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过冷Fe-B-Si共晶合金凝固组织纳米化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振忠 杨根仓 陈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42-346,共5页
采用深过冷及深过冷加水淬的方法 ,成功地制备了样品直径为 16mm ,高为 15mm ,组织中晶粒平均尺寸小于 12 0nm的Fe76B12 Si12 合金块体纳米材料 .理论分析与实际计算结果表明 :该合金凝固组织纳米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其共晶两相的生长速... 采用深过冷及深过冷加水淬的方法 ,成功地制备了样品直径为 16mm ,高为 15mm ,组织中晶粒平均尺寸小于 12 0nm的Fe76B12 Si12 合金块体纳米材料 .理论分析与实际计算结果表明 :该合金凝固组织纳米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其共晶两相的生长速度小、组织粗化速率小、溶质平衡分配系数低以及具有相对较低的熔化焓 ;深过冷Fe -B -Si合金块体纳米软磁材料制备的理想条件是 :获得超过冷、选择主要由溶质扩散控制生长的共晶合金成分、获得Fe2 B(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b-si共晶合金 深过冷 纳米软磁材料 凝固组织 纳米化机制 铁硼硅共晶合金 块状金属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B-Si共晶合金的微观净化及净化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振忠 陈光 +1 位作者 杨根仓 崔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69-174,共6页
采用熔融玻璃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净化方法 ,系统研究了Fe -B -Si共晶合金的净化规律及其净化机制 ,提出了该合金大体积液态金属获得深过冷的优化工艺 .采用该工艺可快速、稳定地使 6~ 70gFe82 B17Si1、Fe80 .5B15.5Si4 、Fe76B12 Si12 ... 采用熔融玻璃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净化方法 ,系统研究了Fe -B -Si共晶合金的净化规律及其净化机制 ,提出了该合金大体积液态金属获得深过冷的优化工艺 .采用该工艺可快速、稳定地使 6~ 70gFe82 B17Si1、Fe80 .5B15.5Si4 、Fe76B12 Si12 、Fe76B12 Si10 C2 合金分别获得 34 3K、35 8K、36 7K和 412K大过冷度 ,并首次成功地制备了Fe76B12 Si12 及Fe76B12 Si10 C2 合金的块状纳米软磁材料 .研究结果表明 ,净化玻璃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硼硅共晶合金 块状纳米软磁材料 循环过热 熔融玻璃 净化 循环过热 深过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磁场强度对Al-7%Si亚共晶合金微观组织和共晶转变机理的影响
3
作者 李波 刘卓毅 +6 位作者 何锦航 苏剑锋 施艳 张志清 刘施峰 卢金科 邵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123,共8页
Al-Si合金具有高强高韧性、优良的铸造性能和力学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Al-Si合金的凝固组织主要由初生铝相和共晶硅相组成,其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两种相的分布和形貌。外磁场可加强凝固过程中熔体的流动,显著地影... Al-Si合金具有高强高韧性、优良的铸造性能和力学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Al-Si合金的凝固组织主要由初生铝相和共晶硅相组成,其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两种相的分布和形貌。外磁场可加强凝固过程中熔体的流动,显著地影响合金中各相的形态、分布和取向等,对于改善合金的凝固组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磁场强度对Al-7%Si亚共晶合金微观组织和共晶转变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合金的共晶转变机理并未发生改变,但是相邻铝相之间的取向差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合金 电磁铸造 共晶转变 晶粒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机械处理提高Cr_(47)Ni_(33)Co_(10)Fe_(10)多组元共晶合金力学性能
4
作者 薛赞 晋玺 +3 位作者 毛周朱 兰爱东 王大雨 乔珺威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共6页
无序面心立方(FCC)+无序体心立方(BCC)结构多组元共晶合金(MCEA)Cr_(47)Ni_(33)Co_(10)Fe_(10)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工作采用多道次冷轧使合金厚度减少90%并在800℃下退火1 h的热机械处理策略来提高合金力学性能。Cr_(47)Ni_(33)C... 无序面心立方(FCC)+无序体心立方(BCC)结构多组元共晶合金(MCEA)Cr_(47)Ni_(33)Co_(10)Fe_(10)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工作采用多道次冷轧使合金厚度减少90%并在800℃下退火1 h的热机械处理策略来提高合金力学性能。Cr_(47)Ni_(33)Co_(10)Fe_(10)合金热机械处理后的屈服强度(σ_(0.2))为1230 MPa,拉伸断裂应变(ε)为13%,屈服强度相对于铸态合金提高了864 MPa,是铸态合金的三倍多,且几乎没有损失塑性。高强度和高塑性的匹配来源于超细双相等轴晶组织替代了初始层片组织。本工作为提高双相共晶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热处理工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高熵合金 热机械处理 超细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钴共晶高熵合金研究进展
5
作者 薛云龙 田康康 +3 位作者 刘虎林 伍媛婷 袁亮 高中堂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5-234,共10页
共晶高熵合金因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及铸造工艺性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现有共晶高熵合金通常含有稀贵金属Co,导致合金的成本居高不下,且由于Co为全球战略稀缺资源,不利于国家的战略安全及稳定发展,因此研发无Co共晶高熵合金... 共晶高熵合金因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及铸造工艺性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现有共晶高熵合金通常含有稀贵金属Co,导致合金的成本居高不下,且由于Co为全球战略稀缺资源,不利于国家的战略安全及稳定发展,因此研发无Co共晶高熵合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本文基于无Co共晶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该类合金的成分设计方法,重点阐述了FCC+增强相合金体系、BCC+增强相合金体系及其他合金体系,深入分析了不同合金体系的设计思路、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探讨了该类材料的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无Co共晶高熵合金的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高熵合金 成分设计 合金体系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致固态相变对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郑文健 王宇 +5 位作者 余洋 冯道臣 俞臻 王文军 闫德俊 杨建国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氢储存和运输等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采用电化学充氢的方法对合金表面进行充氢,对充氢(H-charged)和未充氢(H-free)试样进行拉伸实验,对比两者的断口形貌特征,研究氢致析出相演... 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氢储存和运输等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采用电化学充氢的方法对合金表面进行充氢,对充氢(H-charged)和未充氢(H-free)试样进行拉伸实验,对比两者的断口形貌特征,研究氢致析出相演变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H-free试样相比,硫酸浓度为0.5 mol/L和1.0 mol/L充氢溶液试样的屈服强度分别降低14.60%和20.22%,抗拉强度分别降低15.50%和25.15%,且随着充氢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增加力学性能进一步降低,断口近表层区域表现出更明显的脆性断裂特征。充氢后发生相变的析出相在断裂过程中留在BCC相表面,形成更高、更密的凸起结构,且相界处也发现区别于两相的结构。氢致纳米析出相演变导致合金整体力学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高熵合金 电化学充氢 力学性能 析出相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共晶铝硅合金材料催化处理含氟废水
7
作者 田琳 杨恩硕 +4 位作者 边学哲 刘星 王海阳 杨贵波 罗观平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0-534,共5页
采用新型过共晶铝硅合金材料催化处理碳酸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氟废水(蒸氨后),考察了催化反应p H、催化反应时间、络合反应p H等条件对废水中氟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反应p H为2.0、催化反应时间为40 min、络合反应... 采用新型过共晶铝硅合金材料催化处理碳酸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氟废水(蒸氨后),考察了催化反应p H、催化反应时间、络合反应p H等条件对废水中氟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反应p H为2.0、催化反应时间为40 min、络合反应p H为5.8的条件下,处理初始氟离子质量浓度为93.0 mg/L的含氟废水,氟离子质量浓度降至1.0 mg/L以下,去除率可达90%以上,废水COD由544 mg/L降至416 mg/L,去除率约为24%;采用过共晶铝硅合金材料催化处理氟离子质量浓度为100.0 mg/L的含氟废水,材料消耗费用为1.5~1.6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铝硅合金材料 含氟废水 微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对Ti-Al-Si-Zr共晶合金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宁兆生 包春玲 +5 位作者 邱炜宸 毛浚鉴 王伟龙 刘天翼 李欣 刘一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58-565,共8页
本工作以改善轻质耐高温TiAl_(20.5)Si_(8.5)Zr_(5.0)共晶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为出发点,设计并制备了TiAl_(20.5)Si_(8.5)Zr_(5.0)-Nb_(x)(x=5、10和15,at%)难熔轻质合金。通过分析600℃、800℃和1 000℃恒温氧化后试样显微结构、元素分... 本工作以改善轻质耐高温TiAl_(20.5)Si_(8.5)Zr_(5.0)共晶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为出发点,设计并制备了TiAl_(20.5)Si_(8.5)Zr_(5.0)-Nb_(x)(x=5、10和15,at%)难熔轻质合金。通过分析600℃、800℃和1 000℃恒温氧化后试样显微结构、元素分布及氧化产物的变化,探究了Nb元素对TiAl_(20.5)Si_(8.5)Zr_(5.0)合金氧化膜致密度和成分的影响规律,优化出最佳的合金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Nb能显著提高TiAl_(20.5)Si_(8.5)Zr_(5.0)的抗高温氧化性能。600℃/24 h高温氧化后,TiAl_(20.5)Si_(8.5)Zr_(5.0)Nb_(5)、TiAl_(20.5)Si_(8.5)Zr_(5.0)Nb_(10)、TiAl_(20.5)Si_(8.5)Zr_(5.0)Nb_(15)合金因Nb抑制了质量传输,三种合金表面均生成了致密且完整的TiO氧化膜。800℃/24 h高温氧化后,TiAl_(20.5)Si_(8.5)Zr_(5.0)Nb_(5)合金因抑制效应减弱,表面的氧化加深,其氧化膜的主要成分转变为TiO_(2);而TiAl_(20.5)Si_(8.5)Zr_(5.0)Nb_(10)、TiAl_(20.5)Si_(8.5)Zr_(5.0)Nb_(15)合金因Nb^(5+)的掺杂效应,其氧化膜仍然完整、光滑且主要成分未改变。1 000℃/24 h高温氧化后,TiAl_(20.5)Si_(8.5)Zr_(5.0)Nb_(5)合金氧化更加严重;TiAl_(20.5)Si_(8.5)Zr_(5.0)Nb_(10)合金表面因Al与Si形成的网状结构维持了基体与氧化层的粘结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而TiAl_(20.5)Si_(8.5)Zr_(5.0)Nb_(15)合金表面的孔洞及氧化层与基体界面处的微裂纹引发了氧化皮剥落,其抗氧化性能显著下降。因此,在600~1 000℃区间高温氧化后,TiAl_(20.5)Si_(8.5)Zr_(5.0)Nb_(10)合金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_(20.5)Si_(8.5)Zr_(5.0) 共晶合金 高温氧化性能 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硅相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董天顺 马庆亮 +3 位作者 付彬国 李晶琨 李国禄 陆鹏炜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3,共7页
过共晶铝硅合金因其耐磨性能良好而受到关注,但组织中含有粗大的初晶硅和针状的共晶硅,限制了其进一步广泛使用。本文综述了当前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硅相细化的一些方法,如合金化、变质处理和改进制备工艺等。其中重点介绍了合金化对过共... 过共晶铝硅合金因其耐磨性能良好而受到关注,但组织中含有粗大的初晶硅和针状的共晶硅,限制了其进一步广泛使用。本文综述了当前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硅相细化的一些方法,如合金化、变质处理和改进制备工艺等。其中重点介绍了合金化对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组织的作用;然后对各种变质剂的细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改进制备工艺对硅相尺寸和形貌的影响;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开发出适用于广泛使用的新型复合变质剂,并通过变质和改进制备工艺相结合,获得性能更加优异的过共晶铝硅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铝硅合金 硅相 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溶处理对亚共晶Al-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万武 陈建超 +3 位作者 田旭东 王昊 安家志 余海存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7,共10页
铸态的亚共晶Al-Si合金中,粗大的α-Al晶粒和针片状共晶Si是造成其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对Al-Ti-La和Nd细化变质后的Al-7Si合金进行了不同条件的固溶处理,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和时间对其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Al-7Si... 铸态的亚共晶Al-Si合金中,粗大的α-Al晶粒和针片状共晶Si是造成其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对Al-Ti-La和Nd细化变质后的Al-7Si合金进行了不同条件的固溶处理,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和时间对其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Al-7Si合金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二次枝晶臂间距(SDAS)逐渐增大,共晶Si尺寸逐渐减小,并且共晶Si由长条状和纤维状向短棒状转变。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共晶Si的演变过程为:长条状→短棒状→粒状→粗化长大。当固溶温度为535℃、固溶时间为3 h时,合金的显微硬度为62.5 HV,相比于铸态提升了10.5%,极限抗拉强度(UTS)和断裂延伸率(El)由铸态的170.2 MPa和11.1%提升至174.0 MPa和13.1%,分别提升2.2%和18.0%,断口的解理平台小且出现大面积韧窝,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合金 固溶处理 SDAS 共晶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下Sn-Bi二元共晶焊料合金的组织特征及其力学性能
11
作者 唐玲 张会 +1 位作者 孟凡莹 刘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59,共8页
研究了四种不同Bi含量(45%、50%、55%、60%)的Sn-Bi二元共晶合金自由凝固下的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探讨了Sn-Bi二元共晶合金的晶体生长机制以及Bi元素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Sn-Bi二元亚共晶合金铸态下的金相组织为初生Sn... 研究了四种不同Bi含量(45%、50%、55%、60%)的Sn-Bi二元共晶合金自由凝固下的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探讨了Sn-Bi二元共晶合金的晶体生长机制以及Bi元素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Sn-Bi二元亚共晶合金铸态下的金相组织为初生Sn固溶体相和Sn/Bi共晶层片集群构成,随着Bi含量的增加,呈树枝晶形态生长的初生Sn相数量减少,形态长大。初生Sn固溶体相内部脱溶析出大量的杆状或点状Bi相,形成杆状共晶结构;Sn-Bi二元过共晶合金铸态下的金相组织为初生Bi相和Sn/Bi共晶层片集群构成,初生Bi相中基本不固溶Sn元素,呈小平面方式生长,并在在初生Bi相周围包裹生长一层Sn晕圈相。在室温下,Sn-Bi二元共晶合金的硬度和强度随着Bi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延伸率随着Bi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Bi二元共晶合金 杆状共晶 晕圈相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r-Nb-Ti-Zr共晶难熔高熵合金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明川 杜银 +2 位作者 裴旭辉 王瀚铭 王海丰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9-621,共13页
通过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制备了Al_(15+x)Cr_(20)Nb_(15)Ti_(40-x)Zr_(10)(x=0、13)共晶难熔高熵合金,并探究了Al和Ti元素含量变化对Al_(15+x)Cr_(20)Nb_(15)Ti_(40-x)Zr_(10)共晶难熔高熵合金相结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与高温摩擦性能... 通过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制备了Al_(15+x)Cr_(20)Nb_(15)Ti_(40-x)Zr_(10)(x=0、13)共晶难熔高熵合金,并探究了Al和Ti元素含量变化对Al_(15+x)Cr_(20)Nb_(15)Ti_(40-x)Zr_(10)共晶难熔高熵合金相结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与高温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种合金相结构相同,均由富含Nb和Ti的B2相与富含Cr和Zr的C14 Laves相组成;但随着Al含量的增大,合金铸态组织发生了从亚共晶(初生B2相+B2/Laves相共晶相,x=0)到共晶(B2/Laves相共晶相,x=13)的转变,同时伴随着合金显微硬度的提高,并且在宽温域下的摩擦性能有所改善.随着摩擦试验温度的升高,2种合金的磨损机制均从磨粒磨损逐渐转变为以氧化磨损为主,且磨损率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温度下摩擦试验发现完全共晶合金Al28Cr20Nb15Ti27Zr10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这是由于完全共晶合金更高的硬度以及在高温下的氧化摩擦层含有更大比例的Al2O3,从而摩擦层更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难熔高熵合金 共晶组织 显微硬度 摩擦性能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启航 李静静 +3 位作者 胡时东 袁嘉明 蔡道生 魏青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1214,共14页
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具有断裂强度高、抗疲劳强度高等优点。本研究使用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技术(Binder jet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BJAM)制备该合金,通过调节烧结温度(1290℃~1350℃)和保温时间(1~5 h)探究烧结工艺对该... 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具有断裂强度高、抗疲劳强度高等优点。本研究使用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技术(Binder jet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BJAM)制备该合金,通过调节烧结温度(1290℃~1350℃)和保温时间(1~5 h)探究烧结工艺对该合金的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通过影响孔隙率及晶粒大小直接影响高熵合金烧结件的性能;孔隙率的下降与晶粒长大同时发生,两因素耦合影响烧结件的力学性能。1350℃保温3 h样品的伸长率达7.09%、致密度达92.5%,1350℃保温1 h样品的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分别达到600.19 MPa和1021.3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结剂喷射 共晶高熵合金 烧结工艺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净化和急冷协同对含镧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凝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荆伊蕾 朱翔鹰 +1 位作者 吴长军 王建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8-102,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了熔体净化和急冷协同作用对Al-(16-24)Si-0.1La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熔体急冷相比,熔体净化和急冷协同作用可完全抑制硅含量不超过20wt%的过共晶Al-Si-0.1La合金...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了熔体净化和急冷协同作用对Al-(16-24)Si-0.1La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熔体急冷相比,熔体净化和急冷协同作用可完全抑制硅含量不超过20wt%的过共晶Al-Si-0.1La合金中初生硅的析出,明显细化Al-(16-24)Si-0.1La合金中的共晶组织,提高共晶组织的显微硬度。因此,熔体净化与急冷协同处理是改善过共晶铝硅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铝硅合金 熔体净化 熔体急冷 凝固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邱贺方 袁晓静 +3 位作者 罗伟蓬 张泽 程晨 崔帆帆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2,共13页
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具备细小、均匀、规则的片层结构,在较宽的温度(70~1000 K)和成分偏差范围内均具备良好的组织结构和强塑性兼备的力学性能,因而成为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共晶高熵合金。本文针对增材制造AlCoCrFeNi_(2.1)共... 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具备细小、均匀、规则的片层结构,在较宽的温度(70~1000 K)和成分偏差范围内均具备良好的组织结构和强塑性兼备的力学性能,因而成为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共晶高熵合金。本文针对增材制造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综述了不同工艺和工艺参数对该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阐述了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的相分布、微观组织和强化机制。最后,指出当前增材制造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相形成机理及组织演化过程中存在的分歧和不足,并提出以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为基体的材料改性、增材制造高熵合金新工艺研究开发等发展方向,为推动该合金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 增材制造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Co型共晶中熵合金Cr_(2)FeNiNb_(X)和CrFe_(1.5)Ni_(1.5)Nb_(Y)的成分设计及其力学性能
16
作者 薛云龙 康成麟 +6 位作者 冯娜 田康康 邵怡凡 袁亮 刘虎林 张新孟 伍媛婷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5,141,共9页
为开发低成本、高性能共晶中熵合金材料,本研究基于元素半径、混合焓及简单共晶混合法,设计出无Co型共晶中熵合金Cr_(2)FeNiNb_(X)(X=0.4、0.59、0.8)和CrFe_(1.5)Ni_(1.5)Nb_(Y)(Y=0.4、0.5、0.61),采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技术制备合... 为开发低成本、高性能共晶中熵合金材料,本研究基于元素半径、混合焓及简单共晶混合法,设计出无Co型共晶中熵合金Cr_(2)FeNiNb_(X)(X=0.4、0.59、0.8)和CrFe_(1.5)Ni_(1.5)Nb_(Y)(Y=0.4、0.5、0.61),采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技术制备合金铸锭,通过XRD、EDS及SEM分析合金的显微组织,借助维氏硬度计、万能电子力学试验机测试合金的力学性能,最终探讨合金的组织转变机制及强韧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增多,两个合金体系的显微组织均出现亚共晶→共晶→过共晶转变,其中Cr_(2)FeNiNb_(X)(X=0.4、0.59、0.8)的初生相由BCC固溶体向Laves相转变,而CrFe_(1.5)Ni_(1.5)Nb_(Y)(Y=0.4、0.5、0.61)的初生相由FCC固溶体向Laves相转变.Cr_(2)FeNiNb_(X)(X=0.4、0.59、0.8)的维氏硬度、断裂强度及断裂应变为726~822 HV、2 638~2 835 MPa和7.98%~9.22%,而CrFe_(1.5)Ni_(1.5)Nb_(Y)(Y=0.4、0.5、0.61)的维氏硬度、断裂强度及断裂应变为359~460 HV、1 880~2 115 MPa和20.48%~25.65%.其中,CrFe_(1.5)Ni_(1.5)Nb_(0.4)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其断裂强度高达2 110 MPa,同时断裂应变维持在24.25%,合金优异的强韧性源于Laves相强化、界面强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增韧、合金化增韧等多种强韧化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中熵合金 LAVES相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和Ni对过冷Ag-28.1Cu共晶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17
作者 李宏 金青林 林水根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7,共8页
为了揭示在共晶相中具有不同固溶度的Sn和Ni元素对过冷共晶凝固组织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使用熔融玻璃净化和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过冷Ag-28.1Cu-xM(x=0%0.5%、1%,质量分数;M=Sn,Ni)共晶合金试样,分析了第3组元Sn和Ni对过冷Ag-Cu共... 为了揭示在共晶相中具有不同固溶度的Sn和Ni元素对过冷共晶凝固组织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使用熔融玻璃净化和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过冷Ag-28.1Cu-xM(x=0%0.5%、1%,质量分数;M=Sn,Ni)共晶合金试样,分析了第3组元Sn和Ni对过冷Ag-Cu共晶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n元素不会改变宏观组织的分区特征,微观组织中出现反常共晶增多和粗化的现象,并具有随机的取向分布。凝固过程中Sn会形成垂直于固-液界面的浓度梯度,造成胞状界面失稳形成树枝状,但仍能够维持耦合共晶生长。而添加Ni元素会使宏观组织的分区特征消失,微观组织中则出现了单相枝晶,且表现出单一取向分布,原因是第3组元Ni平行于固-液界面扩散,使共晶合金生长方式从耦合生长转变为离异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28.1Cu共晶合金 深过冷 合金元素Sn和Ni 凝固组织 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处理对Al-18Si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李晓彤 闫璇 +3 位作者 王建华 吴长军 刘亚 苏旭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3-731,共9页
为了降低初生硅对Al-18Si合金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探讨了锑变质、熔体净化及其协同处理对Al-18Si合金凝固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3%Sb(质量分数)显著降低了Al-18Si合金组织中初生硅的数量,使初生硅面积分数由11.... 为了降低初生硅对Al-18Si合金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探讨了锑变质、熔体净化及其协同处理对Al-18Si合金凝固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3%Sb(质量分数)显著降低了Al-18Si合金组织中初生硅的数量,使初生硅面积分数由11.70%下降到6.14%。熔体净化处理有效地减少粗大初生硅的数量,使初生硅面积分数减少到5.42%。0.3%Sb变质和熔体净化协同处理能有效抑制Al-18Si合金中初生硅的形核与生长,合金凝固组织转变为细小致密的伪共晶组织。与未处理合金相比,经过0.3%Sb变质和熔体净化协同处理后,Al-18Si合金的维氏硬度和冲击韧性分别提高了90.75%和41.73%,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铝硅合金 变质处理 熔体净化处理 凝固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ZL114A铝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19
作者 冯艳飞 麻永林 +3 位作者 邢淑清 王军 鲍鑫宇 刘永珍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68,共7页
采用砂型铸造工艺模拟实验,分析稀土Ce对ZL114A铝合金的凝固组织中α-Al晶粒尺寸、共晶Si形貌、物相组成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Ce添加量的增加,ZL114A铝合金凝固组织的α-Al晶粒尺寸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合金维氏硬度呈先... 采用砂型铸造工艺模拟实验,分析稀土Ce对ZL114A铝合金的凝固组织中α-Al晶粒尺寸、共晶Si形貌、物相组成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Ce添加量的增加,ZL114A铝合金凝固组织的α-Al晶粒尺寸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合金维氏硬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相反趋势。最佳稀土Ce质量分数为0.3%,在此条件下铸锭心部和边部平均晶粒尺寸由原始的157μm和143.2μm分别减小至125.7μm和122.6μm,分别降低了19.9%和14.4%;共晶Si形貌由原来的板条状变为细小的短棒状,且添加稀土Ce促进了合金中Al和Si原子沿〈100〉和〈110〉方向的择优取向生长;铸锭心部和边部的维氏硬度值由原始的62.9 HV和68.3 HV分别升至70.3 HV和75.3 HV,分别提高了11.8%和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Ce ZL114A铝合金 凝固组织 共晶Si 晶粒细化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策略对SLM 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开裂敏感性的影响
20
作者 邱贺方 库岩涛 +1 位作者 罗伟蓬 袁晓静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2-410,共9页
采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分析了不同扫描路径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试样开裂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棋盘格扫描路径具有更小的动态应力值和残余应力,其残余应变导致试样呈现“内缩外拱”趋势... 采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分析了不同扫描路径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试样开裂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棋盘格扫描路径具有更小的动态应力值和残余应力,其残余应变导致试样呈现“内缩外拱”趋势,而长直线扫描路径产生的残余变形导致试样上拱趋势更加明显,但上表面更加平整。另外,试验发现低能量密度下由于欠熔合引起的不规则缺陷造成的应力集中远大于由于过熔合引起的球形缺陷造成的应力集中,试样开裂敏感性随着输入能量密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长直线扫描路径成形试样的裂纹自试样底部中间向上扩展并向上翘起,而棋盘格扫描路径打印的试样则自试样的对角开裂并向上翘起,与仿真结论保持一致。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形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的宏观开裂机制和推动该合金的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oCrFeNi_(2.1)共晶高熵合金 扫描策略 数值仿真 增材制造 选区激光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