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8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emical and the magnetic ordering on the phase equilibria of iron base alloys
1
作者 大沼郁雄 KAINUMA Ryosuke ISHIDA Kiyohito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0-110,共1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such as the Curie temperature Tmag <sub>C and the mean magnetic moment β of ordered compounds have different values from those of the disordered solutions. For ins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such as the Curie temperature Tmag <sub>C and the mean magnetic moment β of ordered compounds have different values from those of the disordered solutions. For instance, both Tmag c and β of the Ni3Pt (L12) and NiPt (L10) and Tmag <sub>c of the CoPt (L10) and CoPt3 (L12) ordered compounds are strongly depressed due to the ordering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metastable disordered Ni-Pt and Co-Pt alloys. On the other hand, the γ’-FeNi3 (L12) and the α’-FeCo (B2) ordered compounds have higher Tmag <sub>c and β values comparing with the disordered solution phases, γ (A1) and α (A2), respectively. In conseque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ordered phase is depressed or enhanced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emical and magnetic ordering caused by the decrease or increase of Tmag <sub>c and β valu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emical and the magnetic ordering on the phase equilibria in the Fe-X(X=Al, Co, Ni, Rh, Si) binary systems.The Gibbs energy of the α(A2), γ(A1) and liquid phases is described by a sub-regular solution approximation. The ordering contribution to the Gibbs energy ,ΔGorder <sub>m, and deviations of magnetic properties, ΔTmag <sub>c and Δβ, of the ordered compounds, FeAl (B2), Fe3Al (D03), FeCo (B2), FeRh (B2), FeSi (B2), Fe3Si (D03) and FeNi3 (L12) is introduced by the split compound energy formalism.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emical ordering, B2, D03 and L12 and the magnetic ordering on the phase equilibria will b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phase diagrams of the Fe-X binary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有序 磁有序 铁基合金 相平衡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high magnetic field on 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Fe-based Alloys 被引量:13
2
作者 郝新江 OHTSUKA Hideyuki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The effect of a high magnetic field up to 30T on 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Fe-based alloys has been reviewed. A high magnetic field accelerates ferrite transformation, changes the morpho... The effect of a high magnetic field up to 30T on 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Fe-based alloys has been reviewed. A high magnetic field accelerates ferrite transformation, changes the morphology of the transformed microstructures and increases the A3 and A1 temperature. In a magnetic field of 30T, the A1 temperature increases by about 37.1℃ for Fe-0.8C, the A3 temperature for pure Fe increases by about 33.1℃. The measured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data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calculation results using Weiss molecular field theory. Ferrite grains are elongated and aligned along the direction of magnetic field in Fe-0.4C and Fe-0.6C alloys by ferrite transformation, but elongated and aligned structure was not found in pure Fe, Fe-0.05C alloy and Fe-1.5Mn-0.11C-0.1V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场 铁基合金 相变温度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输入对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Fe-3.5%Si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刘世锋 董日宇 +5 位作者 张朝晖 魏瑛康 王建勇 张亮亮 贾文鹏 王岩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03-109,共7页
Fe-Si合金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和低材料成本,被广泛应用于电机铁芯制造。电子束选区熔化(Selective electron beam melting,SEBM)是一种具有高预热温度、高能量利用率、高功率密度、和低残余应力等优点的增材制造技术,特别适合难熔、脆性... Fe-Si合金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和低材料成本,被广泛应用于电机铁芯制造。电子束选区熔化(Selective electron beam melting,SEBM)是一种具有高预热温度、高能量利用率、高功率密度、和低残余应力等优点的增材制造技术,特别适合难熔、脆性金属材料的直接成形。本工作采用SEBM成形Fe-3.5%Si合金(质量分数),探究了能量密度(E)对试样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的增加粉末逐渐完全熔化,打印过程的缺陷如孔隙、未熔粉末等减少,在E大于180 J/m时孔隙率降低到1%以下。晶粒尺寸与能量输入高度相关,随着E增加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晶粒尺寸减小的原因是能量输入过高导致Marangoni效应加剧增加了形核位点,平均晶粒尺寸在E等于180 J/m时达到最大,为161μm。平行于打印方向(BD)柱状晶明显长大。在E等于140 J/m时,垂直于BD方向形成立方织构({100}〈001〉)强度为4.71。随着E的增加,试样λ纤维织构强度减弱,择优取向由{100}面逐渐转移至{110}面。试样矫顽力(Hc)与晶粒尺寸呈明显负相关,Hc随E增加呈先减小后变大趋势,在E等于180 J/m时,即平均晶粒尺寸最大时Hc达到最小值1.07 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FE-SI合金 组织 织构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Zr添加对Cu-10Fe合金凝固组织、维氏硬度、电导率及磁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荀德炜 孙猛 +3 位作者 洪画程 丁彪 沈喆 钟云波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5-913,共9页
Cu-Fe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及功能特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高速轨道交通及智能制造等领域。在电磁连铸Cu-10Fe及Cu-10Fe-0.08Zr合金棒材中添加Ag元素(添加量为0.3、1、3及6 wt.%),采用宏/微观组织表征及力学/功能... Cu-Fe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及功能特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高速轨道交通及智能制造等领域。在电磁连铸Cu-10Fe及Cu-10Fe-0.08Zr合金棒材中添加Ag元素(添加量为0.3、1、3及6 wt.%),采用宏/微观组织表征及力学/功能特性检测等方法系统研究了Ag元素添加对Cu-Fe合金的凝固组织、维氏硬度、电导率及磁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Ag、Zr添加不仅细化了Cu-10Fe合金的晶粒尺寸,还促进了微米富铁相的析出。随着Ag添加量的提升,晶粒尺寸从43.8μm下降到29.1μm,微米富铁析出相面积占比从6.91%提升到17.31%。Zr的添加能进一步细化合金晶粒尺寸,促进微米富铁相析出。以Cu-10Fe-3Ag合金为例,在添加0.08 wt.%Zr后,合金晶粒尺寸细化到31.0μm,微米富铁相面积占比提升到12.63%。2)Ag、Zr添加所诱导的微米富铁相析出对合金电磁屏蔽性能、显微硬度及电导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Ag添加量的逐渐增加,合金饱和磁化强度从16.4 emu/g上升到21.8 emu/g;电导率从22.5%IACS上升到26.2%IACS。Zr的添加能进一步提升合金饱和磁化强度和电导率。以Cu-10Fe-3Ag合金为例,在添加0.08 wt.%Zr后,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提升至25.4 emu/g,电导率提升至26.4%IACS。综上所述,Ag、Zr添加能促进Cu-10Fe合金晶粒尺寸的细化,促进微米富铁相的析出。这种组织演变提升了Cu-Fe-Ag及Cu-Fe-Ag-Zr合金的维氏硬度、电导率及磁性能。研究为高性能铜铁合金材料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合金 合金化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Ni基高熵磁性合金的力学与磁性能研究进展
5
作者 董培林 李颉 +2 位作者 金立川 李晋锋 钟智勇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44-7059,7069,共17页
金属磁性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发展,对金属磁性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磁性金属能够提高材料的使用可靠性,并且还能够降低材料的加工成本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传... 金属磁性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发展,对金属磁性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磁性金属能够提高材料的使用可靠性,并且还能够降低材料的加工成本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传统金属磁性材料一般为金属间化合物或者非晶态化合物,其力学性能表现为强度和塑性不可兼得。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并且其固溶体的本质允许其有更多的成分选择空间以及可以选择多种强化方式对力学性能进行优化。利用高熵合金设计理念可以选择高浓度的磁性元素(Fe、Co、Ni)为基底元素来提供磁矩,通过组织调控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磁学性能,这有助于设计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磁学性能的新型磁性合金。首先简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强化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方式,然后介绍了FeCoNi基高熵磁性合金与磁性功能相关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几种设计具有良好力学性能高熵软磁合金的方式;其次介绍了FeCoNi基高熵磁性合金在作为永磁材料、磁热材料、高频磁性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高熵软磁合金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FeCoNi基高熵磁性合金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磁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纳米薄膜提高磁性附着体Fe-Cr-Mo合金显微硬度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世尧 赵铱民 +1 位作者 马明 宋忠孝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研究应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 (ionbeamassisteddeposition ,IBAD)制备TiN纳米薄膜提高铁铬钼软磁合金在口腔环境中的耐磨损性能。方法 :测量在模拟口腔环境中 ,电化学腐蚀前后 ,未镀膜及三种不同条件镀TiN纳米薄膜的铁铬钼合金显... 目的 :研究应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 (ionbeamassisteddeposition ,IBAD)制备TiN纳米薄膜提高铁铬钼软磁合金在口腔环境中的耐磨损性能。方法 :测量在模拟口腔环境中 ,电化学腐蚀前后 ,未镀膜及三种不同条件镀TiN纳米薄膜的铁铬钼合金显微硬度值。结果 :无论腐蚀前后 ,镀TiN纳米薄膜均较未镀膜的合金显微硬度值明显提高。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其中 ,离子束溅射 4h、厚为 2 μm的镀膜提高最多。 结论 :TiN纳米薄膜显著提高铁铬钼合金的显微硬度值 ,从而提高其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 铁铬钼软磁合金 显微硬度 口腔矫形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磁场对Fe-Cr-Mo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勇 李宁 +2 位作者 文玉华 黄姝珂 董守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3,35,共4页
利用倒扭摆内耗仪研究了外加直流磁场对Fe-16Cr-2.5Mo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采用水基磁流体观察分析了磁畴结构的变化。实验表明,在直流磁场作用下,Fe-16Cr-2.5Mo合金阻尼性能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0.08mT磁场强度下,合金的阻尼性能... 利用倒扭摆内耗仪研究了外加直流磁场对Fe-16Cr-2.5Mo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采用水基磁流体观察分析了磁畴结构的变化。实验表明,在直流磁场作用下,Fe-16Cr-2.5Mo合金阻尼性能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0.08mT磁场强度下,合金的阻尼性能达到最大,之后随磁场强度的增大又降低到最低值。施加外磁场后,磁畴显得宽大和均匀,并且发生了明显壁移。研究表明,直流磁场对磁畴结构的影响是导致合金阻尼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mo合金 阻尼性能 磁场 磁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La和脉冲磁场对ZL205A铝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郝天 王军 +3 位作者 刘永珍 邢淑清 陈重毅 麻永林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6,共7页
基于铝合金在实际生产大规模铸件时会出现质量不稳定、晶粒粗化、力学性能较差等问题,为提高铝合金的适用性,通过OM、XRD、SEM-EDS、硬度计以及万能试验机研究了稀土La和脉冲磁场对ZL205A铝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 基于铝合金在实际生产大规模铸件时会出现质量不稳定、晶粒粗化、力学性能较差等问题,为提高铝合金的适用性,通过OM、XRD、SEM-EDS、硬度计以及万能试验机研究了稀土La和脉冲磁场对ZL205A铝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稀土La并施加脉冲磁场后,ZL205A铝合金中会生成新的稀土金属间化合物β-LaAlCu,且初生α-Al枝晶、θ(Al_(2)Cu)相骨骼状结构均得以细化,其分布也更加均匀。随着施加脉冲磁场的时间增加,合金的晶粒尺寸也更小。添加0.1%稀土La并施加脉冲磁场90 s时,ZL205A铝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硬度分别为138 MPa、214 MPa、9.5%和74 HV,比原始ZL205A铝合金分别提高了22.1%、26.6%、6.0%和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La 脉冲磁场 ZL205A铝合金 晶粒细化 铸态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有序对Fe_(2)TiSb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阳义平 史孟冉 +2 位作者 鲁芷佑 陈红梅 欧阳义芳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为了研究Heusler合金中原子排列的方式对其结构稳定性和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Heusler合金Fe 2 TiSb中原子不同排列方式对L21和XA相稳定性、磁性等的影响。可能的假想结构L211、L212、XA 1和XA 2分别由L21和反XA相中... 为了研究Heusler合金中原子排列的方式对其结构稳定性和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Heusler合金Fe 2 TiSb中原子不同排列方式对L21和XA相稳定性、磁性等的影响。可能的假想结构L211、L212、XA 1和XA 2分别由L21和反XA相中不同Wychoff位置由不同原子占据获得,同时采用特殊准随机结构(SQS)方法建立了完全无序的Disord_A2结构。结果表明:从能量来看,L211、L212、XA 2相是最稳定的,而完全无序的Disord_A2结构则是最不稳定的。从力学稳定性来看,XA 1结构是不稳定的。电子结构计算表明,XA 1和Disord_A2具有金属性而其余为半金属性。Disord_A2具有最大的磁矩3.64μB/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USLER合金 第一性原理 磁性能 结构稳定性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快淬NdFeB磁体永磁性能分析与预测
10
作者 温晋太 胡怀谷 +3 位作者 安江山 韩婷 李欣俞 胡季帆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152,共7页
NdFeB磁体的永磁性能受合金成分以及工艺参数影响大,机器学习基于数学和信息科学方法,使用现有快淬NdFeB磁体数据来预测NdFeB磁体的磁性能。在本工作中,利用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对快淬NdFeB磁体永磁性能进行分析。... NdFeB磁体的永磁性能受合金成分以及工艺参数影响大,机器学习基于数学和信息科学方法,使用现有快淬NdFeB磁体数据来预测NdFeB磁体的磁性能。在本工作中,利用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对快淬NdFeB磁体永磁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利用集成学习XGBoost算法开发出的机器学习模型对快淬NdFeB磁体永磁性能的预测结果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同时还利用该XGBoost模型,优化预测出新的具有较高永磁性能的快淬NdFeB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 磁性能 合金成分 工艺参数 极端梯度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Nd,Ce)-Fe-B/(Nd,R)-Fe-B(R=Pr,La)热压磁体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11
作者 危伟国 江庆政 刘增国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4,共10页
基于双合金技术,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了不同比例的各向同性纳米晶(Nd,Ce)-Fe-B/(Nd,R)-Fe-B(R=Pr,La)热压磁体,并探究了不同热压磁体的磁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Pr,Nd)-Fe-B合金的添加,剩磁和矫顽力均有所提升。背散射图像... 基于双合金技术,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了不同比例的各向同性纳米晶(Nd,Ce)-Fe-B/(Nd,R)-Fe-B(R=Pr,La)热压磁体,并探究了不同热压磁体的磁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Pr,Nd)-Fe-B合金的添加,剩磁和矫顽力均有所提升。背散射图像(结果)表明,团聚的块状富稀土相逐渐消失,晶界相变得更为均匀且薄,从而提升了矫顽力。此外,磁体中(Pr,Nd)-Fe-B主相比例的增加,也有效地提升了热压磁体的磁性能。当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0%时,磁体剩磁J_(r)为8.58×0.1(T),矫顽力H_(cj)为12.65×79.6(kA/m),最大磁能积(BH)_(max)为15.79×7.96(k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合金 磁性能 微观结构 放电等离子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usler合金Mn_(2)CoAl(100)的表面结构和电磁性质
12
作者 文林 江玲 +3 位作者 顾玉鑫 杜信 沈光先 吴波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642,共7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了Heusler合金Mn_(2)CoAl块体的磁性及Mn_(2)CoAl(100)表面的原子弛豫、磁性、电子结构和表面原子极化行为。原子弛豫计算显示,MnAl端面呈现层间差异化位移特征,第一层Mn原子向端面内部弛豫而Al原子...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了Heusler合金Mn_(2)CoAl块体的磁性及Mn_(2)CoAl(100)表面的原子弛豫、磁性、电子结构和表面原子极化行为。原子弛豫计算显示,MnAl端面呈现层间差异化位移特征,第一层Mn原子向端面内部弛豫而Al原子向真空层外移,第二层原子均向真空层移动,第三层原子则呈现内缩趋势;其余三种MnCo、MnMn和CoCo端面则表现出相似规律,其三层原子均向真空层外略微移动,四种端面的整体结构均未发生显著形变。在Mn_(2)CoAl(100)不同原子端面中,MnCo和CoCo端面的半金属带隙被表面态破坏,而MnAl和MnMn端面未受到表面态的明显影响,半金属带隙较大,分别保留了约92%和80%的极化率,预测其在隧道异质结中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USLER合金 Mn_(2)CoAl 半金属性 表面 磁性 隧道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占空比脉冲磁场熔体处理对5005铝合金扁锭凝固组织的影响
13
作者 鲍鑫宇 麻永林 +2 位作者 唐远路 马圆圆 黄宇欣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共7页
在截面尺寸为1330 mm×460 mm的5005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过程中,采用自主开发的脉冲磁场熔体处理装置,使用占空比分别为40%,50%和60%的脉冲磁场对分配流槽内的铝合金熔体进行处理,研究了脉冲磁场占空比对5005铝合金扁锭凝固组织和... 在截面尺寸为1330 mm×460 mm的5005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过程中,采用自主开发的脉冲磁场熔体处理装置,使用占空比分别为40%,50%和60%的脉冲磁场对分配流槽内的铝合金熔体进行处理,研究了脉冲磁场占空比对5005铝合金扁锭凝固组织和元素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熔体进行脉冲磁场处理可以显著细化5005铝合金扁锭凝固组织;随着脉冲磁场占空比的增加,α-Al晶粒细化效果减弱,当占空比为40%时扁锭截面不同位置的α-Al晶粒均最小,中心处的α-Al晶粒较未进行脉冲磁场处理细化24.8%。随着脉冲磁场占空比的增加,扁锭组织均匀性降低,当脉冲磁场占空比为40%时最高,此时扁锭厚度边部与中心处的α-Al晶粒尺寸仅相差6.6%。经占空比为40%的脉冲磁场处理后扁锭内部合金元素宏观偏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5铝合金 脉冲磁场熔体处理 扁锭 晶粒细化 宏观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切割速度对铁基非晶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周浩 邓淼文 +1 位作者 杨元政 时俊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50,共5页
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对铁基非晶带材进行切割,在功率75 W、辅助气压0.1 MPa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分别用1、4、8 m/min三种不同切割速度制备得到环形叠片结构的铁基非晶磁芯。结果表明:相较未被激光切割处理的磁芯,激光切割制备的磁芯在直流测... 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对铁基非晶带材进行切割,在功率75 W、辅助气压0.1 MPa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分别用1、4、8 m/min三种不同切割速度制备得到环形叠片结构的铁基非晶磁芯。结果表明:相较未被激光切割处理的磁芯,激光切割制备的磁芯在直流测试下的矫顽力和交流测试条件下的损耗均有所上升。当激光切割速度为8 m/min时,铁基非晶合金的软磁性能恶化最小,矫顽力和损耗上升的最少。这是由于随着激光切割速度的增加,单位时间内激光集中在铁基非晶合金上的能量减少,热影响区和晶化区的大小都减小,对铁基非晶合金非晶态的影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切割 铁基非晶合金 软磁性能 热影响区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FeCoNiAlTi软磁高熵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胡此立 鄢邵文 +1 位作者 任玉平 谢红波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4,共9页
目的 研究Fe30Co30Ni30Al5Ti5高熵合金铸态样品和退火态样品的微观组织,分析组织结构与矫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其集成的X射线能谱仪(EDS)对铸态合金和退火态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 目的 研究Fe30Co30Ni30Al5Ti5高熵合金铸态样品和退火态样品的微观组织,分析组织结构与矫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其集成的X射线能谱仪(EDS)对铸态合金和退火态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采用综合物性测量仪(PPMS)和塞贝克系数电阻测量仪对合金的磁性能和电阻率进行测量。结果 退火态的Fe30Co30Ni30Al5Ti5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矫顽力为14.3 A/m;饱和磁化强度为825.0 kA/m;电阻率为52.1μ?·cm。Fe30Co30Ni30Al5Ti5具有简单的面心立方结构(Face-CenteredCubic,FCC)结构,退火过程中形成的粗晶组织(晶粒尺寸>500μm)有效降低了晶界对磁畴壁的钉扎作用,同时析出了高密度纳米尺度的L12相(相尺寸≈36.5nm),L12相中富集的Ti、Ni元素可以大幅度减小合金的内应力波长,L12与基体的共格相界也减小了对磁畴壁运动的阻碍,使退火态合金具有极低的矫顽力。结论 在退火热处理工艺下,Fe30Co30Ni30Al5Ti5高熵合金通过形成粗晶组织和析出高密度的共格纳米析出相大幅度降低了合金的矫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软磁 矫顽力 析出 L12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n-Ga合金激光粉末床熔融成形工艺及磁性能
16
作者 宫淑鹤 钱明芳 +1 位作者 张学习 孙良博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文中通过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技术,结合热处理工艺优化策略,探索新型制造方案以实现功能性Ni-Mn-Ga合金及其复杂构件的可控制备.结果表明,激光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了气孔、裂纹和未熔合等缺陷,裂纹主要源于快... 文中通过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技术,结合热处理工艺优化策略,探索新型制造方案以实现功能性Ni-Mn-Ga合金及其复杂构件的可控制备.结果表明,激光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了气孔、裂纹和未熔合等缺陷,裂纹主要源于快速凝固引起的大热应力.在优化的工艺区间内,成功制备致密度97.5%以上的成形件,材料在环境温度为295~301 K时表现为L2_(1)有序奥氏体结构.经均匀化、有序化和去应力退火热处理后,材料成分均匀性有所提高,相变温度区间变窄,相变特征温度的提高约为20 K,磁化强度显著提高.热处理态材料在环境温度下表现为L2_(1)有序奥氏体和五层调制(5 M)马氏体结构的混合物相.磁感应强度为5 T磁场下,热处理态材料在温度为300 K的饱和磁化强度可达到65.8(A·m^(2))/kg.L-PBF能够制备功能性Ni-Mn-Ga磁性形状记忆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粉末床熔融 热处理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 NI-MN-GA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淬速度和Ce浓度对贫稀土Ce-Fe-B合金相组成及磁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王聪 杨富尧 +4 位作者 刘洋 韩钰 高洁 孙浩 刘成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44,共5页
Nd-Fe-B型永磁材料因其优异的室温磁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然而,材料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Nd、Pr等关键稀土元素的加速消耗和价格剧增。如何保证材料性能稳定的同时减少关键稀土元素的过度消耗是目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Nd-Fe-B型永磁材料因其优异的室温磁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然而,材料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Nd、Pr等关键稀土元素的加速消耗和价格剧增。如何保证材料性能稳定的同时减少关键稀土元素的过度消耗是目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选用高丰度稀土元素Ce替代关键稀土元素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对此,本工作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一系列贫稀土Ce_(1-x)Fe_(83+x)B_(6)(x=0~4)合金,并系统研究了快淬速度和Ce浓度对合金相组成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体快淬过程中,加快快淬速度可有效增加合金中的Ce_(2)Fe_(14)B硬磁相含量,进而提高合金整体的磁性能。在13~21 m/s的快淬速度内,Ce_(11)Fe_(83)B_(6)合金主要由Ce_(2)Fe_(17)和Ce_(2)Fe_(14)B相组成。随着快淬速度的加快,Ce_(2)Fe_(14)B相含量逐渐由16.89%增加至58.30%,相应地,合金的饱和磁极化强度J_s、剩磁J_(r)和矫顽力H_(c)也表现为增大的趋势,当快淬速度为19 m/s时,其磁性能达到最佳,此时J_s为0.84 T、J_(r)为0.41 T、H_(c)为106.72 kA/m。随着Ce浓度的降低,合金中的Ce_(2)Fe_(14)B相含量逐渐减少,相反地,生成了具有高饱和磁极化强度的α-Fe软磁相,尤其当Ce浓度为7%时,在软磁相含量增加以及与硬磁相间的交换耦合作用下,合金的J_s和J_(r)分别提高至1.18 T和0.4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Fe-B合金 快淬速度 Ce浓度 相组成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_(70)Cu_(15)Ga_(15)晶界扩散对烧结钕铁硼磁体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马利国 孙艳荣 +4 位作者 韩广豪 李永贤 李琬 张志鹏 肖大庆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2,共7页
减少昂贵重稀土元素(Dy、Tb等)的使用是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材料的关键。本文以低重稀土合金Dy_(70)Cu_(15)Ga_(15)为扩散源,采用晶界扩散技术对烧结钕铁硼磁体进行处理,分析了晶界扩散对磁体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对磁体的... 减少昂贵重稀土元素(Dy、Tb等)的使用是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材料的关键。本文以低重稀土合金Dy_(70)Cu_(15)Ga_(15)为扩散源,采用晶界扩散技术对烧结钕铁硼磁体进行处理,分析了晶界扩散对磁体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对磁体的服役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界扩散处理后,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矫顽力大幅提升57%,剩磁和最大磁能积略微下降;合金元素扩散进入晶界相,优化了磁体微观结构,并在主相晶粒表层形成(Nd, Dy)_(2)Fe_(14)B硬磁相壳层,改善了边界缺陷,提高了磁晶各向异性场。高温处理后晶界扩散磁体的磁通量下降幅度减小,表明其高温稳定性提高。相较于原磁体,晶界扩散磁体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在电化学腐蚀条件下,腐蚀电位升高18.7%,腐蚀电流密度降低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钕铁硼 晶界扩散 低重稀土合金 DY 磁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preparation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FeSiAl magnetically soft alloy hollow microspheres 被引量:2
19
作者 Xu-dong Cai Xiao-jun Jiang +2 位作者 Wei Xie Jing-yang Mu De-fei Yi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77-483,共7页
FeSiAl magnetically soft alloy hollow microspheres(MSAHMs) were prepared by self-reactive quenching technology based on Fe + Si + AI + KNO_3 reactive systems, in order to obtain absorbents with light weight, low frequ... FeSiAl magnetically soft alloy hollow microspheres(MSAHMs) were prepared by self-reactive quenching technology based on Fe + Si + AI + KNO_3 reactive systems, in order to obtain absorbents with light weight, low frequency and high efficiency. Firstly, twice-balling adhesive precursor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FeSiAl magnetically soft alloy agglomerate powders. Then agglomerate powders with the mesh number of 150-240, 240-325 and 325-400 were sprayed through the flame field into the quenching water. At last, FeSiAl MSAHMs with coarse(average at 86.97 μm), medium(average at 52.16 μm) and fine particles(average at 31.80 μm) were got.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phases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in low frequency band was studied by XRD and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The results show that,Fe_3 Si_(0.7)Al_(0.3) and Fe_3 Si_(0.5)Al_(0.5) appear in the phase components of FeSiAl MSAHMs,which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in low frequency. In addition, the real part(ε′) and imaginary part(ε″) of complex permittivity, the real part(μ′) and imaginary part(μ″) of complex permeability of FeSiAl MSAHMs all present the trend of fine particles > medium particles > coarse particles.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in low frequency are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article size, and the absorption peak moves to lower frequency range. The properties of fine particles are the best. Their matching thickness of samples is at 5 mm, and the minimum reflectivity is-43 dB at this thickness. The absorption frequency band lower than-10 dB is 4.6-7.6 GHz with a bandwidth of 3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Al magnetICALLY SOFT ALLOY HOLLOW MICROSPHERES Particle size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Low frequ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chronous enrichment of phosphorus and iron from a high-phosphorus oolitic hematite ore to prepare Fe-P alloy by direct reduction-magnetic separation process 被引量:3
20
作者 LI Si-wei PAN Jian +4 位作者 ZHU De-qing YANG Cong-cong GUO Zheng-qi DONG Tao LU Sheng-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2724-2734,共11页
In this study,direct reduction-magnetic separation process was applied to enrich phosphorus and iron to prepare Fe-P crude alloy from a high phosphorus oolitic hematite ore(HPOH).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lower tempera... In this study,direct reduction-magnetic separation process was applied to enrich phosphorus and iron to prepare Fe-P crude alloy from a high phosphorus oolitic hematite ore(HPOH).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lower temperatures and with absence of any of additives,Fe cannot be effectively recovered because of the oolitic structure is not destroyed.In contrast,under the conditions of 15%Na_(2)SO_(4)and reducing at 1050℃ for 120 min with a total C/Fe ratio(molar ratio)of 8.5,a final Fe-P alloy containing 92.40%Fe and 1.09%P can be obtained at an overall iron recovery of 95.43%and phosphorus recovery of 68.98%,respectively.This metallized Fe-P powder can be applied as the burden for production of weathering resistant steels.The developed process can provide an alternative for effective and green utilization of high phosphorus iron 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hosphorus oolitic hematite ore direct reduction magnetic separation Fe-P allo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