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掺杂TiO_(2)-Fe_(2)O_(3)/C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洁 张佳 +1 位作者 陈连喜 吕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介孔结构。同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实,在空气条件下煅烧后,衍生物仍保留了N和C成分。此外,将制备的N掺杂树枝状双金属结构多孔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用于降解亚甲基蓝(MB)染料。结果表明:N掺杂TiO_(2)-Fe_(2)O_(3)/C比N掺杂非Fe参与的TiO_(2)/C和非N非Fe掺杂TiO_(2)/C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且N掺杂TiO_(2)-Fe_(2)O_(3)/C对MB染料的有效降解率达到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基-MOFs fe基-MOFs TiO_(2)-fe_(2)O_(3)/C N掺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MgTiO_(6)∶Dy^(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2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59,共7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荧光粉均为双钙钛矿结构(P2_(1)/n),颗粒大小为1~2μm。当激发光波长为262 nm时,荧光粉的发射光谱表现出典型的Dy^(3+)、Eu^(3+)线状特征光谱,发射主峰分别为483(^(4)F_(9/2)→^(6)H_(15/2))、579(^(4)F_(9/2)→^(6)H_(13/2))和619 nm(^(5)D_(0)→^(7)F_(2))。Dy^(3+)和Eu^(3+)之间存在明显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该荧光粉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在498 K下发光强度仍保持为室温的74.36%。通过改变Eu^(3+)浓度,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实现从黄色到橙红色,YMT∶0.06Dy^(3+),2xEu^(3+)荧光粉在固态LED照明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MgTiO_(6) Dy^(3+)、eu^(3+)掺杂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衍生多孔TiO_(2)/C、N掺杂Fe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倩祎 程爱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将TiO_(2)加入NH_(2)-MIL-101(Fe)前驱体中,采用溶剂热法制备TiO_(2)/NH_(2)-MIL-101(Fe),进一步经高温热处理得到TiO_(2)/C、N掺杂Fe_(2)O_(3)复合材料(TiO_(2)/C、N-Fe_(2)O_(3))。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 将TiO_(2)加入NH_(2)-MIL-101(Fe)前驱体中,采用溶剂热法制备TiO_(2)/NH_(2)-MIL-101(Fe),进一步经高温热处理得到TiO_(2)/C、N掺杂Fe_(2)O_(3)复合材料(TiO_(2)/C、N-Fe_(2)O_(3))。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分光漫反射(UV-Vis DRS)和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组成及光谱特性进行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对罗丹明B(RhB)溶液进行降解,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N均匀掺杂在Fe_(2)O_(3)中,TiO_(2)复合C、N掺杂Fe_(2)O_(3)后禁带宽度减小,模拟太阳光照射2.5 h后,在0.1 g/L TiO_(2)/C、N-Fe_(2)O_(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作用下,10 mg/L罗丹明B的去除率达到95%,速率常速为0.0192 min^(-1),效果较TiO_(2)和C、N-Fe_(2)O_(3)有明显提高。所得复合材料稳定性好、可重复利用。MOFs衍生多孔C、N掺杂Fe_(2)O_(3)与TiO_(2)的复合缩短了带隙,强化了空穴与电子的分离从而提高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MOFs 光催化 TiO_(2)/C、N掺杂fe_(2)O_(3)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e_2O_3共掺杂纳米TiO_2可见光下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立清 刘宗耀 +4 位作者 唐新村 唐琳 郭三霞 李海龙 何益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98-2103,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Fe2O3共掺杂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以锐钛矿存在的纳米颗粒,直观地显示了物质的形貌,掺杂B能极大提高催化剂的可见光...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Fe2O3共掺杂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以锐钛矿存在的纳米颗粒,直观地显示了物质的形貌,掺杂B能极大提高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以二氯苯酚(DCP)为降解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下分别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掺杂B能使吸收光谱红移至可见光区,而进一步掺杂Fe2O3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B/fe2O3 溶胶-凝胶 掺杂 可见光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Si^(4+)共掺杂TiO_2光催化剂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57
5
作者 李越湘 王添辉 +2 位作者 彭绍琴 吕功煊 李树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34-1439,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了Eu/Ti/Si纳米光催化剂,并通过XRD、FT-IR、EPR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入Eu3+和Si4+,阻止了TiO2从锐钛矿晶型向金红石晶型的转变,使TiO2的粒径减小,且Eu3+能够促进Si4+进入TiO2的晶格中.以甲基橙为光催化反...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了Eu/Ti/Si纳米光催化剂,并通过XRD、FT-IR、EPR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入Eu3+和Si4+,阻止了TiO2从锐钛矿晶型向金红石晶型的转变,使TiO2的粒径减小,且Eu3+能够促进Si4+进入TiO2的晶格中.以甲基橙为光催化反应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光催化剂的活性.测定了甲基橙在不同光催化剂上的吸附常数,探讨了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吸附机理.Eu3+和Si4+的最佳掺入量分别为wEu=0.03%、wSiO2=39.06%,且Eu3+和Si4+同时掺入TiO2光催化剂产生协同效应.讨论了光催化活性与催化剂性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二氧化钛 eu^3+ Si^4+掺杂 甲基橙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Eu^(3+)共掺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 被引量:2
6
作者 谭春雷 樊君 +5 位作者 姚飞 孙洋 胡晓云 魏嵩 闫森 梁旭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2,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微波法制备Fe3+、Eu3+共掺杂纳米TiO2(Fe/Eu-TiO2),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定(BET)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500℃氮气保护下退火制得的Fe/Eu... 采用溶胶-凝胶-微波法制备Fe3+、Eu3+共掺杂纳米TiO2(Fe/Eu-TiO2),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定(BET)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500℃氮气保护下退火制得的Fe/Eu-TiO2为锐钛矿相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20—50 nm;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为370—770 nm。光催化降解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多菌灵)的实验表明,Fe3+、Eu3+共掺杂对TiO2光催化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在可见光下能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对多菌灵降解速率常数kapp为0.046 66 min-1,大于分别单掺Fe3+和Eu3+的TiO2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微波法 二氧化钛 fe3+、eu3+掺杂 光催化降解 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3O_4及钴离子掺杂Fe_3O_4:有机碱共沉淀制备和磁性质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宇翔 张莉苹 +4 位作者 梁晓娟 魏静 郇伟伟 贾祥臣 刘向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8-676,共9页
以有机碱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沉淀剂合成了纳米Fe3O4和Co2+掺杂的纳米Fe3O4粒子。分别讨论了碱用量,铁盐溶液浓度,反应温度,有机碱及PEG-4000的分散性等因素对纳米Fe3O4的形貌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Fe3O4为30nm左右的反尖晶石... 以有机碱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沉淀剂合成了纳米Fe3O4和Co2+掺杂的纳米Fe3O4粒子。分别讨论了碱用量,铁盐溶液浓度,反应温度,有机碱及PEG-4000的分散性等因素对纳米Fe3O4的形貌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Fe3O4为30nm左右的反尖晶石型面心立方结构,有机碱除了起沉淀剂作用,还能够提高纳米Fe3O4的分散性。本文还讨论了不同Co2+掺入量的纳米Fe3O4粒子的磁性质,结果表明Co2+掺杂的纳米Fe3O4粒子的矫顽力在不同掺入量的下有较大的改变。当Co2+掺入量为10.0%时,纳米Fe3O4的矫顽力达到最大值,为1628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Co2+掺杂 沉淀 磁性质 高矫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Eu^(3+)掺杂La_3PO_7荧光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欧娅 付兵 +2 位作者 朱莉萍 陈雪羽 杨锦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4-980,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Eu^(3+)掺杂La_3PO_7荧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等对合成产物的物相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对合成体系的p H值、Eu^(3+)掺杂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共...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Eu^(3+)掺杂La_3PO_7荧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等对合成产物的物相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对合成体系的p H值、Eu^(3+)掺杂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可制备单一相单斜晶系的La_3PO_7:Eu^(3+)晶体。所制备La_3PO_7:Eu^(3+)样品可被280 nm波长紫外光有效激发,在617nm处发射出属于Eu^(3+)的5D0-7F2跃迁的强烈红色光。当Eu^(3+)掺杂量高于4%时(摩尔分数)观察到浓度淬灭现象,其浓度猝灭机理为离子间交换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3PO7荧光材料 eu3+掺杂 沉淀法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Ga^(3+)共掺杂SiO_2基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喜贵 于振友 +1 位作者 娜米拉 薄素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1-575,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Ga3+共掺杂的SiO2材料;利用IR、XRD等研究了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样品的主要结构仍为SiO2的网状结构。400℃退火的样品在393nm激发下发射光谱显示了Eu3+的特征发射光谱...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Ga3+共掺杂的SiO2材料;利用IR、XRD等研究了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样品的主要结构仍为SiO2的网状结构。400℃退火的样品在393nm激发下发射光谱显示了Eu3+的特征发射光谱,产生3条明显谱带,分别是576nm(5D0-7F0),588nm(5D0-7F1),612nm(5D0-7F2)。588nm(5D0-7F1)处的跃迁在800℃退火后发生猝灭,这是因为发光中心Eu3+的化学环境由于掺入Ga3+离子而发生了改变。Ga3+的共掺杂使材料在460nm处发射较强蓝光,在同一材料中实现了蓝色和红色的共发射。材料在460nm处蓝色荧光的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增大而先增强后减弱。Ga3+或Eu3+的掺入量不同时,除发射强度不同外,材料的发射谱图基本相同。通过实验还确定800℃的退火温度为最佳退火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方法 eu^3+和Ga^3+掺杂SiO2发光材料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La^(3+)共掺杂TiO_2光电极对表面活性剂的光电催化降解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丽华 董慧曦 +1 位作者 刘运松 杨姗姗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8,45,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La3+共掺杂TiO2/玻璃电极,并将其作为工作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金属Ag片为对电极,0.1 mol/L Na2SO4为支持电解质,建立了三电极光电催化体系,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配制的表面活性剂废水进行降解。实...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La3+共掺杂TiO2/玻璃电极,并将其作为工作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金属Ag片为对电极,0.1 mol/L Na2SO4为支持电解质,建立了三电极光电催化体系,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配制的表面活性剂废水进行降解。实验表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Fe3+/La3+共掺杂TiO2/玻璃电极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行为。实验同时考察了初始CODCr、外加偏压、电极面积、外加H2O2浓度以及涂覆层数对光电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初步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为:初始CODCr为20 mg/L,外加偏压为1.5 V,电极面积为44 cm2,外加H2O2浓度为55 mmol/L,涂覆层数为3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催化 TIO2薄膜 fe3+/La3+掺杂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e和Al/Zr共掺杂Fe_2O_3催化剂用于煤焦油蒸汽催化裂解提质(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婷婷 李扬 +3 位作者 靳立军 王德超 姚德猛 胡浩权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7-296,I0002,共11页
蒸汽催化裂化(SCC)为煤焦油的提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本研究以Al/Ce和Al/Zr共掺杂Fe_2O_3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在反应温度550℃、反应时间1 h下蒸汽催化裂化提质煤焦油的性能。催化剂表征显示掺杂的Fe_2O_3催化剂具有较小的晶粒粒径、... 蒸汽催化裂化(SCC)为煤焦油的提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本研究以Al/Ce和Al/Zr共掺杂Fe_2O_3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在反应温度550℃、反应时间1 h下蒸汽催化裂化提质煤焦油的性能。催化剂表征显示掺杂的Fe_2O_3催化剂具有较小的晶粒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XPS表征表明,晶格氧是主要的活性氧物种,掺杂可以增加O^-的浓度。催化蒸汽裂化结果表明,Al/Ce和Al/Zr共掺杂可以提高Fe_2O_3催化活性。轻焦油(沸点低于360℃)在Fe AlZr1、Fe AlZr2、Fe AlCe1和Fe AlCe2上的产率分别为63. 2%、58. 1%、60. 2%和55. 1%,高于Fe_2O_3上的产率49. 7%。来自水蒸气解离和催化剂中的活性氧共同参与了煤焦油的改质。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O-含量是决定蒸汽催化裂化性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蒸汽催化提质 掺杂fe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La^(3+)共掺杂纳米TiO_2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娟 王博 +2 位作者 张新磊 常加忠 王振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系列Fe3+/La3+共掺杂的纳米TiO2,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溶液为降解目标,测定其在紫外光下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3+,L...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系列Fe3+/La3+共掺杂的纳米TiO2,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溶液为降解目标,测定其在紫外光下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3+,La3+的掺杂能有效减小TiO2纳米粒子的平均晶粒尺寸,提高了TiO2纳米粉体的分散性;Fe3+/La3+共掺杂的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吸收强度明显增加,在紫外光下2h后,Fe3+/La3+共掺杂TiO2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TIO2 fe3+/La3+掺杂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Eu_2O_3共掺杂对Al_2O_3陶瓷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康 李蔚 林慧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4-988,共5页
利用湿化学法制备了MgO/Eu2O3共掺Al2O3陶瓷,研究了不同的MgO/Eu2O3掺杂量对Al2O3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MgO/Eu2O3共掺有助于Al2O3的致密化和晶粒生长。在介电性能方面,MgO/Eu2O3共掺对Al2O3陶... 利用湿化学法制备了MgO/Eu2O3共掺Al2O3陶瓷,研究了不同的MgO/Eu2O3掺杂量对Al2O3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MgO/Eu2O3共掺有助于Al2O3的致密化和晶粒生长。在介电性能方面,MgO/Eu2O3共掺对Al2O3陶瓷的介电常数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介电损耗的影响显著。随着Eu2O3含量的增加,Al2O3陶瓷的Q×f值会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0.05wt%MgO/0.10wt%Eu2O3共掺的样品在1590℃下保温4 h获得的微波介电性能最佳,εr^9.82,Q×f^225,225 GHz。Q×f值的这种变化可能与样品微观结构的变化相关。先是随着MgO/Eu2O3共掺量的增加,晶粒尺寸不断增加,晶界不断减少,这有利于Q×f值的提高;接着,当MgO/Eu2O3共掺量进一步增加时,晶粒尺寸不断下降,晶界增多,这会导致样品Q×f值的降低。另外,应力和第二相也可能对Q×f值的变化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MgO/eu2O3 微波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La掺杂和氧缺陷对CeO_(2)表面吸附As_(2)O_(3)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4
作者 卢鲲鹏 张凯华 张锴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9-1161,共13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s_(2)O_(3)(g)在Fe、La掺杂CeO_(2)(110)表面及氧缺陷LaCeO(110)表面的吸附行为,探索了LaCeO表面砷吸附能力显著高于FeCeO表面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As_(2)O_(3)(g)的吸附效果与吸附位点数量、吸附能、键长和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s_(2)O_(3)(g)在Fe、La掺杂CeO_(2)(110)表面及氧缺陷LaCeO(110)表面的吸附行为,探索了LaCeO表面砷吸附能力显著高于FeCeO表面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As_(2)O_(3)(g)的吸附效果与吸附位点数量、吸附能、键长和电荷转移密切相关。纯CeO_(2)表面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能绝对值大于−4.22 eV,电荷转移量为(−0.19)−(−0.31)e,As_(2)O_(3)得到电荷带负电,起表面受主作用,因此吸附量较小。FeCeO(110)表面新增Fe顶位和Bridge-2桥位两个吸附位,其中,Fe顶位为化学吸附,Fe掺杂改变了FeCeO表面电子分布和晶格结构,但并未改变As_(2)O_(3)与FeCeO之间的电荷转移方向,因此,As_(2)O_(3)仍呈负离子形式吸附。LaCeO(110)表面新增了三个吸附位:La顶位、Bridge-3桥位和Hollow-2空位,La掺杂改变了As_(2)O_(3)与LaCeO之间的电荷转移方向,使得As_(2)O_(3)失电子呈正离子吸附,起表面施主作用,因此,吸附能力增强。无O_(2)环境下,单一O缺陷LaCeO(110)表面吸附能力低于完整LaCeO表面;有O_(2)环境下,O缺陷有利于As_(2)O_(3)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二氧化铈 fe、La掺杂 As_(2)O_(3)吸附 O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OPr^i)_3/Tb(OPr^i)_3共掺杂P(MMA-co-St)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美娟 王文 章文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41-1244,共4页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苯乙烯 (St)的混合单体直接加到三异丙氧基稀土 (铕Eu ,铽Tb)或其混合稀土中 ,形成凝胶 ,经原位聚合后分别制得Eu(OPri) 3 、Tb(OPri) 3 或其混合掺杂的P(MMA co St)共聚物固体材料。采用DMTA、FS、ESEM等手段...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苯乙烯 (St)的混合单体直接加到三异丙氧基稀土 (铕Eu ,铽Tb)或其混合稀土中 ,形成凝胶 ,经原位聚合后分别制得Eu(OPri) 3 、Tb(OPri) 3 或其混合掺杂的P(MMA co St)共聚物固体材料。采用DMTA、FS、ESEM等手段进行表征 ,研究了铕、铽混合掺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比较了材料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 ,Eu(OPri) 3 /Tb(OPri) 3 混合掺杂的P(MMA co St)材料 ,其储能模量明显提高 ;同时Tb3 + 离子作为能量给予体 ,Eu3 + 离子作为能量接受体 ,能量转移结果使Eu3 + 离子特征荧光强度提高了约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OPr^i)3/Tb(OPr^i)3 掺杂 P(MMA-co-St)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负载N、Fe^(3+)共掺杂TiO_2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姜萍华 高莉莉 +2 位作者 陈东辉 陈亮 黄满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5-59,共5页
以人造沸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对N、Fe3+共掺杂TiO2进行负载化研究,探讨了焙烧温度、载体粒度、负载次数等因素对负载型光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模拟太阳光下负载型光催化剂对活性染料SumifixTQ-Blue的降解性能,采用X... 以人造沸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对N、Fe3+共掺杂TiO2进行负载化研究,探讨了焙烧温度、载体粒度、负载次数等因素对负载型光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模拟太阳光下负载型光催化剂对活性染料SumifixTQ-Blue的降解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60~80目人造沸石为载体,400℃下焙烧2h、负载3次的负载型光催化剂(N/Fe3+/TiO2-沸石催化剂)对SumifixTQ-Blue具有较高的降解率;N、Fe3+共掺杂发挥了两者的协同作用,增强了TiO2的紫外光吸收的同时也使其光吸收范围拓展到可见光区;而多孔材料沸石的引入也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fe^3+掺杂 人造沸石 TIO2光催化 模拟太阳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共掺杂GdTaO4∶Eu3+发光增强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傅尚怡 顾牡 +3 位作者 刘小林 倪晨 刘波 黄世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17-2320,共4页
测量了不同浓度Li+共掺杂下GdTaO4∶Eu3+荧光粉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XRD)、发射光谱以及红外透射谱,并应用Judd-Ofelt理论,由发射光谱得到Eu3+的光谱跃迁强度参数Ω2。发现Li+共掺杂有助于提高GdTaO4∶Eu3+的发光强度,当x=0.06和0.10时,61... 测量了不同浓度Li+共掺杂下GdTaO4∶Eu3+荧光粉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XRD)、发射光谱以及红外透射谱,并应用Judd-Ofelt理论,由发射光谱得到Eu3+的光谱跃迁强度参数Ω2。发现Li+共掺杂有助于提高GdTaO4∶Eu3+的发光强度,当x=0.06和0.10时,612 nm处的发光强度分别被提升了1.7倍和1.5倍。发光增加的原因是因为Li+的助熔剂效应有效提高了GdTaO4材料的结晶性能,并抑制了Gd2O3和Ta2O5杂相的产生,而非所推测的掺Li+引起了配位场对称性降低,从而导致宇称禁戒的放宽。此时Gd0.92-xLixTaO4∶Eu30.+08材料不仅结晶性能较好,而且Gd2O3和Ta2O5杂相也相对较少,故而发光增强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TaO4∶eu3+ Li+掺杂 JUDD-OfeLT理论 助熔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Eu^(3+)共掺杂NaLa(WO_4)_2白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斌 何晓燕 +1 位作者 张涛 欧阳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42-2147,共6页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Dy^(3+)、Eu^(3+)共掺杂的NaLa(WO_4)_2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析仪对荧光粉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393 nm波长激发下,添加0. 188 g的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同时控制金属离子浓度在0...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Dy^(3+)、Eu^(3+)共掺杂的NaLa(WO_4)_2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析仪对荧光粉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393 nm波长激发下,添加0. 188 g的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同时控制金属离子浓度在0. 06 mol/L时NaLa(WO_4)_2荧光粉与其他浓度样品比较有较好的发光性能样品呈多孔状,孔大且分布较为均匀,因此调控Dy^(3+)和Eu^(3+)物质的量之比可以对NaLa(WO_4)_2:Dy^(3+),Eu^(3+)荧光粉的色坐标进行有效的调节,当Dy^(3+)/Eu^(3+)的掺杂比为1:1时NaLa(WO_4)_2荧光粉的色坐标为(0. 327,0. 341)接近标准白光色坐标(0. 33,0. 33),是有望用于暖白光LED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Dy^3+和eu^3+掺杂 白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Eu^(3+)及Yb^(3+)/Er^(3+)/Eu^(3+)共掺杂硼硅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殷海涛 李成仁 +2 位作者 程宇琪 李淑凤 张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6-820,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了Er3+/Eu3+共掺杂和Yb3+/Er3+/Eu3+共掺杂系列硼硅酸盐玻璃样品。在978 nm半导体激光器抽运下,测量了样品的光致发光谱,分析了上转换机制。结果表明:随着Er3+浓度的增加,Eu3+的595 nm光谱强度增强;Eu3+的692 nm... 采用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了Er3+/Eu3+共掺杂和Yb3+/Er3+/Eu3+共掺杂系列硼硅酸盐玻璃样品。在978 nm半导体激光器抽运下,测量了样品的光致发光谱,分析了上转换机制。结果表明:随着Er3+浓度的增加,Eu3+的595 nm光谱强度增强;Eu3+的692 nm光谱强度随Yb3+浓度增加而增强,并明显强于595 nm光谱。Er3+/Eu3+、Yb3+/Eu3+之间的能量传递和合作上转换等机制导致Eu3+离子上转换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eu^3+、Yb^3+/Er^3+/eu^3+掺杂硼硅酸盐玻璃 发射光谱 上转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S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对Fe3+和H2PO4-的荧光检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喻照川 马文辉 +4 位作者 吴涛 问婧 张永 王丽艳 初红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86-2293,共8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可在纯水体系中连续"OFF-ON-OFF"荧光识别Fe^3+和H2PO4^-的B,N,S共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探针材料(BNS-GQDs),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NS-GQDs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nm,具有类似石墨烯的结...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可在纯水体系中连续"OFF-ON-OFF"荧光识别Fe^3+和H2PO4^-的B,N,S共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探针材料(BNS-GQDs),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NS-GQDs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nm,具有类似石墨烯的结构,且成功掺杂了B,N,S原子.光谱表征结果表明,其在纯水体系中可以实现对Fe^3+的荧光猝灭识别;同时,BNS-GQDs+Fe^3+体系能够专一性地荧光增强识别H2PO4^-.识别机理研究表明,BNS-GQDs可与Fe^3+通过静电作用形成配合物并向Fe^3+转移电子,从而引起荧光猝灭;H2PO4^-可从上述配合物中置换出Fe^3+,引起体系荧光恢复.BNS-GQDs识别Fe3+和H2PO4-具有较好的可逆性,可应用于Hela细胞和实际水样中Fe^3+和H2PO4^-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N S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荧光探针 fe^3+ H2PO4^-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