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淬FeSiCo磁性材料结构与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宦峰 谢国治 +2 位作者 陈将伟 杨燚 张豹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5-48,52,共5页
采用快淬工艺制备Fe80-xSi20Cox(x=10,15,20,25)磁性合金,高能球磨后使用SEM、XRD分析快淬合金的微观形貌与相组成,通过VSM测量快淬合金的磁性能,采用Agilent PNA 8363B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快淬合金的电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经高能... 采用快淬工艺制备Fe80-xSi20Cox(x=10,15,20,25)磁性合金,高能球磨后使用SEM、XRD分析快淬合金的微观形貌与相组成,通过VSM测量快淬合金的磁性能,采用Agilent PNA 8363B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快淬合金的电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经高能球磨后的FeSiCo合金粉末具有扁平状的疏松结构;Co含量的变化未改变合金粉末的相结构,都为α-Fe(Co)结构,随着Co含量的增加,矫顽力Hc先增大后减小,饱和磁化强度Ms亦先增大后减小;按传输线理论模拟计算,Fe55Si20Co25合金粉末具有最佳的反射损耗,在涂层厚度为1mm、频率为2.5GHz时其反射损耗为-3.4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淬 球磨 fesico合金反射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85)Si_(9.6)(Al_(1-x)Ti_x)_(5.4)合金粉体的电子结构及吸波性能
2
作者 张煜 周廷栋 杜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0-1106,共7页
以不同含量的Ti原子取代FeSiAl合金中的Al原子,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Fe_(85)Si_(9.6)(Al_(1-x)Ti_x)_(5.4)合金粉体。结合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4种合金粉体的电子结构的变化,并测试粉体的形貌、物相和电磁参数,计算电磁波反... 以不同含量的Ti原子取代FeSiAl合金中的Al原子,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Fe_(85)Si_(9.6)(Al_(1-x)Ti_x)_(5.4)合金粉体。结合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4种合金粉体的电子结构的变化,并测试粉体的形貌、物相和电磁参数,计算电磁波反射损耗率。结果表明:Ti原子的加入可以细化晶粒,主要增加(111)方向上的共价电子对数,Ti取代量为0.66时,具有理想的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AlTi合金 EET理论 电磁参数 反射损耗 机械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xNi_(1-x)合金粉的制备及吸波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姚永林 张传福 +1 位作者 樊友奇 湛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77,共7页
采用草酸盐沉淀-前驱体热分解法制备不同成分的Fe_xNi_(1-x)(0<x<1)合金粉。采用XRD和SEM分别测试前驱体和合金粉的物相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增大,前驱体物相由FeC_2O_4·2H_2O逐渐向NiC_2O_4·2H_2O转变,形... 采用草酸盐沉淀-前驱体热分解法制备不同成分的Fe_xNi_(1-x)(0<x<1)合金粉。采用XRD和SEM分别测试前驱体和合金粉的物相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增大,前驱体物相由FeC_2O_4·2H_2O逐渐向NiC_2O_4·2H_2O转变,形貌由短棒状向立方体、多面体转变。Fe_xNi_(1-x)合金粉的几何外形与前驱体基本一致,但结构上呈多孔状,且粒径变小。Fe_xNi_(1-x)合金粉的物相结构随其成分变化,由富铁的bcc结构向富镍的fcc结构转变。测试不同成分Fe_xNi_(1-x)合金粉与石蜡复合物的电磁参数,并计算其吸波性能,Fe0.5Ni0.5具有最大的电磁损耗能力,厚3.0mm时在6.82GHz处具有最小反射损耗RL,为-52.58dB。Fe0.6Ni0.4具有最大有效频宽,厚1.5mm时反射损耗小于-10dB的有效频宽达4.02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合金 电磁参数 反射损耗 吸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C复合纳米纤维的原位制备与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向军 张雄辉 +2 位作者 叶芹 李佳乐 沈湘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79-1387,共9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稳定化和碳化处理原位制备了Fe—Ni/C复合纳米纤维,其平均直径约为215nm,所生成的Fe—Ni合金纳米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碳基纳米纤维的内部和表面,且被石墨化碳层所包覆.以Fe·Ni/C复合纳米纤维为吸收剂、...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稳定化和碳化处理原位制备了Fe—Ni/C复合纳米纤维,其平均直径约为215nm,所生成的Fe—Ni合金纳米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碳基纳米纤维的内部和表面,且被石墨化碳层所包覆.以Fe·Ni/C复合纳米纤维为吸收剂、硅橡胶为基质制备成吸波涂层,研究了碳化温度对电磁特性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厚度为1.2~2.0mm、Fe—Ni/C复合纳米纤维质量分数为5%的吸波涂层表现出优良的微波吸收性能,在7.4~18GHz频率范围内的反射损耗均低于-20dB;随着复合纳米纤维的碳化温度由800℃升高到1200℃,由于阻抗匹配特性的改善,吸波涂层的微波吸收能力逐步加强,其最小反射损耗由-22.6dB降低到-63.0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碳纳米复合纤维 Fe—Ni合金纳米颗粒 微波吸收 阻抗匹配 反射损耗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衍生的Yolk-Shell结构NiCo/C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金红都 洪屈 +6 位作者 林俊 李珺 凌瑜佳 李孟荷 陈太平 温慧敏 胡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35-3343,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衍生的多孔金属/碳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大的表面积和孔体积,引起了电磁波吸收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双金属NiCo-MOF,再通过煅烧制备了具有Yolk-shell结构的NiCo/C复合材料,采用SEM、XRD、拉曼光谱... 金属有机框架(MOF)衍生的多孔金属/碳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大的表面积和孔体积,引起了电磁波吸收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双金属NiCo-MOF,再通过煅烧制备了具有Yolk-shell结构的NiCo/C复合材料,采用SEM、XRD、拉曼光谱以及磁强计(VSM)等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Ni、Co质量比对NiCo/C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Co质量比的变化,吸波性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在9.4 GHz的频率下,Ni_(1)Co_(1)/C复合材料的性能达到最佳,最小反射损耗为-56.8 dB,有效吸收带宽为5.5 GHz。分析该复合材料的吸波机理发现,电磁波的多重反射、界面极化损耗、自然共振和交换共振是导致其吸波性能提高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纳米多孔双金属MOF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k-shell结构 电磁波吸收性能 金属有机框架 NiCo合金 NiCo/C复合材料 反射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