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射线荧光光谱法快速测定FeSiB非晶合金薄带中硅、硼、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瑶 李艳萍 +1 位作者 冯圣雅 李健靓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5年第4期56-59,共4页
提出了以自制的标准样品,采用单点法绘制校准曲线,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FeSiB非晶薄带样品中硅、硼和铁的含量。对于4个FeSiB非晶合金薄带样品中硅、硼和铁进行了10次测定,其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0.5%、1.3%~4.2%和0.2%... 提出了以自制的标准样品,采用单点法绘制校准曲线,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FeSiB非晶薄带样品中硅、硼和铁的含量。对于4个FeSiB非晶合金薄带样品中硅、硼和铁进行了10次测定,其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0.5%、1.3%~4.2%和0.2%~0.4%。方法的分析结果与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化学重量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的测定值吻合较好。方法快速、简便,薄带样品无需制样,适用于FeSiB非晶合金薄带的快速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fesib非晶合金薄带 fesib合金 单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50)Ni_(25)Cu_(25)合金非晶薄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志怀 侯智敏 +1 位作者 罗媛媛 张鹏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7-91,共5页
概述了Ti50Ni25Cu25合金非晶薄带的制备方法,结晶热处理后的相组成、微观组织演变、织构变化和相变过程,并介绍了Ti50Ni25Cu25合金非晶薄带典型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Ti50Ni25Cu25合金 非晶 B19马氏体 马氏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合金薄带爆炸焊接界面传热分析
3
作者 李晓杰 赵铮 +3 位作者 闫鸿浩 王金相 张越举 李瑞勇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1,共4页
通过对焊接界面进行传热分析 ,计算出急冷后融化层温度低于非晶合金材料的晶化温度 ,论证了采用爆炸焊接方法制备块体非晶合金可以使材料保持原有的非晶态。
关键词 非晶合金 爆炸焊接 非晶 温度场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80)P_(13)C_7块体非晶态合金与非晶薄带抗腐蚀性能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李晋锋 刘瑞泉 +1 位作者 黄玉代 李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8-721,共4页
通过J-Quenching技术在低冷速(低于1000K/s)下制备出块体尺寸达2mm的Fe80P13C7非晶态合金。通过阳极极化曲线测试以及对样品在1mol/L的HCl溶液中浸泡后的腐蚀形貌的观察,对Fe80P13C7块体非晶态合金、非晶薄带以及晶态合金的电化学腐蚀... 通过J-Quenching技术在低冷速(低于1000K/s)下制备出块体尺寸达2mm的Fe80P13C7非晶态合金。通过阳极极化曲线测试以及对样品在1mol/L的HCl溶液中浸泡后的腐蚀形貌的观察,对Fe80P13C7块体非晶态合金、非晶薄带以及晶态合金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块体非晶的腐蚀性能优于非晶薄带和晶态合金。这可能是由于块体非晶态合金在制备过程中冷速较低,原子发生结构弛豫的时间更长,结合能增大,使得合金中原子与溶液中离子的反应速率减慢,从而提高了块体非晶态合金的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非晶 抗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r非晶合金薄带的高温拉伸蠕变研究
5
作者 洪凯 吴林 +2 位作者 蒋伟 吴继礼 张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309-4313,4323,共6页
以经典的二元非晶合金Cu_(50)Zr_(50)和Cu_(60)Zr_(40)薄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系统研究应力和温度对其接近玻璃转变温度(T_g)下的单轴拉伸蠕变性能的影响。在相同升温速率下分别采用差式扫描热分析与动态力学分析测得... 以经典的二元非晶合金Cu_(50)Zr_(50)和Cu_(60)Zr_(40)薄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系统研究应力和温度对其接近玻璃转变温度(T_g)下的单轴拉伸蠕变性能的影响。在相同升温速率下分别采用差式扫描热分析与动态力学分析测得其玻璃转变温度。利用阿伦尼乌斯关系得到Cu_(50)Zr_(50)和Cu_(60)Zr_(40)非晶带材蠕变表观激活能分别为5.3eV和6.2eV,表明Cu-Zr非晶合金的拉伸蠕变变形与玻璃转变(α弛豫)相关。计算出蠕变应力指数n,发现n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最终接近1,表明Cu_(50)Zr_(50)和Cu_(60)Zr_(40)非晶在接近玻璃转变温度时蠕变变形趋向于牛顿粘性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r非晶合金 高温拉伸蠕变 激活能 应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算单辊甩带法制备镁基非晶薄带的冷却速度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晓军 陈学定 +3 位作者 俞伟元 王晓丽 林钢 夏天东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3,共3页
临界冷却速度是表征非晶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但是正确地测量和估算非晶态合金形成时的冷却速度却十分困难.结合热传导理论和凝固理论,单辊甩带过程的热传输可以用一维傅立叶热传导方程描述.通过对热传导方程的数学解析求... 临界冷却速度是表征非晶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但是正确地测量和估算非晶态合金形成时的冷却速度却十分困难.结合热传导理论和凝固理论,单辊甩带过程的热传输可以用一维傅立叶热传导方程描述.通过对热传导方程的数学解析求解,具体计算了单辊甩带法制备镁基非晶薄带的冷却速度,得到了铜辊制备50μm厚镁薄带的自由侧在凝固结束时的冷却速度为5.84×106K/s,这与早期人们预测的单辊甩带法的冷却速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法 非晶合金 冷却速度 非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La元素改性非晶薄带的组织结构和磁感应效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蒋达国 叶媛秀 杨操兵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2,共4页
利用稀土La元素掺杂Fe78Si9B13合金,制备稀土La元素改性的FeSiB-La非晶薄带,分析其组织结构,并研究了稀土La元素含量和温度对FeSiB-La非晶薄带因互感而产生的磁感应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La元素的掺杂可提高FeSiB-La非晶薄带的非晶... 利用稀土La元素掺杂Fe78Si9B13合金,制备稀土La元素改性的FeSiB-La非晶薄带,分析其组织结构,并研究了稀土La元素含量和温度对FeSiB-La非晶薄带因互感而产生的磁感应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La元素的掺杂可提高FeSiB-La非晶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延缓薄带中Fe-Si、Fe-B晶化相的析出,增强薄带的热稳定性;FeSiB-La非晶薄带的磁感应效应随稀土La元素含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温度对磁感应效应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La元素 Fe78Si9B13合金 非晶 磁感应效应 互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73.5)Cu_1Nb_3Si_(13.5)B_9铁基非晶薄带巨磁电感效应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郑国态 蒋达国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6,42,共5页
在频率为30 kHz时,研究了线圈匝数、输入电压幅值、限流电阻以及退火等因素对Fe_(73.5)Cu_1Nb_3Si_(13.5)B_9铁基非晶薄带巨磁电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薄带的巨磁电感效应随着线圈匝数的增多和输入电压幅值的增大而增强;随着限流... 在频率为30 kHz时,研究了线圈匝数、输入电压幅值、限流电阻以及退火等因素对Fe_(73.5)Cu_1Nb_3Si_(13.5)B_9铁基非晶薄带巨磁电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薄带的巨磁电感效应随着线圈匝数的增多和输入电压幅值的增大而增强;随着限流电阻的增大而减弱;巨磁电感效应变化幅度随着输入电压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线圈匝数的增多以及限流电阻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退火后非晶薄带的巨磁电感效应及其变化幅度都比淬火态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73.5Cu1Nb3Si13.5B9合金 非晶 巨磁电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80-x)Cu_(10+x)Y_(10)非晶态合金的DSC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军 陈学定 +2 位作者 夏天东 杨春秀 王晓丽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利用单辊甩带法制备了Mg80-xCu10+xY10(x=0,5,10,15)非晶态合金薄带,用XRD分析和DSC分析显示薄带形成了非晶态结构.根据DSC曲线,确定了表示非晶形成能力的 Tg、Tx、Tl、Trg和ΔTx 等温度参数,同时提出了以晶化放热值和熔化吸热值的比值... 利用单辊甩带法制备了Mg80-xCu10+xY10(x=0,5,10,15)非晶态合金薄带,用XRD分析和DSC分析显示薄带形成了非晶态结构.根据DSC曲线,确定了表示非晶形成能力的 Tg、Tx、Tl、Trg和ΔTx 等温度参数,同时提出了以晶化放热值和熔化吸热值的比值作为表示非晶形成能力的新参数约化玻璃转变焓.定量 DSC分析结果显示,新旧参数在表示该非晶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时,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约化玻璃温度 DSC 非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铁基非晶态合金压磁效应的膜盒式压力传感器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延平 周庆贵 臧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3-507,共5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Fe基非晶态合金薄带压磁效应的膜盒式压力传感器。首先,论述了这种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以及主要参数的选择。然后通过试验,分析了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以及磁场强度对输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传感... 开发了一种基于Fe基非晶态合金薄带压磁效应的膜盒式压力传感器。首先,论述了这种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以及主要参数的选择。然后通过试验,分析了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以及磁场强度对输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传感器最大线性误差为1.29%F.S,最大不重复误差为1.56%F.S,最大灵敏度为0.3675mV/kPa。另外,这种传感器结构简单,温度稳定性好,工作可靠,成本低廉,测压范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感器 压磁效应 Fe基非晶合金 压力试验 膜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缠绕式非晶态合金磁芯称重传感器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延平 侯金柱 范书华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1,共4页
对一种利用铁基非晶态合为敏感元件的新型称重传感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鉴于非晶态合金大都以薄带或细丝形式存在,设计了以缠绕式铁基非晶态合金薄带作为磁芯,并采用两种不同的线圈方式的传感器结构。论述了传感器基于磁弹性效应和电磁... 对一种利用铁基非晶态合为敏感元件的新型称重传感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鉴于非晶态合金大都以薄带或细丝形式存在,设计了以缠绕式铁基非晶态合金薄带作为磁芯,并采用两种不同的线圈方式的传感器结构。论述了传感器基于磁弹性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工作原理。通过可行性试验,分析了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的平均非线性误差为0.995%F.S,最大重复性误差为1.092%F.S,最大迟滞误差为0.546%F.S,平均灵敏度为1.279 mV/kN.与现有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比较,文中研究的这种称重传感器简单可靠,适应性强,工作寿命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传感器 磁弹性效应 Fe基非晶合金 缠绕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合金材料的磁通门磁强计探头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中竹 姜惟诚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1984年第4期44-48,共5页
本文综述了正弦信号激励的磁通门跑道型探头输出二次谐波电压灵敏度公式。从这个讨论出发,有可能寻找新探头工作物质。本文介绍选用非晶态合金代替玻莫合金绕制成磁通门磁强计探头,并对它进行直流、交流磁性能及电压输出灵敏度的测试。... 本文综述了正弦信号激励的磁通门跑道型探头输出二次谐波电压灵敏度公式。从这个讨论出发,有可能寻找新探头工作物质。本文介绍选用非晶态合金代替玻莫合金绕制成磁通门磁强计探头,并对它进行直流、交流磁性能及电压输出灵敏度的测试。最后把这种材料与通常磁通门磁强计所采用的1J86玻莫合金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非晶合金作为磁通门磁强计探头材料是大有希望的,且许多性能优越于玻莫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通门磁强计 非晶合金 谐波电压 绕制 非晶 饱和磁感应强度 电压输出 信号激励 工作物质 最大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合金位移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秀兰 路战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1998年第1期79-81,共3页
介绍了用非晶态合金制备的薄带作为敏感材料的传感器,并采用了灵敏传感器的基本电路———直流输出双铁芯复振桥电路(MVB).它是一种具有精确、可靠、敏感线性良好等优点的、新型位移(力)传感器.它可用于在高温、高噪音环境下... 介绍了用非晶态合金制备的薄带作为敏感材料的传感器,并采用了灵敏传感器的基本电路———直流输出双铁芯复振桥电路(MVB).它是一种具有精确、可靠、敏感线性良好等优点的、新型位移(力)传感器.它可用于在高温、高噪音环境下工作的多种测量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合金 磁致伸缩 位移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钐铁合金晶化温度和时间的探究
14
作者 张一昆 王书桓 +1 位作者 柳昆 赵定国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8,共7页
通过XRD、SEM、DSC等手段分析了含钐量为24%的钐铁合金晶化过程不同阶段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非晶态钐铁合金晶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钐铁合金快淬速度达到35 m/s,冷却速率达到1.03×10^6 K/s,其快淬薄带也只... 通过XRD、SEM、DSC等手段分析了含钐量为24%的钐铁合金晶化过程不同阶段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非晶态钐铁合金晶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钐铁合金快淬速度达到35 m/s,冷却速率达到1.03×10^6 K/s,其快淬薄带也只能形成10%~20%的非晶量;将快淬薄带球磨2.5 h后,Sm2Fe17主相已达到完全非晶,合金中仅存在少量α-Fe相。钐铁合金快淬薄带球磨2.5 h的非晶态粉末最佳晶化温度和时间分别是700℃和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铁合金 快淬 高能球磨 Sm2Fe17 非晶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退火时间对Sm_(2)Fe_(17)ZrNb_(0.4)Cu_(0.2)B_(0.2)非晶合金晶化的影响
15
作者 王婉婷 王书桓 +1 位作者 柳昆 张一昆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69,共5页
运用高真空电弧熔炼及单辊旋淬一体炉设备,以40 m/s的速度快淬制备出Sm_(2)Fe_(17)ZrNb_(0.4)Cu_(0.2)B_(0.2)非晶合金薄带。为实现非晶合金薄带在较低的晶化温度下爆发性形核,在细化晶粒的同时改善微观组织均匀性,需提高晶化前原子有序... 运用高真空电弧熔炼及单辊旋淬一体炉设备,以40 m/s的速度快淬制备出Sm_(2)Fe_(17)ZrNb_(0.4)Cu_(0.2)B_(0.2)非晶合金薄带。为实现非晶合金薄带在较低的晶化温度下爆发性形核,在细化晶粒的同时改善微观组织均匀性,需提高晶化前原子有序度,因此对薄带在50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预退火处理,研究不同预退火时间下非晶合金晶化演变过程。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分析结果表明:长时间的预退火处理对α-Fe相的析出影响较大;预退火温度为500℃时,预退火时间应不超过90 min;预退火时间过长导致晶相提前析出,晶化组织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铁系永磁材料 非晶合金 预退火时间 晶化 Α-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磁式锚杆轴力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康 赵利平 +1 位作者 梁义维 刘鹏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2,117,共4页
针对现有锚杆轴力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利用非晶态合金薄带压磁效应,根据感应线圈输出电压大小判断锚杆轴力大小,阐述了该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搭建传感器测试系统,分析了气隙大小、励磁电压幅值和励磁频率对传感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并对... 针对现有锚杆轴力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利用非晶态合金薄带压磁效应,根据感应线圈输出电压大小判断锚杆轴力大小,阐述了该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搭建传感器测试系统,分析了气隙大小、励磁电压幅值和励磁频率对传感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并对传感器进行了静态特性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轴力传感器 非晶合金 压磁效应 静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