然而,传统通信网络的通信资源分配较为固定,导致数据的传输效率较低,增加作战环的闭环时间。针对战术通信网络资源分配效率低导致的作战体系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作战环效能的通信资源动态分配方法,通过与随机分配和平均分配两种通信资源分配方法的仿真结果对比,该方法在作战环生成的质量效能和时间效能上都具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术通信网 作战环 动态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通信网络 网络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甲状腺癌手术病人重返工作多维干预方案的构建
7
作者 唐晓霞 易小林 +3 位作者 毛惠娜 王梅 陈芮 朱傲雪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94-1800,共7页
目的:构建甲状腺癌手术病人重返工作多维干预方案,为促进病人重返工作回归社会提供参考。方法:以福格行为模型为理论指导,通过理论分析、文献研究、临床调研、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9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函询,形成甲... 目的:构建甲状腺癌手术病人重返工作多维干预方案,为促进病人重返工作回归社会提供参考。方法:以福格行为模型为理论指导,通过理论分析、文献研究、临床调研、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9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函询,形成甲状腺癌手术病人重返工作多维干预方案终稿。结果:2轮函询专家积极性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7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8,0.172(均P<0.001)。最终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2项三级指标的甲状腺癌手术病人重返工作多维干预方案。结论:构建的甲状腺癌手术病人重返工作多维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甲状腺癌病人术后重返工作的社会康复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福格行为模型 重返工作 德尔菲法 方案构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法施工联络通道管片严重错台冻结法修复技术
8
作者 晏超 杨平 张婷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2-401,共10页
针对某地铁盾构隧道机械法施工联络通道施工期间出现的涌砂涌水、管片严重错台,以及在原有小断面联络通道内修复作业困难等难题,提出并实施人工冻结修复施工关键技术。首先,将错台联络通道圆形结构优化为直墙拱顶结构;其次,在已完工联... 针对某地铁盾构隧道机械法施工联络通道施工期间出现的涌砂涌水、管片严重错台,以及在原有小断面联络通道内修复作业困难等难题,提出并实施人工冻结修复施工关键技术。首先,将错台联络通道圆形结构优化为直墙拱顶结构;其次,在已完工联络通道内回填土后设置封堵墙,采用放射状布孔单侧分次冻结的冻结方案;再次,改进钻孔技术,利用高精度测斜仪,结合跟踪补偿钻孔方位角钻孔纠偏技术进行高精度成孔,并采用加密植筋和高强度混凝土浇筑进行盾构管片与人工构筑物修复搭接;最后,对冻结施工全过程的温度及变形位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放射状冻结帷幕外侧冻结壁发展速度约为常规联络通道的0.5倍;内侧发展速度与常规通道相近,且内侧发展速度约为外侧的2倍。2)地表沉降主要集中在冻结区周围,钻孔期间由于提前注浆控制涌砂冒水,导致地表隆起3.7 mm;撤出受困联络通道盾构后,引起地表沉降8 mm。3)在开挖施工和融沉注浆期间,由于联络通道顶部土体加固体的存在、冻结壁的持续发展以及开挖构筑物的影响,使得联络通道顶部变形显著,隆起达1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法施工联络通道 管片严重错台控制 修复工程 人工冻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固废再生骨料及矿碴粉与水泥联合固化的淤泥强度及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震 何庆宇 +4 位作者 肖源杰 董娜 曹竞荣 杨涛 孙向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689,共13页
采用建筑固废再生骨料、高炉矿粉和普通硅酸盐水泥联合制备固化剂,对河湖疏浚淤泥进行改良固化,在提高多源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以期解决巨量淤泥强度低、含水量高、水稳性差等路基工程应用难题。首先,以固化淤泥的7 d无侧限抗压强... 采用建筑固废再生骨料、高炉矿粉和普通硅酸盐水泥联合制备固化剂,对河湖疏浚淤泥进行改良固化,在提高多源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以期解决巨量淤泥强度低、含水量高、水稳性差等路基工程应用难题。首先,以固化淤泥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q_(u,7))为性能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了以固化改良剂材料类型为三因素、材料的不同掺量为三水平的室内试验,建立了固化淤泥q_(u,7)的二次多项式响应面模型。结合响应面模型,考虑固化淤泥的材料成本,基于增广拉格朗日乘数法获得了满足规范强度要求的最优配比。同时使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手段,探究了固化淤泥产物形成及其微细观孔隙结构分布特性,揭示了水泥-高炉矿粉-建筑固废再生骨料复合体系的协同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固化剂掺量为水泥∶高炉矿粉∶建筑固废再生骨料=5%∶7.8%∶13.8%,这与验证试验得到的结果相近;此时固化1 m~3淤泥为路基填料的材料成本为94元,固化淤泥q_(u,7)可达2.5 MPa,满足我国中、轻交通下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水泥稳定材料的使用要求;固化淤泥强度提升主要来源于水泥与高炉矿粉的水化反应及火山灰反应,其中生成的C-S-H等产物有效填充了天然淤泥的孔隙,增强了土颗粒间的黏聚力,而建筑固废再生骨料对于提升强度的作用相对有限,仅在一定掺量范围能通过为土体提供必要的骨架从而提升固化淤泥的强度。研究结果为利用多源固废材料协同固化淤泥并应用于路基填料的配比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固化 固体废物 响应面法 路基工程 最优配比 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凯恩方法的海上稳定廊桥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10
作者 范昆龙 王生海 +3 位作者 邱建超 牛安琪 仇伟晗 陈海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209-5217,共9页
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多变以及串并混联构型海上稳定廊桥动力学特性的复杂,海上稳定廊桥工作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一直是相关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基于矢量法和凯恩方法得出海上稳定廊桥各部件投影矩阵与Jacobi矩阵... 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多变以及串并混联构型海上稳定廊桥动力学特性的复杂,海上稳定廊桥工作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一直是相关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基于矢量法和凯恩方法得出海上稳定廊桥各部件投影矩阵与Jacobi矩阵以及在广义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运用凯恩方法和虚功原理得出海上稳定廊桥整体显式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Simulink搭建MATLAB与Adams联合仿真模型,并以MSS工具箱对船舶的模拟运动为激励进行分析。最后,在有、无人员货物转运两种工况下,进行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验证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研究不同质量的负载对支链驱动力的影响,以及对海上稳定廊桥的补偿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对海上稳定廊桥的研制和实船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稳定廊桥 动力学模型 凯恩方法 虚功原理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粒泡沫混凝土成型方式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春雷 郭宏达 +3 位作者 董阳 张栋 巩思宇 李俏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2,共9页
本文从陶粒泡沫混凝土的成型方式出发,研究了陶粒预处理方式、陶粒掺入方式、拌合水加入方式等对陶粒泡沫混凝土工作性能、干湿密度、抗压强度、抓底性能、陶粒分布的影响,确定陶粒泡沫混凝土最佳成型方式。结果表明,采用陶粒饱水预处... 本文从陶粒泡沫混凝土的成型方式出发,研究了陶粒预处理方式、陶粒掺入方式、拌合水加入方式等对陶粒泡沫混凝土工作性能、干湿密度、抗压强度、抓底性能、陶粒分布的影响,确定陶粒泡沫混凝土最佳成型方式。结果表明,采用陶粒饱水预处理方式和拌合水分两次加入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浆体扩展度。不同的成型方式对于陶粒泡沫混凝土的骨料扩展度影响较小。陶粒掺入方式和拌合水加入方式均影响陶粒泡沫混凝土的干湿密度。拌合水分两次加入方式和陶粒湿混掺入方式有利于提高陶粒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陶粒预处理方式决定抓底性能,同时拌合水加入方式也影响抓底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泡沫混凝土 成型方式 工作性能 抗压强度 抓底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孔法混凝土工作应力测试可行性研究
12
作者 顾颖 王祥臣 +2 位作者 张崧 古松 周子豪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3,89,共7页
混凝土工作应力是相对于无应力状态的应力增量。为研究用于金属残余应力测试的盲孔法,是否仍适用于混凝土工作应力测试,以13 m的钢筋混凝土梁为测试对象,以钻孔释放应变测试值与模拟值的偏差为判据,分别采用手持电钻及电锤进行了5组共2... 混凝土工作应力是相对于无应力状态的应力增量。为研究用于金属残余应力测试的盲孔法,是否仍适用于混凝土工作应力测试,以13 m的钢筋混凝土梁为测试对象,以钻孔释放应变测试值与模拟值的偏差为判据,分别采用手持电钻及电锤进行了5组共20个测点的测试,研究盲孔法测试混凝土工作应力的可行性。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手持电钻对混凝土钻孔,测试应变的扰动较小,但只能将混凝土表层砂浆穿透,钻孔深度小于10 mm,钻孔前、后的测试应变无显著变化(小于2με),故无法测得混凝土工作应力。采用电锤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混凝土钻至预期深度,但电锤的高频冲击与振动,会在孔壁周边产生不可恢复的压缩变形,与该变形对应的扰动应变,掩盖了应力释放所产生的真实应变。电锤冲击产生的扰动应变的随机性较大,受孔径、孔深及电锤性能等参数的影响,难以在测试应变中定量扣除,致使电锤测试混凝土工作应力的可行性较差。电锤的高频冲击与振动还会造成孔口混凝土破碎,影响钻孔成型质量,进一步影响测试精度。由于常见的钻机进钻困难或扰动较大,致使盲孔法测试混凝土工作应力的可行性较差,研发适用于混凝土钻孔的低扰动钻进技术,是提高盲孔法测试混凝土工作应力可行性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可行性 盲孔法 混凝土工作应力 钻进能力 扰动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气瓶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价与管控
13
作者 王涵铎 刘宏 +3 位作者 白向玉 陈小雨 王紫伟 王丽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7,共9页
为保障气瓶安全使用,对高校实验室气瓶全生命周期风险进行了辨识、评价与管控研究。采用WBS-RBS方法对实验室气瓶从采购至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风险辨识;在对风险进行评估的同时,利用三维风险矩阵与Borda序值法对评估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为保障气瓶安全使用,对高校实验室气瓶全生命周期风险进行了辨识、评价与管控研究。采用WBS-RBS方法对实验室气瓶从采购至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风险辨识;在对风险进行评估的同时,利用三维风险矩阵与Borda序值法对评估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风险事件重要度排序表;依据排序结果设计了高校实验室气瓶风险管控与应急系统。实践表明:风险事件重要度排序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设计的气瓶风险管控与应急系统有效提高了高校实验室气瓶安全的物防与技防水平,试运行期间成功监测到了2起气体泄漏事件并自动触发报警与应急响应功能。该系统为提高实验室气瓶安全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气瓶 工作-风险分解结构 三维风险矩阵 波达计数法 智能管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位移法的超长工作面顶板挠度分布研究
14
作者 邢有望 李明忠 +2 位作者 张金虎 闫汝瑜 刘江斌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51,共13页
为了探究顶板条件、巷帮条件及支护条件对超长工作面顶板挠度变化的影响,同时将梁模型理论应用于指导液压支架设计,以小保当二号井132202超长工作面为背景,根据实际生产中液压支架、巷帮及顶板关系,建立支持在弹性支座上的二维连续梁模... 为了探究顶板条件、巷帮条件及支护条件对超长工作面顶板挠度变化的影响,同时将梁模型理论应用于指导液压支架设计,以小保当二号井132202超长工作面为背景,根据实际生产中液压支架、巷帮及顶板关系,建立支持在弹性支座上的二维连续梁模型,基于位移法对梁模型单元进行编码并计算杆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利用单元集成法计算含有弹性支座的超长梁模型整体刚度矩阵及节点等效载荷,通过矩阵位移法求解全梁挠度分布及杆端内力计算式,从而得到支架支护反力。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支架宽度、数目、等效刚度、工作面长度、巷帮刚度、顶板弹性模量、截面惯性矩及随动岩层产生的载荷大小取不同值,来观察其对全梁挠度分布的影响。使用三次多项式对挠度曲线一侧的起点至最大峰值段进行精确拟合。使用插入了桩结构单元充当支护的3DEC数值模拟结果及现场电液控监测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做到了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与现场数据三者的统一,表明二维梁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超长工作面三峰值来压特征,同时工作面一侧到临近高峰值段的挠度曲线符合三次多项式分布规律。研究深化了梁模型在采场方面的应用,为超长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预测提供了方向,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超长工作面液压支架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液压支架 超长工作面 矩阵位移法 3DEC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超长工作面冲击地压预警方法研究
15
作者 姚康 唐飞 +2 位作者 王海蓉 刘强 张晓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142,共9页
为了提高超长工作面冲击地压预警能力,研究了313107超长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前微震能量和频次的演化特征,提出了基于日微震最大能量和微震能量、频次偏差高值相结合的“定量趋势”冲击地压。结果表明,冲击地压发生前5 d,微震事件存在“... 为了提高超长工作面冲击地压预警能力,研究了313107超长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前微震能量和频次的演化特征,提出了基于日微震最大能量和微震能量、频次偏差高值相结合的“定量趋势”冲击地压。结果表明,冲击地压发生前5 d,微震事件存在“平稳期”;冲击地压发生时,微震事件频次达到极大值;冲击地压发生前,存在微震能量高值(0.8)和微震频次高值(0.27);冲击预警有效期为5 d;该方法跟原方法的预警准确率分别为100%、75%,R值分别为0.582、0.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工作面 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 预警新方法 定量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灾害事故预防应对的调查评估问题
16
作者 刘传正 米文忠 黄帅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5,共8页
为了推动我国灾害事故预防应对调查评估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该文通过界定灾害事故类型,探讨了灾害事故预防应对调查评估的目的任务、工作原则、工作方法、工作组织和成果应用方面的基本问题。灾害事故被划分为灾害、事故、灾害事... 为了推动我国灾害事故预防应对调查评估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该文通过界定灾害事故类型,探讨了灾害事故预防应对调查评估的目的任务、工作原则、工作方法、工作组织和成果应用方面的基本问题。灾害事故被划分为灾害、事故、灾害事故(链)和事故灾害(链)四类。调查评估目的任务明确为认定事实、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在工作原则上,强调了6个方面:事实依据、法规准绳、认知判断、沟通协调、良知底线和素质保障。工作方法涵盖了现场勘查、档案查阅、访谈问询、检测试验、分析计算、模拟仿真、成因论证和性质界定等8个环节。工作组织或调查机构组成包括综合协调组、法规管理组、技术工作组和专家顾问组。成果应用范畴包括即时政策制定、法规标准制修订、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工作机制完善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事故 预防应对 调查评估 工作原则 工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寺河煤矿大采高超宽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
17
作者 王国梁 王飞 +2 位作者 王树勇 程凤飞 杜锋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90,共9页
目的为了得到寺河煤矿大采高超宽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以寺河煤矿6306大采高超宽工作面为对象开展研究。方法利用并行电法观测采动前后煤层顶板岩层视电阻率变化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采... 目的为了得到寺河煤矿大采高超宽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以寺河煤矿6306大采高超宽工作面为对象开展研究。方法利用并行电法观测采动前后煤层顶板岩层视电阻率变化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采动前后煤层顶板岩层视电阻率变化明显,原始地层视电阻率为150~300Ω·m,严重破坏地层视电阻率可达680Ω·m,并行电法实测大采高超宽工作面开采垮落带高度为21.0 m,垮采比为3.5,导水裂隙带实测高度下限值为82.5 m,裂采比为13.8,未能在观测期间有效捕捉到导水裂隙带上限值;(2)数值计算得出大采高超宽工作面垮落带高度为21.9 m,工作面推进至300 m时,导水裂隙带发育至最大值,达到90.6m,导水裂隙的最终形态符合“马鞍型”分布特征;(3)由于垮落带发育至最大值所需时间短,并行电法测试过程中,垮落带已充分发育,现场实测与数值计算结果接近;导水裂隙带发育至最高值至少需要1~2月,现场有效测试时间短,导致现场实测与数值计算结果偏差较大。结论寺河煤矿大采高超宽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82.5~90.6 m,导水裂隙的最终形态为“马鞍型”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预防寺河煤矿顶板水害及科学抽采采空区瓦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超宽工作面 并行电法 视电阻率 垮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自由度磁悬浮系统的被动轴向力建模与验证
18
作者 俞强 曹鑫 邓智泉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63,75,共12页
为了研究转子轴向运动所产生的被动轴向力对磁悬浮系统的影响,从五自由度磁悬浮系统的数学模型出发,分别提出基于虚位移法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与径向磁轴承的被动轴向力解析模型。首先,推导当定、转子间发生轴向位移时的气隙磁导模型;... 为了研究转子轴向运动所产生的被动轴向力对磁悬浮系统的影响,从五自由度磁悬浮系统的数学模型出发,分别提出基于虚位移法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与径向磁轴承的被动轴向力解析模型。首先,推导当定、转子间发生轴向位移时的气隙磁导模型;其次,获得二者各个气隙中的磁场储能;最后,利用气隙磁场储能对轴向位移的微分获得被动轴向力的解析模型。同时,转子轴向运动将导致定、转子间重叠面积减小,从而减小系统产生的转矩、径向力。因而,为了研究转子轴向运动对转矩、径向力的影响,分别建立转子产生轴向位移时的PMSM转矩、径向磁轴承径向力解析模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二者被动轴向力模型的误差均在5%以内,所建立的PMSM转矩、径向磁轴承径向力模型的误差分别在2%和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自由度磁悬浮系统 永磁同步电机 径向磁轴承 被动轴向力 数学模型 虚位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线网热备动车组配置优化模型
19
作者 曲云腾 杨世瑞 +2 位作者 杨军 赵东升 赵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高速铁路热备动车组配置直接影响应急救援效率与运营成本,针对现有配置方法存在的粗放式管理和风险覆盖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路网事故风险全覆盖的优化方法.首先,综合考虑应急响应时效性与经济性,以最小化热备动车组应急响应时间和... 高速铁路热备动车组配置直接影响应急救援效率与运营成本,针对现有配置方法存在的粗放式管理和风险覆盖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路网事故风险全覆盖的优化方法.首先,综合考虑应急响应时效性与经济性,以最小化热备动车组应急响应时间和配置成本为双目标,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融合点覆盖与弧段覆盖方法,精确描述接续任务和区间救援场景需求,结合应急救援点需求、响应时间限制及风险点全覆盖约束,有效适应复杂路网和突发事件不确定性;然后,采用ε约束法求解模型,避免传统权重系数法中量纲统一和参数设定的局限,生成多组Pareto最优解,为决策提供灵活选择;最后,以某铁路局管辖的高速铁路网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根据不同优化目标生成合理配置方案;随热备动车组数量增加,应急响应时间最大降幅达29.3%,且配置成本可有效控制;模型对不同响应时间约束条件和风险点分布特征有较强适应性.本模型可以为热备动车组科学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助力高铁应急管理体系地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热备动车组 高速铁路线网 多目标优化 ε约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社区工作法的“家”:实践形式与效能机制
20
作者 夏可恒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在我国基层社区治理实践中,“家”具有独特的制度与文化意涵。社区工作者在具体的治理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家庭情感的技术化运用、激活家庭世代发展内蕴的组织动力、发掘拓展家文化意涵,促进了社区柔性治理开展、组织动员优化和公共价值... 在我国基层社区治理实践中,“家”具有独特的制度与文化意涵。社区工作者在具体的治理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家庭情感的技术化运用、激活家庭世代发展内蕴的组织动力、发掘拓展家文化意涵,促进了社区柔性治理开展、组织动员优化和公共价值体系构建,从而创造了独特的“家”的社区工作方法。正是基于“家”的工作法的实践展开,社区实现了“家—社”互动制度化组织架构的塑造、社区日常生活与公共治理的衔接、社区治理在地合法性基础的强化。在推动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找回“家”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和治理价值,并推动其工作法形式的持续更新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工作法 “家”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