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Fe-Mn-Al-Cr合金的组织及耐酸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卫丽 陈才金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0-364,共5页
设计了几种不同铬质量分数和铝质量分数的Fe Mn Al Cr合金 ,将以前设计的Fe 2 5 .65Mn 4 .1Al 4 1 3Cr和 1Cr1 8Ni9Ti作为对比试样。金相观察结果表明 :当锰质量分数降到 1 5 %时合金仍能呈单相奥氏体 ,但当铬铝达到一定值时出现铁素... 设计了几种不同铬质量分数和铝质量分数的Fe Mn Al Cr合金 ,将以前设计的Fe 2 5 .65Mn 4 .1Al 4 1 3Cr和 1Cr1 8Ni9Ti作为对比试样。金相观察结果表明 :当锰质量分数降到 1 5 %时合金仍能呈单相奥氏体 ,但当铬铝达到一定值时出现铁素体。应用阳极极化技术和失重法研究了各种合金在 0 .5mol/LH2 SO4 和 1mol/LHNO3中的耐腐蚀性能 ,结果表明 :随铬质量分数的增加 ,合金的耐酸性能先提高后降低 ;随铝质量分数的增加 ,合金的耐酸性能下降。钼在硝酸中大大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 ,而在硫酸中作用不大 ;降低锰铝并适当升高铬质量分数既可得到更好耐酸性能的合金又降低了成本 ,经钝化后的Fe Mn Al Cr合金的耐硝酸性能比 1C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al-cr合金 不锈钢 水溶液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Al-Cr合金双极板在模拟PEMFC环境中的电化学性能
2
作者 田如锦 滕颖丽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41-45,共5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一种Fe-Mn-Al-Cr合金在模拟PEMFC环境中的极化曲线以及在PEMFC工作电位下的电流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Fe-Mn-Al-Cr合金在0.05 mol/L H2SO4+2 mg/L F-溶液中呈现明显的活化-钝化转变.在恒电位极化过程中,阴... 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一种Fe-Mn-Al-Cr合金在模拟PEMFC环境中的极化曲线以及在PEMFC工作电位下的电流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Fe-Mn-Al-Cr合金在0.05 mol/L H2SO4+2 mg/L F-溶液中呈现明显的活化-钝化转变.在恒电位极化过程中,阴极一侧表面能够形成稳定的钝化膜,钝化电流密度低于l6μA.cm-2.而在阳极一侧则产生了大量溶解的金属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双极板 fe-mn-al-cr合金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Al-Cr系反铁磁精密电阻合金的探索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彦生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77-83,共7页
根据作者对Fe-Mn基合金系相变与反铁磁转变的研究结果,提出一种反铁磁性r-Fe-Mn-Al-Cr新精密电阻合金的设计方法。研究了Al与Cr对r-Fe-Mn合金残余电阻率、反铁磁转变及伴随的电阻反常变化的影响,Al增加残余电阻率的作用为0.087/μΩ... 根据作者对Fe-Mn基合金系相变与反铁磁转变的研究结果,提出一种反铁磁性r-Fe-Mn-Al-Cr新精密电阻合金的设计方法。研究了Al与Cr对r-Fe-Mn合金残余电阻率、反铁磁转变及伴随的电阻反常变化的影响,Al增加残余电阻率的作用为0.087/μΩ·m/at%,Cr为0.012μΩ·m/at%。当反铁磁有序散射电阻率的增加适能补偿声子散射电阻率的减少时,合金呈现很小的电阻温度系数。据此,在Fe-Mn基合金中由Mn、Al与Cr的优化组合,研制出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两种Fe-Mn-Al-Cr精密电阻合金,它们的工作温度范围、电阻率及温度系数大约分別为180~350K、1.00μΩ·m及-20~+20×10^(-6)K^(-1)。Fe-Mn-Al-Cr精密电阻合金的性能虽低于Karma合金,但前者的显著优点是其性能稳定,对热处理工艺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合金 反铁磁转变 低电阻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Al-Cr系奥氏体热强钢持久缺口脆性的研究
4
作者 张彦生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51-56,共6页
利用光滑与缺口试样高温持久试验、沉淀相分析及电子金相等方法,研究了Fe-Mn-Al-Cr 基奥氏体热强钢的高温持久缺口脆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 C 与 V 及 Nb 含量的配比和选择适宜的时效温度,可以消除持久缺口敏感性.
关键词 耐热钢 缺口韧性 合金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r-Fe-Mn-Ni高熵合金中的L2_(1)相的相稳定性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易慧 吴长军 +3 位作者 周琛 刘亚 陆晓旺 苏旭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4,共9页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此,本工作研究了电弧熔炼制备的铸态Al_(0.5)Cr_(2.5-x)FeMn_(x)Ni(x=0.5~1.75)、Al_(0.75)Cr_(2.25-y)FeMn_(y)Ni(y=0.25~1.5)、AlCr_(2-z)FeMn_(z)Ni(z=0.5~1.5)高熵合金的相组成,及800℃或1000℃真空退火120 h对合金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合金中L2_(1)相的成分特征由40%~50%(原子分数)Ni和15%~20%(原子分数)Al、Mn组成。L2_(1)相只存在于Al含量为10%~15%(原子分数)的合金中,且多以BCC+L2_(1)两相共存,获得的组织为编织网状的调幅分解组织。当Al含量达到20%(原子分数)后,合金则由BCC+B2两相构成。L2_(1)相的存在会使BCC型XRD特征峰出现明显的峰分裂。经过800℃或1000℃退火后,合金中L2_(1)相仍能稳定存在,合金显微组织发生粗化并会形成σ或FCC相。铸态合金的硬度随M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含L2_(1)相的合金的硬度在463HV~558HV范围内。800℃退火会使含5%~15%(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降低70HV~100HV,但由于硬质σ相的析出,含20%~30%(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提高200HV以上;1000℃退火后,由于软质FCC相的形成,合金的硬度略有降低,这些结果将为BCC型高熵合金的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Fe-Mn-Ni 高熵合金 L2_(1)相 硬度 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Mo、Cu-Zn-Al、Fe-Mn合金减振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姝珂 李宁 +3 位作者 文玉华 胥永刚 滕劲 丁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4-26,共3页
针对目前不同阻尼合金之间可比性差的问题,采用同种测试方法研究了Fe-Cr-Mo、Cu-Zn-Al和Fe-Mn三种阻尼合金的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有利于针对实际应用条件选取合适的合金。利用倒扭摆测试合金阻尼性能,万能实验机测试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针对目前不同阻尼合金之间可比性差的问题,采用同种测试方法研究了Fe-Cr-Mo、Cu-Zn-Al和Fe-Mn三种阻尼合金的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有利于针对实际应用条件选取合适的合金。利用倒扭摆测试合金阻尼性能,万能实验机测试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同18-8不锈钢相比,三种合金都具有显著的高阻尼性能;Fe-Cr-Mo合金的阻尼性能随着应变振幅增加而迅速增加,在1×10-4~2×10-4范围内出现峰值,随后又逐渐下降;Cu-Zn-Al合金的阻尼性能随着应变振幅的增加而增加,在2×10-4左右出现平台;Fe-Mn合金的阻尼性能随应变振幅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趋势。Fe-Mn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Fe-Cr-Mo合金次之,Cu-Zn-Al合金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合金 Fe-Cr-Mo CU-ZN-AL FE-MN 阻尼机制 振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铝铬合金局域结构的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研究
7
作者 陈才金 刘卫丽 +6 位作者 唐景昌 汪雷 徐纯一 何江平 胡晓风 胡天斗 刘涛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6期784-790,共7页
利用同步辐射X光测量了Fe-Mn-Al-Cr合金的MnlsNEXAFS谱,多重散射团簇(MSC)理论分析显示合金基体中的Mn和Fe分别以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微晶的形态存在,它们之间的耦合保证了合金是一种稳定的奥氏体钢.
关键词 铁锰铝铬合金 X射线吸收谱 精细结构 局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钕铁硼镀镍溶液中的杂质元素含量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红 杜亚静 +1 位作者 韩卫平 程星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90-193,共4页
建立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钕铁硼材料镀镍溶液中镉、锰、铬、铜、铁、钙、锌、铝、钴、钕、镨和铈12种杂质元素含量的方法;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及各元素的分析谱线;通过采用基体匹配和简单的镀液稀释消除... 建立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钕铁硼材料镀镍溶液中镉、锰、铬、铜、铁、钙、锌、铝、钴、钕、镨和铈12种杂质元素含量的方法;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及各元素的分析谱线;通过采用基体匹配和简单的镀液稀释消除了电镀液中大量存在的基体物质对待检测元素测定的光谱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中12种待测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为0.005~0.690μg/mL,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能够满足日常钕铁硼镀镍溶液中杂质元素的快速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钕铁硼 镀镍溶液 镉、锰、铬、铜、铁、钙、锌、铝、钴、钕、镨和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钼酸铵及多钼酸铵中14个杂质元素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遴 赵收创 何学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33-535,共3页
提出了用浓硝酸沉淀并分离大量基体钼,ICP AES同时测定钼酸铵中14个杂质元素的方法,考虑了钼基体、酸度、谱线干扰及背景影响等情况。在未引入其它任何试剂的情况下,用硝酸既除去了大量的钼基体,又调整了溶液的酸度,用标准加入法测定钼... 提出了用浓硝酸沉淀并分离大量基体钼,ICP AES同时测定钼酸铵中14个杂质元素的方法,考虑了钼基体、酸度、谱线干扰及背景影响等情况。在未引入其它任何试剂的情况下,用硝酸既除去了大量的钼基体,又调整了溶液的酸度,用标准加入法测定钼酸铵中的杂质元素,无需加入高纯基准试剂进行基体匹配,有效降低了分析成本,又消除了由于忽略基准物质中杂质元素的含量给分析测定带来的误差。回收率在85%~11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铵 杂质元素 ICP-AES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