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Mn双掺杂与碳纳米管复合协同提升Na_(4)Fe_(3)(PO_(4))_(2)P_(2)O_(7)/C材料性能研究
1
作者 陈彤彤 韩现英 +1 位作者 杰梦玲 李建刚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6,共8页
为提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C(NFPP)的导电性及高倍率充放电性能,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Mo-Mn双掺杂及复合碳纳米管(CNTs)改性的NFPP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为提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C(NFPP)的导电性及高倍率充放电性能,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Mo-Mn双掺杂及复合碳纳米管(CNTs)改性的NFPP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及其他物理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系统分析了改性NFPP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Mo^(6+)掺杂样品相比,Mo^(6+)、Mn^(2+)协同双掺杂能够进一步降低电荷传递阻抗,提高钠离子扩散系数,从而显著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所制备的Na_(4)Fe_(2.87)Mo_(0.1)Mn_(0.03)(PO_(4))_(2)P_(2)O_(7)/C材料在0.1C、5.0C和10.0C倍率下的可逆容量分别达到122.6、100.3、95.6 mA·h/g。进一步复合质量分数为5%的碳纳米管后,材料的电荷传递阻抗降低至313Ω,钠离子扩散系数提高至4.23×10^(-10)cm^(2)/s,从而显著改善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改性后的材料在0.1C、5.0C和10.0C倍率下的可逆容量分别提升至123.0、109.5、104.4 mA·h/g,且在10.0C倍率下循环35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52%。该研究表明,Mo-Mn双掺杂结合碳纳米管复合改性是提升NFPP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策略,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Na_(4)Fe_(3)(PO_(4))_(2)P_(2)O_(7)/C Mo-Mn双掺杂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在FeN_4掺杂碳纳米管上氢化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薛洁 王裔喆 +3 位作者 王欢欢 吕鹏 路战胜 杨宗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0-254,共5页
因其速率快、稳定性高,非金属N与金属共掺杂的碳材料作为新型高效ORR催化剂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氧分子在FeN_4掺杂的碳纳米管上的吸附、氢化特性.结果表明:(1)O_2倾向于以end-on... 因其速率快、稳定性高,非金属N与金属共掺杂的碳材料作为新型高效ORR催化剂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氧分子在FeN_4掺杂的碳纳米管上的吸附、氢化特性.结果表明:(1)O_2倾向于以end-on模式吸附在Fe顶位,O-O键与衬底表面成一定角度,并指向五元环,对应的吸附能为1.62 e V.(2)O_2在FeN_4-CNTs上更倾向于直接氢化为OOH,然后解离为O+OH,整个路径的限速步为OOH的解离,对应的势垒为1.19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4掺杂的碳纳米管 O2氢化 DF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Co_(3)O_(4)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海浪 李红城 +2 位作者 吉鹏程 滕洋 关明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3-700,共8页
以碳纳米管(CNT)为原料,通过负载维生素B12,简单热解得到了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负载低含量Co_(3)O_(4)纳米颗粒的氧还原电催化剂(Co_(3)O_(4)@N/CNT)。得益于均匀分散的Co_(3)O_(4)纳米颗粒以及氮掺杂,Co_(3)O_(4)@N/CNT表现出了... 以碳纳米管(CNT)为原料,通过负载维生素B12,简单热解得到了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负载低含量Co_(3)O_(4)纳米颗粒的氧还原电催化剂(Co_(3)O_(4)@N/CNT)。得益于均匀分散的Co_(3)O_(4)纳米颗粒以及氮掺杂,Co_(3)O_(4)@N/CNT表现出了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性能,其半波电位达到了0.844 V(vs RHE),超越了商业Pt/C(0.820 V(vs RHE))。与Pt/C相比,基于Co_(3)O_(4)@N/CNT组装的锌-空气电池表现出了更优的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反应 碳纳米管 掺杂 Co_(3)O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4-氨基丁酸修饰碳纳米管掺杂碳糊电极的制备及其对多巴胺的测定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新宇 周学酬 +3 位作者 郑舒燕 苏妍 郑丽辉 林瑞余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1,共5页
以4-氨基丁酸(4-ABA)为修饰剂,制备了4-ABA修饰碳纳米管掺杂碳糊电极(P-4-ABA/CNTPE),研究了多巴胺(DA)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用于DA的检测。在pH 2.0的BR缓冲溶液中,DA在P-4-ABA/CNTPE上产生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其氧化峰电... 以4-氨基丁酸(4-ABA)为修饰剂,制备了4-ABA修饰碳纳米管掺杂碳糊电极(P-4-ABA/CNTPE),研究了多巴胺(DA)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用于DA的检测。在pH 2.0的BR缓冲溶液中,DA在P-4-ABA/CNTPE上产生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其氧化峰电流与DA的浓度在8.0×10-5mol/L~5.3×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0×10-7mol/L。所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对抗坏血酸(AA)和尿酸(UA)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应用于针剂以及人体实际尿样中多巴胺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糊电极 4-氨基丁酸 碳纳米管掺杂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铁掺杂的Co_(3)O_(4)/NCNTs在可逆氧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周广远 赵安琪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3,共6页
以氮掺杂碳纳米管为载体,制备锰、铁掺杂的Co_(3)O_(4)/NCNTs双功能催化剂,并研究其在可逆氧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锰掺杂比铁掺杂和未掺杂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氧还原反应(ORR)、氧析出反应(OER)双功能电催化活性,掺杂一定量的锰... 以氮掺杂碳纳米管为载体,制备锰、铁掺杂的Co_(3)O_(4)/NCNTs双功能催化剂,并研究其在可逆氧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锰掺杂比铁掺杂和未掺杂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氧还原反应(ORR)、氧析出反应(OER)双功能电催化活性,掺杂一定量的锰元素后形成了Mn^(2+)和Mn^(3+),提升了催化剂在可逆氧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Co_(3)O_(4) 掺杂碳纳米管 氧还原 氧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_4掺杂对富勒烯催化特性调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薛洁 王欢欢 +3 位作者 王裔喆 李硕 路战胜 杨宗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1-1035,共5页
因其较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非金属N与金属共掺杂的富勒烯(C60)作为新型氧化还原反应(ORR)催化剂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Fe N4掺杂对C60催化特性的调制规律,揭示了O_2在Fe N4掺杂的C6... 因其较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非金属N与金属共掺杂的富勒烯(C60)作为新型氧化还原反应(ORR)催化剂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Fe N4掺杂对C60催化特性的调制规律,揭示了O_2在Fe N4掺杂的C60上的吸附和氢化特性.结果表明:(1)O_2倾向于以side-on模式吸附在Fe的顶位上,O-O键平行于C60的球切面,与Fe形成O-Fe-O三元环结构,对应的吸附能为1.48 e V.(2)O_2的氢化反应路径可以分为两条:(i)O_2先解离为O+O,然后氢化为O+OH.O_2的解离为反应的速控步,势垒为2.82 e V.(ii)O_2先氢化形成OOH结构,然后解离.氢化为反应的速控步,势垒为2.83 e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4掺杂的C60 O2氢化 第一性原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贵海 陈彤彤 +4 位作者 陈杰 张梓尧 甄川 韩现英 李建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4,共6页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Cr^(3+)掺杂量x为0.075、CNT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所制备材料表现出较小的电荷传递阻抗和优异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其0.1 C和2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20.64 mAh/g和87.11 mAh/g,10 C倍率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Na_(4)Fe_(3)(PO_(4))_(2)P_(2)O_(7) Cr^(3+)掺杂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3O4/N-CNT阵列的制备及其锂空气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瑜 王昆磊 +2 位作者 原沁波 赵鸣 刘世斌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3-1296,1394,共5页
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新型电动汽车领域里最有潜力的能量储存与转换系统。首先对碳纳米管阵列进行氮原子掺杂及表面氧化,形成结构稳定的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材料,然后采用热回流法对氮掺杂碳纳米管表面以杂化... 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新型电动汽车领域里最有潜力的能量储存与转换系统。首先对碳纳米管阵列进行氮原子掺杂及表面氧化,形成结构稳定的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材料,然后采用热回流法对氮掺杂碳纳米管表面以杂化复合的形式结合纳米Co3O4粒子,形成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Raman、XPS等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表面上均匀结合纳米Ci3O4颗粒,直径约为50~100 nm左右。以纳米Co3O4/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为空气电极,与金属锂片构成锂空气电池,并进行电池充放电性能、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05 mA/cm^2的条件下循环40次后仍能保持较稳定的循环性能,与纯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相比,锂空气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空气电池 CO3O4 掺杂碳纳米管阵列 杂化复合 充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