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掷铁饼技术中肩、髋、铁饼及人体重心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建国 崔冬雪 +2 位作者 刘卫彬 赵其林 王金福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23,26,共5页
运用近景动态立体摄像的方法 ,对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完成旋转掷铁饼技术时的肩、髋、铁饼及人体重心的时空特征进行了三维分析。表明不同时空的肩、髋、铁饼及人体重心处于不同的位置 ,是与铁饼技术要求紧密相关的 ,破坏了各个时空中肩... 运用近景动态立体摄像的方法 ,对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完成旋转掷铁饼技术时的肩、髋、铁饼及人体重心的时空特征进行了三维分析。表明不同时空的肩、髋、铁饼及人体重心处于不同的位置 ,是与铁饼技术要求紧密相关的 ,破坏了各个时空中肩、髋、铁饼及人体重心的时空结构势必会影响掷铁饼技术、速度和最后的运动成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饼 技术 女子 优秀运动员 三维 运动学 时空 人体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勤儿 刘昌亚 赵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82,91,共4页
采用两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对江苏省3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拍摄和解析,并对旋转阶段的单、双脚支撑时间分布、链球加速距离、髋足角、链球运行斜面、身体重心变化等进行运动学分析与比较。
关键词 江苏省 女子 链球 旋转技术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20km竞走项目优秀女子运动员技术运动学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厚林 周晓龙 +3 位作者 敬艳 高聪 孙婧纳 仝瑶瑶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7-754,共8页
主要运用生物力学测试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里约奥运会20 km竞走项目季军吕秀芝、替补杨家玉和王娜竞走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运动员平均步长增大,步频降低,但不均衡;杨家玉步长小,吕秀芝步长偏大,王娜步长还有... 主要运用生物力学测试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里约奥运会20 km竞走项目季军吕秀芝、替补杨家玉和王娜竞走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运动员平均步长增大,步频降低,但不均衡;杨家玉步长小,吕秀芝步长偏大,王娜步长还有增大空间。我国运动员腾空时间偏长,吕秀芝和王娜头顶起伏距离大。我国运动员着膝关节角度和直腿持续时间合理,垂直支撑膝关节具有"反弓"技术特点。吕秀芝两腿夹角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当,王娜两腿夹角偏小,杨家玉两腿夹角偏小。我国运动员摆动腿最小膝关节角度小,左右侧差异大;踝关节蹬伸幅偏小,王娜和杨家玉踝部动作幅度不均衡。我国运动员离地大臂后摆幅度不足,左右不均衡,肩部旋转大;前摆过程大小臂角度小,躯干和上肢紧张,缩短了躯干旋转半径,技术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20 km竞走 运动学 技术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排队员接发球技术的三维运动学比较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马明兵 李毅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8-241,252,共5页
一传到位率偏低和失误率较高是新一届中国女排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三维高速录像分析,揭示了我国4名优秀女排运动员接跳飘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周苏红和张娴的动作具有移动判断准确,击球点在体前低于身体重心,下肢蹬伸用力... 一传到位率偏低和失误率较高是新一届中国女排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三维高速录像分析,揭示了我国4名优秀女排运动员接跳飘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周苏红和张娴的动作具有移动判断准确,击球点在体前低于身体重心,下肢蹬伸用力幅度小,手臂上抬幅度较大的特点;杨昊和殷茵的动作具有移动判断不够准确,击球点在体侧高于身体重心,下肢蹬伸用力幅度大,手臂上抬幅度大的特点。研究认为移动判断准确,击球点低于身体重心,上下肢协调蹬伸用力有利于提高接发球的到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排 接发球 技术 运动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林 赵焕彬 孙义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79,共4页
以十运会女子铅球第一名李梅菊和第四名张春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三维摄影拍摄和三维录像解析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出准备阶段人球系统的加速下落和制动与最后发力阶段铅球提前离颈两种技术动作的改进方法... 以十运会女子铅球第一名李梅菊和第四名张春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三维摄影拍摄和三维录像解析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出准备阶段人球系统的加速下落和制动与最后发力阶段铅球提前离颈两种技术动作的改进方法;对技术动作进行新的解释,使之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更清晰;以新的评定方法评定鞭打动作和超越器械动作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生物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水平女子20 km竞走运动员技术诊断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厚林 张磊 +2 位作者 孙婧纳 丁海涛 敬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112,共8页
运用生物力学测试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吕秀芝、杨家玉和王娜竞走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1)我国运动员平均步长增大,步频降低,但不均衡;杨家玉步长小,吕秀芝步长偏大,王娜步长偏小。2)腾空时间偏长。3)动... 运用生物力学测试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吕秀芝、杨家玉和王娜竞走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1)我国运动员平均步长增大,步频降低,但不均衡;杨家玉步长小,吕秀芝步长偏大,王娜步长偏小。2)腾空时间偏长。3)动作时相顺序个体间差异大,时相顺序不稳定;前支撑时间短,后支撑时间长,时相结构不合理;吕秀芝和王娜的着地角达到世界优秀运动员水平,杨家玉左脚着地角过小。4)支撑膝关节角度偏大,垂直支撑膝部具有"反弓"技术特点。5)踝关节蹬伸幅偏小,王娜和杨家玉踝部动作幅度不均衡。建议: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提高髋部和下肢灵活性和柔韧性的训练,加大左踝蹬伸幅度;吕秀芝适当控制步长,左脚掌着地放松,杨家玉延长前支撑时间、增大步长,王娜延长前支撑时间、加大下肢动作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20 km竞走 运动学 技术诊断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排队员移动拦网技术动作解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白海波 程全德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4,共5页
运用三维高速录像解析法对我国3名女排优秀运动员移动拦网技术进行了现场拍摄和数字化解析。结果表明:体侧型手臂姿势动作,更有利于加快起动、转身、移动速度的发挥和增加拦网高度;在起跳阶段,腿的缓冲时间均长于蹬伸时间;3名队员拦... 运用三维高速录像解析法对我国3名女排优秀运动员移动拦网技术进行了现场拍摄和数字化解析。结果表明:体侧型手臂姿势动作,更有利于加快起动、转身、移动速度的发挥和增加拦网高度;在起跳阶段,腿的缓冲时间均长于蹬伸时间;3名队员拦网高度在2.60~2.71米之间,并表现出左肩、左手明显高于右肩、右手的技术特征,表明除运动员左肩有意识地向上伸展以增加拦网高度外,也与有效拦击对方斜线扣球有关;拦击球瞬间的身体空中姿势动作是以肩关节为中心,而不是以髋关节为中心形成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网技术 女排优秀队员 动作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董晋 闫新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79,共4页
对2007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女子链球前6名运动员旋转技术中单、双脚支撑时间分布,链球加速途径,重心变化等情况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旋转总时间较长;单、双脚支撑时间分配不合理;随旋转圈数增加,链球球速... 对2007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女子链球前6名运动员旋转技术中单、双脚支撑时间分布,链球加速途径,重心变化等情况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旋转总时间较长;单、双脚支撑时间分配不合理;随旋转圈数增加,链球球速增量递减。今后延长运动员双脚支撑时间、加强快速力量训练、提高旋转速度等有助于提高我国女子链球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链球 旋转技术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世木 吴玉钦 赖国华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7-72,共6页
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的方法,对参加1996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的6名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技术进行测试,用握杆高度、人体质心速度变化和转动惯量等指标来揭示人—杆系统的运动学规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孙彩云的“低髋摆体”... 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的方法,对参加1996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的6名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技术进行测试,用握杆高度、人体质心速度变化和转动惯量等指标来揭示人—杆系统的运动学规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孙彩云的“低髋摆体”技术较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撑竿跳高 运动学分析 握杆高度 摆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女子链球优秀运动员旋转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罗平 许占鸣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对获得第29界奥运会女子链球冠军的米安科娃和季军的张文秀的旋转技术进行拍摄,运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对两位选手的技术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两位选手在旋转阶段各时相的重心高度无显著性差异;但米安科娃的旋转速度显著高于张... 对获得第29界奥运会女子链球冠军的米安科娃和季军的张文秀的旋转技术进行拍摄,运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对两位选手的技术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两位选手在旋转阶段各时相的重心高度无显著性差异;但米安科娃的旋转速度显著高于张文秀,且单、双腿支持的时间及其比例、链球运行的斜面角、肩髋和肩链的角度等均优于张文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分析 女子链球运动员 旋转技术 北京奥运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志明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3,共3页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分别从身体各关节与出手速度、最后用力的两个阶段技术参数,人与铅球系统重心的位移等方面,结合铅球专项理论、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分别从身体各关节与出手速度、最后用力的两个阶段技术参数,人与铅球系统重心的位移等方面,结合铅球专项理论、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理论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探讨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其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球 最后用力技术 女子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特征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昌亚 邰崇禧 陆彩凤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采用2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对我国6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拍摄和解析,并对投掷各阶段肩髋角、躯干倾角、肩链角、髋足角等进行运动学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肩髋角随旋转圈数增加而逐渐增大,躯干后倾角... 采用2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对我国6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拍摄和解析,并对投掷各阶段肩髋角、躯干倾角、肩链角、髋足角等进行运动学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肩髋角随旋转圈数增加而逐渐增大,躯干后倾角逐渐增大,最后用力阶段存在较明显的上体后仰现象;右脚着地瞬间髋足角普遍较小,肩链角的最大值出现在右脚着地之后,最小值出现在右脚着地之前,延长了单、双脚支撑阶段时间,使旋转速度节奏变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链球运动员 投掷技术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目前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技术特征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德学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5-749,762,共6页
对我国女子标枪全国锦标赛前6名运动员助跑最后4步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后4步助跑速度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水平,原因可能有:自身的速度能力不足;专项能力欠缺,有意识地控制了助跑速度;运动员在倒数第2步时出现了相对明显的速度下降;... 对我国女子标枪全国锦标赛前6名运动员助跑最后4步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后4步助跑速度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水平,原因可能有:自身的速度能力不足;专项能力欠缺,有意识地控制了助跑速度;运动员在倒数第2步时出现了相对明显的速度下降;应该强调踝、膝关节积极地向前摆动,达到加大肢体动作幅度的技术效果。李玲蔚比赛中所表现出的运动学参数,基本上代表了我国女子标枪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征,体现着标枪技术合理的动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标枪 助跑技术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子20 km竞走全运会冠军吕秀芝技术动作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浩祥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8,共7页
运用摄像与影像分析方法,对第12届全运会女子20km竞走冠军吕秀芝的训练和比赛技术动作进行诊断与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上,吕秀芝技术规范、左、右基本对称、符合竞走规则对技术的要求,这是其获得全运会冠军的重要因素;2)着地瞬间摆动... 运用摄像与影像分析方法,对第12届全运会女子20km竞走冠军吕秀芝的训练和比赛技术动作进行诊断与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上,吕秀芝技术规范、左、右基本对称、符合竞走规则对技术的要求,这是其获得全运会冠军的重要因素;2)着地瞬间摆动腿有撩小腿的情况,重心移动速度越快,这种现象越明显;3)吕秀芝身高相对较低,但步长却是最大的。依此建议,以后训练中在继续保持步长优势的前提下,将提高步频作为技术训练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运会 12届 女子20km竞走 吕秀芝 技术 特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子举重选手挺举技术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德明 艾康伟 王云德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9-81,共3页
使用两台 PHOTO-SONICS IPL 型16mm 高速同步摄影机,拍摄了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我国9名参赛选手(其中7名世界纪录创造者,1名世界锦标赛冠军)的挺举技术影片,通过对影片的解析、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女... 使用两台 PHOTO-SONICS IPL 型16mm 高速同步摄影机,拍摄了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我国9名参赛选手(其中7名世界纪录创造者,1名世界锦标赛冠军)的挺举技术影片,通过对影片的解析、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女选手挺举技术与男选手的差别;2.9名女选手相比,施文的技术较好,黄晓瑜的技术有较大的改进潜力;3.膝关节的最佳发力角和运动幅度与膝关节肌的功能以及人体整体姿势和总体负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举重 三维分析 挺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子三级跳远技术分析
16
作者 常琳 刘建平 李志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7-69,共3页
本文对女子三级跳远技术进行分析,得出女子三级跳远技术是不同波兰“平跳”式和前苏联“高跳”式的一种新技术类型。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完善技术的同时,加强速度和力量训练,突破16m大关将为期不远。
关键词 女子 三级跳远 技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