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好作家要能表达边缘的东西”——冯积岐访谈录 被引量:6
1
作者 邰科祥 冯积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3-47,56,共6页
冯积岐属于实力派作家,20多年来勤奋笔耕,发表了中短篇小说200余篇,出版长篇小说6部,其中《村子》深受评论家与读者喜爱,于2010年获得陕西省"双五文学奖"和第二届柳青文学奖;冯积岐又属于非主流作家,他有自己独立的创作追求... 冯积岐属于实力派作家,20多年来勤奋笔耕,发表了中短篇小说200余篇,出版长篇小说6部,其中《村子》深受评论家与读者喜爱,于2010年获得陕西省"双五文学奖"和第二届柳青文学奖;冯积岐又属于非主流作家,他有自己独立的创作追求和见解,很值得文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积岐 文革情结 精神苦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积岐小说中宗族、政治和多元身份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师爽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97-602,共6页
文章以"身份"关系为基点,重点分析了冯积岐小说中的宗族身份、政治身份和多元身份之间的关系,认为"宗族身份"与"政治身份"之间存在着统一和转换的关系,宗族身份、政治身份与多元身份间存在对立关系,并对... 文章以"身份"关系为基点,重点分析了冯积岐小说中的宗族身份、政治身份和多元身份之间的关系,认为"宗族身份"与"政治身份"之间存在着统一和转换的关系,宗族身份、政治身份与多元身份间存在对立关系,并对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旨在对现代人认识自身身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身份 政治身份 多元身份 冯积岐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现实的深度描写——论《村子》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斌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0-65,共6页
冯积岐的长篇小说《村子》是新世纪农村题材小说中十分优秀的一部作品。作家秉持了当代陕西作家多以当代农村的变迁和关注农民命运为书写中心的传统,以个人的生命体验为血肉,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当代文坛的艺术画郎添上... 冯积岐的长篇小说《村子》是新世纪农村题材小说中十分优秀的一部作品。作家秉持了当代陕西作家多以当代农村的变迁和关注农民命运为书写中心的传统,以个人的生命体验为血肉,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当代文坛的艺术画郎添上了独具个性色彩的一笔。把新时期以来的反思文学提到了新的艺术高度。他对农村社会现象的关注和书写,对当代农民命运的思考,对传统文化在农村的消解的审视,对当代农民各阶层文化心理的透视,都有力透纸背的力度和艺术新颖感,令人耳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积岐 长篇小说 村子 深度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人的心灵史——评冯积岐长篇小说《沉默的季节》
4
作者 关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84-90,共7页
作为关键词的"沉默"是主人公周雨言生存状态的写照,具体体现在"文革"与改革两个时代。周雨言的出走是疏离和反叛的选择,其根源就在对人的价值的信仰,和人的自觉与自由。如果说周雨言是反抗日常生活的先锋的话,那么... 作为关键词的"沉默"是主人公周雨言生存状态的写照,具体体现在"文革"与改革两个时代。周雨言的出走是疏离和反叛的选择,其根源就在对人的价值的信仰,和人的自觉与自由。如果说周雨言是反抗日常生活的先锋的话,那么以祖母和宁巧仙为代表的女性悲剧则无异于日常生活的恶果。祛除了政治与革命的史诗框架的现实主义的新变,使得冯积岐具有了鲁迅式的彻底与深刻的品质。冯积岐不遗余力地书写世道的艰难和世事的艰辛,展现了人性世界的迷失和废墟,其逃离的反抗和建设方式也是意味深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积岐 沉默的季节 心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历史的写照——论《村子》中祝永达形象的悲剧性
5
作者 韩文霞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8-81,共4页
冯积岐的长篇小说《村子》描绘了关中地区"松陵村"在20世纪末期二十多年的生活画卷,主人公祝永达是作家着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其身上体现出的悲剧性耐人深思。本文从悲剧性的体现、成因及意义等方面对祝永达形象进行解... 冯积岐的长篇小说《村子》描绘了关中地区"松陵村"在20世纪末期二十多年的生活画卷,主人公祝永达是作家着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其身上体现出的悲剧性耐人深思。本文从悲剧性的体现、成因及意义等方面对祝永达形象进行解读,以探究这一形象的时代内涵与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积岐 《村子》 祝永达 悲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子”:解构中的沉沦
6
作者 周龙田 《安康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8-72,共5页
冯积岐的《村子》是中国农村社会生存的元叙事。一个村子的生态就是一个社会群体共同生存的道德观念、生存价值、人文精神的体现。因此,研究"村子"的乡村生态、政治生态、乡村寓言等因素,就可以看到冯积岐对中国农村农民生存... 冯积岐的《村子》是中国农村社会生存的元叙事。一个村子的生态就是一个社会群体共同生存的道德观念、生存价值、人文精神的体现。因此,研究"村子"的乡村生态、政治生态、乡村寓言等因素,就可以看到冯积岐对中国农村农民生存状态的深层思考,他解构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历史,叙述了农村必须面对和深入思考的农民生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积岐 《村子》 乡村生态 乡村政治 乡村寓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积岐小说论(下)——农民生存境遇的呈现 被引量:1
7
作者 史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6-101,共6页
冯积岐所秉持的是一种独立的写作姿态,其写作方式及其作品所再现的生存经验与某一时期的写作主流是疏离的,他所讲述的"西部"也和主流批评界所想象的"西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的写作价值并没有被文坛、主流批评界... 冯积岐所秉持的是一种独立的写作姿态,其写作方式及其作品所再现的生存经验与某一时期的写作主流是疏离的,他所讲述的"西部"也和主流批评界所想象的"西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的写作价值并没有被文坛、主流批评界、大众读者所真正认可。当代文坛存在着大量的像冯积岐这样的地方作家,他们的生存方式、写作方式、写作经验比较特殊,同样没有进入主流批评家的视野,在一种时代的"共名"状态下,他们的创作与存在往往被忽略或遮蔽。本文以冯积岐为个案,试图把一种地方性写作纳入自己的考察视野,其意义在于考察地方性的经验和记忆如何与人类共同的生存经验和记忆相链接,并以此反思当代文坛和批评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积岐 小说 农村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积岐小说论(上)——在回忆中凝视故乡
8
作者 史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9-93,98,共6页
冯积岐所秉持的是一种独立的写作姿态,其写作方式及其作品所再现的生存经验与某一时期的写作主流是疏离的,他所讲述的"西部"也和主流批评界所想象的"西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的写作价值并没有被文坛、主流批评界... 冯积岐所秉持的是一种独立的写作姿态,其写作方式及其作品所再现的生存经验与某一时期的写作主流是疏离的,他所讲述的"西部"也和主流批评界所想象的"西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的写作价值并没有被文坛、主流批评界、大众读者所真正认可。当代文坛存在着大量的像冯积岐这样的地方作家,他们的生存方式、写作方式、写作经验比较特殊,同样没有进入主流批评家的视野,在一种时代的"共名"状态下,他们的创作与存在往往被忽略或遮蔽。本文以冯积岐为个案,试图把一种地方性写作纳入自己的考察视野,其意义在于考察地方性的经验和记忆如何与人类共同的生存经验和记忆相链接,并以此反思当代文坛和批评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积岐 小说 农村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