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_(3)O_(4)/HAP/Ag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
1
作者 王玉琳 吴睿 +3 位作者 李鸿瑞 李奕怀 王恒博 张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6,共8页
环丙沙星(CIP)作为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其环境残留已对生态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纳米银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共混法合成了磁性羟基磷灰石/纳米银复合材料(Fe_(3)O_(4)/HAP/Ag),并将其作为光催化剂用于CIP的... 环丙沙星(CIP)作为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其环境残留已对生态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纳米银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共混法合成了磁性羟基磷灰石/纳米银复合材料(Fe_(3)O_(4)/HAP/Ag),并将其作为光催化剂用于CIP的降解。通过X射线衍射(XRD)图谱、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红外(IR)光谱对合成样品的物相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环丙沙星降解实验探讨了CIP浓度、催化剂Fe_(3)O_(4)/HAP/Ag及氧化剂过一硫酸盐(PMS)用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9 mL环丙沙星溶液,优化的降解实验条件为环丙沙星溶液初始浓度10 mg/L、Fe_(3)O_(4)/HAP/Ag用量50 mg和PMS用量5 mg。在此条件以及200 W光照强度下环丙沙星降解率在60 min时达到70.36%。光照能提高Fe_(3)O_(4)/HAP/Ag复合纳米材料的催化活性。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有效降解环丙沙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材料 羟基磷灰石 纳米银 四氧化三铁 环丙沙星 过一硫酸盐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PANI复合材料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Ho(Ⅲ)离子的吸附行为
2
作者 刘嘉铭 陈紫良 +4 位作者 王剑 昝苗苗 何世伟 康荏翔 肖燕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4,共9页
稀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国防以及新型稀土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但是稀土资源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低浓度稀土废水,在污染水体的同时造成稀土资源的浪费。针对此问题,将磁性纳米Fe_(3)O_... 稀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国防以及新型稀土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但是稀土资源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低浓度稀土废水,在污染水体的同时造成稀土资源的浪费。针对此问题,将磁性纳米Fe_(3)O_(4)与聚苯胺(PANI)相结合制备了磁性复合吸附剂Fe_(3)O_(4)@PANI,通过吸附法对低浓度稀土离子进行富集回收。研究结果表明,外层的聚苯胺有效包裹了内部Fe_(3)O_(4)磁芯,并为其在较低pH的环境下提供了有效保护,使得Fe_(3)O_(4)@PANI相较于Fe_(3)O_(4)对Ho(Ⅲ)离子吸附性能具有显著提升,Fe_(3)O_(4)@PANI的饱和吸附量可达145.48 mg/g,并且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三次循环使用后吸附率仍达82.77%。该材料在富集稀土离子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吸附 fe_(3)o_(4)@PANI 磁性复合吸附剂 Ho(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N纤维毡与葡萄糖协同作用制备CF/Fe_(3)O_(4)高效吸波材料
3
作者 谈宜笑 顾闻彦 +1 位作者 张广宇 杨棹航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38,42,共5页
根据葡萄糖辅助的离子吸附-还原炭化策略,以聚丙烯腈(PAN)纤维毡为炭前驱体,制备CF/Fe_(3)O_(4)复合吸波材料。通过调控葡萄糖与金属离子配位比例及炭化温度,优化Fe_(3)O_(4)粒径分布和负载密度,实现介电损耗与磁损耗协同作用,显著提升... 根据葡萄糖辅助的离子吸附-还原炭化策略,以聚丙烯腈(PAN)纤维毡为炭前驱体,制备CF/Fe_(3)O_(4)复合吸波材料。通过调控葡萄糖与金属离子配位比例及炭化温度,优化Fe_(3)O_(4)粒径分布和负载密度,实现介电损耗与磁损耗协同作用,显著提升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CF/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在厚度2.5 mm时最强吸收峰位于10.63 GHz处,最大反射损耗(RL)值为-28.60 dB,最大吸收带宽为4.14 GHz。该研究为开发高效率、宽频带、轻质化磁性吸波材料提供了新方法,也为炭纤维/磁性纳米颗粒复合体系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纳米纤维 fe_(3)o_(4)纳米颗粒 电磁波吸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水热法制备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及其磁性能研究
4
作者 丁界雄 柳馨 +5 位作者 铁生年 铁健 蒋自鹏 王雅慧 王培义 汪清海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99-1910,共12页
磁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材料具有高磁响应速率、超顺磁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良特性。通过对Fe_(3)O_(4)纳米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调控,可以根据储能、催化、医药等实际应用需要,实现对其物理化学性能的有效控制。本文采用简易水热... 磁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材料具有高磁响应速率、超顺磁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良特性。通过对Fe_(3)O_(4)纳米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调控,可以根据储能、催化、医药等实际应用需要,实现对其物理化学性能的有效控制。本文采用简易水热法,通过改变前驱体中Fe3+和Fe2+的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在未添加形貌调控剂的情况下,制备出了粒径在10~25 nm的球形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最佳制备条件下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为73.3 emu·g^(-1)。结果表明,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的磁性能与制备条件有着明显的关系,随着水热温度和时间增加,磁性纳米颗粒的粒径及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加再减小。粒径越小,颗粒内部有效磁体积越小,因此饱和磁化强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四氧化三铁 水热法 磁性能 饱和磁化强度 矫顽力 超顺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_(3)-Fe_(3)O_(4)/C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
5
作者 陈东健 孙雨倩 银凤翔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28-3937,共10页
电解水制氢中的阳极析氧反应(OER)因反应能垒较高,降低了电解水的效率,因此研发高效的析氧催化剂是推动电解水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高温热解聚苯胺、硝酸铁和硝酸镍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和Ni含量的FeNi/CN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 电解水制氢中的阳极析氧反应(OER)因反应能垒较高,降低了电解水的效率,因此研发高效的析氧催化剂是推动电解水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高温热解聚苯胺、硝酸铁和硝酸镍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和Ni含量的FeNi/CN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计时电位法(CP)等方法在碱性电解液中评价了催化剂的电化学析氧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中含有FeNi_(3)和Fe_(3)O_(4)纳米颗粒,这些颗粒很好地分散在聚苯胺衍生的碳上。随着铁含量的逐渐降低,OER过电位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Fe1Ni1/CN催化剂具有最低的OER过电位,在10mA/cm^(2)下的过电位仅为339mV,Tafel斜率为87mV/dec,表现出最好的OER催化活性,优于文献中报道的大多数铁基和镍基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催化剂 复合材料 析氧反应 四氧化三铁 镍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Ag_(3)PO_(4)/CoFe_(2)O_(4)/ZnO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6
作者 王喜全 吕艳丽 +1 位作者 华丹红 陈鹏飞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61-2169,共9页
为提高Ag_(3)PO_(4)光催化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采用共沉淀和水热合成方法对Ag_(3)PO_(4)进行CoFe_(2)O_(4)材料掺杂与ZnO半导体复合改性,制备磁性Ag_(3)PO_(4)/CoFe_(2)O_(4)/ZnO复合催化剂,并通过XRD、EDS、S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晶... 为提高Ag_(3)PO_(4)光催化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采用共沉淀和水热合成方法对Ag_(3)PO_(4)进行CoFe_(2)O_(4)材料掺杂与ZnO半导体复合改性,制备磁性Ag_(3)PO_(4)/CoFe_(2)O_(4)/ZnO复合催化剂,并通过XRD、EDS、S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晶型结构、能带结构、微观形貌等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以罗丹明B为降解对象,研究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及催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CoFe_(2)O_(4)和ZnO的加入使得Ag_(3)PO_(4)对光的吸收边带发生了红移,由550 nm红移至600 nm;在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B表现出优异的催化降解性能:当罗丹明B的初始浓度为10 m/L、催化剂投加浓度为2.0 g/L、RhB的初始pH值为5时,脱色率达到98%。复合催化剂在多次回收使用后,对罗丹明B依旧具有较高的脱色率,其化学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_(3)Po_(4)/Cofe_(2)o_(4)/Zno复合催化剂 催化降解能力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辅助法快捷制备Fe_(3)O_(4)@C光子晶体柔性复合薄膜
7
作者 王治强 张齐 +2 位作者 梁颖 王文欣 陈琦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8,共10页
本文采用垂直沉降法、自然沉降法、磁场辅助法将水热法合成的Fe_(3)O_(4)@C纳米粒子排列成Fe_(3)O_(4)@C光子晶体薄膜。结果表明:垂直沉降法制备光子晶体薄膜耗时长,制得的薄膜不均匀,且薄膜只能贴合在特定基底材料上,难以分离;自然沉... 本文采用垂直沉降法、自然沉降法、磁场辅助法将水热法合成的Fe_(3)O_(4)@C纳米粒子排列成Fe_(3)O_(4)@C光子晶体薄膜。结果表明:垂直沉降法制备光子晶体薄膜耗时长,制得的薄膜不均匀,且薄膜只能贴合在特定基底材料上,难以分离;自然沉降法相比垂直沉降法制得的光子晶体薄膜更均匀,但表面易存在不平整的现象,仍然易贴合在基底材料表面,强行分离会导致光子晶体薄膜破碎;磁场辅助法不仅能使Fe_(3)O_(4)@C纳米粒子在更短时间内排列出鲜艳的结构色,还能使Fe_(3)O_(4)@C纳米粒子在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内部排列形成周期性有序结构,使光子晶体不裸露在空气中,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提升光子晶体稳定性,制得厚度均匀、表面光滑的Fe_(3)O_(4)@C光子晶体柔性复合薄膜。对Fe_(3)O_(4)@C纳米粒子进行超声处理对于获得色彩鲜艳的结构颜色至关重要,只有经过超声处理去除表面杂质的Fe_(3)O_(4)@C纳米粒子才能在磁场的辅助下排列形成周期性有序结构显现结构色。磁场辅助法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光子晶体柔性薄膜的制备时间,通过磁场辅助法制得的光子晶体柔性复合薄膜更均匀且表面光滑,也提升了光子晶体的稳定性,有利于促进光子晶体在安全防伪、伪装涂层、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生物医学等更多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fe_(3)o_(4)@C 纳米粒子 柔性薄膜 磁场辅助法 垂直沉降法 自然沉降法 结构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T_(x)/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波和电磁屏蔽性能与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月霞 吴梦 +3 位作者 纪子影 刘璐 应国兵 徐鹏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7,共7页
在电磁屏蔽领域,铁氧体是常用的涂覆型吸波剂,但以Fe_(3)O_(4)为首的铁氧体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的花苞状结构对电磁波... 在电磁屏蔽领域,铁氧体是常用的涂覆型吸波剂,但以Fe_(3)O_(4)为首的铁氧体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的花苞状结构对电磁波的多重反射、界面极化和电磁耦合作用等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当频率为6.74 GHz时,最小反射损耗达到-51.41 dB,对应的匹配厚度为2.8 mm,这意味着它可以吸收99.99928%的电磁波。本研究中特殊的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在电磁屏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 吸波 电磁屏蔽 吸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ZIF-8-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检测美洲大蠊多肽 被引量:1
9
作者 赖心仪 张美铃 +5 位作者 王丽丽 林婉真 许惠凤 李琦 胡筱 余丽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本实验在室温下合成了以Zn作为金属中心,2-甲基咪唑作为连接剂的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Fe_(3)O_(4)@ZIF-8,以Fe_(3)O_(4)@ZIF-8作为固体基质,通过建立Fe_(3)O_(4)@ZIF-8-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SALDI-MS)法,实现了美洲大蠊小分子多肽... 本实验在室温下合成了以Zn作为金属中心,2-甲基咪唑作为连接剂的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Fe_(3)O_(4)@ZIF-8,以Fe_(3)O_(4)@ZIF-8作为固体基质,通过建立Fe_(3)O_(4)@ZIF-8-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SALDI-MS)法,实现了美洲大蠊小分子多肽IPMTAPGL-NH_(2)、LTAPGL-NH_(2)、SLMTGPGL-NH_(2)、SLHTAPGL-NH_(2)的快速检测。实验优化了基质浓度、检测限和点样方法等条件,考察了该基质对美洲大蠊多肽IPMTAPGL-NH_(2)的质谱信号影响。与传统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法(MALDI-MS)相比,Fe_(3)O_(4)@ZIF-8-SALDI-MS法检测背景更干净,目标多肽响应更强,检测灵敏度更高。该法可应用于血样中美洲大蠊多肽IPMTAPGL-NH_(2)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fe_(3)o_(4)@ZIF-8 美洲大蠊 小分子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icient adsorption removal and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basic fuchsin by recyclable Fe_(3)O_(4)@CD magnetic microspheres 被引量:3
10
作者 NING Jing-heng CHEN Dong-er +6 位作者 LIU Yong-le HUANG Shou-en WANG Fa-xiang WEI Rui HU Qiong-can WEI Jia-qian SUN Ch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3666-3680,共15页
Excessive discharge of dye wastewater has brought serious harm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In this paper,a magnetic absorbent,ferroferric oxide@β-cyclodextrin(Fe_(3)O_(4)@CD),was prepared for the efficient ad... Excessive discharge of dye wastewater has brought serious harm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In this paper,a magnetic absorbent,ferroferric oxide@β-cyclodextrin(Fe_(3)O_(4)@CD),was prepared for the efficient adsorption removal of basic fuchsin(BF)from dye wastewater,based on the special amphiphilicity ofβ-CD and the strong magnetism of Fe_(3)O_(4).A series of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itial dye concentration,adsorbent dosage,temperature and pH were investigated,as well as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The results show that Fe_(3)O_(4)@CD has the best adsorption and removal effect on BF dy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neutral pH,whe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dye is 25 mg/L and the adsorbent dosage is 100 mg.The adsorption behavior conforms to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and the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an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s spontaneously endothermic.Fe_(3)O_(4)@CD adsorbed with BF dye can be rapidly separated under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and then easily regenerated by HCl treatment.After 5 times of recycling,the removal rate of the prepared magnetic composite on BF dye is kept above 75%.This work will provide an economic and eco-friendly technology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actual dye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CD magnetic microspheres adsorption removal basic fuch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Ce-La-MOFs@Fe_(3)O_(4)的除氟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江燕 翟涛 +5 位作者 温倩 周融融 杨为森 简绍菊 潘文斌 胡家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e-La-MOFs@Fe_(3)O_(4)复合材料,研究了Ce-La-MOFs@Fe_(3)O_(4)对水溶液中F^(-)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3.6、实验温度为40℃、初始氟离子浓度为17.4 mg/L的条件下,Ce-La-MOFs@...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e-La-MOFs@Fe_(3)O_(4)复合材料,研究了Ce-La-MOFs@Fe_(3)O_(4)对水溶液中F^(-)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3.6、实验温度为40℃、初始氟离子浓度为17.4 mg/L的条件下,Ce-La-MOFs@Fe_(3)O_(4)的吸附效果最佳,F^(-)去除率可达94.5%。除氟特性实验数据更适合用Langmuir模型进行描述,拟合得到最大吸附容量(q_(max))为147.23 mg/g,热力学参数ΔG^(o)、ΔH^(o)和ΔS^(o)表明该吸附反应是一个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Ce-La-MOFs@Fe_(3)O_(4)对F^(-)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结合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探讨了吸附机理,该吸附过程主要是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共同作用。共存离子实验、循环再生实验结果显示,Ce-La-MOFs@Fe_(3)O_(4)对F^(-)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该复合材料的再生性能较好,回收率可达96%,两次循环后对F^(-)的去除率仍达8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Ce-La-MoFs@fe_(3)o_(4) 除氟 吸附 响应曲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ZnO/Fe_(3)O_(4)/g-C_(3)N_(4)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甲基橙的降解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丽娟 许凤霞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68,共6页
通过蒸发溶剂-高温热聚合法制备了磁性ZnO/Fe_(3)O_(4)/g-C_(3)N_(4)三元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荧光光谱(PL)、N2吸附-脱附(BET)、瞬态光电流谱(TPC)和交流阻... 通过蒸发溶剂-高温热聚合法制备了磁性ZnO/Fe_(3)O_(4)/g-C_(3)N_(4)三元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荧光光谱(PL)、N2吸附-脱附(BET)、瞬态光电流谱(TPC)和交流阻抗(E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甲基橙(MO)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磁性ZnO/Fe_(3)O_(4)/g-C_(3)N_(4)三元复合材料中异质结的存在实现了高效的光电子-空穴分离,光谱吸收范围得到拓宽,表现出超顺磁性,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可见光照射150 min,MO染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率为98.6%,TOC去除率为59.9%;循环使用5次后MO的降解率仍达到了97.8%,表现出良好的循环使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Zno/fe_(3)o_(4)/g-C_(3)N_(4) 三元复合材料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姗姗 王恩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为提升磁性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研究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用四氯化钛、无水乙醇、氯化铁等分别制备磁基体Fe_(3)O_(4),以及Fe_(3)O_(4)与四氯化钛摩尔比为19∶1、9∶1、17∶3、4∶1的4种催化剂材料。将四硝... 为提升磁性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研究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用四氯化钛、无水乙醇、氯化铁等分别制备磁基体Fe_(3)O_(4),以及Fe_(3)O_(4)与四氯化钛摩尔比为19∶1、9∶1、17∶3、4∶1的4种催化剂材料。将四硝基苯酚、硼氢化钠等作为待催化材料,用不同催化剂进行催化还原试验,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测试催化剂的磁性能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均呈现出一定的磁强度,催化1 min后转化率均较高。其中,摩尔比为4∶1的催化剂磁性能更强,矫顽力可达0.54 A/m,为4组催化剂中最高,其催化时间更短,催化速率较快,在8次循环催化后仍保持99%以上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fe_(3)o_(4) 纳米粒子 催化剂材料 催化性能 四氯化钛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Au单晶异质结的磁各向异性研究
14
作者 胡偲聪 庄铭哲 +3 位作者 雷明月 刘文文 刘二 徐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基于铁磁/重金属异质结结构的纯自旋流电子器件具有低功耗、非易失性等优点,是当前自旋电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该文利用超导量子干涉仪以及铁磁共振测量系统等手段,对分子束外延法生长的铁磁/重金属异质结Fe_(3)O_(4)/Au单晶薄膜的静态... 基于铁磁/重金属异质结结构的纯自旋流电子器件具有低功耗、非易失性等优点,是当前自旋电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该文利用超导量子干涉仪以及铁磁共振测量系统等手段,对分子束外延法生长的铁磁/重金属异质结Fe_(3)O_(4)/Au单晶薄膜的静态及动态磁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随薄膜厚度的增加,Fe_(3)O_(4)的单轴磁各向异性逐渐减小而磁晶各向异性逐渐增强。Au覆盖层的引入有助于单晶超薄膜的晶格弛豫,进而有效增强了Fe_(3)O_(4)的磁各向异性。该研究为铁磁/重金属异质结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推动其在纯自旋流电子器件中的实用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单晶 铁磁/重金属异质结 磁各向异性 铁磁共振 磁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载药释放性能研究
15
作者 高蓉 石森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682,共6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获得氧化石墨烯(GO),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GO与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结合的GO/Fe_(3)O_(4)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磁化性能和载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O/Fe_(3)O_(4)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获得氧化石墨烯(GO),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GO与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结合的GO/Fe_(3)O_(4)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磁化性能和载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O/Fe_(3)O_(4)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GO掺杂改善了Fe_(3)O_(4)颗粒的均匀度,晶粒尺寸为13~15 nm。GO/Fe_(3)O_(4)复合材料表现出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有轻微降低。利用GO/Fe_(3)O_(4)负载阿霉素(DOX)研究了载药释放性能,GO/Fe_(3)O_(4)/DOX包合物的DOX包封率均值为62.24%,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药物释放具有一定的pH依赖性,在pH=7.4时,GO/Fe_(3)O_(4)的累计释放率在75 h达到73.3%,摄入试验测试表明GO/Fe_(3)O_(4)载体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fe_(3)o_(4) 磁性材料 共沉淀法 阿霉素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修饰g-C_(3)N_(4)@Fe_(2)O_(3)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在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细芳 肖玉玲 +1 位作者 刘如佳 张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1,共11页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WEP)因污染小、附着力好、耐候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涂料领域,但其不尽如意的耐腐蚀性大大限制了其在防腐涂料领域的应用。文中采用煅烧法制备了g-C_(3)N_(4)@Fe_(2)O_(3)纳米杂化材料,微波法制备了柠檬酸碳量子点溶...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WEP)因污染小、附着力好、耐候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涂料领域,但其不尽如意的耐腐蚀性大大限制了其在防腐涂料领域的应用。文中采用煅烧法制备了g-C_(3)N_(4)@Fe_(2)O_(3)纳米杂化材料,微波法制备了柠檬酸碳量子点溶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g-C_(3)N_(4)@Fe_(2)O_(3)杂化粒子的结构和形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涂层的形貌,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盐雾实验研究了WEP、g-C_(3)N_(4)@Fe_(2)O_(3)/WEP、经量子点修饰的g-C_(3)N_(4)@Fe_(2)O_(3)/WEP涂层的耐腐性能。结果表明,Fe_(2)O_(3)粒子成功负载到了g-C_(3)N_(4)纳米片上,经柠檬酸量子点修饰后,g-C_(3)N_(4)@Fe_(2)O_(3)在WEP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经柠檬酸量子点修饰的g-C_(3)N_(4)@Fe_(2)O_(3)/WEP乳液涂膜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浸泡1 d时阻抗高达1.5×10^(10)Ω·cm^(2),较纯WEP乳液涂膜高出2个数量级;浸泡7 d后,复合涂层阻抗值仍高达8.7×10^(9)Ω·cm^(2);盐雾168 h后复合涂层表面锈蚀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fe_(2)o_(3)纳米杂化材料 量子点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玉米芯构筑Fe_(x)O_(y)/C复合材料及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力国民 高洁 +3 位作者 杜秀宁 贾琨 张克维 梁丽萍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1-783,共13页
玉米芯作为玉米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具有产量高、来源广、成本低等特点,但废弃玉米芯的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随意的丢弃或焚烧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为了实现废弃玉米芯的高值化利用和碳基复合微波吸收材料... 玉米芯作为玉米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具有产量高、来源广、成本低等特点,但废弃玉米芯的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随意的丢弃或焚烧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为了实现废弃玉米芯的高值化利用和碳基复合微波吸收材料的低成本制备,本研究以废弃玉米芯为载体,采用简单的湿化学浸渍法和碳热还原工艺制备Fe_(x)O_(y)/C复合吸波材料。通过优化焙烧温度和前驱体溶液浓度来探究不同磁性组分及其负载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RD、Raman、SEM、BET、VNA多种表征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物相演变规律、微观形貌、吸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引入适量的磁性组分时,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Fe/C复合材料仍保持了玉米芯天然的三维孔道结构,比表面积可达126.97 m^(2)/g,孔径为5.40 mm,有助于入射电磁波的多重反射和损耗。当负载量过大时,导致复合材料阻抗失配,不利于吸波性能的优化。其中,FCC-0.3-700和FCC-0.3-900均表现出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FCC-0.3-700在涂层厚度为2.0 mm时,最低反射损耗值(RLmin)达到−41.4 dB,对应的有效吸收带宽(EAB)达到5.6 GHz;FCC-0.3-900在8.4 GHz处的RLmin达到−41.7 dB,涂层厚度为1.5 mm时EAB达到4.5 GHz。Fe_(x)O_(y)/C复合材料优异的吸波性能得益于玉米芯中的固定碳被部分消耗产生的缺陷能够增强入射电磁波的多重散射和反射,这些缺陷还可以提供偶极位点进而产生偶极极化,有利于电磁波的衰减。此外,Fe_(3)O_(4)、Fe颗粒均匀的负载于废弃玉米芯孔道内或分散在其碎片间,形成大量的有效界面,增强了界面极化。同时,Fe_(x)O_(y)/C复合材料中的石墨碳与Fe_(3)O_(4)、Fe颗粒形成的导电网络也可以极大地促进导电损耗。本研究制备的材料不仅符合电磁波吸收材料“薄、轻、宽、强”的发展特点,而且开辟了废弃玉米芯的高值化与功能化利用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fe_(3)o_(4)/fe 多孔结构 复合吸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CNTs@C_(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焕然 马关胜 +1 位作者 杨智伟 夏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23-4029,共7页
为了改善传统碳材料的吸波性能,获得具有多元吸波机理的吸波材料,本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后采用溶剂热反应在CNTs@C_(f)上生成Fe_(3)O_(4)纳米颗粒,制备出了Fe_(3)O_(4)/CNTs@C_(f)复合材料,并对其吸波性... 为了改善传统碳材料的吸波性能,获得具有多元吸波机理的吸波材料,本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后采用溶剂热反应在CNTs@C_(f)上生成Fe_(3)O_(4)纳米颗粒,制备出了Fe_(3)O_(4)/CNTs@C_(f)复合材料,并对其吸波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合成机理和吸波机理。其反射损耗在C波段可达-43.02 dB,随着Fe_(3)O_(4)纳米颗粒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其吸波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 水热 化学气相沉积 碳纳米管 fe_(3)o_(4)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非均相Fe_(3)O_(4)/Si-FeOOH复合材料催化降解处理亚甲基蓝废水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文肖 赵恒新 +1 位作者 马争 杜霞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9-414,共6页
合成了新型复合材料Fe_(3)O_(4)/Si-FeOOH,通过FTIR、SEM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其对偶氮染料亚甲基蓝(MB)的催化降解性能及回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Fe_(3)O_(4)/Si-FeOOH复合材料的内核为纳米Fe_(3)O_(4),包覆层Si-FeOO... 合成了新型复合材料Fe_(3)O_(4)/Si-FeOOH,通过FTIR、SEM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其对偶氮染料亚甲基蓝(MB)的催化降解性能及回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Fe_(3)O_(4)/Si-FeOOH复合材料的内核为纳米Fe_(3)O_(4),包覆层Si-FeOOH为无定型结构;Fe_(3)O_(4)/Si-FeOOH中Si元素的掺入明显增强了非均相Fenton体系的催化降解效率;在初始废水pH为5、H_(2)O_(2)投加量为2.9 mmol/L、Fe_(3)O_(4)/Si-FeOOH投加量为1.0 g/L的条件下,反应60 min,对MB(10 mg/L)的脱色率可达95%;Fe_(3)O_(4)/Si-FeOOH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第4次使用,60 min时对MB的脱色率仍高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 fe_(3)o_(4)/Si-feooH 偶氮染料 亚甲基蓝 磁性 feNToN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_(2)O_(3)/g-C_(3)N_(4)复合物的合成及光催化还原Cr(Ⅵ)的实验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永才 侯振华 +2 位作者 吴迪 毕昌军 侯建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11,共6页
为解决赤铁矿(α-Fe_(2)O_(3))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光催化活性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液固混合-焙烧制取α-Fe_(2)O_(3)/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方法。通过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还原Cr(Ⅵ)实验研究合成的α-Fe_(2)O_(3)/g... 为解决赤铁矿(α-Fe_(2)O_(3))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光催化活性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液固混合-焙烧制取α-Fe_(2)O_(3)/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方法。通过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还原Cr(Ⅵ)实验研究合成的α-Fe_(2)O_(3)/g-C_(3)N_(4)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并通过光电化学性能测试及能带结构分析探究其光催化活性增大的原因。结果表明:所合成的α-Fe_(2)O_(3)/g-C_(3)N_(4)复合物具有显著优于α-Fe_(2)O_(3)和g-C_(3)N_(4)的光催化活性,其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常数(k)为0.026 min^(-1),分别是g-C_(3)N_(4)(k=0.004 min^(-1))的6.5倍和α-Fe_(2)O_(3)(k=0.003 min^(-1))的8.7倍;α-Fe_(2)O_(3)/g-C_(3)N_(4)复合物为Ⅰ型异质结,能有效提高光生空穴与电子的分离及转移效率,是导致其光催化活性升高的原因。所设计的合成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且合成的α-Fe_(2)O_(3)/g-C_(3)N_(4)复合物光催化还原Cr(Ⅵ)性能好,为Cr(Ⅵ)废水处理开发了一种有应用潜力的可见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铁矿 石墨相氮化碳 复合物 光催化 六价铬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